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十大金句99句精选
王阳明思想精髓十句话
1、王阳明最经典十句话
(1)、王阳明: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2)、徐樾还处于王阳明心学的初级阶段——静坐。他确信在静坐中理解了王阳明心学,得到了真谛。王阳明就让他举例子说明,徐樾就兴奋地举起例子来,他举一个,王阳明否定一个。这样举了十几个,已无例可举,徐樾相当沮丧。
(3)、其实,阳明先生的这段导引术的修炼是卓有成效的,按照“至诚之道,可以前知”的说法,王阳明已经可以预知:何人来访,同伴几人,何处而来,又能让仆人在何处接到,而且毫厘不爽。做到这一步已经令人瞠目结舌了,但更震撼后人的还在后面!当时,王阳明也很得意,也应该得意,但不久,阳明先生忽然悔悟:此簸弄精神,非正觉也。
(4)、(译文)坚持不懈自己的理想化如同心痛。一心就在疼痛上,哪里有时间说闲话、多管闲事?
(5)、人生中会遇到很多的艰难困苦,越是在这种时候越能体现人的心性修养。寻常人往往慌乱悲戚,唯有修养深厚者能做到泰然处之。文天祥说:时穷节乃现。
(6)、王阳明在庐陵担任县令时,抓到了一个罪恶滔天的大盗。这个大盗冥顽不灵,面对各种讯问强烈顽抗。王阳明亲自审问他,他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说:“要杀要剐随便,就别废话了!”王阳明于是说:“那好,今天就不审了。不过,天气太热,你还是把外衣脱了,我们随便聊聊。”大盗说:“脱就脱!”
(7)、王阳明脸上略过一丝沧桑的笑,说:“你们都以落第为耻,我却以落第动心为耻。”
(8)、大意:人的精力毕竟有限,如果在容貌上下太多的功夫,往往就不能照管到内心了。
(9)、王阳明笑了笑,就绕着和尚走了几圈,像是道士捉鬼前的作法。最后他在和尚面前站定,看准了和尚,冷不防地大喝一声:“这和尚终日口巴巴说甚么!终日眼睁睁看甚么!”不知是王阳明的禅机触动了和尚,还是王阳明的大嗓门惊动了和尚。总之,和尚惊慌地睁开眼,“啊呀”一声。
(10)、古人言:求其上而得其中,求其中而得其下。所以立志一定要高,那样即使不能完全实现人生目标,至少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11)、“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
(12)、先生曰:“众人皆有之,况在于中,却何故谦起来?谦亦不得。”弟子于中乃笑受。
(13)、王阳明:这和尚终日口巴巴说甚么!终日眼睁睁看甚么!
(14)、致知二字,乃是孔门正法眼藏,异此而学,即谓之异端;离此而说,即谓之邪说;迷此而行,即谓之冥行。
(15)、从十一岁写“哲学诗”,到十二岁放言要做圣人,再到24岁以功利心为耻,然后到37岁龙场悟道,最后落脚在“致良知”,你会看到一根红线贯穿王阳明的一生,好像这是一条命运之河在静静地流淌。
(16)、今人于吃饭时,虽然一事在前,其心常役役不宁,只缘此心忙惯了,所以收摄不住。
(17)、王阳明一语道破天机——那只是因为你的得失之心太重,只想要好的结果,恐惧得到坏的结果,于是就蒙蔽了自己那颗本来能泰然处之、平和应对的心。起伏得失本是常态,尽力而为、顺其自然才是合理的态度。
(18)、王阳明:这和尚终日口巴巴说甚么!终日眼睁睁看甚么!
