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名言50句139句精选

2023年09月14日|来源:青春励志语录网|阅读:59

道德经名言名句100句

1、道德经名言名句及解释

(1)、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2)、解释:至高的品性就好像水一样。水善于帮助万物,却不与万物相争,让自己停留在人们所厌恶的地方,所以水是很接近“道”的。

(3)、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道德经》

(4)、十 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5)、老子名言: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6)、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7)、解释:聪明的智者不多说话,而到处说长论短的人就不是聪明的智者。

(8)、十五 图难於其易,为大於其细。天下难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细。

(9)、(感悟)“柔弱胜刚强”,这是老子对自然的感悟,深刻提示了“道”的本性。

(10)、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11)、第十三章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12)、老子名言: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13)、老子说:最好的统治者,人民不知道他的存在;其次的统治者,人民亲近他并且称赞他;再次的统治者,人民畏惧他;更次的统治者,人民轻蔑他。统治者的诚信不足,人民才不相信他。

(14)、美德有如名香,经燃烧或压榨而其香愈烈,盖幸运最能显露恶德而厄运最能显露美德也。——培根

(15)、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

(16)、不谓小善不足为也而舍之,小善积而为大善;不谓小不善为无伤也而为之小不善积而为大不善——《淮南子·缪称训》

(17)、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

(18)、老子——《道德经》中的七句名言,道尽人生真谛!

(19)、大意:智慧的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无所畏惧。

(20)、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2、道德经名言50句

(1)、大意:多行不义的事情,必定会自我招致灭亡。

(2)、大意:傲慢不可滋长,欲望不可放纵,志向不可自满,享乐之情不可无尽。

(3)、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士尚志,圣人贵精。——《庄子•刻意》

(4)、老子名言: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5)、悲乐者,德之邪;喜怒者,道之过;好恶者,心之失。——《庄子•刻意》

(6)、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7)、第二十一章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8)、(翻译讲解):踮起脚跟不能久立,跨步过大无法远行。自以为有见识的人反而不明白,自以为是的人是非不分,自我炫耀的人不能见功,自高自大的人不会有长进。

(9)、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

(10)、大意:最方正的东西看不到它的棱角,越贵重的器具做成的越慢,最大的声音听不到声音,最大的形象没有形迹。

(1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为道。

(12)、单出曰声,杂比曰音。这一段讲的是相对立的事物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放眼世界,在老子的时代,能把事物间这种对立统一的关系说的如此透彻者,唯我中华《道德经》!

(13)、老子名言: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14)、(感悟)“处下”与“不争”是老子思想的重要方面。此处结合用兵、用人,阐述了“不争之德”,强调“柔弱胜刚强”的思想在军事上的运用。

(15)、(翻译讲解):塞信私欲的通道,关闭情感的门户,终身不会窘困。

(16)、老子的《道德经》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17)、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18)、大意: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中”;表现出来以后符合节度,叫做“和”。“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大家遵循的原则。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万物便生长繁育了。

(19)、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20)、老子名言: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3、道德经名言名句100句及解释

(1)、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

(2)、宁要好梨一个,不要烂梨一筐。积极肯干和忠心耿耿的人即使只有两三个,也比十个朝气沉沉的人强。——列宁

(3)、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5)、(感悟)这与“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莫伸手,伸手必被捉”是一样的道理。

(6)、老子说,天所行的道,是用有余的去补偿不足的,而人类所行的道,却不是这样,人道是用不足的去奉养那些有余的。

(7)、老子说,不出门户,就能够推知天下的事理;不望窗外,就可以认识日月星辰运行的自然规律。他向外奔逐得越远,他所知道的道理就越少。所以,有“道”的圣人不出行却能够推知事理,不窥见而能明了“天道”,不妄为而可以有所成就。

