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尔尼仁琴 俄罗斯作家126句精选

2023年10月15日|来源:青春励志语录网|阅读:59

索尔仁尼琴俄罗斯的良心

1、索尔仁尼琴百度百科

(1)、我坐着,想着,如果最初的小小一滴真理的水珠都能像一颗心理炸弹那样地爆炸。那么,当真理像瀑布一样泻落下来的时候,在我们的国家里将会是怎样一种情形呢?一定会泻落下来的,那是不可避免的。

(2)、一个宽宏大量的人,他的爱心往往多于怨恨,他乐观愉快、豁达、忍让而不悲伤、消沉、焦躁、恼怒;他对自己的伴侣和亲友的不足处,以爱心劝慰,述之以理动之以情,使听者动心,感佩、尊从,这样他们之间就不会存在感情上的隔阂、行动上的对立、心理上的怨恨。穆尼尔纳素夫

(3)、从你那干涩的嘴唇里没有发出一点声息,因而过往的人们便把你和你的刽子手们误认为是一起遛弯的好朋友。我自己也有过许多次喊叫的机会。

(4)、1949年,“二战”早已结束,库恩去了一趟斯德哥尔摩,领回了诺贝尔金质奖章和证书,奖金却领不到了,已经按照规定自动回归诺贝尔基金会。

(5)、1978年,索氏在哈佛大学发表演讲,对西方的法制、自由、新闻等进行了批评。在这篇轰动一时的讲话中,他将美国称为精神上的矮子,沉于庸俗唯物主义,只知享受,目光短浅,缺乏毅力,没有追求……

(6)、1963年,索尔仁尼琴接连发表《马特辽娜的家》等3个暴露社会阴暗面的短篇小说并加入苏联作协。这以后,他又写了好些作品,但随着政治形势的变化,除了《马特辽娜的家》等四个短篇小说外,其余均未能在苏联境内发表。

(7)、(纪录片:对话索尔仁尼琴)(TheKnot)

(8)、俄罗斯总统普京说,“失去他是全俄罗斯巨大的损失。”美国著名作家凯文菲利普斯评价他:“他获得了精神世界的自我塑造,完成了从反抗个人苦难命运,到全面反思整个俄罗斯民族的集体苦难的升华。”法国总统萨科齐说:“索尔仁尼琴的不屈不挠、个人理想以及长年多舛的一生,使得他成为继陀斯妥耶夫斯基之后的一位传奇人物。”

(9)、根据索尔仁尼琴的论断,由于俄罗斯拒绝谎言,所以真正道德个性自由的国家是俄罗斯……还强调指出,如今“全人类历史的中心”是在俄罗斯。

(10)、⊕ 加缪:如果你一直在找人生的意义,你永远不会生活

(11)、被驱逐的大胡子索尔仁尼琴在西方受到英雄般的欢迎

(12)、但这段在集中营的经历,使他创作除了中篇小说《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在当时批判斯大林的风潮下,他的作品甚至受到赫鲁晓夫的鼓励和推崇。短时间内,这本书共卖出85万册,索尔仁尼琴一夜成名。

(13)、俄罗斯民族那种深厚的人文底蕴和浓烈的悲剧性格,此刻在这批这些知识分子身上体现地淋漓尽致。

(14)、         帕斯捷尔纳克《日瓦戈医生》。

(15)、如果在大规模捕人入狱时期,比如列宁格勒,当把全城四分之一的居民投入监狱的时候,人们不是坐在自己的洞穴里,听到每一次大门砰砰响声和楼梯上的脚步声就吓得发呆——而是明白了他们再也不会失去什么,于是精神抖擞地几人一组手中拿着斧头、锤子、火钩子,拿着顺手拿到的一切东西在自己的门道里设下埋伏,那又会怎样呢?…….这样一来,不管斯大林多么渴求,这个可诅咒的机器一定会停下来!……对于后面发生的一切,我们简直是咎由自取。

