巴金爱情三部曲的主要内容84句精选
巴金爱情三部曲读后感
1、巴金的《爱情三部曲》
(1)、我不是一个豪气冲天的人,或许我更象故事中的觉民,追求一步步扎扎实实的进步。我相信,只要有向前的加速度,不论大小,总有一天会达到成功的顶峰。(篇三:巴金《激流三部曲》读后感作文)虽已读完了巴金先生的激流三部曲,我只是略知其一二而已,然而感触颇深,甚是感叹青年朋友们为从族权、神权中解脱出来曲折的诉求和斗争。
(2)、《秋》从封建家族后继人的堕落上以及从封建观念受毒最深的懦弱者的反抗上,描写了封建大家庭高家的最后衰败。
(3)、夜来了,这是海滨的一个静寂的夏夜。海水静静地睡着,只有些微的鼾声打破了夜的单调。灯塔里的微光在黑暗的水面上轻轻地颤抖,显得太没有力量了。
(4)、第一点,觉慧学的是英文,我们都知道,那个时候学英文的人在别人眼中都是另类,可觉慧不管,他和觉明一起都学。高老太爷根本就不赞成他们学英文,不过也没有明确地反对过。当然,这一点不足以说明觉慧要比觉明“新”,因为觉明也学英文,但至少可以说明觉慧是个拥有新思想的人。
(5)、文章中没有太多优美奢华的词句,我却像像是身临其境地目睹了这个封建大家庭的衰亡一般。睡里梦里都是书中人物的命运。
(6)、觉慧作为高家走出的第一个觉醒者,他的反叛仿佛是一把燃烧的火炬,在黑沉沉的家里发射出耀眼的光亮,成为封建家庭内部瓦解过程中一股最直接的冲击力量。最后,他冲破封建家庭的束缚,与旧家庭决裂,离家出走,踏上了革命的道路,与社会上的民主革命斗争合流。他的行动反映了革命潮流在青年中的激荡和旧家庭内部新力量的成长,并为当时的年轻一代树立了榜样。
(7)、 马尔克斯称他构思了十五年,这十五年他都不知道如何写第一句话,毫无疑问每一部小说的开头都需要勇气,而他的勇气让《百年孤独》的开篇成为经典,他像是站在一个不确定的现在向读者娓娓道来:“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利亚诺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8)、我曾经用整整一个暑假来读《红楼梦》。两个月里几乎什么事情都没有做,只是读这本书,读完后差不多要抑郁起来。试想:一个少不更事的丫头突然遇到了一群神仙姐姐,她由衷地爱慕她们、钦佩她们,却眼看着她们一个个走向悲剧,于是她以一颗单纯的心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迷惘无助、找不到方向.....此后的一个学期我都沉醉在这本书中,无法回到现实。
(9)、她马上转过身子惊讶地望了望他。她忽然微微张开嘴,嘴唇皮一动,微笑了。于是她迎着他走来,两颗漆黑的眼珠发光地看着他,问道:
(10)、都说:“人生最大的幸福,是发现自己爱的人正好也爱着自己。”《电》中,勇敢进步的李佩珠和重生后的吴仁民相爱后,却不得不别离。因为她的父亲失踪了,她的同伴被捕了,她要继续做有利于大家的事情。别离,是因为她坚定的信仰,还是因为周围太黑?
(11)、该小说描写了20世纪20年代初期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及腐朽,控诉了封建制度对生命的摧残,歌颂青年一代的反封建斗争以及民主主义的觉醒。
(12)、读过一本科幻故事书,忘记了书名,凭借本能我知道这是一本好书,它让我第一次对科学有了敬畏之心、也有了恐怖感。
(13)、 借到过两本琼瑶的小说,其中一本叫《聚散两依依》,读完后觉得俗不可耐,另一本书就再也不想读,直接完璧归赵。
(14)、他恨自己的懦弱,他惯常的懦弱和“作揖主义”使他伤害许多自己珍爱的人,最后只有自己在寂寞中品尝自己酝酿的苦水,还被人否定。
(15)、 1999年,冰心去世;2005年,巴金去世。
(16)、这些美丽的故事,让我在很长时间里相信树大成精、万物有灵,让我相信月夜树林里,一定有狐女在拜月、有女鬼在曼舞,让我坚信世间万物都有一颗感恩的心......
