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风险点及防控措施83句精选

2023年09月21日|来源:青春励志语录网|阅读:59

舆情

1、舆情是什么意思

(1)、不要发火:面对负面报道,一味的愤怒和指责是无济于事的,扯破嗓子大吵大闹只会进一步激化矛盾,而不会改变政府形象。只有心平气和讲道理,摆事实,才能化解矛盾。

(2)、回头看,2016年网络公共生活中一个有影响力的收尾,或许是罗尔事件。从故事的开始看,它只是众多现实生活中募捐的一个;从故事的发展看,它演变成新媒体时代个人行为边界的激辩;而从故事的结尾看,它又趋向于这样一种共识:公共生活不应以网络技术为壁障,而要有更清晰成熟的规则实现自定义,去安放善心,去实现善治,抵达“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

(3)、舆情是“舆论情况”的简称,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围绕中介性社会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作为主体的民众对作为客体的社会管理者及其政治取向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它是较多群众关于社会中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等等表现的总和。

(4)、不要强硬表态:公众在不明就里的情况下,政府的强硬表态只会让公众觉得政府不负责任,甚至认为政府强硬和傲慢,引发更多网民的反感。因为,即使媒体报道失实,也要严格按照有关认定程序,不能随意指责媒体。

(5)、对信息进行多层次与多维度的精细划分是事实核查的长项,也是舆情分析、研判的基础。新媒体时代,多元传播主体并存的局面使得舆论场中的信息更加混杂,真假新闻、谣言、阴谋论等各类信息充斥舆论场,文字、图片、视频等各种媒介形式都可能成为舆论高潮的引爆点。

(6)、 、默克尔和菅义伟,清醒的政治家与凶恶的鹰犬!

(7)、200多字新闻报道网友直呼看不懂!问题出在哪儿?

(8)、登高而招见者远,顺风而呼闻者彰。古人“善假于物”的智慧,在互联网时代得到最生动的体现。在这个“人人都是评论员”的时代,当拇指滑动间形成时代的和声,真与假、取与舍、思与言、知与行,都促使我们叩问:面对如潮的资讯、海量的观点,如何取得那最好的“一瓢饮”?

(9)、我们考察舆论和舆情时,要把握的关键点就是它的形态和状态。就舆论和舆情的状态而言,两者必须是公开的状态,这是意见集合的必然要求,只有公开的状态才能集合成舆论和舆情,当然,这种公开状态也是舆论和舆情传播的必要条件。

(10)、一个巴掌拍不响,一般适用的是日常两个身份平等的人,但在官场上,书记与秘书长身份不平等,居高临下,仗势欺人,有挥拳之威无还手之胆,一巴掌也是能拍响的。虽然有地方发生过“副局长抡锤局长”的丑闻,但那种奇葩事毕竟少见,说秘书长欺负书记,过激行为让书记是可忍孰不可忍,打死也没法儿信。再怎么“事出有因”,再怎么“双方或都有过激行为”,书记打人耳光,这种粗暴的处事方式、待下级态度和为官作风,引发如此恶劣影响,都是有很大问题的。

(11)、舆情因变事项是舆情产生的基础,研究、分析舆情,首先要深入研究、分析舆情因变事项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

(12)、新闻类舆情必须就某报道事件进行客观与诚实的媒体分析和报道,它在社会公众面前具有权威性的社会舆论地位,需要通过新闻界的方式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

(13)、舆情空间对舆情传播及其对执政者决策行为的影响有重要作用。这里特别强调的是,舆情定义中的“民众社会政治态度”,是指民众对执政者及其所持有的政治取向的看法、意见和态度。民众的这种社会政治态度说到底是对自身利益需求的一种诉求和表达,它不仅包括民众对国家政治的看法、意见和态度,对社会政治的看法、意见和态度,同时还包括民众对社会事物的看法、意见和态度。一句话,“民众社会政治态度”是民众要求执政者不断改善民情状况的一种诉求和意愿的集合

(14)、在随后的县委汇报会上,周书记含泪讲了老人当年抗日战争中的事迹,为让将士吃饱吃好,她变卖了家中所有值钱物件和娘家陪送的嫁妆。他自责说:“现在,在我们领导下,生重病了,竟吃不上半碗肥中带瘦的肉。同志们,我们还有脸当他们的书记吗?”说着,周书记突然抬手扇了自己一个耳光,说,我们这些大大小小书记的脸还叫脸吗?

