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相伯名言68句精选120句精选

2023年09月26日|来源:青春励志语录网|阅读:59

马相伯名言

1、马相伯名言名句,经典语录

(1)、马相伯大喜之下通报李鸿章,没想到等来这样的回电:“办法甚当,朝廷大哗,舆论沸腾,群矢集我,万难照准。”

(2)、马相伯先生一生见证了中华民族的苦难和奋进,他为教育倾尽家财,追求用教育叫醒世人,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人才。“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他教育救国、振兴中华的崇高心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让我们敬仰和感动。

(3)、被张之洞誉为“中国第一位演说家”的马相伯有句名言,即“救国不忘读书,读书不忘救国”。我们从中感受到了马相伯的人文情怀和家国情怀。马相伯从小天资聪颖,有超强的记忆力和毅力,具有极好的语言天赋,上过私塾,学习过西方知识文化。

(4)、震旦学院的创立是马相伯迈出教育救国实践的第一步。

(5)、5这个世界上,能在困境之中挣扎着站起的人,很少很少,宁死不屈,是气节,忍辱负重,不放过任何希望,却是真正的坚强。——《傲风》

(6)、   “人往高处爬,水往低处流”,老子教导我们上可登高望远,下可汇入大海,下流就是大海。他倾尽毕生,上下求索,力战英法,办学救国。上善若水,奔流到海,无声胜有声。给吾辈许多感触和启发,这和武侠里面的“无招胜有招”颇多相似,“倚天屠龙”、“天龙八部”、“降龙十八掌”,传递的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但更多的是“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承继的此种境界,连绵不绝,方兴未艾!

(7)、(源自《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马相伯卷》之《捐献家产兴学字据》)

(8)、马相伯天资聪颖,当时八国联军聚集在上海,所以马相伯在入了这个法国学校后,不仅学习了法文、希腊文、哲学、神学、天文等学科,而且还学会了8门语言。

(9)、上海南洋公学是后来交通大学的前身,成立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分为师范院、上院、中院和外院四部,外院即小学。光绪二十七年(1901)春增开一个“特班”,取录了42位私塾就读而又有志向西学的秀才、举人,预定教他们外国语言及经世之学,成绩优异者保送“经济特科”。蔡元培就是担任这个特班的总教习。

(10)、他们的婚礼别开生面,形式别致,贺词亦谐,有人知他主张男女平等,故意在贺宴上说:“倘黄夫人学行高于蔡先生,则蔡先生应以师礼视之,何止平等?倘黄夫人学行不及蔡先生,则蔡先生当以弟子视之,又何以平等?”蔡元培答道:“就学行言,固有先后,就人格言,总是平等。”说得全场无不首肯。

(11)、20年的寒窗苦读,马相伯精通拉丁、希腊、英、法、意、日、印度七国文字,学富五车。在接受神学博士学衔和神父职位时,马相伯表示:科学知识,是世界人类所共有,不应分为中外,学习西方的学术,“尽彼所长,转授国人”,使我国“与世界同尽其能”,所以“西人学社名位可受”。

(12)、近代中国史上,人格最高尚的知识分子首推蔡元培。他在教育、学术、思想以至政治等方面,都有巨大的影响,他一生竭尽知识分子的责任,常倾向于革新的、进取的事物,具有开创及领导之功,不愧是一代宗师。

(13)、“自强之道,以作育人才为本;求才之道,尤宜设学堂为先”。

(14)、了解了马相伯,我意识到了什么是家国情怀,又意识到了什么叫无我而高尚的人生境界。

(15)、不久上海沦陷,日军锋芒直指南京,冯玉祥和李宗仁安排马相伯一家移居桂林。次年,广州失守危及广西,于右任电邀马相伯前往重庆,但由于战事,只能绕道越南境内。此时已近百岁的马相伯因病体不支,滞留在越南谅山。

(16)、别指望他们解决问题,因为他们本身就是最大的问题。

(17)、为什么这些民国文人,表现得如此“渣”呢?归根结底,还是时代的影响。

(18)、马相伯老先生建立了中国教育史上完全现代意义的新型大学。这一年,马相伯64岁,他已坚忍不拔之气,强立不返之志,建设这所学校——震旦大学。马相伯有很多的创造,他主张要文理科并重,他主张必须训练严格的逻辑思维。他确信,“教育乃立国立人之根本,国与国民,所以成立,所以存在,而不可一日或无者。”

