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卧轨抱着的书83句精选

2023年09月22日|来源:青春励志语录网|阅读:59

海子卧轨惨死图片大全

1、海子卧轨现场图片

(1)、海子生于中国安徽的一个小农村里,自小家庭贫困,他有三个弟弟,作为家中的老大,海子从小就很懂事,放学回来帮父母干活、照顾弟弟、自己却只吃剩饭。别的孩子十岁还在到处玩,他已经上高中了,十五岁就考上了北京大学法律学专业,背起行囊前往北京,从此离开了生活十五年的乡村。毕业工作后,第一笔工资90元,他留下30元,其余的都寄回了家里。

(2)、老木提前离开了校园,而海子突然离开了世界。

(3)、他的遗书中写着“我的死与任何人无关”。1989年3月25日凌晨3点,海子在宿舍里喊了声“我不行了!”。

(4)、很幸运,也很不幸的是海子考上了北京大学。80年代初,大学生毕业包分配,海子去北京上大学,可能会永远的留在北京,或者更远的地方,不会回到安徽这个小村落里了,他和芦花的婚约因此作罢。芦花深情且懂事,她将海子约出来,并没有说什么,只是拥抱了他十几分钟,之后芦花与海子再无瓜葛。海子在喝醉酒之后坚定地说"下辈子一定要娶芦花"。

(5)、就如我们一样,在理想与现实有差距的时候,我们总是希望能够找到那个平衡点。当那个平衡点一旦有所倾斜,那么我们将处于崩溃的边缘。

(6)、捆扎的塑料绳被仔细编成了麻花辫的样式。5封“遗书”放在抽屉里。

(7)、我是被害而死,凶手是邪恶奸险的道教败类常远,他把我逼到了精神边缘的边缘。我只有一死,诗稿在昌平的一木箱子中,如可能请帮助整理一些,《十月》2期的稿费可还一平兄,欠他的钱永远不能还清了,遗憾。

(8)、他指出海子的诗歌里有明显的模仿痕迹,但是字里行间的灵气是专属于海子自己的。

(9)、一切爆发都有片刻的宁静,一切都是没有结局的开始。

(10)、海子在死前曾同友人探讨过自杀的方式,而最终选择了卧轨,按西川的说法是“或许是因为他不可能选择从飞机上往下跳”,但问题显然不至于这么简单。也许“卧轨似乎是最便当、最干净,最尊严的一种方式”,但如果我们细读他的诗,我们是能够发现铁轨的死亡景象的,那就是在他的诗中不断出现的天梯。海子在全景式的,也几乎耖尽了自己生命的大诗《太阳》中,开头就是一个图象:在天空和大地之间,天梯静静地支撑在中间。海子在这里赋予了天梯以精神生命的意义,认为天梯是进入天堂的必经之路。而正是在天梯上,诗人开始了吟唱:打柴人这一天/从人类的森林/砍来树木,找到天梯/然后,从天梯走向天堂(《太阳》)。正是天梯让诗人进入了天堂,进入了神位,也进入了死亡的生命意象:我站在天梯上/我看见这天空即将合上(《太阳》)。诗人在《夜歌》中也表达了同样的命题:天梯上的夜歌/天堂的夜歌/夜歌歌唱了我。所以,显然,诗人选择铁轨是别有深意的。而如果有人在夜间乘火车,他一定会有这样的经历:在近处的灯光下,遥望远方,无限的铁轨正一点点地上升,一直铺到天上,而一个个枕木,恰是让人拾级而上的木阶。所以,铁轨的死亡景象——天梯,不仅在诗人的诗中如此,就是在现实中也是有它的具体意象的。

(11)、他自杀的两个月前那篇明朗温柔充满希望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在他笔下诞生,在外人看来相处融洽的同事,在他的遗书中变成了对海子施加精神控制的恶人,没有人明白海子内心在做什么样的挣扎。

(12)、本以为海子会为这个女孩停留,然而这段长达2年的爱情,因为海子的出轨惨淡收场。他爱王波婉吗?是爱的,但是他又离开的那么决绝。

(13)、海子的离开无疑是可叹的,他那特有的敏感使他的诗蒙上了一沉神秘抑郁悲观的色彩,这种具有消极因素也影响了他对于生命的态度。我们在感伤的同时,也为他那独有的率真以及对生命所表现出来的美好眷念而感动。

