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的诗欣赏117句精选

2023年08月28日|来源:青春励志语录网|阅读:59

海子的诗全集赏析

1、海子的诗全文

(1)、“你”在海子那里始终是个难读、难解的谜。“你”是谁?一个“它者”。

(2)、曾是浙江卫视一姐的她,因为这十一个男人,消失了

(3)、人生的道路上,被安排牵着蜗牛去散步的事情俯拾即是;岁月的节奏里,快乐和痛苦,不幸和幸福总是相伴而行。生活的过程里,我们常常渴望人生的旅途上春暖花开,常常渴望自己的目光只为美景而醉。可是更多的时候,人却总是一路希望,一路迷茫。

(4)、第三节展现了历史的源头,使自然强力在时间的回溯中成为驯化的意象,从自然生命转入对诗歌生命的沉思,于是沉江而亡的屈原作为原型诗人自然地出现了。河流可以看作时间流逝与永恒新生的双重象征,从而也勾连起历史中的屈原和诗歌现场中的“我们”。这里的“白鸽子”也许是指基督教的圣灵,昭示着苦难与神圣的使命,以及“道成肉身”(“诗与真理合一”)的理想,但它更让我们想到了不再将飞翔作为天职的驯养鸽,即从飞翔到行走的转化。正因为此,它自然地成为“白鞋子”,从天空转向沙滩,从怀疑和飞翔转向承担(“穿上”)和行走。

(5)、光荣革命的胜利,打破了君权神授、君主万能、臣民必须无条件服从等思想,启迪了世界上其他封建专制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

(6)、焦米茶是以五谷为原料的,五谷为养,是人体最重要的营养来源,它能补充元气,是最基础的养分。焦米茶的卡路里很低,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BB6等,是减肥利器,能够清理肠胃又能避免减肥减成黄脸婆,能改善新陈代谢又保护脾胃。

(7)、“姐姐”既是自己的倾诉对象,也是诗歌中的一个意象,她的内涵应该是多方面的。此时海子在个人终身大事上已经是疲惫不堪了,内心的伤痛还隐隐存在,但他追求太阳和自由的信念更强烈了。

(8)、作者简介:穆青,女,河南南阳人,1991年入清华大学环境工程系,1996年取得工科学士学位,后入清华大学哲学系,1999年取得哲学硕士学位。现为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青少年文化研究。在《诗刊》《翼》等期刊发表诗歌多首。译作出版有《梦与日记》《真实眼泪之可怖》等。

(9)、独居43年,死后房东在他房间整理出15000张诡异插画

(10)、《九月》一诗写于一九八六年,写作这首诗的时候,海子已经从北京大学毕业到中国政法大学任教近三个年头。应该说,此时的海子思想上是相对较成熟的,对于世界、生存、死亡、时间与空间等已经建立了一套属于自己的认识框架。这首诗就是诗人思考的结果,认识的反映,它以充满神秘色彩、闪烁神性光芒的意象和独具特色的语言构造,对上述事物进行了诗性的言说与烛照。海子受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是很深刻的,从存在主义哲学出发自然就可以解开海子诗歌中的重要思想环节。本文将在存在主义哲学层面上对海子的《九月》一诗作出读解,希望给读者准确和深入地理解这首诗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帮助。

(11)、诗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壮丽诗篇,表达了他最伟大的人文精神,是人类精神境界的最完美体现!这是对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社会的无情抨击和讽刺!整篇诗词充满了阳光、大气和对世界美好事物的崇高向往!读来使人情不自禁的就要被感动不已,泪流满面,震撼心灵。我想,如果现在的人们啊哪怕能够只有诗人高尚人格的一点一毫,那么这个社会风气将会要有多好,这个世界将会多么灿烂阳光!

(12)、对一名诗人的了解,最终还是要回到文本之中,回到他诗歌写作中的独特与迷人。因此,本文不对海子诗歌的语言、意象、结构等进行总体论述,而是集中对文本进行细读。

(13)、这首诗最令人难忘的就是题目,以及它所包含的意蕴张力。就其语言表层分析,一望便知,一看就懂,然而,我们心底总涌动着两种思维的焦虑: 

(14)、(2)“幸福的闪电”。闪电必须要有撞击——由面朝大海和春暖花开撞击,由明天和今天撞击,由亲人和陌生人撞击…… 

(15)、房间里没有电器。海子在贫穷、单调与孤独之中写作,他把收入的大部分寄给父母购买种子、化肥、农药以及供三个弟弟上学。他不谙世事却知道昌平最便宜的誊印店是哪一家。

