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文公的历史135句精选

2023年09月06日|来源:青春励志语录网|阅读:59

晋文公生平简介

1、晋文公简介与功绩

(1)、既然都已经投诚了,吕甥、郄芮为什么又要反叛?

(2)、命运之神不会允许这样一个经天纬地的英雄,就此老死蛮夷之地的。

(3)、重耳一听舅舅说出这样的话,就把自己身上佩带的玉璧扔到河里,发誓道:“我回了国,以后如果有和你们不同心的,这河里的神可以作证。”咎犯也就不提要走的事了。

(4)、晋文公采取的策略,是镇压顽固派,原谅投诚派,拉拢中间派,安抚亲信派:对吕甥、冀芮这样的顽固派,坚决镇压;对寺人勃鞮这样的投诚派,即便有再大的仇恨,晋文公依然原谅且重用他们;其他多数的中间派,晋文公不偏不倚地量才录用;对于长期跟随自己流亡海外的亲信派,虽然晋文公没有都封以高官厚禄,但也都有赏赐。

(5)、鲁肃(公元172年—217年),字子敬,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东南)人,出身大地主。

(6)、对待勃鞮的态度转变证明了晋文公不是没有容人之量。连勃鞮这样兵戎相见的仇家都可以一笑置之,难道晋文公就不能宽容吕甥和郄芮吗?

(7)、朱晖,文史作家,笔名闲乐生,中国古代名将狂热爱好者与研究者,王者荣耀最新版本三分之地项目指导,“凯叔讲故事”之《凯叔三国演义》及《三国博物学》历史与文学顾问,专注中国古代战争史领域十余年,出版历史作品近两百万字。

(8)、韩原大战,晋国之所以一败涂地,很大程度上要归咎于对晋惠公怀有愤恨的故太子申生一d串通秦国里应外合。因为申生乃是下军的创始领导人,彼时他虽已亡故,但他的旧部在晋军当中仍然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9)、   晋文公与介子推有一段感人的故事: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流亡在外,途中饿晕,臣介子推割下大腿的肉给他吃,重耳很是感慨,表示将来即位后一定重加封赏介子推。后来公子重耳成为晋文公,封赏忠臣忘了介子推。当重耳想起时,介子推却不愿再做官,背着母亲隐居在绵山。

(10)、但是,在公元前636年的这个拐角,命运却突然给了重耳柳暗花明的惊喜。他脱下流亡公子的粗褐,换上了晋文公的华服。终于等来弹冠相庆的时候了?还没有。

(11)、明朝中叶以后,西北之甘肃、宁夏均有胥姓入籍,并有沿海之胥姓渡海赴台。明末张献忠屠川后,造成川地人口锐减,此后不久的湖广填四川,有两湖之胥姓被迫入迁于今四川、重庆之地。历有清一代,渐有北方之胥姓入迁于内蒙以及东北三省。如今胥氏人口不众,但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12)、对外联合秦国和齐国伐曹攻卫、救宋服郑,平定周室子带之乱,受到周天子赏赐。公元前632年于城濮大败楚军,并召集齐、宋等国于践土会盟,成为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开创了晋国长达百年的霸业。

(13)、我个人认为文公忘掉介子推的可能性非常小,毕竟“割肉啖君”这件事在当时已经到了人人皆知的地步,就算文公忘记了,他手下的秘书怕是也该提醒一下吧,否则让文公落下个忘恩负义的名声对他自己也不好。

(14)、这在典籍《庄子·至乐篇》中有明确注释:“蝴蝶,胥也。”在史籍《列子·天瑞篇》中也记载:“乌足之根为蛴螬,其叶为胡蝶。胡蝶,胥也。”

(15)、推举贤良,任用有才能的人:封狐偃为相、先轸为帅;让赵衰、胥臣、栾枝、冀缺等人辅佐他治理国家;让郤溱、霍伯带领军队;让贾佗、阳子制作礼仪;让魏犨、荀伯抵御北方的戎族。制定官员规章,按法办事,确立名分,培育美德。

(16)、于是,在公元前636年的春天正月,秦穆公亲自统领革车五百乘,畴骑二千,步卒五万,辅重耳入之于晋。而当重耳扔掉这些年流亡带的破烂,准备登船渡过黄河时,旁边的狐偃突然捧着一块玉璧送给重耳面前,然后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向重耳辞行说:

(17)、    大汉王朝,是中国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个时代。现代中国的的主体民族、世界上人数最多的民族——汉族在汉朝形成。并由此派生出汉字、汉语、汉服......甚至在与匈奴对战的过程中,“汉子”逐渐成为男性的褒义代称。

(18)、胥佩菱:(1927~),女;四川成都人。著名医药学家、抗癌药研制专家。

(19)、从胥懿三传至胥臣,字季子,于晋文公称霸诸侯之后,论功行赏,曾被封于一个叫臼的采邑,所以又称为臼季。按史籍《左传》的记载,胥臣当时在晋国官拜司空,他的儿子叫胥申,其后的胥臣之孙胥克、曾孙胥童、玄孙胥午等,皆为晋国上卿、大夫。这是胥氏的主要来源,世代相传至今,史称胥氏正宗,胥氏族人多奉胥臣为得姓始祖。