(16)、早在索尔进入集中营劳改期间,他曾切除一个肿瘤,但未意识到自己身患癌症。当开始在哈萨克斯坦南部的流放生活后,他的癌症出现扩散。1953年年底,他濒临死亡边缘。但1956年解除流放摆脱全部罪名恢复自由身的同时,他的癌症竟奇迹般的痊愈。

(17)、第三个拒绝领取诺贝尔奖的,是苏联作家帕斯捷尔纳克。

(18)、巴•切连科夫(1904-1958)物理学家,1934年在苏联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作研究生时发现了“切连科夫效应”,于1958年与苏联物理学家塔姆、弗兰克分享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19)、⊕ 黑格尔:一个深刻的灵魂,即使痛苦也是美的

(20)、在这些作品里,一部名为《伊万·杰尼索维奇的一天》的中篇小说再次改变了作者的命运。1962年,为了进一步批判斯大林体制,赫鲁晓夫亲笔批准这部小说公开发表。它是苏联文学中第一部描写斯大林时代劳改营生活的作品,销售达80万本。赫鲁晓夫还亲自接见了索尔仁尼琴,索氏一夜成名,随后被吸收进苏联作协。

2、索尔尼仁琴 俄罗斯作家

(1)、母爱不仅仅是指母亲对孩子的爱,也包含孩子对母亲的爱。穆尼尔纳素夫

(2)、从1946年到1957年,苏联作家帕斯捷尔纳克曾7次获得诺贝尔提名,但是都委婉拒绝了,迫于当时苏联国内文学界的舆论压力,甚至是直接发生的各种威胁下,他无奈的拒绝了诺贝尔奖7次。

(3)、但是,正如大卫王和众先知一样,索尔仁尼琴也服事了他那一世代的人,然后就安息了。不知道在具有俄罗斯精神深度和宗教气质的作家中,索尔仁尼琴会不会是最后一个?

(4)、以索尔仁尼琴的话结束本文:我们不要忘记,暴力并不是孤零零地生存的,而且它也不能够孤零零地生存:它必然与虚假交织在一起。在它们之间有着最亲密的、最深刻的自然结合。暴力在虚假中找到了它唯一的避难所,虚假在暴力中找到了它唯一的支持。凡是曾经把暴力当作他的方式来欢呼的人,就必然无情地把虚假选作他的原则。暴力在出生时就公开行动,甚至骄傲地行动着。但一旦它变得强大,得到了牢固的确立,它就立即感受到它周围空气的稀薄,而且倘若不自贬成一团谎言的浓雾,又用甜言蜜语将这些谎言包裹起来的话,它就不能够继续存在。它并非总是公开使喉咙窒息,也并不是必然使喉咙窒息,更为经常的是,它只要求其臣民发誓忠于虚假,只要求其臣民在虚假上共谋。

(5)、2008年8月3日夜间,索尔仁尼琴心脏病发作。2008年8月4日凌晨零时三十分,因心脏病抢救无效,俄罗斯伟大作家索尔仁尼琴与世长辞,享寿89岁。

(6)、然而,随着1964年10月赫鲁晓夫在政变中下台,索尔仁尼琴也成了清算的对象,《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被公开批判,索尔仁尼琴短暂的好日子到头了。1965年他准备将集中营里开始创作的小说《第一圈》付印,该小说描写莫斯科郊区的一个特殊监狱的生活,结果被抄家,稿件充公。索尔仁尼琴从此将著作偷偷转送国外出版。

(7)、后来他又强调:“俄罗斯不能照搬西方的经验。我们的生命、精神等,必须植根于我们自己的传统,我们自己的理解,我们自己的环境。”这种看法和陀思妥耶夫斯基、别林斯基等俄国知识分子拒绝西方、强调只有伟大的俄罗斯才能拯救世界的思路是一脉相承的。

(8)、1967年5月,第四次苏联作家代表大会前夕,索尔仁尼琴给苏联第四次作家代表大会的代表们散发对本国书刊检查制度的“公开信”,抗议苏联的报刊检查制度,要求“取消对文艺创作的一切公开和秘密的检查制度”,遭到当局指责,大会通过了谴责他是苏联作家的叛徒的决议。

