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拜希特勒有错吗96句精选
崇拜希特勒正常吗
1、有没有人崇拜希特勒
(1)、在特朗普的这张全家福照片里,身为世界上最有权力的总统特朗普并未占据中间位置,享受皇帝般的威严,而是微笑着站在他小儿子的身后,任凭他的儿女们在他前面各展风姿,自信地傲然挺立在世人面前。一看到这幅照片,谁都能体会到他们一家人的和睦幸福,家庭成员间的平等相处和个人的自由自在。从照片中的各人站位来看,整个家庭成员之间没有丝毫的等级观念掺杂在其中。
(2)、反正我是不知道,某些多年前的“大文豪”们是如何能从这样的言语中,提炼出“希特勒对中国抱有善意”这样风马牛不相及的结论的?!
(3)、里芬斯塔尔(右)长期效力于纳粹政府,她导演的《意志的胜利》和柏林奥运纪录片《奥林匹亚》都成为法西斯宣传工具
(4)、“有一天,我终于决定要做个画家,做个艺术家。”当希特勒向父亲说出了自己的决定,他的父亲阿罗伊思•希特勒大吃一惊,这位海关税务员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疑心自己面前的这个儿子是不是发疯了。他冲着希特勒大声吼叫:“艺术家,不行!只要我活着,我决不答应!”
(5)、1937年,希特勒突然萌生要建造第三帝国新总理府的念头。于是他任命斯佩尔为总建筑师,工程期限一年。“花费多少钱,我不在乎;但要赶时间,而且要造的牢固”。希特勒给斯佩尔下了死命令。斯佩尔不负重托,调用了7000名建筑工人,日夜加班,终于只用了9个月就完成了全部工程。为什么希特勒要别出心裁地建造一个新的总理府?在一次晚餐会上,希特勒一不留神泄露了天机:今后不管是“谁踏进总理府,他就会有朝拜世界主人的感觉。”
(6)、这里不得不需要简要介绍一下特罗斯特和新古典主义。
(7)、甘地写这封请愿信,意思很明确:我们可以是亲爱的朋友,我们可以共存,尊重你,也尊重我自己,你不要 “gointowar”(发动战争)!
(8)、假如你看过希特勒的《我的奋斗》就会发现,以上全是无稽之谈。《我的奋斗》“国家与社会主义运动”第二章节选:
(9)、他想了一下,眼神突然透露出恨意,他握紧拳头说:“以前班上有几个同学,他们不好好学习,总爱欺负我,还在我认真听课的时候,不断大声咳嗽干扰我学习。”
(10)、可是,如果病情继续发展,他会更加敏感、多疑,真的认为一般人的咳嗽也是针对他的,甚至变得有攻击性,想报复所有人、报复社会。那时就会发展成反社会型人格改变。
(11)、说几个典型,比如,犹太人爱因斯坦,在30年代末看到欧洲排犹的阵势,赴美访学后,干脆就不走了,美国高高兴兴的捡了个大便宜;
(12)、其次,一战后德国的衰退和战后惨状,很大程度上皆因外部压迫导致。为了抵抗外部压力,德国在政治体制方面就要极端中央集权,个人独裁和崇拜由此而成。
(13)、在希特勒穷困潦倒的时候,有一对中国夫妇对他进行了救助,所以希特勒对中国人一直有很深的好感,并神往着中国的文化;
(14)、此外,还必须回答移民官员的29个问题,包括姓名、职业和所携带金钱的数量(美国政府希望新来的人可以应付开始几个月的生活,而不是露宿大街,增加社会负担),有手艺的青壮年更容易通过。进入20世纪,埃利斯岛的移民官员还开始对移民进行识字测验,凡年龄16岁以上者,必须认识30至40个本民族语言文字,凡达不到这一要求的人会被拒绝入境。
(15)、他们都拒绝建立在启蒙价值观上的民主和平等。德威说民主是谎言,平等是荒谬。在他们看来,民主主义、自由主义和建立在它们之上的宪治制度是在政治领域里对自然秩序的破坏,因为种族之间和个人之间根本就不可能平等。在20世纪,人人平等至少在道义和法理上被普遍接受,而德威认为在印度仍然留存的种姓制度是对它的抗拒,而纳粹的第三帝国则是在欧洲范围内对它的颠覆。
(16)、除诺因加默集中营外,在臭名昭著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布赫瓦尔德集中营、毛特豪森集中营都有关押华人的记录!