(20)、子推终不肯出,子母相抱,死于枯柳之下。军士寻得其骸骨,文公见之,为之流涕,命葬于绵山之下,立祠祀之,环山一境之田,皆作祠田,使农夫掌其岁祀:“改绵山曰介山,以志寡人之过。”

2、晋文公的历史

(1)、丁未日,重耳到武宫(重耳祖父、曲沃一系晋国国君创始人晋武公的宗庙)朝拜,即位做了晋国国君,是为文公。至此,我们再也不能再叫他重耳了,他现在是晋文公,未来的天下霸主。

(2)、胥 臣:(公元?~前622年待考),字季子;晋国人(今山西)。著名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胥氏鼻祖之一。曾跟从公子重耳(晋文公)出奔,胥臣于晋文公称霸诸侯之后,论功行赏,官拜司空,曾被封于一个叫臼的采邑,所以又称为臼季。

(3)、图:青铜鸟尊,2000年出土于山西省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

(4)、   汉字、汉语,可谓是长盛不衰;汉服虽然由于一些外因的影响,曾经一度式微,但今日汉服已呈燎原之势在复兴。而汉朝的另一个成就——建筑,特别是土木建筑,则由于历史的久远,早已荡然无存。代表汉代建筑巅峰的是高台建筑。高台的起源很早,龙山文化遗址即是高台建筑板筑城池的雏形;殷商在朝歌有鹿台,西周在丰镐有灵台,燕国在下都建了黄金台,赵国迁都邯郸后建起丛台,齐都临淄故城内有桓公台,......

(5)、多年以后,穆公之子秦康公回忆起这段往事时曾说:

(6)、果然,流亡者没一个回来,就看你晋怀公小子如何耍宝。晋怀公气急败坏、丧心病狂,竟然把老狐突给抓了起来,威逼其写信叫自己两个儿子回来,狐突当然不答应,他义正言辞的说:

(7)、晋文公用人能不拘一格、不偏不倚,能人辈出的晋人怎么能不对他死心塌地?

(8)、有学者认为,胥氏可追溯到上古帝王“华胥氏”(伏羲、女娲姓“风”),据说“其民鼓腹而游,含哺而嬉,莫知作善作恶”。另有出自“赫胥氏”一说。据传“有赫然之德,使民胥附,故曰赫胥,盖炎帝也”。

(9)、寒食节从春秋起,距今已有两千六百多年的历史,比端午节的发生还要早358年。虽经东汉周举、三国曹操、后赵石勒、北魏孝文帝等多次禁断,却屡禁屡兴,蔓延全国。

(10)、重耳逃到了翟国,过了三年,晋国出兵攻打翟国,因为他们得知重耳就在那里,翟国也毫不示弱,就从背后攻打晋国。晋国当时遭到许多国家的夹攻,所以也不敢再向翟进军,就退了兵。

(11)、第一位,赵衰,字子馀,乃耿邑大夫赵夙之弟,后来三家分晋的赵国始祖,老成持重,是重耳的首席谋士,重耳以师礼事之。

(12)、臣负羁绁(马笼头马缰绳)从君巡于天下,臣之罪甚多矣。臣犹知之,而况君乎?请由此亡。

(13)、咎犯故意和他开玩笑,想缓和一下空气,他说:

(14)、该谱中还记载了自周至清末六百六十一位人物的生平简略,以及烈女表以寿母、贤母、节母等三百三十七人;选举表分制科、进士、举人、贡生介绍了三十八人;明、清两朝的邑庠生、府庠人、武庠生介绍了四十二人。人物传记中有自周以来各朝一百八十七人、烈女四十五人的传记,并有胥鄜泉(临湘人,光绪时封中议大夫)的诗集、胥特夫(岳阳人,光绪时举孝廉方正)的杂文集。族务志类有祠祭志、族居志、坟墓志,记载了各地祠堂、各处坟山的图说及族居地点、人口、迁徙情况。宗规类有二十八条,其中家训分为孝友、刑于(讲夫妻之道)、拟续(讲教子之方)、睦族、勤业、励学、安贫、保富、正俗等篇章;内容有同姓不婚、兄亡不得弟纲兄妻、继嗣等规定和务正业、息口角、族务管理、祠堂管理等。

(15)、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还好这件重要机密被重耳留在都城的内线探知了,便写信给重耳通风报信,导致履鞮刺杀失败。

(16)、但历史真的如此吗?一个追随着流亡政府头领的政治投机者真的那么不求回报吗?而仅仅即位三年多,就取代齐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二的晋文公会轻易忘了自己的救命恩人,随行大臣吗?

(17)、转念一想,重耳明白了,狐偃这是担心自己也变成那个忘恩负义的夷吾啊,放心吧,我重耳得志之后,绝不会冷落功臣,成为一个无耻小人!

