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嗣同绝命诗赏析【文案112句】

2023年08月28日|来源:青春励志语录网|阅读:59

谭嗣同绝命诗赏析

1、

(1)、谭嗣同代表著有:《仁学》、《寥天一阁文》、《莽苍苍斋诗》、《远遗堂集外文》等,后人将其著作编为《谭嗣同全集》。

(2)、在地方上,也有一帮大员支持变法,比如湖南的陈宝箴,湖北的张之洞,还有袁世凯和李鸿章,这两人虽然不太认同维新派的方式方法,但还是基本上支持变法的。

(3)、诗的前两句,表达的恰恰是:一些人“望门投止”地匆忙避难出走,使人想起高风亮节的张俭;一些人“忍死须臾”地自愿留下,并不畏一死,为的是能有更多的人能如一样高风亮节的杜根那样,出来坚贞不屈地效命于朝廷的兴亡大业。

(4)、杜根:东汉安帝时郎中,因上书要求临朝听政的邓太后还政于皇帝,触怒太后,被害险些至死。

(5)、行刑时,刽子手连砍三刀都没有把谭嗣同的头颅砍断,行刑官有点惊慌失措,赶忙命刽子手将谭嗣同按倒在地上砍,刽子手又连续砍了几刀,砍得谭嗣同鲜血淋漓,肩胛上都留下了深深的刀痕,这才使谭嗣同的头颅落地。

(6)、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报任安书》司马迁

(7)、宋恭帝德祐二年(1276),被任命为右丞相的文天祥代表南宋到元朝去谈判,被扣留。后来南宋都城临安沦陷后,文天祥也被押解北上,其间,他觅得机会逃脱,南下至福建招募将士继续抗元,在他南下的这一路上写了很多诗歌,命名为《指南录》。宋祥兴元年(1278),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北五坡岭兵败被俘,押到船上,次年过零丁洋时作此诗。

(8)、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管子?权修》。

(9)、此诗是孔融临终时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通过这首《临终诗》作者总结了其政治教训,表明了其政治态度,表达了他护汉贬曹的微言深旨和斥谗指佞的激情愤心。全诗叙喻错综,笔法参差多变。用典贴切、灵活,层次井然,表现作者临危不乱的沉静心态。

(10)、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进学解》

(11)、袁世凯能来京,是康有为一手促成的,因为就在四天前(9月11日),康有为就上奏光绪皇帝说,应该召袁世凯进京,并将其招为己用。

(12)、10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谢灵运《登池上楼》

(13)、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小雅?小旻(mín)》

(14)、网上不知道什么时候流传一首据说是袁枚的绝命诗:

(15)、他拟了一道旨意,秘密交给了军机章京杨锐,让他把意思传达给康有为等人,希望能够缓和事态,让变法继续进行。

(16)、9月28日,他与其他5位志士英勇就义于北京宣武门外菜市口。当他们被杀时,刑场上观看者上万人。他神色不变,临终时还大声说:“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17)、谭嗣同(1865~1898),近代思想家、政治家、诗人。字复生,号壮飞,又署华相众生、东海褰冥氏、通眉生。湖南浏阳人。少年时丧母,读书广博却屡试不第。为人生平好任侠,胸怀济世大志。甲午海战后转学“西学”,投身变法洪流,得到康有为、梁启超的赏识。光绪二十二年(1897)开设时务学堂,次年又成立南学会,后创办《湘报》,宣传变法思想。不久入京任四品御街军机章京,受光绪器重。后因戊戍变法失败就义,为“戊戍六君子”之一。他的思想集中体现于著作《仁学》中,要求冲破束缚,实行变革,也体现于文学创作中。谭嗣同现存诗200余首。在散文创作方面,谭嗣同最初学桐城派,后来他打破了桐城派古文的框架,创造了一种句法严谨、内容充实、语言简练的新体散文,并且极力推崇“报章文体”,为散文向通俗化、社会化发展做出了贡献。

(18)、可惜的是,这首诗的出处更为清晰明白,谭嗣同确实写过《狱中题壁》,但原诗是:

(19)、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孙丑下》。

(20)、当康梁逃亡时他曾表示:“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并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在菜市口被砍头时,高呼,死何所惧!