(16)、————荷尔德林帮助一下评论海子黑夜的献诗>在现代,抒情诗已经越来越成为一种稀有元素。

(17)、海子后期的诗歌带着很浓厚的宗教色彩,对此题主已经有所感受,他在自杀时将一本《圣经》带在身边,然后像个艺术家一样壮烈赴死,这种死亡带着劈裂式的疼痛,像他的诗歌一样在这贫困的时代,诗人何为?可是,你却说,诗人是酒神的神圣祭司在神圣的黑夜中,他走遍大地。————荷尔德林。海子诗歌《夜》文及赏析夜黑漆漆有水的村庄鸟叫不停浅沙下荸荠那果实在地下长大象哑子叫门鱼群悄悄潜行如同在一个做梦少女怀中那时刻有位母亲昙花一现鸟叫不定仿佛村子如一颗小鸟的嘴唇鸟叫不定而小鸟没有嘴唇你是夜晚的一部分谁是黑夜的母亲那夜晚在门前长大象哑子叫门鸟叫不定象小鸟奉献给黑夜的嘴唇在门外黑夜的嘴唇写下了你的姓名本诗看似是一首情诗,其实情诗与否并不重要,只是我认为“门外黑夜的嘴唇”中的另一半确是海子最重要的知音,而诗中的“有水的村庄”也是海子和故人所战斗,耕耘过的地方。

(18)、——《九月》黑夜一无所有,为何给我安慰。——《黑夜的献诗》该得到的尚未得到,该丧失的早已丧失。

(19)、在学校分给他的、常年焚烧着印度香的小屋里,矮身量、红脸膛、头发凌乱的海子写下了《土地》、《大扎撒》、《太阳》、《弑》、《天堂弥赛亚》等一系列作品。“但海子生活在飞翔之中。”诗人欧阳江河说。

(20)、作为一名诗人,海子走在黑夜,忍受黑夜,却也享受黑夜,诗歌的道路布满荆棘,海子走在其中,痛苦的歌唱,将诗歌嵌进自己的生命,也将黑夜嵌进自己的生命。在海子的诗歌里“土地”也是其常用的意象之是其精神栖息处。

2、海子的诗欣赏

(1)、“风”是海子喜欢歌咏的事物,在海子眼里,“风”总是亲切而贴近的。在组诗《母亲》中,诗人说“风很美”、“风吹遍草原”;在《黄金草原》中,诗人说“风吹来风吹去”的当儿,女人“如星的名字”或者羊肉的腥香令人沉醉。可是“风”远在远方时,为什么会比远方更远呢?很显然,“远在远方”中的“远方”并不是一个纯实在的概念,而是虚实相间,是历史与现实的交融;也不是一个纯空间的指向,而是时空并指。时间和空间都是无边无际无始无终的,时空的无边无际无始无终常常令现实生存中的人们感到怅然。作为远方之处隐隐约约似有似无的事物,“风”的存在更令人难以捉摸。风的漂浮不定,风的来去无踪,都增加了远在远方的空间之空洞感和时间之虚无感。远方的`风因此存在于我们的视线之外,感觉之外,所以显得比远方更远。

(2)、“而这样一种转变,海子是注定无法完成的。他永远是那种天才的、洋溢着少年精神式的写作。”欧阳江河说。

(3)、张扬个性。无论是思想,还是行动,美国人处处表现出与众不同,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绝对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4)、在岁月的长河里,人只有学会适时调节自己,学会随时改变认知,学会即时转换角度,才能在百态的心境里看到百变的风景。

(5)、《亚洲铜》作于1984年10月,它并不是海子最早的诗歌,但却是他早期诗作中最具有影响力的一首。其实就这首诗的意象与语言而言,它在海子的全部诗作中也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在这首诗中,出现了黄土、飞鸟、野花、河流、月亮等此后反复出现的意象,但它们在这里的出现方式基本上是平面的、弥散式的,与此后突兀爆发式的意象呈现形成了明显的对比。它的语言也不同于此后常见的语言,具有舒缓、平和、明亮的质感,谢冕认为“以歌谣的明亮写出了丰厚的意蕴”。

(6)、注:据编者西川注,此处“以太阳”,即为“以太阳的名义”。

(7)、通过“姐姐”这个意象,更好地直抒胸臆。与“姐姐”倾诉交流之后,自己再也不感到荒凉了,精神得到了慰藉,戈壁也变得美丽了,从此可见海子此时内心的孤独真是达到了一种极致,一种唯美的境界。

