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和谐的古语118句精选

2023年09月04日|来源:青春励志语录网|阅读:59

古人关于和谐的名言

1、古人关于和谐的名言有哪些

(1)、“每隔3年我们都要好好审视一下几年来取得的成绩,这非常重要。任何一成不变的公司都很可能遭到淘汰,我们已经有太多的前车之鉴。”

(2)、(译文)庄子说:“大知广博,而小知精细;大言气焰盛人,小言则论辩不休。”

(3)、10行乎无名者,唯庸有光;志乎期费者,唯贾人也,人见其跂,犹之魁然。(《庄子外篇•庚桑楚》)

(4)、生命里总有一个故事,想讲述却难以开口,就这样在心底,渐渐谱成了曲。人就是这样,得不到的永远向往,失去了的,才会觉到珍贵。所谓的,得失、情缘、风景、驿站,都在时光的尘烟中,慢慢淡散。虽然,有些事情放下很难,但是,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终究会走远。

(5)、点评:心和气平,就是心平气和,心态好,心里总是欢喜的、平和的、和谐的,不会心浮气躁,不会着急发火。这种人将来必然是子孙荣贵,家庭兴旺,因为身教大于言教,有这样的家长以身作则,孩子就能受到良好的教育。

(6)、——马云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

(7)、(译文)老子说:“那些能够柔弱委屈以适应于外物的,才能坚韧有恒而保全其身;那些能够枉曲其身而使之协和于环境的,才能确实做到端平正直;低洼之地才能存聚泥水而逐渐增高;破败之物清除之后,才能更换使用新的东西;空手抓物而知足不贪,才能有所获得;若已经握持其物而依然贪多,反而会心生疑惑而不知所措。因此,圣明的人总是抱一守道,以虚静无为作为其行政施教的根本法则。”

(8)、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二回《夺冀州袁尚争锋 决漳河许攸献计》:袁氏据四州之地,带甲数十万,若二子和睦,共守成业,天下事未可知也。

(9)、(解读) 粮仓充实,百姓才懂得礼节制度;衣食丰足,百姓才知道荣誉耻辱。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治理国家的人,首先要考虑老百姓的生活。廪(lǐn):粮仓。实:充实。

(10)、百闻不如一见。——汉·班固《汉书·赵充国传》

(11)、(解读) 时间像江河向东流入大海,一去不复返;人在年轻时不努力学习,年龄大了一事无成,那就只好空留悲伤、后悔。人生积时为日,积日为月,积月为年,看似长久。年少的时候盼望着长大,常觉得日子过得很慢,来日方长。其实,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如果任其蹉跎,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自甘暴弃,终于要后悔也来不及。

(12)、——卢梭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3)、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在家庭生活中,不要只看到别人的不足,要懂得体谅。

(14)、——普列姆昌德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

(15)、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出自宋代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16)、庄子曰:夫小惑易方,大惑易性。《庄子•骈拇》)

(17)、良好的家风就是学会做人。父母是孩子的镜子,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

(18)、(解读) 不进入老虎洞,就捉不到小老虎。比喻不亲身进入险境,就不能取得重大成功。也指不经实践就难以获得真知。

(19)、(译文)曾子说:“谨慎地对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远的祖先,自然会导致老百姓日趋忠厚老实了。”

(20)、(译文)孔子说:“君子言语要谨慎迟钝,工作要勤劳敏捷。”

2、关于和谐的古语

(1)、仲尼曰:同则无好也,化则无常也。《庄子•大宗师》)

(2)、(解读) 君子心地平坦宽广,小人却经常局促忧愁。君子襟怀坦白,安贫乐业,与人为善,知足常乐,所以能坦荡荡。小人欲念太多,患得患失,忧心忡忡,怨天尤人,局促不安,所以常心怀戚戚。坦荡荡:心胸开阔,自由自在的样子。戚戚:忧惧不安的样子。

(3)、(解读) 尺虽比寸长,但和更长的东西相比,就显得短,寸虽比尺短,但和更短的东西相比,就显得长;事物总有它的不足之处,智者也总有不明智的地方。人或事物各有长处和短处,不应求全责备,而应扬长避短。

(4)、童蒙养正,正心,正德,正知,正见,正行;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养正一个孩子!幸福一个家庭!兴旺一个家族!复兴一个民族!和谐一个世界!

