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爱情的哲学113句精选

2023年09月24日|来源:青春励志语录网|阅读:59

关于爱情的哲学观点

1、关于爱情的哲学观点有哪些

(1)、于是神立足于世间,带着他全能的爱而像最低下的人一样。他知道,学生即谬误——假如他犯了错,假如他坠落并且丧失了他的坦然和自信!用一个全能的“要有……”来负载天和地,只要有一丁点的时间未能到场,所有这一切都会一齐沉沦下去。而若与负载着人类的愤慨的那种可能性相比——当他出于爱而成为人类的拯救者之时,这一点却又是何等的轻松!

(2)、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变化发展之中,人生中的七情六欲也逃不出这个永恒发展的规律。看待问题,要向前看,也许就是这样的爱情甚至人生,不需要太多“想当然”,“如果”和“白日梦”。当我们失去了方向,也失去了动力,但还可以走回头路,当然这是少数人的做法。有人会另外寻找方向,开辟了另一条路。柳智宇就是后者,选择了另外一种方式重新为自己而活,坦然观世,寻求最初的本性。生活,我自己也用六个字来看待,看开,看透,看懂。也许自己的悟性并不是很高,但是处理一些名与利的问题,还是可以看开点。至于看透与看懂,我自己也不会说那么多,因为在某些方面每个人都有他自己所理解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有所为而有所不为,有时候似懂非懂挺好的,时而彷徨也能令人更加清醒。

(3)、不是所有的爱情都能长久,有些爱情从一发生就注定了短命,当然,你也可以维持,但仍然存在着很多隐患,这种隐患是先天性的,很难通过什么努力得到改良,就好像鱼在水里游,鸟在天上飞一样,什么样的品种决定什么样的轨迹。

(4)、Philosopher:你会没有原因地欣赏一个人吗?

(5)、萨特还主观认为爱情具有欺骗性,而且自身天然地携带有不安全感。根据他的观点,“我”与“我”所爱之人或“我”的爱人之间的关系是处于冲突和矛盾之中的。“我”所爱之人或“我”的爱人在不断地力图控制“我”的自由。爱情对于自由的控制使得爱情具有了欺骗性,因为“我”作为受控制的一方会觉醒,并进而试图从“我”与“我”所爱之人或“我”的爱人对于“我”的控制与支配中解放出来。如此一来,爱情便充满了冲突。控制、支配与反抗、解放二者间的张力又会给爱情带来某种不安全感。

(6)、存在主义哲学流派中有这样的一个概念——注视。这个概念是讲,“我”是一个自为的存在,而当一个人的目光落到“我”身上,注视“我”时,“我”被他人看到了,“我”本身就发生了变化,因为,在他人的注视下,“我”成了“他为的存在”,这也就是说,“我”成为了诸如物一样的东西。1诚如萨特所言,对于我们认识自己来说,他人是我们身上最为重要的因素。2而我们对于一个人的爱,往往会使得我们倾向于借助“所爱之人”这个“他人”来获得、巩固、抑或是变更自我认知。

(7)、我不是不会对别人动心,而是因为已有了你,我没必要再对他人动心。

(8)、爱是为了解除每个人本性里的孤独。作品:AdamMartinakis.

(9)、疯子:原来神不仅能帮人戒赌和治愈疾病,还能解决我们的单身问题的么。

(10)、感情的事,一瞬间就能瓦解。就像我们。一瞬间支离破碎。

(11)、柏拉图著书以他的老师苏格拉底之口表述说,当心灵摒绝肉体而向往着真理的时候,这时的思想才是最好的。而当灵魂被肉体的罪恶所感染时,人们追求真理的愿望就不会得到满足。

(12)、Philosopher:我的意思是说,你关于爱情的观点暗示了你不需要去学习如何爱别人。你既可能有那种感觉,也可能没有。如果你没有对别人的那种感觉,那么你做什么都无法使自己产生那种感觉。如果你对别人有那种感觉,那么感觉已经产生了,所以你也不需要做任何事情去发展这种感觉了。

(13)、RichardSolomon并没有解释为什么会有正负的情绪驱动,但叔本华将这样的情感反差归结为种族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矛盾。罗素(1872-1970年):爱是为了解除孤寂罗素(1872-1970年)。图源:网络。爱是为了解除欲望伯特兰·罗素(BertrandRussell)是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在1929年出版了专门探讨爱情和婚姻的著作《婚姻与道德》并因此书于195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罗素认为人之所以恋爱是为了解除自己身体上和心理上的欲望在罗素的观点里,他认为爱情能给人带来狂喜,如果没有爱情里的激情体验哪怕满足了性需求也不会让人感觉到满意

(14)、不过阿里斯托芬本人和同时代大多数希腊男子一样,更加认可“男人之间的情谊”,觉得这种情谊比男女之间的“爱情”更为高尚,这种自我统一在男人与男人之间实现更加值得赞赏一些……真正的男人应当爱的是男人身上才有的“男子气概”,结婚不过是出于繁衍后代的需要才去做的,那些本身就是由“双头男人”分裂出来的男人们应当去寻求男人……所以按阿里斯托芬的这个说法,“同性才是真爱,异性只是繁殖后代”这句话确实不是开玩笑的……

(15)、忽略的爱是不是能够重新拾起,拾起那份久违的爱,还能不能找回昔日的感觉.....爱是抽象的,不需要让爱更清晰....