(8)、题主说海子的诗歌读起来孤寂悲怆,这很正常,海子的诗歌总见悲情,“死亡”一词在他的诗作中频繁出现,诗人西川评价海子时说“海子是一个有自杀情结的人”。海子后期的诗歌带着很浓厚的宗教色彩,对此题主已经有所感受,他在自杀时将一本《圣经》带在身边,然后像个艺术家一样壮烈赴死,这种死亡带着劈裂式的疼痛,像他的诗歌一样

(9)、通过“姐姐”这个意象,更好地直抒胸臆。与“姐姐”倾诉交流之后,自己再也不感到荒凉了,精神得到了慰藉,戈壁也变得美丽了,从此可见海子此时内心的孤独真是达到了一种极致,一种唯美的境界。

(10)、但是这种痛苦本身,也多少包含着些许幸福,也就是海子向往的“远方的幸福”,尽管这种幸福,“不可触摸”,又“是多少痛苦”,但海子不会放弃,喜欢海子的我们也不会轻易放弃。我相信,海子用生命“传递的火”,不会“又是在白白地燃烧”。

(11)、作为精神家园,它承载幸福,却又蕴涵残酷(“远方只有死亡凝聚的野花一片”、“远方,除了遥远一无所有”),你来,我去,这是一种相遇后的错过,回顾海子的一生,他的爱情总是充满错过和不幸。“远方”是家园,“你”背道而驰,我却一心追寻。

(12)、祭献神是向着神的返回;而这同时也是神本身的溢出和自身返回。祭献是黑夜也返回到黑夜中,在黑夜的杯中吸饮,同时是黑夜本身的涌起、涌现。

(13)、(4)“我只愿”。这是诗人的固执,是对理想的献身,是对美的崇拜。 

(14)、当代伟大青年诗人海子所赋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他一生创造了将近200万字的诗歌、小说等经典作品中的绝笔代表之作。每每想起或吟诵诗人海子的这首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时,我便会心潮澎湃,热泪盈眶!

(15)、电视剧的分类,按艺术形式来区分,一般分为电视小品、电视剧单本剧、电视连续剧和电视系列剧等。

(16)、土地种粮食,粮食是生存的必需品,生存是夜色中的受难,在这首诗中,海子将黑夜与大地紧密相连,人类带走了粮食,把空虚和荒凉留给大地。你从远方来,我到远方去遥远的路程经过这里天空一无所有为何给我安慰又见海子特有意象——远方,”远方“是海子的精神家园,然而这个家园在何处、什么样,海子自己也并不清楚。

(17)、看见了吗?那两只白鸽子它是屈原遗落在沙滩上的白

(18)、一个内含风雨雷电等激烈天气的天气系统,在自西往东移动时,总是高云在最前面,紧接着是中云、低云,然后才是风雨区。因此,当我们看到形成晕的卷层云自西往东移动,而且云层越来越低,越来越厚时,就有理由判断有天气系统正在向我们靠近,当然就可能出现风雨等天气现象了。由于晕距离风雨区尚远,对未来的天气有预示作用。

(19)、“目击众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诗歌一开头就将读者牵引到一个充满神秘氛围的情景之中,在这里,渺远的时间与旷阔的空间扭结纠缠在一起,生命与死亡在互相诠释。“目击”一词别有意味,它表示了诗人入思的起点,“目击”的不是“众神死亡”,而是“野花一片”,是草原上的一派生机,“野花”是草原的此在,作为草原此在之在的“野花”倚靠在“众神死亡”之上,因此,“野花”的存在是向死之存在,抵达着存在的本质。“众神死亡”尽管不是诗人“目击”所见,但它是诗人“以神遇”而不是“以目视”获得的。从现实的层面上来说,众神“死亡”是一个并不通顺的逻辑搭配,死亡总是与生存相连在一起的,因为众神从来没有生存过,所以无从谈其死亡。不过,从另外的思路来看,众神的生存确实发生过,众神与人类的照面意味着人类已经懂得从现实中超逸出来,思向永远和终极。这样,“众神死亡”在此表明人类历史之久长,人类与神灵的会晤开始出现中断。众神在草原上的“死亡”将草原的远古与神秘蓦然藏匿,草原的深邃历史遁入无形,草原因此就让人顿生遥远之感。

(20)、本诗的最后一句“这月亮主要由你构成”,实现了主要阴性意象月亮与土地、铜的联合,在此后的众多诗歌中,它们与河流、露水、野花等共同形成诗歌的美。而海子诗歌的另一个重要意象即“太阳”或阳性的力(暴力)尚未出现。另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在海子的诗歌中,金属一般以成型的工具——武器的形态出现,极少直接表现为元素态。这让人想到海子较晚的《太阳与野花》中蕴涵着极大张力的两行:“月亮,她是你篮子里纯洁的露水/太阳,我是你场院上发疯的钢铁。”这里出现的是“钢铁”,它在感官和音节上都是冷硬而短暂的,与“铜”的温暖绵长形成对立。而《太阳与野花》中纯洁与发疯、露水与钢铁的不可能联姻,也正是海子人生悲剧性的一个缩影。可以说,“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幸福,只能从“明天”开始。