(17)、《家》,中国作家巴金的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最早于1931年在《时报》开始连载,原篇名为《激流》。开明书局于1933年5月出版首本《家》单行本。
(18)、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女作家及教育家,著有《我生活的故事》《走出黑暗》《老师》等。
(19)、 冰心生于1900年,巴金晚生四年,他们因文学结缘。早年,巴金就从冰心的作品中“得到了不少的温暖和安慰。”上世纪30年代初期,他们在北京相识,冰心第一次见巴金,就把他当成自己的亲弟弟。上世纪40年代初,巴金为困难中的冰心编辑出版《冰心著作集》,两人从此成为患难中的朋友。上世纪80年代,他们的友谊进一步升华,一对文学界的老友,成为人生难得的知己。1994年1月3日冰心在巴金画像旁题写赠言:“人生得一知己足已,此际当以同怀视之。”巴金在题字中说:“冰心大姐的存在就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她是一盏明灯,照亮我前面的道路,她比我更乐观。灯亮着,我放心地大步向前。灯亮着,我不会感到孤独。”
(20)、高觉新是个沉重的人物,他沉默的性格造就了他沉默的命运,而他沉默的性格来自于腐朽的社会礼教。
2、巴金爱情三部曲的主要内容
(1)、《雾》讲述了旧社会时期一个留学归来学子在旅馆的一段遭遇,反应了旧社会时期包办婚姻与自由恋爱的相互抗争,凸显了当时的社会特性。
(2)、巴金《爱情三部曲》的第三部,内容梗概:三年后的福建,李佩珠和她的朋友们在这里组成一个革命团体。吴仁民也来到这里,此时他已经成为一个成熟的革命者,他与李佩珠之间产生了爱情。
(3)、该小说描写了20世纪20年代初期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及腐朽,控诉了封建制度对生命的摧残,歌颂青年一代的反封建斗争以及民主主义的觉醒。
(4)、苏轼是中国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眉州(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古文学家,世称"三苏"。名作有《念奴娇》《水调歌头》等,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5)、《雾》,巴金《爱情三部曲》(《雾》、《雨》、《电》)中的第一部,出版于1931年,出版社为新中国书局。讲述了旧社会时期一个留学归来学子在旅馆的一段遭遇,反应了旧社会时期包办婚姻与自由恋爱的相互抗争,凸显了当时的社会特性。
(6)、所以,文本解读对我而言,理论不是彰显的,而是潜在的,而且也不是说你用什么理论解读作品,而是自己在阅读过程当中,慢慢会使用到这些理论学养。另外一点就是不要有框架,理论也是框架,我们的阅读习惯、审美习惯也是框架,我们大多数的审美都会认为这是不对的,粗俗的。社会有很多很多思维习惯,但是我们在解读作品中,最好脑子真空,如果遇到习惯和自己的趣味发生冲突时,应该使习惯让路,把习惯解构,你才能进入一个百无禁忌的状态,才能把作品越读越深,最后根本不是在读这个作品,而是看这个世界。主观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会越来越深,问题意识也会明显呈现,你从解读作品中解答了问题。
(7)、安徒生(1805--1875),丹麦著名童话作家,一生创作了《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丑小鸭》等160多篇童话作品。《皇帝的新装》选自《安徒生童话和故事选》。
(8)、文本是作家创造的,作家自然对作品所含意蕴拥有更多的发言权,但是作家不是作品的最后权威评判者。作品一旦诞生就离开了作家,拥有独立的社会意义,而且在读者阅读中不断产生新的意义。作为一种方法论的文本细读,不是研究作家如何创作,也不是考察作品在社会上流传的意义,文本细读就是解读文本本身,把文本当作一个自足的观念世界,发现其中所隐藏的意义。文本细读一旦深入,就会发现许多潜在的有趣的意义。
(9)、在深夜中,沉浸在上世纪二十年代的风风雨雨之中,真的有种“心游万仞”的畅快感觉。
(10)、主要情节是:经过一系列事变之后,克明和觉新虽然还想维持高家的门面,但它已经到了千疮百孔、无法挽救的地步。
(11)、中秋特辑|中秋的意义,月饼之重要殆过于看月亮——文人笔下的中秋与月亮
(12)、《出师表》中诸葛亮在自叙本志和追术先帝的知遇之恩时,写下的临危受命的句子: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3)、有人说:“人生最大的幸福,是发现自己爱的人正好也爱着自己。”《雾》中,柔情似水的周如水和知书达理的张若兰得知相爱后,却更加苦恼,因为他的家中有一位丑陋、瘦弱的妻子,是父母给他挑选的,他不能违背“良心”与妻子离婚。苦恼,是因为他的懦弱无能,还是因为封建思想侵入的毒太深?
