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是哪个哲学学派148句精选

2023年09月12日|来源:青春励志语录网|阅读:59

尼采是哪国的哲学家

1、尼采是哪国人

(1)、要破坏一件事,最刁钻的办法是:故意用歪理为这事辩护。

(2)、☞女人的婚姻不是爱情(也以海德格尔&阿伦特为例)

(3)、☞尼采|治疗男人的自卑病的最可靠办法,是被一个聪明女人爱上

(4)、只有经历过地狱磨难的人才有建造天堂的力量。

(5)、宁肯随便做点什么也胜于一事不做,这就是现代人的生活原则,这条原则就像一根绳索一样,勒死了一切高级的趣味和教养。

(6)、人就像一条肮脏的河,为了接纳这条河,我必须是海。

(7)、与恶龙缠斗过久,自身亦成为恶龙;凝视深渊过久,深渊将回以凝视。

(8)、谁能看到这篇文章,那是他的缘分,看完之后谁开悟了,那是他的福分

(9)、尼采对瓦格纳越来越失望,因为他发现瓦格纳身上也有某些太人性的东西,庸俗,不真诚,“充其量只是一个舞台演员。”

(10)、老子是最伟大的钥匙。如果你了解他,他就是一把总的钥匙;你可以用它打开所有存在于生命中的锁。

(11)、哲学家的思维异于常人。在普通人眼中的是事实和联系;在哲学家眼中事实成了主体构成的假象,联系成了主体构成偶然性……

(12)、约翰·罗尔斯(1921—2002)是一位沉静而谦逊的哈佛学者,他的著作《正义论》(ATheoryofJustice,1971)改变了人们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方式。《正义论》是罗尔斯近20年苦心思索的结晶,是一位哲学教授写给其他哲学教授看的一本书,风格相当枯燥。这类作品大都在图书馆攒灰,可《正义论》的命运却截然不同,成为一本畅销书。从某种角度来说,有这么多人愿意读这本书着实令人吃惊,但其实这本书的核心理念极为有趣,很快就成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书籍之一。读者中有哲学家、律师、政治家和其他许多人,这是罗尔斯自己做梦也想不到的事情。

(13)、☞思想者的孤独与勇气——评传记电影《汉娜·阿伦特》

(14)、在这样的家庭里,如果不出意外地按照父母的期望成长,尼采也会成为一个牧师,尼采两岁半的时候,才说出了第一句话,看起来有点笨。

(15)、但他并没有死,而是奇迹般恢复过来了,他开始工作,没多久就写满了六个练习本。

(16)、最好的作者,是那羞于成为作家的人。《人性,太人性的》

(17)、对待生命你不妨大胆冒险一点,因为好歹你要失去它。如果这世界上真有奇迹,那只是努力的另一个名字。生命中最难的阶段不是没有人懂你,而是你不懂你自己。

(18)、1844年10月15日,尼采出手在一个虔诚的家庭里,曾祖父、祖父、父亲都是牧师,外祖父一家也是虔诚的信徒。

(19)、1879年,他辞去了教授职位,开始四处漫游养病,他甚至觉得自己会像父亲一样,三十多岁就死去。

(20)、毒害年轻人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们尊重和自己想法一样的人,而不是去尊重和自己意见相左的人。

2、尼采是哪个哲学学派

(1)、命令比服从更难。不仅命令者要承担所有服从者的重负,而且这些重负很容易把他压垮。

(2)、人类的生命,不能以时间长短来衡量,心中充满爱时,刹那即为永恒!

(3)、另一方面,好的文艺作品除了娱乐的功能,背后还包含着一种生命体验、一种生活的可能性。深刻地理解文艺作品背后的内涵,不拘泥于自我,更加了解他人,了解外部世界。

(4)、☞人之为人|阿伦特在《人的境况》中都讲了些什么

(5)、理想主义者是不可救药的:如果他被扔出了他的天堂,他会再制造出一个理想的地狱。

(6)、本书的主要目的,是拂去哲学神秘的面纱,让涉及哲学的话题变得轻松有趣。作者做到了用最简单的话语来解释艰深的哲学概念,时不时加上些个人评论和讽刺调侃,透过简洁清晰、通俗易懂的文字,陪伴读者一起走过阅读的旅程。

(7)、刘丰老师视频:教育唤醒的意识层次,每个人都应该看下(强烈推荐)