(19)、思想不能传播给不思考的人,正如空气不能传播给不呼吸的人。良知也不能打动没有灵魂的人,正如优美的琴声打动不了没有心灵的铁牛。

(20)、受各种因素影响,教会大学很难成为真正的现代大学。司徒雷登在担任燕京大学期间,尽量淡化教会大学的色彩。司徒雷登规定,所有教授、讲师都可以不信教,并给予他们很大的教学自主权。经过10年发展,燕京大学终于成为了北平顶尖级的大学,许多教育方法与课程设置还得到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学习和借鉴。

2、马相伯名言68句精选

(1)、而来自上海故事家协会的资深会员龚礼老师,则从马相伯的少小离家到他慕名来到“圣依纳爵学堂”,从他对法国领事翻译工作的拒绝,到相遇李秀成坚定决心要报效祖国,还有他兴办学堂的壮举……绘声绘色地讲述了马相伯这位近代杰出教育家的经历。听完两位老师讲述之后,观众们还在“汇学博物馆”里,回顾了徐汇中学的百年校史。

(2)、20年的寒窗苦读,马相伯精通拉丁、希腊、英、法、意、日、印度七国文字,学富五车。在接受神学博士学衔和神父职位时,马相伯表示:科学知识,是世界人类所共有,不应分为中外,学习西方的学术,“尽彼所长,转授国人”,使我国“与世界同尽其能”,所以“西人学社名位可受”。

(3)、蔡元培离开中西学堂后,仍一心为教育事业奔走。庚子、辛丑之间,亦即1900~1901年,为绍兴侨农设一小学校。又在浙江省城议改某书院为师范学校,但为地方巨绅及当道所阻而未成功。在这年春,便转到南洋公学当特班总教习。

(4)、说罢即离去。众人虽予挽留,但他去意已决,略整行装后,于20日乘船离开上海,临行时各人都去送别。

(5)、2021年8月31日,在马相伯的家乡,江苏丹阳。

(6)、他一生历尽中国最后五个皇帝,见证民国六任总统;

(7)、可马相伯毅然规定不允许教师在课堂内讨论宗教。

(8)、徐志摩在追求林徽因的同段时间,又与朋友王赓的妻子陆小曼眉来眼去了。俗话说“朋友妻不可戏”,徐志摩不但戏了,还将她纳入怀里。徐志摩也为这段“洋气”的爱情付出了很大的代价。陆小曼大手大脚用钱惯了,结婚后依然追求奢侈的生活,徐志摩为了满足她的生活欲望,拼命兼职赚钱。

(9)、1905年8月间,留日十七省革命志士在东京发起“中国同盟会”,以孙中山为总理,誓言“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本部之下,设立各省分会。上海分会由蔡元培担任分会长,光复会会员也大半加入同盟会籍。蔡元培以爱国女学校作为革命同志的接洽机关,并提供教员资格给徐锡麟、陶成章、杨笃生、黄兴等革命同志作为革命活动的社会身份。

(10)、光绪三十年(1904),元培在《俄事警闻》上发表了一篇《新年梦》,主张说:“我们意中自然有个中国,但我们现在不切切实实造起一个国家来,怕永远没有机会了。”又提出了外交方面应办的三件事:恢复东三省。消灭各国的势力范围。撤去租界。这篇文章,颇能反映出他这时的思想。

(11)、马相伯对学生非常爱护,他重建了孔子有教无类的传统,只要是有才能的、愿意学的人,马相伯一律收入门下。其中,有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就是于右任的例子,于右任因作诗讽刺慈禧太后卖国,遭到通缉、逃亡上海,马相伯毫无畏惧地收于门下,还免其学杂费,为安全起见,马相伯让于右任化名“刘学裕”,并对他说:“不以空言抒愤、救国必先科学”。这影响了于右任的一生。