(14)、我先后又读了百十本外国文学名著。我不太喜欢《傲慢与偏见》,认为它无论取材还是思想的深度都不足以到动人心弦的地步,但是《呼啸山庄》却不同,刻骨铭心的爱情让人终生铭记,书的结构和语言都让我大为赞美。如果把《简爱》《德伯家的苔丝》《包法利夫人》和《安娜卡列尼娜》做个对比,我们会看到几种完全不同的女人,每次读到这些小说,都是对自己的启发和升华。读完《基督山伯爵》后,我想到的却是许多个中国人——伍子胥、吴起、司马迁、曾国藩......因为在他们身上,刚毅坚卓是共同的特点。《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罪与罚》《美国的悲剧》《巴黎圣母院》《死魂灵》《复活》《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等等,这些外国文学名著,总的来说,对人性的深刻剖析、以及它们思想的高度,让我一度为之痴迷。
(15)、在高公馆内住的人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向来都逆来顺受,即使受到过新思想的教育也不会反抗的孝顺子弟,还有一种就是人道主义,思想前卫敢于和封建作斗争的子弟。觉新就是前者中较为典型的例子,他热爱化学本打算毕业后继续研究,脑子中也充满了美丽的幻想,可是当父亲提出让他娶瑞珏时,他不敢反抗也想不到反抗,只是唯命是从,即使他的心中爱着另一个女子—梅芬。这时的他已经断送了前程和爱情,但他在心中暗暗许下承诺:愿意为弟弟们做牺牲者,只要他们幸福。可是现实压得他喘不过气,一次次地妥协,一味的敷衍忍让并没有让他得到好结果,梅表姐死了,瑞珏也死了。而觉慧是后者中的典型,他积极参加游行、学生会,与志趣相投的伙伴们创建新思想的报社并在上面发表一些新言论。面对爷爷的禁止外出,他也没有放弃学生会的工作,而是在家读书看报,了解当天所发生的时事新闻。最后也敢于不顾那些长者的反对而进行出逃,他获得自由了,至少他脱离了那个封建的大家庭!