(18)、    2019年3月12日《重耳传奇》在浙江卫视中国蓝周播剧场首播,该剧属于古装励志剧,由赖水清、赵箭联合执导,王龙华、张含韵、麦迪娜、蒲巴甲、张一山、张亮等青年主演,还有王刚、侯耀华、刘金山、林永健、谭凯等德高望重,演技高超的老戏骨,以及王燕(《还珠格格》中晴儿),甘婷婷(《水浒传》中潘金莲)等高颜值美女演员。先后拍了两次,历经三年,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由曲沃协助拍摄,足以证明传承和发扬晋文化和传统美德的决心和毅力。同时也在爱奇艺、腾讯视频和优酷视频等同步播出 。     

(19)、公元前637年九月,晋惠公夷吾病重去世,其子圉即位,是为晋怀公。也就是这么巧,悲剧霸主宋襄公也是死在这一年;更巧的是,晋惠公与宋襄公还是同年即位的(公元前651年)。这两位君主,都有满腔的雄心壮志,想要让国家强大,可惜都能力不足,最后都已失败告终,可谓难兄难弟。看来中原华夏的未来,还得期待另一位英雄君临天下。

(20)、于是吕甥、冀芮畏逼,悔纳文公,谋作乱,将以己丑焚公宫,公出救火而遂杀之。

3、晋文公一生简介

(1)、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卵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之推言避世,山火遂焚身。

(2)、胥力浦:(1951~),江苏南京人。著名现代美术家。

(3)、重耳虽然觉得在这里生活不是很安全,但是他有一个很好的妻子,他觉得这就够了,他和妻子恩恩爱爱,生活过得很舒坦。

(4)、于是,暌违十九年,重耳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终于回到了他日思夜想的故乡,他看着眼前既熟悉又陌生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只觉得这些年的坎坷、不幸、饥饿、疲惫、苦难、孤独、绝望、屈辱、失败、恐惧、冷暖甘苦,酸甜苦辣,欢乐忧伤,寂寞彷徨、生离死别、爱恨情仇统统都仿佛像电影般在眼前一幕幕的闪过,现在这一切终于都要过去了,重耳跪倒在地,抚摸着家乡田野里肥沃的土地,抽泣着说:“我的故乡,我的亲人,你们流浪的孩子终于回来了,回来了……”

(5)、送上门的君位,没人不想要,但重耳和他的谋士团队认为:里克弑君虽是为了旧主废太子申生报仇,但弑君毕竟是大逆,不能跟他混在一起!总之,在大丧大乱中入国夺权,有背礼教道德,虽成功于一时,但必有无穷的祸患随之而生。君主以正道为先,失掉民心的支持与拥护,江山又岂能坐得稳?于是,重耳最终以违背父命乃不孝之名,坚决的辞谢了里克,留在翟国观望。

(6)、晋惠公后来去世,晋国又没有了自己的国君,晋国的大臣栾枝等人听说重耳在秦,就派人前去劝重耳回国为君。他们商量里应外合之计,由栾枝等在里面接应,赵衰、咎犯等护送重耳回去,秦穆公派了很多兵力声援他们。这件事做得很顺利。

(7)、而介子推呢,他曾以惊人的毅力,忍痛“割肉啖君”,却又什么都不要,难免让重耳心里打鼓,觉得此人要么虚伪,要么就是另有所图。何况,几年前易牙在他心里留下的阴影还没有消除(易牙,齐桓公的御厨,曾经因为齐桓公无意间说了一句没吃过人肉,便把自己的儿子煮了献给齐桓公,由此获得齐桓公的信任。后来齐桓公病重,易牙发动叛乱,把齐桓公囚禁起来活活饿死。齐桓公饿死以后在床上躺了67天,尸体腐烂,遍地蛆虫。当时重耳在齐国避难,经历了全部过程。求重耳的心理阴影面积…)

(8)、在晋惠公囚于秦国的那段时间,吕甥矫诏颁布了“作爰田”、“作州兵”两道重要的命令, 将晋国采邑内原属于助耕性质的公室田产赏赐给世袭封君们,以此换取他们支持国家扩大征兵范围,将原本囿于国人的兵源拓展到州野的公邑和采邑。

(9)、而相比季隗,重耳就显得太过直男癌了,竟然要求别人平白等他二十五年!真是既想装大方,其实又自私,一点都不可爱。但是别忘了,这是在两千多年前的父权社会。我们不可拿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待古人,不管多少年,重耳能劝妻子改嫁,这已经不是当时一个普通贵族男子能做到的了。设身处地,我还是能感觉到他这句话中生死离别的痛苦,他放不下,他舍不得,但他只能离开。

(10)、据史籍《通志·氏族略》记载,到了晋厉公姬寿曼执政时期,以胥克之子胥童为上卿,胥童与当时的权臣栾书、中行偃积怨很深。后来栾书、中行偃受宠于晋厉公,胥童遂被其杀害。胥氏族人为避仇杀,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即改“胥”为“童”,称童氏,世代相传至今。