(14)、海子开始写诗是在1982年,短短几年,他就创造出200万字作品,其中《以梦为马》《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等吟诵广泛、脍炙人口。北大毕业后,他写了成名作《亚洲铜》。但是在中国政法大学的教研室里,海子似乎过得并不幸福。

(15)、几个月以后,有消息传来,说看到老木在街头成为流浪汉了,行为有些疯癫失常,他的那副眼镜已不知去向,但身上还穿着离开家时穿的夹克衫。

(16)、那位网友打听到,这个流浪汉在巴黎街头漂泊了近20年,时常出现在爱心慈善食堂和免费公共社区浴池。

(17)、今晚,我十分清醒地意识到:是常远和孙舸这两个道教巫徒使我耳朵里充满了幻听,大部分声音都是他俩的声音,他们大概在上个星期四那天就使我突然昏迷,弄开我的心眼,我的所谓“心眼通”和“天耳通”就是他们造成的。还是有关朋友告诉我,我也是这样感到的,他们想使我精神分裂,或自杀。今天晚上,他们对我幻听的折磨达到顶点.我的任何突然死亡或精神分裂或自杀,都是他们一手造成的。一定要追究这两个人的刑事责任。

(18)、说到诗歌,他们聊得很投机,骆一禾中肯的评价了海子的作品。

(19)、“倾心死亡”是海子对艺术和生命的一种终极式的哲学理解,是使他的作品焕发出神性与不朽力量的原因之一。(自杀)1989年3月26日,海子在山海关卧轨自杀,身边带着四本书:《新旧约全书》、梭罗的《瓦尔登湖》,海雅达尔的《孤筏重洋》和《康拉德小说选》

(20)、海子去山海关时带了四本书:,梭罗的,海雅达尔的和。在这四本书中,最为重要的无疑是,可以说,诗人后期的许多诗歌的灵感和意境都是来源于的。然而,就是这圣洁的《圣经》,我们仍可以在诗人的诗中找到它那可怕的死亡景象:圣书上卷是我的翅膀,无比明亮/有时像一个阴沉沉的今天/圣书下卷肮脏而快乐/当然也是我受伤的翅膀/┉┉/我空荡荡的大地和天空/是上卷和下卷合成一本的圣书,是我重又劈开的肢体()。这不但说明了上卷和下卷的分别指向(受伤的翅膀),而且上下卷合成的圣书正是死亡:“是我重又劈开的肢体”,这样,不但指出了圣书的死亡景象,而且也指出了铁轨的死亡景象,但令人疑窦顿生的是,诗人似有憎恨《圣经》的情结,圣书“肮脏而快乐”。这一情结更明显地表现在《太阳》一诗中:“肮脏的书杀人的书戴上了我的头骨/因为血液稠密而看不清别的”,这也就更加明确地交代了死亡:圣书让人死亡,死亡的结果是血液横流,再也看不到远方。

2、海子卧轨抱着的书

(1)、4月的精神鉴定会上,常远解释说,也许海子练气功走火入魔,脑子里出现幻象,把这幻象强加到了他的头上;可他也又坚称海子绝对没有精神分裂。

(2)、后来海子千里迢迢去寻找她,为她写诗,称赞她是神农氏的女儿。然而转身即是天涯,海子可能错过了一段最好的爱情,那个总在班级偷偷看他,小心翼翼写信鼓励他的女孩已经嫁做人妇。海子总是在爱情来临的时候退缩,醒悟过来又不远万里去寻觅,虽然深情,然而无用。

(3)、当天海子和西川一见如故,从此他们和骆一禾常常聚集在一起,被人称为“北大3剑客”。

(4)、出院返校那天,他们又跑来帮海子拿东西,一大群人浩浩荡荡地将他接回学校。

(5)、海子是一个抒情诗人。海子曾说过,抒情就是血。他的所有作品都呈红色,都是用血浸泡过的,都是经过了火烙后生成的。海子带着对诗歌精神的信念走入诗歌,走入永恒。他直接成为这种精神的象征。海子的诗歌精神即浪漫精神。