2、

(1)、20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岳飞《满江红》

(2)、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何桀、纣之昌被兮,夫惟捷径以窘步?。

(3)、10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4)、(仓央嘉措诗歌)余深病其不文,辄广为七言,施以润色。

(5)、虽然不清楚具体作者,但根据词格的工整和曲风,此阙菩萨蛮应是北宋时期作品,之所以伪托李白,可能是以讹传讹,而且其中确实有李白诗作的影子。

(6)、1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7)、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孟子?告子上》

(8)、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⑦归无计。羌管⑧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⑨白发征夫⑩泪。

(9)、①选自《柳河东集》。本文是柳宗元被贬谪永州(今湖南永州)后所作,为“永州八记”之一。永州地处穷乡僻壤,山水却很秀美,柳宗元寄情山水,写下多篇游记,其中以“永州八记”最为著名。西山,在今湖南省永州市。②(僇(lù)人)罪人。僇,同“戮”,遭受耻辱。柳宗元因被贬官到永州,故以此自称。③(施施(yìiyìi))慢步徐行的样子。④(漫漫)任意、随意的样子。⑤(其徒)意思是,那些性情相投的人。⑥(披)用手分开。⑦(更)轮流,交替。⑧(极)到。⑨(趣)通“趋”,往。⑩(未始)未曾。?(法华西亭)法华寺内的西亭。?(指异之)指点它,认为它奇特。?(染溪)溪水名。?(榛莽)杂乱丛生的草木。?(茅筏(fá))茂盛的茅草。?(箕踞)两脚前伸,像簸箕那样蹲着或坐着。?(遨)游戏。?(衽(rèn)席)古代睡觉用的席子。?(高下)高高低低。?(岈(xiā)然洼然)(高的地方)像山峰一样高耸,(低的地方)像池塘一样低陷。○21(垤(dié))蚁穴外隆起的小土堆。○22(尺寸千里)千里之遥如在尺寸之间。○23(攒蹙累积)聚集收拢,重叠到一起。○24(萦青缭白)萦回着青山,缭绕着白云。○25(培蝼(pǒulǒu))小土丘。○26(灏气)弥漫于天地之间的大气。○27(造物者)创造万物的上天。○28(心凝形释)精神凝聚安定,形体得到解脱。○29(与万化冥合)和万物的变化暗暗相合。○30(于是)从此。○31(之文)这篇文章。

(10)、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11)、这位天津小站练兵的袁世凯,他思想开明,而且手握七千战斗力强悍的新军,再加上天津距离北京不远,自然就成了康有为心中手握重兵之人的理想人选。况且,袁世凯和康有为还有过一段时间的交集,1895年“强学会”新建,袁世凯不仅捐了五百两银子,自己还主动加入了“强学会”。

(12)、黄彰健对原诗的存疑观点,是依据1908年出版的一部演义小说,名为《绣像康梁演义》。书中是这样写的,戊戌变法“六君子”在就义前,一个叫林旭的吟咏了一首诗:

(13)、2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1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15)、20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16)、1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17)、1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18)、慈禧太后其实也不反对变法,否则,这变法也坚持不了一百天。

(19)、唐寅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明代画家、书法家、诗人。

(20)、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谭嗣同参加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于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9月28日在北京宣武门外的菜市口刑场英勇就义,年仅33岁。

3、

(1)、9月21日,她把光绪皇帝臭骂了一顿,并告诉他:打今儿起,你就暂居瀛台吧!

(2)、这一首活佛的情诗,完美契合了佛系文艺青年的气场和口味,成为流传最广的仓央嘉措诗。

(3)、这首小诗写的是,清晨醒来,赖在床上将起未起,耳边啼鸟声声,犹记得夜来风雨阵阵,心中涌起惜春之情,不知后院是否落红遍地,韶华半空。

(4)、谭嗣同是湖南浏阳人。据我所知,南方方言和现在的普通话一样,下面这种用法是常有的:用“去”去辅助另一个动词构成一个动词词组或动词短语,而这个动词词组或动词短语的含义大致就是后一个动词的含义,如“去想一下”,“去死吧”,“明天去做什么”等等。

(5)、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6)、①选自《李太白全集》。②(郭)外城。③(白水)明净的水。④(为别)作别,分别。⑤(孤蓬万里征)友人像飞蓬一样孤身远行。蓬,又名飞蓬,枯后根断,常随风飞旋。⑥(浮云游子意)游子的心意像浮云一样飘忽不定。游子,离家远游的人。⑦(落日故人情)落日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这里以落日对大地的依恋比喻与友人的难分难舍。⑧(自兹去)从此离开。兹,此。⑨(萧萧班马鸣)诗人和友人所骑之马引颈长嘶,似乎也不忍互相分离。萧萧,马的嘶叫声。班马,离群的马。

