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的简介资料20字左右120句精选

2023年09月18日|来源:青春励志语录网|阅读:59

巴金的简介资料

1、巴金的简介资料简单

(1)、基于前两期研讨大家都很重视在文学史上对该作家的评价,因而整理了些许对巴金评价的话语。从他人评价中大体可以把握生活和事业中巴金的为人。

(2)、1926年,索非任职开明书店后,仍在上海世界语学会兼职,致力于世界语的推广普及。他编写的《世界语入门》,多次再版,影响较广,是他在世界语著译方面的代表作;他还翻译并发表了不少世界语译作,如 《幸福的梦》《小红帽》《红帽女郎与狼》和《小国王》等。

(3)、《索桥的故事》是巴金先生描写四川都江堰安澜桥的一篇散文,被收入北京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材中。

(4)、平明出版社在成立之初,延续当年文化生活出版社“译文丛书”的路子,编辑“文学译林”丛书,意在推出翻译精品,傅雷是第一批受邀加入的作者,他一直关注平明社的这套丛书。“西禾谈及巴金新组一书店(已与文化生活分家),想专出一套最讲究的文艺翻译,由西禾与他二人合编,说是决不马虎,迄今只收了杨绛一本译稿,听说好得很。此外又来问我要稿,也许新译的巴尔扎克会给他们。此外他们还想不出别人。不知悌芬有意半玩儿半工作的试试吗?但书店方面颇注重原作的文艺价值要有世界性与永久性。你不妨与他谈谈,让他想想自己最喜欢的作品有些什么,可以来信商量。巴金的条件,仍是百分之十五的版税,他是反对新办法的。”“《贝姨》那个丛书(叫做文学译林),巴金与西禾非常重视,迄今只收我跟杨绛二人的。健吾再三要挤入这个丛书(他还是“平明”股东呢),都给他们推三阻弄到别种名义的丛书中去了。西禾眼力是有的,可惜他那种畏首畏尾的脾气,自己搞不出一些东西来。做事也全无魄力,缺少干练,倒是我竭力想推你跟杨必二人。”这两封信透露出这样的信息:文学译林,由巴金和陈西禾合编;第一批稿件中只有杨绛译《小癞子》(1951年4月初版,印3000册)和傅雷译《贝姨》(1951年8月初版,印2500册),后来陆续增加的是傅译巴尔扎克诸书以及《约翰·克利斯朵夫》等。傅雷特别强调巴金他们收稿之“严”“颇注重原作的文艺价值要有世界性与永久性”。严格、标准、眼光,巴金的出版社的这些品格都是傅雷看重的,这也是傅雷与巴金两个人作为朋友最重要的精神联系点。两个人的性格虽然大不相同,但是他们都是认真的人,都是切实做事的人,都是心怀理想的人。

(5)、《木木》写的是一条小狗和聋哑农奴的悲剧性命运。在专横的女地主的压迫下,哑奴心爱的姑娘被迫嫁给一个酒鬼,相依为命的小狗“木木”也被淹死,绝望中,他不辞而别……英国小说家高尔斯华绥说:“在艺术的领域中从来没有比这个更大的对于专横暴虐的抗议。”作者的抒情笔调,感染了众多读者,英国作家加莱尔认为这是世界上最感动人的故事。《木木》是世界短篇小说中的瑰宝,它的影响超出了文学本身,据说一八八三年屠格涅夫去逝后,他的遗体运回俄国,俄国防止虐待动物会为了这篇小说曾派代表参加他的葬礼。

(6)、1990年前苏联“人民友谊勋章”、日本福冈“亚洲文化奖特别奖”

(7)、《鹰之歌》《伊则吉尔老婆子》两篇插图(托依则绘)

(8)、《寒夜》特别感人肺腑在于“真”,无论情节、语言或情感,它是平民的史诗,是战争年代普遍知识分子的真实生活状态,是作者发自肺腑的感慨。没有了前期的激越,巴金以平淡冷静之笔深掘人物内心。

(9)、笔者发现,巴金为友情而“送”文绝非孤例。比如,由万叶书店出版的《幸福的梦》。

(10)、俄国文学史家德·斯·米尔斯基认为《文学写照》和《日记摘抄》比三部自传“更有说服力地表明,其作者是一位伟大作家”;同时,他认为书中关于托尔斯泰的回忆录,是“关于伟人托尔斯泰最有价值的文字”。

(11)、这是一部轰动一时的剧本和对无政府主义思想的启蒙书。收录本书的两部作品《夜未央》《告青年》曾深深打动过少年时代的巴金,并对他信仰的选择和确立起到了重要作用。

(12)、《柯留沙(速写)》,母亲叙述丈夫的入狱给自己的家庭带来惨痛遭遇,然后叙述到丈夫瘫痪,最后叙述到儿子柯留沙为了父母惨死。柯留沙是个纯真灵活、吃苦节俭、孝顺懂事的孩子,最后结局使人痛心,整个小说都笼罩着浓厚的悲剧氛围。

(13)、同时巴金还贡献了以“两个一致”的典型化方法和“比较象活人”的性格真实的现实主义美学理论;追求真实,在《随想录》中一遍遍地虔诚而痛苦地忏悔,剖析自己的灵魂,猛烈地批判封建伦理道德、深挖国人灵魂中的奴性,以人格的魅力参与现代伦理文化的建设。

(14)、而在台湾的索非,一直念念不忘留在大陆的发妻和一双儿女,70岁所作《家乘前言》中还留下一句“鞠馨何辜”?!故纸中的“周姚”以及鞠馨、鞠馨女士等名字,从而成了他俩曾经的美好时光最好的纪念。

(15)、即使是布面精装,如适夷兄译的《高尔基选集》:甲、封面凹凸不平;乙、胶水污点不少;丙、烫金有缺笔,或一字之内部分笔划发黑;丁、书角也有瘪皱情事。总结起来,仍是浪费。以国内现有技术水平,并非精装本不能做得更好;但在现行制度之下及装订人才极度分散的现状之下,的确是不容易做好的。一九五三年平明出《约翰·克利斯朵夫》精装本,我与出版社都集中精力,才有那么一点儿成绩,虽距世界水平尚远,但到了国内水平(以技术及材料而论)是无可否认的事实。如今在大机关里头,像那样细致的工作在短时期内恐怕没有希望办到。——装订也是一门高度的工艺美术,只能由一二人从头至尾抓紧了做才作得好。