(9)、前期成就较高,早期创作有较高的艺术性。他的才华在早期的两部小说中表现较为充分。索尔仁尼琴以其檄文似的小说触及了敏感的政治问题,试图揭开一页沉重的历史。

(10)、对一个国家来说,拥有一个讲真话的作家就等于有了另外一个政府。

(11)、       伊凡·蒲宁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

(12)、20世纪是人类历史上最为动荡的一个世纪,而这本书描写的,更是其中最让我揪心不已的部分——

(13)、1960年,帕斯捷尔纳克病逝。29年后,他的儿子前往瑞典文学院,代为领取了诺贝尔金质奖章和证书。

(14)、普遍的无辜也就产生普遍的无所作为。也许还不至于被抓起来?大多数人则麻木不仁地抱着一线希望。既然你是无罪的,——那为什么要把你逮起来呢?这是错误!人家已经抓住你的衣领在拖,而你却还暗自念念有词:“这是错误,一弄清楚——就会放出来!”

(15)、“抵抗!为什么不见你们抵抗!”——现在哪些始终太平无事的人到责骂起我们来了。是呀,抵抗本应从这里、从一逮捕起就开始。但没有开始。

(16)、而只有理解了当代的历史,你才能真正认识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

(17)、对一个国家来说,拥有一个讲真话的作家就等于有了另外一个政府。

(18)、曾7次提名,受时代某种力量压迫“被自愿”放弃的前苏联作家:帕斯捷尔纳克

(19)、那么这样一个四分五裂的欧洲是如何携起手来,共同复兴,重新走到了今天的局面的`呢?

(20)、没想到,帕斯捷尔纳克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传出后,让他在国内饱受抨击。帕斯捷尔纳克被开除了苏联作家协会的会籍。为了避免更大的打击,帕斯捷尔纳克被迫拒绝领取诺贝尔文学奖。

3、索尔仁尼琴?

(1)、亚历山大·伊萨耶维奇·索尔仁尼琴,生于北高加索的基斯洛沃茨克。1924年,随寡母迁居到顿河畔罗斯托夫市。在这里,他读完了中学,考入罗斯托夫大学的物理数学系,1941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与此同时,因酷爱文学,他还在莫斯科文史哲学院函授班攻习文学。

(2)、苏联当局终于坐不住了,开动所有的宣传机器对索尔仁尼琴进行批判攻击,报纸杂志、电台电视以至大街小巷,到处都充满了对索尔仁尼琴的指责和谩骂。

(3)、1956年,解除流放,摆脱全部罪名,恢复自由身,与此同时,他的癌症痊愈。

(4)、萨特是小编非常喜欢的一位作家,其作品深邃且丰满,巅峰作《存在与虚无》值得一看。

(5)、苏联第四次作家代表大会召开前夕,倔强的索尔仁尼琴不畏风险,向代表们散发了一封公开信,呼吁“取消对文艺创作的一切公开和秘密的检查制度”。对此,索尔仁尼琴唯一的公开的支持者、女作家利季娅给他发去电报:“您用自己的声音让失语的人们开口说话。我不知道还有比您更加受到人们翘首期盼、不可缺少的作家。凡言论未死之地,前途必定有救。您的著作折磨灵魂,也治疗灵魂。您使俄罗斯文学重新恢复了雷霆万钧的威力。”然而,大会召开后,却通过了一项决议,谴责索尔仁尼琴是“苏联作家的叛徒”。

(6)、1970年,索氏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因为他在追求俄罗斯文学不可或缺的传统时所具有的道义力量”,但很难说其中没有西方与苏联在意识形态领域角力的因素。1973年,索尔仁尼琴撰写的巨著《古拉格群岛》在巴黎出版,该书根据作者的个人经历,上百人的回忆、报告、书信,以及苏联官方和西方的资料,叙述1918—1956年,特别是斯大林执政期间,苏联各地关押迫害数百万人的集中营的情况。苏联当局被彻底激怒了。1974年2月12日,索氏因为“一系列与苏联公民身份不相称,以及对国家构成危害的行为”被逮捕,经过象征性的审判后,他被剥夺苏联国籍,当天强制押上飞机驱逐出境。