(11)、南北朝、宋、明之际,胥氏族人向今甘肃、山东、河北、江西、江苏、湖南、安徽、河南、东北、四川、黑龙江、新疆等地拓展。

(12)、他们来到楚国,楚国当时是个大国,但是楚成王对他却是优礼有加,用诸侯的礼节接待他。重耳感到受之有愧,就推辞,赵衰说:“你在国外逃亡十几年,小国都欺负你,但是现在大国却对你好,说明你将要发迹了,你就大胆地领受吧。”

(13)、    “好男儿志在四方,退避三舍,兑承诺只愿天下太平歌。好男儿志在四方,睦邦邻,休干戈千秋功过任凭说。”歌词气场强,不可挡,霸气足,见风骨。说的是山西省在春秋时期晋国称霸的风云人物――晋文公重耳。

(14)、在史籍《路史·伏羲》中记载:“母华胥孕帝,华胥之渚。”传说华胥是燧人氏的女儿,伏羲氏兄妹的母亲。华胥氏有一次去到一个叫“雷泽”的地方游玩,发现地上有一个巨大的脚印,那实际上是雷神的脚印,雷神是一个人头龙身,半人半兽的天神,他只需要鼓起肚子,就能发现响雷。华胥氏很好奇地踩了那个脚印一下,立刻感到全身震颤,回到家后就怀了孕,不久生下了伏羲。

(15)、他在翟住得时间长了,有一天,他和赵衰等商量道:“我当初逃到翟国,是因为翟国离我们国家近,也因为这地方可靠,在这里住这么久,也不是个事,又给他们国家带来了很多麻烦。我很早就想到齐国去,齐桓公是一个深谋远虑的人,现在他的国家也正缺人,管仲等也死了,我想现在就成行,不知你们以为如何?”赵衰他们同意重耳的意见。于是他们就准备出发。

(16)、胥附职责单就是专职辅佐、辅导太子,职如侍从,秩比大夫,为王莽特设的“太子四友”之一。时任“胥附”者为尚书令唐林。“四友”指尚书令唐林为“胥附”,博士李充为“奔走”,谏大夫赵襄为“先后”,中郎将廉丹为“御侮”。

(17)、晋献公所作所为确实极为残忍,但他的血腥清除公族之举,却为晋国摆脱了宗法制的桎梏。将公族清除之后,晋献公大量提拔贤臣、能臣,使得晋慢慢国形成了尊贤尚功的风气。异族、异姓贤臣、能臣不断涌现,为晋国未来大发展奠定了扎实的人才基础。因此,晋献公才是晋国未来称霸的第一功臣。在后人印象中,晋惠公为人不讲信用、任人唯亲且昏庸无能。他不但不守信用,杀害了众多晋国大臣,还在著名的韩原之战中战败被俘,丧权辱国。

(18)、出来后,他还和别人绘声绘色地描绘。曹共公的一个大臣叫釐负羁觉得他的国王这样做也太没有礼貌、太庸俗了,就对他说:“晋国的公子是一个出名的贤人,而且他又和你同姓,你怎么能这样对待他?”

(19)、故事终于走到了最后的时刻。大火一连烧了三天三夜,文公也坐在山头等了三天三夜,如他所料想的一般,介子推的身影始终都没有出现。

(20)、胥 鼎:(公元?~1226年待考),字和之,胥持国之子;金国人。金国将领、大臣。

4、晋文公的生平

(1)、曹共公也是个势利小人,他根本不把逃难中的重耳放在眼里。他早就听说重耳长得和别人不一样,重耳的肋骨不是像平常人那样分开的,而是长在一起,曹共公就很好奇,想看一看,于是趁他洗澡的时候,偷偷地溜进去看了个明白。

(2)、晋文公姬姓(公元前697年-公元前628年),名重耳,晋献公之子。《左传》记载他在做公子的时候遇到内乱逃到国外,在列国流亡十九年,而后在秦穆公的帮助下杀回晋国做了晋国的国君,是为晋文公。

(3)、后来,大臣们就请了夷吾回来。立他为王,这就是晋惠公。

(4)、里克于同年十月杀了奚齐。这时,晋献公还没安葬。大夫荀息利用骊姬的帮助,立了骊姬的另一个儿子悼子为王。不久,里克把悼子和荀息都杀了,晋国的宫廷一片混乱。

(5)、想当年骊姬诬陷重耳参与了申生的投毒弒君案,晋献公震怒,派兵讨伐重耳的封邑蒲城。正是这个勃鞮一马当先要杀死重耳。重耳越墙逃走,勃鞮追上去就是一刀。好险,只是斩下了重耳的袖子。

(6)、宋国的司马公孙固和重耳的舅舅相好,他暗地里对重耳的舅舅说:“我看你家公子还是到别的地方为好,宋国是个小国,打了这次仗以后又很弱,要让宋君帮公子重返国家并非易事,我看你们不如到其他大国去。”

(7)、   山西人杰地灵,载入中国史册的很多明君贤主都出生、发迹于这里,晋文公便是其中的佼佼者。晋文公,即重耳,晋献公之子。他文治武功卓著,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也是先秦五霸之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晋文公一生坎坷,颠沛流离19年,受尽苦楚,晚年方才立国建业。