(16)、《叶美良·皮里雅依》,叶美良四十多岁了,但生活过得“比狗还不如”,不仅没有一个窝,连面包也没有一块。他长期没有工做,而且很明显,失业的人那么多,就是他愿干最脏最苦的活,以最贱的代价出卖劳动力,也不会有人雇佣。他讥讽道:“仁慈的先生,非常可敬的强盗和吸血鬼,我们是来献上我们的皮请您饱餐的,您是不是高兴用一天六十戈比的代价来剥我们的皮呢!”几句话,把血淋淋的资本主义剥削制度揭露得淋漓尽致。

(17)、与闷热的夏日不同,冬日的寒风是真真实实地扎进血肉的,呼啸的疾风狂躁地卷着冰冷而来,冬天这个季节,如一把叛逆的利剑,透支着少的可怜的温暖,使放荡不羁的寒冷汹涌而来。

(18)、杨绛的《小癞子》初版印3000册,两年后已经一册难求了。在傅雷的建议下,平明社重新排版重印,于1953年10月出了重排一版,印4000册;1954年5月又印重排第二版,增印2000册。傅雷对杨氏姐妹的译笔很是推崇,也曾感叹自己的文字“太死板”,不如杨氏姐妹那么灵活:“这几日开始看服尔德的作品,他的故事性不强,全靠文章内若有若无的讽喻。我看了真是栗栗危惧,觉得没能力表达出来。那种风格最好要必姨、钱伯母那一套。我的文字太死板太‘实’,不够俏皮,不够轻灵。”傅雷曾对杨绛说过“我的称赞是不容易的”。看来他是真心喜欢杨氏姐妹的译文。

(19)、无政府主义是自由主义的极端表现,无政府主义者崇尚自由反对权威,他们企图消灭政府和国家,希望建设无国界、无政权、无压迫的大同世界。而对于巴金来说则是以饱满的热情致力于社会改革,期望一个无禁锢与压抑的社会,对于“无政府主义”的信仰化为对封建旧制度腐朽罪恶统治的竭力与急切反抗,但巴金并未走入极端,加之在法国吸收的民主主义思想和自身的爱国主义,与从克鲁泡特金而来的无政府主义共同熔铸了巴金批判和抵制封建专制统治的有力武器,充溢着巴金青春躁动的激情与无畏的抗争精神,因而“无政府主义”在前期作品中表现明显。

(20)、适逢巴金诞辰115周年,浙江文艺出版社推出全新汇编的10卷本《巴金译文集》以飨读者。此次底文为巴金故居授权的权威版本,由巴金故居权威专家审定并做出出版说明。

2、巴金的简介资料20字左右

(1)、我集起这个集子来,并不是想炫耀自己的学习成绩,却是想告诉大家:世界语是一种值得炫耀的美文,藉以引起大家学习世界语的兴趣。——另一方面呢,也算替自己留下一个学习纪念。

(2)、回复“签到”,可查看往期考研复习签到内容;

(3)、迦尔洵(1855—1888),俄国作家。迦尔洵以短篇小说见长,其小说情节并不复杂,鲜明的主题、生动的心理描写和独特的叙事角度是其创作的特色。主要作品有《四天》《胆小鬼》《艺术家》《棕榈》《红花》《偶然事件》等。

(4)、1929年,第一次以“巴金”的笔名在《小说月报》发表长篇小说《灭亡》,引起文坛的关注。

(5)、简析《寒夜》的艺术特点《寒夜》在艺术上达到了巴金所追求的无技巧的境界,风格朴素自然,是巴金最优秀、成熟的现实主义杰作。抗战时重庆的典型环境和这环境中产生的最普通的小人物悲剧性格和命运,揭示出人物命运的社会根源。情节发展在日常生活琐事中推进;结构布局,一切象现实生活本身一样流动。人物平凡,具有复杂性格和复杂感情。大量的客观生活细节和日常生活琐事的描写支撑了小说的框架,这使得作品逼近生活,表现出一种与现实生活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

(6)、1993年亚洲华文作家文艺基金会“资深作家敬慰奖”

(7)、巴金(1904_2005),文学大师,社会活动家,无d派爱国民主人士。

(8)、1920年,考入成都外语专门学校。读书期间,在“五四’新潮思想影响下,加入进步青年组织“均社”。

(9)、就这样,找到的“周姚”就是巴金的挚友索非。“周姚”也有其特殊“含义”:索非原姓“周”,他妻子姓“姚”,“周姚”就是两人姓氏合成的名字。实际上,这也是笔者最初猜测“周姚”是索非的理由。遗憾的是,索非夫妇最终分开了,巴金为此感到非常难过,但他忘不了与“非兄”、“馨嫂”在一起的日子,一直珍藏着两册《幸福的梦》,到晚年捐赠给了中国现代文学馆。

(10)、在七十多年的创作生涯中,巴金共有一千万字的著作和数百万字的译著。其著作先后被译成二十多种文字,在海内外广为流传。2003年,国务院授予他“人民作家”的荣誉称号。

(11)、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任《救亡日报》编委,与茅盾共同主编《呐喊》(后改名《烽火》)杂志。

(12)、试比较巴金小说《家》和曹禺话剧《家》的不同。

(13)、傅雷与巴金主持的平明出版社的合作是比较愉快的,这基于作为文化人的巴金对文人个性、习惯的尊重,他放手让傅雷按照自己的标准、个性去译书和处理稿件,从排版、校对到装帧设计,作者都享有极大的权力和自由。这一点,傅雷跟朋友们提起甚至不无得意,他说是“为所欲为”:“问题到了我的‘行内’,自不免指手画脚,吹毛求疵。好在我老脾气你全知道,决不嗔怪我故意挑眼儿。——在这方面我是国内最严格的作译者。一本书从发排到封面设计到封面颜色,无不由我亲自决定。五四年以前大部分书均由巴金办的‘平明’出版,我可为所欲为。后来并入人民文学出版社,就鞭长莫及,只好对自己的书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傅雷说,他在装帧、版式乃至书的校对上的讲究,“我是国内最严格的作译者”,此言不虚。他有一封信中谈到工作状况:“这一年来从头至尾只零零星星有点儿休息,工作之忙之紧张,可说平生未有。……除重译《约翰·克利斯朵夫》外,同时做校对工作,而校对时又须改文章,挑旧字(不光是坏字。故印刷所被我搞得头疼之极!),初二三四校,连梅馥也跟着做书记生,常常整个星期日都没歇。这一下我需要透一口气了。但第三四册的校对工作仍须继续。至此为止,每部稿子,从发排到装订,没有一件事不是我亲自经手的。印封面时(封面的设计当然归我负责)还得跑印刷所看颜色,一忽儿嫌太深,一忽儿嫌太浅,同工友们商量。” 

