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第二章原文及翻译及感悟注释译文133句精选

2023年09月28日|来源:青春励志语录网|阅读:59

论语第二章原文

1、论语第二章原文及翻译注释

(1)、(译文)孔子说:“我衰老得很厉害了,我好久没有梦见周公了。”

(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孔子说:“不是你应该祭的鬼神,你却去祭它,这就是谄媚。见到应该挺身而出的事情,却袖手旁观,就是怯懦。”

(4)、(译文)孔子说:“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

(5)、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如今所谓的孝,只是说能够赡养父母便足够了。然而,就是犬马都能够得到饲养。如果不存心孝敬父母,那么赡养父母与饲养犬马又有什么区别呢?”

(6)、本章是有子的精采言论,前一章讲人生最重要的是学习,但是要学些什么呢?要先从学仁开始。也就是要先端正心态,懂得利益别人,人生才有出路。果然有利他的胸怀,学什么都能够帮助自己,也能够帮助大家。

(7)、(译文)孔子对子贡说:“你和颜回两个相比,谁更好一些呢?”子贡回答说:“我怎么敢和颜回相比呢?颜回听说一件事就可以类推出十件事,我听说一件事不过类推出两件事罢了。”孔子说:“是不如他,我和你都不如他啊!”

(8)、下面我们来诵读几首《诗经》中的句子,看看有几个是您熟悉的? 

(9)、(译文)孔子说:“居于执政地位的人,不能宽厚待人,行礼的时候不严肃,参加丧礼时也不悲哀,这种情况我怎么能看得下去呢?”

(10)、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11)、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12)、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13)、(译文)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这对我能有什么因难呢?”

(14)、这是孔子对待学习时,应该持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学习态度。

(15)、(译文)孔子说:“我完完全全按照周礼的规定去事奉君主,完全尽到做臣子的礼节,别人却以为是在谄媚哩!”

(16)、(注释)回:颜回,孔子最得意的学生 发:发挥

(17)、人被一本正经制约着,稍有过头的话就产生联想,说原来你并不单纯。

(18)、(注释)①这句的“得”’宇应是”去”字之误,②恶(Wu)乎:哪里,怎么。③造次:匆忙,仓促。①颠沛;穷困,受挫折。

(19)、(译文)孔子以文、行、忠、信四项内容教授学生。

(20)、(译文)冉有(问子贡)说:“老师会帮助卫国的国君吗?”子贡说:“嗯,我去问他。”于是就进去问孔子:“伯夷、叔齐是什么样的人呢?”(孔子)说:“古代的贤人。”(子贡又)问:“他们有怨恨吗?”(孔子)说:“他们求仁而得到了仁,为什么又怨恨呢?”(子贡)出来(对冉有)说:“老师不会帮助卫君。”

2、论语第二章原文及翻译及感悟注释译文

(1)、(译文)孔子说:“读书人立志于追求真理,却以穿得不好吃得不好为耻辱,那就值不得和他谈论什么了。”

(2)、那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的孝,就是在家里面,他能够尽孝道,这个尽孝道里面,包括跟兄弟相处,所以叫做兄弟睦,孝在中。所以其为人也孝弟。孝就是,经营家庭的和谐风气。

(3)、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除《小雅》中有少量民歌外,大部分是贵族文人的作品。

(4)、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诗经•国风•卫风•木瓜》

(5)、   近些年,心灵鸡汤盛行,尤其是打着国学幌子的鸡汤更是风靡一时,不少人为了增加厚重感,热衷传播;后来大家渐渐烦它远离它,因为喝着喝着,发现根本就不是原汁原味的鸡汤,是迷糊汤,或者麻辣烫,里面压根没有中国文化这只“鸡”!很有讽刺意义的例子如顾城和海子,他俩喝汤不少,顾城说“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海子说“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似乎很有文化很懂人生,但自己却无法诗意的栖居,最后不仅不能救人,还结束了自己的性命,可能喝下的就是文化毒汤。   当然,用今天功利的观点看,读《论语》学不到多少具体知识,似乎对考试也无益。大家宁可附庸风雅,说孔子说《论语》,也不愿读《论语》懂孔子。所以,只有明白孔子教我们智慧,教我们方法,教我们准则,才会有方向、有兴趣、有动力。   学从哪儿开始?道。第二章紧紧围绕“道”展开。  “道可道,非常道”,道家之道,很玄虚;儒家之道,很具体,很明确,就是做人做事的原则、主张。儒家不教你如何脱离苦海,教你如何面对现实;不教你来世升天堂,教你现世如何做好人。它是完完全全的人学。

(6)、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呢?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7)、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8)、子贡问道:“为什么给孔文子一个‘文’的谥号呢?”孔子说:“他聪敏勤勉而好学,不以向他地位卑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给他谥号叫‘文’。”

