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诚信的成语20个124句精选

2023年09月22日|来源:青春励志语录网|阅读:59

关于诚信的成语有哪几个

1、关于诚信的成语都有啥

(1)、主敬存诚:语本《易·干》:“闲邪存其诚。”《礼记·少仪》:“宾客主敬,祭祀主敬。”谓恪守诚敬。宋儒以此为律身之本。

(2)、指人的诚心所到,能感动天地,使金石为之开裂。

(3)、用诚心愈多,用手段愈少。——恽代英社会性之修养

(4)、(出处):《史记·平原君列传》:“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

(5)、惟天可表:只有对上天才可以表白自己的心情。表示在别人不信任的情况下无可奈何的慨叹。

(6)、第二个故事是与乾隆有关。有一天,乾隆指着江面上的船问纪晓岚,爱卿,这利有多少船?ji纪晓岚看着数不清的船只,随口答,两只。

(7)、天人共鉴:鉴:审察。天公、众人皆可审察。表示诚实无欺。

(8)、光明磊落、开诚布公、一诺千金、拾金不昧、推心置腹、光明正大

(9)、  龙口市连续两届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的桂冠。今年是第三届全国文明城市创评年,文明城市要求我们有文明市民的形象,要爱d、爱国,爱家乡,讲礼貌、守法纪、讲诚信,爱护环境,争当好人,聚沙成堆、汇流成河。市委、市政府号召每个市民都能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共同为咱们文明城市建设增添光彩。

(10)、以信接人,天下信人;不以信接人,妻子疑之。——杨泉

(11)、把“德性”教给你们的孩子:使人幸福的是德性而非金钱。这是我的经验之谈。在患难中支持我的是道德,使我不曾自杀的,除了艺术以外也是道德。

(12)、有一天,棘子成对孔子的学生子贡说:「君子只要有好的本质就够了,干麼还要有文彩呢?」

(13)、第三张图,讲了一个与佛教有关的东西。不过,不是当头棒喝。说起佛教,不得不谈到它的适应性。到了不得不吃肉的地方,允许吃肉,到了不能吃肉的地方,又不让吃肉。如果学习起来很难,那就顿悟。如果觉得晦涩,那就讲故事。说到顿悟,就有这一棒子的功劳。话说有一个小和尚,在思考一个问题的时候,一直无所得。这个时候老师傅突然敲了一下他的头,让他从思考中回过神来,进入到了一种茫然的状态。对这种茫然状态的理解,其实就是佛教说的悟了。由疼痛转而走向一种无知无识。所以,很多地方还有苦行僧,也是这个道理吧。借由身体的感官,达到一种忘我。

(14)、《晋书·谢安传》:“安虽受朝寄,然东山之志始末不渝,每形于言色。”

(15)、海翁失鸥:翁:老人。在海边居住的那个老翁没有捉取到海鸥。比喻人如果怀有私心,就会失去朋友的信任和情谊。

(16)、秘而不宣:宣:公开说出。保守秘密,不肯宣布。

(17)、始终不易::易:改变,违背。自始自终一直不变。指守信用。

(18)、大孚众望:孚:使人信服;众望:群众的愿望。指符合群众的心愿,使群众心服口服。.

(19)、西汉时期,有个著名将领叫李广,他精于骑马射箭,作战非常勇敢,被称为“飞将军”。有一次,他去冥山南麓打猎,忽然发现草丛中蹲伏着一只猛虎。李广急忙弯弓搭箭,全神贯注,用尽气力,一箭射去。李广箭法很好,他以为老虎一定中箭身亡,次日天亮派人前去查看,未料被射中的竟是一块形状很像老虎的大石头。不仅箭头深深射入石头当中,而且箭尾也几乎全部射入石头中去了。李广很惊讶,他不相信自己能有这么大的力气,于是想再试一试,就往后退了几步,张弓搭箭,用力向石头射去。可是,一连几箭都没有射进去,有的箭头破碎了,有的箭杆折断了,而大石头一点儿也没有受到损伤。人们对这件事情感到很惊奇,疑惑不解,于是就去请教学者扬雄。扬雄回答说:“如果诚心实意,即使像金石那样坚硬的东西也会被感动的。“

