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过哪些关于读书的名言名句135句精选

2023年09月19日|来源:青春励志语录网|阅读:59

孔子说过的读书名言

1、孔子说的读书名言警句

(1)、他的哲学思想提倡“仁义”,“礼乐”,“德治教化”,以及“君以民为体”,儒学思想渗入中国人的生活,文化领域中,同时也影响了世界上其它地区的大部分人近两千年。

(2)、所以,全文“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讲述的是相处之道,大概意思是:如果站在男性的角度来说,与女子的关系很难处理好;站在官员的角度来说,与平民百姓的关系很难处理好。因为与他们过分接近了他们就不知道谦逊,过分疏远了就会怨恨。

(3)、真相:这句话的原话是“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意思是事情做好了,可以总结经验,从中学习,取得进步;学习学好了,就可以把这些知识应用到日常做事中。优指的是悠闲,学有余力。孔子说过,“学而时习之”,“习”不是复习,而是演习,实习的意思。出仕就是“时习之”的途径之也就是把所学的、所修的东西应用到从政的实践之中,但是,修身学习是无止境的,从政可以更好地修身,也可以更好地推行仁道。所以这句话讲的是实践和理论的辩证关系。

(4)、(21)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5)、译:孔子说:“花言巧语,伪装出一副和善的面孔,这种人很少是仁德的。”

(6)、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7)、(文章整理来自网络,内容仅作公益性分享。若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愿将分享此文的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各位读者。)

(8)、(译文)孔子说:“明智的人不会迷惑,仁爱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害怕。”

(9)、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春秋孔子《论语》

(10)、这句话出自《论语·阳货》,一般在感情上受过伤害的男人比较喜欢用“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这半句话来忧伤感怀,坚决不承认自己的错误,但是,却没有几个男人能说出后半句:“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1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春秋孔子《论语》

(12)、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培根

(13)、(译文)孔子说:“君子有三件事要敬畏:敬畏自然规律、敬畏大人物、敬畏圣人的话。小人不懂自然规律因而也就不敬畏自然,不尊重大人物,戏侮圣人的言论。”

(14)、白话文:“诗三百,一言以蔽之,说:“思无邪”。”

(15)、(译文)粮食尽量精,肉类尽量细。变质的东西不吃;变色的东西不吃,变味的东西不吃;烹饪得不好不吃;不是吃饭的时间不吃;切的不好看不吃;调味品不好不吃。肉类虽多,但不要吃过量。只有酒不限量,但不要喝醉。从集市上买来的酒肉不吃;每餐必有姜,但不多吃。

(1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17)、这句话源于“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意思是事情做好了,可以总结经验,从中学习,取得进步;学习学好了,就可以把这些知识应用到日常做事中。“优”指的是悠闲,学有余力。

(1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春秋孔子《论语》

(19)、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20)、(14)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2、孔子说过哪些关于读书的名言名句

(1)、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2)、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3)、解释:一个人如果没有长远打算,忧患很快就会出现。

(4)、(译文)孔子说:“有一种人,不了解情况就冒然行事,我不会这样。多听,向先进人物学习;多看,把细节牢记在心。就是掌握知识的最好方法。”

(5)、(译文)孔子说:“君子吃不求饱、住不求安、做事灵敏、言谈谨慎、积极要求上进,就算好学了。”

(6)、(15)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7)、父母年迈在世,尽量不长期在外地。不得已,必须告诉父母去哪里,为什么去,什么时候回来。并安排好父母的供养。

(8)、(19)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9)、解释:去复习旧的东西可以从中得到很多新的道理,这样以来你就可以做别人的老师了

(10)、误解:这句话出自《论语·阳货》,一般在感情上受过伤害的男人比较喜欢用“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这半句话来忧伤感怀,坚决不承认自己的错误,但是,却没有几个男人能说出后半句:“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小史表示,这句话并非歧视女性,孔子也并非男尊女卑的始作俑者。

(11)、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人焉瘦哉?  