(15)、比如在东航MU5735坠毁事故发生后,据国家网信办3月26日消息,个别网民借此造谣传谣、散布阴谋论、调侃灾难,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对于“错误信息(misinformation)”而言,舆情研究可侧重分析该类信息散布者的信源构成,反思传播者、监管者对信息缺乏核查的背后逻辑,以及这种无意识传播行为引发舆情风险的共性特征,即“谁在传播”“为什么传播”以及“造成什么影响”三个问题。

(16)、(1)岳小玲.“事实核查”类新闻项目产生的原因及发展路径——以Storyful为例(J).传媒,2018(20):47-

(17)、上级有关部门已经介入调查,当地回应说“双方或都有过激行为”,一个“或”字很是微妙,可进可退,又诱导和传递了“一个巴掌拍不响”的民间想象。确实,这事儿很蹊跷,那种情况下,怎么一言不合就打耳光?仅仅是因为“食堂就餐问题”?似乎不太合常识逻辑,信息不对称,须等待进一步调查。但在调查公布前,基于书记和秘书长身份的不对称,基于打耳光这个侵犯和伤害的事实,舆论有理由对那位张书记进行“有问题推定”。

(18)、提升危机防范意识,真切关怀民众权益。时下,网络舆论监督(借助多瑞科舆情数据分分析站搭建舆情预警机制)、网络问政走热促进了社会管理的更加规范化,但无形中也给一些地方政府造成了压力。

(19)、显然,公共舆论的判断力不能被新产品、新平台牵着鼻子走,而公共治理的方向则应该尊重民意。这一年中,魏则西事件催生了“魏则西条款”,我们见证了国家工商总局第一次将“付费搜索广告”定义为互联网广告;快播案网络直播破除了“技术无罪”的迷思,“要守护技术创新初心”的社会意识在深化;几起侮辱英雄名誉案中,法庭一锤定音,英雄名誉权背后的言论是有边界的;网上订餐平台黑作坊入驻接连曝光后,各方都在推动订餐平台的职责从资质等形式审查向经营情况的实质审查过渡;面对公众对电商删除差评、隐私泄露的集体吐槽,电子商务法草案正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民意与法律的交响,构成了2016年互联网公共生活的法治底色。

(20)、早晨起床,看新闻客户端,关注天下事;中午休息,登录社群网站,讨论新鲜事;晚上睡前,刷刷朋友圈,了解身边事……这是中国网民的普通一天,也是互联网时代舆情生成过程的一个切片。信息的生产、扩散、接收,观点的表达、传播、汇聚,就像是浪与浪的激荡、云与云的交汇,让舆论场风生水起。

2、舆情风险点及防控措施

(1)、这样的正能量,不仅关乎时代的前进,更关乎心灵的成长。一张照片,成为冬日里的暖流:漆黑的路上,男子骑三轮车载着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一辆警车打开大灯缓慢前行,为他们照亮前路。类似的“热镜头”,一年来在互联网上涟漪般荡开:怀孕7个月的医生累得倒地睡着,公交车司机昏迷前最后的动作是踩刹车,杭州协警车流中准确预判塌陷位置……网友为什么会被这些普通人、平凡事所打动?正因为他们让普通的人生呈现出另一个面向,让贫乏的时代看到了另一种可能,生命的价值得以彰显,人生的意义得以超越。博眼球、求关注者仍然甚多,但当网络成为我们赖以栖居的精神家园,对主流价值的期待也日渐彰显,人们在这里寻找娱乐也寻找感动,寻找慰藉也寻找力量,寻找着确定不移的价值,寻找着为何出发的初心。

(2)、首先,作为一个企业,我们应该充分了解和分析网络上出现了什么样的负面舆论?二是及时处理,澄清事实,不回避舆论问题,避免负面舆论不断蔓延。

(3)、网络上对品牌的负面舆论在哪里传播?负面舆论如何传播?一定要按计划进行,并在短时间内从源头上停止传播。但面对复杂的网络环境,企业很难追查负面舆论的源头。

(4)、  暗杀!诡异事件频发,是否有大事要发生?