(12)、平等、博爱与执着的种子在马相伯幼小的心灵里扎下了根。

(13)、当时康、梁门下的人接踵而至,他最敬佩谭嗣同,又与梁启超有己丑年同年中举的关系,照说他会和康、梁同走维新路线,情形可料。可是,以他的性格却耻于与炙手可热的人相依附,维新派杨锐欲想拉拢,也被他拒绝。9月间,戊戌政变发生,保守派控制整个大局,百日维新的所有新政,除了京师大学堂仍然保留之外,全部都在转眼之间被推翻了。

(14)、吴敬恒说蔡元培,在做人的态度上,对自己是“不骄不吝”,对人是“和而不同”,只要这个人有一技之长,没有不取其长,绝不问其短处如何。然而他无时或忘的,就是他自己的主张:鼓励造就大学问家出来。这有一个实例可以拿来佐证。

(15)、马相伯,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人,我想,他值得我们每个人铭记。

(16)、班会时间收看了大师《马相国》,让我认识了这位教育领域里有开山之功的大师,深有感触。他是一位博学的知识达人——精通八门外语;他是一座明亮的教育灯塔;创办复旦大学等多所学校,他是一位爱国的执着老人,90岁高龄为抗日演讲;他是一个远去的文化背影,令后世敬仰。

(17)、蔡先生之为人,真是所谓“君子和而不同”,他和哪一个人都很和气,然而他有一个“自己”。绝不是因为做人和气,就会人云亦云。蔡先生所到之地,谁和他相处,都像从前人交了程明道一样,如坐春风之中。不过虽坐春风之中,很感到有一种严肃之气。如果我们以之比古人,蔡先生很像周公,“不骄不吝”、“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什么事情,也是“仰而思之,夜以继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俨如周公风度。

(18)、1937年3月,马相伯任国民政府委员,一时间成为中国抗战的精神领袖。

(19)、爱国女学校由蔡元培夫人黄仲玉首倡,取得上海犹太富商哈同夫人罗迦陵女士的独力支持,再由蔡元培和蒋观云等人租校舍,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冬正式成立。早期学生人数仅有十名左右。中国教育会则由元培和上海文教界人士叶瀚、蒋观云、黄宗仰等人共同策划,由蔡元培任会长,成立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主张革新,因无经济支持,早期仅从事文字方面的鼓吹而已。

(20)、 时间给了这位老人一百年的生命,历史知道,那是(1840—1939年)中国近代史最饱受外族蹂躏的一百年,从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生于忧患而死于忧患,满怀救国救民之心的马相伯先生,终究是没有看到他叫醒中国的那一天。

3、马相伯的故事

(1)、在中西学堂内,新旧的对立是很明显的,蔡元培因过于袒护新派,旧派的堂董时加压力。最后,他愤而辞职,以示不愿意与旧势力妥协。

(2)、对于从事教育事业的我,马相伯的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和创造性,值得我深入思考和努力学习的。他热爱国家,热爱教育,欲用教育之火燎近代萎靡之原。

(3)、徐志摩18岁与名人张君劢的妹妹张幼仪成婚,但婚前婚后都嫌弃张幼仪,觉得她十分土气,与她结婚只是遵从父母抱孙子的愿望。

(4)、1月19日,教育部正式成立,当时全国各地仍然十分混乱,南北议和正在进行,清帝仍未退位,临时政府的政令未能有效推行。在这种情形下,蔡元培踏出了民国教育的第一步。

(5)、后来因为战争,马相伯在避难的过程中,病情加重,不得不留在越南养病。虽然身在异地,可是他却一直惦记着国家安危。

(6)、灵魂没有归处,肉体就会慌不择路。(玛格丽特)

(7)、依据丹阳市教育局申请,经丹阳市委编委会研究并由马相伯先生后人授权,

(8)、对俄同志会并以《警钟日报》为机关报,报纸的编辑工作初由王小徐负责,其后嬗于蔡元培。他主持到这年6月间,因接任爱国女学校校长,编辑工作才由汪德渊接任。《警钟日报》后因揭载德人经营山东的密谋,触怒德国领事,报纸被封禁,拘去五人,上海的革命言论机关至此又遭遇挫折。