(8)、叔本华其实是个富家公子哥。父亲在世的时候叔本华被迫经商,在父亲死后他才得以进入大学。在哥廷根大学叔本华原本是攻读医学的,但很快就把兴趣转移到了哲学。

(9)、哲学家习惯于谈论意志,似乎意志是人尽皆知的东西;叔本华甚至告诉我们,我们实际上只知道意志,绝对而完全地、不折不扣地知道。但我总是觉得,叔本华在这方面也只是做了哲学家惯于做的事情——他似乎采纳了普通的偏见,并予以夸大。我认为,运用意志力尤其是件复杂的事情,是件只是在名义上统一的事情——普通的偏见正是暗藏在名称中,由此而控制了所有时代不够警惕的哲学家。因此,让我们这次破例谨慎些吧!让我们“没有哲学性”吧!我们要说,运用各种意志力时,首先有多种感觉,即每当我们运用意志力做任何事情时,都会感觉到“我们所离开的”那种状态,感觉到“我们所趋向的”那种状态,感觉到这种“离开”和“趋向”本身,随后还有一种相伴随的肌肉感觉,这种感觉即使未使“四肢”运动起来,也会凭借习惯的力量开始起作用。因此,正如应该承认各种感觉(确实有许多种感觉)是意志的组成部分,其次还应承认思想;在每一意志行为中,都有一种主导思想;——别想像可以把这种思想与“运用意志力”分隔开,似乎意志便可以留存下来!第意志不仅是感觉和思想的复合体,而且还是一种情感,实际上是命令的情感。称作“意志自由”的东西,实质上是优越于必须服从的情感:“我是自由的,‘他’必须服从。”——这种意识是每一种意志所固有的;每一种意志固有的东西还有注意力的紧张,对一件事情的专注,无条件的判断:“现在只需要做这件事情”,内心确信无疑:命令——以及其他属于命令者地位的东西,运用意志力的人在内心命令表示服从的东西,或他认为会表示服从的东西肯定会得到服从。但现在让我们留意一下有关意志的最令人奇怪的事情——意志这玩意儿极为复杂,但是人们对其只使用一个名称。由于在特定情况下,我们既是命令的一方,又是服从的一方,而作为服从的一方,我们一行使意志力,通常便开始有受拘束、受驱使、受压迫、反抗和行动等感觉;由于另一方面我们习惯于忽视这种双重性,习惯于用综合性词语“我”来自我欺骗,所以有关意志本身的一整套错误结论和虚假判断,便附着在运用意志力的行为上——以致运用意志力者坚信,只要运用意志力便足以导致行动。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在指望得到命令,因而服从,并从而行动的结果时,只是运用意志力,所以这种现象便自我转变成了感情,似乎有一种结果的必然性;一言以蔽之,运用意志力者相当有把握,确信意志和行动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是一回事;他把意志力的运用归因于意志本身,因而越来越能感觉到伴随着所有意志力运用的力量。“意志自由”——人们用这个词表达运用意志力者的复杂喜悦心情,他下命令,同时又把自己等同于命令的执行者——他作为命令的执行者,也享受到克服障碍的喜悦,但内心却认为,实际上是他自己的意志克服了碍。这样,行使意志的人便在他作为下命令的喜悦心情之外,又加上了他卓有成效的执行工具,即有用的“潜意志”或潜灵魂——的确,我们的身体只不过是由许多灵魂构成的社会结构——的喜悦心情。结果就是我:此处发生的事情,也是在每一个组织良好的和睦国家内发生的事情,即统治阶级把自己等同于国家的繁荣昌盛。运用各种意志力时,所涉及的绝对是下命令和服从的问题,下命令和服从的基础,便是上面所说的由许多“灵魂”组成的社会结构;由于这一原囚,哲学家有权把运用意志力本身纳入道德领域——一把道德学说视为至高无上关系的学说,“生命”现象便展现在这些至高无上的关系之下。

(10)、罗尔斯参加过二战。1945年8月6日,当原子弹在日本广岛上空爆炸时,他正在太平洋战场服役。战争的经历对他影响至深,他认为使用核武器是错误的。跟许多经历过那场战争的人一样,他希望创造一个更好的世界,一个更好的社会。但是,他寻求改变的方式是通过思考和写作,而不是参加政治活动和集会。他书写《正义论》的时候,正值越南战争期间,美国各地都发生了大规模的反战抗议活动,并非所有的抗议活动都是和平进行的。罗尔斯选择研究抽象的正义问题,而不是陷入当时的热点。他理论的核心是,我们需要清楚地思考应该如何共存,以及国家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为了生活下去,我们需要合作。但应该怎么做呢?

(11)、☞艺术精神的孤独意志:荷尔德林、尼采和里尔克

(12)、与康德有条不紊阐述观点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尼采的观点像是从各个角度向你袭来。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是短小、支离破碎的段落,甚至就是简短的一句话评论,有些带着讽刺,有些颇为真诚,还有许多显得傲慢、带有挑衅性。阅读尼采的作品,有时候感觉他好像在对你大喊大叫,有时候又像是在你耳边轻声诉说奥秘。他常常想要读者站在他那一边,仿佛在对读者说,你我都很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但是那些笨蛋却看不清。

(13)、《姜人生哲学到底——20位哲学家的生命策略》

(14)、叔本华26岁的时候便开始创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直到五年后才“在理智的孤独中”完成了他的这部代表作。但是事与愿违,作品发表后无人问津。

(15)、罗尔斯的第二个原则,“差异原则”,是有关乎平等。社会应给予最为弱势的群体更为平等的财富和机会,如果社会上不同的人得到的金钱数量不同,那么唯一允许出现这种不平等的情况是如果这么做能直接帮助最穷困的人。银行家的收入可以比最低收入者高一万倍,但是这种情况只有在最低收入者可以直接受益,并且能够因此增加收入的情况下才能够获得允许。如果罗尔斯掌权,没有人能获得巨额奖金,除非最贫穷的人能够因此增加收入。罗尔斯认为,如果人们不知道自己会变得富有还是贫穷,他们就会选择这样的社会。

(16)、他的思想和精神真正的成熟了,因为他发现了真实的自己。

(17)、☞永恒在瞬间中存在——论尼采永恒轮回学说的实存论意义

(18)、其实叔本华的哲学理念并没有听上去那么灰暗。他认为,如果我们能够认识到现实的真实本质,行为就会非常不同,并可能避免一些令人悲观的人类行为特征。他所表达的思想与佛陀的思想非常接近。佛陀教导说,所有的生命都包含着苦难,但是在深层次上看,并没有所谓的“自我”,如果认识到这一点,便能够参透、觉悟。这种相似性并非巧合,跟大多数西方哲学家不同,叔本华广泛阅读了东方哲学著作。他的办公桌上甚至还有一尊佛像,旁边一尊是另一位对他有重要影响的人物:康德。