(7)、从“国家叛徒”到“俄罗斯良心”:索尔仁尼琴

(8)、《大漠三部曲》丨雪,宁静无暇;漠,广袤无垠;

(9)、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处处都要承担的责任,也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有时候,责任可大可小,可以是国家和国家之间的承诺,也可以是小到与朋友游玩时的一次约定守时,但是责任确实是在生活中每个角落。

(10)、贸易最能促进文明的发展。人们在交换商品的同时也交换了思想。英格索尔

(11)、在前苏联,他第一个突破思想和文学的禁区,开掘出劳改营主题,为俄罗斯劳改营文学的滥觞打开了闸门。他以丰硕而深刻的作品成为苏联“回归文学”的卓越代表,以自己的文学创作创造了一个新的俄罗斯小说体系。他的《一天》和《癌症楼》与俄罗斯文学传统有血缘关系,几乎具有批判现实主义大师们所有的特点。

(12)、责任的来源也有很多,其实有时候责任他只是口头上的一句承诺,但是不要小看这一句承诺,简简单单的几个字代表了诚信,代表的信任代表了价值观和人生的追求。

(13)、我简直可以想象她当时的心中是多么的恐惧与不安:“为什么我们的世界会变成今天这个样子?”

(14)、独立能力是人生的基础。穆尼尔纳素夫《家庭》

(15)、索尔仁尼琴像是一位时代的先知,总是郁郁独行。因为先知从来不会受万人拥戴、众人景仰。相反地,他们往往因为直言无讳地痛斥罪恶,所以会遭致恶人的攻击与毁谤;也因为能洞察世事的险恶,发出警世忠言,却遭致世人的讪笑与讥讽。

(16)、同时也让我在最黑暗的年代,看到了一束微光。

(17)、幸福不是奖赏,而是结果;苦难不是惩罚,而是报应英格索尔

(18)、但是,耶利内克在第二天召开记者招待会,明确表示拒绝接受这一奖项。她的理由有两条。第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不佳。第自己没有资格获得这一大奖,“这一奖项是应颁发给另外一位奥地利作家彼杰尔汉德克的”。

(19)、真正的文明在于每个人把自己应得的权利刘给他人英格索尔

(20)、他的好友利季娅在日记中愤怒地写到:有知识的畜生骂,没有知识的畜生也骂!送给畜生们一位天才,而他们却用自己的尺寸去衡量。……在他面前连沙皇都要卑躬屈膝。眼看他马上就要像晚霞的影子那样消失——而他们还对他吹毛求疵。他和我们的区别就像普希金不同于那个时代的凡人:天才和勇气。……这位命运伟丈夫能推动世界历史!……几乎所有人都攻击他,俄罗斯的知识分子还存在不存在?是不是全都死绝了?

4、索尔仁尼琴俄罗斯的良心俄语

(1)、索尔仁尼琴认为,是无神论造成了斯大林的乌托邦和暴政。那是一个没有爱、没有公义、没有信仰的世界。用口号来宣扬阶级平等,只改变了外在的社会环境,而没有根本改变人的内心,反而使人心的罪恶更加泛滥。

(2)、世界正在被厚颜无耻的信念淹没,那信念就是,权力无所不能,正义一无所成。

(3)、如果我们的社会和政府,不能保护每一个独立的个体,将他们置于恐怖的阴影之下,那么这样的悲剧仍然会重演。

(4)、值得一提的是1958年,帕斯捷尔纳克以作品《日瓦戈医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尚在战乱水火中,安能领取和平奖:越南前领袖黎德寿1973年因为他与基辛格达成的《巴黎和平协定》停火协议而因此被诺奖委员会决定授予其二人诺贝尔和平奖。

