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牛郎织女的诗句秦观的诗71句精选

2024年05月07日|来源:青春励志语录网|阅读:59

关于牛郎织女的诗句

1、关于牛郎织女的诗句杜牧的诗

(1)、斜汉没时人不寐,几条蛛网下风庭。楚塞馀春听渐稀,断猿今夕让沾衣。

(2)、夜色里的石阶清凉如冷水,静坐凝视天河两旁的牛郎织女星。

(3)、客槎曾犯,银河波浪,尚带天风海雨。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

(4)、月入尊罍楚楚,风生襟袖飘飘。不须抵死殢河桥。对月临风一笑。

(5)、秋鬓改,妒月姊、长眉妩。过雨西风,数叶井梧愁舞。梦入蓝桥,几点疏星映朱户。泪湿沙边凝伫。

(6)、通宵道意终无尽,向晓离愁已复多。七夕(唐)李贺别浦今朝暗,罗帷午夜愁。

(7)、主要讲述了孤儿牛郎依靠哥嫂过活。嫂子为人刻薄,经常虐待他,他被迫分家出来,靠一头老牛自耕自食。

(8)、斜汉没时人不寐,几条蛛网下风庭。楚塞馀春听渐稀,断猿今夕让沾衣。

(9)、诗一开篇,先写织女隔银河怅望对岸的牛郎。“迢迢”是织女心里的感觉,情人眼里的咫尺天涯。牵牛郎,既是“河汉女”眼中的牛郎,也是“河汉女”心中的牛郎。这第一句是立足织女的感觉来写,第二句才正面写织女。这一二句诗就为后文的种种场面描写、情思描写而张了本。“皎皎河汉女”是写景也是写人。“皎皎”不仅写出了银河的清亮,也是为后文的“清且浅”做铺垫,同时也写出了织女整体形象的娇美姿态。

(10)、首句写秋景,用一“冷”字,暗示寒秋气氛,又衬出主人公内心的孤凄。二句写借扑萤以打发时光,排遣愁绪。三句写夜深仍不能眠,以待临幸,以天街如水,暗喻君情如冰。末句借羡慕牵牛织女,抒发心中悲苦。

(11)、七夕(唐)徐凝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

(12)、可惜穿针方有兴,纤纤初月苦难留。七夕(唐)刘威乌鹊桥成上界通,千秋灵会此宵同。

(13)、天孙一夜停机暇,人世千家乞巧忙,想双星心事密话头长。七月回首笑三郎。

(14)、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关于牛郎织女的一些诗句《渔家傲·七夕》苏轼

(15)、关于七夕的诗词,不乏长篇大论的古风歌行体,但更多的是七律五律等。为了方便起见,今天我们这里只选几首七绝来欣赏。这些诗词既是常见的,又因为简短而便于记忆。

(16)、银烛冷秋光画屏,碧天晴夜静闲亭。蛛丝度绣针,龙麝焚金鼎。庆人间七夕佳令。卧看牵牛织女星,月转过梧桐树影。——出自元代:卢挚《沉醉东风·七夕》

(17)、何事金闺子,空传得网丝。七夕诗(唐)卢纶祥光若可求,闺女夜登楼。

(18)、当日佳期鹊误传。至今犹作断肠仙。桥成汉渚星波外,人在鸾歌凤舞前。 

(19)、白话文释义:鹊桥或许还未搭就,牵牛织女或许还是在离别之中未能相聚吧,猜想此时乌鹊已将星桥搭起,可牛郎、织女莫不是仍未相聚,再看天气阴晴不定,忽风忽雨,该不是牛郎、织女的相会又受到阻碍了吧!

