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征名言名句及意思65句精选

2023年09月27日|来源:青春励志语录网|阅读:59

魏征名言

1、魏征名言

(1)、以清白遗子孙,不亦厚乎。——《南史·徐勉传》

(2)、魅力太行之山民情怀(11)——小雪到来挖菜窖

(3)、“一个人用铜当镜子,可以使衣帽穿戴得端正;用历史当镜子,可以知道国家兴亡的原因;用人当镜子,可以发现自己的对错。魏征一死,我就少了一面好镜子啊。”——这堪称对魏征人生价值的最高评价。现在也有说“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意思一样。

(4)、贞观十九年(645年),李世民亲征高句丽,战士死伤数千人,战马损失十分之七他深深悔恨这一举动,不禁慨然叹息说:“魏徵若在,不使我有是行也。“于是立命驰驿以少牢之礼祭祀魏徵,又重立纪念碑。

(5)、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6)、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7)、(大意)道路平坦距离又近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多;道路艰险而又偏远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少。但是世上奇妙雄伟、珍异奇特、非同寻常的景观,常常在那险阻、僻远、少有人至的地方,所以,没有意志的人是不能到达的。有了志气,也不盲从别人而停止,但是体力不足的,也不能到达。有了志气与体力,也不盲从别人、有所懈怠,但到了那幽深昏暗、令人迷乱的地方却没有必要的物件来辅助,也不能到达。

(8)、那么,事态发展可有如预期呢?且看原著:“(唐太宗)夸奖魏征好臣,朝中有此豪杰,愁甚江山不稳?”看吧,这就是魏征屠龙事件的收益:江山稳了,自己也被官方认证为“好臣豪杰”,名气也打出来了,至于福荫子孙这事,当然也是顺理成章。

(9)、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魏征

(10)、朝廷行事苟不自正,何以正天下?——《金史·世宗上》

(11)、人君出言欲闻己过,其国即兴;若出言欲人从己,其国即丧。

(12)、 (良药生人。不能生不饮者)出处:清代唐甄《潜书•鲜君》。生:救活。意思是:虽然良药可以救活有病之人,但却无法救活不饮用它的人。

(13)、贞观三年(629年),魏徵被任命为秘书监,开始参预朝政。魏徵上奏李世民带领学者将古籍分为四部,并对其进行校定。

(14)、译文:居高位一定要有危险意识,东西满了就要防止它溢出来。

(15)、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无父何怙,无母何恃?《诗经》

(16)、从善则有誉,改过则无咎。摘自《贞观政要·卷教戒太子诸王》

(17)、(大意)五柳先生安闲沉静,很少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喜好读书,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便欣然忘食。

(18)、应该像面临着深渊和在薄冰上行走一样提心吊胆,害怕得发抖,一天比一天更加谨慎。

(19)、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20)、译文:希望从浑浊的源头流出清澈的泉水,希望扭曲的形体有笔直的影子,这都是不可能的。

2、魏征名言名句及意思

(1)、(大意)品德高尚的人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而处在僻远的江湖中间就为国君忧虑。

(2)、竭泽而渔,非不得鱼,明年无鱼;焚林而收,非不获兽,明年无兽。

(3)、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4)、译文:用完南山的竹子(做笔)也写不完罪恶;放尽东海之水也无法流完恶行!(罪大恶极)

(5)、成功与失败互为因果关系,世事不会永远太平安宁。

(6)、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7)、正如同魏征在他的《谏太宗十思疏》所说的一样:“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可乎?”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君主是群臣万民的表率,君主品行不端,势必上行下效,危及社稷,甚至祸乱天下。假如开元、天宝有魏征,万民或可免受安史之苦。

(8)、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魏征  

(9)、(背景)这篇文章根据《史记·留侯世家》所记张良圯下受书及辅佐刘邦统一天下的事例,论述了张良取得成功的主观方面的根本原因——过人之节、其志甚远。

(10)、(大意)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听到的道理有早有晚,学问技艺各有专长,如此罢了。

(11)、人君居四海之尊,若有亏失,古人以为日月之蚀,人皆见之。

(12)、或许有人会说,作为一朝重臣,不但屡屡冒犯皇帝,竟然连皇帝纳妃、公主出嫁这等小事都要管,是不是有些多管闲事了。殊不知这正是魏征的大忠所在,正所谓“逆命而利君为之忠”,“以德覆君而化之,大忠也”。真正的忠直之士,胸怀的是天下苍生,他们又何曾只愚忠于君主一人。

(13)、译文:用铜作镜子,可以端正衣服和帽子;以历史作镜子,可以知道兴衰和更替;以人作镜子,可以明白得失。

(14)、据史书记载,魏征虽然状貌一般,却胆略过人,一片赤心,善回人主之意。每每犯颜直谏,纵是太宗皇帝异常恼怒,但魏征却神色自若,据理力争,每使太宗为之折服,“霁威”改色,瞿然向魏征赔礼道:“吾已悔之。”遂有“李世民畏魏征”之说。

(15)、译文:(人生一世,无非是在追求名利),天下熙熙,都是为利而来;天下攘攘,都是为利而往。

(16)、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17)、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魏征  

(18)、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19)、贞观六年,太宗与长孙皇后所钟爱的长乐公主将要出嫁,唐太宗授意有关部门准备了比长公主还多一倍的嫁妆,魏征认为这样不合礼法,极力谏止。唐太宗下朝后将这件事告诉了长孙皇后,长孙皇后感叹道:“以前我只是听说陛下倚重魏征,但是不知道个中原因,通过今天这件事,我明白了魏征果然是国家社稷的肱股之臣啊,魏征作为臣下能够秉公直谏,这份品行实在是难能可贵啊!”太宗于是改正了错误,并特意嘱咐魏征:“我希望郑公能够一直将这份敢于直谏之心保持下去,认为不对的就直说,不要因为君臣之礼而有所讳言。”