(1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13)、解释:君子在九个方面多用心考虑:看,考虑是否看得明白;听,是否听的清楚;脸色,是否温和;态度,是否庄重恭敬;说话,是否忠诚老实;做事,是否认真谨慎;有疑难,考虑是否应该询问请教别人;发火发怒,考虑是否会产生后患;见到财利,考虑是否合于仁义。

(1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15)、解释:把辛辛苦苦学到的东西放在自己的心里,勤奋的学习就不会感到厌烦,教导别人也不会倦怠,对于这样来说我就没有什么遗憾了

(16)、(译文)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就关于知道的真谛。”

(17)、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与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18)、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19)、(译文)子贡问怎样实现仁,孔子说:“工人要做好工,必先磨好工具。生活在那里,就要追随那里的品德高尚的领导,结交那里的仁义之士。”

(20)、真相:我们知道,在春秋时代的文章是没有标点符号的,后人要研读那时侯的文章,便要再经过一个“句读”的过程,即是根据上下文意思自己在句子的适当地方加上标点和停顿,这样才能得出一句句意通顺而连贯的话。我们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很容易就能得出这句话正确的分句方法: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孔子的整句话就是说,诗、礼、乐这三样东西是教育民众的基础,一定要抓好,如果人民掌握了诗礼乐,好,让他们自由发挥,如果人民还玩不来这些东东,我们就要去教化他们,让他们知道和明白这些东西。你看,这才是“有教无类”的大教育家孔老先生的本意嘛。

3、孔子说的读书名言有哪些

(1)、误解:这句话出自《论语·宪问》,很多不愿赡养老人的不孝子女会说出这种话来,也有人用这种话去形容一些精明奸诈的老人。那么,孔子的意思是什么呢?

(2)、很多人理解古文都会按照现代字面上的意思来理解,又或者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而断章取义,这样是不对滴。譬如: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出自孟子《尽心上》),其中的“为”字有两种读音,但是正确的读法是第二声,这里的“为”是动词,句意为人如果不修习自己的德行,那么天理难容,朽木不可雕也,而并非讨伐人类的趋利性。

(3)、(4)为政以德,誓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4)、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6)、(20)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7)、芝兰生于幽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

(8)、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

(9)、(译文)子夏说:“每天都学到些新东西,每月都不忘所学会的东西,就算好学了。”

(10)、(译文)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提醒自己:工作是否敬业?交友是否守信?知识是否用于实践?”

(11)、子曰:“学而不思则闰;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12)、误解:这句话出自出自《论语·宪问》,大家常常用这句话去劝人放下,殊不知“以德抱怨”只是一句设问,并不是结论,孔老先生是极力反对打完左脸把右脸也伸过去的感化做法的。

(13)、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

(14)、真相:要理解这句话首先得理解“小人”这个概念,《论语》中一共二十三章出现了二十四次“小人”,这些“小人”其实绝大多数可以理解为平民百姓或者庶民,这是相对大人和士阶层的另外一个阶层。而此处的“养”字,则指的是相处的意思。

(15)、真相:这句话的原话是“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意思是事情做好了,可以总结经验,从中学习,取得进步;学习学好了,就可以把这些知识应用到日常做事中。“优”指的是悠闲,学有余力。孔子说过,“学而时习之”,“习”不是复习,而是演习,实习的意思。出仕就是“时习之”的途径之也就是把所学的、所修的东西应用到从政的实践之中,但是,修身学习是无止境的,从政可以更好地修身,也可以更好地推行仁道。所以这句话讲的是实践和理论的辩证关系。

(16)、孔子说过,“学而时习之”,“习”不是复习,而是演习、实习。出仕就是“时习之”的途径之也就是把所学的、所修的东西应用到从政的实践之中,但是,修身学习是无止境的,从政可以更好地修身,也可以更好地推行仁道。这句话讲的是实践和理论的辩证关系。

(17)、(善知识开示)修行要成就,得经得住千锤百炼,你就得有那金刚心。

(1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19)、 了解更多关注中小学家长小助手订阅号-查找添加“小学学习小助手” 

(20)、同样被人误解的名句还有“相濡以沫”,多少人借这个词表达情感,却不知原句是“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真可谓是南辕北辙。

4、孔子说过的读书名言是什么

(1)、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2)、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

(4)、误解:“愚不可及”出自《论语·公冶长》,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一个成语,形容一个人的愚蠢到了极点,别人都赶不上。但孔子口中的“愚不可及”却并非是这个意思。

(5)、宁武子是春秋时期卫国很有名的大夫,经历诸多变故,但宁武子却能够安然无恙地做两朝元老。孔子很佩服他这种明哲保身的处事方式,于是用“愚不可及”这四个字给他以高度评价。下次再有人说你愚不可及,你就笑着给他讲这个故事。