(5)、兄弟敦和睦,朋友笃诚信。——唐代陈子昂《座右铭》

(6)、庄子曰: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庄子•应帝王》)

(7)、(译文)孔子说:“和万物同一体就没有偏私了,参与万物的变化就不执滞常理。”

(8)、在生命的无常面前,人是多么不堪一击,多么脆弱。

(9)、——西班牙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

(10)、(解读) 礼节重在相互往来:有往无来,不符合礼节;有来无往,也不符合礼节。在人际交往中,人们之间应平等相待,互助互济。尚:重在。

(11)、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牧民》

(12)、——莎士比亚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

(13)、(解读) 志士仁人不肯贪生怕死而伤害仁义,他们总是宁可牺牲性命以成全大义的。自古忠臣义士把仁义看得比生命还重要,文天祥就是这样的志士仁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诗,表明了他视死如归,舍身成仁的心迹。

(14)、一忍可以制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苏洵《心术》

(15)、——(法)巴尔扎克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中国俗语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

(16)、老子曰: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道德经•德经第四十三章》)

(17)、(译文)老子说:“罪过没有比行私纵欲更为严重的,祸患没有比贪得无厌更为严重的,灾难没有比贪欲必得更为惨痛的。所以说懂的知足知止而心无贪求,才能经常适可而满足。”

(18)、一个人最大的破产是绝望,最大的资产是希望。

(19)、(解读) 灾祸啊依存着幸福,幸福啊潜伏着灾祸。它告诉我们,祸福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要居安思危,若身处逆境,也不要灰心丧气。兮(xī):语气词,相当于“啊”。倚(yǐ):倚靠。伏:潜伏,隐藏。

(20)、(译文)孔子说:“死生是一件极大的事,却不会使他(此指鲁国断脚之人王骀)随之变化,就是天覆地坠,他也不会随着遗落毁灭。他处于无所待的境界而不受外物变迁的影响,主宰事物的变化而执守事物的枢纽。”

3、关于和谐的名言或诗句

(1)、——杰纳勒尔·乔治·S·巴顿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德谟克利特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是耽误了。

(2)、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战国·楚·屈原《卜居》

(3)、点评:人算不如天算,人这一辈子,算来算去,都难逃命运的安排。

(4)、点评:如果一个人薄情寡义,见利忘义,对他有好处时,就对你卑躬屈膝,热情无比;当对他没有好处时,就翻脸不认人,这种无情无义,将来不但贫穷,还会短寿。

(5)、无事则深忧,有事则不惧。——苏辙《颍滨遗老传上》

(6)、·教育之在社会,其功用为绵续文化而求其进步。梁漱溟

(7)、得过且过、死气沉沉、没有追求的家庭,是不可能拥有美好未来的。

(8)、这是清代学者钱泳在《履园丛话·治家》中的一句话。

(9)、培育从善、明德,有孝心,有报恩心,有良心,有责任心……从而产生学习欲望!

(10)、(解读) 如果只是独自一个人学习而没有朋友一起讨论,就会孤陋寡闻。事实证明,学习伙伴有益于学习的进步。

(1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孙丑下》

(12)、(解读) 想要快反而达不到目的。孔子的弟子有一些做官的,孔子教育他们干出政绩不要急于求成。事物发展有它的规律性,学习上也要循序渐进,不打好基础,就想攻克尖端科学,快出成果,也是办不到的。

(13)、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

(14)、     每天24小时循环熏陶古典音乐外,还有一节音乐课,由专业老师教授孝亲歌曲、诗经吟诵,或古筝练习等。开阔心胸,陶冶情操。

(15)、她在临终遗言里这样说:“人之所以为人,是必须充满精力,自我悔改,自我反省,自我成长;并非向人抱怨;当你需要帮助的时候,你可以求助于自己的双手;在年老之后,你会发现自己的双手能解决很多难题,一只手用来帮助自己,另一只用来帮助别人。”