(17)、而阿栋的冷漠和复仇念头,在当时的我看来,这是明显的反社会型人格改变(从现在看,我的这一判断并不准确,我会在文末展开说明)。
(18)、正是这种仇恨吞噬着他的内心,使他日后掌权以后疯狂地迫害一切非雅利安人种的民族,也正是这种青年时期渴望而无法实现的梦想,促使他掌权以后拼命地在德国各地建造属于他心目中的“纳粹建筑艺术”的各类建筑。
(19)、这些最早的德国移民多定居于美国的东海岸。比如,洛克菲勒家族就是18世纪德国移民的后代。
(20)、纳粹高扬自然和动物权利,上台不久就颁布了保护自然环境和严禁虐待动物的法规,体现了上述原始异教的宇宙秩序观。纳粹美学引导德国人贴近自然、欣赏自然的美(纳粹发展高速公路和家用汽车,组织学生和青年远足和野营,也是为德国人创造踏访森林原野的机会),但与此同时,又仇视一切在他们看来是非自然的生物现象。纳粹认为纯种的动物要比“杂种”和低等级的人种更高贵,维护自然界的美,要比给低等级的人群提供生存条件更重要。纳粹宣传中不乏d卫军在战火中呵护动物的画面。
2、崇拜希特勒有错吗
(1)、当英美在东南亚与日军交战时,美军在印度东部建立了基地。德威夫妇在他们加尔各答的家中开派对,殷勤接待很多美军军官,在和他们闲聊中套取情报,送给缅甸的亲日抗英民族主义武装,由他们转送日本人。这些美国人恐怕不可能想到,一个西欧背景的优雅女士和一个高贵的印度婆罗门,竟然会替日本人义务做间谍。
(2)、最后一点,是当时对阿栋的学习障碍处理得太表浅了,只是简单地做了几个关于学习场景的条件反射重建。
(3)、在强大的外部威胁压力下,德国选择了极端中央集权来维护国家的稳定——而个人独裁作为中央集权的最高形式,也由此形成。希特勒和纳粹正是迎合了这种需求,才在民众心中树立了政治强人的形象。
(4)、虽然效果还可以,但比起我们现在的理解和技术,速度还是太慢,效率还是太低。
(5)、1937年7月,据时受国民政府委派赴欧考察的刘伯谦的描述,面见希特勒时希特勒对中国代表团并不热忱,言语中还颇有轻视之意:
(6)、这是年轻的希特勒参军时买的书,一本厚达三百页的柏林建筑史书籍。在香烟、烈酒与美女唾手可得的时候,这位前线士兵却买了一本关于柏林文化珍宝的书籍来打发时间,事实上,希特勒1914年参军填表格,上面要写自己的职业,他写的就是“艺术家”。
(7)、希特勒这个名字,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他是很多世界人民心中的法西斯、大恶魔,但是在德国人民心中希特勒却是一位大英雄。
(8)、德威极端主义思想的形成,和欧洲法西斯主义的崛起在时间上同步,但其产生过程和具体内容,又和人们一般理解的这些概念至少在知识构成和历史背景上不同。它不但有别于欧洲法西斯主流思潮,而且和席卷欧陆、波及英伦的大众法西斯运动也没有关联,可以说处于法西斯主义的边缘地带。但在这个边缘地带形成的那些观念,和她鲜明的个性相结合,却给战后法西斯意识形态全球性的继续生存,提供了一种特殊的土壤。
(9)、书单|温家宝书单:我常含着热泪阅读这些不朽的作品
(10)、法国-希腊-印度:身份认同和泛雅利安乌托邦
(11)、“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托尔斯泰在他的巨著《安娜卡列妮娜》里开宗明义地就说出了人生幸福的真相。
(12)、(《慕尼黑旧屋庭院》,水彩画,希特勒作于1914年)
(13)、所以,我亲爱的纳粹、元首的崇拜者们,要是你们心中伟大的元首复活,可是非常需要你们去劳动营和集中营,为他们义务劳动呢?