(6)、误解:这句话出自出自《论语·宪问》,大家常常用这句话去劝人放下,殊不知“以德抱怨”只是一句设问,并不是结论,孔老先生是极力反对打完左脸把右脸也伸过去的感化做法的。

(7)、白话文:孔子说:“学而不思则惘,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劳神无所得。”

(8)、解释:去复习旧的东西可以从中得到很多新的道理,这样以来你就可以做别人的老师了

(9)、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原来这是孔老夫子在称赞一个叫宁武子的人,他说:“宁武子在世道清明的时候就展示自己的才华,做一名智者;世道浑浊的时候就装傻,做一个愚者。做智者是简单的,大家都能做到,但是能装傻,这是一种高明的举动,却是很少有人能做到的啊。”

(10)、所以这其实就是差距,在我们从小到大所积累的词汇、诗词、文章当中有很多是存在于我们的脑海里,存在于我们的心中的,当我们需要用到的时候,这些词汇就会跳出来成为我们的助攻了。而在所留下来的这些名言警句当中,有这样的一句话,它其实最开始是用来骂人的一句话,但慢慢地流传到现在却被用来成为是激励大家的一种说法。

(11)、喜欢知识的人不如爱知识的人,爱知识的人不如以知识为乐的人

(12)、一直以来,这个有志青年的很多名言因名气过盛、解读过多而常为人误解,甚至成为颠扑不破的真理。然而这些名言的真相却会让你大吃一惊。

(13)、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等。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14)、真相:后半句的意思就是:固执的庸士就是这样子。庸者,庸言庸行之庸,作平常义。“硁(keng)硁然”形容浅薄而固执。因此孟子同学直接就说: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惟义所在”——只要合乎道义。

(15)、真相:这句其实是互文见义。其实原意是:“仁智者乐山水,仁智者动静相融,仁智者乐而寿。”多少人还在洋洋得意:我喜欢看海,所以我是智者咯?

(16)、我国文化源远流长,从古至今流传下来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文章佳句,也出现了许多的文豪大家,这些文豪大家都成为了现代课本当中的榜样。也有很多著名的学者、诗人、词人所留下来的很多佳作成为了现代学生们所要日夜朗读背诵的对象。

(17)、真相:要理解这句话首先得理解“小人”这个概念,《论语》中一共二十三章出现了二十四次“小人”,这些“小人”其实绝大多数可以理解为平民百姓或者庶民,这是相对大人和士阶层的另外一个阶层。而此处的“养”字,则指的是相处的意思。

(18)、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19)、而当他发现宰予并没有认真的学习上进的时候,内心里是十分生气和苦恼的,所以他才说出了这样的一句话。但这也从另外一方面说明了孔子对宰予的重视,但据说后来的宰予成为了孔子最出色的弟子,我想也是宰予听了孔子的这一番话有所感悟,自己也有了改进和奋发向上的努力吧。

(20)、试想孔子如此注重“孝悌之义”的人怎么可能说出那种被千夫所指的话来,自古最凄凉者,莫过于英雄末路,美人迟暮。一句“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让多少人唏嘘不已。

5、孔子说过的读书名言有哪些

(1)、(2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2)、解释:孔子杜绝了四种弊病:没有主观猜疑,没有定要实现的期望,没有固执己见之举,没有自私之心。

(3)、误解:“愚不可及”出自《论语·公冶长》,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一个成语,形容一个人的愚蠢到了极点,别人都赶不上。但孔子口中的“愚不可及”却并非是这个意思。

(4)、(5)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5)、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论语|子路篇第十三》

(6)、子曰: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孔子

(7)、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是中华文化思想的集大成者,儒家学说的创始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8)、解释:既有志于学习和追求真理却又以贫困为耻辱的读书人,不值得与他讨论真理。

(9)、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10)、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1)、(译文)孔子说季氏:“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庭院中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

(12)、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13)、(译文)孔子说:“读书不想事,越学越糊涂;想事不读书,越想越头痛。”

(14)、真相:孔子还说过:“立于礼。”(《论语·泰伯》),又说:“不知礼,无以立也。”(《论语·尧曰》),所以孔子说他“三十而立”,是指他这个时候懂得礼,言行都很得当。所以立的不是事业、不是家庭,立的是人。这是一种自我的觉醒,是人格的独立,是自我把握自我相信的起始。所以以后再有人用这句话逼婚,你都可以噎回去了。

(15)、(译文)孔子说:“父母在世时,不要走远,必须远走时,一定要留下准确的地址。”