(16)、YoungMan:完全正确!你要么有这种感觉,要么没有。有时候你开始没有这种感觉,可是后来却发现你实际上有感觉。有时候你觉得自己有这种感觉,可是过后却发现其实那不是真的。你没法欺骗自己。绝大多数时候,我们可以非常清楚和迅速地辨别出我们是否有这种感觉。

(17)、爱情刚产生的时候也是新生事物,当它经历过时间的洗礼后,它也会变成旧事物,那它会不会灭亡呢?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解释,它必然会灭亡,可是事实也是这样,有的人因为长时间的相处发现了对方的缺点,不能适应而分开;有的人因为长时间的相处发现了对方并不是你最爱的人,不能接受而分开等。

(18)、牧师:谎言是撒旦惯用的手段,因为撒旦说的并不是真理,所以他必须要用美妙的言辞来掩饰背后的虚假;而神的话语确实是真的,也因此能给予我们救赎。

(19)、为了爱,我也曾改变过自己,试图想要变成你喜欢的那个样子,尽管如此还是没有在一起。最后我明白,两个人之间没有感觉是到不了一起的,什么性格不合什么爱好不一致都是借口,即使我已经变成了你想要的样子,不喜欢就是不喜欢。

(20)、Philosopher:可是你真的想提倡这种爱情观吗?我们已经看出来这种爱情观消极、有害、肤浅、荒唐,必然会导致失败。

2、描述爱情的哲学

(1)、(4)Solomon,R.L.(1980).Theopponent-processtheoryofacquiredmotivation:Thecostsofpleasureandthebenefitsofpain.AmericanPsychologist,35,691-7

(2)、总有一天,你会遇上那个人,陪你看每一次日出,直到你的人生落幕。

(3)、而美国的社会学者对“柏拉图式的爱情”是只有神交的“纯爱情”,还是虽有形交却偏重神交的高雅爱情,也众说纷纭。

(4)、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和你白头到老。有的人,是拿来成长的;有的人,是拿来一起生活的;有的人,是拿来一辈子怀念的。

(5)、一见钟情这种事,浪漫但不一定长久。日久生情这种事,很难却更难分开。一见钟情永远和外貌有关,日久生情永远和习惯有关。越缓慢的爱上一个人,就爱的越长久。爱情可以有一瞬间,但真情却需时间浇灌。

(6)、看来我们的小丘比特真的是很调皮,孤独与自由的二律背反,也是他带来的一个考验。

(7)、Teacher:你觉得你爱一个使你感觉不高兴的人,或者和一个这样的人彼此相爱,是合乎情理的吗?

(8)、Philosopher:如果你说的是正确的,爱情是一种你可能有也可能没有的感觉,那么看起来我想获得爱情的话,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等待合适的人出现。

(9)、你看,这么多人,这么大的世界。我遇到了你,你也遇到了我,挺好。

(10)、首先,从爱情产生的自然基础来看,爱情根源于人类自然需求,爱情的发展有赖于人类自身的发展。人在改造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自身。这一改造的结果,不仅仅使自然“人化”了,而且也使人的本能社会化了,就像在现实生活中爱者的水平决定着爱情的水平一样,随着社会化的进程,人离开动物界越来越远,本能的作用在人越来越弱化,而属人的东西却越来越丰富,爱情的发达程度就越来越高。其次,从爱情产生的社会现实条件来看,爱情是人类文明的产物。人类文明的发展,一方面通过社会化的途径,将文明融入人格体系,积淀为社会心理,转化为人的自觉意识,从而从主体的角度推动着爱情的发展。另一方面,人类文明的发展推动着社会的发展,而人类社会发展的每一步,都对爱情的发展产生一定的推动力,并从客观上为这一发展开辟道路。

(11)、自由身就是可以自由和你交往,没有结婚,没有订婚,没有其他固定或非固定的交往对象,只和你交往的人。永远不要相信一些话,比如:答应你会早点和另一个人分手;或是说自己不爱那个女(男)人,爱的是你。

(12)、这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才能说得出来的话语。也许我们可以说,出于自己的哲学理想而把自己从世俗的幸福中放逐了的尼采,是自私而不值得可怜的。确实如此。换作任何一个别的女人,在面对哲学家尼采的求爱的时候,也许都会三思。莎乐美的拒绝中虽然有一种“对于男人的征服”的自私,但也同样有人之常情的对于幸福的考虑(毕竟后来莎乐美确实也结婚过)——为这样的一个人将自己的人生搭进去,显然过于不值。