3、海子的诗全本

(1)、呵呵。你这丫头,怎么喜欢刨根问底呢,真服你了,我总怀着一种严肃而悲悯的心情去读海子的诗,他离开的那一年正是我出身的那一年,而今年正是他逝世二十周年的纪念年,他是思想的巨人却被现实生活抛弃,这恐怕也是所有中国诗人莫大的悲哀吧,至于读这首诗我的感受嘛,只有一个字“沉”海子的最经典的诗句从此再不提起过去,痛苦或幸福,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2)、从1982年到1989年,海子创作了200万字的作品。海子死后三年,小平南方谈话,中国的经济改革推向深入。在此前后,诗和思想退出流行,大多数人轻快地拥抱一个新的时代,将1980年代的彷徨和沉重卸在身后。

(3)、海子,原名查海生,安徽怀宁查湾人。1979年,15岁的海子携带着一个村里木匠制作的旧木箱进入北大法律系。这一年,电视台开始出现商业广告,皮尔卡丹带着一打法国美女在北京举行了时装表演。海子在中国结束政治磨难的年代里,从边远农村进入了当时思想最活跃的地域。

(4)、海子在1980年代的最后一年自杀的。“他可能有预感,看到了一个消费时代的到来。”欧阳江河说,这个时代需要的是散文化的、自我嘲讽的、反讽的、身体语言的写作。

(5)、而代价是,海子式的写作,以及海子式的时代梦想,必须结束。

(6)、在不到7年的时间里,海子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逝后作品结集出版有《土地》《海子的诗》《海子诗全编》等。

(7)、海子,原名查海生,人们习惯称他为“北大诗人海子”,1964年出生在安徽怀宁,1979年15岁时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大学期间开始诗歌创作。1983年毕业后分配到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关卧轨自杀。他曾长期不被人理解,但他是中国70年代新文学史上一位全力冲击文学与生命的诗人。他在极端贫困、单调的环境下创作了将近200万字的诗歌、小说、戏剧、论文。其主要作品有长诗《但是水,水》《土地》、诗剧《太阳》(未完成)、第一合唱剧《弥塞亚》、长诗《大札撒》(未完成)、话剧《弑》及约200首抒情短诗。出版的诗集有《土地〉》(1990年)《海子、骆一禾作品集》(1991年)《海子的诗》(1995年》《海子诗全篇》(1997年)。

(8)、公元1689年,议会召开全体会议,宣布由威廉和玛丽共同统治英国,同时议会通过了象征光荣革命伟大成果的《国民权利与自由和王位继承宣言》(AnActDeclaringtheRightsandLibertiesoftheSubjectandSettlingtheSuccessionoftheCrown),简称《权利法案》(theBillofRights)。它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理论和法律基础,确立了议会所拥有的权力高于王权的原则。

(9)、这到底是什么奇妙的现象?它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呢?一起来看个明白吧!

(10)、1980年代正从一个荒凉的漫漫长夜中醒来,是一个富有诗的冲动和精神诉求的时代,是一个在“文革”的废墟上重新为生存寻找根基的时代。海子的诗正是这样一个时代的产物。无论所身处的现实如何,海子在用他的诗句提醒,我们仍然可以追寻这样一种可能:“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11)、正是在这样的语境里,一种歌唱的、张扬自我理想、弥散浪漫理想摈弃世俗生活的抒情诗开始兴起。海子是此类诗歌的佼佼者。

(12)、化语法知识为读书能力|《醉花阴》教学案例分析

(13)、在理解这首诗之前,还有两首诗要提在这里:《献诗》、《最后一夜和第一日的献诗》和《黑夜的献诗》,这三首可以说是海子的黑夜献诗三部曲。

(14)、“荒凉的高原”,点明高原是荒凉的,相对于青海湖的水来说,高原就是土地,是更接近天的土地。高原是荒凉的,大地也是荒凉的。海子用荒凉修饰高原,却用“肮脏”修饰家乡,“在相距遥远的肮脏镇上”。诗人此刻远离了肮脏的家乡,更渴望让自己也不在肮脏,不再荒凉,他要投入到纯洁的青海湖中,让纯洁的水洗净自己的污浊。

(15)、海子死后,欧阳江河接到了西川发自北京的电报,那天下午他正和肖开愚在一家茶馆聊天,“我们都有一种末日感”。

(16)、“那是一个以梦为马的年代。”欧阳江河说,“现在回想起来恍若隔世。”

(17)、在海子走后的二十九年后的清明前,有一群人,聚集在松江新城的润峰艺文社,以赏析海子诗歌的方式纪念海子!