(5)、有人称赞索尔仁尼琴是20世纪最后一位代表良知的作家,是俄罗斯最伟大的良心,是回归祖国的先知。但是波兰作家康布罗维奇却认为索尔仁尼琴浪费了一个作家的生命。

(6)、1994年,这位“上一代作家中最后一位代表良知的作家”才应俄罗斯总统叶利钦的邀请,重新踏上祖国的土地。他受到了国王般的欢迎。在阔别20年之后,祖国人民才认识到他的巨大价值。

(7)、因为古代的历史,我们没有切身的感受,所以可以客观地看待。而离我们越近的历史,我们越是容易将个人的观点带入其中,先入为主。

(8)、1973年12月,巴黎出版了他的《古拉格群岛》第一卷。该书由作者的个人经历,上百人的回忆、报告、书信,以及苏联官方和西方的资料组成,堪称20世纪最伟大的著作之一。

(9)、索尔仁尼琴说:“一句真话,比整个世界都重要。”他曾被驱逐出境,流亡多年,但他一直担当着自己的重任,走在布满荆棘的路上,最终,他赢得了人民,“俄罗斯的良心”重归故土。

(10)、第一个拒绝领取诺贝尔奖的,当属德国生物化学家库恩。

(11)、西方人将索尔仁尼琴视为反抗暴政的英雄,以为他一定会为接纳自己的“自由世界”大唱赞歌。但他们想错了。

(12)、保尔,这个奥斯特鲁夫斯基笔下的人物,其实就是他的翻版。坚强的共产主义者,他面临的困难仿佛高山,却一直坚持着与之搏斗。他把人类的解放作为自己的责任,因救人被抓,因战争带来痛苦,在严寒中工作,最后瘫痪在床,双目失明。

(13)、感情上的隔阂、行动上的对立、心理上的怨恨.穆尼尔纳素夫

(14)、直到1994年,75岁的索尔仁尼琴才结束流亡,从美国启程返回莫斯科,实现了被驱逐时立下的誓言:“我将活着回来!”俄国的民调显示,48%的俄国人支持他出任俄罗斯总统。

(15)、1978年他应邀在哈佛大学演讲,严厉批评西方社会的实利主义和自由主义,这在自由主义大本营的哈佛引起一场争论。但当年留学哈佛的马英却因听到这篇演讲而感动不已,以笔名写了一篇回应文章《勇者的证言——索尔仁尼琴的哈佛演讲及反应》,登在《中央日报》上,引起了蒋经国的注意。后来马英九返台,应聘担任蒋经国的英文秘书,这成为他日后在政坛崛起之因。

(16)、康德说:“既然我已经站在了这条路上,那么任何事情都不能阻止我走下去。”人生之路“路漫漫其修远兮”,如果已经选择了前进的方向,就要勇于担当起重任,不在失败和困难面前畏缩不前,集中精力,成功之日定会到来。

(17)、索尔仁尼琴怜悯着“苦难的俄罗斯”,又对它十分自信。

(18)、陈奎德在他《举世已无索仁兄》的追悼文中说:“索尔仁尼琴最为核心的特征,是他那极富宗教色彩的‘内省’,那种自我批判的深度。他几乎无时无刻不在自我怀疑,自我审视,自我拷问,甚至自我虐待。……这显然同他的东正教信仰有关,广义地说,与宗教感有关。”

(19)、1938年,瑞典皇家科学院鉴于库恩对类胡萝卜素和维生素研究工作的贡献,将诺贝尔化学奖颁发给他。可是,由于1935年诺贝尔委员会将诺贝尔和平奖授予被关在集中营里的德国人奥西茨基,德国颁布法令,不允许任何德国人接受任何诺贝尔奖项。因此,库恩未能前往斯德哥尔摩领奖。