(20)、闲邪存诚:闲:防备,禁止。约束邪念,保持诚实。

2、关于诚信的成语20个

(1)、精诚:至诚,诚心诚意.。意思是人的诚心所到,能感动天地,使金石为之开裂。比喻只要专心诚意去做,什么疑难问题都能解决。

(2)、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

(3)、船骥之托:船骥:船只和千里马;托:信托。比喻可信托,可重用的人才。

(4)、意思是:一句话说定,不再反悔.出自《景德传灯录·卷道明禅师》.

(5)、一诺千金,读音yínuòqiānjīn。是汉语成语,意思是指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也叫千金一诺。

(6)、民无信不立:无信:缺乏信任;不立:立不起来人民如果对国家缺乏信任,这个国家就不稳固。

(7)、出处: 《史记·季布来布列传》秦朝末年,在楚地有一个叫季布的人,性情耿直,为人侠义好助。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情,无论有多大困难,都设法办到,受到大家的赞扬。楚汉相争时,季布是项羽的部下,曾几次献策,使刘邦的军队吃了败仗,刘邦当了皇帝后,想起这事,就气恨不已,下令通缉季布。这时敬慕季布为人,都在暗中帮助他。不久,季布经过化装后到山东一家姓朱的人家当佣工。朱家明知他是季布,仍收留了他,后来,朱家又到洛阳去找刘邦的老朋友汝阴候夏候婴说情。刘邦在夏候婴的劝说下撤消了对季布的通缉令,还封季布做了郎中,不久又改做河东太守。有一个季布的同乡人曹邱生,专爱结交有权势的官员,借以炫耀和抬高自己,季布一向看不起他。听说季布又做了大官,他就马上去见季布。季布听说曹邱生要来,就虎着脸,准备发落几句话,让他下不了台。谁知曹邱生一进厅堂,不管季布的脸色多么阴沉,话语多么难听,立即对着季布又是打躬,又是作揖,要与季布拉家常叙旧。并吹捧说:“我听到楚地到处流传着‘得黄金千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样的话,您怎么能有这样好的名声传扬在梁、楚两地的呢?我们既是同乡,我又到处宣扬你的好名声,你为什么不愿见到我呢?”季布听了曹邱生的这番话,心里顿时高兴起来,留下他住几个月,作为贵客招待。临走,还送给他一笔厚礼。后来,曹邱生又继续替李布到处宣扬,季布的名声也就越来越大了。

(8)、意思是:说话办事,信诚在先;欺骗与胡说,那怎么可以呢?出自《弟子规》.

(9)、(解释):一句话说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马拉的车也难追上。指话说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数。

(10)、驷马难追:一句话说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马拉的车也难追上。指话说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数。

(11)、心口如一:心里想的和嘴里说的一样。形容诚实直爽。

(12)、《庄子·渔父》:“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13)、出自《朱子全书·论语》:“行之以忠者,是事事要着实,故某集注云:‘以忠,则表里如一。’”

(14)、有如大江:指着长江起誓以显示自己的诚意和可信。

(15)、我的固执不是因为对你任何一桩现实的责难,而是对自己个我生命忠贞不二的守信你甚美丽,你一向甚我美丽。

(16)、人之所助在信,信之所本在诚。——新唐书。陆贽传

(17)、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18)、一言为重,百金为轻:金:古代货币单位。严守自己诺言比百两黄金还珍重。指信守诺言可贵。

(19)、淑质贞亮:淑:善良;贞:坚贞;亮:诚信质直。品质善良,为人诚信质直。

(20)、  由中共龙口市委宣传部、龙口市妇女联合会、龙口市信用中心共同主办的“讲诚信重家风巾帼行”文艺晚会将于7月26日在人民公园喷泉北面首场演出,7月30日之后每周五举办。