(19)、(译文)圣人也是通过学习才了解道理的,众人也是天生就具备了解道理的本能。
(20)、译文:灾难没有比受到上天的功劳更大的,罪没有比掩护别人犯罪更大的,恶没有比偷袭别人下处更大的,辱没有比忘记自己的耻辱更大的。四者具备就都是祸。
2、王阳明十大金句
(1)、 先生去世400年后,有一位民国作家张爱玲女士说过一句话:中国人喜欢传奇。我想阳明先生深谙中国老百姓的心理,故做真真假假,神神叨叨,这样,对心学的传播是有利的。
(2)、点题:这个世界不欠你的,是你自己亏欠了自己。
(3)、回复“风水”,阅读《比风水厉害一万倍的九大定律》
(4)、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格物”即“慎独”,即“戒惧”。
(5)、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
(6)、无论你财富多少地位多高,人生到最后,拼的都是人品!(深度好文)
(7)、大意:如果白天做功夫觉得烦躁不安,那么就静坐。就算不想看书,也必须去看。这是对症下药,也是一种方法。
(8)、投稿新闻: 2754266679@qq.com;
(9)、大意:你如果是以厌弃外物的心去静中寻求,相反只会养成骄横怠惰的恶习。你若不厌弃外物,再到静处去涵养,这样就是可以了。
(10)、总有人感叹人心险恶,可王阳明告诉我们,哪怕是罪恶滔天的罪犯,心中也是有良知的。明白了这一点,就能明白他们最需要的不是惩罚,而是感化。这就是慈悲。
(11)、大意:处理事情出现有时好有时不好的情况,并伴有困顿失序的弊端,这都是由于被毁誉得失的心所连累,不能实际地获得他的良知。
(12)、换句话说,阳明心学“心外无物”、“知行合一”以及“致良知”,是将人自我修养拔高到了“人之本性”的高度,这里的“知”,是生来就有的“良知良能”,而“行”,不仅要求的是具体行为,更囊括了指导“行为”的“念头”。某种程度上说,王阳明的这种观点,也有批判“心口不一”、“口是心非”、“伪善”等行为的意味。启发:为难我们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从阳明心学汲取能启发当代人为人处世的智慧,颜小二想说,我们能从王阳明“心外无物”及“知行合一”中了解到,“山花”之所以是“山花”,是我们的“心”赋予了其意义。推而广之,他人的中伤、埋怨,甚至是侮辱,之所以可以对我们造成伤害,在于我们“赋予”了外部世界相关人和事的“伤害”意义。
(13)、王阳明举例子说,当时和朱宸濠对战时,我们处于劣势,我向身边的人发布准备火攻的命令,那人无动于衷,我说了四次,他才从茫然中回过神来。这种人就是平时学问不到家,一临事,就慌乱失措。那些急中生智的人的智慧可不是天外飞来的,而是平时学问纯笃的功劳。
(14)、感悟:王阳明所说的情况,放在现在,叫“逃避”,根本就不是清静,所以王阳明才说那是“放纵沉沦”。事情是要面对的,人是要在事上磨的,逃避是永远没有出息的。
(15)、而心学的最大妙处在于:我们可以在身心幸福的情况下追逐外物,只要能以良知为指引,追求什么都是可以的。
(16)、天理与良知虽是无善无恶,但是触景生情之后的喜怒哀乐,却有善恶之分。
(17)、王阳明大概是猜透了王艮的心意,于是就借力打力:“你看到满大街都是圣人,满大街的人看你也是圣人。”
(18)、“当极静时,觉此心中虚无物,旁通无穷,如长空云气,流行无所止极。”——王阳明
(19)、王阳明在庐陵担任县令时,抓到了一个罪恶滔天的大盗。这个大盗冥顽不灵,面对各种讯问强烈顽抗。王阳明亲自审问他,他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说:“要杀要剐随便,就别废话了!”王阳明于是说:“那好,今天就不审了。不过,天气太热,你还是把外衣脱了,我们随便聊聊。”大盗说:“脱就脱!”