(20)、银烛的烛光映着冷清的画屏,手执绫罗小扇扑打萤火虫。

2、关于牛郎织女的诗句秦观的诗

(1)、(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这是宋代诗人杨朴的《七夕》。此诗围绕乞巧节的一个”巧”字来做文章,说现实投机取巧、争权夺利的人太多了,再不要去乞巧了。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使写乞巧节的诗歌又多了一层新意。

(3)、这里宫女轻罗小扇,虽然写的是扑流萤这样一个细节,其实隐含有秋扇见捐的意思在里面。不要认为宫女都风光,更不要认为她们一辈子都能受宠。

(4)、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俗称“七夕”,相传是牛郎织女一年一度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世代流传,这一天还被现代人誉为中国版的“情人节”。关于牛郎织女的诗句有哪些有奖励写回答

(5)、干鹊收声,湿萤度影,庭院深香。步月移阴,梳云约翠,人在回廊。 

(6)、大量咏“七夕”诗歌的出现,又推动了各地以七夕为主要内容的民俗活动。《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延续。唐朝皇帝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每到七月初七深夜,还在长生殿庭院里陈设香案瓜果等祭品,指着满天繁星,观看牛郎织女银河相会,一边讲着牛郎织女的故事,一边在发出各自的爱情誓言。白居易在《长恨歌》最后一段咏叹道:“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尽时,此恨绵绵无绝期。”

(7)、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七夕(唐)曹松牛女相期七夕秋,相逢俱喜鹊横流。

(8)、《鹊桥仙·纤云弄巧》是宋代词人秦观的词作。这是一首咏七夕的节序词,借牛郎织女悲欢离合的神话故事,讴歌了真挚、细腻、纯洁、坚贞的爱情。

(9)、这首词的艺术构思十分巧妙,开头是寂静的人间七夕,结尾是风云变幻的天上七夕。全篇以描绘牛郎织女的离愁,衬出词人自身的绵绵别恨。描绘天下七夕又把自己的真情融于其中,以自己痛苦的切身感受,深切体验为天帝所责、为天河所阻的牛郎和织女的境遇。

(10)、白话文释义:鹊桥或许还未搭就,牵牛织女或许还是在离别之中未能相聚吧,猜想此时乌鹊已将星桥搭起,可牛郎、织女莫不是仍未相聚,再看天气阴晴不定,忽风忽雨,该不是牛郎、织女的相会又受到阻碍了吧!

(11)、         唐 杜牧           

(12)、全胜客子妇,十载泣生离。七夕(唐)杜甫牵牛在河西,织女处河东。

(13)、纤薄的云彩在天空中变幻多端,天上的流星传递着相思的愁怨,遥远无垠的银河今夜我悄悄渡过。在秋风白露的七夕相会,就胜过尘世间那些长相厮守却貌合神离的夫妻。

(14)、凌风宝扇遥临月,映水仙车远渡河。历历珠星疑拖佩,冉冉云衣似曳罗。

(15)、初喜渡河汉,频惊转斗杓。馀霞张锦幛,轻电闪红绡。

(16)、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描写牛郎织女的古诗词古诗十九首之一(汉)佚名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17)、彤云缥缈回金辂,明月婵娟挂玉钩。燕羽几曾添别恨,花容终不更含羞。

(18)、鸟散余花纷似雨,汀洲苹老香风度。明月多情来照户。但揽取。清光长送人归去。

(19)、纤薄的云彩在天空中变幻多端,天上的流星传递着相思的愁怨,遥远无垠的银河今夜我悄悄渡过。在秋风白露的七夕相会,就胜过尘世间那些长相厮守却貌合神离的夫妻。

(20)、彤云缥缈回金辂,明月婵娟挂玉钩。燕羽几曾添别恨,花容终不更含羞。

3、关于牛郎织女的诗句秦观

(1)、2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出自唐代:林杰《乞巧》

(2)、一是以牵牛织女为主题的诗歌。或者以两星象作比喻,叙述底层生产者终日劳作,“札札弄机杼”“泣涕零如雨”的社会真实。如最早见于诗歌的是汉代佚名作者《古诗十九首》中《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或者借牵牛织女抒发自己的情感。如三国时魏曹丕《燕歌行》:“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恨河梁。”。后者以织女牵牛感叹人间。如唐代杜甫《牵牛织女》:“牵牛出河西,织女处其东。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南宋范成大在《宿东寺二首》诗中写织女隔着银河思念牵牛的愁苦,感叹“织女无言千古恨,素娥有意十分春。”曹唐《织女怀牛郎》诗中咏叹:“北斗佳人双泪流,眼穿肠断为牵牛。”