(13)、那么年轻的少女又是如何评价自己与哲学家的邂逅的呢?答案是有所保留的冷静。出身贵族、年少时就已经被书香熏陶的莎乐美显然并不容易会像普通的少女那般,被成熟男人们的花言巧语和显摆的才华所轻易拐走自己的心。在她眼中,尼采的形象显然不是什么白马王子的形象,与那些自己常见的华服盛装丰神秀貌的贵族青年相比,尼采简直无异于山野狂夫——但无可否认,她能够瞥见眼前这个看上去言行怪异的中年教授身上,所具有的撼动世界的伟大能量,也因此产生了少女式的崇拜。

(14)、在面对爱情的时候,那能窥见世间万物的根本的哲人们,反而会比其他的男人显得更加手脚笨拙——毕竟他们在那个彼岸世界里待了太久,拙于应付人间之事,一如爱情这般非哲学所能解释的东西。但是这解释世界的特权所带来的自负还在,这使得并不占据主动优势的他们,在解决“如何讨女孩们欢心”时往往会错误地行动。

(15)、YoungMan:我认为即使一种爱情观必然会导致某种荒唐的结论,你也不能否定这种爱情观。也许爱情就是荒唐的,生活就是荒唐的。

(16)、总之,你就只生我气好了,也可以生所有那些假装想出这个方案人的气,但正因为如此,你就不必生这个思想的气了。

(17)、Philosopher:有这种感觉是不是总是好事?

(18)、露•莎乐美是个聪慧且富有冒险精神的少女。她把梅森伯格带给她的尼采的作品都看了,似乎理解了里头的思想。同时她还聆听着梅森伯格对于尼采的赞美:才华横溢、为自由而牺牲一切的严峻的哲学家、孤独而敏感……总而言之少女们对于成熟大叔应有的期待,哪怕是尼采那本来是缺点的孤僻性格,都让梅森伯格给粉饰成了“为哲学献身的高贵表现”。莎乐美产生了对尼采兴趣,同意了这次见面。

(19)、什么是忧郁?忧郁就是精神性的歇斯底里。在一个人的生活中会出现一个瞬间,当此之时,直接性成熟了,精神要求一种更高的形式,其中精神把自身视为是精神。作为直接性的精神而存在的人是与整个世俗生活联系在一起的,但是现在,精神将使自身从那种疏离状态中走出来,精神将在自身当中明白自己;他的任何将会在其永恒有效性内对自身所有的意识。假如这一切从未发生,运动就会中止,它将被阻止,而忧郁也由此介入。人们可以做很多事以试图忘掉它,人们可以工作,但忧郁仍然在那里!(《非此即彼》)

(20)、莎乐美把自己对哲人的伟大未来的瞥见与对这段恋爱的思考写成了这样的一首诗:

3、有关爱情的哲学的短句

(1)、一番绞尽脑汁后,宙斯灵机一动:干脆把这些双头的家伙的身体一分为这样一来就不需要杀死他们,而且还能把他们的力量削弱,每个人就只有原来一半强大,最重要的是向我们供奉的人还加倍了(双倍奉献美滋滋)——完美的一石二鸟之计!宙斯这般满意地想着。

(2)、Philosopher:那就是说,爱一个人就意味着对这个人有一种特殊的感觉了?

(3)、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社交上人往往愿意选择跟一些与自己共同话题和三观的人进行交往,这样处起来一般都会比较愉快和容易一些。然而对于这个定律是否在爱情上适用,即谈恋爱时是否该寻找跟自己性情一致的人作为伴侣——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就没那么容易了。

(4)、爱情发展中这一进步与退步的矛盾,困扰着历代西方哲学家,为了摆脱这一“二律背反”,他们在思想领域中做了种种努力。但是,问题的根源却并不在于理论,爱情发展中的“二律背反”是社会发展的“二律背反”的反映,爱情的异化源于人的异化,而消除这一异化的最根本途径是消除使人异化的社会,把人从异化的社会中彻底解放出来。

(5)、Teacher:现在让我们再看看爱情和同情,这两者是不是一样的?

(6)、(1)Fisher,H.E.,Aron,A.,&Brown,L.L.(2006).Romanticlove:amammalianbrainsystemformatechoice.PhilosophicalTransactionsoftheRoyalSocietyB:BiologicalSciences,361(1476),2173–21

(7)、厄律库西马库所强调的,便是与这种情感类似的“和谐之爱”。身为医生的他从医学所揭示的人体间的奇妙和谐出发来阐述自己的“爱”的理论。在他看来,爱神的恩赐并不仅仅局限于那些时常歌颂她的诗人与情人们,而是面向世界的一切:爱是使世界各不相同的事物能够以一种美妙的秩序和谐共存的力量。这种“爱”在医学上的体现,便是人的健康所表现出来的完美和谐:人体内部错综复杂的器官共同作用,使人的机体在充满了疾病威胁的外部环境中得以维持一种完美的平衡——“医学可以说成是一门研究身体爱什么的学问”,厄律库西马库这般形象地总结道。他认为,医生的职责就是帮助人们调整身体内部诸元素的和谐,教导人们如何使这些不一样的元素“相亲相爱”,这种理念跟中医强调的医学理念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8)、YoungMan:不要总是呆在你的书斋里,如果你出去多跟人交往,你将会得到更多的机会碰到让你心动的人。