(20)、智者弃短取长,以致其功。——《后汉书·王符传》

3、魏征名言以铜为镜

(1)、译文:朝廷里的人自己行事都不正,怎么要求天下的人行为端正呢?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3)、用铜作镜子,可以端正衣服和帽子;以历史作镜子,可以知道兴衰和更替;以人作镜子,可以明白得失。

(4)、上篇,我们抛出一个问题:崔珏如何说服正直的魏征做出欺君之举?崔珏动机是什么?他用如何有通天之能?没有道理啊!其实,没道理的事,倒过来就有道理。这个命题可以置换一下。会不会存在另一种可能性,一切源于魏征的局?

(5)、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董仲舒传》

(6)、在长达十几年的密切交往中,魏征与李世民的关系早已远远超出了一般的君臣关系,魏征年长李世民九岁,对于太宗而言,魏征更像是一位苦口婆心的长辈,在谆谆教导一个少不更事的晚辈,劝其克己复礼,从善如流。在家国大事上,魏征就是一位帝师,他总是旁征博引,口若悬河,好像在教诲一个时常犯错的幼主,教导他以史为鉴,广施仁政,励精图治,纳谏任贤。据信史记载,魏征有籍可考的奏谏就达200多条,内容涉及时政、文化、教育、经济、外交等诸多方面,甚至连皇帝的私生活、公主出嫁的嫁妆都要管。并且为了家国社稷,从不顾忌李世民是否在群臣面前下不了台。

(7)、但问题来了,魏征是位忠于大唐忠于太宗的人臣,可为何却要狠心扭下脸去,坏笑地将世民推入地府呢?要解释这个,其实不难。

(8)、聚如丘山,散如风雨,迅如雷电,捷如鹰鹘。《元史·郝经传》

(9)、背着木柴去救火,扬起沸水来止沸,用残暴来代替残暴,与原来的混乱同出一辙,其后果之严重是很难测的,这样下去,继前朝而为君的,给后代还有什么可显示的呢?

(10)、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11)、站在深潭边,希望得到里面的鱼,还不如回家去结网。

(12)、译文:顺应道德的人才会昌盛,不遵从道德的人必然灭亡。

(13)、贞观八年(634年),陕县丞皇甫德参上书触怒了李世民,李世民认为这是毁谤。魏徵进言说:“从前贾谊在汉文帝时上书,曾说到‘可以为帝王痛哭的事有一件,可以为帝王长叹息的事有六件’。从古以来上书奏事,往往言辞很激切,如果不激切,就不能打动人主的心。言辞激切就近似毁谤,陛下你应该仔细想一下这样的事对还是不对。”李世民觉得魏徵说的有道理,下令赏赐给皇甫德参帛二十段。

(14)、《谏十思疏》中有一段魏征的经典论述,深刻地说明俭节约的重要如下: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译文我听说:想要树木生长,一定要稳固它的根基;想要河水流得长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头;要使国家稳定,一定要积聚它的民心。 源头不深却希望河水流得远长,根不稳固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道德不深厚却想国家安定,臣虽然愚笨,(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何况(像陛下这样)明智的人呢 国君掌握帝位的重权,处在天地间最高的地位,(应该)推崇皇权的高峻,永保永无止境的美善,不居安思危,不戒除奢侈而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敦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就像砍伐树木的根却要求树木茂盛,阻塞水的源头却希望水流得长远一样啊

(15)、 (明主者务闻其过,不欲闻其善)出处:《战国策•燕策一》。务:致力。意思是:英明的君主总是愿意听取自己的过错,而不想听别人对自己正确行为的夸赞。

(16)、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魏征  

(17)、浊其源而望其流,曲其形而欲其直,不可得也。《后汉书·刘般传》

(18)、作为贞观名臣,魏征呕心沥血,整饬朝纲,为大唐的兴盛耗尽了毕生心血,他那种“上不负时主,下不阿权贵,中不侈亲戚,外不为朋d,不以逢时改节,不以图位卖忠”的品行,无疑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19)、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魏征

(20)、         ⼩善不⾜以掩众恶,⼩疵不⾜以妨⼤美。——魏征《贞观政要》

4、魏征名言以人为镜

(1)、贞观十二年三月丙子,李承乾的嫡子李象出生,因为皇孙诞育之喜,唐李世民诏令天下见禁囚徒都降罪一等,内外官职事五品以上子为父後者,各加勋官一转,天下大酺五日, 又大宴五品以上于东宫。李世民对侍臣说:“贞观以前,跟随我平定天下,辗转奔波于乱世,这是房玄龄的功劳。贞观之后,尽心对我,进献忠直的劝告,安国利民,敢于冒犯国君尊严直言规劝,纠正朕的过失的,只有魏徵一人而已。古代的名臣,也不能超过他们。”于是亲自解下佩刀,赐给他们两人。

(2)、解释:赏赐时不忘被疏远的臣子,处罚时不庇护亲近的人。

(3)、(大意)年纪虽然老了,但志气应当更加旺盛,怎能在白头时改变心情?境遇虽然困苦,但意志应当更加坚定,决不能抛弃自己的凌云壮志。

(4)、聚如丘山,散如风雨,迅如雷电,捷如鹰鹘。——《元史·郝经传》

(5)、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魏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