(14)、信到前一天,阿敏报告,说新华书店还有一本《小癞子》,接信后立刻叫他去买,不料已经卖出了。此书在一九五一年出版后三个月内售罄,迄未再版。最近杨必译的一本MariaEdgeworth;CastleRackrent(译名《剥削世家》是锺书定的)由我交给平明,性质与《小癞子》相仿,为自叙体小说。分量也只有四万余字。我已和巴金谈妥,此书初版时将《小癞子》重印。届时必当寄奉。平明初办时,巴金约西禾合编一个丛书,叫做“文学译林”条件很严。至今只收了杨绛姊妹各一本,余下的是我的巴尔扎克与《约翰·克利斯朵夫》。健吾老早想挤进去(他还是平明股东之一),也被婉拒了。前年我鼓励你译书,即为此丛书。杨必译的《剥削世家》初稿被锺书夫妇评为不忠实,太自由,故从头再译了一遍,又经他们夫妇校阅,最后我又把译文略为润色。现在成绩不下于《小癞子》。杨必现在由我鼓励,正动手萨克雷的VanityFair,仍由我不时看看译稿,提提意见。杨必文笔很活,但翻译究竟是另外一套功夫,也得替她搞点才行。

(15)、莫言:我们怀念的那种年,现在的孩子感兴趣吗?

(16)、简介:《家庭的戏剧》是俄国著名作家赫尔岑的回忆录《往事与随想》中的一个独立部分。作品从1848年法国革命的失败及其对作者信仰和信念上的沉重打击开始,追忆了在阴郁沉闷的时代氛围中发生在他自己家庭的“戏剧”。屠格涅夫称:“这是用血和泪写成的。”

(17)、迦尔洵是屠格涅夫、托尔斯泰、契诃夫推崇有加的“不知名”作家,对巴金的一生带来难以摆脱的巨大影响。《红花集》共收入8个短篇小说:《红花》《信号》《一件意外事》《军官和勤务兵》《癞虾蟆和玫瑰花》《阿塔勒亚•卜林塞卜斯》《并没有的事》《旅行的蛙》。

(18)、索非是我国世界语运动的早期倡导者。1925年,他曾参与胡愈之领导的上海世界语学会改组,曾任世界语杂志《绿光》编辑和世界语函授学校教员,后任上海世界语学会干事,负责学会日常事务。巴金从法国回国后,索非介绍他加入上海世界语学会,也成为函授学校教员,并参与编辑《绿光》。

(19)、扉页上是巴金的英文签名,巴金正是在日本开始翻译《散文诗》

(20)、巴金是一位身体力行的作家,更像是理论实践家,在当时的年代便享有很高的威望,这全归于他的“真”,他浑身流淌的“爱”。巴金有着夸父逐日般的生命哲学,他将生命的意义寄于对他人的“放散”,是一颗赤裸裸的真心,巴金的品格至今动人全在表里如一的“真”!

3、巴金的简介资料

(1)、《马卡尔·楚德拉》,小说以讲故事的方式叙述了拉达与左巴尔的爱情故事。男主人公左巴尔酷爱自由,除了独立不羁的自由生活外,没有什么值得他珍惜的东西。即使是他的心,只要对人有好处,“他也会亲手把它从胸膛里挖出来给你。”女主人公拉达美丽而骄傲,对于她来说,同自由相比,金钱如同不屑一顾的泥土。当爱情走入这两个草原骄子心中时,他们被对方深深吸引并努力抗拒感情的力量。当爱情终于成为各自独立人格的桎梏,他们选择了死亡。他们用爱情、生命和信仰诠释了“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的诗篇。

(2)、简介:《狱中记》是一部“人类心灵之记录”。1892年,无政府主义者柏克曼在一次政治刺杀活动中失败,为此他被判以谋杀未遂罪,并被判处22年有期徒刑。1906年5月18日,柏克曼在狱中服刑14年后获释,随后他根据自己的监狱经历写下了监狱文学的经典之作——《狱中记》。

(3)、1928年12月,回上海。从事文学编辑与创作。

(4)、《散文诗》是屠格涅夫的文学绝唱,是最真诚的人生告白。有人说,“他的这些散文诗乃是俄罗斯文学中这一困难而独特的体裁的”完美的典范”。写作它们时,作者已经进入暮年,身受病痛折磨;远离故土,心含悲伤情绪.屠格涅夫在诗篇里回忆往事,谈论宏观的宇宙和自然,探究幽微的爱情与友谊,思考生死别离,感怀人情美丑。这些都化作忧郁的文字散布在每一篇的散文诗中。这是一个人生命的歌唱,虽然他们都是短章,然而真诚、自然、饱含深情。

(5)、点击标题下方(文汇读书周报)字样,关注我们的动态

(6)、这本书(《文学写照》)是一个宝库,充满了给人启示的逸事,不但有大文豪如托尔斯泰、契诃夫和高尔基本人,还有没那么出名但值得一读的俄罗斯作家,更有一众让人难以忘怀的人物——理想主义,绝望,怪诞,疯狂——来自俄罗斯生活的各个层面,高尔基都用精确的笔触写得栩栩如生。——戴维·洛奇

(7)、第十一章:1937年-1949年的文学创作

(8)、金仲华还曾赠送玉兰树给巴金。中国新闻社原总编张帆在《怀念金仲华社长》一文中写道:一九八八年四月二日他曾代表中国新闻社应邀参加在上海举行的纪念金仲华逝世二十周年会。会后对著名作家巴金做了访问,写成《访巴金》通讯,刊于香港《大公报》头版,该报加了小标题。第一段的小标题是《金仲华送的两株玉兰》,文中写到谷苇同志向巴金介绍张帆是专程从北京到上海,参加金仲华的纪念会。作为金仲华的好友,特地拜访他。巴金怀念故友,指着窗外玉兰说:“金仲华同志是我的好友,比我小四岁。他被迫含冤而死,很可惜。院中那两株玉兰,就是他送给我的。”