(9)、如果说男女间的情爱有什么可取之处的话,那一定不是它带给人情感上的欢愉,而是它是人繁殖后代的手段,使人从生物学的种群意义上实现自己的不朽。人通过与异性结合,交媾,创造新的生命,而这个新生命将会带着我们的一部分继续存活下去。人的生命终究是有限的,而通过生育,人能够将自己的基因流传给自己的后代,这样自己的存在就不会随着生命的消亡而彻底消失——生育是人类得以实现不朽的手段。

(10)、然而和黑格尔曾经一度吐槽自己的大学同学成天把光阴浪费在“牵着小姑娘的手”上,却又接着在自己日记里写道“欣赏美丽的姑娘也是种不错的娱乐”,最后娶了个比自己小了二十岁的小姑娘一样,尼采最后还是打脸了自己,做出了一个让人大跌眼镜的决定:让李替自己向莎乐美求婚。

(11)、人,一简单就快乐,但快乐的人寥寥无几;一复杂就痛苦,可痛苦的人却熙熙攘攘。

(12)、人的一生就是在与种种异己打交道,打交道的结果有可能是丧失自己,也有可能在另一个高度将自己找回:爱可以让人失去自己,但也能让我们发现自己;爱让人迷失,但也能帮我们找到回家的路;爱让人幼稚,但也让人成熟,那些本应在暮年才能听懂的歌也会突然在不经意间顿悟;爱让人伤心,但每一颗被伤过的心都在曾经被爱过。

(13)、           爱是无私的、无条件的,要求尊重与牺牲

(14)、在讲述完了这两位爱神的故事后,鲍萨尼亚进一步论证道,拥有智慧的人类们天生地就会对一切“好”的事物产生喜爱的情绪——这些好的事物,即包括感性的事物,即好吃好玩的东西;也当然包括对美好的精神品质的喜爱,如每个人都会由衷地愿意跟善解人意的人待在一起,都尊敬那些道德品质高尚的人,欣赏人在言行举止中不自觉地流露出来的智慧……如此种种,最后鲍萨尼亚断定道:人们都希望自己占有好的东西,因而对于精神上的“好”的占有,则是通过跟那些拥有美好品质的人在一起实现的——正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们像蜜蜂采集蜂蜜而被鲜花所吸引那般,围绕在这些藏有美好品质的人儿身边,试图从他们身上获得“美好品质的蜂蜜”。

(15)、姑且让我们抛开这句话里头有关SM的瞎想。尼采关于女性的种种蔑视言论似乎数不胜数,刚才这句只不过是比较闻名遐迩的一句,如果要再找相关的句子那可是不胜枚举:“十足的女人从事文学,其情形就像一个人在犯小小的罪孽时一样”“如果女人有男人的美德,那么她会让人无法忍受;如果她没有男人的美德,她又无法忍受自己”……对于女性的诋毁与讥讽在尼采晚期的著作里经常可以找到,俨然成了他的写作乐趣之一。

(16)、Teacher:如果喜欢总是与一些优良品质有关,这些优良品质是喜欢的基础,那么喜欢是基于理由而产生的。可是想想看,一个爱自己孩子的母亲,她是因为孩子具备某些优良品质(这个母亲眼里的优良品质)才爱这个孩子的吗?

(17)、柏拉图是西方客观唯心主义哲学的始祖。他把“理式”或宇宙间的原则和道理看作是第一性的、永恒普遍的,至于感官接触的世界则是“理式”世界的摹本或幻影,无永恒性和普遍性,认为爱情是从人世间美的形体窥见美的本体以后所引起的爱慕,人经过这种爱情而达到永恒的美(理式)。

(18)、所谓爱情,就是有那么一个人,可以轻易控制你的情绪:前一刻让你哭,下一刻又让你笑。

(19)、柏拉图也用此解释为什么人们会有”恋情”。在他的理论中,没有那一半是比较重要的,所以,男女是平等的。

(20)、表白或被表白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结局不是谈一次恋爱,而是少一个朋友。

4、关于爱情的哲学家

(1)、“我寻求爱情,首先因为爱情给我带来狂喜,它如此强烈,以致我经常愿意为了几小时的欢愉而牺牲生命中的其他一切。我寻求爱情,其次是因为爱情解除孤寂--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