(14)、当时的老照片可以反映这段历史,国军都是戴着德式的钢盔和装具,武器是K98和马克辛(当时德国陆军替换下来的标准武器),MG38当时刚刚装备德国陆军,还没有出口。
(15)、这种以弱博强的局面和持续的整体受压,决定了德国必须尽可能地整合国内社会资源集中用于对外博弈,相应的,在政治体制方面就要极端中央集权。毕竟,相较于权力被分散的民主政体,集权政体效率更高、权力更为集中,在发动底层民众、调动国内资源、煽动国民的国家民族情结一致对外方面有着天然优势,在列强间矛盾与冲突加剧、德国面临外敌打压的局势下,可以增加德国跟列强博弈时的战斗力。
(16)、假设希特勒在1937年突然暴毙,那么他绝对是个伟人。而如果他在二战中胜利,那么他将是英雄。
(17)、在希腊期间,德威日益被印度吸引。在欧洲种族主义神话中,古代印度本来就是三千多年前那个金发白肤的雅利安人东扩、从深肤色的达罗毗荼人手中夺取土地,建立雅利安国度的圣域。1870年代,德国着名考古学家施里曼发现了特洛伊和麦锡尼古城的遗址,证明了《荷马史诗》的真实性,其中有大量在印度宗教中常见的卍字符,似乎更印证了雅利安人横跨印欧的历史(德国和北欧学术界19世纪发展起来的对印欧语系的热衷,和这个背景有关,中国学者季羡林在德国的东方语言学重镇哥廷根大学深造就是得益于此,即使二战也未中断其项目)。德威于是产生了前往印度的愿望,她认为印度最高的种姓婆罗门就是雅利安人种纯粹的后裔,印度的种姓制度就是不同种族之间的自然秩序,于是1932年她前往印度。
(18)、紧接着,二战期间,美国还有个“回形针计划”,旨在不惜一切的争取纳粹德国科学家。(下图,“回形针计划”中,数百名赴美的德国科学家)德国战败后,又出现了大批德国科学家赴美定居、入籍的高潮。
(19)、这证实了我的猜想:那几个同学经常用咳嗽来干扰他,他对此非常焦虑、愤怒,长期多次之后,他便形成了条件反射;还进一步泛化,听到任何人的咳嗽声都愤怒,感觉被针对,有屈辱感。
(20)、欧洲现在那么多国家,多像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啊!如果希特勒成功了,那他绝对也是个秦始皇一样的存在。好了,话不多说进入正题!人无完人嘛,有点小毛病小怪癖也实属正常,那么希特勒的怪癖是什么呢?
3、崇拜希特勒的名人
(1)、其实,如果真有化身,德威倒称得上是希特勒的女阿凡达。
(2)、我在上文提及了,当时我对阿栋下的“反社会型人格改变”诊断其实有误。更准确一些,应该是偏执型人格改变。
(3)、德国统一后,迅速赶上了工业化的第二个高潮,经济发展迅猛。到一战前,德国经济位居欧洲第世界第国内工业结合高技术的发展,已经控制了大部分欧洲的工业力量。可以说,一战前德国的国运算得上是顺风顺水。
(4)、希特勒是个完美主义者,不光要自己幸福,更要全国人民幸福。之所以有他的精于求精,才有了德国雄厚工业基础,说白了德国现在还在吃希特勒时代留下的老本。
(5)、这样不仅比较慢,还可能会疏漏了某些情景,孩子遇到相应情景的时候还是会引发负性反应。
(6)、2013年,我还在济南创业,阿栋的爷爷和姑姑专门从东北过来向我求助。爷爷说,阿栋学习学不进去,休学在家,情绪非常不稳定,很容易烦躁、愤怒。
(7)、德国人在北美的历史,追根溯源,要从大航海时代开始。最早的北美大陆,除了英国人的据点,还存在着大量的法国、荷兰、甚至西班牙的殖民地(比如当时的加州)。早在17世纪,荷兰人在英国殖民地的包围中,建立了新尼德兰殖民地。但荷兰毕竟是个小国,人口资源有限。而当时德国四分五裂,大小邦国之间战争频繁,人民流离失所,因此很多德意志人便以荷兰人雇员的身份来到美洲殖民地。德国人劳动能力强,能吃苦,这种安静干活的人自然成了荷兰老板最理想的员工。所以,荷兰人积极的为德国移民提供各种便利,在荷兰人的资助下,德国人蜂拥到新大陆。