(16)、阅读的饥渴开始逐渐得到补偿,心灵得到润泽,悠闲自得,纯净明澈。我开始思考我究竟想要什么样的生活,至少我已经可以渐渐排除我不喜欢的东西。
(17)、本书简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的《前记》是一九三八年七月作者从广州回到上海,在上海一家小客栈里为开明书店重排本写的。《雾》、《雨》、《电》合订本一九三六年在良友图书公司出版的时候,书前有《总序》五十六页,书后有“附录”三十三页。开明书店的重排本里也保留了它们。现在全部删去。《雾》是一九三一年夏天在上海写成的,同年冬天单行本在新中国书局出版。《雨》是一九三二年年底在上海写成的,单行本出版于一九三三年,由良友图书公司发行。一九三三年十二月在北京写完了《电》,但这部小说的单行本到一九三五年夏天才由良友图书公司刊行。单行本中有几处以黑点为记的被当时的审查老爷删去的地方,后来在合订本中均由作者补足了。
(18)、离海有里多路远,便是荒凉的街市。在夜晚街上更静了。虽然是在夏天,但这里的夜晚从来就很凉爽:海风微微吹着,把日间的热气都驱散了,让那些白日里忙碌奔波的人安静地睡下来。也有人不忍辜负这凉爽的夜,便把椅子摆在门前,和邻居们闲谈他们生活里的种种事情,而最引起他们注意的便是那所新式建筑的海滨旅馆。
(19)、巴金从小就对下层人民有浓厚的同情心。五四运动中接受了民主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思潮的洗礼。1920年考入成都外语专门学校,攻读英语,同时还加入了进步组织,参与反封建的宣传活动,在《时事新报·文学旬刊》发表过《被虐者的哭声》等新诗。
(20)、克明的儿子不争气,克安、克定公开纳妾宿娼,克定的女儿淑贞不堪父母逼迫而自杀。克明死后,克安、克定闹着分家,最后将高公馆卖掉,各家搬出另觅住处,高家彻底崩溃。
3、巴金爱情三部曲好词好句
(1)、最后,当这个封建大家庭的象征高老太爷死去时,觉慧毅然离家出走,奔向新的生活。
(2)、觉慧在《家》中走后,在后来的《春》和《秋》中就很少提到了。觉明开始代替觉慧,成为了高家大宅院的新思想的游说者。的确,他功不可没。他让他的妹妹淑英、淑华在旧的封建大家庭中站了起来。淑英和淑华本来只能在大宅院里跟着一个老教书先生学那一套成旧的伦理道德,可是她们在觉明、琴和觉慧的影响和鼓励下,开始学英文,开始去学堂,后来淑英还去了觉慧那里。更值得高兴的是,他们对长辈的不满开始用嘴说出来了,不再只是埋在心里或在背后发牢骚。如觉明和淑华配合默契地对陈姨太和四太太进行“教训”,把她们骂地真是太痛快了,让我十分欣赏。我真是感谢巴金,因为他要小说中出现了一个伶牙利齿、豪气冲天、不“中规中矩”的淑华!
(3)、《伊索寓言》是一部寓言故事集,相传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善于讲动物故事。现存的《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流传下来的故事,经后人汇集,统归在伊索名下。赫耳墨斯,古希腊神话里掌管旅行和商业的神,是宙斯的儿子。宙斯是古希腊神话里的首领。课文《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与狮子》均选自《伊索寓言》。
(4)、《钱塘湖春行》选自《白氏长庆集》作者白居易;
(5)、叶圣陶(1894—1988),原名绍多,字圣陶,以字行。江苏苏州人。作家、教育家、编辑家。代表作品收在《叶圣陶集》里。
(6)、 ③出自贺知章的《咏柳》。描写的是春季;①出自南宋诗人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抒写当时当地的夏夜山道的景物和词人的感受;②王禹偁的《村行》,荞麦秋季开白色小花,故对应秋季;④出自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描写的是冬天。C项当选。
(7)、他的两个朋友来看望他,一个是叛离了温暖富裕的家庭,以一种苦行式的生活为事业献身的陈真,另一个是有着幸福家庭生活的吴仁民,两人都鼓励他从狭窄的爱情中挣脱出来。