(2)、爱情哲学仍是一片需要重新开拓甚至亟须保护的领域。首先需要尽可能地抵抗无处不在的虚无主义,凭借着对性行为的压制,简而言之,即将其定义为一种病态的放荡,虚无主义似乎已为自己找到了一款笨重的破坏武器。同时,还需要解决一个战略性问题,因为专属爱情的思维逻辑确实与情感市场表面的理性相悖,在这样的情感市场里,每一位交易者都眼睁睁看着自己逐渐被束缚成了一模一样的元素分子,在唯一的原则——个人主义——下可怜兮兮地盘算各自的心机。不负责任并充满暴力,就是爱情在世人眼中的另一副模样。从“性别差异”的角度来看,或许我们领悟到了一种比某些女权主义者的言论更为合适的新观点。在情色战场里,女人无法成为像男人那样的人,男人反之亦然。事实上,关于每位哲学家的困扰和偏见,甚至其中大多数都暴露出的对女人欺骗的恐惧,本书将讨论的所有人与事,都曾以各自的方式,阐明了问题的根源。

(3)、理智的有限性在于它强调一种先验的绝对无条件,道德也是如此。我们会出于道德偶尔地对一个人好,但是能让我们一直对一个人好的,只能是“爱”——并不存在一直牺牲自我对他人好的圣人,唯有爱才能驱使一个人能超越自我保存的理智本能,牺牲自我的利益去对一个人好。所以,爱情并不是道德的善——它的无条件并不来自客观的要求,而是来自爱的主体的无限主观性趋向——翻译一下就是很简单一句话:“我对你好仅因为我爱你。”

(4)、于是就有了这么一个有趣的分析:从前是男性的双头人,他们被分裂后就会本能地寻找男性作为自己的伴侣,即男性同性恋,同理解释女性的同性恋。而那些原本是雌雄同体的“阴阳人”,他们就会本能地寻找那个被分裂了的“异性的自我”——这,就是“爱情”。就这样,阿里斯托芬表达了自己的爱情观:爱是人类出于本能寻找失去的另一半自我。

(5)、《存在与自由的重负—解读萨特〈存在与虚无〉》,杜小真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出版,第209页。

(6)、所以我们该怎么解释这段爱情呢?聪慧的莎乐美很早就给出了我们答案,她把自己的一切都已经写在了诗里头,只可惜尼采似乎没有读懂里头的警告——抑或是明知道这是一场灾难,依旧却视死如归地前往?姑且让我们以莎乐美献给尼采的另外一首意味深长的诗:

(7)、相信如果有刷微博的人应该会看到上个月出来的一则关于去年的结婚率的调查报告——上边显示从13年开始中国的结婚率就持续走低,由2013年的9‰,逐年下降至2018年的2‰,创下五年来的新低。

(8)、    鲍萨尼亚:来自天上的阿佛洛狄忒之爱——超越形体的对于美好品质的爱

(9)、我愿意鼓足勇气去相信、去期待爱情降临的那一天。

(10)、Student:我想,我们爱某个特定的人的时候也是有原因的。可是这些原因对不同人而言是不一样的。我爱我的爱人是因为他有一颗温柔的心。他爱我因为他发现我很有吸引力。我的室友爱她的男朋友因为他幽默,她跟他在一起的时候总会觉得很开心。所以我说我们爱一个特定的人会出于一些特定的原因。

(11)、袁芳,武汉大学珞珈山七年山民,北京金融作协会员,火锅十级爱好者,麦当劳死忠粉。热爱语言,精通英语与德语。喜欢阅读和舞蹈,也喜欢格斗和机车,曾获跆拳道邀请赛优秀运动员称号,柔术实战勇敢挑战体重两倍于自己的对手。群星双鱼,上升狮子,温柔浪漫又热情活泼,不仅是很可爱的女孩子,也是很哇撒的女孩子。

(12)、Sage:我就当你所说的是赞扬了。这意味着我们日常的共同信念是支持我的理论的。

(13)、生命是这个世界上最神奇的东西:它让一个事物有了生气,不再停留在对自然的被动从属中,有了自我的目的。爱亦是如此,一个没有爱的生命是遗憾的,它有的只是死气沉沉的腐朽。一个人对某个事物或人的爱能够点燃他的生命,使他的生活从此有了意义,不再只是“为活着而活着”。

(14)、究竟是什么使得尼采开始怀疑起这段感情呢?我们不妨讲一则有点可笑的轶事。尼采、莎乐美、李曾一起去照相馆照相。莎乐美对尼采说:“我们拉着童车,你坐到车中,象征着我们三个人的联盟。”尼采拒绝了这个提议,他说:“我不同意,坐在童车中的应该是露小姐,让我们两个男人来握车把。”最后露小姐同意了尼采的意见,于是便有了这张作为她对两个男人的征服的奇怪见证的照片。

