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自珍最著名的十首诗词91句精选

2023年12月30日|来源:青春励志语录网|阅读:59

龚自珍最著名的十首诗

1、龚自珍最著名的十首诗名句

(1)、卷中觌幽女,悄坐憺妆束。岂无红泪痕,掩面面如玉。

(2)、龚自珍在整个清朝应当说也是大名鼎鼎,并且他的很多作品也是极为优美,譬如他的这首《漫感》,那同样是一首难得的佳作,而且整首诗写得极为抒情,同时也很是张狂,在这一点上他与唐朝的李白又有几分相似,为此他的作品中,我们也是能够看到他比较张狂的一面,不过很显然,他的这种狂气,有的时候还是一种无奈的叹息,毕竟现实中的诗人内心也是极为伤感,也无比的悲痛。

(3)、其人:形相清瞿,风姿隽爽,萧疏轩举,湛然若神;

(4)、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恃shì:依靠。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

(5)、《卧虎藏龙》中李慕白有句话:“江湖中卧虎藏龙,人心里其实也是卧虎藏龙。”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个江湖。江湖,并不只是打打杀杀,气贯江湖,情满江湖。爱恨情仇,西风白马,江湖的魅力正在于它的大起大落,永远未知的神秘。

(6)、闭门三日了何事,题图祝寿谀人诗。——龚自珍《已亥杂诗·168》

(7)、“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这才是侠之大者。

(8)、后两句“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直抒胸臆。诗人在《己亥杂诗》中曾有“少年击剑更吹箫,剑气箫心一例消”的愤慨,正可作这两句的注脚。立志革新的诗人,本想以“剑”与“箫”这一武一文来实现改革社会的愿望,而今写了一些满纸幽恨的词章,丝毫无助于补偏救弊,岂不是徒具狂名!最后这两句写得很狂,同时又有着一种淡淡忧伤。

(9)、第二句“东南幽恨满词笺”,“东南”指的是广州、福建的沿海一带,看似太平无事,其实暗流涌动,错综复杂的局面不容乐观,而诗人又不能做点什么,只有把担心、忧愤写入诗中。“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箫”是指文学造诣,“剑”是指习武梦想,写诗作赋和仗剑御敌,是诗人的最大心愿。

(10)、(赏析)这首小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龚自珍论诗曾说“诗与人为人外无诗,诗外无人”( 《书汤海秋诗集

(11)、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50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

(12)、谭嗣同(1865年3月10日——1898年9月28日),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中国近代资产阶级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维新志士。1898年参加领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三十四岁,与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和康广仁并称为“戊戌六君子”。代表作品有《仁学》、《狱中题壁》、《寥天一阁文》、《莽苍苍斋诗》、《远遗堂集外文》等。

(13)、天风吹我,堕湖山一角,果然清丽。——龚自珍《湘月·壬申夏泛舟西湖述怀有赋时予别杭州盖十年矣》

(14)、如此高才胜高第,头衔追赠薄三唐。——龚自珍《已亥杂诗·114》

(15)、古诗赏析:王昌龄《出塞二首》--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16)、第一二句写得就很是有趣,更是把内心的那份忧愁,以及悲痛的情绪描写得很是深刻,”绝域从军计惘然,东南幽恨满词笺。“,从军疆场也依旧难以实现自己的理想,这也使得我内心更加的惆怅,为此我只能是把对于东南之地的形势,还有那份担忧,全部写进了这诗中,为此我也只能是这么做,再也做不其它的事情。在这两句中,诗人更是表达出了一种悲痛的情绪,从而也令这两句别具一格,充满了一种悲痛的情绪。