3、关于诚信的成语都有哪些

(1)、解释: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

(2)、父母的言行直接感染了孩子。一天晚上,曾子的小儿子刚睡下又突然起来了,从枕头下拿起一把竹筒向外跑。曾子问他去干什么?孩子说,这是我从朋友那么借来的书简,说好了,今天还得,再晚也要还人家,不能言而无信啊!曾子笑着把儿子送出了门。

(3)、●信犹五行之土,无定位,无成名,而水金木无不待是以生者.——朱熹

(4)、得君行道:旧指有才识的人得到开明君主的信任,得以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和计划。

(5)、曾妻听了丈夫的一席话,后悔自己不该和孩子开那个玩笑,更不该欺骗孩子。既然答应杀猪给孩子吃肉,就说到做到,取信于孩子。于是丈夫和妻子一起动手杀猪,为孩子烧了一锅香喷喷的猪肉。儿子一边吃肉,一边向父母投去了信任和感激的目光。 

(6)、●你必须以诚待人,别人才会以诚相报——李嘉诚

(7)、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疑:怀疑。既然已经任用的人,就应当充分信任;有怀疑信不过的人,就不要用。

(8)、废耳任目:废:放弃;任:信任。放弃了耳朵,信任眼睛。指不相信别人的意见,只凭信自己眼见的现象。

(9)、寓言十九:寓言:有所寄托的话;十九:十分之指绝大多数。原意是采用寓言的方式表达,最容易使大多数人信服。后泛指故事情节多为虚构。

(10)、守口如瓶:守口:紧闭着嘴不讲话。闭口不谈,象瓶口塞紧了一般。形容说话谨慎,严守秘密。

(11)、第五张图讲了奸商,利欲两个字。这里单单讲了利,其实还有一种负累,乃是名。世人皆为名利而作。这里就有两个故事。第一个故事是,又一个小和尚问自己的师傅,什么是佛教中所谓的业力?老和尚没有说话,带着小和尚到天桥上,让他往下面看。说,你看这些汽车,来来往往,什么让他们运动,是动力。然而,这动力的来源是什么,乃是人的追逐之心。使这万物运转的动力,就是业力。但是,你看浮尘,它为何而动?小和尚顿悟。

(12)、人心所向:向:归向,向往。指人民群众所拥护的,向往的。

(13)、起先,随行的另外十九人都很瞧不起毛遂,暗中讥笑他。但到了楚国,在相互交谈的过程中,他们逐渐觉得毛遂是个很了不起的人,对他都很钦佩。平原君去和楚王商谈联合抗秦之事,毛遂等随行人员便都在台下等候。

(14)、叶适 《太府少卿李公墓志铭》:故参知政事吴兴李公,以诚信质直事孝宗。郭沫若 《苏联纪行·六月三十日》:一位大领袖倒不在乎每宴一次客,一定要来一套大演说的。诚信已孚,思想已移诸实践,不说话比说话还要伟大。

(15)、惟诚可以破天下之伪,惟实可以破天下之虚。——蔡锷〈曾胡治兵语录〉序及按语

(16)、众望所属:众望:众人的希望。大家一致期望的。指得到群众的信任。

(17)、物望所归:物:指人,公众;物望:众人的希望。形容众人所期望的。指得到群众的信任。

(18)、●言无常信,行无常贞,惟利所在,无所不倾,若是则可谓小人矣——荀子

(19)、关于诚信的成语有很多,如言而有信、一诺千金、一言为定、一言九鼎、金口玉言、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等等,今天便让我们慢慢走进那些关于“诚信”的成语。

(20)、《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

4、关于诚信的成语有哪几个成语

(1)、出自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40回:“褚一官平日在他泰山眼前还有个东闪西挪,到了在他娘子跟前却是从来说一不二。”

(2)、 楚王见毛遂一副大义凛然的样子,一时惊呆了,不知怎么办。毛遂又继续说:“楚国是个大国,地方五千里,雄师百万,按理说应该称霸天下。可是令人失望的是,强大的楚国在秦国面前,竟然胆小如鼠,以前秦将白起只带几万军队攻打楚国,一举就攻下了你们的国都郢城,再战烧毁了你们的祖坟。这种奇耻大辱,连我们赵国都为你们感到羞耻,可是大王竟然对此无动于衷!所以,楚、赵联合抗秦,不仅仅是为了赵国,也是为了楚国!道理是如此简单,大王竟然在我主人面前斥责我,不是太没道理了吗?” 