(15)、叔本华提到的爱情“转头空”的观点可以用哈佛大学著名心理学家RichardSolomon在1980年提出的“情绪相对历程论”(opponent-processtheoryofemotion)来解释。RichardSolomon认为情绪(包括爱情的激情)是受两个对立驱动过程共同产生拮抗作用而产生:激情由正向驱动(positivedrive)与负向驱动(Negativedrive)组成,当激情高涨时是正向驱动激增的过程;当正向驱动的加速度达到最大值时,激情到达顶峰;激情过了高峰体验后,正向驱动趋于平稳,负向驱动将迅速陡增。所以激情过了最火热的感觉后,人就会出现焦虑、烦躁、空虚、失落的负面情绪

(16)、真心爱你的人,不会对你忽冷忽热;真心追你的人,不会跟你玩暧昧;真心要娶你的人,不会胡乱承诺。

(17)、音乐节一结束,莎乐美便是同尼采的妹妹伊丽莎白(后者后来也去了音乐会)一同回来与尼采相见。《帕西法尔》告诉莎乐美的是,人类历史是一场来来回回的考验,但最后却有上帝的救赎。而尼采却用更加恐怖而认真的口吻,给莎乐美讲述更具悲剧色彩的真理:我们生活和命运本身就是无法超越的痛苦,它永恒轮回,我们能做的只能是像英雄一样去接受它。

(18)、“我和她分享了一个又一个神圣的瞬间,这是我唯一知道的神圣瞬间——从未有人和我相爱,从未。” 

(19)、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物质不是精神的产物,精神只是运动着的物质的最高形式。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人们能够认识并正确运用客观规律。

(20)、虽然岁月磨平了我们的棱角,但内心住着的那个小孩还是不想长大。

5、对于爱情的哲学分析

(1)、这便是《当尼采哭泣》的整个故事中贯穿着的线索:莎乐美向医生布雷尔求援,希望布雷尔能够挽救那陷入绝望中想要自杀的哲学家尼采。在布雷尔的帮助下,尼采从被莎乐美的拒爱与伤害中恢复过来,这位“查拉图斯特拉之父”没有死于自杀的绝望,而是登上火车,继续自己的命运,为人类产下了伟大的精神之子查拉图斯特拉。

(2)、YoungMan:我不认为这种爱情观肤浅,而且我也不在乎是不是肤浅。爱情来自内心,而不是来自思想意识。对于爱情,我还是相信我内心的声音。

(3)、YoungMan:爱情是一种很难界定的东西。它是一个谜。我们所知道的就是爱情是一种感觉。

(4)、普通人学习哲学,并不是要做学问,而是想从哲学中获得启示,再匹配到自己的人生经验上,不断地思索、怀疑、反思······从而组织成自己的哲学,找到应对各种问题的方法。

(5)、Sage:假设有两个大四学生在谈恋爱。现在这个女生获得了一份出国留学五年的奖学金,而这个男生在一个很有威望的大公司找到了一份竞争激烈、要求很高的工作。如果从两个个体的角度来看,现在是到分手的时候了,因为这么做对两个人都更有利。

(6)、在德语中有这样的一句话“Ichverlassemichaufdich.“ (“我依赖/信赖你。”)而德语单词“verlassen“ 的含义是“离开”和“抛弃”。换言之,情深意切的一句“Ichverlassemichaufdich.”倘若直译过来,便会是“因为你,我抛弃了我自己。”

(7)、爱情对象的选择是爱情艺术的重要内容,对于这一问题西方哲学家多有思考,其中以卢梭和黑格尔的论述最为全面。卢梭认为在人类的野蛮状态下,任何一个妇女配任何一个男人都适合,男女的结合谈不到什么选择。但是,在文明状态下,男女双方结合就要求在各方面都彼此适宜,他从地位、教育程度、相貌、性格、爱好等多方面对男子选择对象的标准进行了探讨。黑格尔则主要从社会因素方面考察爱情对象的选择。他指出在选择爱的对象时,“如果不同时包括人按照他的精神教养和社会地位关系所应有的生活方式,就是空洞的,抽象的,只关注性欲方面的。爱情要达到完满的境界,就必须联系到全部意识,联系到全部见解和旨趣的高贵性”。

(8)、“爱情”是一种“秩序”么?也许这样的说法太过理性,但是无可否认的是我们似乎都愿意承认爱情中的和谐确实是某种不可言说的形式的体现,而形式就意味着“稳定性”,于是也就意味着“不是任意而为的”,也就是“节制的”——正如身体的健康一方面是内部身体器官的和谐运作所维持的,另一方面也有赖于人们有规律而节制的生活方式:吸烟破坏的是肺部的平衡,喝酒破坏的则是肝的平衡:爱是诸元素之间形成的平衡。

(9)、Philosopher:可是为什么是两个人成为一个整体呢?如果两个人比一个人更加完整,为什么三个人不比两个人更完整?如果两个人可以融合成为一个整体,为什么三个人或者四个人不能融合成一个整体?