(8)、巴金1904年11月生在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家庭里,五四运动后,巴金深受新潮思想的影响,并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开始了他个人的反封建斗争。1923年巴金离家赴上海、南京等地求学,从此开始了他长达半个世纪的文学创作生涯。
(9)、周如水在家乡有个没有爱情的丑妻,是他十七岁时父母为他娶的,为此他拒绝了几次可能的幸福。陈真告诉张若兰真相,鼓励她主动向周表白并帮助他摆脱家庭束缚。
(10)、这一年,我不借助任何工具,一遍一遍地阅读了文言文版的《史记》,这是我第一次带着严肃认真的态度来阅读经典,这是我第一次与这么多伟大的人物倾心交谈。我对很多人物的看法,与主流观念并不一致,甚至也与作者的观念相互抵牾,我对那些充满矛盾、惹人非议的人物,往往有更加深刻的同情和理解。我无法因为他们的残酷或者决绝而厌弃他们,也没有对一些被褒扬的人物产生敬佩之情,这让我有时候产生丝丝不安。
(11)、此外,还读了好多本《民间文学》,记不得是从何处得来,只记得那时我总是读得津津有味。
(12)、《电》是巴金《爱情三部曲》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出版于1935年。是既《雨》故事情节发展的延续。《电》写了许多人,许多事。
(13)、巴金从小就对下层人民有浓厚的同情心。五四运动中接受了民主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思潮的洗礼。1920年考入成都外语专门学校,攻读英语,同时还加入了进步组织,参与反封建的宣传活动,在《时事新报·文学旬刊》发表过《被虐者的哭声》等新诗。
(14)、我开始懂得,对于专业成长而言,阅读很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要把自己读到的东西和实践相结合,用专业理论来指导教学实践,不能为了阅读而阅读。
(15)、作品在描写青年一代爱情悲剧的同时,揭示了造成这种悲剧的根源——封建大家庭的必然的衰落过程:高觉慧在“五四”新思潮的影响下,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创办杂志,对家中在道德礼法掩盖下的种种腐败现象十分厌恶。
(16)、巴金在写《家》时不断指出“要控诉”,他说他要为一个垂死的制度写一首挽歌,甚至后来的《春》、《秋》也不断揭露封建旧家庭、旧礼教的血腥罪恶。但是从作品看,巴金并没有仅仅停留在控诉层面上。因为时代毕竟不同了。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社会的剧烈动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猛烈冲击,打开了高宫管紧闭的大门。高家年轻一代不甘专制统治者的重压,蔑视封建家长在大家庭中淫威,勇敢地喊出了“应当给自己把幸福拿过来”的响亮呼声,纷纷投入了反封建专制的斗争。作品便塑造了这样一组封建家庭的叛逆者形象。这组人物都是在“五四”新思潮熏陶之下成长起来的。他们勇敢地向封建专制制度挑战,代表的是民主主义思想对整个封建制度的对抗。他们身上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叛逆性,具有反抗意识。
(17)、我曾在网上看到一个关于《家》中觉新、觉民、觉慧的人气的调查,数据显示觉慧占4%,觉民1%,而觉新仅有5%——大多数人同情他、可怜他、甚至厌恶他。
(18)、京杭大运河;青藏高原;刚果盆地;伊瓜苏瀑布;加拿大。
(19)、品读|巴金的游记,我当做野史来读——博悦读书会《旅途随笔》读后感之三
(20)、 “《百年孤独》这部标志着拉美文学高峰的巨著,具有骇世惊俗的艺术力量和思想力量……他在用一颗悲怆的心灵去寻找拉美迷失的温暖的精神家园。”莫言如是说。从开始到结束,小说从“冰块”和“石头”开始,从“一阵风”结束。家族中第一个人被绑在树上,最后一个人被蚂蚁吃掉,命中注定经受百年孤独的家族不会有第二次机会在大地上出现。
4、巴金爱情三部曲读后感800字
(1)、①西游记 ②水浒传 ③名人传 ④朝花夕拾