(9)、出生于天主教世家的马相伯,在年仅12岁时就瞒着家人,带着悄悄积攒下来的铜钱离开家乡来到大上海,进入法国天主教会开办的徐汇公学读书,开始了他传奇的一生。

(10)、1917年,胡适被聘为北京大学教授,有时候到济南、武昌等地办事时,仍然会到花柳巷重温旧梦。

(11)、 徐家汇时期的复旦公学,原为纪念李鸿章的祠堂李公祠。复旦公学建校初期,以吴淞提督衙门为临时校舍。1913年3月,从吴淞迁入徐家汇的李公祠。1922年,复旦大学最终迁址江湾。

(12)、先生经历百年战乱,苦难赋予他的是救国的使命,他似那段暗黑中国历史中的日月光华,在60岁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恢复创办复旦学校,吸引了当时的精英:蔡元培、于右任等名仕前来求学。前者蔡元培先生秉承先生之风重振北大;后者于右任先生除了书法造诣被誉为当代“书圣”外,他还秉承了马先生的教诲:不以空言抒愤,救国必先科学,先后创办了三所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大学、西北农业科技大学,至今都是当代名校,为国家输送着新鲜的血液。先生90多岁时还为了抗日救国提笔募捐,热血未凉,燃尽余辉。

(13)、1919年康有为迎娶六姨太张光时,已经61岁,张光才16岁。康有为在上海举行隆重的婚礼,亲戚朋友都来捧场,唯独他的妻妾儿女不曾到场,集体表示抵制。

(14)、蔡先生平时待人,对好人没有不尊敬,对坏人,也没有不宽恕。这个人只要有一点可取之处,总是待他很好。他惟一的志愿,一定要盼望中国出些了不得的大学问家。因为他抱了这种志愿,以前有了许多当仁不让的事。

(15)、蔡元培重掌女校校政之后,除了在文字和教育方面努力鼓吹之外,与国内的秘密革命运动更建立了深厚的关系。1903年在东京成立的“军国民教育会”本因拒俄而起,但后来改组变成一个秘密从事革命活动的团体,并有“暗杀团”的组织,由杨笃生主其事。

(16)、除了“换女人比换衣服还快”,不少民国文人出入风月场所,犹如家常便饭。

(17)、当时,李鸿章的助手马相伯奉命到轮船招商局查账,亲眼目睹了这场“盛事”,还记入《六十年来之上海》一书。

(18)、“复旦”二字,取自《尚书大传》所载《卿云歌》中的“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寓含“复我震旦”和“复兴中华”之义。

(19)、为了践行自强求才的理念,他必须筹集更多的资金。他甚至决定把自己家拆了,改建成一所学堂,再把自己所有的土地捐献给天主教代为管理,以此创办了"中西大学堂"基金,专门给需要的学生使用。

(20)、他的弟子许多都是近代大家:著名教育家蔡元培、著名书法家于右任、著名民主人士邵力子、黄炎培、李叔同、陈寅恪等都是他的学生。

4、马相伯名言警句

(1)、一个把平等放在自由之上的社会,最终既得不到平等,也得不到自由。(弗里德曼)

(2)、光绪十九年(1893),也就是中进士的第二年,二十七岁,蔡元培得授翰林院庶吉士,掌编修国史。新科翰林是有资格往各省写字卖钱的,这叫做“打秋风”。七月间,蔡元培就有南方之行,先在广州小住,入冬后,又到潮州亲戚家,住在文咸街十号元发行商店里。曾为主人写了一副对联,联语为“过事虚怀观一是,与人和气察群言”,由此可见蔡元培待人接物的态度,一向是虚怀若谷,待人和气。

(3)、马相伯精通8国语言,在31岁获神学博士学位后,第二年他担任了徐汇公学的校长。在其晚年,题写了“汇学”二字,至今仍在徐汇中学门口。“汇学”有两层意义,一为学校简称;二为办学之道,意蕴古今传承,东西汇通。徐汇公学在他的带领下蓬勃发展,人才辈出。