(10)、不过两个人是形成一个整体的最少人数。由于两个人就可以形成一个整体了,所以第三个人就不是必需的了。可是这并不是说,三个人就不可能。如果两个人已经融合在一起并且确立了这种新身份,另外出现的第三个人每每会被这两个人看做是对他们爱情关系的威胁或者损害。

(11)、Student:我同意这种观点。通过观察,我们对爱情特性的理解更进了一步。嗯我有另外一对概念想检验:爱和欣赏。很明显它们是不同的,可是哪里不同呢?

(12)、疯子:然而对于人而言,人需要的是确证,是真真切切的幸福与愉悦——于我而言,我确实希望得到爱情;于一个穷困潦倒的人,他确实只渴望得到金钱;于一个备战高考的高三的学生而言,他所想的不过是自己理想的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人的这些“所求”,都是具体的事物,如果那所谓的“真理”不能让这些事物实现,那是没有意义的。人寻求那么多的真理,不过只是简单的对于自我幸福的寻求而已。这意味着,尽管那“有用即真理”这话并不太让人喜欢,也意味着“对于神的试探与不敬”,但它确实简单粗暴地说出了“超验与经验的连接”这个问题的本质——幸福。

(13)、人心追求的常常是权力,他们的思想不停地奔向那里,仿佛那样一来一切都会变得清晰可解,但他们却没有意识到,天堂不仅有喜,而且还有忧。

(14)、Philosopher:人们对于爱情有一些共同的信念。比如说,爱人是独特的和不可替代的;爱人应该彼此诚实相待;爱人应该生活在一起。从个人主义观点来看,这些信念是很难证明其合理性的。可是依据爱情的融合理论,这些信念就都很容易解释了。

(15)、另一方面,好的文艺作品除了娱乐的功能,背后还包含着一种生命体验、一种生活的可能性。深刻地理解文艺作品背后的内涵,不拘泥于自我,更加了解他人,了解外部世界。

(16)、永恒的观念在西方形而上学中占据着绝对的地位——有对西方哲学进行深入研读的人都会发现,“真善美”这三个概念往往都是统一在一起的:真正的存在必然不生不灭,唯一而永恒,否则就无法证明它是“善”的——因为这种自身本质的唯一性同时也是它自身善的确证。正如阿里斯托芬那个“真正的爱情是寻到那失去的另一半”——这个另一半曾经就是你的一部分,因而在与他人的结合上必须是“非他不可”的,除了他我无法真正爱上其他人——一如一块拼图一般,对应的只能是另一块特定形状的拼图:这种恋爱对象选择上的排他性也反证了爱情的唯一性。也就是说,只有这个人才是最适合你的,因而于你而言才是最“善”的。当原本分离的两个人重新结合之时,那个画面必然也会体现出一种难以言说的“美”——真善美的三位一体从来就是形而上学的特征。

(17)、在莎乐美和尼采的其他朋友都享受着拜洛伊特的盛宴时,尼采一个人独自回到了瑙姆堡的家,口授了《快乐与科学》这本书,并用谨慎的言辞向家人介绍了自己的新朋友莎乐美。母亲和妹妹对于尼采表现出来的快乐情绪感到惊讶——毕竟她们很少看到尼采会这般。

(18)、本以为,错过了一场阳光,不去触及彼此的心伤,便会很快的将你遗忘。不曾想,思念凝成霜,越想尽快的放手,心里越是苍凉。也许,这一场风花雪月的浪漫,会成为彼此爱情的绝唱。

(19)、Sage:我相信我已经说清楚了。爱情是一种理想,我认为这种理想无法完全实现。我并没有说这种理想不需要付出代价。但是如果你看不出这种理想的吸引力,那我也就只能为你难过了。

(20)、RobertSternberg虽然提出了影响深远的著名爱情理论,但他并没有研究过爱一个人的目的,为什么会存在“友伴式爱情”。波伏瓦的观点或许解答了这一疑问,长久幸福地爱一个人,或许是为了超越我们自己,让双方都活出更美好的人生。写在最后:爱让人伤心,但每一颗被伤过的心都在曾经被爱过虽然还是很难明白我们为什么会爱一个人,但因为爱情,我们还是会走在无人小路上情不自禁地露出遮不住的微笑,会在想到恋人时像触电一样心里又麻又痒,也会因为“爱别离”而痛饮泪水,因为“求不得”而顾影自怜。

(1)、或许也因为爱情似乎与一切理性相违背吧。毫无疑问,这也是为什么数百年来哲学对爱情一直保持着怀疑态度的另外一个原因。爱情被弃置在了浮夸做作的阴暗情感区里,被划分在了理性的阳光永远无法照射到的心理混沌区,不能简单地成为哲学家们的一个研究“对象”,充其量算是文人骚客们聊以消遣的话题。因此,从事思考苦役的哲学家们都抱着一种本质上代表着男性的蔑视去对待爱情,这种蔑视会攻击任何一位反对他们男性观点的人。如此陈词滥调或许有些可笑,但其实也很容易理解。永远不要忘记,爱情的哲学演讲一直都是由男性主持。没有人可以预知未来,我们也不会侥幸盼望,因为时至今日,仍是如此。除了阿伦特和波伏娃两位女性思想家——但实际上她们也从未宣称自己的哲学为纯粹的哲学——在本书中剩下的声音,只能是来自人类群体中的另一半。但话说回来,这也不足为奇。

(2)、69位哲学家+350期音频课 +16大篇章 +250张逻辑图

(3)、Philosopher:如果在自由和爱情之间存在矛盾,为什么多些爱情少些自由,比多些自由少些爱情更好?为什么前者是更好的平衡状态?