(3)、赤诚相待:赤诚:极真诚、忠诚。以至诚之心待人。

(4)、人微权轻:微:低下。指人的资历浅,威望低,权力不能使大家信服。

(5)、诚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德莱塞

(6)、意思是:人的真诚所达到一定程度,能感动天地,使金石为之开裂.又称“精诚所加,金石为亏”.出自(汉)王充《论衡·感虚篇》.

(7)、●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意诚而后心正.(《大学》)

(8)、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二折:“程婴,我一言已定,你再不必多疑了。”

(9)、⒊不诚实诚无不动者,修身则身正,治事则事理.

(10)、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

(11)、意思是:不要把金玉当成宝物,而忠诚与信用才是宝出自《礼记·儒行》.

(12)、《礼记·祭统》:是故贤者之祭也,致其诚信,与其忠敬。《北齐书·尧雄传》:雄虽武将,而性质宽厚,治民颇有诚信。《新唐书·曹华传》:“华虽出戎伍,而动必由礼,爱重士大夫,不以贵倨人,至厮竖必待以诚信,人以为难。

(13)、千金一诺:诺:许诺。一个诺言价值千金。指守信用,不轻易许诺。

(14)、至诚高节:至:最。最忠诚,最高尚的节操。形容人品高尚。

(15)、有如皎日:皎日:白日。表示对天发誓,以显示自己可以信赖和一片诚意。

(16)、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人的诚心所到,能感动天地,使金石为之开裂。比喻只要专心诚意去做,什么疑难问题都能解决。

(17)、生命的短促,只有美德能将它留传到遥远的后世。——莎士比亚

(18)、秦朝末年,在楚地有一个叫季布的人,性情耿直,为人侠义好助。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情,无论有多大困难,都设法办到,受到大家的赞扬。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并且冒着九族被灭的危险来保护他,缍使他免遭祸殃。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

(19)、意思是:有修养的人把真诚看得非常重要.出自《礼记·中庸》

(20)、信誓旦旦:信誓:表示诚意的誓言;旦旦:诚恳的样子。誓言说得真实可信。

5、关于诚信的成语有哪几个词语

(1)、一诺千金:诺:许诺。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

(2)、金石不渝:像金石一样不可改变。形容坚守盟约、节操等。

(3)、 曾子杀猪取信于子的教子故事,在我国广为流传。有一天,曾参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去,儿子哭、闹着要跟去。曾妻戏哄儿子说:“好乖乖,你别哭,你在家里等着,妈妈回来杀猪炒肉给你吃。”儿子听说有肉吃,变更不随母亲去了。 

(4)、言而有信,yán ér yǒu xìn,成语,意思是说话靠得住,有信用。

(5)、一诺千金:诺:许诺。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

(6)、表里如一是一个成语,读音是biǎo lǐ rú yī,是指表面和内心都一样,形容言行和品质完全一致。

(7)、苦肉计:故意伤害自己的肉体以骗取敌方信任的计策。

(8)、第一张图片是一只蜻蜓,将尾巴伸向水面。大家都知道,这是蜻蜓在产卵。有一首诗,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古人认为昆虫是和时节紧密相连的,也给了很多昆虫非常美丽的名字。在不同的地方,蜻蜓的名字也不同,有丁丁,点灯儿,蚂螂,负劳,诸乘,纱羊,山咪,光光听等等,有些我们能够猜测它的来历,有些,则淹没在时间的洪流之中,再也难以明白其含义了。

(9)、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信:信用;其:那;可:可以,行。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指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

