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边塞的古诗10首138句精选
描写边塞的古诗
1、描写边塞的古诗100首
(1)、——王昌龄《出赛》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2)、《望蓟门》唐·祖咏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3)、高适边塞诗题材选取角度的特点是:以政治家的眼光来观察、分析边塞的现状,把战争和国家的安危、人民的苦乐联系在一起考虑,因此题材广泛,思想深刻。譬如,他对边塞的纷扰不宁表示忧虑:“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蓟中作》)。他对战士的勇往无前,作热烈的歌颂:“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燕歌行》)。他对战争的意义也有深刻的思索:“青海只今将饮马,黄河不用更防秋”(《九曲词》)。角度全面是高适诗歌的独到之处。诗作风格:风骨凛然
(4)、武元衡评论出塞作夙驾逾人境,长驱出塞垣。边风引去骑,胡沙拂征辕。
(5)、早晨后方送来一位士兵的家信,告诉他寒衣已经寄来。《塞下曲》唐代:王昌龄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6)、李颀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萄入汉家.从军行
(7)、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8)、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马毛缩如蝟,角弓不可张。
(9)、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关山月》唐·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10)、____祖咏《望蓟门》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____陈羽《从军行》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
(11)、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高适(唐)《塞上听吹笛》
(12)、秋日天空明净,远水蘸着长空,军营里红旗飘扬,不时传来马鞭声阵阵。远处淡烟笼着衰草,秋色在若有若无之中。
(13)、黄河远上白云间,孤城一片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14)、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15)、万里中原已在烽火的北面,只能在东门的城楼上借一杯浊酒浇愁。酒后挥泪洒向悲凉的秋风中。
(16)、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17)、《渡河北》汉·王褒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常山临代郡,亭障绕黄河。
(18)、《营州歌》唐·高适营州少年厌原野,孤裘蒙茸猎城下。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
(19)、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20)、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三》
2、描写边塞的古诗10首
(1)、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2)、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出塞》(唐)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3)、本文图片来自《中国国家地理》、中国国家地理网
(4)、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描写边塞的古诗各两句从军行王昌龄
(5)、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春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6)、____陆游《书愤五首·其一》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____范仲淹《渔家傲·秋思》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7)、代表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崔颢(hào)、王之涣、李颀(qí)、李益等。
(8)、____杨炯《从军行》关山正飞雪,烽火断无烟。____王维《陇西行》驱马天雨雪,军行入高山。
(9)、《望蓟门》唐·祖咏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10)、另外一些诗人也有边塞诗的名篇传世,如王昌龄有《出塞》、《从军行》,王之涣有《出塞》,王翰有《凉州词》。关于边塞的古诗大全归征人/圣神贤
(11)、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
(12)、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3)、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塞下曲》唐·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14)、本首诗以其积极的思想内容和完美的艺术形式,历来被诗论家所称道。结合全诗作简要的分析。(6分)
(15)、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前出塞九首(选一)杜甫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16)、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17)、五月的天山仍是满山飘雪,只有凛冽的寒气,根本看不见花草。
(18)、蕃人的情意好像这条流水,愿永久归附中原流向南方。
(19)、这首诗主要表现了军队在莽莽沙海、风吼冰冻的夜晚进军情景。环境虽然恶劣,但将士们却充满着高昂的战斗气志。诗中运用了比喻、夸张等艺术手法,写得惊心动魄,绘声绘色,热情奔放,气势昂扬。
(20)、于鹄评论塞上曲(一作出塞曲)行人朝走马,直走蓟城傍。蓟城通汉北,万里别吴乡。
3、描写边塞的古诗
(1)、征人怨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2)、浩瀚沙漠看不见军兵阻扰,边疆塞外也常有客人游赏。
(3)、祁连山的奥秘,使一条穿越甘肃西部的狭长走廊有了被历史命名的机遇。从乌鞘岭到荒芜的玉门关,一座山脉的壮丽,显得遥远。而一村一庄的明媚,却随处可见。戈壁和沙漠的间隔处,总有成片的绿荫,遮挡着一座山的容颜。而绿洲上的生活与它息息相关。人们习惯了低头劳作,远处头戴雪冠的山峰,一直被忽视。而从它的怀抱里奔涌而下的雪水,却被人们祖祖辈辈享用。直到有一天,牧人一步步攀登,从低矮的灌木丛到成片的松林,最后到雪线下的阴坡,这时候天已经完全黑下来了,在巨石的罅隙,因为星光的辉映,露出了莹莹之光,一个神秘的夜行者发现了那莹莹之光,成就了一种石头的美名。这就是夜光杯。诗中记述的夜光杯,其原产地,是诗意盎然的酒泉。