(20)、王阳明在一座寺庙中看到一个枯坐的和尚,据说已不视不言静坐三年。
3、王阳明知行合一名言
(1)、这个故事,同时告诉了我们修养和做事的秘诀。
(2)、王阳明的心外无理是说,心的本体,就是天理,事虽万殊,理具于心,心即理也。不必在事事物物上求理,心外求理,就是心与理为二。心中之理,就是至善,心外无理也就是心外无善。
(3)、若己为君子,而使人为小人,亦非仁人忠恕恻怛之心。
(4)、大意:悔悟是去病的良药,贵在改正。如果把悔恨留在心里,那又是因药而生病了。
(5)、据说蒋介石也是在日本接触到的传习录,后来黄埔军校建成,人手一本。想必民国的心学热和这段历史有密切关系。
(6)、「觉悟大智慧」发布最优秀的智慧咨讯。明道,超凡,入圣,是千万精英阅读的“释,道,儒”国学智慧微杂志媒体,传递“灵性健康,财富增长,美丽和谐,时尚艺术,贵族传世”的大智慧。
(7)、事事讲技巧,似乎看着聪明,其实都是投机者的小聪明。只有真正的智者,才会从大本大源上找依靠,老老实实做功夫。这就是老子所说的“大巧若拙”。
(8)、 源于《知行录之传习录上》。(译文)用事实记叙的叫做史,用大道理记叙的叫做经。
(9)、感悟:如今是个看脸的世界,注重的是颜值,整容更是遍地横行。这些人,真该看看王阳明这句话。好在还有一句“主要看气质”,倒还合乎阳明心学的宗旨。
(10)、1496年,王阳明在会试中再度名落孙山。有人在发榜现场未见到自己的名字而嚎啕大哭,王阳明却无动于衷。大家以为他是伤心过度,于是都来安慰他。
(11)、王阳明“四句教”就是“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四句教”是王阳明的学术宗旨,是他一生的思想精华总结,高度思想的概括。
(12)、王阳明名言四:“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来自于王阳明的王门四句教,良知是心之本体,无善无恶就是没有私心物欲的遮蔽的心,是天理,在未发之中,是无善无恶的,也是我们追求的境界,它是“未发之中”,不可以善恶分,故无善无恶。当人们产生意念活动的时候,把这种意念加在事物上,这种意念就有了好恶,善恶的差别,他可以说是“已发”,事物就有中和不中,即符合天理和不符合天理,中者善,不中者恶;良知虽然无善无恶,但却自在地知善知恶,这是知的本体;一切学问,修养归结到一点,就是要为善去恶,即以良知为标准,按照自己的良知去行动。
(13)、左宗棠那半个联儿:择高处立,寻平处住,向宽处行!(推荐必看)
(14)、“人的良知,就是草木瓦石的良知。风雨露雷、日月星辰、禽兽草木、山川土石,与人原只一体。故五谷禽兽之类皆可以养人;药石之类皆可以疗疾:只为同此一气,故能相通耳。”
(15)、蜡烛能发光,光却不仅在蜡烛上,还可以在太阳上、月亮上、火把上。如果心中有光,那么光便无处不在,因为你的心已经是太阳,正大光明,普照万物。这就是王阳明要告诉我们的。
(16)、没本事的男人,基本上都会犯的五个错误,看看你有吗?
(17)、因此,王阳明心学不仅是我们身心修行的法宝,还是我们人生问题的灵丹妙药。尤其,是下面这20种直接关系现实生活的真切智慧。
(18)、俗话说:高处不胜寒,人到高处不得不低头!(深度好文)
(19)、真正的朋友是那个给你送老家萝卜的人!(深度好文)
(20)、王阳明语录中最打动你的一句是什么?说说吧!