(8)、华胥,是传说中远古时期母系氏族社会部落联盟的杰出首领,是华胥文化的缔造者。

(9)、这里要说的另一件事就比较狠了。我们知道中国古代发明了很多处死犯人的酷刑,其中有一种叫做断椎,就是打断你的脊椎,让你一命呜呼。据《商君书·赏刑篇》记载,晋文公回国之后,打算推行法令,于是召集大臣来商量。其中就有一个叫颠颉的大臣很晚才到,于是晋文公就对他使用了断椎之刑,颠颉惨死当场,把下面的大臣吓得要命。要知道,这个颠颉可是文公的发小,为人忠正耿直,是文公逃亡十九载身边最重要的大臣之从此人人畏守刑法。这里也能看得出文公狠辣的一面,他为了推行政策,可以毫不犹豫拿最亲近的人开刀,何况一个小小的介子推?

(10)、懒得看正史,在网上搜了一下《东周列国志》,第三十七回是“介子推守志焚绵上,太叔带怙宠入宫中”。有一段文字引起我注意。先复制文字如下。

(11)、    赏剧过程中,不难发现剧中山水画面特别熟悉,大多数是在曲沃桥山,浍河晋宫等一些地方拍摄,给人一种空间上的穿越,好奇心让人浮想联翩,这是真正属于我们脚下这片土地曾经发生的一段伟大的历史。   

(12)、临行的那一天,他们和国王告别了,重耳来到了自己的妻子面前,说:“我走以后,你要受苦了,你等我25年,我要是不回来,你就改嫁。”

(13)、自从重耳的父亲晋献公娶了骊姬以后,晋国的宁静就被彻底打破了。骊姬设计杀害了太子申生以后,她的黑手就又伸向了精明干练的重耳和夷吾。

(14)、二月辛丑日,重耳方面的谈判代表狐偃与秦晋大夫在郇城结盟,宣布共同拥护重耳为晋君。

(15)、看到这里,我想这段历史中的两个人物形象差不多已经建立了起来——介子推忠心耿耿,能“割肉啖君”,为人低调,做事不求回报;晋文公大器晚成,虽然有忘恩负义之嫌,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并且他还造福后人,给我们留下了一个三天的小长假。

(16)、就这样,流亡19年的重耳回到了自己的祖国,这时他已经62岁了。出去的时候他还是一个满头黑发的壮汉子,现在他已经是两鬓如雪,当他踏上了自己的祖国时,他跪在地上,亲吻着清新的土地,老泪纵横。

(17)、自古以来,名与利都是人们不断追逐的对象,如果说狐偃等人是追求功名利禄的话,那我想,大概介子推苦苦追求的,应该是一个名声吧,从这点来说,其实介子推和狐偃等人没什么不同。

(18)、他一切都明白了。他从车上翻过身来,划地拔出了刀,就向咎犯刺去,咎犯急忙闪身,说道:“你要觉得杀掉我,能成全你的心愿,你就杀吧。”

(19)、第七位,颠颉,也是一个武林高手,就是鲁莽了一些,与魏犨可以说是哼哈二将。

(20)、这十个人有文有武,每一个都是可以独当一面的英雄豪杰,可是这些人个个都对重耳忠心耿耿,放弃了在晋国的优渥生活跟着落魄的重耳颠沛流离,亡命天涯,尽管受尽磨难,却仍紧紧地团结在重耳的周围,为什么?除了重耳自幼谦恭下士,交游广阔之外,最重要的原因是当时晋国内乱,政治环境太差,简直可以跟解放前国民d的白色恐怖媲美,所以他们才会紧随重耳,以争取最大的政治利益。

5、晋文公是个怎么样的人?

(1)、当然,晋怀公的悲剧,也和晋惠公的安排不当有重大关系。明知道自己儿子在晋国没有根基,也不安排几个托孤大臣教导辅佐他,就看着他胡闹吗?要知道中国的贵族大家族,向来热衷分散投资;当年晋国骊姬之乱,各大家族就已开始跟着晋献公诸子分头押宝,比如郤氏家族中的郤芮是夷吾的死d,而郤榖、郤溱却是重耳留在晋国的内主;再比如重耳有两个舅舅狐偃、狐毛都是跟随重耳流亡的得力心腹,但二狐兄弟的父亲狐突却留在晋国为官,因为狐突不仅是重耳的外公,同时也是晋惠公夷吾的外公、晋怀公圉的曾外公。总之,各大家族对重耳和夷吾是各自支持的,并没有坚定不疑的一面倒,最终还是要看形势的发展。晋怀公这时候要做的,应该是收买人心、稳定局势,而不是一刀切的逼人选边战,这不仅不能震慑住反对者,反而会将更多人推向自己的对立面!