(6)、海子的一生如同一颗流星,炽热而又悲凉,在短短的25年里,拼命的燃烧自己,划过中国诗歌的天空,陨落大地。他纯洁、多情、偏执而又聪慧,多种矛盾在他身上体现,内心和外在的不同表现,这种落差让他的心终于崩溃了,也让他的诗充满了各种矛盾,诗人总是为难自己,给文学创造新生。

(7)、如若我精神分裂、或自杀、或突然死亡,一定要找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常远报仇,但首先必须学好气功。

(8)、后来海子千里迢迢去寻找她,为她写诗,称赞她是神农氏的女儿。然而转身即是天涯,海子可能错过了一段最好的爱情,那个总在班级偷偷看他,小心翼翼写信鼓励他的女孩已经嫁做人妇。海子总是在爱情来临的时候退缩,醒悟过来又不远万里去寻觅,虽然深情,然而无用。

(9)、他写:“这些年来,我在与海子的整个交往过程中,关系一直很好,我从未与他吵过一次嘴,也从未与他闹过任何别扭。”

(10)、北大生机蓬勃的环境,很容易激发出写诗的潜质,勾起创意的火光。

(11)、十年动荡时期,大部分人都不读书,许多人就算读了初中高中,在学校连课本都没有摸过,就是混了几年而已。这就像现在的很多大学生,玩了几年,最后一年才突击考试,其难度可想而知。虽然有些科目可以一两年恶补上,但是数学、英语这些科目,如果没有扎实的基础,再怎么恶补也会连门都摸不到。

(12)、海子这颗星星耀眼发光,即便落下也撒下了点点星光。他的精神世界敏感而丰富,他的心思细腻,对于世界上存在的美好和不安都有强烈的感知。

(13)、安妮,是海子最神秘的感情寄托,和当时盛行的朦胧诗一样,这段感情如同烟笼寒水,朦朦胧胧。我们只知道她叫安妮,是海子的同班同学,最早读海子诗句的女孩,并且给他鼓励。但是渐渐的海子忙于写诗,忽略了她,海子这段朦胧诗意的感情无疾而终。

(14)、海子住在西环里时,因为我们属同一单元,他在3楼,我在6楼,加之都较早地参与研究法治系统工程,以及对宗教(他非常崇拜西藏文化)和气功的兴趣,所以有许多共同语言,我们经常互相借书、一起看电影、吃饭、谈天说地。

(15)、海子开始写诗是在1982年,短短几年,他就创造出200万字作品,其中《以梦为马》《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等吟诵广泛、脍炙人口。北大毕业后,他写了成名作《亚洲铜》。但是在中国政法大学的教研室里,海子似乎过得并不幸福。

(16)、据海子家人保存的资料,海子高考总分为325分,是安庆地区文科状元。当时的语文、政治、数学、历史、地理每科100分,合计500分,英语只在重点大学录取时按10%计入总分,所以总分是510分。如果报考普通本科院校,英语不计入总分,考生也可以申请英语面试。以如今高考的标准来看,海子的成绩似乎只在中上水平,够不上北大。

(17)、《芦花》是海子写给他在老家定过亲的女孩芦花的,海子的母亲按照习俗为海子早早的就定了婚。他们从小就一起在麦田里看落日,脚丫子踩着雨后肥沃湿润的土地,在村里的大街小巷中跑来跑去。那个时候海子不知道什么诗,芦花也不知道北京在什么地方,他们的眼里只有彼此。

(18)、他留在北京,有条不紊地整理手稿、编纂诗集、做教授、写诗和寻找老木。

(19)、甚至还有人说,老木早已经死在巴黎漫雪纷飞的街道上。

(20)、天不恋才,1989年,仅仅25岁的海子,在山海关卧轨自杀。

3、海子卧轨的时候带了嘛四本书

(1)、神话里说,橘子在他手上,不偏不倚被火车斩为两半,就像海子的身体一样。

(2)、这次大家告诉我海子出了事情、失了踪,并留下奇怪的“遗书”,说我用特异功能给他造成各种幻觉来暗害他,我听了之后,感到非常震惊和不可思议。

(3)、三兄弟一边吃着喝着一边侃侃而谈,海子、骆一禾和老木总会喝到酩酊大醉,而不会喝酒的西川就负责善照顾醉酒的兄弟们。

(4)、终止海子感情的女人叫李诗芬,海子曾将她带回老家,称她为自己的女朋友,他为李诗芬写了《献诗——给S》,以纪念他们的爱情。李诗芬仰慕海子,决定和海子踏入婚姻的殿堂时,海子又退缩了。海子就像是一只蝴蝶,从来不会为一朵花停留。