(4)、诗的前两句描绘了西北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首句抓住自下(游)向上(游)、由近及远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描绘出“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动人画面:汹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黄河竟像一条丝带迤逦飞上云端。写得真是神思飞跃,气象开阔。诗人的另一名句“黄河入海流”,其观察角度与此正好相反,是自上而下的目送;而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虽也写观望上游,但视线运动却又由远及近,与此句不同。“黄河入海流”和“黄河之水天上来”,同是着意渲染黄河一泻千里的气派,表现的是动态美。而“黄河远上白云间”,方向与河的流向相反,意在突出其源远流长的闲远仪态,表现的是一种静态美。同时展示了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不愧为千古奇句。
(5)、蕃人的情意好像这条流水,愿永久归附中原流向南方。
(6)、匈奴屡不平,汉将欲纵横。看云方结阵,却月始连营。潜军渡马邑,扬旆掩龙城。会勒燕然石,方传车骑名。
(7)、胸中不是没有安边良策,无奈将帅己得封赏无心边防。
(8)、饮至告言旋,功归清庙前。《登单于台》唐·张蠙边兵春尽回,独上单于台。
(9)、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10)、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11)、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塞下曲·其二》(唐)王昌龄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12)、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陇西行》唐·王维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
(13)、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注)受降城:贞观二十年,唐太宗亲临灵州接受突厥一部的投降,“受降城”之名即由此而来。
(14)、____许浑《塞下曲》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____杜甫《秋兴八首·其一》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
(15)、大漠瀚海上,燃起万千烽火,黄沙之中,曾是千百年来的战场。
(16)、诗人并没有对边塞风光进行细致的描绘,他只是选取了征戍生活中的一个典型画面来揭示士卒的内心世界。景物描写只是用来刻划人物思想感情的一种手段,汉关秦月,无不是融情入景,浸透了人物的感情色彩。把复杂的内容熔铸在四行诗里,深沉含蓄,耐人寻味。
(17)、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18)、其实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描写边塞风光的诗句广为流传,我就不一一例举了。我想你需要知道一下的还有几个非常著名的边塞诗人:王维,王昌龄,岑参,高适(并称“高岑”)王之涣。关于边塞的诗句有哪些《浣溪沙·霜日明霄水蘸空》宋代:张孝祥
(19)、再读这些边塞诗,都有一种豪迈慷慨激昂的气魄,贯于胸怀!
(20)、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4、描写边塞的古诗有哪些四年级
(1)、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2)、戍楼上的更鼓声断绝了人行,秋夜的边塞传来了孤雁哀鸣。
(3)、如今,我们已看不到阳关故城了,只能看见阳关遗址周围的十几座烽燧,其中古董滩北面墩墩山顶上的烽火台地处最高,保存也最完整,有“阳关耳目”之称。我们权当以此进入对古阳关的想象,在它的目光注视下,在荒原的高地上,在游览的人群中,我们暂且把自己作为一个古代的行旅者,与博物馆提供给我们的历史线索一起,观察真实的过去。
(4)、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5)、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6)、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7)、金带连环束战袍,马头冲雪度临洮。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兵缺宝刀。
(8)、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筋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9)、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
(10)、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夜光杯之中,正要畅饮时,马上琵琶也声声响起,仿佛催人出征。
(11)、边塞的报警烽火传到了长安,壮士的心怀哪能够平静。
(12)、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13)、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曾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14)、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5)、全诗选取了沙漠旅途中的一个剪影,以雄健的笔触,描述了驰骋塞外、随止随歇的军旅生活,语言自然遒劲,意境雄浑壮阔,情景契合,别有神韵,充分显示出悲壮与凄清的综合美。
(16)、浩瀚沙漠看不见军兵阻扰,边疆塞外也常有客人游赏。
(17)、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18)、但此诗的受降城所在地说法不一。回乐:县名,故址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西南。
(19)、译文:驰聘疆场转战南北是为了报答皇上对我的信任,南北江畔和北方边关的花草都笑我一生忙忙碌碌。一年三百六十日,我都是带着兵器骑着战马在疆场上度过的。
(20)、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从军行》(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5、描写边塞的古诗有哪些 小学生
(1)、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2)、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3)、海上千烽火,沙中百战场。军书发上郡,春色度河阳。
(4)、严秋筋竿劲,虏阵精且强。天子按剑怒,使者遥相望。