(8)、(感悟)自知自爱,是人的自身修养达到很高境界的体现。

(9)、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道德经》

(10)、人的美并不在于外貌、衣服和发式,而在于他的本身,在于他的心。要是人没有心灵的美,我们常常会厌恶他漂亮的外表。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真正积极的人,只能是会爱别人的人,高尚的人。——车尔尼雪夫斯基

(11)、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第七十七章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12)、身不修则德不立,德不立而能化成于家者盖寡矣,而况于天下乎?——武则天

(13)、老子名言: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1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15)、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

(16)、老子名言: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17)、最高的善就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

(18)、老子说:上士听了道的理论,努力去实行;中士听了道的理论,将信将疑;下士听了道的理论,哈哈大笑。

(19)、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20)、1善建者不拔善报者不脱——老子《道德经》  1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1[和光同尘]对他人有宽恕之量,对谤语有忍辱之量,对忠言有虚受之量,对事物有容纳之量。——老子《道德经》  1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孰能浊以澄?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敝而新成。《道德经》  1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故为人处谦为下而能以下为上,统万人之心。)——老子《道德经》  1静为躁君《道德经》  1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1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君子相送以言,小人相送以财。《道德经》  1重为轻根,静为躁君①。是以君子②终日行不离辎重③,虽有荣观④,燕处⑤超然。奈何万乘之主⑥,而以身轻天下⑦?轻则失根⑧,躁则失君。《道德经》  1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老子《道德经》  

4、道德经名言100句与解释

(1)、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道德经》

(2)、我深信只有有道德的公民才能向自己的祖国致以可被接受的敬礼。——卢梭

(3)、(感悟)做事贵在坚持。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

(4)、(感悟)哀兵必胜,军队在悲愤与压迫面前,战斗力最强。

(5)、(感悟)以上六句是古代成语,老子主张用辩证的思想,来认识和把握社会生活的变化。

(6)、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7)、老子名言: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8)、(感悟)自知自爱,是人的自身修养达到很高境界的体现。

(9)、同道者相爱,同艺者相嫉;同与者相爱,同取者相嫉;同病者相爱,同壮者相嫉----《亢仓子》庚桑子

(10)、解释:正直的人像屈服,灵巧的人像愚笨,有口才的人像迟钝,指有真才实学的人不显露自己。

(11)、老子名言: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12)、解释:那些轻易发出诺言的,必定很少能够兑现的,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势必遭受很多困难。

(13)、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1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15)、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中庸》

(16)、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後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17)、(翻译讲解):大自然的规律,利于万物而不加害万物,圣人所遵从的原则,是给天下人带来好处但却不与之争利。

(18)、老子名言: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19)、《道德经》精选十句: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0)、大意:每件事情都要经过多次考虑,然后才去行动。

5、道德经名言名句大全

(1)、大意:合抱的大树由细小的幼苗长成,九层的高台由一筐一筐的泥土堆成,千里远的行程须从脚下开始。

(2)、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3)、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

(4)、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答;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道德经中的名句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

(5)、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6)、(感悟)这与“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莫伸手,伸手必被捉”是一样的道理。

(7)、(翻译讲解):事物达到强盛之时,也就走向衰老。

(8)、(感悟)水是生命的源泉。这里用水比喻上善者的人格。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在日记中写道:“做人应该像老子所说的如水一般。没有障碍,他向前流去;遇到堤坝,停下来;堤坝出了缺口,再向前流去。容器是方的,它成为方形;容器是圆的,它成为圆形。因此它比一切都重要,比一切都强。”

(9)、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六十四章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10)、大意:天下人要归同一个地方,只是道路不同;达到同一个目的,只是思虑多种多样。

(11)、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第八章上善若水。

(12)、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老子《道德经》

(13)、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14)、(译解)委曲反能求全,弯曲则能伸直,低洼反能充盈,破旧反能成新,少取反能多得,贪多反而迷惑。