(9)、1927年1月,赴法国巴黎求学。在法期间,一方面大量阅读西方哲学和文学作品;另一方面,时时关心着中国,开始写作《灭亡》。

(10)、舒乙:“他说,人活着,说的和做的要一致,这是达不到的,达不到也要这样做,这个社会才能变得光明。”

(11)、薛伟平 xuewp@whb.cn  金久超 jinjc@whb.cn

(12)、我翻译外国前辈的作品,也不过是借别人的口讲自己的心里话。所以我只介绍我喜欢的文章。别人的文章打动了我的心,我也想用我的译文打动更多人的心。我像进行创作那样把我的感情倾注在这些作品上面。”——巴金

(13)、无尽的自由的向往自然使巴金的作品浸透着不羁且直抒胸臆的主观浪漫色彩,更重高昂如火的“力”的表现。无政府主义的自由让巴金的作品随情落笔,很少雕琢,不免伤于直露,缺少可咀可嚼的回味,前期作品较为明显。

(14)、简析《激流三部曲》的思想内容《激流三部曲》由《家》《春》《秋》三部长篇组成。其思想内容为控诉封建大家庭的罪恶腐朽及其走向崩溃,表现了青年一代的民主主义觉醒及其反封建斗争。《家》描写高家祖孙之间的矛盾,以三个女性的悲剧控诉封建家庭的罪恶,以觉明抗婚觉慧出走表现了青年一代民主主义觉醒和反抗,高老太爷在绝望中死去标志封建大家庭开始走向崩溃。《春》继续这一主题。惠和觉新相爱,但由于封建包办婚姻酿成了悲剧;淑英则在觉民等的帮助下,敢于反抗包办婚姻离家到上海,走上新生。《秋》写封建大家庭彻底崩溃。一方面一些年轻生命的悲剧在继续,另一方面败家子变本加厉的挥霍,最后把高公馆卖掉,大家族解体。

(15)、1931年3月,毛一波留学回到上海后,与巴金的交往甚为密切。那时他住在贝勒路马来亚书店,巴金 “常来坐谈,或外出喝茶”。5月9日,他与巴金、索非夫妇同游苏州。就在这期间,毛一波编选好 《樱花时节》书稿,4月6日写好“后记”,即把书稿交付新时代书局,7月正式出版。

(16)、这样,可确认收入《幸福的梦》中的13篇世界语译文,一篇为巴金所译,11篇为索非所译。至于《四个音乐家》,未查到有关资料,可能未发表。实际上,《四个音乐家》与《小弟妹》《小红帽》等都是格林童话,笔者认为应是索非所译。

(17)、回复“真题”,可下载各大高校文学考研历年真题;

(18)、一部现实主义杰出作品,以典型环境来塑造典型人物。《家》的不同在于巴金激越流畅、浪漫抒情的语言,是激越的“灵魂的呼号”的单纯情思,极具“青春型”特点。巴金长于剖析人物的内心感受,人物的心理史又是思想史,便也映射出特定时代下社会的状况。除典型人物外,还有其他生动鲜明的形象,尤以女性居多,且大多为悲剧命运,体现了巴金对女性这一群体境况特别的关注。《家》鼓荡着当时社会上青年群体的心,最是坦率热情、以情动人的冲击力能够穿透读者的血液,引起青年的共鸣。

(19)、△平明版《约翰·克利斯朵夫》1953年9月版书籍纸精装本,该本印2900部,另有100部字典纸精装本

(20)、1921年4月1日,第一篇文章《怎样建设真正自由平等的社会》发表在《半月》刊第17号刊载上。

4、巴金的简介资料20字正确答案

(1)、 巴金把友情看得比生命还重,对待朋友“充满了真诚”。他曾说:“友情是生命中的一盏明灯,离开它生命就没了光彩,离开它生命就不会开花结果。”巴金有很多朋友,也有说不完的友情故事。本文介绍的是巴金为友情“送”文的故事。

(2)、    2018年4月11日,由嘉兴学院图书馆、巴金故居、嘉兴市新华书店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书之爱—巴金与书图片文献展、巴金主题书展”在越秀校区图书馆大厅开展。展出以来,不少学生驻足。此次活动系嘉兴学院第十届“世界读书日”系列活动之也是巴金故居2018高校巡展中第一次走出上海。

(3)、简析《家》中觉慧的形象觉慧是封建家庭大胆而幼稚的叛逆者。大胆表现在:他受五四思想影响,以改造天下为己任,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在学校里参加了反对军阀的学潮,和同学一起半反封建的刊物,在家里中,和鸣凤恋爱,支持觉民抗婚,怒斥“捉鬼”闹剧。他极端憎恨这个家庭,第一个冲出封建家庭的牢笼,成为封建家庭的叛逆者,代表着青年人追求真理的道路。幼稚表现在:他以个性解放为武器,对封建家庭的认识是个逐渐的过程。觉慧是五四时期具有民主主义觉悟的知识青年形象,旧家庭礼教叛逆者的形象。

(4)、本次推出的《巴金译文集》共十册,精选巴金先生翻译的已成经典的译本,包括屠格涅夫的《木木》《普宁与巴布林》《散文诗》,高尔基的《草原故事》《文学写照》,迦尔洵的《红花集》,赫尔岑的《家庭的戏剧》等。这些译著的单行本1950年代以前曾多次重印,影响甚广。

(5)、据巴金自述,他所要写的应该是一般的封建大家庭的历史,他写《家》的动机也就在这里。《家》也是巴金在哥哥李尧枚的鼓励下写的,1929年7月,李尧枚自川来沪看望巴金,谈了家庭里的种种事情,气愤而又苦恼。巴金告诉他,要写一部反映大家庭生活和家中男女青年不幸遭遇的小说。大哥即表支持,后又写信来大加鼓励:“你要写我很赞成,我简直喜欢得了不得,我现在向你鞠躬致敬。”

(6)、《木木集》是屠格涅夫自身成长中的感人故事和半部自传,收录了《木木》、《普宁与巴布林》两部中篇小说,前者写于一八五二年,后者完成于一八七四年。《木木》中的人物原型很多出自作家自身的生活,《普宁与巴布林》也是屠格涅夫童年和青年时期的回忆。