(7)、1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断万竿。——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8)、颉颃(xiehang):上下飞翔。上飞曰颉xie,下飞曰颃hang。

(9)、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10)、1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

(11)、当然,诗人不仅是惜花,也是自恋和自怜,以同感的形式从天地万物中发现共情的对象和共情的表达。如李清照担忧雨后“绿肥红瘦”,这种担忧免不了有一种贵族女子自恋意识,但最核心的表达还是对生命凋谢的伤心。

(12)、20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13)、谭嗣同《狱中题壁》诗曰:“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张俭东汉未年人,因弹劾宦官侯览,被反诬结d营私,被迫逃亡。人们敬重他的声望品行,都愿冒着危险去接纳他。作者把忍死的东汉杜根和自己相比,表现出他视死如归的

(14)、最后两句的意思是,我横刀而出,仰天大笑,因为去者和留者肝胆相照、光明磊落,有如昆仑山一样的雄伟气魄。

(15)、注释调:调侃,调笑,戏谑。张籍(768—830),字文昌,唐代诗人。历官太常寺太祝、水部员外郎、终国子司业。文章:此指诗篇。光焰:一作“光芒”。群儿:指“谤伤”李白杜甫的人。前人认为主要是指元稹、白居易等。蚍蜉:蚁类,常在松树根部营巢。伊:发语词。“徒观”两句:比喻“李杜文章”如同大禹治水疏通江河,后人虽能看到其成就,却无法目睹当时鬼斧神工的开辟情景了。“想当”四句:想像禹治水时劈山凿石、声震天宇的情景。施手:犹动手。划:劈开。雷硠lang:山崩之声。“唯此”以下十二句:说天帝想要好诗歌,就派李、杜到人间受苦,还故意折断他们的羽毛,剥夺他们的自由,让他们经受挫折坎坷磨难,从而创作出精金美玉般的绝代诗篇。然后又派天神取走了。现在遗留在人世的只不过“太山一毫芒”而已,尚且如此高不可及。

(16)、这个慈禧太后,让康有为的气儿不打一处来,三年前(1895年11月)“强学会”这座维新派的大本营成立没两个月就被她强行关闭了,在她耳边吹风的,自然是那些顽固派老臣,而这次变法革新,慈禧太后虽然同意,但真正干事的,还是她一手提拔的那些亲信。

(17)、看过谭嗣同行刑的老人回忆,这哪是砍头,分明是在锯!

(18)、很燃对不对?很爆对不对?很像某直播平台的喊麦,对不对?

(19)、并将其与同样存在争议的《清平乐》、《忆秦娥》并列,由此尊李白为“词祖”。我们不否认李白的伟大,但多少还是要讲点节操的。

(20)、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28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29于桓、灵○30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4、

(1)、10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2)、①选自《剑南诗稿》。作者同题诗有二首,这里所选的是第二首。②(僵卧)身体僵直,卧病在床。形容年迈体弱。③(不自哀)不为自己哀伤。④(戍(shù)轮台)守卫边疆。轮台,在今新疆轮台,汉代曾在这里驻兵屯守,这里泛指边疆。⑤(夜阑)夜将尽。⑥(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

(3)、大规模裁减绿营兵。这也是让军人下岗的节奏。

(4)、该诗是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决心一死,希望能用以身殉法来唤醒和警示国人而在狱中壁上写下的绝命诗,诗人为了国家、民族视死如归、浩气凛然的无畏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叁

(5)、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21以遗○22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6)、1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白居易《放言》

(7)、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该诗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贰

(8)、而这两天的光绪皇帝也是坐卧不安,京城各方势力都在暗中角逐,各自调兵遣将,京城仿佛马上要变天。

(9)、几位日本友人力请他东渡日本,他说:“各国变法,无不以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乏,请自嗣同始。”9月21日,他与杨深秀、刘光第、康广仁、杨锐、林旭等五人同时被捕。这首诗即是他在狱中所作。

(10)、估计光看到这七个字,就有人要拿出哈达献给六世达赖仓央嘉措了。原诗是这样的:

(11)、(鉴赏)我自己横拿着刀,仰天大笑,我的一片肝胆忠心,只有那两位英雄最了解。

(12)、①选自《艺文类聚》卷七。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文学家。②(风烟俱净)烟雾都消散尽净。风烟,指烟雾。③(共色)同样的颜色。④(从流飘荡)(乘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⑤(富阳)县名,在富春江下游,今属杭州市。⑥(桐庐)县名,在富阳的西南,今属杭州市。⑦(缥(piǎo)碧)青白色。⑧(直视无碍)可以一直看下去,毫无障碍。⑨(甚箭)甚于箭,比箭还快。⑩(猛浪若奔)汹涌的波涛犹如骏马奔驰。?(寒树)阴森森的树。寒,使人看了有寒凉之意。?(负势竞上)(山峰)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相向上。?(轩邈)(高山)互相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轩,高。邈,远。?(直指)笔直地向上。?(千百成峰)形成无数山峰。?(泠泠(línɡlínɡ)作响)泠泠地发出声响。泠泠,形容水声清越。?(相鸣)互相和鸣。?(嘤嘤(yīnɡyīnɡ)成韵)嘤嘤呜叫,形成和谐的声音。?(千转)长久不断地叫。转,同“啭”,宛转地呜叫。?(无绝)不绝。○21(鸢(yuān)飞戾(lì)天)鸢飞到天上。比喻为名利而极力攀高的人。鸢,一种凶猛的鸟。戾,至。○22(望峰息心)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追逐功名利禄的心思也会平息下来。○23(经纶世务者)从政做官的人。经纶,筹划,经营。世务,政务。○24(窥谷忘反)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25(横柯上蔽)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26(在昼犹昏)即使在白天,也如同黄昏。○27(疏条交映)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28(见)同“现”,露出。

(13)、1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丘为《寻西山隐者不遇》

(14)、望门投止:望门投宿。张俭:东汉末年高平人,因弹劾宦官侯览,被反诬“结d”,被迫逃亡,在逃亡中凡接纳其投宿的人家,均不畏牵连,乐于接待。事见《后汉书·张俭传》。

(15)、谭嗣同在浏阳会馆被捕。在狱中,意态从容,镇定自若,写下了这样一首诗:“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16)、但是,这维新变法也有它积极的意义,比如,它批判封建制度,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这是符合当时的发展趋势的,再比如,它激发了民众的爱国意识和民族意识,促进了国人的觉醒,从此,无数有志之士开始为中国的图强开始呼号,开始奔走。

(17)、20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陆游《示子聿》

(18)、最痴情的当属黛玉葬花。在“花谢花飞飞满天”的时节,黛玉手把花锄,在杨花飞舞,落红遍地的季节,做出了一个清狂的举动,黛玉要收捡落花,替落花举行美的葬礼。如果说孟浩然《春晓》诗是对春花生命权的深度关切,那么黛玉葬花就更加“痴”情,她对落花的尊严也予以关切,她要为落花缝制锦囊,将落花埋在香冢;她还要悲哭,还要做诗,要让落花以一种“体面”的形式、诗意的姿态离开污浊的尘世。

(19)、10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陶潜《移居》。

(20)、第二天(9月17日),袁世凯向光绪皇帝谢恩,自称无尺寸之功,却受到破格之赏,惭悚万状。

5、

(1)、夸张一点说,落红护花的意识就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源头之一。

(2)、1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韩翊(hóng)《寒食》

(3)、1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

(4)、乞君飞霞佩,与我高颉颃。(颉颃:xiehang:不相上下,互相抗衡;较量)

(5)、故居原为周姓房产,后由谭嗣同的祖父谭学琴买下。1859年(咸丰九年),谭嗣同的父亲谭继洵中进士,官至湖北巡抚兼署湖广总督,因其官阶显赫,奉旨命名其宅为“大夫第官邸”,因此谭嗣同故居又简称“大夫第”。

(6)、2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己亥杂诗》

(7)、这一升官不要紧,袁世凯的内心更加忐忑不安了,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此心怦怦”。

(8)、1十年磨一剑,双刃未曾试。——贾岛《剑客》。

(9)、望门投宿想到了东汉时的张俭,希望你们能像东汉时的杜根那样,忍死求生,坚持斗争。即使屠刀架在了我的脖子上,我也要仰天大笑,出逃或留下来的同志们,都是像昆仑山一样的英雄好汉。