(2)、他到了齐国后的第二年,齐桓公去世了。大臣竖刁内乱,在十分混乱的情况下,齐孝公即位。这时候,许多诸侯国觉得齐桓公一死,齐国国势衰微,就乘机来攻打齐国。

(3)、第二位,狐偃,字子犯,戎国人,重耳的舅舅,又名舅犯、咎犯,智计过人,是重耳的心腹亲属,重耳以父礼事之。

(4)、晋文公(公元前697年—公元前628年),姬姓,名重耳,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君主,公元前636年至公元前628年在位,晋献公之子,母亲为狐姬。晋文公文治武功卓著,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也是先秦五霸之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

(5)、介子推,想必大家都不陌生。想当年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姬重耳还是个流亡的公子,在外面被人追着吃土的时候,就是这位介子推,硬生生从自己大腿上割下一块肉来给重耳炖了锅肉汤,重耳感动的涕泗横流,发誓有朝一日做回晋国国君,定要好好报答这份恩情。 

(6)、唐林,字子高,沛郡人,大致在汉元帝末年至刘玄更始末年间在世即公元前33~公元24年。他以明经饬行显名,后仕王莽授封建德侯,历公卿位(尚书仆射)。他曾数上疏谏正,有忠直节。

(7)、首先可以肯定的是,晋文公是迫于舆论压力,不得不去找介子推。之前已经分析过,论才华能力,介子推都不足以堪负重任,而赏赐钱财,又难免要雨露均沾,顾忌到一大群人,所以晋文公无论如何,是不会希望介子推出山的。

(8)、第六位,介子推(音捶),晋国隐者,忠义耿直,也是个重耳非常敬重的贤人。

(9)、晋文公说过四面放火的话吗?天知道。但是魏犨之流他就敢先做了。等到晋文公想起“寡人之过”,也只能纪念纪念、表彰表彰罢了。

(10)、那么晋文公心里是怎么想的呢。我估计文公要是一开始就知道那碗汤是介子推的肉,恐怕打死都不会喝,毕竟吃人肉这种事,传出去多影响声名。结果介子推倒好,把这件事硬是搞的人人皆知,这就很难保证文公心里没有骂几句妈卖批了,甚至怀疑介子推割肉的动机。

(11)、上述这些史实反映出,在晋文公返国执政的初期,他事实上指挥不了军队。兵权掌握在吕甥和郄芮这两个非嫡系大臣的手中。强臣弱主,太阿倒持,晋文公能不使点儿手段逼他们交权吗?

(12)、   晋文公祠配殿(后院)楹联:不图名妵 (tǒu) 垂青史 直以丹诚报国家 横批为:周钟秦鼓

(13)、第三个渊源:源于动物,出自古代昆虫胥,属于以动物称谓为氏。

(14)、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15)、虽千万人吾往矣,这是勇气;虽千万人而吾不往,这是智慧。

(16)、因为晋文公成了晋国第一任霸主,人们往往想当然地就把晋国称霸的功劳归结在他身上。可实际上晋文公回国后,之所以能在短短五年就战胜强大的楚国称霸成功,最大功臣不在于重耳,而应是他父亲晋献公和他兄弟晋惠公。当然,虽然晋文公功劳不是最大,但他却完成了晋国崛起最为关键性的工作。晋献公留给人们最为深刻的印象,莫过于他的残忍无情。晋献公刚继位,就对于晋国庞大的公族势力忧心不已:自曲沃桓叔以来,曲沃一族子孙众多,常常干涉朝政,对晋献公的统治形成了巨大威胁。公元前671年,晋献公忧心忡忡地与大夫士蒍谈及此事;士蒍建议他先除掉公族势力中的强大之族,再清除残余势力。同年,士蒍就设计杀死了公族中的富子;公元前670年,士蒍又诱使群公子杀死了游氏二子;公元前669年,士蒍让群公子在聚邑(今山西绛县东南)筑城,让他们聚居在城内;公元前669年冬,晋献公带兵包围了聚邑,将群公子残杀殆尽!

(17)、胥少汀:(1921~),山东恩县人(今山东平原)。医学家,中国人民解放军专业技术少将。

(18)、第二日得到消息后,重耳便立刻率领本部人马驰入晋军,正式接管晋军的指挥权。

(19)、当时介之推与晋文公重耳流亡列国,割股肉供文公充饥。

(20)、唐代诗人卢象这首《寒食》诗,所言即是寒食节的来历“之推绵山焚身”的故事。

(1)、胥臣逝世后的周顷王姬壬臣四年(晋灵公姬夷皋四年,公元前615年),秦、晋两国交战,胥臣之子胥甲与赵穿泄露了军情,主帅赵盾因此削了胥甲的官爵,逐其到卫国,而后起用胥甲之子胥克。

(2)、而勃鞮呢,面无愧色,反过来教训晋文公,我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我有什么错啊?想当年管仲还曾经为了公子纠,一箭射中过齐桓公的带钩,桓公记过他的仇吗?还不是照样用他为相吗?我以为这么多年过去了,您这趟回来总该有点儿长进,谁曾想还是那般见识。要照这样,只怕过不多久您又得流亡出去的。您要真不愿意见我也没关系,咱俩指不定谁先后悔呢?