(8)、之后,我简单地重塑了一下他的学习状态,让他在学习情境中比较愉悦,提高学习效率。
(9)、她还与美国新纳粹d的领导人罗克维尔书信往来,晚年最后的愿望就是前往美国,和那里的新纳粹分子和白人种族主义者团聚。为此她在1982年先前往英国,但在那里去世,一部分骨灰送到美国,存放于美国纳粹d总部。
(10)、曾获得“莱比锡国际电影节”大奖的《普通的法西斯》这部纪录片中,曾真实地记录下了德国民众是如何狂热地追捧希特勒的。
(11)、因为在他担任德国领导人期间,确实为德国带来了很大的利益,他让德国的经济迅速发展,几乎每个人都过上来不愁吃不愁穿,丰衣足食的小康生活。
(12)、再次,第二次科技革命在信息传媒业的突破,为希特勒的个人崇拜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13)、希特勒满腔热情地来到慕尼黑,渴望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建筑艺术的天地,但是幸运的大门依然对他紧闭,慕尼黑艺术学院也没有录取他。他在慕尼黑的境遇和维也纳一样,既没有成为画家,也没有成为建筑师,仍旧是一个流浪汉,举目无亲,无所事事,囊空如洗。事业的挫折,生活的艰辛,人世间的世态炎凉,使得希特勒的内心充满了仇恨,他痛恨扼杀了自己艺术天才的维也纳和慕尼黑艺术学院,他痛恨使他没有工作,一贫如洗,身无分文的城市,他痛恨“居住在这座城中的犹太人、捷克人、匈牙利人、波兰人,塞尔维亚人和克罗地亚人,异族的混杂腐蚀了日耳曼民族文化的古址”,他尤其痛恨犹太人,他声称之所以“在绘画方面失败,完全是因为艺术品的买卖被掌握在犹太人手里”......((美)约翰•托兰 《从乞丐到元首》 郭伟强译 北京日报出版社 1989年4月出版第71页)
(14)、对希特勒和第三帝国的历史缅怀,鼓舞德威成为一个活动家,奔走于欧洲和中东,并和美洲书信往来,为复兴纳粹事业、建立第四帝国鞠躬尽瘁。她不但出版了多本着作,而且联系流落在世界各地的老纳粹和新纳粹。在当代世界极右翼的意识形态和政治运动历史上,德威赢得了大量倾慕者。她活着是他们的女祭司,死后羽化为他们的女神。
(15)、(新柏林建成后,作为第三帝国的首都,将会改名为“日耳曼尼亚”。按照希特勒的构思,施佩尔画出了总体规划图。整座城市的总体布局基于两条中轴线。其中最壮观的南北中轴线两端各有一个火车站。南北中轴始于南端火车站,穿过火车站广场上比巴黎凯旋门高两倍的柏林凯旋门,横跨斯普雷河,到达高290米、能容纳15万人的“希特勒圆顶大会堂”。沿途建筑全部使用花岗岩和大理石建造。按计划,所有建筑物将在1950年前竣工。)
(16)、希特勒的口袋里总是放着一把小刀,没事就会把手伸进口袋摸小刀,这可能也是一种缺乏安全感的表现吧。之后希姆莱经常提醒他这样不好,于是希特勒也慢慢改掉了这个毛病。
(17)、在纽伦堡召开的纳粹d的大会上,庄严巍峨的主席台上方,悬挂着希特勒亲自设计的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d(纳粹)的d旗,d旗为红底白圆心,中间嵌着一个黑色“卐”字,十分醒目。对于d旗的设计,希特勒自鸣得意。他在《我的奋斗》一书中说:“任何d都应该有一面d旗,用它来象征庄严和伟大……红色象征我们这个运动的社会意义,白色象征民族主义思想,‘卐’字象征争取雅利安人胜利斗争的使命。”一只巨大的雕塑的普鲁士雄鹰,高高地悬在纳粹d旗的上端,桀骜不驯,睥睨一切。广场四周的强烈的探照灯光柱,将整个夜空照射得如同白昼。数十万群众和军队聚集在广场,举旗列队,高举火炬,游行示威。震耳欲聋的口号声、鼓乐声、以及瓦格纳的雄浑乐曲,与希特勒的演讲交织在一起,汇成了令人震撼不已的第三帝国交响乐。成千上万的人们忘情地呼喊着,高唱着,向着主席台上那个独裁者欢呼致敬,如醉如狂。