(18)、其实,天下所有的风景都是因为懂得欣赏才变得美丽,而懂得欣赏的目光最终都是来自心底的美丽。

(19)、这个题目的意蕴张力在于,它将我们现实中的思维定势扯得七零八落,然后万花筒式地重组,用自己强烈的主导意念使它明丽起来。如“春暖花开”至少有(1)房子的布置(2)周围的景色(3)诗人的心情等日常意蕴,然而在这里被海子泛化为一种幸福感了,从而让我们处于一种扭曲的快乐中。 

(20)、注:广州《花城》文学双月刊1990年第4期发表了海子遗作组诗10首,其中《日记》《祖国(或以梦为马)》均在后来产生了广泛影响,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更是成为海子最经典的作品。

4、海子的诗全文阅读

(1)、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夜色笼罩姐姐,我今夜只有戈壁草原尽头我两手空空悲痛时握不住一颗泪滴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这是雨水中一座荒凉的城除了那些路过的和居住的德令哈......今夜这是唯一的,最后的,抒情。这是唯一的,最后的,草原。我把石头还给石头让胜利的胜利今夜青稞只属于她自己一切都在生长今夜我只有美丽的戈壁空空姐姐,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

(2)、炒过之后的焦米,有一定的祛湿功能,能够净化身体,预防皮炎湿疹。糙米、大麦等米糠麦皮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能够防治口腔溃疡。

(3)、上面是无边的天空海子《黑夜的献诗》全文怎么理解作者:何人斯

(4)、高高的天空布满一层薄薄的羽状云彩,太阳从云彩后面露出柔和的笑脸。以太阳为中心,有时会出现一个巨大的光圈,光圈是七彩的,偶尔换会在光圈两侧各出现一个小太阳,甚至是三日、四日、五日同辉,十分神奇!

(5)、他从古到今──"日"──他无比辉煌无比光明

(6)、(以上图文视频引用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7)、“那是一个以梦为马的年代。”欧阳江河说,“现在回想起来恍若隔世。”

(8)、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和故事中那个人一样,面对无法接受的现状,和无法驾驭的自己,心生抱怨;面对零落杂乱的心绪,无措茫然。

(9)、海子自己一直不满足于仅仅做一个抒情诗人,他“迫不得已”地响应“巨大元素对我的召唤”,希望成就“主体人类在原始力量中的一次性诗歌行动”。但他这种“在中国成就一种伟大的集体的诗(即史诗)”的理想的产物,即《太阳·七部书》,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因为有“太多的话要说,这些元素和伟大材料的东西总会涨破我的诗歌外壳”,从而充溢着破碎、凌厉而暴烈的特点,接受和解读的难度都颇大。他的抒情短诗尽管也存在着走到直至突破极限的强烈意志,但又有抒情性作为平衡,因而一直深受大家的喜爱。本文深入分析他分别作于早期和晚期的两首抒情短诗《亚洲铜》和《四姐妹》,以求贴近地感受海子在极限处经营的抒情之广漠、美丽与悲哀。

(10)、因为抒情是一种“自然流露”(华滋华斯),“流露”即意味着倒出、溢出,抒情诗本质上是这种赠送和给予。即便是面临各种混乱,它也具有能够凌驾或超越于种种混乱之上的一个本性,或者说源泉。

(11)、这种情绪一直纠缠着欧阳江河,直到1992年。一天晚上,欧阳江河到一个小酒馆,要了一桌子菜,对面的座位空着。“但我感到海子来了,他和我干杯。酒喝完后,我写了一首《晚餐》,说每一个死者,都会和我们告别两次。”

(12)、在不到7年的时间里,海子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逝后作品结集出版有《土地》《海子的诗》《海子诗全编》等。

(13)、西川描述中的海子北京的最后居所洁净如坟墓。门厅里迎面贴着一幅梵高油画《阿尔疗养院庭院》的印刷品。左边房间里一张地铺摆在窗下。靠南墙的桌子上放着他从西藏背回来的两块喇嘛教石头浮雕和一本西班牙画家格列柯的画册。