(4)、清末民初的各界名流中,曾师从马相伯的数不胜数,可谓桃李满天下,如梁启超、蔡元培、张菊生、汪康年、马君武、邵力子、刘成禺、于右任等等。学生们的成长,离不开先生的培养,正如邵力子在《救国老人马相伯先生》中说:“吾师相伯的一生,学问、事业、信仰,其最终之目标在救国。”“······在他的精神大履含护之下,不知培养多少革命青年。”

(5)、国家走了一段弯路,对个人来说就是毁了一生。

(6)、12月4日,各省代表议决以南京为临时政府所在地,黄兴当选为大元帅,黎元洪当选为副元帅。孙中山亦于年底返国,旋即当选为临时大总统,以1912年1月1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此后改用阳历。是日孙中山就职于南京,着手组织内阁。各省代表会正式开会,通过国务员名单,各部门总长依次为:陆军黄兴、海军黄钟瑛、外交王宠惠、财政陈锦涛、司法伍廷芳、内务程德全、教育蔡元培、实业张謇、交通汤寿潜,中华民国第一次临时政府至此完全成立。

(7)、马相伯是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但他也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办学是他百年人生的归宿,也是他一生最精彩的篇章。他是为了国人的觉醒与国家的富强。他在震旦学院的章程中确立的办学宗旨是:“崇尚科学,提倡文艺,不谈教理”,特别强调西方近代科学的重要性,同时也特别强调学校的独立性和学术的自由精神,他宣称:“欲革命救国,必自研究近代科学始;欲研究近代科学,必自通其语言文学始;有欲通其外国语言文字以研究近代科学而为革命救国之准备者,请归我!”从这些话语可以看出,早在1903年,马相伯就已经高举科学与民主的旗帜,而且将读书与救国有机地结合起来了,那时的他就已是学贯中西的通才和忧国忧民的“国士”。因为教会的无理干涉,马相伯在1905年与全体学生脱离震旦学院,白手起家,创立复旦公学(即今复旦大学之前身),自任校长,亲自担任法文班的全部课程,表现出作为一个中国人的坚毅卓绝的气概,也表现了他教育救国的信念和责任感。

(8)、蔡元培仍在中西学堂监督任内时,原配夫人为他生下了第二个儿子,叫做无忌,但不久王氏即因产后失调,与世长辞。还未满一周年,作媒请续弦的人很多,元培提出五个条件:女子须不缠足;须识字;男子不娶妾;男死后,女可再嫁;夫妇如不相合,可离婚。

(9)、近代教育的先行者、一代名宿马相伯带着无限的遗憾和痛心,

(10)、先生,是一个称谓,是一种修为,是一份崇敬,是一种精神。一百多年来,国民意志之接力及薪火相传,有赖先生。

(11)、马相伯居住于上海徐家汇土山湾,是当时少有的学贯中西的人物,因此常有人上门求学受教。其中蔡元培介绍学生求学,直接推动了马相伯教育立国立人的志向的实现。1902年,蔡元培执教的南洋公学学生反对当局的封建压迫,200余人集体离校退学。退学学生请求蔡元培协助组织“共和学校”。蔡元培介绍了一些学生到马相伯处求学,马相伯欣然允诺,遂创立学院,定名“震旦”,意谓中国之曙光。

(12)、1905年9月14日,最早由中国人自主创办的高等学府之一——复旦公学在“上海高等教育的摇篮”吴淞正式开学。

(13)、他以罕见的天赋和一生的勤奋,不仅通晓天文数学,而且学贯中西。精通拉丁,希腊等八国语言。这位出色的中国神父不堪忍受法国教师的欺辱,告别了估计的教诲,生活走出了徐家汇。他年富力壮的这个时期,全部供给清朝的洋务事业,整个壮年生涯都浪费在一项失败的事业当中。

(14)、马相伯,原名马志德,晚号华封老人。祖籍江苏丹阳,生于丹阳马家村(今江苏丹阳),中国著名教育家,震旦大学、复旦大学、复旦中学、向明中学创始人兼首任校长。

(15)、清朝维新派领导梁启超先生,有过2次婚姻,似乎并不多。但梁启超迎娶第二任夫人王桂荃,第一任夫人李蕙仙还活得好好的,等于梁启超是左拥右抱,尽享齐人之福。不过,李蕙仙和王桂荃的感情不错,对子女都悉心教育。因此,梁启超所有孩子与两个妈妈的关系都很好,一个称“妈”,一个叫“娘”。