(7)、从树生的形象可以看到托尔斯泰笔下安娜·卡列尼娜以及福楼拜笔下包法利夫人和易卜生笔下的娜拉。树生和卡列尼娜一样充满活力和热情,为自己的幸福竭力追寻,又像包法利夫人般沾染享乐的风气,但她并未像包法利夫人一样纵欲无度。娜拉走后如何?易卜生未给出答案,而树生出走后选择回来,不过早已人去景换。曾树生的形象充满了矛盾,她爱自己的丈夫,却为了自己能够舒服一些而选择做“花瓶”;她眷恋着家,却又决然奔向兰州,到兰州后又割舍不下,写信问候丈夫。在她的心灵深处,灵与肉发生着碰撞与矛盾。树生不是革命的女战士,不是社会最底层的劳苦人民,而是城市中的新派女性,处在时代浪潮的过渡中,是“五四”以来的女性形象群中独有的,具有独特的时代意义,同时也浸透着巴金对凡人小市民人性被异化和摧残的同情,极具悲剧含义。

(8)、绿的书店刊行《世界语汉译小丛书》(上海开明书店代售):选取文学佳著,并列世界语及汉文,伴读者对照阅读,于学习世界语甚为便利。其第一种为格林之《小弟妹》,鞠馨汉译;第二种为爱罗先珂之《为跌下而造的塔》,胡愈之汉译;第三种为裴有礼之《遗产》,索非汉译,以后更将陆续出版,特为介绍,以告求书者。

(9)、只要你认为好就不必问读者,巴金他们这一个丛书,根本即是以“不问读者”为原则的。要顾到这点,恐怕JaneAusten的小说也不会有多少读者。我个人是认为Austen的作品太偏重家常琐屑,对国内读者也不一定有什么益处。以我们对art的眼光来说,也不一定如何了不起。西禾我这两天约他谈,还想当面与巴金一谈。因西禾此人不能负什么责任。

(10)、如此看来,“周姚”应与索非和巴金有关。但据“前记”由“我”写成,笔者推测“周姚”系索非的化名。

(11)、 张裕 zhangyu@whb.cn  舒也 xjz@whb.cn 

(12)、90年代后出版随笔集《再思录》,编辑出版了《巴金全集》(二十六卷)等。

(13)、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巴金经常到金仲华家里,“仲华的生活相当简朴,五十年代初我到他家里,看不见一张床,他晚上就睡在三用沙发上……”由于经常去金家,巴金对于金仲华的母亲也非常熟悉。“我最后一次看见老太太的时候,她已经八十出头了,身体还非常健康。”在纪申的文章中也有类似记录:“从巴金夫妇口里我还知道金仲华平日生活极为简朴,为人至孝。”巴金还在他的回忆文章里写到金仲华和他的交流:“他每次接到出国的任务,总是衷心愉快地通知我。完成任务回来他谦虚地谈旅行的收获。”六十年代中期,巴金和一些专业作家每星期六下午自愿在文艺会堂参加漫谈会,交流讨论问题,金仲华也是参加者之他很赞成这种心情舒畅、没有拘束的气氛。他不仅参加交谈,还详细介绍他带着艺术团访问西欧的情况。这个漫谈会后来被间接受到批评而无形中解散了。当巴金对金仲华谈起这件事,他淡淡地一笑,说:“到我家里来谈吧。”从那以后,巴金和一些文友经常到金仲华家里,“在他家里,我们是无话不谈的,他并不限制我们,却常常把话题引到大路上去。”

(14)、   大厅里展示了馆藏中未出借的巴金先生作品和研究巴金的著作。线装版的《随想录》和画册《世纪巴金》是巴金故居所赠。

(15)、女主人公曾树生是一个爱动、爱热闹、爱热情生活的新派女性。她不像旧式妇女那样严守妇道,也不同于资产阶级妇女放浪形骸,内心深处还是有着责任感与道德感。使树生内心矛盾的是她的家,一个一想到就会浑身发冷的家。婆媳关系已经极为严峻,婆婆讽刺她不过是一个姘头,而她则说可以找自己的丈夫。这样的话语显现出新旧思想的格格不入且不可调和。她有时也体恤婆婆,可婆婆咄咄逼人的言语和挑拨离间的行为让她再也无法忍受。在银行她并不甘愿做“花瓶”,她有苦衷,家庭的经济压力使她不得已而为之。她与陈主任出入酒馆,甚至搭伙作囤积投机生意,一半是为了自我享受,一半是为了家庭。树生的这种人生态度和赚钱方法说明了资产阶级思想正染袭着她。善良而患病的丈夫,自私而顽固的婆婆,争吵与仇视,寂寞与贫穷,树生在战争的时代里消耗着青春……她是不得已决定了去兰州,而并非因陈主任的吸引。她深爱她的丈夫,即使到了兰州还是会给文宣写信寄钱,时时询问文宣的病情。因两个月未曾收到文宣回信,她匆匆回到重庆,而留给她的却是无尽的哀愁与迷茫。

(16)、简介:《夜未央》中收录的两部作品《夜未央》《告青年》曾深深打动过少年时代的巴金,并对他信仰的选择和确立起到了重要作用。《夜未央》是波兰人廖•抗夫创作的三幕剧本;《告青年》则是俄国革命家克鲁泡特金对即将踏上社会的青年如何选择人生道路的告诫与劝说,他在书中表明:只有万人获得安乐,才有个人的幸福。

(17)、一九三一年,巴金仅用一个多星期的时间就译完了该作品。巴金说:“如果叫我用这题材写一部小说,我一定不会像巴基那样写。然而我读着巴基的小说的时候,我的眼睛竟几次被泪水润湿了。这是感动的眼泪,这正如那个老卖艺人巴达查尔师傅所说,是灌溉心灵的春天的微雨。”学者、出版家陈原说,巴金的这个译本,让他在少年时代“一看就迷上了”,并且“眷恋了半个世纪”。