(18)、1949年2月,在二次大战后盟军占领下的德国科隆,英国军事警察逮捕了一个中年女子。这个女人在一些城市秘密散发了一万多份呼吁复兴纳粹运动的传单。这些传单以“德国人,民主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开篇,回顾战争年代德国的“光辉岁月”,说今天在西方强加的民主下只有“饥饿、羞辱和压迫”,最后以“我们的元首还活着,他将带着前所未有的力量重返人民。奋起反抗吧!希特勒万岁!”的口号结束。
(19)、(1933-1938年的六年里,纳粹d每年都在这座“可以容纳34万人”的广场举行纳粹d及其支持者的集会。图为1937年,纳粹集会。)
(20)、所以这段时期是两国的蜜月期,宋子文亲赴德国签订了双边互助条约。
4、犹太人可怜还是活该
(1)、希特勒比较出名的地方,当然在于他焚书,而不是藏书,但直到柏林自杀前,书籍都一路陪伴着他。希特勒拥有超过大约一万六千册图书,他认为藏书代表了“比埃里亚圣泉”,意味着知识和灵感的源泉。希特勒如饥似渴地读书,按照他的讲法,每天晚上至少读一本书。他的阅读特点是多而杂,快速阅读大量书籍,寻找自认为有用的材料,将不合乎他的那套疯狂理论的材料弃置一旁。而这,正是了解表面上阅读甚广的希特勒的精髓所在。
(2)、只是可惜数量较少,基本都在淞沪会战和徐州会战中损失了。
(3)、接着,我又询问阿栋对学习的看法。阿栋对此也表现得很激动:“我要好好学习,以后考上一所好大学,一定要有出息。”
(4)、1942年春天,德国纳粹当局无故扣押165名华人船员,并将他们作为奴隶劳工押往汉堡地区明日劳动营,这些船员或被强迫进入环境恶劣的工厂,或为德军修建军事工事。而后,德国纳粹当局又以在德华人有“通敌、间谍”嫌疑,无故逮捕了柏林唐人街323名华人,也统一作为奴隶劳工押送汉堡。这些华人中有相当一部分死于劳作、饥饿、疾病和严刑拷打。
(5)、影片是一部小成本的制作,画面平淡,并不适合期待大战争场面的观众
(6)、二战期间,德威夫妇密切关注战局,指望德军能经由苏联南部和北非战场打进印度,就像三千多年前的雅利安人远征那样。他们一度把希望寄托在日本身上,认为日本人也是优秀的纯种,对自称太阳神后裔的大和民族产生了种族“移情”。日本军旗上光芒四射的太阳,看上去和德威钟情的古埃及太阳神也很像。
(7)、所谓“新古典主义”是指20世纪30年代,欧洲几个国家出现法西斯独裁政权之后,为了自身的极权主义统治,利用设计和建筑来强调自身政权的稳固与强大。在建筑设计风格上讲究庄重、简洁、明快;具有明显的政治含义和功能性象征。
(8)、英国军事警察把德威转送到杜塞尔多夫的法庭,罪名是传播纳粹主义意识形态,从事被禁的纳粹活动,违反了军事占领法第7和第8条,最严重可判死刑。德威“大义凛然”,把庭审变为宣传自己理念的讲堂,怒斥西方盟国在他们占领下的德国散布有关第三帝国的历史谎言,妖魔化希特勒,给德国人洗脑,说在他们统治下德国人丧失了民族自信,道德堕落。
(9)、日本在一战时夺取了德国的山东殖民地,德国对英法是仇恨对日本是憎恶,出于共同的敌人,中德自然的走到了一起。
(10)、1932年,已经成为纳粹d首领的希特勒曾踌躇满志地宣称,“国家社会主义塑造了一个包括儿童和老人的群体,没有人能够使这部德国生活的庞大交响曲沉默”。他的目的其实已经达到了,在那个疯狂的时代,希特勒的第三帝国就是一座建筑在纳粹主义的精神上,构建在每一个德国人的灵魂中的罪恶之国。
(11)、经过了3次深度催眠下的条件反射重建后,我感觉效果差不多了,就建议阿栋的父母带他在广州游玩一下。阿栋本来挺忐忑的,但游玩了几天后,阿栋特别兴奋地告诉我,他对咳嗽的敏感已经完全消失了!