(19)、☞视频访谈|阿伦特:人性从来就无法在孤独中获得

(20)、奥修谈马哈维亚、摩西、穆罕默德、克里虚纳、耶稣、佛陀、老子

3、尼采是哪个国家的作家

(1)、他自己说,“我和科学、艺术、哲学的距离越来越近,以至于我觉得自己创作出来的作品,是一个半人半马都怪物。”

(2)、各种哲学思想并不是随意或自发形成的,而是相互连结、互相关联地生长起来的;不管它们似乎多么突然和任意地出现在思想史中,它们都正如某一大陆动物群的集体成员那样,属于一个体系——这一点最终由以下事情暴露了出来:迥然不同的哲学家,怎么总是不断地填写可能有的哲学所具有的一个明确的基本表格。在一看不见的符咒指引下,他们总是又一次在同一轨道上旋转;不管他们在批判意志或系统意志方面感到彼此多么不相干,他们内心中的某种东西总指引着他们,某种东西总从确定的顺序,一次又一次地驱使着他们——那就是固有的方法论及他们思想间的相互关系。他们的思想实际上与其说是一种发现,不如说是一种重新认识,一种回忆、一种返回,返回到灵魂的遥远且古老的共同家园,他们的思想正是在这里长大的:到目前为止,做哲学思考只不过是一种最高级的返祖现象。很容易解释为何所有印度人、希腊人和德国人的哲学思维,令人惊奇地相似。实际上,哪里由于有共同的语法规则——我指的是相同语法功能的无意识支配和指导——因此使得语言相类似,哪里也就从一开始便为哲学体系的相同发展和交替,准备好一切条件;恰似阻塞了对世界作出其他解释的道路,乌拉尔——阿尔泰语群(该语群内主语概念最不发达)地区的哲学家,很可能会以另一种方式看待世界,走上与印度、日耳曼人和穆斯林不同的思想道路,某些语法功能的符咒,最终也是哲学评价和种族气质的符咒——就说这么多吧,以此驳斥洛克关于观念起源的肤浅看法。

(3)、☞美女、才女、痴情女:汉娜•阿伦特|哲不解

(4)、恶是不曾思考过的东西。思考要达到某一深度,逼近其根源,而涉及恶的瞬间,那里什么也没有,带来思考的挫折,这就是“恶的平庸”。

(5)、尼采是喜欢成功的,成功让他的虚荣得到满足,让他感到愉快,他也成为学校为数不多的语言学的天之骄子,可尼采始终只是把语言学当成谋生的手段,当成训练自己智力的手段。

(6)、1887年,朋友去看他,他指着天空,忧郁地对朋友说:

(7)、他曾经天真地以为自己是为真理而活的,可是在瓦格纳身上,他感觉自己被欺骗了,导致他背叛了真理。

(8)、不想沦为芸芸众生的人只需做一件事,便是对自己不再散漫;他应当听从良知的呼唤:“成为你自己!”

(9)、☞尼采:一切笔直都是骗人的,所有真理都是弯曲的

(10)、10哈贝马斯=哈贝玛斯 Habermas !法兰克福学派

(11)、财富就像海水,饮得越多,渴得越厉害;名望实际上也是如此。——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12)、刘丰老师精彩解读:《奇异博士》中的生命真谛

(13)、一个悲哀的事实是,最邪恶的事都是由那些心里没确定是从善或作恶的人做的。

(14)、寂静法师开示——生命的目的只有一个:觉醒!醒过来!

(15)、受苦的人,没有悲观的权利。一个受苦的人,如果悲观了,就没有了面对现实的勇气,也没有了与苦难抗争的力量,结果是他将受到更大的苦。

(16)、他在巴塞尔大学的就职讲演,博得了同事们的一致好评,大家都觉得这个年轻的小伙子前途无量,二十四岁的尼采,大受欢迎,成为上流社会的座上宾,名门贵胄的邀请不断,舞会不断。

(17)、总之,他对自己的行为,有严格的要求,他还给妹妹说“只有当一个人成为自己的主人的时候,他才能成为世界的主人。”

(18)、☞张庆熊:“虚无主义”和“永恒轮回”——从尼采的问题意识出发的一种考察

(19)、然而,他的哲学让他克服了整个时代,让他短暂的生命,活得那样灿烂。

(20)、人们首先可能想到“上帝死了”是个太熟悉不过的议题,保守的基督徒认为如果上帝不存在了,那么一切客观的道德价值观也将不复存在;世俗的人文主义者则愤怒地回应说,上帝存在与否与我们做出的道德判断合理与否没有任何关系。尼采赞同基督徒的观点,即上帝死了标志着作为道德价值观特征的客观性的终结,不同之处在于他并不认为这是人们应该相信上帝的理由。不过,他也不认为价值观是通俗意义上的简单主观的东西,也不认为人们的价值观具有同等的可靠性。相反,尼采认为价值观有力量,它源自力量:就像艺术品一样,价值观的伟大就在于它具有感动我们的能力。但是,媒体对民意的操纵决不是创造价值的权力标志,因为在尼采看来,几乎每个人都不过是羊群中的一个而已。任何把价值与大众的喜好(甚至贵族的喜好)联系起来的做法都是试图抓住价值的客观性的努力。但是如果道德的客观性已经终结,那就必须找到完全个体化的全新价值观来源。尼采的价值观权力概念具有精英主义色彩:只有伟人才能创造价值。