(18)、平明社,同在一城,相互来往的工作情况,没有留下太多文字材料,等傅雷的书转到人民文学出版社(简称“人文社”)出时,因处两地,倒是留下不少工作信件。傅雷的“最严格”从这些文字中清晰可见,而且傅雷无形中将人文社与平明社对比起来,以平明社为标准要求人文社。将译本移到人文社出,一是平明社即将面临公私合营,行将不存;二是时任人文社副社长兼副总编的楼适夷是傅雷的老友,屡屡邀约。“巴尔扎克几部都移给‘人文’去了,因楼适夷在那边当副社长兼副总编辑,跟我说了二年多了,不好意思推却故人情意。”三是傅雷没有直接说,人文社是国营社,平明是私人社,当时的文学出版正逐步纳入整体规划,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国家中,私营社给国营社让路责无旁贷,巴金和傅雷都不好多说什么。

(19)、简介:《红花集》共收入俄国作家迦尓洵的8个短篇小说:《红花》《信号》《一件意外事》等。巴金1922年就曾翻译过迦尓洵的《信号》,他说:“我这一生很难摆脱迦尔洵的影响,我经常想起他写小说写到一半忽然埋头痛哭的事,我也常常在写作中和人物一同哭笑。”

(20)、那么,鞠馨和鞠馨女士是谁?是索非妻子姚鞠馨?笔者曾向鞠躬先生请教。他明确回答:“可以肯定的是母亲不懂世界语,或任何外语,因为她出身于宁波的老传统家庭,精于刺绣。”那就非索非莫属了。但证据呢?

5、巴金的简介资料20字

(1)、《幸福的梦》共收13篇世界语译作:《家》《遗产》《四个音乐家》《小弟妹》《小红帽》《红帽女郎与狼》《一朵超自然的玫瑰花》《逃亡》《不贞之花》《幸福的梦》《小国王》《茶房也是一个人》《论嫉妒》。这些译作大多发表过,但译者署名不有泰伦、鞠馨、无名、一切、微明等。要找到“周姚”,就必须查核清楚这些笔名的使用者。

(2)、很多人都只知道巴金是大作家,却不知道他也是大翻译家。1922年,18岁的巴金根据英译本翻译了俄国作家迦尔洵的小说《信号》,由此开始了延续60年的翻译工作。

(3)、不久,毛一波结婚,巴金曾约人去他家“饮酒祝贺”。他也到宝光里14号巴金和索非住处,一起“吃鸭子馄饨”。巴金把《列宁进天堂的故事》“送”给他编入《樱花时节》,显然是出于他俩的友情,《樱花时节》就是他俩的友情纪念物。

(4)、从“说真话”到“写真实”以一贯之于他的全部人生经历和创作活动中,他多次强调“我说我写作如同在生活,又说作品的最高境界是写作同生活的一致,是作家同人的一致,主要的意思是不说谎。”

(5)、简析《寒夜》中汪文宣的性格《寒夜》的主人公汪文宣是个为了生活在图书公司整天埋首做校对工作的小公务员。菲薄的工资、贫困的生活,、庸俗势力的社会、仰人鼻息的环境,使汪文宣曾树生年轻有为的性格发生扭曲。汪文宣善良而懦弱无能,虽勤劳做事但仍受歧视,因正派不善巴结而心情郁结。家庭少有欢乐,婆媳经常不和吵架,使得他左右为难。在单位受气,在家又两面受气,终于肺病发作死亡。

(6)、(迦尔洵是)“以一身来担人间苦的小说家”,作品中的“博爱和人道”“非战与自我牺牲”的思想值得关注。——鲁迅

(7)、亚历山大·柏克曼(1870—1936),著名的安那其主义者。出生于俄罗斯帝国的维尔纽斯,1888年移居美国,居住在纽约。1891年柏克曼谋划暗杀亨利·克雷·弗里克,借以作为行动宣传。但弗里克从这次行动中幸存,而贝克曼被判处14年有期徒刑,刑满释放之后,他根据自己的服刑经历写下了监狱文学的经典之作《狱中记》。

(8)、他甚至为书名中的书法题词中,改用繁体字和简化字,而与出版社争辩:“在此全国上下提倡百花齐放之际,不知贵社能否考虑封面手写字体可由书写者自由,一方面为我国留此一朵‘花’,一方面也不必再在此时此刻立下清规戒律。”

(9)、我年轻时,觉得巴金的作品似乎不够锐利,他的反抗,他的愤怒,都不够强烈。而现在年纪稍长,发现他的温和中包含的是一种更大的愤怒,蕴藏着更大的力量,不是毫无批判。他对这个世界看得很清楚深刻,对于人生的幸福与不幸也看得很清楚通透。这种认识达到某一高度之后,才会化作更为深切的爱。像巴金先生这样一种爱与热情,正是这个时代的人们尤其需要的。——王安忆

(10)、关于老舍同志的死,我的看法是他用自杀抗争,也就是您举出的第三种说法,不过这抗争只是消极抵抗,并不是“勇敢的行为”(这里没有勇敢的问题),但在当时却是值得尊敬的行为,也可以说这是受过“士可杀不可辱”的教育的知识分子“有骨气”的表现,傅雷同志也有这样的表现,我佩服他们。

(11)、《寒夜》的艺术特点及其在巴金创作史上的地位。

(12)、至于弟坚持要各章节另起一面的理由,是因为古典名著不能与通俗文艺同样看待;《查第格》全书不到一八〇面,薄薄的本,很像小册子,不能单从节省纸张着眼。《于絮尔·弥罗埃》也要每章另起一面,是因为巴尔扎克的作品都很复杂,有时还相当沉闷,每章另起一面可使读者精神上松动些。

(13)、《文学写照》展现大作家笔下的六位大作家形象。托尔斯泰“有超人的智慧”,契诃夫“聪明而谦虚”,柯罗连科“宁静而非常单纯”,柯秋宾斯基“在美与善的世界中感觉到非常自如”……在高尔基笔下,这些俄罗斯文学大师复活了。作者以敏锐的洞察力有力地抓住人物的日常谈吐、生活细节,充分写出他们的内心和思想感情,是后世了解他们的*宝贵的材料。日本的俄国文学研究者昇曙梦曾说过:“高尔基的回忆的作品不但在艺术上有很大的价值,就把它们当做近代俄罗斯的文化史料看,也有很重大的意义。”