(12)、然而,被英国军官视为书呆子的那一面正是德威为纳粹事业执着献身的强大的精神和心理基础。不久她去了希腊,用婚前的名字换回曾被自己放弃的希腊护照,1953年又踏上前第三帝国的土地。由于难以找到敢于用行动复兴纳粹运动的同d,她转而从历史朝圣中获得精神和心理满足。她膜拜和希特勒及纳粹d有关的遗迹,从希特勒在奥地利的出生地、希特勒母亲的墓地,到希特勒在慕尼黑发动政变的啤酒馆,流连忘返,心潮澎湃。她还暗访那些自称了解被西方歪曲的第三帝国“真实历史”的“见证人”,和这些纳粹余孽相见恨晚。
(13)、二战之前希特勒曾预想过与中国一起二分世界……
(14)、这个灾难性巨变,进一步夯实了德威的希腊人意识,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她对西方主要国家英法的态度,发生了从疏离到幻灭的变化。作为希腊的主要盟国,英法虽然竭力瓦解奥斯曼帝国,但没有支持希腊的领土要求,对难民危机袖手旁观,作为战胜国之一的希腊,反而成了国际政治的弃儿。英法在希腊危机中的不作为,对德威来说绝不仅是外交政策的权变,而是虚伪、背叛和出卖,反映了其本质,这促使她放弃法国国籍,成为希腊公民。
(15)、这一点,也使得我们不得不注意长期以来在中文语境下被忽视的纳粹运动的一个重要方面:纳粹对自然环境和动物权利的保护,在形式甚至法规上,确实是今日绿色政治和生物多样性运动的先驱,因此似乎给历史叙述出了难题。其实,第三帝国的生态政治,不过是纳粹主义反人类的一个极端表现罢了。
(16)、而且,在乘船跨越大洋赴美的时代,当年移民们下船,登上埃利斯岛时,在自由女神脚下,要经过美国移民机构全方位的检查。
(17)、这些华人大部分被送入诺因加默死亡集中营。注:诺因加默集中营位于汉堡附近,共计关押6万人,主要用于生产和运送建设运河用砖。从1938年成立到1945年,有超过一半以上的囚犯死于疾病、饥饿、虐待、屠杀。
(18)、但让她失望的是,被她的博学和深奥绕得头晕目眩的英国军官觉得这个身份复杂的印欧女人主要是思想问题,只判了她3年徒刑,实际上又只关了5个月就把她驱逐出境,规定5年内不得进入德国。
(19)、一个民族如果陷入过度盲目的个人崇拜以及极端的爱国主义情绪当中,必定会从理智走向疯狂,从善良陷入邪恶。令人悲哀的是,此时此刻,德国民众却浑然不觉,一直沉浸在这种崇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之中,真的以为要跟随伟大领袖去创造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神圣事业。在这种全国性的集体疯狂崇拜中,纳粹再一次启动了战争机器。
(20)、希特勒欣赏莎士比亚的剧作《尤利乌斯·恺撒》。1926年时,希特勒曾在一本素描簿上为莎士比亚的这部悲剧的第一幕绘制详尽的舞台布景图,用预示不祥之兆的布景,暗示凯撒即将被杀死在议事厅中。
5、为什么崇拜希特勒的人那么多
(1)、相传甘地和希特勒都是吃素的,实际上,据《纽约时报》的记者调查发现,希特勒“酷爱乳鸽”,而且喜欢吃巴伐利亚香肠及鱼子酱。就算是最宽松的素食定义,希特勒也算不上素食者,但甘地、达·芬奇、托尔斯泰、萧伯纳却都是地道的素食者。
(2)、德意志第三帝国总理办公厅的办公桌上,摆放着一封从德国农村寄给总理希特勒的来信。写信的是一位普通的果农,名叫布鲁诺.科赫(BrunoKoch)。他在信中写到:“我终于如愿以偿,成功地研制出一个全新的珍贵草莓品种。为了展现对帝国总理的敬仰和爱戴,我恳求将这个新品种命名为‘希特勒草莓’。”信写得十分诚恳,情感也很真挚。看得出,这位农民非常实在,真心实意地希望帝国元首能够接受这个请求,以希特勒的名字命名草莓。