(17)、龚自珍的人生可分为三个阶段,十九岁以前,他在家中学习经学、文学。龚自珍出身于一个典型的世代官宦之家,祖父、父亲都是科举入仕,在朝廷或者地方为官,且都有文集或学术著作。母亲段驯,是著名的文字学家段玉裁之女,善写诗,亦有诗集传世。龚自珍童年即在母亲的指点下诵习诗文;十二岁,跟外祖父段玉裁学《说文解字》;十六岁时,读《四库提要》。在家庭良好的学习氛围熏陶下,龚自珍少年时期就显现出了可喜的创作才华。十九岁到二十七岁,是龚自珍思想的发展期。龚自珍曾两度参与乡试,均告落第,直到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他二十七岁始中举。这一段经历使他逐步加深了对社会、人生真实面的认识,并从自己的科场失意中体验到政治的黑暗与制度的腐败。从二十八岁到五十岁去世是龚自珍人生的第三个阶段,也是他思想的成熟期。他在此期间创作出了诸多文章,提出一系列改革建议。如《西域置行省议》、《东南罢番舶议》、《阮尚书年谱第一序》、《送钦差大臣侯官林公序》等,从不同方面表明他对现实政治日益深刻的认识。

(18)、《春雨》作于大中四年(公元850年),是诗人初到徐幕雨夜思家所作,题作“春雨”,却并非直接写春雨,而是抒写在春夜雨中的相思之情。也有人说这是诗人客居长安的忆家之作,有人说这是李商隐期盼他人提拔的寄托之作。大多数人认为这就是一首爱情诗。但对于诗人所思为何人又有较大的争议。

(19)、他创作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与《诗经》并称“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20)、沉沉心事北南东,一睨人材海内空。——龚自珍《夜坐二首》

2、龚自珍最著名的十首诗词

(1)、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字璱(sè)人,号定庵(ān)。汉族,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50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

(2)、而且李白还参加过毕业实习,真干过行侠仗义、舔血江湖的事,据他自己说,“少任侠,手刃数人”。

(3)、九州:中国的别称之一。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和豫州。

(4)、导河积石归东海,一字源流奠万譁。——龚自珍《已亥杂诗·58》

(5)、(赏析)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第二层,作者指出了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观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第三层,作者认为这样的力量来源于人材,而朝庭所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材,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希望。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的具有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寓意深刻,气势磅礴。

(6)、当时流行请名人写墓志铭,这是一种身份的象征。韩愈就是写这个最著名的一位,收费极高。人死为大,墓志铭当然得说点好话吹捧吹捧,但刘叉很不以为然,认为这个是不义之财,一天,他拿了韩老师挣的一大笔钱跑了——“持愈金数斤而去,曰:‘此谀墓中人得耳,不若与刘君为寿。’”

(7)、                     

(8)、(其二)雨气侵罗袜,泥痕黦画裳。春阴太萧瑟,归费夕炉香。

(9)、郑板桥(1693-1765),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进士。官河南范县、山东潍县(今山东潍坊)县令,有政声“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

(10)、李白是一位狂人,写过很多非常有气势,同时很张狂的诗,譬如《侠客行》《南陵别儿童入京》《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等等名篇,那都是写得很狂,同时也是气势磅礴,写得非常霸气;像其中的名句“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等为后人津津乐道,不仅写出了新意,同时也体现出了诗人独特的个性。

(11)、这一箫一剑,代表着两般不同人生滋味。剑气纵横,男儿闯荡江湖,匹马快意恩仇;箫心一片,红颜柔情似水,款款吐气如兰。大多数人心中那个梦幻迷离的江湖梦,最终坐实在这里。

(12)、其行:清高孤绝,卓然不群,至情至性,特立独行,一个眼神,便足以睥睨天下。

(13)、“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这两句简直就是黄老邪的写照。

(14)、龚自珍一生都在奋力疾呼,他的呐喊是清王朝哀转不绝的警钟,他最终因力主革新而"动触时忌",以父亲年老为借口,辞官南归。在归途中,他写出了七言绝句形式的大型组诗《已亥杂诗》。大多数人熟知组诗第五首"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中,龚自珍以落红自比,变现自己愿为国家奋斗终生的社会责任感。组诗第一百二十九首"陶潜诗喜说荆轲,想见《停云》发浩歌。吟到恩仇心事涌,江湖侠骨恐无多"中,龚自珍借陶潜表现自己的爱国精神,他认为陶渊明虽然隐居田园,但他有爱憎之情,豪侠之气,并非超然物外,像《咏荆轲》和《停云》诗表现了陶渊明的豪情壮志和愤慨不平,说明他并没有忘情于社会国家。龚自珍自己也在归隐的路上,但他的内心也同陶潜一样丝毫没有忘忧国。他也忧虑着国家危难之时恐像荆轲那样爱国之士已不多,自己这样爱国有报效国家才智之人却遭到当朝排挤,内心的愤慨与苦闷跃然纸上。