(14)、第二节将纵向的土地深处转化为地域的腹地,出现了动态的自然景观。“爱怀疑和爱飞翔”的鸟、“淹没一切”的海水,不由让人想起作者最后一首诗《春天,十个海子》中那一个“野蛮与悲伤的海子”。怀疑和飞翔是悲伤,这种悲伤在于挣脱埋人的生硬黄土之后的无法确定,也在于飞翔的难度。就在一个月之前,海子有一首《单翅鸟》,写到自己“揪着头发作为翅膀/离开”,并反复地为“为什么要飞呢”而苦恼。“淹没一切”则是野蛮,它带来向远方的思维跳跃,也是摧毁的力量。但此刻,还存在着舒缓与平静的力量,这就是本节的最后一句,它是整首诗中最长的一句,其阅读节奏也是缓慢的。这里出现了青草的“细小的腰”和野花的“手掌”,可以将之看成男性的支撑力与女性的抚慰力,它们共同形成了“秘密”,平衡上一诗句中突兀出现的行动感。

(15)、第一章:以两个“从明天起”对称引出幸福,明确点题。 

(16)、青海湖是水,是母性的,寂静而永恒,充满了东方的气质(请参阅《但是水、水》原代后记),海子奇特地把它想象成为酒杯,酒是粮食的精华,是大地中生长的生机的精华。如果说水是宁静的,那么酒就是热烈的、直觉的,代表一种突如其来的感动。正如在《酒杯》中海子写道,“酒,石头的牢房囚禁又释放的`满天奔腾的闪电”。

(17)、然而这个“它者”不是身外的,它是从自身内部分离和分裂出去的,并且还在不断分离和分裂,不断令“我”本人也感到。海子《黑夜的献诗》全文怎么理解作者:何人斯链接:/question/28501117/answer/41057763来源:知乎在理解这首诗之前,还有两首诗要提在这里:《献诗》、《最后一夜和第一日的献诗》和《黑夜的献诗》,这三首可以说是海子的黑夜献诗三部曲。

(18)、今世我做主。美国人认为自己是自己命运的主人。

(19)、“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就是诗人张开双臂迎向大海渴望美好生活和开启人生的无限遐想;这就是诗人对璀璨世界的美丽赞美;这就是诗人对匮乏生活的美好憧憬;也是诗人人性光辉的崇高体现;更是诗人有着像大海一般的大爱无疆的精神之美!

(20)、目前,学术界对海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海子诗歌中的自然意象,如太阳、麦地、黑夜、村庄、马等;二是海子诗歌中所体现出的“死亡情节”,以及海子既渴望活在“珍贵的人世间”又时时想到死亡的矛盾心理;三是海子的爱情诗以及诗中体现出的宗教情节。学界分析较多的海子的诗有《亚洲铜》、《祖国(或以梦为马)》、《村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麦地》、《春天,十个海子》等,这些诗较多地反映了以上三个研究方向。学术界对海子诗歌中女性意象的研究则较少,中国知网上只有陈青山的《浅论海子诗歌中的女性形象》(2009)一文是综述海子诗歌中“姐姐”、“母亲”、“女神”等意象的,评论《日记》一诗的文章也较少,学术论文只有徐敏的《今夜的守望——读海子的与》,还有一些鉴赏性小品文大多停留在分析景物描写的层面上,这类小品文多出现在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刊物中。一些研究海子诗学的论文中偶尔提到《日记》,但只引用片段诗句,作为印证海子诗学理论的注脚。

5、海子的诗原文

(1)、在诗人生命里,从1984年的《亚洲铜》到1989年3月14日的最后一首诗《春天,十个海子》,海子创造了近200万字的诗歌、诗剧、小说、论文和札记。比较著名的有《亚洲铜》、《麦地》、《以梦为马》、《黑夜的献诗——献给黑夜的女儿》等。

(2)、尤其是“你内部”,让人感到防不胜防。从字面上看,它首先是对大地的一次猝不及防的深入和侵人,是大地瓦解的声音,但是又不仅仅是有关大地的。

(3)、你的主人却是青草,住在自己细小的腰上,守住野花的手掌和秘密 

(4)、光荣革命的胜利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开始在英国建立,从此之后资产阶级与新贵族成为了英国的执政力量,对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使得英国迅速崛起,成为称霸世界的日不落帝国。

(5)、惜时如金。时间,对美国人来说,是最最重要的。

(6)、阅读海子的诗歌,令人痛苦。但是这种痛苦其实并不来自于海子的诗歌,而是来自于我们的内心。只是凡俗的生活使我们的痛苦变得麻木,而海子的诗歌又使它锐利而持久,假如你还在思考生命或生活的意义,这种痛苦难以避免。而海子的诗歌正具有深深切入人心的力量。