(3)、凡吏者,古代皆称之为“胥”,因以为姓氏,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4)、君臣患难一场,眼看苦尽甘来,彼此之间泪眼汪汪,说几句“有难同当,有福必同享”之类的话其实倒也是人之常情,谁知一旁的介子推却冷冷笑道:“天实开公子,而子犯以为己功而要市于君,固足羞也。吾不忍与同位”(主公能有今天的成就那是上天的安排,你们这些人没皮没脸,在这里邀功请赏,都不嫌丢人,哥们我先走了)。说完这话介子推就真的走了,留下眼泪还没擦干的一票君臣愣在原地,心里那是一万头草泥马奔过啊。

(5)、五位贤人成功地把他们的主子挟持走,心里不知有多高兴,一路上他们有说有笑,重耳也打趣道:

(6)、历史和人生,往往都是由一个个正确的或是错误的决定来推动的。对于介子推而言,他最大的悲哀,在于他生逢乱世,却没能看清这个时代;他跟对了明主,却没能看懂明主的野望。而对于晋文公而言,他本性善良,却身不由己;四处逃亡,终于变得冷酷无情。而他身边的大臣们,个个都拥有政治家的雄心勃勃,又哪里容得他软弱…

(7)、十四年前,也是秦穆公做护花使者,护送晋惠公夷吾入晋为君的,没想到夷吾是个白眼狼,翻脸不认人,成天找秦国麻烦。如今秦穆公又送重耳归国为君,真是感慨万千,他只希望秦晋能够永结同好,重耳不要再恩将仇报才好,他实在被莫名其妙的夷吾父子搞烦了。

(8)、晋文公回国初期,他所面临的复杂国内政局也是如此。该如何安抚那些原本属于不同政治派别的大臣?

(9)、重耳和夷吾还要说什么,晋献公阻止了他们。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哥哥就是被骊姬害死的。

(10)、可吕甥和郄芮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掌握兵权的呢?我认为,就是从韩原战败,晋国宣布“作州兵”的时候开始的。

(11)、文公命停车于山下,使人遍访,数日不得。文公面有愠色,谓解张曰:“子推何恨寡人之深耶。吾闻子推甚孝,若举火焚林,必当负其母而出矣。”

(12)、由于蝴蝶美丽,而历代官吏皆衣着华丽,高高在上,剥民如鼓,而民则如芰草,因此人们将巡梭于民间的官吏称作“胥”。大小官吏行于民间,一如蝴蝶穿于花草之中,尽取花精,古代人称吏为胥,实在是非常贴切精辟不过了!

(13)、减免赋税,布施恩惠,舍弃禁令,分财给寡少的人,救济贫困,资助没有财产的人。减轻关税,修治道路,便利通商,宽免农民的劳役。鼓励发展农业,提倡互相帮助,节省费用来使资财充足。在生产上,号召改进工具,施惠百姓,奖励垦殖;在贸易方面,降低税收,积极争取邻商入晋。

(14)、论辛苦,他们不比主演狐偃赵衰等人出力少,论感情,他们同样跟着文公流亡十九年,亲如兄弟。他们和狐偃赵衰差着的,是那一点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魄力,以及治国平天下的抱负与才能,他们想要的,只是得到天下之后的那一块蛋糕。

(15)、于是乎,介子推被草草的安排了事。其他人看这情形,也知道蛋糕是不敢指望了,那就给什么就吃什么吧。

(16)、晋文公(公元前697年? -公元前628年),姬姓晋氏,名重耳,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君主,公元前636年至前628年在位,晋献公之子,母亲为狐姬。 晋文公文治武功卓著,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也是上古五霸之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

(17)、这样一个仇人要求见晋文公,文公当然不会给他好脸色看。文公派使者传话,劈头盖脸地数落勃鞮的罪恶,末了拿狠话儿砸他,说“你回去给我好好反思,想不清楚别来见我”。

(18)、答案恐怕是:不能。但这个“不能”无关宿怨,而是吕甥、郄芮手上有一样东西让晋文公担惊受怕——兵权!

(19)、韩原之战后,晋惠公被俘。不久后,秦穆公决心放他回国。为此,晋惠公让郤乞先回国为他打前站,为他争取晋国人心。为此,郤乞与晋惠公另一亲信吕饴甥商议,在晋国推行了两个重大的改革措施,以收买人心。

(20)、胥光义:(1916~),别名许鑫,胥克寻之子;四川巴中江口区人(今四川平昌)。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少将。曾主编《当代中国·军队后勤卷》的《当代中国军队后勤工作》,参与编写《中国革命老区》等。

(1)、   晋文公殿门两侧楹联:择贤用能文治武功一代雄主炳史册 勤王树德礼兴乐和百年霸业载春秋 横批是:晋文公祠

(2)、    剧中虽故事情节复杂,人物繁多,但是人物之间矛盾对立鲜明,便于理解,给人一种轻松的感觉,适合各种群体观看,人物语言也用了很多哲理名句,比如,“人生而卑微不自轻,人生而富贵不自傲,等一些为人处事的品质。   

(3)、2019年2月16日农历正月十二(本周六)上午9:30-11:在兖州兴隆文化园西区灵光宝殿一层净心书轩,将如期举办兴隆文化大讲堂第五十三期讲座。兖州区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王登伦老师、兖州区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武秀老师,兖州区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冯宪开三位老师与大家共同探讨“春秋五霸”之晋文公的故事。

(4)、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左传》里形容介子推是“怒去”,说他被文公给忽略了,很愤怒,于是走了。至于后面的“抱木而燔死”,也很难说清是自焚而死,还是被文公不小心烧死了,又或者是,文公故意的?