(20)、1974年2月,索尔仁尼琴由于批评苏联政府而被强行带上飞机驱逐出境。西方及时伸出"援助"之手,最终他流亡到美国。但他此后深入简出,拒绝一切活动邀请。正如他后来自称的:我不想成为他们攻击我的祖国的工具。一语道破西方以人道之名收留他的动机。

5、索尔仁尼琴为什么被称为俄罗斯的良心

(1)、此外,索尔仁尼琴令人佩服的地方还在于,当他结束20年的流亡生涯回到已经西方民主化的俄罗斯时,面对久违的祖国,面对一边残破贫困另一边却是贪腐奢华的俄罗斯,他再度愤然而起。在80大寿当天,他对俄罗斯总统叶尔钦要颁给他的、象征俄罗斯最高荣誉的"圣安德烈勋章"嗤之以鼻,并说:"目睹俄罗斯从欧洲强权的巅峰,堕落到当前如此悲惨的地步,我无法接受任何荣誉.

(2)、又比如他在中美建交前后与毛主席的对话,就像一盘精彩的棋局,每一步都需要好多次复盘才能体会其中的精髓。

(3)、我建议大家静下心来,完整地看看这段历史,看完后你一定会同意我的这两句话:

(4)、1991年,苏联解体。1994年,75岁的索尔仁尼琴结束流亡,从美国启程返回莫斯科,实现了被驱逐时立下的誓言:“我将活着回来!”俄国的民调显示,48%的俄国人支持他出任俄罗斯总统。

(5)、可是,意志如铁的索尔仁尼琴并没有放弃手中的笔。

(6)、索尔仁尼琴,197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著名的持不同政见者,可能并不喜欢中国——他曾说中国是军国主义,有扩张野心,妄图占领整个西伯利亚;在中苏论战后的1973年,索氏在给苏联领导人的公开信中还专门谈到和中国的关系,不乏敌意。

(7)、如果以文学成就鲁迅当选世界十大作者之也是当之无愧的。鲁迅先生的作品,是传统文化的继承,他的作品铭刻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印迹;鲁迅先生的作品具有伟大的创新性,是白话文即新文化运动最主要的倡导者和实践者。有人说鲁迅先生是保守主义者,其实错了,鲁迅先生的作品不但善于继承传统文化之精华,也善于学习外来文化,并能兼而蓄之并加以创新,创造和带领了一个时代的文化的进步。

(8)、一心只想做个自由的人,因此拒绝诺贝尔奖:法国作家萨特

(9)、法国著名存在主义哲学家与作家,其作品深刻影响着二战前后欧洲人的思想与行动指南。1953年,萨特写的自传《词语》被提名诺贝尔奖,颁奖词“因为他那思想丰满、充满时代自由气息和探索真理精神的作品对我们的时代发生了深远影响”

(10)、1969年春,50位法国作家提名他为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他的得奖理由是:“因他在追求俄罗斯文学不可缺少的传统时所具有的道德力量。”

(11)、失败者在困难面前只看到,“黑云压城城欲摧”,而能成大事者看到的却是“甲光向日金鳞开”。只有敢于担当,不惧挫折,人生才会出现彩虹。

(12)、俄文名:АлександрИсаевичСолженицын

(13)、从美国搭机飞抵海参崴,然后坐进英国广播公司为他包租的车厢,横穿西伯利亚,经过七周的时间才回到莫斯科。被逐到西方,从东方返回。索尔仁尼琴所以选择这条独特的返回路线,据说是为了更直接地接触苦难中的人民。然而,比起去国时,索尔仁尼琴的身份已经从一名作家晋升为政治文化明星了,用中国的老话来说,大有“衣锦还乡”之概。在给他单独加挂的车厢里,配有专门的厨师和侍者,英国广播公司的摄制组如影随形,摄像头忙个不停。所到之处,人潮汹涌,鲜花如云。官方出动大批警察保护他的安全,一如保护国家首脑,待遇是很特殊的。