(16)、(译文)孔子说:“祭奠别人的先人,是谄媚;遇到符合道义的事不敢做,是懦夫。”

(17)、(译文)孔子说:“年轻人应该孝顺父母,尊敬师长,认真诚信,广施爱心,亲近仁人志士。能轻松做到这些,才可以从事理论研究。”

(1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19)、(译文)孔子说:“君子求自己,小人求别人。”

(20)、(译文)孔子说:“君子有三件事要警戒:年轻时,血气还不成熟,要戒女色;年壮时,血气正旺盛,要戒争斗;年老时,血气已衰落,要戒贪婪。”

(1)、(译文)孔子说:“君子坦荡而不骄狂,小人骄狂而不坦荡。”

(2)、(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人,很少有仁爱之心。”

(3)、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4)、误解:这句话出自《论语·子路第十三》,多数人将这句话作为君子之道,尤其是商人之道,但其实与孔子的想法相左。这句话字面上的理解一般都没有错误,但大家却都不知道这句话还有下半句:“硁硁然小人哉”。

(5)、(17)笃信好学,死守善道。危邦不人,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6)、所以以后再有人用这句话逼婚,你都可以噎回去了。

(7)、(译文)孔子说:“遇到可以说的人却不说,就会失去可与说话的人;遇到不可说的人却说了,就是说话冒失。聪明的人既不去可交谈的人,也不言谈冒失。”

(8)、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

(9)、(译文)孔子说:“管理国家要以身做则。如同北极星,安然不动而众星绕之。”

(10)、(译文)孔子说:“明智的人喜欢水,仁慈的人喜欢山;明智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明智的人快乐,仁慈的人长寿。”

(11)、(译文)孔子说:“我不是天生就有学问的,只是个喜欢读书、勤奋敏捷地追求知识的人。”

(12)、解释:一味的学习不懂得思考的人会变得僵硬,只会思考不懂得学习的人会落后与别人

(13)、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14)、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15)、解释:用公平正直来对待怨恨,以恩德来报答恩德。

(16)、解释:成事不说:凡事已成定局,就不必说了。遂事不谏:已近完结的事情,就没必要再去匡正,挽回。既往不咎:过去的事情,就没必要再去追究它的得失与责任了。

(1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8)、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春秋孔子《论语十则》

(19)、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0)、(译文)孔子说:“陪君子说话要注意三种毛病:没到说的时候就说,叫做急躁;到该说的时候不说,叫做隐瞒;不顾对方的表情就说,叫做睁眼瞎。”

(1)、试想孔子如此注重“孝悌之义”的人怎么可能说出那种被千夫所指的话来,自古最凄凉者,莫过于英雄末路,美人迟暮。一句“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让多少人唏嘘不已。

(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孔子

(3)、(译文)孔子说:“君子总是胸怀宽广,小人总是忧愁悲伤。”

(4)、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

(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春秋孔子《论语十则》

(6)、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7)、(译文)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8)、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若禅

(9)、这是孔老夫子在称赞一个叫宁武子的人,他说:宁武子在世道清明的时候就展示自己的才华,做一名智者;世道浑浊的时候就装傻,做一个愚者。做智者是简单的,大家都能做到,但是能装傻,这是一种高明的举动,很少有人能做到啊。

(10)、真相:后半句的意思就是:固执的庸士就是这样子。庸者,庸言庸行之庸,作平常义。“硁(keng)硁然”形容浅薄而固执。因此孟子同学直接就说: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惟义所在”——只要合乎道义。

(11)、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12)、(译文)季路问怎样侍奉鬼神,孔子说:“人都不能侍奉好,还谈什么侍奉鬼神?“请问死是怎么回事?“生都不了解,还谈什么了解死?”

(13)、要理解这句话首先得理解“小人”这个概念,《论语》中一共二十三章出现了二十四次“小人”,这些“小人”其实绝大多数可以理解为平民百姓或者庶民,这是相对大人和士阶层的另外一个阶层。而此处的“养”字,则指的是相处的意思。

(14)、很多人理解古文都会按照现代字面上的意思来理解,又或者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而断章取义,譬如: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出自《孟子·尽心上》),其中的“为”字有两种读音,但是正确的读法是第二声,这里的“为”是动词,句意为人如果不修习自己的德行,那么天理难容,朽木不可雕也,而并非讨伐人类的趋利性。

(15)、子曰:“学而不思则闰;思而不学则殆。”(《为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