(5)、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世间的欢愉总是刹那,谁都没到,他们的生命会如此急速的陨落。

(6)、第二种说法是海子是一个敏感的诗人,他在自杀前,已经很久不联系的初恋女友,突然开始和海子通信,海子欣喜若狂,随后便写下了那首经典之作《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但是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两个人分开了,这给让海子受到了很大的打击。

(7)、终止海子感情的女人叫李诗芬,海子曾将她带回老家,称她为自己的女朋友,他为李诗芬写了《献诗——给S》,以纪念他们的爱情。李诗芬仰慕海子,决定和海子踏入婚姻的殿堂时,海子又退缩了。海子就像是一只蝴蝶,从来不会为一朵花停留。

(8)、海子死后,诗歌界并没有一改当初的“门禁森严”,诗坛依旧不愿接纳不同类型的诗歌,甚至对不同的思想予以打击。

(9)、学校接到警方的电话时,已是26日深夜,电报迅速发到安徽:“海子病重,父母双方速来。”

(10)、《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海子死之前写的,有人说,那一所房子,面朝大海和春暖花开的景象,是他想象自己墓地的样子。也只有海子,生活是冰冷的,但死亡是温暖的。

(11)、总有善意的光,逃避现世的繁琐而寻找片刻的安宁,也许,就是你凝视这里的眼睛。

(12)、这需要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来看,当年的高考有点像现在的考研。不管应考人员水平还是科目总分、考生平均分数、考试难度,都有类似之处。

(13)、本以为海子会为这个女孩停留,然而这段长达2年的爱情,因为海子的出轨惨淡收场。他爱王波婉吗?是爱的,但是他又离开的那么决绝。

(14)、另外就是海子生前好友诗人西川的说法。在朱大可先生的文章《先知之门》中,他认为海子的死“意味着海子从诗歌艺术向行动艺术的急速飞跃。经过精心的天才策划,他在自杀中完成了其最纯粹的生命言说和最后的伟大诗篇,或者说,完成了他的死亡歌谣和死亡绝唱。”从某个角度看,朱大可先生的论文似乎稍显得形而上了些,但是他的立论和论证是严谨的,所得出的结论也让许多人信服。

(15)、还是有关朋友告诉我,我也是这样感到的。他们想使我精神分裂,或自杀。今天晚上,他们对我幻听的折磨达到顶点。我的任何突然死亡或精神分裂或自杀,都是他们一手造成的。一定要追究这两个人的刑事责任。

(16)、海子卧轨地点在山海关至龙家营之间的慢行火车道,他身边带着4本书《新旧约全书》《瓦尔登湖》《孤筏重洋》和《康拉德小说选》。这些书,有海子的信仰、有他的梦想,有他的无畏与勇气,也有他的孤独与无奈。

(17)、他卧轨自杀,身边带着最喜欢的书《旧约全书》《瓦尔登湖》《孤筏重洋》《康拉德小说选》,海子大概想着死后乘着竹筏寻找一处没有悲伤和痛苦的伊甸园。他写完那句"我的死和任何人无关"后,那颗星星被轰隆而过的火车碾碎,碎片铺满了海子向往的国度。

(18)、然后他和孙某又对我进行了一个多星期的听幻觉折磨,直到现在仍然愈演愈烈地进行,直到他们的预期目的——就是造成我的精神分裂、突然死亡或自杀。”(5)海子失踪了两天,3月26号,政法大学校方打开了海子宿舍的门。房间明亮干净,蓝色窗帘依然微微透光,书架整理过了,7卷本印度史诗《罗摩衍那》摆在书桌显眼处,没来得及修改的手稿,都被塑料绳捆成小捆,放在从家乡带来的小木箱里,摆得一丝不苟。