(16)、马相伯出生于一个天主教世家,父以教书、行医为业,开过药铺、米店和布店。他请求父亲出家产数百金,救济贫民,为教会当局所阻。及之后种种情形、冲突,马相伯感到在耶稣会内不可能对国家有所贡献,便回到上海,投身到洋务运动中去。

(17)、马相伯(1840年4月7日—1939年11月4日),原名马志德,圣名若瑟,又名钦善、建常、绍良,字斯藏,又字相伯、湘伯、芗伯,以字行,别署求在我者,晚号华封老人。

(18)、5月间,邹容的《革命军》和章太炎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两本巨著先后出版,尤其轰动一时。

(19)、人类以自作聪明的傲慢,忘记了有两样东西不能碰:一个是潘多拉盒子,再一个是多米诺骨牌。

(20)、他的“科学为父,人文为母”“手脑并用,研究与实验并重”的教学思想深入人心。

5、马相伯 名言

(1)、“云水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郑州市第七初级中学秉持博雅教育观念,将延续马相伯先生教育理念,培养博雅学生。希望同学们能够铭记马相伯先生为国家和教育付出的一切,努力奋斗成为博学、高雅、创新的人,为国家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2)、他反复思考探索,他终于明白了,振兴中华,首先要治根,治那腐朽落后的社会,他深感“自强之道,以作育人材为本;救才之道,由宜以设立学堂为先”,于是决定毁家兴学。他把自己的士地无偿捐,只愿能使其成为一个学校,自己在其中教学,自命名日:震旦。

(3)、此后,马相伯的身体每况愈下。临终前,也许是有预感,他找来最疼爱的孙女马玉章,问她:“爷爷没有给你留下一分钱,连你自己的钱也没有留给你,你恨爷爷不恨?”“你自己的钱”指1914年马玉章父亲马君远病逝,当时马玉章只有6个月大,马相伯的得意弟子于右任、邵力子他们筹措了一万元,以此作为资助马玉章日后的生活费和教育费。马相伯将这笔钱拿去捐给启明女校,没有留给孙女,故有此一问。除了给孙女的交代,他还留下了这样一句话:“我是一只狗,只会叫,叫了一百年,还没有把中国叫醒。” 赤诚之心,令人感慨。马相伯逝世后,弟子于右任敬挽:“光荣归上帝,生死护中华”。

(4)、学校成立后,他以"广延通儒,培养译才"为宗旨。更是强调“重视文艺、崇尚科学、不谈教理”的办学方针,当时的学子对此非常认可和推崇。

(5)、写过《故都的秋》的郁达夫,年轻时放浪形骸。1913年,17岁的郁达夫到日本留学时,还详细记叙了在日本狎妓的经历:“我一个人住在被厚雪封锁住的乡间,觉得怎么也忍耐不住了,就在一天雪片还在飞舞着的午后,踏上东海道开往东京去的客车……受了龟儿鸨母的一阵欢迎,选定了一个肥白高壮的花魁,这一晚坐到深更,于狂歌大饮之余,我觉得竟把我的童贞给破了。”

(6)、康有为主张“一夫一妻一世界”,提倡妇女解放和建立现代家庭制度,但他自己却妻妾成群,佳丽云集。据考证,康有为一生正式迎娶的妻妾,有名有姓者就有6人,并且曾经同时居住在上海市一个家园里:大夫人张云珠,二姨太梁随觉,三姨太何旃理,四姨太市冈鹤子,五姨太廖定徴,六姨太张光。

(7)、1905年2月,法国天主教会意图窃取震旦学院领导权,强迫马相伯“无病入院”。

(8)、 鄂基瑞:《一老南天身是史——记爱国老人、复旦大学创始人马相伯》(J).复旦大学名师剪影,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1-