(7)、这种断裂的意味在一个“遮”字中充分呈现了。“遮”是拦住,挡住,在这里是“一分为二”。

(8)、气象谚语有“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之说,可见晕是能预报天气的。确切地说,晕象经常是坏天气的征兆,是预报系统性天气区移动的一个指标。

(9)、公元1688年,国王詹姆斯二世的妻子生了一个儿子,这是件好事。可是詹姆斯二世却是个固执的天主教徒。为了防止天主教徒承袭王位,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代表联名给詹姆斯二世的女婿、荷兰执政奥兰治亲王威廉写信,要求威廉来英国保护英国的宗教、自由和财产。同年,威廉登陆英国伦敦。

(10)、注:据编者西川注,此处“以太阳”,即为“以太阳的名义”。

(11)、 授权|投稿|合作:lijie109@qq.com

(12)、全诗共分四节,每节都以“亚洲铜,亚洲铜”的反复歌吟起兴。这个词组首先在意象选择上构成了与80年代中期杨炼等人的“现代史诗”创作的接续(也可以说是模仿)关系,将凝滞的土地与上古的历史直接拼合,作为诗歌展开的时空场。同时,这种组合也展现了海子在写作中直接接触并意识和感觉到实体的诗学追求,将作为诗人的“我”一开始就放在浓缩文化的土地上,再依次展开生命、自然、历史与神秘的抒写。就直接所指而言,“亚洲铜”显然让人想到中国北方广阔的黄土地,想到中华源远流长的青铜文化。“铜”是一种矿物和金属,但在这个读起来不由自主拉长的音节中,鸣响着的是历史与传说的神圣延续。铜在中国的历史中曾经是兵器、祭器和乐器,也是气势恢弘、悲壮崇高的代名词,即所谓的黄钟大吕、钟鸣鼎食。由于这个音节的反复出现,也形成了一种模糊的押韵感受,在阅读中造成轰鸣与混响的效果,并与最后一节中出现的“鼓”形成合奏,奠定了整首诗歌的颂歌般的音响与节奏。

(13)、而现代人恰恰是源泉堵塞,是情感干涸和内心缺少水位,本雅明曾说:“波德莱尔面对的是读抒情诗很困难的读者。”中国的情况也越来越是这样。

(14)、晕一般可分为“小晕”和“大晕”。“小晕”即22度晕,“大晕”即46度晕。

(15)、大风从东吹到西,从北刮到南,无视黑夜和黎明

(16)、如果把这个场面按一般说法称为光明和黑夜的交战的话,那么,在一阵无声而激烈的前沿上厮杀之后,空中出现的是一些黑的和白的断柄残剑,交战的双方同时遭到折断。上升亦是一种失败,上升的道路亦是失败的道路。

(17)、■  投稿可以是自己朗诵作品,也可推荐他人作品。

(18)、(3)“给每一条海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新生才取名,取名就是祝福新生,新生的祝福必须赋予新的名字。 

(19)、海子甚至会拿自己的诗到圈子以外的人群中去讨酒。诗人王家新回忆,有一次海子走进昌平一家饭馆,对饭馆老板说:“我给大家朗诵我的诗,你们能不能给我酒喝?”饭馆老板的回答生硬却甚至也带有诗意,他说:“我可以给你酒喝,但你别在这儿朗诵。”

(20)、《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海子的抒情名篇,写于1989年1月13日,两个月后,海子在山海关附近卧轨自杀。大海是海子诗中的核心意象,广阔浩荡,心旷神怡,生机勃勃,是安魂之乡,是搏斗之乡,是理想之乡,是海子作为"海之子"的精神归宿,是他可以找到真正幸福感的地方。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当然是一种海市蜃楼,然而这是海子所能感受到的一种明丽的幸福感受。

(1)、这是海子在《我热爱的诗人——荷尔德林》中所写,海子非常推崇荷尔德林。作为一名诗人,海子走在黑夜,忍受黑夜,却也享受黑夜,诗歌的道路布满荆棘,海子走在其中,痛苦的歌唱,将诗歌嵌进自己的生命,也将黑夜嵌进自己的生命。

(2)、海子在大学的4年里,中国正处于巨变之中。“全国喇叭到处播都放那首歌:‘属于你、属于我,属于我们八十年代的新一辈’。那女声颤巍巍的,比‘文革’腔调温柔多了,脑门子青春痘还是七十年代的,忽然就新一代了。”(陈丹青语)

(3)、海子,原名查海生,安徽怀宁查湾人。1979年,15岁的海子携带着一个村里木匠制作的旧木箱进入北大法律系。这一年,电视台开始出现商业广告,皮尔卡丹带着一打法国美女在北京举行了时装表演。海子在中国结束政治磨难的年代里,从边远农村进入了当时思想最活跃的地域。

