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最短的5首诗74句精选
陶渊明最短的三首诗
1、陶渊明最短的三首诗是哪一首
(1)、✦魂气:指人的精神意识。《左传·昭公七年》疏:“附形之灵为魄,附气之神为魂。”散何之:散归何处。✦枯形:枯槁的尸体。✦奇空木:安放于棺木之中。
(2)、这首短诗的作者施云,是云南《曲靖日报》驻会泽站的一名记者。
(3)、(文字很少,且几近白描,但境界全出,比长篇大论更令人触目惊心。)
(4)、法国剧作家、小说家特里斯坦·勃纳德于1932年写过一部微型戏剧《流亡者》,全剧只有两句台词:(幕启)边境附近一个山间木屋里,一个山里人正在炉边烤火。一阵敲门声,流亡者进屋了。流亡者:不管您是谁,请可怜可怜一个被追捕的人吧,他们在悬赏捉拿我呢!山里人:悬赏多少?流亡者马上离开(幕落)。
(5)、湛(zhàn)空觞:是说往日的空酒杯中,如今盛满了澄清的奠酒。
(6)、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7)、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饮酒·其五》
(8)、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9)、就像很多很多个年岁后,曾经的荣辱谁还记得?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
(10)、译文:我住在郊野外很少交住,僻巷里难闻到车马声响。白天里经常地关闭柴门,独处在空室中不生杂想。偏远的村落里人情淳厚,拨开草丛不时互相来往。
(11)、译文:燕国太子喜欢收养门客,目的是对秦国报仇雪恨。他到处招集有本领的人,这一年年底募得了荆卿。君子重义气为知己而死,荆轲仗剑就要辞别燕京。白色骏马在大路上鸣叫,众人意气激昂为他送行。个个同仇敌忾怒发冲冠,勇猛之气似要冲断帽缨。
(12)、陶诗于平淡中又富于情趣。陶诗的情趣来自于写意。“带月荷锄归”,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然独自一身,却有一轮明月陪伴。月下的诗人,肩扛一副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里,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月夜归耕图啊!其中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
(13)、写这组诗的时候,陶渊明还活着,在他真正死去之前,他设想了一下他死了以后的情景,写下了这组诗。
(14)、 1986年法国里昂举行过一次体育报道的比赛,头等奖获得者纽隆的报道是:嚯!嚯!0比0!(此评论只有3个字,2个数字,辅之以3个感叹号,就生动、戏谑地将一场乏味的比赛告诉读者了,可谓神来之笔。)
(15)、✦湛(zhàn)空觞:是说往日的空酒杯中,如今盛满了澄清的奠酒。
(16)、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归园田居其三》
(17)、这首四时的内容,是基于陶渊明自己的视角,并不能做后世的典范,不过这种自然、法天贵真的思想,却对后世影响深春天是春水,可能是山中积雪融化,注满了大小的湖泊;
(18)、译文:我怀着怅恨情拄杖回家,崎岖的小路上长满荆榛。山洞里的流水又清又浅,可用来洗我足振奋精神。滤一滤我那新酿造的酒,杀一只小鸡儿招待近邻。日落后房屋里已经昏暗,没明烛也只好点燃柴薪。欢乐时都怨恨夜间大短,不觉中又看到旭日照临。
(19)、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归园田居其一》
(20)、魂散了,不知道飘哪去了?剩下的那具肉体被放在空荡荡的棺材里。娇儿索父啼,良友抚我哭。
2、陶渊明最短的5首诗
(1)、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2)、死了啦,得失这种事就不知道了,对错是非这种事也更不知道了。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
(3)、听从天的安排,顺其自然,不因长生而喜,也不因短寿而悲。
(4)、 惊醒,身边躺着自己的尸体。(既恐怖又荒诞,令人毛骨悚然,悬念丛生……)
(5)、诗人借助景物赞美自然,渲染气氛,抒发个人情怀,揭露社会黑暗,充分展示了诗歌言志、言情的功能,运用自然质朴的语言创造出自然美好与社会动荡及命运多舛不同的意境。
(6)、桃花源记全文有395个字。(包含标点符号)
(7)、第二首诗是写出殡前的祭祀。诗人描述亲人的哀伤,自己虽感到不能饮酒的遗憾,但已为离开家园而有些黯然。
(8)、哈,带着这个事实,我们来看看陶渊明是怎么写的,他的这首诗绝对不会收录在教科书里,因为写的真的太直白了。
(9)、《庄子·列御寇》有一则25字的寓言:“朱评漫学屠龙于支离益,殚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文章层次清晰,寓意深刻。
(10)、望着前村已是袅袅炊烟,孩子们在家门等我回家。要问我这样做是为什么?人的一生总要从事劳作。我只希望桑麻农事兴旺,蚕事之月纺绩事务顺遂。我不求闻达心愿就这样,望结交志趣相投的朋友。
(11)、但也有网友质疑:“这不能算诗,只是一句没说完的话。”
(12)、《吴越春秋》里有一首只有8字的短诗:“断竹,续竹,飞土,逐肉。”
(13)、春水溢满了田野和水泽,夏天的云变幻莫测,如奇峰骤起,千姿万态。
(14)、酒很香甜上面飘着浮沫,但怎么才能喝到呢。肴案盈我前,亲旧哭我旁。
(15)、其叁是写下葬的情形。对下葬后的幽冥世界不猜测,也认为贤达也不能逃避死亡。这与当时追求神仙得道的风气迥异。
(16)、良未央:未有尽头,遥遥无期。良,确,诚。此句一本作“归来夜未央”。
(17)、 朱评漫学屠龙于支离益,殚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
(18)、微型小说《猎狮》,虽然全文仅一百多字,但情节一波三折,高潮迭起,妙趣横生。
(19)、死了啦,没啥讲的,就和这大自然在一起呆着了。
(20)、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
3、陶渊明最短的几首诗
(1)、流亡者:不管您是谁,请可怜可怜一个被追捕的人吧,他们在悬赏捉拿我呢!