(14)、《癌症楼》主人公的原型,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就是作者本人。索尔仁尼琴从流放地到塔什干治病的坎坷经历和所见所闻,构成了《癌症楼》这部小说的基本素材。他写出了主人公科斯托格洛托夫及其同病房里的各个病人的不同命运和经历,他们性格的形成和人性的扭曲。他写的是人生的坎坷,但实际上是社会悲剧的写照。一个个知识分子和忠心耿耿的干部被捕、流放、劳改的事实,使作者陷入痛楚的沉思,思考产生这些悲剧的缘由。结果,他发现了社会机体上的“毒瘤”,从而加以无情地剖析,把致命的“癌细胞”公诸于世了——这其实就隐喻苏联国家肌体已患有绝症并且癌细胞已经四处扩散。

(15)、自由之于人类,就像亮光之于眼睛空气之于肺腑爱情之于心灵英格索尔

(16)、1970年,“因为他在追求俄罗斯文学不可或缺的传统时所具有的道义力量”,索尔仁尼琴获诺贝尔文学奖。但迫于形势,索尔仁尼琴没有前往斯德哥尔摩领奖。他原在国内未获出版的作品及新作长篇小说《1914年8月》在西方国家先后问世。

(17)、但是,因为他强烈的民族主义思想与普京不谋而合,2007年,他却欣然接受普京颁给他的最高国家奖章。

(18)、"文学首先应该对人类负责,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作家是不自由的。作家的自由体现在对创作的探索当中,他时刻都承担着责任。这样的文学在俄罗斯曾经长期存在,将来依旧会存在。"

(19)、在黑夜中,索尔仁尼琴看不见那位医生的脸,但那位犹太医生讲解了自己的人生,以及自己如何从犹太教徒转为基督徒的心路历程。他洋溢着喜乐的声音,将福音信息清晰地表达了出来。

(20)、流亡期间,他不改对时局的批评态度,指责西方社会的道德堕落,批评西方音乐(特别是摇滚乐)令人难以忍受,新闻媒体喜欢揭人隐私等。逐渐地,他不再是西方媒体的宠儿了,而逐渐地变成一只旷野里离群的孤鸟。

(1)、依据艾克曼所著的《伟大的灵魂》,索尔仁尼琴是在面对死亡时,才遇见上帝的。当时,他在监禁与劳动的重压下,得了腹腔癌。开完刀,在万念俱灰之际,在漆黑的夜里,他与邻床一位陌生的犹太医生进行了整夜的心灵倾谈。

(2)、人类的二十世纪比之前的任何一个世纪都更血腥残忍,而且二十世纪的前五十年根本没有丝毫减少任何恐怖。

(3)、1974年2月12日,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宣布剥夺索尔仁尼琴的苏联国籍,当天就以叛国罪将索尔仁尼琴逮捕,并于第二天将他驱逐出境。

(4)、可是这一点也不影响他的伟大。邓小平时代的意义不止在于改革开放、发展经济。在我看来,更重要的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个八个字。

(5)、1994年,经俄罗斯总统叶利钦邀请,索尔仁尼琴回归俄罗斯,他原来遭禁的一些作品也已陆续在国内出版。

(6)、很多西方人视其为与苏联当权者斗争的伟大文学家与英雄,但索尔仁尼琴又抨击所有的民主派,资本家,个人消费者,自由主义者等,在他们眼中索尔仁尼琴是个难以理解和面对的人。美国国务卿基辛格曾在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流亡的1970年代,警告总统福特不要接见索尔仁尼琴,并于备忘录上写道:“索尔仁尼琴是个著名作家,但他的政治主张是一件令追随他的异见者都觉得尴尬难堪的事。接见他不仅会得罪苏联,还会因其政治主张在美国及各盟国中引起论战。”

(7)、只要还能在雨后的苹果树下呼吸,就还可以生活。

(8)、逮捕!!说它是你整个生活的急(w)剧转变?说它是晴天霹雳对你的当头一击?说它是那种并非每人都能习惯并往往会使你失去理智的不可忍受的精神震荡?宇宙中有多少生物,就有多少中心。我们每个人都是宇宙的中心,因此当一个沙哑的声音向你说“你被捕了”,这个时候,天地就崩塌了。英格索尔名言英格索尔名言