(4)、对于某种美好品质的爱恋——这便是鲍萨尼亚所认为的。在论证开始,他首先提出了“两位阿佛洛狄特之神”的说法,认为有两个爱神,一个是由天本身诞生的年老的爱神,一个是由宙斯和狄俄涅所生的年轻美丽的爱神,这两位爱神给了人类分别以不同的爱。其中,后面这位由宙斯生的爱神,鲍萨尼亚称她为“地上的阿佛洛狄特”,她带给人的爱便是我们熟悉的肉体上的情欲——既可以是男女间的肉欲,也可以是男男之间女女之间的(emmmm):即单纯的肉体上的性爱。在鲍萨尼亚看来,这种爱驱使人为了实现自己的肉欲而不择手段和对象,只要那个人能实现他的肉欲的愉快,他就会去追求那个人。

(5)、YoungMan:这是一个讨人喜欢的故事!我认为有一个非常好的原因可以解释为什么这个神话如此流行。它迎合了我们认为爱情无法控制的看法。当爱情来临时,你既无法选择去爱一个人,又无法选择不爱一个人。

(6)、但是,阿里斯托芬这番话似乎在强调那么一件事情:存在那么一个人,那个人就在这个世界的某个地方,却神奇般的理解你和愿意爱你——这个人是曾经被分割了的另一半自我,因而是唯一的,非他不可。在这样的恋爱中,你们发现彼此总能够默契地达成某种合拍,在说出某句话之前就已经猜出了对方的心声,在你渴求陪伴的时候及时地出现在你的面前,在情到深处的美妙时刻将嘴唇印在你的脸上……这种心有灵犀般的共同感,宛如是同一个人才能有的——其实不是“宛如”,而是“本来就是”。

(7)、  或许悲观的存在主义哲学流派又要反驳,说尽管人们努力地想要去把握并且设法控制他人的自由,但是,倘若被爱者变得宛若如提线木偶,那么,爱者则会重新陷入孤独之中。因为在爱情之中,人们总是渴望一种特殊类型的化归己有,人们所真正想要占有的,是一个作为自由的自由,而并不想要像占有一个物体那样占有被爱者。然而,“我”对于“我”所爱之人或“我”的爱人的爱情又会使得“我”“注定要迫使他人行使他的自由,以建立我的存在”4

(8)、在此诗人阿里斯托芬便是充分地发挥了他的作那诗人的丰富想象力,给了我们一个流传后世的经典而有趣的答案:人本能地渴求爱情,是因为爱情是人类寻求失去的另一半自我。

(9)、阿里斯托芬是从讲故事开始他的发言的。他说,最开始的人类,并不像如今我们所见的那般只有男性和女性,除了这两性之外还有一种性别叫“阴阳人”:既是男性又是女性(阿里斯托芬同学准确地预言了当今人妖的出现……)。而且,当时的人类身上的一切构成都是双套的:两个头四条手臂四条腿,每个头上则也是各自一套完整的眼耳鼻嘴……除了生殖器官之外,其他的器官全都“双倍”,类似于今天时代里的“连体人”。还有就是,他们的身体是圆形的,他们如果要走或者跑的时候,会把身体卷成一个球飞速向前滚(火影里丁次的肉弹战车之术?)……

(10)、真正的爱情,应该是两个人,彼此理解,互相尊重,不缠绕,不牵绊,不占有,然后相伴,走过一段漫长的旅程。如果我遇见你,就会紧紧抓住你。

(11)、(2)TheInternetClassicsArchive|SymposiumbyPlato.

(12)、对于爱情形式与艺术的思考,受制于对于爱情本质和价值的思考。爱情的形式是爱情本质的现实表现与展开。这一点在柏拉图那里表现得十分突出。他根据自己对爱情本质的理解,把爱情分为“心灵的爱情”与“凡俗的爱情”。前者是由爱情女神感发,是不掺杂肉欲的纯精神的爱情,也就是著名的“柏拉图式的爱情”,他竭力推崇这种爱情,认为它是惟一值得高尚的人选择的爱情。而后者是由凡俗女神引起,它只贪求肉欲而不注重精神,是不值得称道的只有下等的人才选择的爱情。

(13)、“与怪物作战者,要当心自己也变成怪兽。”但是,在变成怪兽的时候,他是流着眼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