(3)、醺醺宿酒残妆。待付与、温柔醉乡。却扇藏娇,牵衣索笑,今夜差凉。

(4)、白话文释义:夜色里的石阶清凉如冷水,静坐寝宫凝视牛郎织女星。

(5)、看那遥远的牵牛星,明亮的织女星。(织女)伸出细长而白皙的手 ,摆弄着织机(织着布),发出札札的织布声。一整天也没织成一段布,哭泣的眼泪如同下雨般零落。这银河看起来又清又浅,他俩相界离也没有多远。虽然只隔一条清澈的河流,但他们只能含情凝视,却无法用语言交谈。

(6)、由于牛郎织女传说在我国影响大,因此,关于牛郎织女传说源于何地,一直以来有争议,其中比较集中的有山东沂源说、河南南阳说、河北邢台说、山西和顺说、陕西长安说、陕西兴平说、湖北襄樊说等等。据研究者考证,《诗经·小雅·大东》诗是周代谭国的一位官员所写。历史时期谭国的地理方位在周王室京畿之东,而且还是比较远的“远东”,因此名《大东》。该诗记载了周代东方诸侯小国怨恨西周王室诛求无已、劳役不息的事实。而就作者本意言则是借天象来揭露、控诉统治者的罪恶,发泄其怨愤之情。因此,从第五章后四句起,作者以勤奋的织女和牵牛等形象来比喻、象征西周剥削者的贪婪无度。从诗内容看,有咏政赋烦重、人民劳苦之意。就上面的分析言,可以肯定,《诗经·大东》所讲牛郎、织女不是神话故事,而是以牛郎、织女这两个朴实的形象来反映周残暴统治的史实。

(7)、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七夕(唐)清江七夕景迢迢,相逢只一宵。

(8)、银烛冷秋光画屏,碧天晴夜静闲亭。蛛丝度绣针,龙麝焚金鼎。庆人间七夕佳令。卧看牵牛织女星,月转过梧桐树影。——出自元代:卢挚《沉醉东风·七夕》

(9)、释义:在秋夜里烛光映照着画屏,手拿着小罗扇扑打萤火虫。夜色里的石阶清凉如冷水,静坐寝宫凝视牛郎织女星。

(10)、闺女离闺阁,无愁自起愁。焚香乞巧拜无休。恁肯灰心,守拙列仙俦。

(11)、解析:分开鸾扇走进了帐篷,搭长桥的喜鹊们已经完工。怎样能将世上的死别,去换得每年才一次的相逢? 

(12)、古别离。乃有天上牵牛织女星分歧。至今八万六干会,后会滔滔无止期。可怜一会才一日,其余无央数日何以消愁思。古别离,天上犹如此。人间可例推,设使无会晤,安用苦别离?古别离,长吁嘻!——乾隆《古别离》

(13)、白话文释义:白银烛台放射出的光线照亮了画屏,在晴朗的夜晚静静地坐在亭子里。妇女们用蛛丝穿过绣针在乞巧,金鼎中焚烧着龙麝香,人们都在庆祝人间七夕这个佳节,躺下来看牵牛织女星得鹊桥相会月亮飘过梧桐树投下了倒影。借牛郎织女的动人故事丰富诗歌还有秦观的什么借牛郎织女的动人故事丰富诗歌还有秦观的《鹊桥仙》

(14)、白话文释义:鹊桥或许还未搭就,牵牛织女或许还是在离别之中未能相聚吧,猜想此时乌鹊已将星桥搭起,可牛郎、织女莫不是仍未相聚,再看天气阴晴不定,忽风忽雨,该不是牛郎、织女的相会又受到阻碍了吧!