(2)、巴金在写《家》时不断指出“要控诉”,他说他要为一个垂死的制度写一首挽歌,甚至后来的《春》、《秋》也不断揭露封建旧家庭、旧礼教的血腥罪恶。但是从作品看,巴金并没有仅仅停留在控诉层面上。因为时代毕竟不同了。20世纪20xx年代初中国社会的动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猛烈冲击,打开了高宫管紧闭的大门。高家年轻一代不甘专制统治者的重压,蔑视封建家长在大家庭中淫威,勇敢地喊出了“应当给自己把幸福拿过来”的响亮呼声,纷纷投入了反封建专制的斗争。作品便塑造了这样一组封建家庭的叛逆者形象。这组人物都是在“五四”新思潮熏陶之下成长起来的。他们勇敢地向封建专制制度挑战,代表的是民主主义思想对整个封建制度的对抗。他们身上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叛逆性,具有反抗意识。
(3)、《家》是巴金的代表作,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作品在描写青年一代爱情悲剧的同时,揭示了造成这种悲剧的根源——封建大家庭的必然的衰落过程。《春》表现了不合理的、丑恶的婚姻制度对妇女的摧残以及对封建专制的婚姻制度的控诉和批判。
(4)、作为批评家,一定要关注文本。现代文学史上有许多批评家,如李健吾、唐湜、常风……批评家解读文学作品,他的文章题目直接就是他所评述的文本题目,不像现在的论文标题很大,一个正标题不够还要加副标题,那时候李健吾评论巴金的《爱情的三部曲》,就用“爱情的三部曲”为标题,可见文本的重要性。批评家似乎是隐身的,隐藏在他所批评的文本后面,把作家的作品重新讲述一遍,但是在讲述的过程中,批评家就把自己的修养、经验、欣赏、观点、批评……都包含在其中了,通过他的讲述作品而呈现出来。这是文本的批评。
(5)、诚然我不赞同高觉新是封建礼教的傀儡这一说法,但也并不认为他是怎样一个高大的悲壮的英雄。只是不满于某些对觉新过激的批判。
(6)、“学思行战疫情”远程主题教育学生优秀作品展播
(7)、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朝夕每相亲”,对我而言,书籍不仅是故人,更是我的老师,除了陪伴我的生活、见证我的岁月,更指引我的成长、提升我的综合素质。这时,阅读真正成为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爱阅读、会阅读、阅读效率提高,成为我已经具备的能力。
(8)、⑧(精华)初中语文知识点大汇总(必须收藏)
(9)、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原名李尧棠,另有笔名有佩竿、极乐、黑浪、春风等,字芾甘。汉族,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中国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无d派爱国民主人士。
(10)、如果没有这个同学的启发,我对鲁妈可能就不会有这样的解读。为什么这个问题学生能提出来,我自己却想不到?就是因为这位学生脑子里没有框架束缚,我脑子里有。我想说的是,如果你作为一个批评家,你面对文本的时候,不管那个文本是经典,还是当下的文学作品,你不能实现带了条条框框去解读。有些人看流行作品觉得很感动但也不敢说,怕说了就会掉档次,但其实这是你自己喜欢的东西,掉档次又何妨?一个有文学修养的批评家,也可以把掉档次的东西做出很上档次的解释,这就是属于你的阅读,你的文本细读。
(11)、提及觉慧不由得想起了鸣凤,这个清新、单纯的女孩被封建制度无情的吞噬了,多么青春、多么有生命力、多么美好的事物……,对鸣凤与觉慧的爱情想必不需要细谈了吧,这却又让我想起了觉新、梅、瑞钰、枚、惠等等等等,真是那罪恶的“门当户对”“父母指婚”葬送了多少青春生命,归根结底,还是那可恶的封建制度在作梗,然而,今天,可悲的.是今天!这种罪恶的源头延续下来了、那部分人,那部分亵渎爱情的人呢,醒醒吧,不要再去把这罪恶延续下去了,什么“门当户对”“父母指婚”,那是把束缚子女的枷锁。
(12)、当三少爷的热情奔放遇见了你的聪明伶俐,你们这一对年轻人的爱情原本应该有最美的模样。故意将两只脚放开站在门中央堵住你的路,是一个少年的咋见心欢;花园折梅,“我有办法,我要太太照我的话做,我会告诉她说我要接你做三少奶……”是觉慧的爱的宣言;“我不去!我决不去跟别人。我向你赌咒!”的窗前立誓是你对爱情的承诺。然而,在那样的时代,怎么可能允许你们这样的门不当户不对的爱情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呢?
