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精髓25句98句精选

2023年09月11日|来源:青春励志语录网|阅读:59

老子的道德经30句名句

1、老子的道德经30句名句有哪些

(1)、老子名言: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2)、这句话是在告诉我们宽容的道理,人心不是靠武力征服的,而是靠爱和宽容征服。明代杨翥有德量。邻居丢了鸡便骂是姓杨的偷的,杨翥听到后劝家人说:“街坊中又不只有我一家姓杨。”另一个邻居每逢雨天都会将院子里的积水排到杨翥的院子中来,杨翥又说“晴天的日子多,落雨的日子少”。渐渐的乡亲们被杨翥感动,后在有贼侵入时,自发到杨家门口守夜防贼。

(3)、(感悟)这是老子具有辩证思想的名言。要正确对待祸福,从不利中看到有利,有利中发现不利。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引用了这句话,说明了“好的东西可以引出坏的结果,坏的东西可以引出好的结果”。

(4)、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

(5)、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

(6)、解悟:越是在意的东西,就越容易失去;积聚的财物越多,带来的灾祸也越多。所以,只有懂得知足,懂得适可而止的人,才可以长久平安,不会让自己遭受侮辱,置身于险地。

(7)、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8)、也正因为(下士)大笑,才可以称其为“道”。

(9)、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10)、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11)、老子,春秋时思想家,道家创始人。一说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厉乡曲仁里人,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史”(管理藏书的史官)孔子曾向他问礼,后退隐,著《老子》。一说老子即太史儋,或老莱子。《老子》一书是否为老子所作,历来有争论。

(12)、南方无穷而有穷,今日适越而昔来。轮不辗地。连环可解也。矩不方,规不可以为圆。飞鸟之景未尝动也。《庄子·天下》。

(13)、能了解、认识别人算得上智慧,但是有自知之明才是强大的。因为人在面对自己的时候,往往不能做到客观,要么自视甚高,要么妄自菲薄,这都是不对的。要懂得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扬长避短,才能越来越强大和优秀。

(14)、(感悟)“柔弱胜刚强”,这是老子对自然的感悟,深刻提示了“道”的本性。

(15)、(感悟)此句老子意在解释为什么“道”的存在而常人难以理解。因为大道具有无限性,而常人的感官难以体察,是“无状之状,万物之象”。

(16)、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老子》七十八章。

(17)、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18)、同类相从,同声相应,固天之理也。《庄子·渔父》。

(19)、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道德经·第八十一章》

(20)、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道德经》

2、老子道德经精髓25句

(1)、(感悟)这与“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莫伸手,伸手必被捉”是一样的道理。

(2)、08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3)、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於贵生。

(4)、(翻译讲解):做事要做在事情没有发生之前,处理祸乱一定要在祸乱发生之前。

(5)、能至于无乐者,则无不乐;无不乐则至极乐矣。《淮南子·原道》。

(6)、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经法·道法》

(7)、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老子《道德经》

(8)、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9)、小有所志(记),而大有所忘。《淮南子·人叔真》。

(10)、老子名言: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11)、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12)、老子还强调:“上士闻道勤而行之”。把握了规律就用以指导实践,而不是用于空谈。

(13)、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14)、民之从事,常於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15)、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道德经.第五十八章》

(16)、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

(17)、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

(18)、老子名言: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19)、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20)、(译解)天下万物生于(看得见的)具体事物(有),而具体事物(有)由看不见的“道”产生。

3、老子道德经名句大全解释

(1)、(翻译讲解):柔弱胜刚强,没有不知道的,但很少有人能做到。

(2)、天下的难事,一定从很小的地方做起;天下的大事,一定从细微的部分开端。所以我们说细节是魔鬼,甚至能写出一本畅销书。做大事,也需要注重细节!

(3)、(感悟)《老子校诂》云:“重谓寡欲自重,轻谓纵欲自轻,二者皆以治身言。静谓清静无为,躁谓急功好事,二者皆以治国言。”

(4)、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

(5)、(感悟)揭示了量变与质变的深刻道理,只有从实际出发,一点点积累,才能成就大事。

(6)、少则得,多则惑。——春秋时期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二章》

(7)、(感悟)这与“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莫伸手,伸手必被捉”是一样的道理。

(8)、解释:正直的人像屈服,灵巧的人像愚笨,有口才的人像迟钝,指有真才实学的人不显露自己。

(9)、老子名言: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10)、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11)、02《道德经》中说:“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12)、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13)、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14)、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德经·第四十一章》

(15)、老子名言: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16)、(感悟)“不争”被道家视为一种天道自然准则,它实际上是一种以不争为争的君子之术和处世之方。

(17)、(感悟)此为老子精神修养论。了解自己,反省自己,战胜自己,实为做人之至要。“自知者明”,“自胜者强”实为千古名言。

(18)、《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相传为老子所著,其中蕴含的哲理简单而意味深远,其中最经典的十句话更是蕴含了中国式的生存智慧,领悟透了并在实践中践行的话,受益终身。

(19)、老子从激烈的社会运动中感到社会不是固定不变的,从中认识到了一些事物变化的规律,事物间相互依存、彼此消长的状况。“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乐相合,前后相院。”老子特别注重物极必反的现象: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

(20)、(感悟)自知自爱,是人的自身修养达到很高境界的体现。

4、老子道德经经典名句

(1)、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2)、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已为人己愈多。——老子

(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4)、鱼处水而生,人处水而死。《庄子。·至乐》。

(5)、(翻译讲解):塞信私欲的通道,关闭情感的门户,终身不会窘困。

(6)、老子曰:管理治理众人并有事于天地,最好的办法莫如农耕那样。也就是说应当顺着作物生长的规律,不要强制它,顺从它发展的需要而照顾它、灌溉它、扶助它,这样作物必然成长得很好,能够获得丰收。因此,管理者带领众人去完成事业,同样也要遵循这个原则,才能够获得丰硕的成果。

(7)、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8)、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9)、品德高尚的人所遵循的处世原则,是干实事而不与人争高下。

(10)、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11)、“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老子》一章。

(12)、(感悟)哀兵必胜,军队在悲愤与压迫面前,战斗力最强。

(1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14)、(感悟)一诺千金,言出则必行。遇事思虑周详,才能成竹在胸,成就大事。

(15)、(翻译讲解):坚强者属于死亡的一类,柔弱者属于富有生机的一类。

(16)、(翻译讲解):轻易就许下诺言的人,必然容易失信于人,把事情看得很容易的人必定遇到想不到的困难。

(17)、(翻译讲解):保持本质淳朴无华,减少私心贪欲(就能为道无忧)。

(18)、10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9)、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20)、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5、老子的道德经10大名句的意思

(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後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2)、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3)、(翻译):那完善至极的,看起来却好像欠缺的样子,然而永不败坏。那丰盈四溢的,看起来却好像虚无的样子,然而用之无穷。最正直的好像弯曲,最聪明的好像愚拙,最善辩的好象口讷。安静胜于躁动,一如寒冷抵御炎热。唯有清静,是天下的正道。

(4)、善良的人,我会善待他;不善良的人,我也善待他;那么天下归于善良。

(5)、知识渊博的人,不卖弄,喜欢卖弄的人知识不渊博。

(6)、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7)、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8)、老子的《道德经》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9)、老子名言: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10)、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道德经.第四十四章》

(11)、(译文)至高的品性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

(12)、元气生万物而不有。《老子》第二章河上公注。

(13)、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

(14)、老子的《道德经》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15)、和大怨,必有馀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16)、05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弛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17)、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欲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

(18)、最完美的东西,好像有什么残缺,但作用不会枯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