(5)、民众的这种社会政治态度说到底是对自身利益需求的一种诉求和表达,它不仅包括民众对国家政治的看法、意见和态度,对社会政治的看法、意见和态度,同时还包括民众对社会事物的看法、意见和态度。

(6)、社会舆情包含:新闻舆情、金融舆情、涉税舆情、网络舆情plus新闻舆情:新闻舆情是媒体验证包装过的舆论,所以具备客观性和准确性的特性。

(7)、目前对于事实核查仍有不少争议,比如一些事实核查机构在工作中存在盲目追随热点的倾向,却对较为冷门的事件“置之不理”;部分事实核查机构过度依赖数据库与技术算法技术,使得一些隐含性的不实信息得不到及时地发现或导致误判;还有一些境外事实核查机构受政治团体或商业资本力量的制约,将事实核查作为实现利益的手段误导公共舆论。

(8)、其中金融舆情的主体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组织,其传播或接收舆情传播信息的目的也因其自身需求而各有不同,具有明确目的性的传播会带有明显的主观倾向性或失真情况,而相反没有目的性的传播则会保持真实性,但也会具有一定个体特点的影响存在。

(9)、这事儿发生后,很多网民和媒体都转发了2018年《菏泽日报》一篇题为《书记的耳光》的文章,记录了一个电台记者的回忆:改革之初菏泽周振兴书记下乡看望困难群众,问一个生病的老人(这个83岁的老人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牺牲了丈夫和三个孩子)还有什么要求,老人犹豫说“想吃半碗肥中带瘦的猪肉”,说完又后悔说“也就是一想周书记别当真”,周书记一下子泪流满面握住老人的手说“怪我们啊,对不起您”。回身掏出自己衣袋中的钱,老人当天就吃上了肉。

(10)、(2)曾姿颖,黄煜,张引,宋韵雅,周琳.信息诊断系统设计思路:人工核查、广众参与和人工智能的三合一运用(J).全球传媒学刊,2021,8(01).

(11)、同时,也是较多群众对于各种社会问题和现象所表达的信念、情绪、意见和态度等方面的表现。

(12)、三要求真务实,第一时间正面回应。要坚持线上线下同步处置,督促涉事地方和部门加大实际问题处置力度,妥善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消除舆情炒作源头,有针对性地回应舆论关切,解答公众疑虑。

(13)、舆情信息是事件对公众的思想产生的影响,在宣传报道中舆情信息是报“目标”对人们产生的启迪和宣传“目标”公众有什么样的思想反应。

(14)、而从狭义来看舆情信息是反应舆情的状态及其运作情况的载体,舆情信息工作包括对舆情的收集整理、分析加工后形成的表现形态,如文本、视频、音频等形式,是反映出公众社会态度的表现形式材料,其中最常见的形式便是文字为主的书面材料。它是比较特殊的一种信息,只有经过人们接受信息后所产生的“普遍看法和认知”才算是舆情信息,比如能够造成社会恐慌的传染致病源,它在舆情信息传播中仅是产生社会影响的因素,而能够引起公众的不安而形成恐慌的某种公众社会态度、看法和意见,才是真正的舆情。进而将这些态度、看法、意见等进行收集整理形成的文字材料就是舆情信息。

(15)、舆情是舆情因变事项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中,民众所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

(16)、毋庸讳言,互联网已经成为舆情的最大集散地。而互联网公共生活这个子集,也正以加速度不断接近全社会公共生活的全集。

(17)、网络舆情分析师是2013年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正式纳入CETTIC职业培训,并授权于人民网的舆情监测室来负责相关的培训和考核,合格者将获得《网络舆情分析师职业培训合格证》的从业凭证。其学科中的基础内容包括,新闻传播学、社会学、公共管理学、统计学,使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对社会心理、网络文化、刻板印象进行长期观察与研究,进而又细分为搜索引擎专家、网络调查专家、图表专家,以及统计专家等技术领域中的专业人员。

(18)、日新月异的新媒体变化使整个信息传播生态愈发向“液态化”的方向发展,即信息会在传统媒体、自媒体、事实核查机构、舆情分析机构之间来回流转,这种复杂的媒介环境使事实核查与舆情分析面临着一些共同的挑战。但必须指出的是,舆情研究与事实核查的工作目标不同,其工作程序也存在差异,故对事实核查实践经验的学习也并非“全盘接纳”。

(19)、在舆论场中人们的意见经过交流、组合、调整、选择,会相较于普通环境中更强的加速舆论的蔓延趋势。

(20)、如果说互联网的信息共享,是一个传播民主化的过程;那么,社交媒体平台的观点生产,则是一个视角民主化的过程:思考问题的角度、方式各有千秋,每个人都可以基于自己的知识与认识,形成不同的判断。话语权的分配呈现出多元、散点的格局,让每个人都能更好地获取信息、分享观点,也让时代更好地被记录、被观察、被诉说。