(14)、丑闻与疯癫|揭露肯尼迪家族被隐藏数十年的秘密

(15)、他所提供的带有强烈主观性、抒情性的中、长篇小说,与茅盾、老舍的客观性、写实性的中、长篇小说一起,构成了现代文学第二个十年中、长篇小说的艺术高峰,

(16)、杨必(1922—1968)是杨绛的妹妹,在她们家姐妹中行后曾在复旦大学外文系任教。傅雷曾请她教过傅聪英文,很赏识她的才华,在傅雷和钱锺书夫妇的鼓励下,她开始涉足文学翻译,信中提到的《剥削世家》是一部小书,她后来还译过萨克雷的那部大书《名利场》,很受推重。虽说初涉译坛,杨必的“师傅”却非同一般:姐夫钱锺书、姐姐杨绛“代为校阅”,一代译宗傅雷“通篇浏览一过”,《剥削世家》译文质量大有保证,傅雷给出的判断是“译文标准够得上列入‘文学译林’”。他甚至用红笔把排版格式都在原稿上批注出来了,如此推重和为其尽心,令人叹服。傅雷还向巴金提出一个要求:“又译者希望能早出,因与其本人将来出处有关(详情容面陈)。”共和国初立,百废待兴,私营出版社(排字房、印刷所)的排书能力很低。这一点,傅雷在1951年给宋奇的信中谈到过,《约翰·克利斯朵夫》篇幅太大,私人出版社资力和能力都有限,他暂时不转到平明社。我在平明社1952年9月初版、1953年2月再版的《约翰·克利斯朵夫》的最后一页还看到一则声明,也谈到工厂繁忙,排印不及:“本书第二册原定于一九五二年十一月出版,因排印工厂工作繁忙,致脱期甚久,劳读者悬望,甚为抱歉。第三第四两册决定于本年六月份同时印出,特此预告。”按照傅雷“一手包办”的说法,我怀疑这则声明出自他之手。可是,在这种情况下,巴金完全按照傅雷的要求以尽快的速度出书。《剥削世家》,平明社1953年5月初版,印5000册,也就是说在傅雷把稿子寄给巴金之后三个多月就印出了。该书在当年8月再版,增印3500册;1954年1月第三版,增印4500册,总印数达13000册,看来挺受欢迎。

(17)、2018中文考研||武大华师中文专业课集训营报名须知

(18)、在觉新身上可以看出儒家以“血缘”为核心的“孝悌”思想,千百年的文化心理结构根深蒂固,人与人之间长长亲亲的关系深深套牢每一个人,这是我们汉文化扎根的民族心理,符合世俗伦理与日常。也正是这种不以为然,却时时存在的“礼”消磨着觉新的人格与生命。“家”对于觉新来说,意味着一种精神上的炼狱,也意味着一种神圣的血缘关系与难以割舍的生活情调。巴金对封建专制的批判集中在觉新的性格与思想的发展上。

(19)、《普宁与巴布林》是屠格涅夫童年和青年时期的回忆。小说中祖母的形象,专横,反复无常,不能容忍一点反对的意见,这跟作者母亲有许多相似之处。男孩和普宁的友谊,以及他们朗诵《罗西阿达》诗的事都是根据真事描写的。普宁就是屠格涅夫母亲的秘书、家奴费尔多·伊凡诺维奇·洛巴诺夫。屠格涅夫后来说,他是“第一个唤起我对于俄罗斯文学作品的兴趣的老师”。英国作家爱德华·加尔奈特认为,理想主义者普宁这个人物可以跟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最擅长的绘像相比。巴布林,据作者自己说,也是“照活人摹写的”,这是十九世纪俄国文学史中平民知识分子的全新形象;小说中的穆莎也是一位新型的女性。

(20)、日前,煌煌十卷本的《巴金译文集》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这套书收入了巴金先生一生翻译的经典译作。《巴金译文集》选取的有屠格涅夫的《散文诗》《木木集》,赫尔岑的《家庭戏剧》,迦尔洵的《红花集》,高尔基的《草原故事》《文学写照》,抗夫与克鲁泡特金的《夜未央》,柏克曼的《狱中记》,斯托姆的《迟开的蔷薇》,巴基的《秋天里的春天》,共分为10册。这些译著的单行本1950年代以前曾多次重印,影响甚广。译文集根据巴金生前亲自校订的最后版本排印。每册文末“附录”汇集了巴金与译文相关的注述,以使读者深入理解作品,扩宽了读者对巴金的认识。

(1)、傅雷的要求处处以平明社的书和做法为标准,由此返观,可以想象,他和巴金的合作之默契和满意度。至于他一再提到的“一九五三年平明出《约翰·克利斯朵夫》精装本,我与出版社都集中精力,才有那么一点儿成绩,虽距世界水平尚远,但到了国内水平(以技术及材料而论)是无可否认的事实”,的确,这套书的印装在今天看来也是难得的精品。四大卷,开本近乎方型,书封有外函套,封面简洁、经典。在普通本之外,平明社还有给作者加印特装本的传统,让作者送人,也体现书的尊贵。黄裳、穆旦、萧珊的书,都见过这种特装本。傅雷在另外的信中称这算是开风气之举:“又《约翰·克利斯朵夫》,北京有指示要上海印精装本二千部,平明自己另外加印了一百本圣经纸本的,算是替中国出版界开开风气。但成绩因条件限制,不能完全合乎理想。”我在1955年12月编印的《平明出版社图书目录》中看到:《约翰·克利斯朵夫》(重译本)有四卷本的书籍纸精装本,定价是50元;另有上下两册的字典纸精装本,定价是16元。这种两卷本的字典纸精装本,我未见过,大概就是傅雷所说的“平明自己另外加印了一百本圣经纸本的”。

(2)、巴金的语言风格特征明显,总体来说他的语言是热烈、明快、朴素的,然而就情感对语言的影响,又可分为前后两期来看待。

(3)、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佩竿、余一等,四川成都人,小说家、散文家、翻译家,被誉为中国的“一代文学巨匠”、“语言大师”。巴金早年受五四文学思潮洗礼,追求民主、平等,追求光明、正义,毕其终生从事文学创作。其作品大多以进步的知识青年为主人公,暴露旧制度、旧道德的罪恶,歌颂反抗和光明,艺术风格明朗、炽热、流畅。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以及《寒夜》《憩园》《随想录》等,其作品被翻译成近二十种文字在世界各地传播。