4、王阳明四句格言
(1)、一个叫徐樾的弟子,在岸边如信徒朝圣一样虔敬地希望和王阳明见面,王阳明答应了。
(2)、 明白了“心外无物”,才能觉悟到“自知无知方为智慧”,才知道人类的局限,才会时刻提醒自己不要“自以为是”,才会知道“致良知”的真正意义,才会明白“事上磨”究竟要磨什么,才会明白为什么“责善”是管理者修习阳明心学的一把钥匙。
(3)、《周易》上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刚健的第一条就是独立,不假外物。从天的角度看,就是独立运行,不依赖外物。在《周易》中,乾卦代表天,乾是万物的“大元”,万物赖以生存、发生。
(4)、宁王朱宸濠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五世孙,即朱元璋的第十七个儿子宁王朱权的后裔。在正德十四年(1519年)宁王朱宸濠借口明武宗荒淫无道,窝藏盗贼,集众号称十万,密谋起兵,以取得皇位。时任汀赣巡抚、佥都御史的阳明先生举兵勤王,会齐各地军兵,于七月二十日攻克南昌,二十六日,明军以火攻,宸濠大败,将士焚溺而死者3万余人,宸濠与其世子、郡王,及李士实、刘养正、王纶等皆被擒,为期四十三天的叛乱被平息。
(5)、他伪造了答复朱宸濠手下重臣李士实和刘养正投诚的书信,再伪造朱宸濠手下指挥官们的投降密状。然后让人去和平时与朱宸濠结交的人相谈,在会谈结束后故意把这些公文遗落。自然,这些伪造的公文统统都到了朱宸濠手里。
(6)、他让人帮他更换了衣冠,倚着一个侍从坐正了,就那样坐了一夜。第二天凌晨,他叫人把弟子周积叫进来。周积匆忙地跑了进来,王阳明已倒了下去,很久才睁开眼,看向周积说:“我走了。”
(7)、事事讲技巧,似乎看着聪明,其实都是投机者的小聪明。只有真正的智者,才会从大本大源上找依靠,老老实实做功夫。这就是老子所说的“大巧若拙”。
(8)、善念发而知之,而充之;恶念发而知之,而遏之。
(9)、这个典故中的名言是:“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10)、知善知恶是良知,(长大了,懂事了,良知苏醒了,知道心疼妈妈了)
(11)、阳明先生的良知学说充分肯定了个人的主体价值,“自己良知原与圣人一般,若体认得自己良知明白,即圣人气象不在圣人而在我矣。”所以他说,满街都是圣人。
(12)、感悟:肤浅浮躁的心,总是会本能地往舒服上跑。越是贪恋舒服,就越不会成长、成熟,甚至还会更加肤浅浮躁。所以要扭转这种状况,就要逆着自己的性子来,越不想做什么,就越要耐着性子去做。这正是对自己心性的磨砺。
(13)、汝若以厌外物之心去求之静,是反养成一个骄惰之气了。如若不厌外物,复于静处涵养,却好。
(14)、君子之酬酢万变,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当生则生,当死则死,斟酌调停,无非是致其良知,以求自慊而已。
(15)、喜欢蔑视、贬低和打压别人的人,修养品行往往都是下乘,这种人的看法不值得放在心上。反而是王阳明这种修养精深、境界高明的人,往往能看到别人身上的优点和长处。很多时候,并不是你错了或者没有用,你只是还没等到有能力欣赏你的人。
(16)、须于心体上用功。凡明不得,行不去,须反在自心上体当。即可通。心体明即是道明。
(17)、王阳明严肃地看着老师说:“我认为不是这样。”顿了顿,一脸郑重地继续说道:“我以为第一等事应是读书做圣贤。”
(18)、有一年春天,王阳明和他的朋友到山间游玩。朋友指着岩石间一朵花对王阳明说:你经常说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天下一切物都在你心中,受你心的控制,你看这朵花,在山间自开自落,你的心能控制它吗?难道你的心让它开,它才开的;你的心让它落,它才落的?
(19)、王守仁反对把孔、孟的儒家思想看成是一成不变的戒律,反对盲目地服从封建的伦理道德,而强调个人的能动性,他提出的“致良知”的哲学命题和“知行合一”的方法论,具有要求冲破封建思想禁锢、呼吁思想和个性解放的意义。
(20)、有志于圣人之学者,外孔孟之训而他求,是舍日月之明,而希光于萤爝之微也,不亦谬乎?
5、王阳明心学经典语录
(1)、王阳明盯紧他,问:“家里还有何人?”和尚答:“还有老母。”王阳明再问:“想念她吗?”和尚不语。一片寂静,静的能听到和尚头上的汗水流淌的声音。最后,和尚打破了这一死寂,用一种愧疚的语气回答:“怎能不想念啊!”