3、舆情监测工作要怎么做

(1)、网络舆情传播集合了各类舆情信息传播特点,如微博的热门议程(话题)及各类媒体、记者发布的相关信息,经过意见领袖的引导能够使舆情信息获得二次传播和多次传播的“赋能”,在更多的网络公众不断的参与、评论十分容易形成“群体极化”和“规模效应”等状态。另一方面网络舆情往往都会存在有各种复杂的利益关系,比如简单的利用新媒体与意见领袖(舆论领袖)资源开展实施“议题设置”、“协同过滤”、“首因效应”、“刻板印象”等策略,进一步形成如“沉默螺旋”、“规模效应”、“群体极化”等效果。这些利益者还会根据涉事方的应对策略使用“舆论波”运动,将舆论形成波浪式的传播趋势,使涉事方难以应对或疲于应对。

(2)、相关部门在舆情危机形成之后既要面对舆论压力,还要面对上级问责的压力,缺乏经验的慌乱应对造成各类信息未经调整便一同发布,导致舆论的情况愈发严重,所以,更要注意新闻媒体间的关系合作与冷静分析。

(3)、当舆情危机爆发后,通过有效的控制手段,可以快速地给舆情降温,从而延缓舆情的蔓延发酵,降低舆情处置的难度。

(4)、金融舆情是各类与金融相关的信息发布主体,基于自身的观点以某主题为中心以信息传播渠道为依托进行信息发布,并随之引起广泛的、不同的主体间信息评论与互动。其中金融舆情的主体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组织,其传播或接收舆情传播信息的目的也因其自身需求而各有不同,具有明确目的性的传播会带有明显的主观倾向性或失真情况,而相反没有目的性的传播则会保持真实性,但也会具有一定个体特点的影响存在。

(5)、365天的日升日落,将无数人、万千事浓缩成一圈年轮。即将过去的2016年,亿万网民在互联网的言说,汇聚成一个巨大的声场。恰如时间和重力能澄清泥沙俱下的浑浊,回望2016年的舆情,一个最明显的感受是:即便仍有不同立场、不同观点,即便仍有“槽点”、仍有“失焦”,“正能量”却正在成为舆情的主流、民意的底色,在沧海横流之际“透出人心向上的力量”。

(6)、In recent years, Internet public events happen constantly.

(7)、涉税舆情主要指与税务部门、税收工作及相关工作人员的舆情信息,以及参与到税务相关工作的社会组织,并通过新闻媒体、网络新媒体和社会公众人际传播。

(8)、必须承认,虚假信息也好、争吵掐架也好,根源于社会发展的深层土壤,不能让算法“背锅”。但毋庸置疑的是,全面、权威的信息,深入、理性的观点,才是社会舆论与心态最稳固的基础。如若唯“眼球”马首是瞻、让算法主导一切,优质的内容、理性的辨析,就可能被边缘化而成为可有可无的下脚料。说到底,技术和算法终究是工具,是末;思考的乐趣、价值的塑造、知识的完善,才是目标,是本。算法主导的时代,更需要主导、把关、引领的“总编辑”,更需要有态度、有理想、有担当的“看门人”。

(9)、(5)张滋宜,金兼斌.西方媒体事实核查新闻的特点与趋势(J).中国记者,2017(01):121-1

(10)、舆情回应避免敏感词,是指在舆情事件发生后,相关部门在对外回应或通报时,避免出现一些容易遭致舆论质疑或不满的词语,尽量客观真实地呈现事件概况,从而增强回应或通报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常见的敏感词有“临时工”“实习生”“精神病患者”“抑郁症患者”“外包人员”“第三方供应商”“工作人员小王”等。

(11)、舆论场中标签化的舆情事件会刺激公众对事件的关注、扩散、讨论等行为,并在此过程中不断提升事件的热度,尤其表现为越具备社会高敏感性的标签越能刺激并引起公众的围观和讨论,比如贫富差距、弱势群体相关的各类社会利益与情感的社会性标签。通过舆情信息构建起的舆论场将有效刺激舆情的发展和演变,促使事件不断受到公众的关注和参与。

(12)、要主动与媒体沟通。突发事件的负面报道出现之后,政府相关部门不能回避,要迅速调查核实,积极与媒体沟通,如披露问题属实,就应诚恳接受批评,及时给予解决,化解负面舆情。

(13)、周六招聘|中国新闻社、环球网、经济观察报、中国经营网等(共11家)

(14)、谨慎处置公众监督,积极应对负面舆情。突发事件在演变过程中,因社会性,会在传播过程中遭到各种质疑、批评、追问、谣传甚至谩骂。此时,如何面对这些质疑批评并作出合理的引导对于化解舆情危机至关重要。

(15)、偶像养成类节目彻底凉凉!“艺管八条”给行业带来哪些影响?