(19)、但是他的精神近乎疯癫,不记得自己是谁,也不知道自己年少时写下的诗有多豪迈。

(20)、一年后,海子毕业后去了中国政法大学任教,老木、骆一禾和西川就会买上几瓶二锅头,订几个小菜去海子的宿舍。

4、海子的初恋女友波婉现状

(1)、海子生于中国安徽的一个小农村里,自小家庭贫困,他有三个弟弟,作为家中的老大,海子从小就很懂事,放学回来帮父母干活、照顾弟弟、自己却只吃剩饭。别的孩子十岁还在到处玩,他已经上高中了,十五岁就考上了北京大学法律学专业,背起行囊前往北京,从此离开了生活十五年的乡村。毕业工作后,第一笔工资90元,他留下30元,其余的都寄回了家里。

(2)、海子日日身处其中,也对诗歌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3)、我盼望有关方面务必努力尽快找到海子,只要找到他,就能够把这件事情彻底澄清;否则,这将给我徒添数不清的麻烦。以前,在从事有关工作期间,我曾遇到与出在海子身上的这件怪事类似的两件事:一是贵州的一位科研人员一直在说他受到台湾特务用特异功能武器的攻击,给他造成种种幻觉,还对他发出指令,令他无法忍受和生存。此案材料,几年前曾转到我手里,我整理后交给了国家××部×局主管特异功能事务的×××局长或×××处长了。 二是北京的中国佛教协会图书馆的吕铁钢先生(精通藏语,翻译出版了大量藏传佛教密宗经典。),他一直说自己在练西藏密宗气功时有“魔”在折磨他,使他无法活下去,让我为他“驱魔”。此事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的罗振洲老师(他是西藏佛教密宗“噶举派”即“白教”贡噶活佛体系的正宗传人之一。)和邰雁虹老师(罗振洲夫人)知道。

(4)、在海子住院的几天里,老木会来给他补习功课,西川、骆一禾会轮流给他送去热乎乎的肉汤。

(5)、一次又一次实实在在的死亡向他袭来,让一个热血少年急速成长为一个沧桑的“中年男人”。

(6)、“今天,我们重新认识他,会意识到一个变化:他的咏唱变成了乐谱,这种精神腾矗在他的骨灰上。

(7)、1983年自北大毕业后分配至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关附近卧轨自杀,年仅25岁。

(8)、从诗中我们不难看出海子内心所向往的生活,企图构造一个乌托邦似的童话王国,希望能达到心灵归隐的诗意。对于海子的内心,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来阐述。理想与现实他的性格偏执,倔强,敏感且带点简单,以至于他的诗都带着一丝淡淡的忧郁与对美好事物的眷念。从他那简短的文字中我们似乎能够读出“理想”与“现实”“物质”与“精神”他的思想是复杂的,也是犹豫的,有着不愿与世俗混淆的清高。但又对世俗的幸福充满了向往。但是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让他在现实与理想中徘徊,内心充满着无限的孤独。

(9)、西川曾托朋友四处寻找老木,期间收到各种传言。

(10)、15岁那年,海子考上了北大,离开了乡村。10年后,海子卧轨自杀,他选择用充满现代气息的火车结束自己的生命,就如同后来机械和现代的文明,碾压了传统古朴的乡村一样。

(11)、“有一次他大叫屋子里闹鬼了,我和马琛过去一看,一面墙上的唐卡突然飞到了另一面墙上,地上的椅子咔咔抖动。

(12)、对于海子选择山海关,朱大可认为是有特殊的用意的,“因为山海关是长城的起点,是巨大的民族之门,与历史上最大的皇权专制有关。”所以海子的自杀是一种精神献祭。但西川对此鄙夷不顾,认为过于牵强,“事实上,海子并没有选择山海关,而是选择了山海关至龙家营之间的一段火车慢行道。”虽然朱大可的看法过于形而上,但四川的看法也有过于狭隘之嫌,这里显然应将山海关理解为一个包容龙家营的地方,因为海子是朝着山海关这个大概念去的,至于自杀的具体地点,则受能否方便自杀的制约,这一点从他在山海关徘徊了相当长的时间也能看出。同时,显然,海子选择山海关也是有一定指向的,因为北京有那么多的铁轨可卧,如果没有一定的指向,是不必也不用跑到山海关去的,这一行为本身就足以令我们深深思索。我们注意到,诗人的诗中多次提到山脉和海洋。诗人在中写道:断头台是心脉全部的地方/跟我走吧,抛掷头颅,洒尽热血,黎明/新的一天正在来临。而对于海洋,诗人是认为自己是海洋的儿子的(海生),同时,他在《献给太平洋》的诗中写道:“上帝悲伤的新娘,你自己的血染红/天空,你内部孤独的海洋。这里是有着海的死亡意象的,连同上面的山的死亡意象,所以我们认为,把山海关拆开进行解释可能是一种角度,这也可能是诗人选择山海关的一个原因。虽然,这种解释可能是那么的苍白和牵强。