(4)、高尔基(1868-1936年),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苏联文学的创始人。他与托尔斯泰、契诃夫被称为是俄国文学史上“不可逾越的高峰”。高尔基,原名阿列克赛·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1868年出生于俄国伏尔加河畔的下诺夫哥罗德城,父亲是木匠。他早年丧父,寄居在经营小染坊的外祖父家。十一岁时,他便开始独立谋生。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沙皇时代的底层度过的。1892年,高尔基以马克西姆·高尔基(意为最大的痛苦)这个笔名,发表了处女作《马卡尔·楚德拉》。曾先后五次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主要作品有散文诗《海燕》,小说《母亲》,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戏剧《小市民》《敌人》等。

(5)、《可汗和他的儿子》,可汗和他的儿子同时喜欢一个俄罗斯女俘虏,这个俘虏是儿子阿尔加拿抢劫回来的,人们举行许多盛大的庆祝来欢迎他,赞美阿尔加拿的勇敢,半岛上所有的贵人全出来参加这些庆祝大典。儿子的勇敢受到可汗的嘉奖,并且在宴会上许诺儿子想要什么都可以给他,儿子提出把那个俄罗斯女子赐给他。可汗沉默很久后同意了。但是,宴会散后父子俩还是起了些争执,“我们彼此可怜可怜吧,父亲”,“我们杀了她”,最后一致同意将女子从山上扔到海里去。在女子被扔下海后,可汗也跳海了,儿子继承了父亲的可汗位子。

(6)、我们常说“炎黄子孙”,我不能不想到老舍、傅雷诸位,我今天还感谢他们,要是没有这一点骨气,我们怎么对得起我们的祖宗?

(7)、简介:《文学写照》收录了高尔基对同时代多位作家的回忆录,包括列夫·托尔斯泰、契诃夫、普利什文等……在高尔基笔下,这些俄罗斯文学大师复活了,作者以敏锐的洞察力有力地抓住人物的日常谈吐、生活细节,充分写出他们的内心和思想感情,是后世了解他们的最宝贵的材料。

(8)、简介:《散文诗》是屠格涅夫的文学绝唱,作者称其为“一个老年人的手记”。写作它们时,作者已经进入暮年,身受病痛折磨;远离故土,心含悲伤情绪,这些都化作忧郁的文字散布在每一篇的散文诗中。这是一个人生命的歌唱,虽然他们都是短章,然而真诚、自然、饱含深情。

(9)、《秋天里的春天》,一九二九年创作于布达佩斯,主人公夏娃与亚当•拉伯采是两个被拾得的孩子,生活艰苦,被中学数学教员所收养。拉伯采在偶然邂逅了杂技队长大的夏娃后,彼此产生了爱慕之情,但两人又不得不分离。在那个冷酷的社会里,亚当•拉伯采与夏娃相遇,使他们看到了“秋天里的春天”,更加热爱生活。

(10)、1930年至1933年间,巴金创作了《死去的太阳》、《新生》、《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中篇小说。1931年长篇小说《家》是主要作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巴金又创作了《抗战三部曲》、《家》的续篇《春》和《秋》、《寒夜》等,写作风格也由如火的激昂躁动转为忧郁沧桑。粉碎四人帮后,巴金陆续写出《随感录》、《创作回忆录》及其他散文。真诚的与读者交流自己对祖国和人民命运的深沉思索,并坦率地进行自我解剖。巴金无论在写作还是思想革命,始终以一个战士的姿态在战斗,拥有激豪正义与光明磊落的人格。

(11)、文洁若:“我觉得,假若巴金不认识萧乾,巴金还是巴金,但假若萧乾不认识巴金,就不一样了。”

(12)、边吹手边急匆匆的回家,成为每年冬日里永不改变的印迹,口腔的温度在冰冷的手上停留了短暂的一瞬,便无情地被风卷走,张狂的空气早已没有原来的顺服,压抑的寒冷促使我加快脚步,只想好好的暖暖手。

(13)、一九三五年我在日本东京非常想念祖国,感情激动、坐卧不安的时候,我翻译了屠格涅夫的散文诗《俄罗斯语言》。……我写《火》的时候,常常背诵这首诗,它是我当时‘唯一的依靠和支持’。——巴金

(14)、1983年任中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2003年3月在中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上当选为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15)、分析《寒夜》的思想《寒夜》是巴金解放前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标志着巴金在现实主义艺术探索中所达到的最高成就。他写这部小说是为了“控诉旧社会、控诉旧制度”,是为了“宣判旧社会、旧制度的死刑”。小说是通过三个小人物的感情纠葛和凄凉命运来展示这一主题的。小说描写一个走向崩溃的家,是一个新文化运动中的新型家庭模式:汪文宣和妻子都是新文化运动的产物,他们大学毕业,追求爱情与理想的统对生活充满着信心和勇气。由于贫困与疾病的折磨,特别是在长期仰人鼻息的社会环境中讨生活,他们的理想都发生了巨大扭曲。汪文宣成了一个可怜的小公务员,懦弱、多病。曾树生则凭着美色当了资本家银行的“花瓶”。这种贫困以及心理的沉重负担给家庭带严重危机。加之汪文宣的母亲的加入,婆媳不和使原有潜在的感情矛盾进一步复杂化,终于陷入无以自拔的悲剧。最终,曾树生随人而去,汪文宣在吐血中身亡。

(16)、《激流三部曲》内容、家族小说特点(与左拉《卢贡—卡家马尔家族的命运》及《红楼梦》相结合比较);《家》的思想成就、小说内容、主要人物形象(如觉新、觉慧性格特征等)及其之间的不同、艺术特点;《寒夜》的思想、艺术特点;巴金创作风格的转变。

(17)、巴金是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鲁迅

(18)、抗战胜利后,钱君匋的万叶书店迎来发展契机。他与老友索非策划了一套 “万叶新辑丛书”,其中万叶译文新辑预告出版五种,所见有两种,一是高尔恰克等著、周姚译《幸福的梦》;另一是高尔基著、适夷译 《老板》,均于1946年2月出版,署“主编者索非、发行者钱君匋”。

(19)、巴金故居的 《点滴》杂志,2017年第四期刊有周立民《难以忘怀的印象——巴金的台湾之行和他的朋友们(上)》,说巴金友人毛一波在其回忆录中提到巴金“借”给他一篇文章的事。

(20)、1984年10月获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