(5)、   2020年10月晋文公祠建成面向游人开放,看样我们来的正是时候,晋文公祠才开放没几天。晋文公祠是晋祠景区改造新增景点中最大的亮点,为仿汉代高台式祠庙建筑风格,晋文公祠由入口前导区和祠庙祭祀区两部分组成,入口前导区包括阙门、柱梁石桥、百戏楼以及祠前广场,祠庙区为高台式建筑群,四周为回廊。

(6)、春秋时期,晋昭侯姬伯将曲沃(今山西曲沃)赐给叔父姬成师,号曲沃桓叔。曲沃桓叔的第七子姬伋被列为公族,食采于蒲地(今山西临汾蒲县),其孙姬懿为蒲地之吏,乃以职为氏,称胥懿。

(7)、    祠庙区与广场相连。祠庙区即为高台建筑群,高台内部局部做空辟为展厅,四周为回廊。上部祠庙祭祀区以院落为单位,呈“日”字形平面格局,中轴线由东向西依次为二层门楼形式的祠门、二层台基之上的主殿(文公纪念堂,匾额:晋文公祠)、后殿(介子推纪念堂,匾额:食不言禄),两侧有南北配殿、东西围廊等建筑物,主殿与南北围廊之间有连廊相通,祠庙区四个角分别建二层楼阁。园内有门楼、殿堂、楼阁等建筑十余座。目前,晋文公祠还推出了“晋国故事展”,图文并茂介绍晋国和晋文公的有关故事。

(8)、光烟榆柳火,怨曲龙蛇新。可叹文公霸,平生负此臣。”

(9)、如此,里克只好去梁国迎回了重耳的弟弟夷吾并拥立了他,这就是晋惠公了。晋惠公夷吾虽然一向将自己扮演成一个贤公子,但实际上是一个见识短浅的家伙,平常看不怎么出来,可一旦沾染到权位之争,就变得唯利是图、心肠毒辣、不择手段,他可不管什么生桃熟桃,总之先吃了再说,而且要连皮带核吃干抹净,所以他一回到晋国,就背信弃义,与助他上位的秦国交恶,并诛杀了里克等一干老臣。如此一来,晋国在外得罪大国,外交丢分;在内诛锄异己,国人不附;这样自然要出大问题,公元前645年,秦晋韩原一战,晋国大败,晋惠公也被秦国俘虏,后来虽被放回,但威望大损,更加害怕重耳回国跟他争位,于是又派出那位大内高手、也就是宦官履鞮带着勇士潜往翟国刺杀重耳。

(10)、据史料记载,晋文公闻听消息,痛哭失声,几近昏厥。按常理说,这里面自然是有表演的意味,但是这一次,我宁愿相信文公是真的感到后悔了,无论介子推这个人生前多么的招人讨厌,但毕竟是曾经救过自己一命啊。

(11)、左右拘得农夫数人到来,文公亲自问之。农夫曰:“数日前,曾有人见一汉子,负一老妪,息于此山之足,汲水饮之,复负之登山而去,今则不知所之也。”

(12)、原来,重耳和他的弟弟夷吾逃出晋国后,过了五年,晋献公就逝世了,临死之前,他还拖着病体想去秦桓公的葵丘之盟凑下热闹,却在半路被老爱坏人好事的周室上卿宰孔拉住一通劝,说什么齐桓公好大喜功,东边都顾不上,还能顾得上你西边?他乌云盖顶,必将有乱,你们晋国也会有乱,还不快回去稳定大局?不要去葵丘瞎掺和。

(13)、胥偃:(生卒年待考),字安道;丹阳人(今湖南长沙)。北宋官吏、骈文家。少年时苦学,后于宋咸平年间(公元998~1003年)中进士甲科,官至翰林学士、开封知府。欧阳修二十岁时携带自己的文稿到汉阳,拜渴著名骈文家胥偃。胥偃读了他的文章,非常赏识,便把他留置门下,给予悉心指点,并携带他同赴京师(今河南开封),推荐参加国子监考试。后来,胥偃但还把女儿嫁给了他。欧阳修后来终生感激胥偃的提携。胥偃为官谨慎,生活俭朴,做官前家有良田数十顷,后来都分给了族人。

(14)、在胥人、胥师、胥魁、胥卒等的后裔子孙中,多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胥氏,世代相传至今。

(15)、看来,翟国是呆不下去了,毕竟这里也是夷吾的母国,翟君虽然对重耳很好,但恐怕也难以对抗晋国强大的外交压力。事已至此,也为了不给人家添麻烦,重耳和他的一干手下只能选择继续流亡了,可天下虽大,哪里是他们的容身之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