(1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16)、第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17)、点评:人活着的时候,身体是柔软的,人一死后,身体就变僵硬了。舌头最软,到死都不坏;牙齿最硬,却坏得最早。身体柔弱、病病殃殃的人,却往往长寿;身强体壮、很少生病的人,却往往短寿。

(18)、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道德经》好词好句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百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19)、第六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20)、信仰是没有国土和语言界限的,凡是拥护真理的人,就是兄弟和朋友。——亨利希·曼

(1)、大意:天地有大美却不言语,四时有分明的规律却不议论,万物有生成的条理却不说话。

(2)、老子名言:和大怨,必有馀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3)、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4)、(翻译讲解):轻率就会失去根本,躁动就会失去主宰。

(5)、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6)、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

(7)、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8)、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9)、四 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10)、解释:至高的品性就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

(11)、(翻译讲解):天下皆知美之所以为美,一定是因为有的丑恶;天下皆知善之所以为善,一定是有了恶。

(12)、(感悟)这是老子关于治国的方略。毛传云:“烹鱼烦则碎,治民烦则散。知烹鱼则知治民矣。”

(13)、(感悟)治国须正,用兵须奇,顺应自然,才能达到无为而治。这是老子关于治国、用兵、平天下的基本策略。

(14)、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庄子·应帝王》

(15)、(翻译讲解):事物达到强盛之时,也就走向衰老。

(16)、十二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17)、能了解、认识别人算得上智慧,但是有自知之明才是强大的。因为人在面对自己的时候,往往不能做到客观,要么自视甚高,要么妄自菲薄,这都是不对的。要懂得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扬长避短,才能越来越强大和优秀。

(18)、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19)、(感悟)有为者当明察秋亳,而对外又能守持柔弱。

(20)、《道德经》精华20句,洞悉事物发展的规律,才能无往而不胜!

(1)、大意:尊敬自己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的长辈;爱护自己的儿女,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的儿女。

(2)、(翻译讲解):能了解别人的称为机智,能认识自己的才叫聪明。能战胜别人只能说明有力气,战胜自己才叫刚强。知道满足者(总感到)自己富有,身体力行者(才说明)他有远大的志向。

(3)、“不知有之”,有版本作“下知有之”,意思相近。话说在齐国,洪水冲垮了桥,一位老人被阻在河水这边。这时候晏子(齐国宰相)也要过河,就用自己的船把这位老者载到了对岸。老者过河后感激涕零,称颂晏子的盛德。这就是老子说的:其次,亲而誉之。

(4)、解释:最方正的东西,反而没有棱角;非常大的器是不需要雕琢之工的;越好的音乐越悠远潜低,越好的形象越飘渺宏远。

(5)、老子名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6)、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庄子·缮性》

(7)、大意:厚重是轻率的根本,静定是躁动的主宰……轻率就会失去根本,急躁就会丧失主导。

(8)、大意:天网广大无边,网眼虽稀,却不会有一点失漏。

(9)、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

(10)、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

(11)、修养的基础是内心对话,人在这种对话中既是自己的原告,又是自己的辩护士和法官。——科恩

(12)、大意:一个人如果迷失在物质世界中,在世俗里失去了自己的真性情,这个人就是本末倒置之人。

(13)、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之极。

(14)、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15)、解释:天下的难事都是从容易的时候发展起来的,天下的大事都是从细小的地方一步步形成的。

(16)、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17)、大意:天地无所偏私,任凭万物自生自灭;圣人无所偏爱,任凭百姓自作自息。

(18)、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老子《道德经》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老子《道德经》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老子《老子》  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道德经》  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老子》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译文:不只是看到自己,便能更明了世事;不自以为是,反而更能彰显自己;不自我夸耀,反而能成就功业;不自高自大,反而能长期有所长进。自己不要别人争利,那么所有人都会为你让路。)——老子《道德经》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老子《道德经》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老子《道德经》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为道。是以建言有之,曰: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颡;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媮,质真芳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老子《道德经》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老子《道德经》  

(19)、老子名言: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