(9)、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愈矩。”

(10)、(译文)孔子在这一天为吊丧而哭泣,就不再唱歌。

(11)、一个五岁小男孩亲了一下一个四岁小女孩,小女孩哭了,小男孩郑重地对小女孩说,我会负责任的,毕竟我们已经不是三岁的孩子了。

(12)、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13)、(译文)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14)、这话不是咱们讲大道理,是实践已证明了的,这是做人的根本。尤其是在科学技术方面,来不得半点虚伪和假想。否则,给国家和自己,造成不可挽回的声誉和损失。下面举例;

(15)、(注释)①《关雎》:《诗经》的第一篇,写男主人公追求心上人的忧思,并想象追求到以后的快乐。②淫:不局限于现代仅指性行为的狭义,而取广义的解释,即过度的意思。

(16)、为什么呢?因为下面根据古代的诗句来发议论,说孝悌就是根本。因为古代的诗句是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但是本是什么呢?孝悌是仁之本,可见君子务本的本是孝悌,本立而道生的道是仁道。

(17)、(译文)孔子评论子贱说:“这个人真是个君子呀。如果鲁国没有君子的话,他是从哪里学到这种品德的呢?”

(18)、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19)、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20)、(注释)有:同“又”,古人在和整数和小一位的数字之间习惯用“有”字,而不用“又”字。“十有五”即“十五”,古人十五岁为入学的年龄。“立”:自立 “不惑”:不迷惑 “天命”:上天的意志

3、论语第二章原文及翻译华语网

(1)、(译文) 孔子说:“颜回这个人,他的心可以在长时间内不离开仁德,其余的学生则只能在短时间内做到仁而已。” 

(2)、(译文)孔子谈到南容,说:“国家政治清明的时候有官做,国家政治黑暗的时候也不致被刑罚。”于是把自己的侄女嫁给他。

(3)、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4)、妈妈生气地说:不是告诉过你吗?穿裙子时不要荡秋千!

(5)、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6)、(注释)子张:孔子的学生,姓颛孙,名师,字子张。干禄:干,求。禄,官吏的俸给。干禄也就是求做官。阙疑:阙,同“缺”,保留的意思。阙疑即对有疑问的地方持保留态度。尤:错误。阙殆:殆与疑是同义词,阙疑和阙殆意思一样,是“互文”见义的写作手法。

(7)、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8)、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立足于社会,四十掌握了知识而不致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听到别人说话就能明辨是非真假,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出规矩”

(9)、(以上语音整理未必完全精准,还请各位善友指正)

(10)、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11)、(注释)道:通“导”,训导、引导、领导的意思。齐:整治 免:避免 格:至,来,引申为归服

(12)、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13)、孔子对《诗经》推崇有加,评价《诗经》“思无邪”,认为《诗经》表达了一种纯正、无邪的思想,这是很高的评价。孔子认为《诗经》的诗歌蕴含了社会、政治、人生的根本意义,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统治者如果按照《诗经》来处理君臣关系,则会君臣和睦;用《诗经》来教化民众,则会民风淳朴;用《诗经》来自我修行,则会日臻完善。因此统治者要善于利用《诗经》来治理天下,使得政治更加清明、社会更加和谐、自我更加完善。

(14)、好,以上是我们对《诗经》以及名篇《鹿鸣》的知识普及。我们唱了,也理解了这首诗的意思。既然孔老夫子说,《诗经》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即每一篇都能感受到“思无邪”。那我们此刻是否能感受到这种“思无邪”呢。

(15)、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

(16)、(注释)①令尹子文:令尹,楚国的官名,相当于其他国家的宰相。子文,姓斗,名豰于菟(gòuwūtú),字子文。根据《左传》记载,子文于鲁庄公三十年开始做令尹,到僖公二十三年让位给子玉,其中相距28年,在这28年中几次被罢免又被任命。

(17)、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18)、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19)、孔子评论公冶长说:“可以把女儿嫁给他,他虽然被关在牢狱里,但这并不是他的罪过呀。”于是,孔子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

(20)、有一位单身女子刚搬了家,她发现隔壁住了一户穷人家,一个寡妇与两个小孩子。

4、论语第二章原文和翻译

(1)、   先讲为政之道(1—3)。主要针对治理国家的各级“公务员”,其核心是“为政以德”,即德治。德治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为政者率先“修德”,自己做有德之人,二是对老百姓“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加强道德教化,使老百姓也做有德之人,然后自觉地遵纪守法,“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儒家治国的基本原则是德治,但一定得注意的是:夫子并非摒弃法治,他只是强调德治在前,礼治(约等于今日之法治)随之。德的教科书书是什么?《诗经》啊!“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依据是“思无邪”,它是中国古人的一部生活史心灵史,其中有美好的爱情、亲情、友情、同情,以诗知天下,以诗治天下。“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刑罚只能使人避免犯罪,不能使人懂得犯罪可耻的道理;而道德教化比刑罚要高明得多,既能使百姓守规蹈矩,又能使百姓有知耻之心。后人常拿德治与法治比高低,非常肤浅可笑!   再讲为人之道(4—24)。“吾十又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为人之道的大纲(不能只看做孔子对自我人生的描述):少年(一二十岁)有志向,能拼搏;青年(三十岁左右)有作为,能自立;中年(四五十岁)有智慧,能顺应;老年(六七十岁)有理智,能包容。少年有志向,青年有建树,中年有智慧,老年有理智。这就是完美的人生道路设计!