(9)、中国人有句老话,盖棺才能定论。所以在历史学中,我们身处的当代史其实是最难写的。

(10)、有人称索尔仁尼琴以笔代剑,戳穿了苏联政权的虚伪包装,使这头巨熊颓然倒地。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索尔仁尼琴也是一个颇具争议的作家。

(11)、林则徐勇于担当,终成一代民族英雄;巴尔扎克敢于担当,在困境中成功;还有像吴菊萍、吴斌这样的人,勇于担当,终成最美。

(12)、富农这个像抽人的鞭子似的术语的含义不可遏止地膨胀着,到一九三零年的时候,已经一般地把所有坚实的农民——经济上坚实的,劳动上坚实的,甚而不过是信念上坚实的农民,都冠以这样的称号。富农的外号被利用来打碎农民的坚实性。

(13)、1991年苏联解体。1994年,索尔仁尼琴终于回到阔别20年的故乡。他仍然直言批评叶利钦领导的俄罗斯政府,认为新政府既腐败专权、纵容财阀,又盛行物质主义。因此,他拒绝接受1998年叶利钦颁发的“圣安德烈荣誉勋章”。

(14)、但是,赫鲁晓夫下台后,社会情势开始转变。1967年,在苏联作家代表大会上,他散发了一份抗议报刊检查制度的公开信,受到作家协会的公开谴责。1969年被开除会籍。

(15)、力争使祖国变得更加美好的人才是最爱国的英格索尔

(16)、看过他对与朝鲜半岛局势的分析,其中对于地缘政治理论的应用,真的是一针见血、炉火纯青,可以看出他的学识和经验。

(17)、索尔仁尼琴不仅仅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著名作家、诗人,更是一位历史学家、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毕生追求公平与正义,给俄罗斯留下了丰厚的思想和文学遗产。他是俄罗斯文学史上堪与列夫·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并列的伟大作家。他的作品为加速前苏联的“民主化”、“公开性”进程,推动历史的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8)、反观中国,在文革之后,虽然出现了一些诸如“伤痕文学”的作品,但是却缺乏这种精神高度的创作。作家在作品中除了喋喋不休地诉苦外,就是将苦难的责任全部推给外在的环境。因此,在反思的深度上,与索尔仁尼琴的作品有天壤之别。他的作品之所以能达到这种精神高度,与其说是天才之作,不如说是信徒的忏悔精神使然。

(19)、索尔仁尼琴认为,只有那些在自己的本国内部进行战斗的人才配得上尊重,他说:“无论移民到哪里,这永远是一个缺点,它把自己的故土交给了强暴势力。”

(20)、在这段冷冰冰,甚至血淋淋的历史中,汉娜·阿伦特仍然让我们看到了一丝丝人性的温暖。

(1)、一个人在历史中的最高境界就是如此吧。普通人顺流而下,强者逆流而上,唯独智者,可以引流潮流。

(2)、⊕ 柴静:一个国家应该尊重这样的头脑和灵魂

(3)、1974年,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宣布剥夺其苏联国籍,把他驱逐出境到西德,同年12月起侨居瑞士苏黎世,后流亡美国。

(4)、那么,有没有获得了诺贝尔奖,却拒绝领奖的获奖者?有,而且不止一位。

(5)、1945年,索氏只因在一封私人信件中称斯大林为“庄稼汉”被捕,判刑8年,刑满后流放哈萨克斯坦,直到1956年苏共20大以后才获得平反。他在多个监狱和集中营里度过青年时代,战胜了癌症。

(6)、国际社会对苏联当局做法的回应是:众多知名人士发表评论和演说表示抗议,瑞典皇家学院于1970年,“因为他在追求俄罗斯文学不可或缺的传统时所具有的道义力量”,将诺贝尔文学奖授予这位“具有巨人般意志和力量的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