(10)、商鞅变法的法令已经准备就绪,但没有公布。他担心百姓不相信自己,就在国都集市的南门外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告示:有谁能把这根木条搬到集市北门,就给他十金。百姓们感到奇怪,没有人敢来搬动。商鞅又出示布告说:“有能搬动的给他五十金。”有个人壮着胆子把木头搬到了集市北门,商鞅立刻命令给他五十金(当时也把铜被叫做金,一金代表一斤铜,当时铜的价值很高),以表明他说到做到。接着商鞅下令变法,新法很快在全国推行。

(11)、出自《论语·学而》第七章,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12)、说一不读音shuō yī bù èr,汉语成语,释义为形容说话算数,说了就不改变。也指人独断专行。

(13)、开心见诚:见:显现出。披露真心,显示诚意。形容待人诚恳,显示出真心实意。

(14)、注:本文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在后台留言联系我们进行删除,谢谢!                                           

(15)、不言而信:旧指君子不用说什么就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形容有崇高的威望。

(16)、信誓旦旦:信誓:表示诚意的誓言;旦旦:诚恳的样子。誓言说得真实可信。

(17)、表里如一是一个成语,读音是biǎolǐrúyī,是指表面和内心都一样,形容言行和品质完全一致。

(18)、(童叟无欺):货真价实抱诚守真:志在真诚,恪守不违。

(19)、(赤诚相待):极真诚、忠诚。以至诚之心待人。

(20)、比而不周:比:勾结;周:忠信,相互忠诚信义。指小人只是相互勾结,而不是赤诚地结交。

(1)、今年是高考恢复40年,对于很多人来说,高考已经成为了一种难忘的回忆,也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6月7日至8日,又有一批高考学子走进考场,为自己理想中的大学奋笔疾书。

(2)、同寅协恭:同寅:原指同具敬畏之心,后指在一处做官的人;协恭:友好合作。形容人们互相尊敬,同心协力地工作。

(3)、抱诚守真:抱:存在心里。志在真诚,恪守不违。

(4)、说一不二:说怎么样就怎么样。形容说话算数。

(5)、修辞立诚:〖解释〗原指整顿文教,树立诚信,后多用以指撰文要表达作者的真实意图,不可作虚饰浮文。诚信的成语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信:信用;其:那;可:可以,行。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指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

(6)、意思是:行为不实在的人,说话一定夸夸其谈;

(7)、●独立、客观、公正执业是我们注册会计师的天职,我们既然选择了做荷花,就要力求做到出污泥而不染.(郭晋龙,深圳注协)

(8)、欺上罔下:对上欺骗,博取信任;对下隐瞒,掩盖真相。

(9)、(解释):表:外表;里:内心。表面和内心象一个东西。形容言行和思想完全一致。

(10)、《庄子·渔父》:“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11)、说一不读音shuōyībùèr,汉语成语,释义为形容说话算数,说了就不改变。也指人独断专行。

(12)、(一言九鼎):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相传为夏禹所铸。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说话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

(13)、第二张图讲了一个有关诚信的成语。信,随意。信手拈来。这张图片中,不仅仅有信,还有河。在之前的文章中咱们曾经提到过,古人用水来代替言语。滔滔不绝,口若悬河等。那这里也是指的语言。相信你应该猜出答案了。

(14)、坚明约束:坚:坚守;约束:信守诺言。坚守同盟,信守盟约。

(15)、出自《论语·学而》第七章,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16)、意思是一句话说定了,不再更改。比喻说话算数,决不反悔。

(17)、走正直诚实的生活道路,定会有一个问心无愧的归宿。诚实的名言警句。——高尔基

(18)、以血为盟、推诚相见、推诚不饰、物微志信、心虔志诚、信誓旦旦

(19)、诚实的人从来讨厌虚伪的人,而虚伪的人却常常以诚实的面目出现。——斯宾诺莎

(20)、正心诚意:原是儒家提倡的一种修养方法,现也泛指心地端正诚恳。诚信的成语精诚所至:人的真诚的意志所到

(1)、少说空话,多做工作,扎扎实实,埋头苦干。——邓小平

(2)、(出处):《周易·乾》:“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3)、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

(4)、脩辞立诚:原指整顿文教,树立诚信,后多用以指撰文要表达作者的真实意图,不可作虚饰浮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