(2)、(译文)孔子说:“周朝的礼仪制度借鉴于夏、商二代,是多么丰富多彩啊。我遵从周朝的制度。”

(3)、(译文) 孔子说:“中庸作为一种道德,该是最高的了吧!人们缺少这种道德已经为时很久了。” 

(4)、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5)、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当子女的要尽到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对父母和颜悦色,仅仅是有了事情,儿女需要替父母去做,有了酒饭,让父母吃,难道能认为这样就可以算是孝了吗?”

(6)、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7)、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8)、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9)、(译文)有子说:“讲信用要符合于义,(符合于义的)话才能实行;恭敬要符合于礼,这样才能远离耻辱;所依靠的都是可靠的人,也就值得尊敬了。”

(10)、我们在工作上,在領导面前,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因为天下的知识何其丰富,没有人是百事通。不懂不为耻,装懂才是真正的可笑。才会被领导看不起,才会得不到信任和重用。

(11)、孔子说:“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

(12)、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13)、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14)、(注释)①杞:杞国,夏禹后代的封国,故城在今河南杞县。②征:证明。③宋:宋国,商汤后代的封国,故城在今河南商丘县。④文献:与今天的“文献”一词只指历史事件有所不同。“文”相当于今天“文献”的概念,“献”即“贤”,指通晓历史的贤才。

(15)、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16)、孔子说:“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

(17)、(注释)①孔文子:卫国大夫,姓孔,名圉,谥号“文”。②敏:勤勉。③下问:向下请教。

(18)、(译文)孔子说:“参啊!我的学说贯穿着一个基本思想。”曾子说:“是。”孔子出去以后,学生们问曾子说:“老师的话是什么意思呢?”曾子说:“老师的学说,忠恕两个字罢了。”

(19)、(解读)应该见义勇为的事你不去做,不应该祭祀的你却去祭祀,用老百姓的话来说,你是“当做不做,豆腐放醋。”用四川的方言来说,你是个“二百五”。

(20)、(译文)子贡说:“我不愿别人强加给我的事,我也不愿强加给别人。”孔子说:“赐呀,这就不是你所能做到的了。”

5、论语第二章原文及翻译

(1)、(译文)孔子不谈论怪异、暴力、变乱、鬼神。

(2)、(译文)子张向孔子请教求做官的方法。孔子回答说:“多听,对有疑问的地方持保留态度,对没有疑问的,自己说话时也要谨慎,这样就可以少过错;多看,对不理解地方持保留态度,对理解的,自己做时也要谨慎,这样就可以少后悔。说话少过错,做事少后悔,当官吃俸禄也就水到渠成了。”

(3)、孔子在陈国说:“回去吧!回去吧!家乡的学生有远大志向,但行为粗率简单;有文彩但还不知道怎样来节制自己。”

(4)、(注释)①子产:春秋时郑国的贤宰相,著名政治家。姓公孙,名侨,字子产,在郑简公、郑定公时执政22年,使郑国能够在晋国和楚国两大强国之间得到尊敬和安全。②行己:自我修养。

(5)、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

(6)、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7)、(译文) 孔子到了太庙,每件事都要问。有人说:“谁说此人懂得礼呀,他到了太庙里,什么事都要问别人。”孔子听到此话后说:“这就是礼呀!”

(8)、(译文) 子夏说:“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9)、(译文)孔子说:“上天把德赋予了我,桓魋能把我怎么样?”

(10)、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11)、读解:孔子又提出“义”和“勇”的概念,这都是儒家有关塑造高尚人格的规范。《论语集解》注:义,所宜为。符合于仁、礼要求的,就是义。

(12)、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13)、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14)、一部《论语》道尽人生百态,思想穿越千年,北京师范大学的孟琢老师将带领大家阅读《论语》原典,从文字着眼,跨越千年时光,触摸春秋百态,领略先贤的政治主张、道德思想、教育原则。在与圣人的对话中,体会千年的儒家智慧。

(15)、译:河边芦苇青苍苍,晶莹露珠结成霜。 所恋的那个心上人,正在河水那一方。

(16)、(注释)(1)监:音jiàn,同鉴,借鉴的意思。(2)二代:这里指夏代和周代。(3)郁郁:文采盛貌。丰富、浓郁之意。

(17)、(注释)①公冶长:孔子的学生,复姓公冶,名长。 ②妻:作动词用,读qì,指把女于嫁给某人。 ③缧绁(léixiè):捆绑犯人的绳索,这里代指监狱。④子:古时儿女都称子,这里指女儿。

(18)、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9)、有人说:“冉雍这个人有仁德但不善辩。”孔子说:“何必要能言善辩呢?靠伶牙利齿和人辩论,常常招致别人的讨厌,这样的人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仁,但何必要能言善辩呢?”