(13)、我最后一次碰到海子,大约是今年开学后不久,他神采飞扬地说,他又去了一次西藏,“偷”回来了一尊练功用的佛像,还有其它一些“好东西”,并在西藏的山上修炼了密宗静坐,把钱花了个净光,现在“穷极了”,临时到商店买个东西都没钱(我记不得是要买什么了),我当时还“赞助”给了他5元或10元。

(14)、他卧轨自杀,身边带着最喜欢的书《旧约全书》《瓦尔登湖》《孤筏重洋》《康拉德小说选》,海子大概想着死后乘着竹筏寻找一处没有悲伤和痛苦的伊甸园。他写完那句"我的死和任何人无关"后,那颗星星被轰隆而过的火车碾碎,碎片铺满了海子向往的国度。

(15)、诗稿在昌平的一木箱子中,如可能请帮助整理一些,《十月》2期的稿费可还一平兄,欠他的钱永远不能还清了,遗憾。

(16)、一种是海子本身是一个有着自杀情结的人,他比较认同“短命天才”的说法;

(17)、《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海子死之前写的,有人说,那一所房子,面朝大海和春暖花开的景象,是他想象自己墓地的样子。也只有海子,生活是冰冷的,但死亡是温暖的。

(18)、海子(1964-1989),原名查海生,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高河镇查湾村,当代青年诗人。海子在农村长大,1979年15岁时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1982年大学期间开始诗歌创作。

(19)、中国诗歌的先锋军,才华横溢的海子,于1989年3月26日自杀。在他死前的两个月,写下了《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我们以为他向往温暖明朗的生活,谁知道那却是他死亡的序曲。从此中国诗歌的天空上少了一颗耀眼的星星,而这颗星选择被粉身碎骨——卧轨自杀。不知道火车开来的一瞬间,海子在想什么,只是知道,他不愿意将自己的死亡原因,强加给任何人。他在遗书中写到,"我的死与任何人无关"。

(20)、有很多故事还原了他死前的状况,他在收拾了背包走上铁轨的路途中。没有即将赴死的壮烈和癫狂,而是如同每一个平凡的下午一样,在某个转角的街口还买了桔子吃。他就这样一边剥着桔子,一边走向通往死亡的最后一段路。

5、海子卧轨前的最后一首诗

(1)、如今我们深夜饮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

(2)、最不可思议之处在于:几年来,我在与海子的整个交往过程中,从未闹过任何别扭,没吵过一次嘴,关系一直很好(这一点,中国政法大学的孙理波、姚新华、胡希平等以及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的韩荣贵等都可以证明;他们也是海子的好友),而他,却突然间视友为敌了!真令人无法相信!

(3)、诗人选择铁轨,还有另一个重要的死亡景象,那就是断裂的身体。海子在死前的相当长的时间时里,是有精神分裂倾向的,直至后来发展为精神分裂症。(这从他死前给家中的遗书中可看出,在遗书中,他说有人要害他,要家人为他报仇。)由此,在他的诗中,分裂的、断开的、破碎的诗歌景象不断涌现。而非常体现这一点并与他的死亡极其相关的就是断裂的身体:“是我重又劈开的身体/流着雨雪,泪水在二月”(《黎明》),“我早就说过,断头流血的是太阳”(《拂晓》),“从笨重天空跌落的/撞在陆地上,撞掉了头撞烂了四肢”(《桃花时节》),“你被劈开的疼痛在大地弥漫”(《春天,十个海子》)。我们可以看到,从89年2月22日的《黎明》到89年3月14日的《春天,十个海子》,在短短的二十多天里,“劈开的肢体”、“断头流血”、“劈开的疼痛”等死亡景象是好此密集在诗人的脑中涌现,并倾泄在诗人的诗歌中,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诗人的断裂的身体的死亡意象和选择铁轨是一脉相承的,而且可以说是为先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