(16)、(译文)只有不以天下为己所用的人,才可以把天下托付于他。能够尊重生命的,即使富贵也不以昧养而伤害身体,即使贫贱也不以利禄累害形体。

(17)、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的路;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的路。

(18)、(译文)庄子说:“所以只要有过人的德性,形体上的残缺就会被人遗忘。人们如果不遗忘所应当遗忘的(形体),而遗忘所不应遗忘的(德性),这才是真正的遗忘。”

(19)、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20)、1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杂篇•渔父》)

4、古人关于和谐的名言名句

(1)、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涯不枯。——《荀子·劝学》

(2)、父母对孩子最深沉的爱,就是在他学会走路之后默默放手。

(3)、贵尔六尺身,勿为名所驱。——柳宗元《读书》

(4)、 ——(俄罗斯)屠格涅夫 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容。

(5)、“如果把我的厂房设备、材料全部烧毁,但只要保住我的全班人马,几年以后,我仍将是一个钢铁大王。”

(6)、(解读) 读书人须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因为他对社会责任重大,要走的路很长。弘毅:抱负远大,意志坚强。对一个想要有所作为的人来说,远大的抱负、坚强的意志,是缺一不可的。

(7)、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劝学》

(8)、这个世界上天才少有,却有的是坚韧不拔的人。

(9)、勺子也会碰锅沿,家人间相处难免有矛盾与摩擦,这时就要懂得宽容与忍让。

(10)、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吉鸿昌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

(11)、 一是万物一体的精神。道教所崇拜的最高对象是“道”。道教的宗旨是长生不死,得道成仙。所谓得道,就是通过修炼与大道一体化,因此,道教在中国诸多宗教中是最注重现实生命的宗教。在它看来,世间万物是一体的,自然万物的存在有其合理性,人是天地万物的一部分,应当以生为乐,重生恶死,使生命不断升华。人类也要以平等意识尊重自然万物的存在与个性。早期道教经典《太平经》提出:“天地中和同心,共生万物”认为理想的太平世界是人与各个层次的自然事物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的世界。在道教思想家葛洪那里,万物一体的平等意识也非常明确和丰富,他认为人通过修炼可以实现“长生久视”、“肉体成仙”的理想,这个理想也就是与自然齐一或万物一体的境界。道教还有“生道合重人贵生”思想,老子指出,道是宇宙的本原,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天地万物,物我一也。”这表明道教注重从宇宙的高度来认识和把握人类的意愿。万物一体的生态伦理精神告诉人们,与自然要和谐相处,营造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的社会。

(12)、     每天一两个小时武术课:武术基本功、少林拳、五禽戏、太极基本功。动静结合,强身健体。

(13)、——爱因斯坦芸芸众生,孰不爱生?爱生之极,进而爱群。——秋瑾生活真象这杯浓酒,不经三番五次的提炼呵,就不会这样可口!——郭小川充满着欢乐与斗争精神的人们,永远带着欢乐,欢迎雷霆与阳光。

(14)、(译文)孔子说:“君子不可以用小事情考验他,却可以接受重大任务;小人不可以接受重大任务,却可以用小事情考验他。”

(15)、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

(16)、庄子曰: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庄子•逍遥游》)

(17)、点评:古人讲“相由心生”,心是我们相貌的根,心善相貌就善,心恶相貌就恶。一个人的心可能会隐藏得很深,但相貌却是隐藏不住了,所以通过相貌来观察一个人的心,也就能看出一个人的善恶了。

(18)、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晏子春秋·杂下》

(19)、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20)、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5、中国古代关于和谐的名言警句