4、尼采是哲学上哪一派

(1)、FriedrichWilhelmNietzsche

(2)、☞赫拉克利特的隐匿诱惑——黑格尔、海德格尔与尼采的解释

(3)、在语言学方面,尼采是一个前途光明的青年,还没毕业,就有重要的评论杂志向他约稿,但尼采拒绝了。

(4)、在他活着的时候,没有人能够理解他,他始终都是孤独一人,匹马单枪对这个世界发出怒吼,然而没有人听见。

(5)、成功遥遥无期,加之身体也不好了,这让他越发痛苦。

(6)、可是,他和哲学家越走越近了,他得人生是充满激情的,因此,他也充满激情地将自己往悲剧的路上赶,他渐渐成了一个偶像破坏者,开始了不合时宜的沉思,试图重估一切价值。

(7)、☞关于尼采以及当代艺术——孙周兴教授采访录

(8)、一个人需要朋友是因为他无法单独。只要一个人需要朋友,他就不太能够成为一个朋友——因为这种需求把别人贬为一种对象。只有能够单独的人才能够成为一个朋友。友谊不是他的需求,而是他的喜悦;那不是他的饥渴,而是他想要分享的丰富之爱。

(9)、眼睛是非常有象征性的。它们是你身体的一部份,但是它们也是你的灵魂之窗。当你的灵魂变得宁静、和平、喜悦时,你的眼睛就有一种深度、清澈、纯洁、天真。它们变得如此透明,以至于你能够看到一个人的灵魂。

(10)、可以被反驳,的确不是一种理论的最小魅力;正因为可以被反驳,它才引起思维缤密的人的注意。被千百遍反驳的“自由意志”理论之能够存留至今,似乎就仅仅是由于有这一魅力;经常会冒出某个人觉得自己强大得足以反驳这一理论。

(11)、☞为什么说汉娜·阿伦特是一位“硬心肠”的政治学家?

(12)、尼采遭受到激烈的攻击,在那些规规矩矩的教授看来,你一个语言学家,不去研究柏拉图的精言妙语就算了,还用什么酒神精神去批判,简直就是荒诞。

(13)、☞尼采的钟摆——读《墙上的书写:尼采与基督教》有感

(14)、哲学家多么恶毒啊!据我所知,再也没有什么比伊壁鸠鲁随意拿柏拉图和柏拉图主义者开的玩笑更尖酸刻薄了;他称他们为Dionysiokolakes。这个词的原意和表面意思是“狄奥尼西奥斯的奉承者”——因而也就是暴君的帮凶和马屁精。除此之外,这个玩笑还等于说:“他们都是戏子,他们毫无真诚可言。”(因为Dionys-iokolax一词也是戏子的俗称)。这是伊壁鸠鲁对柏拉图的恶毒污辱:柏拉图和柏拉图主义者很会装腔作势,很有舞台风格,而伊壁鸠鲁却不会!他为此感到恼火。伊壁鸠鲁,这位萨摩斯岛上年长的学校老师,隐居于他在雅典的小花园中,写出了三百多本书,也许是出于愤怒,出于对柏拉图的强烈忌妒,谁知道呢!希腊过了好儿百年才看清了这位伊壁鸠鲁学派偶像的真面目。希腊究竟看清了没有?

(15)、每个健康的日子,他都特别珍惜,早上从床上一跃而起,穿上衣服,往口袋里塞进一捆笔记、一本书、一些水果和面包,然后就往海边去,找一块大石头坐下晒太阳,像一只大蜥蜴一样一动不动。

(16)、在波恩的一年,因为他与周围格格不入,同学们觉得他孤傲、清高、怪癖、不讲交情,尼采感到孤独,也爆发了精神的危机,他不知道人生有何意义,也不知道该怎样去对待人生。

(17)、主讲人会为你解析《存在与时间》《理想国》《沉思录》《会饮篇》等20本经典哲学著作的精华内容。涵盖古希腊罗马哲学、近代早期西欧哲学、德意志古典哲学、存在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等内容。

(18)、如果人们不知道一个时代的整个政治光谱,不能区分不同国家的基本状况、不同的发展阶段、传统、生产类型和等级、技术、心智,等等,那么,他们也就不知道如何在这领域中行事和表态。人们只会将世界打得粉碎,以至于到最后只剩下—件事——纯粹的黑。

(19)、少年他虔信宗教,青年他相信叔本华,后来他相信生命,相信强力意志,他服从于真理,探索真理,可是只能一直探索。

(20)、千万不要忘记:我们飞翔得越高,我们在那些不能飞翔的人眼中的形象越是渺小。

5、尼采是谁

(1)、我们知道尼采对基督教进行了猛烈的批判,认为基督教压制了人的生命本能,导致了颓废和虚伪,但是他并不否定宗教,他强调人应该有宗教本能,应该过真正的宗教生活。

(2)、21鲍姆嘉=亚历山大·鲍姆嘉滕=鲍姆加登=鲍姆伽通!哲学家、教育家 美学之父

(3)、《天道》:丁元英与智玄大师谈经论道!经典!