(2)、死亡,自己的,他人的是一件必然会发生的事情,人只能接受。它真的很恐怖,但是人能做的就是拥有自己面对它的态度,正如一切让自己感到恐惧的事一样。
(3)、远处的邻村舍依稀可见,村落里飘荡着袅袅炊烟。深巷中传来了几声狗吠,桑树顶有雄鸡不停啼唤。庭院内没有那尘杂干扰,静室里有的是安适悠闲。久困于樊笼里毫无自由,我今日总算又归返林山。
(4)、译文:离山泽去做官已经很久,现在又返林野尝到欢娱。且携着我的儿女侄子们,拨开那乱草木寻访废墟。我往返在荒野墓地之间,依稀地可认出往日旧居。
(5)、魏晋南北朝文学是典型的乱世文学。敏感的作家们在战乱中最容易感受人生的短促,生命的脆弱,命运的难卜,祸福的无常,从而形成文学的悲剧性基调,从陶诗看来,他不再是一个自叹生命短促的渺小的生灵,他具有与“大化”合一的身份和超越生死的眼光,因此他的这类诗歌便有了新的面貌。
(6)、第一首开宗明义,说明人有生必有死,即使死得早也不算短命。这是贯穿此三诗的主旨,也是作者对生死观的中心思想。然后接下去具体写从生到死,只要一停止呼吸,便已名登鬼录。从诗的具体描写看,作者是懂得人死气绝就再无知觉的道理的,是知道没有什么所谓灵魂之类的,所以他说:“魂气散何之,枯形寄空木。”只剩下一具尸体纳入空棺而已。以下“娇儿”、“良友”二句,乃是根据生前的生活经验,设想自己死后孩子和好友仍有割不断的感情。“得失”四句乃是作者大彻大悟之言,只要人一断气,一切了无所知,身后荣辱,当然也大可不必计较了。最后二句虽近诙谐,却见出渊明本性。他平生俯仰无愧怍,毕生遗憾只在于家里太穷,嗜酒不能常得。此是纪实,未必用典。不过陶既以酒与身后得失荣辱相提并论,似仍有所本。盖西晋时张翰有云:“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见《晋书·文苑》本传)与此诗命意正复相近似。
(7)、有网友感叹,“写得有韵味,两个字是什么,问到心里去了。”
(8)、亲朋好友之间也不谈死亡,好像谈论了就会招来晦气。但是人们对于疾病、衰老、逝去等等的复杂感受难道不就是一种死亡的真切感受或困惑吗?
(9)、秋月朗照,月光下一切景物都蒙上了一层迷离的色彩,冬日高岭上一棵青松在严寒中展现出生机勃勃。首诗的题目就叫做四时,历史上这样的题材有很多,大多不超出陶渊明这首的范围,也算是开风气之先。
(10)、欧阳修诗话集《六一诗话》的序文只有一句:“居士退居汝阳而集,以集闲谈也。”仅13个字,真可谓词约意丰,高度浓缩。
(1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其五》
(12)、译文: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13)、拟挽歌辞三首是陶渊明晚年六十三岁的作品,写后两月后逝世了。诗人假设自己死后亲友的情况,既表达自己对生死的看法,也安慰亲友不必过于悲伤。
(14)、我参加过一些葬礼,却总是提不起悲伤。“生有何欢?死有何苦?”即使是英年早逝,其实也没什么可遗憾的。因为人生总是苦多于乐,生老病死,喜怒哀愁。早死的人,似乎没有享受到世间的欢乐美好,却也没有沾染上尘世的悔恨悲伤。我见过很多虽然年纪轻轻,却很豁达开朗的人;我也见过很多一把年纪即将入土,却什么都看不开,什么也放不下的人。生命不在于长度,而在于深度。所以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所以我要是悟了,每天都是崭新的一天,好像生命第一次来到这世界,充满了欣喜;我若不悟,千万年也如一日,浑浑噩噩,行尸走肉。人活着,关键是要觉悟。否则,人跟朽木枯草,有什么区别呢?