(1)、一个能从别人的观念来看事情,能了解别人心灵活动的人永远不必为自己的前途担心。

(2)、庶出的徐渭自小缺少父母疼爱,不到十岁便与亲生母亲分离。虽生活在自己家中,却常有寄人篱下之感。

(3)、家庭的幸福要靠勤劳的双手创造,努力一点,勤奋一点,得到的也就多一点。

(4)、再愚笨的人,在责备别人时总是明白的;再聪明的人,在看自身问题的时候也是糊涂的。

(5)、所有的大事,开始都是从简单的小事认真先做起的,注重细节,才是成功的必经之路。

(6)、(译文)万象纷纭中各有实理,古往今来不相代换,(各尽其分)而不可以亏损,这当中岂不是蕴含着一项伟大的妙理么!

(7)、人生来来往往,真的没有那么多来日方长。等战胜肺炎,趁阳光正好,趁微风不燥,想爱的人就去爱,想见的人就去见,想做的事就去做!如此,才是对人生最大的不辜负。

(8)、(译文)子说:“古代学者的目的在于修养自己的学问道德,现代学者的目的却在装饰自己,给别人看。”

(9)、“生态”盖指生命体与其环境的有机联系。生态伦理就是人们对生命存在与生态环境关系的道德观念、基本规范和道德实践。20世纪以来,随着人类对环境危机的广泛体认,生态意识猛然走出专业圈囿,置身公众舞台,被赋予影响人类环境实践,维护全球生态平衡的重任,成为世界显学。道教不是生态学,但其生态伦理精神因其独有的特色而为其他学说和宗教不可替代,否则就不可能衰而复兴,流传至今,影响深远。在伦理认识上,道教以其重视生命的喜乐、宁静、恬淡、朴素和心灵的充实与扩展为特色,关注自我与自然的协调,以人为本,内容简而深、博而约,具有无穷的趣味;在伦理实践上,道教致力于体玄修道,韬光养晦,淡泊名利,求得生命在情感、行为、自然、人伦与文化的互动中长存长立,因此它在对自然生态和人的关系的认识上,表现出开发生命活力的自觉能动性、与自然对象的同一性以及伦理认识的整体系统性。用道教的话来说,就是“自然之道不可违”“顺乎自然之道”。此自然所指是事物本质之自然、人生之自然、社会之自然。参悟事物、人生和社会之本质,求得生命与本性应有的风格、态度和气象,就是道教伦理追求的目标与精神支柱。 

(10)、——黑塞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

(11)、(译文)庄子说:“藏金于深山,沉珠在深渊,不谋财货,不求富贵,不以高寿为乐,不以夭折为哀,不以通达为荣,不以贫穷为羞耻,不收揽举世的利益来据为己有,不以称王天下而彰显自己。。”

(12)、(译文)动作自然出于不得已是为德,动作自然不由于我是为合理,鹜名则相反而求实则相顺。

(13)、(译文)礼节是世俗所为的,真性是秉受于自然,自然是不可以改变的。所以圣人效法自然珍贵本真,不拘于世俗。

(14)、——韩愈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

(15)、(译文)权势如天子而不以尊贵骄傲于人,富有天下而不以财货自诩于人。

(16)、(译文)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结交正直的朋友,诚信的朋友,知识广博的朋友,是有益的。结交谄媚逢迎的人,结交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结交善于花言巧语的人,是有害的。”

(17)、(译文)“舍弃俗事就形体不劳累,遗忘生命中的事务就精神不亏损。形体健全,精神充足,便和自然合而为一。”

(18)、(译文)学问广博的不一定具有真知,善于辩论的不一定具有慧见,圣人早已弃绝这些了。

(19)、——康德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

(20)、1势物之徒乐变,遭时有所用,不能无为也。此皆顺比于岁,不物于易者也。(《庄子外篇•徐无鬼》)

(1)、庄子曰:“三人行而一人惑,所适者犹可致也,惑者少也;二人惑则劳而不至,惑者胜也。”《庄子•天地》)

(2)、(解读) 早上得知真理,即使晚上死了也值得。这句话说明了对真理的渴望。“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这首诗,正是表达了这种思想,对自由、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可以使人舍弃生命。