(9)、蔡元培参与暗杀组织,专学制造炸弹,赁屋购仪器药品,由黄兴带来十余枚弹壳,遂填以炸药。吴樾暗藏炸弹,计划行刺五大臣于北京车站,不幸炸药误发,竟以身殉。

(10)、永远不要和狗较劲。赢了,你比狗还狗。输了,你连狗都不如。平手,你和狗没什么区别。

(11)、蔡元培自从四十五岁起,回国担任教育总长,后在北洋政府时代,又以国民d员的身份留在北京,担任北京大学校长。他一生最主要的贡献就是在北大校长的任内,其所树立的北大民主校风,源远流长,影响巨大。

(12)、各部人选决定后,教育总长蔡元培因久居欧洲,对国内教育情形异常隔膜,特请蒋维乔帮助。二人并偕另一会计兼庶务职员,于1月4日晚上到达南京,住在一小旅馆中。5日,蔡元培正式就职,出席临时政府首次国务会议。会后,蔡元培往谒孙中山,请示教育部办公地点,孙回答说:“办公房屋要你自己去找。”连日奔走,一无办法。适遇江苏都督府内务司长马相伯,就商借碑亭巷内务司楼上空房三间作为办公处,随即迁入。其简陋情形,可想而知。

(13)、光绪三十年(1904),元培在《俄事警闻》上发表了一篇《新年梦》,主张说:“我们意中自然有个中国,但我们现在不切切实实造起一个国家来,怕永远没有机会了。”又提出了外交方面应办的三件事:恢复东三省。消灭各国的势力范围。撤去租界。这篇文章,颇能反映出他这时的思想。

(14)、中国教育会会长于此时改由黄宗卿担任,却闹起会与社谁为主体之争。章太炎主张不与学社合作,吴敬恒较袒护社员。蔡元培原本态度温和,不随便袒护一方,但一向保持和平态度的蔡元培却为吴敬恒的一句刻薄话所激怒,忿然道:“我本要上德国留学去,我辞去会和社的事。”

(15)、正如国民d元老邵力子所言:“相伯先生的精神,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

(16)、这个事件对清末学界的影响无比重大。蔡元培和吴敬恒、章太炎、蒋维乔等,便在中国教育会的二楼成立“爱国学社”,社员55人,都是南洋公学的退学生。

(17)、愿意放弃自由来换取保障的人,其最终既得不到自由,也得不到保障。(哈耶克)

(18)、“一八”事变时,马相伯已届91高龄。他深感国难深重,为救亡呼号奔走,发表《为日祸告国人书》,主张“立息内争,共御外侮”。他亲自挥毫作榜书、对联义卖,共得10万元,全部支援抗日义勇军。他先后发起组织江苏国难会、不忍人会、中国国难救济会和全国各界救国会等爱国救亡团体,被公认为救国领袖、爱国老人。在他家里召开救国会第二次执委会时,他特地写了“耻莫大于亡国,战虽死亦犹生”联语,与与会者共勉。

(19)、蔡元培重掌女校校政之后,除了在文字和教育方面努力鼓吹之外,与国内的秘密革命运动更建立了深厚的关系。1903年在东京成立的“军国民教育会”本因拒俄而起,但后来改组变成一个秘密从事革命活动的团体,并有“暗杀团”的组织,由杨笃生主其事。

(20)、在吴淞废弃的提督衙门,破破烂烂的屋舍里,一个老人,一百多个学生,没有桌子、没有椅子,只有一块黑板,这就是现在名校复旦大学的前身复旦公学。

(1)、“我是一条狗,叫了一百年,也没把中国叫醒”,听来让人倍感心酸。任人宰割、受尽列强欺辱的苦难岁月,一去不复返了!何其幸哉,我们生活在繁荣富强的新时代,不忘先辈的付出,力戒骄骄二气,坚定为国读书、为国成才的决心。