(4)、奥修珍贵视频:“自私”的做你自己(经典至极,强烈推荐)

(5)、尼采颇为与众不同。他24岁就受聘成为巴塞尔大学的教授,当时看起来在学术研究上将一帆风顺、前途无量。但是他性格古怪、思想独特,无法融入社会或服从常规,而且似乎也乐于让自己的日子不好过。他在1879年时离开了这所大学,部分原因是身体欠佳,之后去了意大利、法国和瑞士旅行,写了一些书,当时几乎没有人看,现在却是著名的哲学和文学作品。他的心理健康日渐恶化,晚年大部分时间都在精神病院度过。

(6)、现代人内心没有自己的信仰,这种没有信仰已经到了这个地步,甚至连真正的虚伪也很少见了。

(7)、正如尼采所说,哲学的意义就在于指导人生。你觉得哲学能为你的人生带来帮助吗?你最喜欢哪一位哲学家呢?

(8)、凡是不愿意看别人长处的人,总是一眼就看到别人不如自己之处。

(9)、智慧基本上就是天真。知识是自我,而智慧则是自我的消失。知识使你充满信息。智慧使你成为绝对空虚的,但是那个空虚是一种新的充满。那是一种空间性。

(10)、我认为,尼采强有力地控诉了现代性的罪状。当然,尼采所说的有价值的价值观只能是个别强者所创造出来的观点或许是错误的。我个人觉得他的观点是错的。我承认价值必须由个体创造出来,但我否认创造价值的个人只能是尼采式的超人。而且,我觉得有些价值与人性有关,其可靠性超越了人类自我创造的背景,适用于所有理性人。那样一来,我就变成了康德主义者。当然,作为现代具有多元文化敏感性的个人无法创造价值,但是我认为仍然有可能保留个人为价值立法的意识,与此同时排除超人与其他理性人截然不同的优越感。

(11)、他就像一个精神的探险者,并没有什么固定的可以相信的东西,他在自己的思潮中漫游,从没有一个固定的居所。

(12)、尼采之所以讨厌现代人的这种匆忙,是因为在它看来,对文化来说这是最不利的情形。

(13)、全部心理学迄今都搁浅在道德偏见和胆怯上,它一直不敢驶入深海。由于可以从迄今所写出的东西中辨认出尚未说出的东西,因而似乎还没有谁像我那样把心理学视作形态学和强力意态发展学说。道德偏见的力量己深深渗入了几乎整个知识界(虽然知识界表面上不偏不倚,没有偏见),并显然己产生了有害的、阻碍性的、叫人看不清方向的、扭曲的作用。真正的生理——心理学不得不与研究者心中的无意识对立情绪作斗争,它的“心”是反对它的:就连“好”冲动与“坏”冲动互为条件的学说,也会在仍然强健而具有男子气概的良心中,引起痛苦和厌恶(将其视为高雅的不道德)。更不用说认为所有好冲动源自坏冲动的学说了。然而如果一个人把仇恨、忌妒、贪婪和傲慢等情感,看作调节生活的情感,看作普通生活中必须有的、基本而不可缺少的因素(因而如果生活要进一步发展的话,这些因素也必须进一步发展),那他就会因为有这种看法而像晕船那样感到难受。不过,这一假设决不是这一巨大而且几乎新的危险知识领域内最让人感到奇怪和最令人痛苦的假设;实际上有许许多多正当理由避开它,但是谁又办得到呢!另一方面,如果我们驾着小船漂流到这儿,哦!那可太好了!让我们咬紧牙关!睁大眼睛,牢牢掌好舵!我们驶过道德,破浪前进,勇敢地向那边驶去,摧毁我们自己身上残存的道德——可那有什么关系!从未有比这更为深邃的悟性世界,展现给勇敢的旅行者和冒险者,并作为回报,那因此而作出了牺牲——不是牺牲理智,而是相反!——心理学家,至少将有权要求人们再次承认心理学是各门科学的皇后,由于有了她的服务和她所提供的知识,其他科学才得以存在。心理学将再一次成为研究各种根本问题的必经之路。(预言了弗洛依德?)

(14)、(对不起、请原谅、谢谢你、我爱你)访谈修蓝博士,反思信愿行

(15)、也许只有六个人刚刚醒悟,自然哲学只是对世界的展示和对世界的排列(但愿我可以这么说!),而不是对世界的解释。但只要自然哲学的基础是相信感官,它就会被视为更多的东西,而且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必须会被视为更多的东西——即被视为一种解释。它有自己的眼睛和手指,有自己的视觉证据和可感知性:这会对贫民趣味占优势的时代产生使人神魂颠倒、使人心悦诚服、使人确信不疑的影响——实际上,它是在本能地遵循这样一条准则,即大众欢迎的不配的感觉论是真实的。明白了什么?“解释”了什么?——仅仅是能被看到和感觉到的东西——人们对每一个问题只能问到这儿。不过,与此相对照,柏拉图的思维方式是贵族式的,其魅力恰恰在于同明显的感官证据相对抗——也许是对这样一些人有魅力,他们拥有比我们同时代人更强有力、更挑剔的感官,但他们知道如何较为成功地控制感官;他们用灰白而冷酷的概念网来控制感官,用概念网罩住一团混乱的感官——或者用柏拉图的话来说,罩住这群感官暴徒。他们用柏拉图方式战胜世界和解释世界所得到的享受,不同于当今物理学家向我们提供的享受——也不同于生理学家当中的达尔文主义者和反目的论者,他们的信条是“以尽可能小的努力”,犯尽可能大的错误。“在没有更多东西可看、可理解的地方,也就没有更多的事情需要人们去做。”——这个命令确实不同于柏拉图的命令,但对于未来能吃苦且勤劳的机械师和桥梁建筑师来说,却可能是正确的命令,因为他们只配干粗活。