(16)、 作者: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舆情分析师岳亚玲

(17)、事件发生后传播迅速且影响范围广泛,而且涉税舆论方面的帖子会在工作日8小时之外被发布到网络上去,这些会给舆情监管相关的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

(18)、适当冷处理:负面报道出现后,要尽量避免责怪媒体,以免引发进一步炒作。

(19)、在这里指的是可与传统、新兴大众媒介相配合,相互协作,以建立立体化传播策略,让多种媒体之间互相协调密切配合,通过报刊、广播、微博、微信、短视频等对网络舆论加以概括和集中报道,影响就会迅速放大,回应产生的效果也就更为强大。此外,还需要注意的就是要善于利用网络意见领袖,因为他们的意见往往能得到多数人的赞同,增加信服力。

(20)、“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团火,路过的人只看到烟;但是总有人能看到这火,然后走过来,陪我一起。”在声气相求的网络,相信会有越来越多人看到心中的火、点亮眼中的光,延伸“红色地带”,唱出“最美和声”,一起见证、参与并改变这个时代。

4、舆情信息在哪里找

(1)、在调查清楚产生负面的原因后,要分析负面是如何产生的,对于企业造成了哪些影响,以及舆情发展趋势,然后在讨论如何解决舆情危机。

(2)、杨华介绍,在媒体融合的政策机制支撑下,中国应急管理报将加大对政府机构服务和合作,研发更实用的应急管理舆情工具类数据产品,如大数据系统、预警系统等,形成报社在新的媒体时代不断提升“四力”和增值服务的产业链条。

(3)、三是纾民困,第一时间处置舆情。坚持第一时间处置和回应舆情事件,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及时公布、传播真实信息、理性声音,督促涉事单位和属地单位对舆情中实际问题进行处置,妥善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清除舆情炒作源头。

(4)、毫无疑问,互联网正重塑着当代中国的精神价值。这一年,郎平带着女排时隔12年重登奥运之巅,中国精神让多少人热泪盈眶;这一年,“胖五”“天宫二号”“墨子号”升空,中国纪录让多少人热血沸腾;这一年,“中国航海第一人”郭川不幸失联,“金孔雀”余旭将美丽定格长空,聂树斌沉冤21年终得昭雪,中国面孔让多少人心潮澎湃……有人说,“刷”可谓中国2016年年度汉字,从移动终端到人工智能、从纪录到速度、从刷洗冤屈到刷新形象,“刷”出的是时代最生动的速写。无数人为了这些人、这些事,为了这个国家、这个时代,欢呼、呐喊或者哭泣,以一次次点击转发,“刷”出了自己的存在感。“蜂群的声音是春天的脚步”,每个人的表达汇成了心灵的洪流,让正能量从虚拟空间中奔涌而出,激荡在我们朝夕于斯的土地上。

(5)、算法主导的时代,更需要把关、主导与引领的“总编辑”,更需要有态度、有理想、有担当的“看门人”

(6)、网络舆情plus:网络舆情plus是结合“互联网+”而提出的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海外舆情、可视化及各类网络新媒体等条件,引导国内舆情行业获得进一步发展空间并赋能加强行业持续产出有价值的作用。

(7)、舆情背后是“事情”,舆情对公共生活的关注,必然会从互联网平台延伸到现实平台。无论关注魏则西,还是医患关系,又或者是个人信息泄露,公众的问题是技术之外的生命权、安全权、隐私权,是现实生活场景中的普遍正义,这就需要治理的逻辑向生活更广阔的腹地延伸。

(8)、三是,在保持传统业务稳健发展的同时,将舆情大数据应用细分为不同场景,基于核心竞争力进行精准延伸,推动舆情大数据在数据风控、金融服务等领域的应用落地。

(9)、在发生负面舆情后,首先出面道歉是首要任务,但是在道歉后,事情还是要得到解决办法,所以要尽全力找到事发原因,才能有效化解舆情危机。

(10)、“共情”,是新世代的另一个追求。一年来,种种网络流行语,往往因为让人捧腹而进入时代的语料库。奥运赛场上,“元气少女”傅园慧让“洪荒之力”流泻了大半年,王健林的“小目标”释放强大气场形成“反差萌”,“葛优躺”则在妙趣横生中变成一种修复、治愈乃至对抗的姿态;“友谊的小船”“吃瓜群众”“一言不合就XX”……这些一时的热点、热词,有着不同的幽默元素,在让人解颐之时流传开去。甚至是网络直播,也有人分析,是因为在高颜值之外,提供了一种“无聊的趣味”、“探究他人生活的欲望”而如此风起云涌。“共情”,让有趣成为强大的传播力,也带来“娱乐至死”的隐忧。