(2)、1885年,辜鸿铭被湖广总督张之洞委任为洋文案。一次,他与一干友人到青楼寻花问柳时,偶遇沦落在此的日本女子吉田贞子,便为她赎身,并“笑纳”为自己的小妾。

(3)、这个事件对清末学界的影响无比重大。蔡元培和吴敬恒、章太炎、蒋维乔等,便在中国教育会的二楼成立“爱国学社”,社员55人,都是南洋公学的退学生。

(4)、没有蔡元培就没有五四。一谈到“五四运动”,便会联想到蔡元培,没有北京大学的学生倡导风潮,推动文化改革,也就没有五四运动;没有北京大学校长的开明进取,支持学生的行动,也就没有五四运动。当时的北京大学校长正是蔡元培,他又是辛亥革命后首任的民国教育总长。

(5)、1921年,当徐志摩遇到才女林徽因后,果断踢掉张幼仪,狂热地追求林徽因。不过,林徽因最终嫁给了梁启超的长子梁思成。

(6)、两人“大谈立宪之不可成,皆知革命之不可已”。7月10日船抵上海,中国教育会同仁发起欢迎大会。会中决议由教育会自设学校,自教子弟,毋须赴日本留学。

(7)、  柳亚子先生还有诗云:“一老南天身是史,百年亚瑟步如歌”,给予泗泾马相伯先生高度评价。

(8)、马相伯正在筹划创办学之事,他爽快地接收了这批学生,并在不久后创办了震旦学院。

(9)、1871年,马相伯奉耶稣会长命,去安徽宁国府、江苏徐州府等地传教。当时,在太平天国失败以后,“闾阎困穷,流亡载道”。他请求父亲出家产数百金,救济贫民,为教会当局所阻。及之后种种情形、冲突,马相伯感到在耶稣会内不可能对国家有所贡献,便回到上海,投身到洋务运动中去。但洋务运动的失败,让马相伯认识到“自强之道,以作育人才为本;求才之道,尤以设立学堂为先”。

(10)、 复旦初创,举步维艰,为节省开支,年迈的马相伯亲自讲授法文班各课程,终日口讲指画,不以为苦,其诲人不倦、献身教育之精神,无不令学子们感动。在马相伯率领下,全校师生筚路蓝缕,自力更生,终于闯出了一条由中国人独立自主创办新型大学之路。

(11)、蔡元培重掌女校校政之后,除了在文字和教育方面努力鼓吹之外,与国内的秘密革命运动更建立了深厚的关系。1903年在东京成立的“军国民教育会”本因拒俄而起,但后来改组变成一个秘密从事革命活动的团体,并有“暗杀团”的组织,由杨笃生主其事。

(12)、蔡元培参与暗杀组织,专学制造炸弹,赁屋购仪器药品,由黄兴带来十余枚弹壳,遂填以炸药。吴樾暗藏炸弹,计划行刺五大臣于北京车站,不幸炸药误发,竟以身殉。

(13)、在中西学堂内,新旧的对立是很明显的,蔡元培因过于袒护新派,旧派的堂董时加压力。最后,他愤而辞职,以示不愿意与旧势力妥协。

(14)、复旦的学子们因此把“以科学救国、以科学建国,以科学创造全人类之福利”作为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15)、清朝末年、民国初期,中国正处于旧文化与新文化的交界点。这些民国文人既接受过旧文化的训练,又受过新文化的熏陶,所以形成了婚姻观念的矛盾。

(16)、旧中国多灾多难,而马相伯毅然踏上了报国之路。

(17)、不知道是历史的偶然,还是命运的安排,1931年,第一批庚款留美生梅贻琦成为了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有一句名言是:“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为了将清华大学办成一所现代大学,梅贻琦聘请了一批国内外知名学者,前来清华大学任教。没过几年,清华大学已经成为与北京大学并驾齐驱的名校。

(18)、爱国女学校由蔡元培夫人黄仲玉首倡,取得上海犹太富商哈同夫人罗迦陵女士的独力支持,再由蔡元培和蒋观云等人租校舍,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冬正式成立。早期学生人数仅有十名左右。中国教育会则由元培和上海文教界人士叶瀚、蒋观云、黄宗仰等人共同策划,由蔡元培任会长,成立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主张革新,因无经济支持,早期仅从事文字方面的鼓吹而已。

(19)、“今乃始见我祖国得一完备有条理之私立学校,吾欲狂喜”

(20)、他攻读了数理、法文、拉丁文、希腊文、哲学、神学,还有天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