(16)、道德有两种:有独立心而勇敢者曰贵族道德;谦逊而服从者曰奴隶道德。

(17)、但是随着上帝死了,基督教反对强者的价值观模式已经崩塌,现代人却没有坚定统一的观念来替代它。我们的价值是来自上百个不同源头的混乱的大杂烩。尼采称之为“多彩的奶牛”。当今西方自助餐式的信仰最好地体现在尼采预测的情况:像消费品一样混在一起的价值观。这是荒谬的,其结果必然是既虚弱又可怜;但是人们的权力意志到哪里产生新一套价值观,该如何产生呢?这是尼采的困境,也是他预测的现代人类面临的明显困境。

(18)、☞现代政治的多元与脆弱:阿伦特与施米特的观念之争

(19)、女人忘记如何妩媚动人的速度越快,学会憎恨他人的速度也就越快。

(20)、叔本华在我们的印象中是一个“聪明绝顶”的老头子形象,貌似还有点固执。他的那句话“要么孤独,要么庸俗”,就是他个人生活的真实写照。

(1)、当思想者谈论“因果关系”和“心理上的必然性”而表现出儿分受强迫、穷酸、卑躬屈膝、受压迫和不自由时,这几乎总是一种征候,表明他内心缺少点什么;至少让人怀疑他有这种情绪——他自己暴露了自己。一般说来,如果我观察正确的话,应把“意志不自由”看作由两种完全对立的观点引起的问题,但仍总是由个人内心深处的东西引起的:一些人无论如何也不愿放弃“责任”,不愿放弃对自己的信任,不愿放弃对自己的优点享有的权利(虚荣的人就属于这一类);另一些人则相反,不愿对任何事情负责,不愿为任何事情受责备,并由于内心的自卑,无论如何也要摆脱事务的纠缠。后者在著书立说时,目前惯于站在罪犯的一边;某种社会主义者的同情心,是他们喜欢采用的伪装。其实,这些意志薄弱者的宿命论,在冒充为“人类苦难的宗教”时,对自己作了令人惊奇的修饰;这就是它的“高尚趣味”。

(2)、人是必须要被超越的东西。《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3)、因为逃避内心不安而匆忙,匆忙又使得人们更加没有精神生活,没有信仰,形成了恶性循环。

(4)、你遭受了痛苦,你也不要向人诉说,以求同情,因为一个有独特性的人,连他的痛苦都是独特的,深刻的,不易被人了解,别人的同情只会解除你的痛苦的个人性,使之降低为平庸的烦恼,同时也就使你的人格遭到贬值。

(5)、☞假如尼采叔本华黑格尔萨特……是你同事,怎么怼?

(6)、☞陈嘉映|海德格尔背后的阿伦特牵连与政治牵连

(7)、直到最后的岁月,在遗留下来的手稿里,尼采还在谈这个问题,他说,随着年代的增长,我们整个欧洲文化处在越来越紧张的状态中,犹如大难临头,狂躁不安,惶惶不可终日,我们的生活就像一条激流,一心奔向尽头,不复沉思,而且害怕沉思。

(8)、☞尼采:无论快乐还是痛苦都跟道德扯不上半点关系|陈嘉映

(9)、我已逐渐看清迄今为止的每一种伟大哲学是由什么构成的——即看到了其创立者的自白书,一种不自觉的、无意识的自传;并认识到每种哲学中的道德(或非道德)目的,是长成整个植物的真正活胚芽。的确,要想理解一个哲学家极其深奥的形而上学主张是如何得出来的,最好先问一下自己(这也是聪明的做法):“他们(或他)以何种道德观为目的?”因此,我不相信“求知的冲动”是哲学之父;而认为另一种冲动,在此处同在别处一样,把知识(以及错误的知识!)当作一种工具。但无论是谁,在考察人的各种基本冲动以确定它们作为鼓舞人的神灵起多大的作用时,都会发现,这些冲动都在这时或那时作过哲学思考,每一种动机都非常乐于将自己视为存在的最终目的,视为统领所有其他冲动的合法君主。因为每一种冲动都很傲慢,其本身都试图作哲学思考。诚然,就学者来说,就真正的科学家来说,情况可能有所不同——如果你愿意的话,也可以说情况“较好”。在他们那里,可能真的有诸如“求知欲望”那样的东西,有某种小巧而独立的钟表机械,上紧发条,便会不知疲倦地走到终点,其他冲突不会对其有任何大的损耗。所以,学者的实际“兴趣”一般在完全不同的另一方面——在家庭上,或在赚钱上,或在政治上;实际上,他的小机械用在哪一研究领域,年轻的他是成为优秀的语言学家或蘑菇专家,还是成为化学家,都几乎无关紧要。他的特征不是成为这或成为那。相反地,在哲学家身上,则绝对没有不带人格的东西;尤其是他的道德观,确凿无疑地证明了他是谁——也就是说,证明了他本性中最深层的各种冲动,是以何种顺序排列的。