(15)、龚自珍《已亥杂诗》曰“吟到恩仇心事涌,江湖侠骨恐无多”,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侠客的社会,江湖仍在,惜无大侠,几乎几代人的江湖感觉都来自金庸的武侠小说。

(16)、龚自珍的诗词最具江湖味道,“箫”、“剑”两字常在一首诗中出现,再如“来何汹涌须挥剑,去尚缠绵可付箫”、“气寒西北何人剑,声满东南几处箫”、“少年击剑更吹箫,剑气箫心一例消”……

(17)、各搦著书一枝笔,各有洞天石屋春。——龚自珍《已亥杂诗·160》

(18)、(1792-18杭州人。柳亚子誉“300年来第一流”)

(19)、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代表作《离骚》《天问》《九歌》。

(20)、言行较详官阀略,报恩如此疚心多。——龚自珍《已亥杂诗·80》

3、龚自珍最著名的十首诗句有哪些呢

(1)、金粉东南十五州,万重恩怨属名流。——龚自珍《咏史》

(2)、(译文)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3)、我辞官归乡,犹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扩展资料创作背景:

(4)、才见一抹斜阳,半堤香草,顿惹清愁起。——龚自珍《湘月·壬申夏泛舟西湖述怀有赋时予别杭州盖十年矣》

(5)、那这首《漫感》虽然看上去写得很普通,论知名度的话,也远不及他其它的作品,可是那一份张狂之气,以及内心的悲痛之情,却又是在这首诗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从而也就令这首诗显得别具一格,而对于我们这些读者来说,往往读这样的作品,也最是能够感受到诗人的内心最为真诚的一种情感变化,所以这样的作品,那自然也是最值得我们一读。

(6)、后》),他自己的创作就是最好的证明。全诗主旨在于抒发了自己辞官司离京时的复杂感情,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全诗移情于物,形象贴切,构思巧妙,寓意深刻。

(7)、不容儿辈妄谈兵,镇物何妨一矫情。——龚自珍《已亥杂诗·126》

(8)、古诗译文:中国大地的勃勃生机要靠狂风惊雷激发出来,万马齐喑、死气沉沉的状态终究是令人悲哀的。我奉劝上天重新振作精神,不拘泥于一定的规格让更多的人才降临人间。

(9)、眉痕英绝语謖謖,指挥小婢带韬略。——龚自珍《已亥杂诗·254》

(10)、田单攻聊城不下,鲁仲连射箭传书,帮他拿下聊城,然后又是拂衣而去。

(11)、田横五百人安在,难道归来尽列侯?——龚自珍《咏史》

(12)、中国要想生气勃勃就需要风雷激荡,这种万马无声的局面实在令人悲哀。我希望皇帝重新振作精神,不要局限于一种规格或方式去选用治国的人才。

(13)、(其一)暮雨怜幽草,曾亲撷翠人。林塘三百步,车去竟无尘。

(14)、第三四句最是经典,也是此诗最令人心酸的两句,表面看上去很张狂,但很显然诗人内心是无比的悲痛,”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这一生写诗和仗剑天涯,也是我最大的愿望,现在十五年的时间过去了,可是辜负了我这狂人,也失去了有限的青春。最后这两句更是直抒胸臆,表达出了内心那份悲痛之感,也令这首诗显得更加的深沉。

(15)、“可使寸寸折,不能绕指柔”,诗中此意白居易多次使用。其《折剑头》一诗亦曰:“拾得折剑头,不知折之由。一握青蛇尾,数寸碧锋头。疑是斩鲸鲵,不然刺蛟虬。缺落泥土中,委弃无人收。我有鄙介性,好刚不好柔。勿轻直折剑,犹胜曲全钩。”