(15)、陶渊明是历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他以一个大诗人大才子的身份俯身事农桑,对于农事的观察肯定与普通农民的视角有所差别,而在长期的山水田园生活中,越来越亲近大自然,对于时序的感知也当然非常的敏锐。
(16)、渐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
(17)、马儿对着天空长鸣,风也在发出萧瑟的沙沙声。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
(18)、春水溢满了田野和水泽,夏天的云变幻莫测,如奇峰骤起,千姿万态。
(19)、✦严霜:寒霜,浓霜。✦送我出远郊:指出殡送葬。
(20)、《吴越春秋》里有一首只有8字的短诗:“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寥寥8字,即活现了一幅古代狩猎图。
4、陶渊明的诗小学10首
(1)、相见时不谈论世俗之事,只说道桑麻的生长情况。我种植的桑麻不断长高,我开垦的土地日益增广。常担心严霜雪突然早降,使桑麻也像那零落草莽。
(2)、第三首诗是写下葬的情形。诗人对下葬后的幽冥世界不猜测,也认为贤达也不能逃避死亡,与当时追求神仙得道的风气迥异。全诗艺术构思极有新意,以形象化的语言设想自己离开人世之后发生的主客观情状,表现了诗人对生死极其坦然的态度,显示了他极其明彻达观的思想。
(3)、我将要睡的地方有着大片的荒草,白杨树在风中抖动。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
(4)、有些人,把自己看得十分重要。我身边的人就经常有这样的担忧:“我要是死了,孩子怎么办?财产怎么办?会有多少人记得我?”放心,没有几个人会一直记得你。“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除了嫡系亲属偶尔会想起你,其他人早就该干什么干什么去了。所以咯,死就死吧,有什么好说的呢?为什么周恩来,彭德怀,邓小平……这些伟人都把骨灰洒遍祖国大江南北呢?有人说是爱国,其实我觉得他们就是回归自然,尘归尘,土归土。我们的身体,本来就是大自然的恩赐,由各种元素组成。死了,把身体还给大自然,天经地义。“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洒脱一点,豁达一些。你又看不见自己死了以后什么样,还整天为身后事操心,不觉得无聊且可笑吗?
(5)、送我来的人们,各回各家了。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6)、二次大战中,法国民众危机重重,戴高乐将军在英国伦敦发表了一个演说,时间为50秒钟,只讲了一句话:“为拯救祖国而共同战斗!”。
(7)、(幕启)边境附近一个山间木屋里,一个山里人正在炉边烤火。一阵敲门声,流亡者进屋了。
(8)、✦何所道:还有什么可说的呢。✦托体:寄身。✦山阿(ē):山陵。
(9)、点评:文字很少,且几近白描,但境界全出,比长篇大论更令人触目惊心。
(10)、陶渊明有一些以发挥哲理为主要内容的作品,《拟挽歌辞》也可以归入这一类。这类诗可以视为玄言诗,但与东晋流行的玄言诗有所不同,并非“柱下之旨归,漆园之义疏”(刘勰《文心雕龙·时序》),而是将生活中的体验提炼到哲学的高度。魏晋人注重门阀,陶诗中有的写到宗族关系或对儿子加以训诫,如《命子》、《责子》、《赠长沙公》等,可见陶渊明也还是重视家族的荣誉和门第的。
(11)、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杂诗》
(12)、此三诗前后衔接,用的是不明显的顶针续麻手法。第一首以“饮酒不得足”为结语,第二首即从“在昔无酒饮”写起。而诗意却由入殓写到受奠,过渡得极自然,毫无针线痕迹。“湛”训没,训深,训厚,训多(有的注本训澄,训清,似未确),这里的“湛空觞”指觞中盛满了酒。“今但湛空觞”者,意思说生前酒觞常空,现在灵前虽然觞中盛满了酒,却只能任其摆在那里了。“春醪”,指春天新酿熟的酒。一般新酒,大抵于秋收后开始酝酿,第二年春天便可饮用。“浮蚁”,酒的表面泛起一层泡沫,如蚁浮于上,语出张衡《南都赋》。这里说春酒虽好,已是来年的事,自己再也尝不到了。“肴案”四句,正面写死者受奠。“昔在”四句,预言葬后情状,但这时还未到殡葬之期。因“一朝出门去”是指不久的将来,言一旦棺柩出门就再也回不来了,可见这第二首还没有写到出殡送葬。末句是说这次出门之后,再想回家,只怕要等到无穷无尽之日了。一本作“归来夜未央”,意指自己想再回家,而地下长夜无穷,永无见天日的机会了。亦通。
(13)、这三首诗大约作于东晋义熙九年(413年),陶渊明当时四十九岁。陶渊明一般被认为是田园诗人,写的都是田园诗。这其实是一个误解。田园诗只是陶诗的一部份,田园诗不足以概括陶渊明的诗,田园诗人也不足以概括陶渊明。
(14)、✦春醪(lǎo):春酒。✦浮蚁:酒面上的泡沫。《文选·张衡〈南都赋〉》:“醪敷径寸,浮蚁若萍。”刘良注:“酒膏径寸,布于酒上,亦有浮蚁如水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