(10)、☞两种美学乌托邦:酒神精神与狂欢精神——论尼采美学与巴赫金美学的对话关系

(11)、只爱一个人是一种野蛮的行为,因为其他人就因此而牺牲了。对上帝的爱也是这样。

(12)、第一个是“自由原则”:每个人都应该享有一系列不可剥夺的基本自由,比如信仰自由、选举领导人的自由和广泛的言论自由。罗尔斯认为,这些自由非常重要,即使限制其中一些自由能够改善大多数人的生活,也不能超越保护这些自由的重要性。跟其他自由主义者一样,罗尔斯非常重视这些基本自由,相信每个人都有权利享有这些权利,没有人应该剥夺这些权利。

(13)、这两人的交往持续了很多年,直到后来尼采反对叔本华,他和瓦格纳的友谊也走到了尽头。

(14)、山谷的灵魂是不死的。它被称之为“神秘的女性”。

(15)、FriedrichNietzsche(1844-1900)

(16)、激情,创造,创造的一面属于毁灭,毁灭的一面属于创造。

(17)、==============================

(18)、02|作为“别人家的孩子”,他却开始思考人生

(19)、☞孙周兴:有关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形象的若干问题

(20)、出于爱所做的事情,总是发生在善恶的彼岸。《善恶的彼岸》

(1)、尼采始终是孤独的,他也是可怕的,因为他破坏偶像,破坏一切盲目的信仰。

(2)、他不断讨论的一个主题是道德的未来。尼采认为,一旦接受上帝不存在,就不能继续秉持基督教的是非观,不然就是自欺欺人。从过去继承而来的价值观,比如同情、善良和考虑他人的利益,都可以被否认反驳,而他挑战这些价值观的方法是推测其源头在哪里。

(3)、有一些体验可以让生活变得不那么难以忍受,这些体验大多来自艺术。艺术提供了一个静止的点,让我们可以短暂地摆脱奋斗和欲望无休无止的循环。在叔本华看来,音乐是最好的艺术形式,因为音乐是意志本身的复制品。他认为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音乐能够如此深切地让我们感动,如果你以正确的心态聆听贝多芬的交响乐,得到的不仅仅是情感上的刺激,还能瞥见真正的现实。

(4)、他的书一本又一本地出版,可还是没有人接受他,都觉得他像一个疯子。

(5)、在叔本华看来,伤害他人是一种自我伤害,这是所有道德的基础。如果我杀了你,我就破坏了把我们连接在一起的力量。当一个人伤害另一个人时,就像蛇咬了自己的尾巴,却不知道自己的毒牙正在咬着自己的肉一样。所以叔本华传授的基本道德是同情心,也就是说他人并不在我之外,我关心你,因为在某种程度上,你和我都是作为意志的世界的一部分。

(6)、关于逻辑学家的种种迷信想法,我将不厌其烦地强调——微小而简洁的事实,这个事实已被这些易于轻信的人不情愿地认识到了——那就是,当“思想”想要来时,“它”便会来,而当“我”想要它来时,它却不来;因而说主语“我”是谓语“思”的条件,是对事实的歪曲。或许可以说自己思;有人会说这个“自己”正是那个著名的旧“自我”,但委婉些说,这种人的说法只是一种假设、一种断言,无疑不是“直接的确定性”。毕竟,自己已对这种“自己思”产生了太多的影响——以至于“自己”包含有对这一过程的解释,而不属于这一过程本身。根据通常的语法规则,此处自己指的是——“思是一种活动;每一种活动都需要有一主动的动原;”因此……正是遵循这一基本相同的路线,旧原子论除了寻找起作用的“力量”外,还寻找这种力量所赖以存在和赖以作用的物质粒子——原子。不过,思维较严密的人,最终已学会了没有这种“土地残留物”也能过日子。也许甚至有一天,我们也能从逻辑学家的观点来看事物,习惯于没有那一渺小的“自己”(这是值得尊敬的旧“自我”的升华)也能过日子。

(7)、他不爱玩乐,但特立独行,不轻易和陌生人接触。

(8)、谁不把一天的三分之二留给自己,谁就是奴隶,无论他想成为怎样的人,成为政治家、商人也好,成为官员、学者也罢,只要这样就都是奴隶。

(9)、☞孙周兴:为什么海德格尔称尼采为最后一个形而上学家?

(10)、尼采用了一串形容词来形容,说它是一种喧嚣的、耗尽时间的、愚蠢地自鸣得意的勤劳。这种勤劳把多数人的宗教本能都消磨掉了,比任何别的东西更加使人变得没有信仰。许多人的全部生活被职业、家庭义务以及剩下时间里的娱乐所占有,不再有时间和精力思考人生,尼采说他们结果只是带着一种迟钝的惊愕神情把自己的存在在人世间注了册,也就是说,糊里糊涂地报了个到,然后就走了,就死了。

(11)、从1873年起,尼采的健康就开始恶化,头痛、失眠、呕吐、内部器官的痉挛,此后的岁月,这些痛苦一次又一次地袭来,让他的精神也濒临崩溃。

(12)、现代人正相反,勤劳和精明是美德,闲暇和沉思使人内疚。古代人忌讳太珍惜寸阴,主张对俗务不动心,关心的是永恒;现代人却只对当下的利益认真。

(13)、☞阿伦特:克尔凯郭尔用一生偿还浪漫主义堆积起来的债务

(14)、但很快,他就意识到,一个热爱文学,整日进行哲学思考的人,做了一个马背上的炮兵,实在是一件不幸的事情,他必须听令行事,必须令行禁止,尼采感到被奴役了。

(15)、每一种哲学中都有一处显露出哲学家的“信仰”;或用古老谜语中的话来说是:

(16)、26霍克海默尔=霍克海默 M.Max Horkheimer !法兰克福学派创始人之一

(17)、这门哲学课程将围绕人生中有关孤独、爱恨、生死、迷惘、欲望等20个“大问题”展开,每个“大问题”分为5讲,为你讲述海德格尔、亚里士多德、叔本华、尼采、加缪、柏拉图、萨特等20位古今哲学家的思想体系,从中探索出属于自己的生命策略。

(18)、尼采从不满足,也从不停留,他看见了永恒轮回,看见了强力意志,他重估世间的一切价值,他借查拉土斯特拉的口说:“上帝死了”

(19)、但凡不能杀死你的,最终都会使你更强大。 Thatwhichdoesnotkillusmakesusstronger.

(20)、☞张汝伦|一个被误解的哲学家—尼采学说之我见

(1)、就这样,纳粹文人乐此不疲地颂扬尼采,尼采就这样成了法西斯主义思想家。

(2)、面对无休止的欲望循环,还有另一种更极端的方法。为了避免深陷欲望之中,可以彻底远离这个世界,成为一个苦行者,过一种清贫无欲的生活。这是叔本华所提出的应对人生的理想方式,也是许多东方宗教倡导的生活方式。然而,叔本华自己从未成为苦行者,尽管随着年龄增长,他退出了社交生活,但是在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里他都喜欢有人陪伴,有风流韵事,享受精美饮食。也许可以说他是个心口不一的人。他的一些读者认为,贯穿在他作品中的悲观情绪如此之深,如果他是真诚的,早就自杀了。

(3)、人们之所以半信半疑、半嘲笑地看待哲学家,并不是因为常常发现他们多么无知——多么频繁和容易犯错误,并迷失道路,一句话,多么孩子气,多么幼稚——而是因为他们不够诚实。哪怕最隐晦地提及真诚问题,他们也都会立即大声义正词严地表示抗议。他们都摆出一副样子,似乎自己的真知灼见是通过冷酷的、纯粹的、绝对不偏不倚的辩证法的自我发展而发现和得到的(这与各式各样的神秘主义者形成了对照,他们光明正大而傻里傻气地谈论“神的启示”);可实际上,他们的主张、思想或“建议”,是带有偏见的,是他们内心欲望的抽象和精炼,他们总是用事后寻求到的论据为其辩护。他们都是鼓吹者,而又不希望别人作如是观,也都是自己偏见的狡猾辩护者,却将自己的偏见称作“真理”,——决无勇敢承认这一切的良心,亦决无风度和勇气让朋友或敌人明白这一切,更不用说以欢娱的白信和自嘲态度做到这一点了。上了年纪的康德,穿得笔挺而讲究,把人们诱人了辩证法的小道,沿着这条小道,又把人们引向了(或更正确地说,错误地引向了)他的“绝对命令”。但康德的伪善,只是令我们这些挑剔者付之一笑,饶有兴味地觉察出了老道德学家和道德说教者的阴险伎俩。更加可笑的是,披着数学外衣的欺骗手法,如斯宾诺莎就是用数学给自己的哲学穿上铠甲和戴上假面具的——实际上,说得明白些,他的哲学就是“对他的智慧的热爱”——以此恐吓胆敢瞥看和攻击那一无敌女神帕拉斯.雅典娜的人:——一个病恹恹的隐士用这种伪装,暴露出他是何等的胆怯脆弱!

(4)、至于说到疾病,我们不妨试问一下,它对于我们究竟是否可以或缺?唯有大痛苦才是心灵最后的解放者,成为大疑惑的导师,把每个灾祸都变成一个X,一个货真价实的X,即字母表上的倒数第三个字母……唯有大痛苦,那旷日持久的痛苦,仿佛把我们架在湿柴堆上熏烤,才迫使我们跃入我们最后的深渊,与一切信任,一切善心、面纱、柔情、中庸相决裂,而从前我们也许是在其中安置了我们的人性的。我怀疑这样一种痛苦能否使人“变好”,不过我知道,它能使我们变深刻。我们也许学会了用我们的骄傲、我们的嘲讽、我们的意志力对付它,像某个印度人那样行事,此人也是备受折磨,于是借恶嘴毒舌在折磨他的人身上出了气。我们也许为逃避痛苦而退入东方的虚无之境(所谓涅槃),退入断绝言、视、听的禅定状态,经过这样漫长而危险的自制练习,人便脱胎成了另一个人,有了更多的疑问,尤其是有了一种意志,即与过去之所问相比,今后要更加经常、深刻、严格、坚定、恶毒、平静地发问。

(5)、他想学习植物学、地质学、天文学、拉丁语、希伯来文、科学,但“首当其冲的研究对象是宗教,因为它是所有知识的基础。”

(6)、他喜欢自己一个人做事,不喜欢接受别人的帮助,焦虑不安的时候,他就躲在某个角落审查自己的行为,自己审判对错。

(7)、现代人为什么这么痛苦呢?我不知道。但是,如果尼采被认为也是二十一世纪第一个最伟大的哲学家,我并不会感到吃惊。

(8)、人要么永不做梦,要么梦得有趣;人也必须学会清醒:要么永不清醒,要么清醒得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