(4)、从1982年到1989年,海子创作了200万字的作品。海子死后三年,小平南方谈话,中国的经济改革推向深入。在此前后,诗和思想退出流行,大多数人轻快地拥抱一个新的时代,将1980年代的彷徨和沉重卸在身后。

(5)、多日同辉所需要的气象条件比晕形成的条件苛刻得多。首先天空得有适量的云,云太少的话它形成不了,云太多了光就会被吸收掉,射不到地面上来。其次,云中六棱体的冰晶要足够,才能产生足够的光折射。再次,风也不能太大,整个气层比较稳定,保证有规则的冰晶不会被打乱,才能形成多日同辉的折射现象。

(6)、“价值体系代表的是一种人们期待或期望的东西,或者是我们需要或禁止的东西。它并不是关于实际行为的描述,而是一套衡量体系,通过它,行为得以判断、制裁得以实施。”

(7)、它令人感到陌生、神秘、捉摸不定。因而包含一种否定,意味着经由否定而分离出去的那种东西,是一个“它”。

(8)、——《秋》谁的声音能抵达秋子之夜,长久喧响,掩盖我们横陈于地的骸骨。——《秋》风后面是风,天空上面是天空,道路前面还是道路。

(9)、看见了吗?那两只白鸽子它是屈原遗落在沙滩上的白

(10)、跟踪这个“它”的人,必定也是分离出去的,换句话来说,是在心灵、情感上经受了分离、分裂的人。没有一个内心和谐并与环境和谐的人会首先选中黑夜。

(11)、到最后一节,诗歌走向了神秘,塑造了一个原始祭奠般的场面。心脏伴随鼓的节奏起舞,而“跳舞”,可以说正是行走和飞翔的结合,它以强烈的动感使土地(真理)与生命(诗)合一。

(12)、在它上面,曾经上演过春华秋实的戏剧,曾经轰轰烈烈,富于绚丽的色彩,此时却已经失去了往日的光彩,是被荒置的,寒冷的。它搏斗过,如今也已失败。

(13)、骑着五千年凤凰和名字叫"马"的龙──我必将失败

(14)、注:这首诗是海子的成名之作,最早发表于内蒙古《草原》文学月刊1985年第4期。

(15)、张僧繇,南朝梁时人。对绘画有独特创造,画山水不以笔墨勾勒,史称“没骨山水”,自成一家。

(16)、因为草原的神秘幽远被保持到想象之中,草原在“我”的视野上从此“缺席”,草原的空阔退隐之后,手中的事物开始鲜明呈现。这鲜明呈现出来的事物是什么?是“木头”,是“马尾”。木头和马尾的出场,将草原的历史带走又将草原人的历史带来,“木头”和“马尾”组合成的马尾琴,是一个民族情感的凝聚、智慧的结晶与生命的象征。在马尾琴上的木头和马尾不再是原初形态的木头和马尾,已经同人类的历史、人类精神生活联系在一起,它们有点像海德格尔描述的那双破损的鞋具,开始去却其作为器具的有用性,直接敞现存在本身。看看海德格尔对这个破损鞋具的描述吧:“从鞋具磨损的内部那黑洞洞的敞口中,凝聚着劳动步履的艰辛。这硬邦邦、沉甸甸的破旧农鞋里,聚积着那寒风陡峭中迈进在一望无际的永远单调的田垄上的步履的坚韧和滞缓。皮制农鞋上粘着湿润而肥沃的泥土。暮色降临,这双鞋在田野小径上踽踽而行。在这鞋具里,回响着大地无声的召唤,显示着大地对成熟谷物的宁静的馈赠,表征着大地在冬闲的荒芜田野里朦胧的冬眠。这器具浸透着对面包的稳靠性的无怨无艾的焦虑,以及那战胜了贫困的无言的喜悦,隐含着分娩阵痛时的哆嗦,死亡逼近时的战栗。这器具属于大地,它在农妇的世界里得到保存。”③在海德格尔这段富有诗意的描述里,我们看到了鞋具与农人生命的粘连。海子笔下的“木头”“马尾”也与那鞋具一样,同草原人的生活与生命密切粘连在一切,不可分离。在木头和马尾交合而成的马尾琴不断的倾诉中,草原人的历史得以留存。

(17)、《日记》创作于1988年,众所周知,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由于特殊的社会原因和思想文化背景,人道主义背景再次成为文学理论界关注的焦点,并引发了持续的争论。80年代的诗歌也在呼唤自我的同时向着文化思考的方向前行。《日记》便是诗人“本我”的心灵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