(16)、刘琨出身贵族,“少负志心,有纵横之才”,以雄豪闻名,当年是风云一时的人物,包括桓温等权贵在内的许多人的偶像。祖逖是刘琨最好的朋友,两个人都有远大的报负,同为司州主簿时,同床共寝,互相鼓励,一听到鸡叫就起床舞剑,锻炼身体保卫祖国。

(17)、科名掌故百年知,海岛畴人奉大师。——龚自珍《已亥杂诗·180》

(18)、《己亥杂诗》中的批判、呼唤、期望、集中反映了诗人高度关怀民族、国家命运的爱国激情。

(19)、1:情人节最应景、最浪漫的诗词20句,带走,不谢

(20)、可能有人会觉得唐诗和宋诗是没有区别,其实如果仔细去读的话,那么就会发现唐诗它则是比较抒情,那宋诗则是偏向于哲理,两者之间还是有着明显的差别,这也使得后世的诗人在这两者之间徘徊,不知道应当如何选择。当然在这里并不是唐诗就一定好,宋诗的哲理就一定不好,只是两种风格,各有各的特色。那么龚自珍的作品,还是比较偏于哲理,为此也使得他的作品看上去还是有宋诗的风范。

4、龚自珍最著名的十首诗岳阳楼记

(1)、康有为(1858年3月19日-1927年3月31日),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明夷、更甡、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广东省南海县丹灶苏村人,人称康南海,中国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光绪廿一年(1895年)进士,曾与弟子梁启超合作戊戌变法,后事败,出逃。辛亥革命后,康有为于1913年回国,定居上海辛家花园,主编《不忍》杂志。

(2)、眼前石屋著书象,三世十方齐现身。——龚自珍《已亥杂诗·160》

(3)、从来不蓄湘累问,唤出嫦娥诗与听。——龚自珍《夜坐二首》

(4)、对于新疆地区的治理,龚自珍提出了自己的治理良方。国家应派官员管理新疆地区,加强对边疆地区管理,并且将兵力与当地农力结合。二十年之后,国运必将昌和,统利四海之民。可惜龚自珍的改革建议并没有得到统治者的重视,但是在六十年后左宗棠收复新疆之时,将龚自珍当年治理新疆的建议付诸实践。李鸿章曾对此评价说:"古今雄伟非常之端,往往创于书生忧患之所得。龚氏自珍议西域置行省于道光朝,而卒大设施于今日。"

(5)、刘叉是唐代诗人中最像江湖好汉的,也是唐代江湖好汉中诗写得最好的。

(6)、龚自珍的时代是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正是这样的时代,产生了这位近代史上启蒙思想家。他意识到封建的闭关锁国政策行不通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更加暴露出封建主义衰朽没落的本质。

(7)、   这首诗是龚自珍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的含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抒发了诗人离京南返时的愁绪,另一方面表达了诗人虽已辞官赴天涯,但仍决心为国效力,流露了作者效忠朝廷与国家的深沉丰富的思想感情。

(8)、“绕指柔”一词源自刘琨《重赠卢谌》诗:“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

(9)、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字璱(sè)人,号定庵(ān)。汉族,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10)、理想太美好,现实却不尽人意,龚自珍曾经单纯的认为,会得到皇帝的赏识,进而一展平生之志。十五年来,内心一直期待着被提拔重用,如今却一事无成,连个进士都考不中,仿佛自己就是一个笑话。此处的“狂”,并不是诗人狂妄自大,而是心酸无奈后的自嘲,以及报国无门的忧伤。

(11)、万一禅关砉然破,美人如玉剑如虹。——龚自珍《夜坐二首》

(12)、天下父母,无不希望孩子长大后有出息,望子成龙乃人之常情。龚自珍自幼接受良好教育,家人对他寄予厚望,且不说光宗耀祖,至少不能太平庸,要不然会被别人看笑话。背负着父母的期望,龚自珍先是跟随母亲学习诗文,八岁开始读四书五经,而后外祖父亲自教他《说文》。