(10)、(鉴赏)作者蒋士铨岁暮匆忙赶回家里,面对慈母的殷勤问话,不由感叹自己终年在外,有亏人子的孝道,于是低回流连,一点都不敢叹说自己旅途的劳苦。   长途奔走,风尘仆仆的游子,不敢叹说旅途困顿多苦的原因,是担心父母会着急忧虑。

(11)、新浪新闻:同样是湖南人,同样是书生救国,稍早的曾国藩走到了传统“人臣”道路上的最高阶段,而菜市口引颈待戮的谭嗣同,则有一种以身殉道的悲壮。这种悲壮,终结了湘学“经世致用”精神在传统道路上的努力,开创了湖湘志士新的救国之路。(13)

(12)、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3)、总的来看,谭嗣同的原诗不符合变法派的宣传需要,因此文案高手康有为和梁启超进行了改编,最讽刺的是,还专门加了一句“去留肝胆两昆仑”为逃走的变法人物开脱。

(14)、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15)、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庄公十年》

(16)、1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17)、谭嗣同的绝命诗——“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在牢狱中,回顾了自己的一生,觉得自己的遭遇和汉朝的张俭和杜根很相像:张俭因为揭发权贵被通缉、到处逃亡;杜根因为劝邓太后把政权归还给皇帝而受酷刑、被折磨得死去活来。他又想到了已经走掉的康有为等人,以及包括自己在内没有走而即将被杀害的人,颇有感触地写下了这首绝命诗。

(18)、这首诗是明末清初的少年抗清英雄夏完淳所写。夏完淳15岁时就跟随其父允彝、师父陈子龙在松江起兵抗清,17岁那年,夏完淳被清兵逮捕,押往南京,临别松江时,他写了这首诗,就在这一年,年仅17岁的他死于清兵的屠刀之下。

(19)、这个康有为还是比较善于造假的,比如他还吹嘘见过光绪皇帝很多次,这根本不可能,康在当时就是一个六品官,按照大清律法,六品官是见不到皇帝的。不过,他还通过各种努力真的见到了光绪皇帝,而且君臣二人进行了长达两个小时的谈话,然而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结果,原因是他的广东口音太重光绪听不太懂,浪费了不少时间。

(20)、曾有人击节赞赏东瀛游人的赏花姿态,坐在樱花树下看落英缤纷,面对美好生命的消逝镜像,在审美中获得感悟。其实,这种审美姿态来自我们古代文人对落花现象的诗意把握:在欣赏落花的过程中,流露的是对生命的珍惜。(唐)周朴《桃花》诗云:“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可惜狂风吹落后,殷红片片点莓苔。”诗人潜入花的内在,对春花难以把握自己生命的无力感有着切身体会,对花落泪,表达的是对天地万物的爱心。

(1)、1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王维《送梓州李使君》。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3)、梁启超对原诗之词句作了一些修改,其根据源于戊戌年刑部主事唐烜所写的《留庵日钞》。这是一本私人日记,出现有关谭嗣同《狱中题壁》细节描述:

(4)、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5)、这其中就有谭嗣同,他未接受别人的逃亡劝告,毅然决定留了下来。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他直言道:“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谭同始。”

(6)、网上那些关于李白和日本的所谓“藏头诗”就不提了,单盘点一些有一定水平的。

(7)、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

(8)、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9)、由于这首绝诗最后一句提到的“两昆仑”是比拟还是专称,引起了当时和后来研究者的诸多推测和猜疑,它究竟是指谁呢?

(10)、他的诗歌全部是由藏语翻译而来,译者是建国前四川大学中文系主任曾缄先生,曾先生古典文化造诣极为深厚,任职蒙藏委员会任职期间,搜集、整理、翻译了仓央嘉措的诗歌,他的原话是:

(11)、昔秦末之时,天下大乱,项羽自随项梁起兵反秦至自立为西楚霸王,分封天下诸侯,此等功业,何其壮哉!可惜他没能真正的控制天下,经过四年的楚汉之争,项羽最终败下阵来。垓下,那个足以成为他心中梦魇的地方,败局已定,项羽也只能感慨自己空有拔动山河之力,却不得时运,宝马不能再继续奔驰怎么办?以后虞姬该怎么办?

(12)、袁崇焕,字元素,生于广东东莞石碣。明朝末年蓟辽督师。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中进士,后通过自荐的方式在辽东边关任职,得到孙承宗的器重镇守宁远。在抗击清军(后金)的战争中先后取得宁远大捷、宁锦大捷,但因为不得魏忠贤欢心辞官回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