(11)、同样是关注热点,这几年来的一个变化是:公共事件日益变成法治事件,舆情对热点问题的关注中,情绪的表达、信息的搜集之外,法治的思考、制度的诉求有了更重的分量。这样的趋势,体现在对毒跑道事件的持续关注中,也出现在对山东疫苗案的拷问中,体现在聂树斌案的热议中,也彰显在对电信诈骗案法治出路的求索中。那些不断深入的观点、表达,聚焦成有建设性的“光束”,对接着公共治理最前沿的议程,倒逼出更深领域的法治进程,照亮了公共生活的更多角落。

(12)、二要本领高强,第一时间作出判断。要敏锐察觉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审慎研判各类事件性质、舆情热度、影响范围、未来走势等综合研判舆情风险。

(13)、互联网正在经历从工具到环境的转换、从网端到云端的飞跃,互联网时代的舆情,也会更为汹涌激荡。无论是网上的净土,还是云端的美好,都需要善意守护,都需要理性护航,这考验着我们的智慧,更决定着我们的未来。

(14)、德国哲学家韦伯曾经区分了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前者意味着发挥技术的最大效用,后者则强调价值、伦理的重要性。社会的进步,离不开先进技术的开拓者,更离不开基本价值的守望者,毕竟,我们将抵达的未来,不仅是信息自由流动的丰饶之海,更是构筑全新文明的坚固之岸。

(15)、理解了网络时代非同一般,社会面貌会变得年轻;而理解了网络与现实社会并无二致,时代思维会变得成熟

(16)、对于一些网络舆论,一些舆情往往会影响政府形象和企业的品牌形象树立,通过舆情控制有助于正确引导这些错误和不准确的舆论,防微杜渐。

(17)、这记耳光惊天动地,引发舆论围观,当地会把这种围观看成舆情。一提到“舆情”,就会想到“要平息它”,可舆情背后是什么?不要把舆情当“敌情”,不是急于让人们不去关注它,而是要看到这个舆情背后的案情、病情和实情。动手打人,致人严重受伤,精神和肉体双重伤害,这首先是一个案情,需要公安机关的介入。然后是病情,一个书记,有什么话不能好好说,有什么意见不能好好提,有什么问题不能好好解决,在食堂以这种暴力方式对待下属,这是一种什么权力病?是一贯作风如此霸道,还是偶尔情绪失控,有必要治治这种病。再是实情,书记用耳光跟下级解决问题,被打者无法在系统内维护自己的权益,一直讨不到说法,不得不采取曝光方式向舆论求助,这暴露了当地怎样的官场生态和权力关系。

(18)、扩展资料:舆情空间对舆情传播及其对执政者决策行为的影响有重要作用。

(19)、勇于直面舆论争议,寻求舆论良性互动。在舆情应对过程中,相关部门不应局限在事件发生时官方的各种权威信息发布,对于舆论中带有明显失实、非理性、发泄式的言论,当事部门要以普通网民的身份,到舆论场域中和群众展开“正面辩论”,通过真切的交流互动以正视听。

(20)、DOI:16353/j.cnki.1000-742000

5、舆情公关

(1)、舆情因变事项是舆情产生的基础,研究、分析舆情,首先要深入研究、分析舆情因变事项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

(2)、同时,事实核查机构的审核实践经验也启示着舆情分析师:不能仅对事实真相进行本质化理解。在实践中,真相并非仅有“正误”两级,而是处于一个具有一定阈值的流动空间。据学者张滋宜和金兼斌介绍,美国非营利性事实核查机构PolitiFact.com自创了一套评价事实真伪标准的测量表“Truth-O-Meterrating”,并根据事实材料的真伪度将案例分为真实、基本真实、半真半假、基本失实、失实、荒谬六个等级,以核实政治人物言论的真实性这种对事件进行不同等级置信程度标记的举措,也获得了其他事实核查机构的借鉴。

(3)、同时,也是较多群众对于各种社会问题和现象所表达的信念、情绪、意见和态度等方面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