(2)、这就是阴阳调和,刚柔相济的道理,也就是《周易》中所说“一阴一阳之谓道”在人身上的体现。
(3)、志于道德者,功名不足累其心;志于功名者,富贵不足以累其心。
(4)、王阳明在平定宁王朱宸濠的叛乱中,曾用过一个伪造公文的计谋。
(5)、从某种角度看,人类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良知觉醒的历史。古今中外,人类对自我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崇拜英雄到个体自信的过程,这就是良知的觉醒,也是人类的进步。孔子所说的“大学之道”中的“大”不是现代的高等院校之意,而是“大人之学”,这里的“大人”也不是我们今天讲的“成人”,而是“贵族”的特指。“大学之道”就是如何做一个“贵族”的道理;在古希腊,人们谈到人类美德时,也特指“贵族”,而非针对每一个人,而且多指天生的、能够表现出来的“勇敢”“解救”“担当”等行为,而不是内心。在那个时代,十一岁的小阳明说的“我要做圣人”,就像现在的中国,一个世代为农民或工人的孩子,甚至还是一个私生子,他在十一岁时说:我要当国家主席,这是非常令他的单亲妈妈(或爸爸)担忧的事情。
(6)、1496年,王阳明在会试中再度名落孙山。与王阳明同舍应试落第的人在发榜现场未见到自己的名字而嚎啕大哭,王阳明却不动声色。大家以为他是伤心过度,无法呈现出悲伤的表情了,于是都来安慰他。他淡淡一笑,说道:“你们都以落第为耻,我却以落第动心为耻。”
(7)、有善有恶意之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而立场又决定了各自的利益,带着“利益心态”去谈论问题,那就只能是谈判,而不是谈真理。谈真理是探讨事情“应该怎样做”,谈判是商量事情“可以怎么做”,因为没有几个人会为了“消费者”或“人民”的利益而牺牲自己,华盛顿、隆裕皇后、蒋经国等,只是个案。人类自己改不了这种“自利性”,所以,但,要明白“宁我负天下人,而不让天下人负我”的观点是错的,“以顾客为中心”的话语是骗人的。)
(8)、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功夫说闲话,管闲事。
(9)、王阳明盯紧他,问:“家里还有何人?”和尚答:“还有老母。”王阳明再问:“想念她吗?”和尚不语。一片寂静,静的能听到和尚头上的汗水流淌的声音。最后,和尚打破了这一死寂,用一种愧疚的语气回答:“怎能不想念啊!”
(10)、王守仁,号阳明,被当年明月称为“千古第一等人”,他官至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精通儒释道三家,开创出了堪称儒学新局面的心学,被认为是可直追孔子、孟子的大圣人,他还领兵平乱剿匪,用极少的代价闪电般地彻底击败了数倍于己的敌人。
(11)、▲出彩中国-68x46cm-(心识)黄华
(12)、(译文)与朋友谈论学问,必须婉转曲从谦虚下问,与之宽和相处。
(13)、于是,王守仁每天命弟子勤练各种赌技及唱歌喝酒,然后暗暗派一名弟子尾随王畿到酒楼,对王畿表示愿意与他赌一局。王畿笑着说:“腐儒也会赌博吗?”王守仁的弟子说:“我们老师门下每天都在赌。”
(14)、阳明先生说:“尔胸中原是圣人。”弟子于中说不敢当。
(15)、坦荡必光明,光明必坦荡,所以说坦荡荡光明磊落。生当如此,死亦如此。阳明先生死时都已经做到了,而我们连生时都还做不到,这就是差距,也是方向。他的学问是心学,他帮我们指出的方向,则是光明磊落的心地。
(16)、这段文字对企业管理也是具有一种独到的指导价值:
(17)、(译文)山中不要说并没有好产品供你享用,这儿的明月和清风是无需花钱买的。
(18)、凡人忿懥,着了一分意思,便怒得过当,非廓然大公之体了。故有所忿懥,便不得其正也。
(19)、读《传习录》要注意这本书的时间跨度、这个时间跨度不仅是指问答时间的先后关系、同时也是阳明先生自身修习体悟在不同阶段的完整记录,比如龙场悟道为“心即理”、始提“知行合一”、后面提出“致良知”。先生针对不同的弟子的秉性,每句话都有其在特定语境和场景下的特定意思,如果不注重这些,往往是断章取义、失之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