(20)、(注释)子游:孔子的学主,姓言名偃,子子游。至于:就连,就是,表示提到另一付事。

(1)、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2)、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朽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3)、孔子评论子贱说:“这个人真是个君子呀。如果鲁国没有君子的话,他是从哪里学到这种品德的呢?”

(4)、(译文1)孔于说:“钻研异端邪说,那是很有害的啊!”

(5)、事实上,孔子对《诗经》的评价是相当之高的,在他的弟子中,只有两个弟子在《论语》中,孔子有提及可以与他们谈诗。一个是《学而第一》篇中与孔子请教“贫而无谄,富而无骄”,是否可以,后又悟到做学问、修道要不断的切磋琢磨,而被孔子高度评价能“告诸往而知来者”的子贡。说,“赐也,始可以言《诗》已矣”。意思是之前他的水平,孔子还不能和他谈《诗》,现在能有这样的领悟,才能谈《诗》。以及《八佾第三》中子夏问《诗经》中:“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的意思。孔子告诉他,“绘事后素”。然后便悟到“礼后乎”的子夏。孔子说,“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也是说,我现在可以和你谈《诗》了。可见《诗经》这个“思无邪”的高度,是蛮高的。

(6)、(译文)孔子说:“(要了解一个人),看他的所做所为,考查他的经历,观察他的兴趣。这个人还能够隐瞒什么呢?这个人还能够隐瞒什么呢?

(7)、孔子说:“(要了解一个人),应看他言行的动机,观察他所走的道路,考察他安心干什么,这样,这个人怎样能隐藏得了呢?这个人怎样能隐藏得了呢?”

(8)、(原文)出自《论语·第二章·为政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9)、那这章更是有子言论当中最精彩的言论,所以摆在学而篇的第二章。

(10)、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11)、《学而》翻译: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

(12)、(译文2)孔子说:“不怕没有官位,就怕自己没有学到赖以站得住脚的东西。不怕没有人知道自己,只求自己成为有真才实学值得为人们知道的人。”

(13)、(译文)有人问孔子关于举行禘祭的规定。孔子说:“我不知道。知道这种规定的人,对治理天下的事,就会像把这东西摆在这里一样(容易)吧!”(一面说一面)指着他的手掌。

(14)、(译文) 子华出使齐国,冉求替他的母亲向孔子请求补助一些谷米。孔子说:“给他六斗四升。”冉求请求再增加一些。孔子说:“再给他二斗四升。”冉求却给他八十斛。孔子说:“公西赤到齐国去,乘坐着肥马驾的车子,穿着又暖和又轻便的皮袍。我听说过,君子只是周济急需救济的人,而不是周济富人的人。” 

(15)、《学而》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

(16)、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17)、子路在听到一条道理但没有能亲自实行的时候,惟恐又听到新的道理。

(18)、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19)、(译文)孔子说:“宁武子这人,当国家政治清明的时候就表现自己的聪明才智,当国家政治黑暗的时候便装出一副愚笨的样子。他的那种聪明别人可以做得到,但他的那种装傻别人就做不到了。”

(20)、(注释)就有道:接近德才兼备的人。正:改正,修正。

(1)、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2)、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3)、(译文)孔子说:“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聪明人活动,仁德者沉静。聪明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 

(4)、孔子说:“《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5)、孔子说:“伯夷、叔齐两个人不记人家过去的仇恨,(因此,别人对他们的)怨恨因此也就少了。”

(6)、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7)、(译文)孔子说:“奢侈了就会越礼,节俭了就会寒酸。与其越礼,宁可寒酸。

(8)、(注释)①杇(wū):指泥工抹墙的工具,也作动词用,指把墙面抹平。②与:语气词,同“欤”,下文“于予与改是”中的“与”同义。③诛:责备。

(9)、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如今所谓的孝,只是说能够赡养父母便足够了。然而,就是犬马都能够得到饲养。如果不存心孝敬父母,那么赡养父母与饲养犬马又有什么区别呢?”

(10)、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

(11)、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12)、(译文)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三个方面的东西,那就不再教他了。”

(13)、(译文)孔子说:“具有中等以上才智的人,可以给他讲授高深的学问,在中等水平以下的人,不可以给他讲高深的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