(13)、该诗作于道光三年(1823),作者三十二岁。面对内忧外患日益严重的国势,龚自珍忧心如焚。他希望能以自己的文才武略为国出力。然而,这一年春他第四次参加会试落第,连续的失败使他痛感报国无门便写了这首诗抒发报国志向。

(14)、总觉得“一入洞庭湖,飘飘身似无”这句大有江湖感觉,第一次读到就想起了古龙《边城刀声》中的那首歌:“天皇皇,地皇皇,眼流血,月无光,一入万马堂,刀断刃,人断肠。天皇皇,地皇皇,泪如血,人断肠。一入万马堂,休想回故乡。”

(15)、在他人生的第二个时期,他跟从今文经学家刘逢禄学习《公羊春秋》,接受了"三世"、"三统"的进化历史观,认识到清王朝已经步入四伏的衰世。面对西北边疆走私与国家内部被英国不断用鸦片进行经济侵略的倾颓之势,他奋力疾呼,"绝域从军计惘然,东南幽恨满词笺。一萧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他的爱国诗篇充满了昂扬激情与热血澎湃,在《又忏心一首》诗中云:"佛言劫火遇皆消,何物千年怒若潮?"他的诗篇在封建社会犹如一声声绝响,回荡在日落西山,弊病繁重的清王朝,久久激荡,却始终未能激起较大的波澜。

(16)、(译文)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然而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17)、龚自珍写过很多这种非常张狂的诗作,从中可以看得出来,他始终是心系天下,用最深情的笔触去拥抱世界;只是无奈他一辈子也是郁郁不得志,纵然是有着过人的才华,有着远大的人生理想,可是最终并没有实现。

(18)、  “诗品出于人品”,只有品德崇高的人,才能写出流传千古的诗来。诗人用拟人化的手法,以石灰作比喻,表明了自己做人的志向:宁肯粉身碎骨,也要保持崇高的节操。

(19)、双文单笔记序偈,突笔幸趁酒热时。——龚自珍《已亥杂诗·168》

(20)、安得树有不尽之花更雨新好者,三百六十日长是落花时。

5、龚自珍最著名的十首诗小学

(1)、战国时期楚国诗人,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

(2)、现在知道刘琨的人不是很多,说“闻鸡起舞”大家就熟多了,这事儿就是刘琨和祖逖干的。

(3)、十一年来春梦冷,南游且吃玉川茶。——龚自珍《已亥杂诗·93》

(4)、龚自珍的时代是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正是这样的时代,产生了这位近代史上启蒙思想家。他意识到封建的闭关锁国政策行不通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更加暴露出封建主义衰朽没落的本质。

(5)、诗的前两句用了两个比喻,写出了诗人对当时中国形势的看法。“万马齐喑”比喻在腐朽、残酷的反动统治下,思想被禁锢,人才被扼杀,到处是昏沉、庸俗、愚昧,一片死寂、令人窒息的现实状况。“风雷”比喻新兴的社会力量,比喻尖锐猛烈的改革。从大处着眼、整体着眼、大气磅礴、雄浑深邃的艺术境界。诗的后两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传诵的名句。诗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他热烈的希望,他期待着优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的“风雷”、新的生机,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现实,更憧憬未来、充满理想。它独辟奇境,别开生面,呼唤着变革,呼唤未来。

(6)、怪道乌台牙放早,几人怒马出长安。——龚自珍《已亥杂诗·88》

(7)、屠狗功名,雕龙文卷,岂是平生意。——龚自珍《湘月·壬申夏泛舟西湖述怀有赋时予别杭州盖十年矣》

(8)、何不专城花县去,春眠寒食未曾醒。——龚自珍《已亥杂诗·86》

(9)、时韩愈接待天下士人,刘叉慕名前往,作《冰柱》、《雪车》二诗,韩老师挺欣赏他。那就留下来一块儿玩吧。

(10)、雪色惮恩怨,诗声破苦空。——龚自珍《辛巳除夕与彭同年同宿道观中,彭出平生诗,》

(11)、东王万八千骁尽,为报投壶乏箭才。——龚自珍《已亥杂诗·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