(3)、不过,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当希特勒报考维也纳艺术学院时,最终的结果给了他重重的一击,寄来的通知书是这样写的:“下列诸生的考试成绩不良,不予录取......A•希特勒......考题:人头像。评语:试画成绩不够满意。”第二年,希特勒再次报考,结果更糟,因为绘画成绩太差,连正式参加考试都未允许。这对一心想做艺术家和建筑师的希特勒来说,简直就是晴天霹雳。他跑到院长办公室,要求院方说明不予录取的理由,得到的答复令希特勒倍感羞辱:“所交的绘画表明该生不适合从事绘画。”在《我的奋斗》一书中他回忆这次落榜“是一次突如其来的打击,是使人晃眼的晴天霹雳。看来,根据多反面的判断,要实现我做一个艺术家的梦想是不再可能了。”
(4)、相应的德国断绝对中国的军事援助召回了德国顾问团,但是没有断交。
(5)、下文,我会再次详细介绍阿栋的治疗过程,并在文末分享我的新近总结和感悟。
(6)、希特勒并不喜欢日本人,反倒是认为中国人是和日耳曼人一样优秀的民族;
(7)、“不是尼采?”里芬斯塔尔继续追问。“不是,我实在不晓得该拿尼采怎么办”,希特勒说,尼采更像是一个艺术家,而不是哲学家,他不具备叔本华那种水晶般清澈的理解力。
(8)、在德国如果有人在网上发布类似于在中国的德国论坛那种对于希特勒稍微有一点正面评价的言论,就要受到严厉的处罚,最严重的可能是将面临三年的监禁。
(9)、一战后,大学生德威来到希腊寻根,倾倒于那里浓厚的古典文化氛围和人文风情,增强了她希腊人的认同。恰在此时,她热爱的希腊遭受了一场重大的民族危机。奥斯曼帝国由于在一战中加入德奥集团,战败后瓦解,只剩下小亚细亚的本土,而希腊则企图借机在小亚细亚西部扩张,和新建立的土耳其共和国发生冲突。结果希腊在军事上失败,被迫接受《洛桑和约》,从小亚细亚撤回几乎全部的希腊人,人口超过本土人口的四分之造成了一场巨大的人道灾难。在此以前,土耳其帝国已经对境内的希腊人进行迫害甚至种族屠杀,数十万希腊人丧生。
(10)、尽管父亲不再反对,但是希特勒的艺术梦想也充满着坎坷。他中学没能够毕业,原因是数学和自然史不及格,而其他科目像德语、化学、物理、几何、也仅仅勉强及格,地理和历史是“良”,唯独绘画是“优”。
(11)、我的脊背发凉:“你有没有想过你这样走下去会有什么样的后果,你不怕被抓吗?”
(12)、而且,他父母当时的家庭矛盾比较明显,但我们也没来得及深入处理。
(13)、虽然说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世界的发展进程,但是战争给人们带来的伤害与痛苦也是不可磨灭的。不过虽然希特勒是世界的罪人,但是他也给世界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14)、如果不是因人废言的话,希特勒的这番话倒是表明了一个历史事实:在人类文明史上,任何一个强大、新兴的王朝或是国家的崛起,总是要在她鼎盛时期用建造宏大辉煌建筑的方式,用“石头的语言”来表述统治者的意志与信仰,宣扬统治者的文治武功以及王朝或是国家的昌明隆盛。例如,古巴比伦王朝的“空中花园”;古埃及王国的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古希腊时期的雅典卫城和埃皮道罗斯剧场;古罗马帝国的斗兽场和罗马古城;拜占庭帝国的索菲亚大教堂;奥斯曼帝国的蓝色清真寺和苏莱曼清真寺......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上,被称作“千古一帝”的秦始皇,为了显示秦王朝的长治久安,也曾经修建了举世瞩目的万里长城和美轮美奂的阿房宫。这些沉默无言的建筑,无疑不在传递这样的讯息:在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中,每一个伟大的时代都要有属于自己时代精神的伟大建筑来表征这个时代的辉煌。
(15)、我当时挺犹豫的,有人格改变的个案治疗难度难度非常高。换了现在,可能我会信心十足地接下来,但那时我们对人格改变的理解没有现在这么透彻,心理干预技术也没有现在这么成熟。
(16)、然而当希特勒遇见电视台,一切都不一样了,他以独到的视野,透析当今德国社会真实的问题,犀利的言辞迅速获得了广大民众的心,成为了一个大嘴式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