(15)、云衣香薄妆态新,彩輧悠悠度天津。玉幌相逢夜将极,妖红惨黛生愁色。

(16)、馀霞散绮,明河翻雪。隐隐鹊桥初结。牛郎织女两逢迎,胜却、人间欢悦。一宵相会,经年离别。此语真成浪说。细思怎得似嫦娥,解独宿、广寒宫阙。——卢炳《鹊桥仙》

(17)、苏轼《赤壁赋》:“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斗”“牛”就指二十八宿中的斗宿和牛宿,是写景之句,以星衬月

(18)、分钿擘钗凉叶下。香袖凭肩,谁记当时话。路隔银河犹可借。世间离恨何年罢。

(19)、白话文释义:七夕晚上,望着碧蓝的天空,就好像看见隔着“天河”的牛郎织女在鹊桥上相会。家家户户都在一边观赏秋月,一边乞巧(对月穿针),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

(20)、最后四句是诗人的慨叹:“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那阻隔了牵牛和织女的银河既清且浅,牵牛与织女相去也并不远,虽只一水之隔却相视而不得语也。“盈盈”或解释为形容水之清浅,或者不是形容水,字和下句的“脉脉”都是形容织女。《文选》六臣注:“盈盈 端丽貌。”是确切的。人多以为“盈盈”既置于“一水”之前,必是形容水的 但盈的本意是满溢,如果是形容水,那么也应该是形容水的充盈,而不是形容水的清浅。把盈盈解释为清浅是受了上文“河汉清且浅”的影响,并不是盈盈的本意。《文选》中出现“盈盈”除了这首诗外,还有“盈盈楼上女 皎皎当窗牖”。亦见于《古诗十九首》。李善注:“《广雅》曰:‘赢,容也。’盈与赢同,古字通。”这是形容女子仪态之美好,所以五臣注引申为“端丽”。又汉乐府《陌上桑》:“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也是形容人的仪态。织女既被称为河汉女,则其仪容之美好亦映现于河汉之间,这就是“盈盈一水间”的意思。“脉脉”,李善注 “《尔雅》曰‘脉,相视也’。郭璞曰‘脉脉谓相视貌也’。”“脉脉不得语”是说河汉虽然清浅,但织女与牵牛只能脉脉相视而不得语。

4、关于牛郎织女的诗句杜牧

(1)、牛郎织女爱情传说演绎成凡间故事后,历代诗歌中关于牛郎织女不幸婚姻生活的许多咏叹,对后世影响很大。其中就诗歌而言,分为几类:

(2)、本诗立意无改,诗意化语言渐显,平仄、押韵均符合平水韵七绝的基本要求。

(3)、锦笺尚湿,珠香未歇,空惹闲愁千缕。寻思不似鹊桥人,犹自得、一年一度。

(4)、这头老牛很通灵性,有一天,织女和诸仙女下凡嬉戏,在河里洗澡,老牛劝牛郎去相见,并且告诉牛郎如果天亮之前仙女们回不去就只能留在凡间了,牛郎于是待在河边看七个仙女,他发现其中最小的仙女很漂亮。

(5)、惟愁更漏促,离别在明朝。七夕醉答君东(明)汤显祖玉名堂开春翠屏,新。有关牛郎织女的诗句或短句白居易《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6)、白银烛台放射出的光线照亮了画屏,在晴朗的夜晚静静地坐在亭子里。妇女们用蛛丝穿过绣针在乞巧,金鼎中焚烧着龙麝香,人们都在庆祝人间七夕这个佳节,躺下来看牵牛织女星得鹊桥相会月亮飘过梧桐树投下了倒影。

(7)、二是以“七夕”为题的诗歌。在《全唐诗》中就有68首,这些诗或写对古今人间情感的感慨,如白居易《七夕》:“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权德舆《七夕》:“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卷28或写人间离恨哀怨,如徐凝《七夕》:“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卷39或写这一习俗对人们的影响,如王建“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嫔乞巧忙。”后唐杨璞《七夕》:“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传说“七夕”时将天阴落雨,故而张耒《七夕》诗云:“空将泪作雨滂沱,泪痕有尽愁无歇。”等等。

(8)、喜鹊桥成催凤驾。天为欢迟,乞与初凉夜。乞巧双蛾加意画。玉钩斜傍西南挂。 

(9)、云埋老树空山里,仿佛千声一度飞。七夕(唐)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10)、杜牧《秋夕》:"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杜甫《牵牛织女》:"牵牛出河西,织女处其东。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

(11)、好与檀郎寄花朵,莫教清晓羡蛛丝。七夕(唐)李中星河耿耿正新秋,丝竹千家列彩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