(3)、——朱熹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只不过是愈来愈发觉自己的无知。——笛卡儿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走到底,决不回头。

(4)、天下最大的祸患莫过于不知足,最大的罪过莫过于贪得无厌。不知道珍惜现有的,过分追逐名利,势必招来灾祸和不幸。知道满足的富足平衡心理,是永远的富足。

(5)、赫本被誉为女神,不仅是因为她出众的美貌,更在于她超高的修养与内涵。

(6)、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7)、老子曰: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道德经•德经第四十四章》)

(8)、(译文)君子之间的交往,像水一样的平淡、纯净,这样的友谊才会持久;往小人之间的交像甜酒一样的又浓又稠,但不会长久。

(9)、(译文)孔子说:“干不义的事得到了财富和地位,对我来说,就如同浮云一样。”

(10)、庄子曰:“吾所谓明者,非谓其见彼也,自见而已矣。”《庄子•骈拇》)

(11)、唐 陈子昂《座右铭》:"兄弟敦和睦,朋友笃信诚。"

(12)、家庭生活无需作秀,也用不着在家人面前吹牛,真正的感情是从内向外自然流露的。

(13)、点评:有的人刚遇到一点富贵,就目中无人,开始嘚瑟了,不知道自己是谁了。所谓乐极生悲,这种早晚会遭到灾祸,甚至惹上官司。

(14)、(译文)勉强哭泣的人虽然悲痛却不哀伤,勉强发怒的人虽然严厉却没有威势,勉强表示亲爱的人虽然有笑脸却不感到和悦。

(15)、悟入无怀之静境,一轮之心月独明,尽显心静之境界;心静自然从容洒脱,持心若水笑面人生,更现心静之魅力。人生在世,平淡才是最真,静默才是最美,生命里最持久的不是繁华,而是平淡,不是热闹而是清欢。保持一颗童心,不开心的时候,心无遮拦地向朋友倾诉烦恼,开心的时候,肆无忌惮地开怀大笑,也许所有的忧愁会在倾诉中流走,所有的紧张会在大笑中释放。像孩子一样,简单生活,快乐生活,保持心灵原生态,一切都是美好的。

(16)、二是生而不有的精神。与万物一体的精神相关联,道教认为人生最高的境界和准则是产生万物而不占有万物的道德。道教认为,人的肉体修炼、精神完满的最高境界是“道”。“道”是如何产生的呢?葛洪提出:“道起于其贵无偶,各居一处,以象天、地、人,故曰三一也。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人得一以生,神得一以灵。”3并且自认为这是对老子智慧大道的发挥。老子曾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而自然的要义是:“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由之,只有“道法自然”才符合道德的思想。高尚的道德在于繁生万物而不据为己有,帮助万物而不自恃有功,引导万物而不宰制它们。唐代道教学者、医学家孙思邈就是这种精神的实践者,他的医学理论以天人一体、生而不有说为基础,谓“天有四时五行”,“人有四支五藏”,“阳用其形,阴用其精,天人之所同也”,“良医导之以药石,救之以针剂,圣人和之以至德,辅之以人事,故形体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灾。”4孙思邈本人“学殚数术,高谈正一”,不仅医术精湛,而且品德高尚。道教的这种生而不有的精神具有相当的实践性和普世意义这种实践性和普世意义,提出了世间事物持续平衡发展的观念,揭示出人类要顺应自然,效法自然法则,有所为而有所不为,才能得心应手,取得成果;如果强行索取,则会适得其反,破坏和谐,不能达到很高的境界。

(17)、大道至简,人生亦简。简不是物质的贫乏,而是精神的自在;简不是生命的空虚,而是心灵的单纯。大道至简是最高的道理往往是最简明的,人要学会简单、简朴生活、简捷行事,放下自己的私心杂念,当超出自我欲望的牢笼,当真正忘记自己的思想,忘记自己的意识,进入忘我忘物的状态。

(18)、再好的感情也经不起吵架的折腾,我们常说“言多必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