(13)、我读书的时候,学术界流行两种理论,令我十分着迷。一个是萨特的存在主义,我喜欢用这个理论指导我的人生;还有一个是弗洛伊德的性心理的学说,精神分析。我曾经十分认真又自作多情地把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发展的理论套用在自己身上,努力回忆自己年轻时代的性心理意识的成熟过程。我发现从前意识不到的成长经历,通过弗洛伊德理论的阐释,都是符合生理规律的,于是我对他的理论非常佩服。萨特的存在主义理论和弗洛伊德的理论对指导我后来的写作很有帮助,我解读过很多文学作品,包括情色文学、性心理等,自认为比别人解读得深入一些,这些理解都从人对生命的认知发展而来。有些象征、暗示、生命本能的因素,我能从作品中感受到,解读出来。这就是理论对我的帮助。其实这些理论只是帮助你理解生活、理解自我和理解文学的一个视角。
(14)、《礼记》,儒家经典之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篡而成,共49篇。《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礼运》。
(15)、1923年,巴金从成都外语专门学校毕业后赴上海,不久到南京东南大学附中读书,1925年夏毕业。在此期间,巴金积极参加了许多社会活动。
(16)、我花费一年的时间磕磕绊绊读了两遍《诗经》,我终于认识到,《诗经》的本质不是高高在上的“经”,而是生活、是情爱、是率真,因此我很喜欢;我还读《元曲三百首》,我对书中体现出来的略显颓废的色彩并不反感,因为此时已经过了血气方刚的年纪。我读了《二十五史》,读《四大名著人物点评》,觉得这些书让平凡的生活变得妙趣横生。记得我读完《福尔摩斯探案全集》后,累得仿佛生过一场大病,虽然辛苦,但是也很幸福;《卡耐基成功学》我也读得很有趣味,因为这种成功学不庸俗。
(17)、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河北乐亭县人。主要作品有《李大钊选集》《李大钊诗文选集》。
(18)、文人是为人民服务的,敢于吐真言反映现时的不幸才不愧于当下的文人,巴金先生做到了,他不仅揭露了现时的罪恶,孕育了希望,还教育了我们后代人要珍惜今天的人权,面对一切困难勇往直前。(篇四:巴金激流三部曲读后感)高中时忙里偷闲读过了巴金的《家》和《春》,书中的人物时常浮现在脑海中。最近,偶尔翻到了《秋》,“忍不住”一口气读完了,对其中的人物有许多感慨。
(19)、我从不怕写作文,我的作文还常常被老师拿来给同学们当做范文;我也尝试投稿,既有生活中的小故事也有儿童诗,尽管没有发表,我还是痴心不改,一有满意的作文就想找地方寄过去。
(20)、解读文本的第一个前提,就是你要相信,文本是真实的。从理论上说,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可能有一个写得最好、尽善尽美的标准,实际上是做不到的。但你要相信它,相信艺术真实。文本解读就是建立在对艺术真实的信任上进行的,最大障碍就是你认为一切创作本来就是假的,是作者虚构出来的。如果这样想,所有文学作品都不用讨论了。文本细读就是要像真的一样,要相信这个作品的背后应该有一个绝对完美的小说文本,那个文本就是艺术真实。《雷雨》文本背后有一个绝对真实的《雷雨》,《红楼梦》文本背后也有一个绝对真实的《红楼梦》。但这个“真实”不是我们通常说的“生活真实”,而是我们经常在文艺理论中讨论的“艺术真实”。
5、巴金爱情三部曲在线阅读
(1)、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掌握。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这里既有学习方法,也有学习态度。
(2)、由于我借到的书是57年出版的竖排繁体,读起来十分吃力。但这丝毫不影响我的热情。他们的精神仍存在于今天的社会,教会我们要与社会的腐败做斗争!此时,我感到我正和那些青年站在一起,并肩作战!(篇六:巴金激流三部曲读后感)终于忙里偷闲读完了巴金激流三部曲《家》和《春》、《秋》。所受感触颇多。
(3)、第四点,觉慧是第一个离开家,脱离封建大家庭到外面寻求新时代的人。他虽然身在远方,但却不望把外面的世界用信的方式告诉给家里的那几个兄弟姐妹们,他在无形中向他们传播新思想,使他们开始在封建大家庭中站起来。
(4)、《雾》《雨》《电》为三部故事连续的小说,描写了在风云动荡的时代一群青年追寻理想,献身改造社会的革命洪流中,彷徨、寻找、奋斗、牺牲的故事。需要在叙述语言中突出情节的张弛和起伏,刻画力求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