(5)、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关山月》唐·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6)、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7)、“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黄沙百战穿金甲”,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百战”是比较抽象的,冠以“黄沙”二字,就突出了西北战场的特征,“百战”而至“穿金甲”,更可想见战斗之艰苦激烈,也可想见这漫长的时间中有一系列“白骨掩蓬蒿”式的壮烈牺牲。但是,金甲尽管磨穿,将士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销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上一句把战斗之艰苦、战事之频繁越写得突出,这一句便越显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8)、怎样才能解脱人民的困苦呢?诗人寄希望于有才能的将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倘若攻袭龙城的卫青和飞将军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让胡人的骑兵跨越过阴山。“龙城”指奇袭匈奴圣地龙城的名将卫青,而“飞将”则指威名赫赫的飞将军李广。“龙城飞将”并不只一人,实指李卫,更是借代众多汉朝抗匈名将。“不教”,不允许,“教”字读平声;“胡马”,这里指代外族入侵的骑兵。“度阴山”,跨过阴山。阴山是北方东西走向的大山脉,是汉代北方边防的天然屏障。后两句写得含蓄、巧妙,让人们在对往事的对比中,得出必要的结论。
(9)、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0)、《使至塞上》(唐)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11)、大漠穷秋塞草衰,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12)、后两句写将军准备追敌的场面,气势不凡。“欲将轻骑逐”,将军发现敌军潜逃,要率领轻装骑兵去追击;不仅仅因为轻骑快捷,同时也显示出了一种高度的自信。当勇士们列队准备出发时,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下了起来,虽然站立不过片刻,刹那间弓刀上却落满了雪花。遮掩了他们武器的寒光。他们就像一支支即将离弦的箭,虽然尚未出发,却满怀着必胜的信心。
(13)、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4)、《塞下曲》唐·杜甫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15)、军城早秋严武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16)、暮云下旷远的沙漠纵马飞驰,秋日里辽阔的平原正好射雕。
(17)、《塞下曲·其三》(唐)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18)、到萧关时遇到侦察骑士,告诉我都护已经到燕然。
(19)、“葡萄美酒夜光杯”,犹如突然间拉开帷幕,在人们的眼前展现出五光十色、琳琅满目、酒香四溢的盛大筵席。这景象使人惊喜,使人兴奋,为全诗的抒情创造了气氛,定下了基调。
(20)、帐篷中奇异华贵的装饰,美人瑰丽华美的服饰,还有那热烈奔放的舞蹈,优美动听的歌声,宴席上异奇的器皿。种种美味山珍一一呈现,让我们目不暇接,葡萄美酒,奶酪香茶,烤全羊、烤牦牛,野骆驼烹成别具风味的驼酥驼羹,香喷喷,气味熏人……
(1)、霜日明霄水蘸空。鸣鞘声里绣旗红。淡烟衰草有无中。
(2)、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唐代国力强大,不断拓展疆域,战争频繁,统治者重武轻文,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许多青年就投身塞外,同时有若干仕途失意的文人,把立功塞外也视为求取功名的新途径。而塞外的风光迥异,黄沙、孤城、衰草、胡尘、羌笛、边月,种种新的生活经验与不同的视野,刺激了写诗的灵感。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
(3)、译文:青海湖上乌云密布,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4)、此诗通过人物的肖像和行动描写以及环境的渲染,塑造了英姿勃发、不畏艰险、奋勇杀敌的戍边将士的形象。
(5)、船驶在黄尘漫漫的古渡口,水流湍急,士兵们只好扶挽着坐在船中;明月当空,使战场悲凉起来。
(6)、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有哪些边塞古诗词关于边塞的古诗
(7)、《塞下曲》唐·王昌龄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8)、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9)、大雪纷飞,军旗黯然失色;狂风怒吼,夹杂咚咚战鼓。
(10)、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11)、正要带领轻骑兵去追赶,大雪纷飞落满了身上的弓刀。《塞下曲六首·其一》唐代: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12)、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13)、《前出塞九首·其六》唐·杜甫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14)、____王昌龄《出塞二首》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____徐锡麟《出塞》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15)、《营州歌》唐·高适营州少年厌原野,孤裘蒙茸猎城下。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
(16)、山一程,吹度玉门关。由来征战地,将军白发征夫泪,雪一更。高楼当此夜。
(17)、王昌龄是盛唐时期有名的边塞诗人,尤其擅长七言绝句,有“七绝圣手”之声,在七绝领域与李白齐名!其最有名的诗句“秦时明月汉时关”堪称绝妙,为历代诗家所赞赏。《从军行》便是王昌龄的一系列边塞组诗,其中这首《从军行·其四》更是千古绝唱。
(18)、阵阵和风吹拂着昭君坟墓,边城梁州普照着和煦阳光。
(19)、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20)、军书发上郡,春色度河阳。袅袅汉宫柳,青青胡地桑。
(1)、“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身临其境,才会体验到古人的哀思。
(2)、奏笳山月白,结阵瘴云昏。虽云风景异华夏,亦喜地理通楼烦。
(3)、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
(4)、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
(5)、到唐代,由于中国历史舞台上活跃着唐、吐蕃、突厥以及后起的回鹘、南诏等几大政权,他们相互角逐、相互兼并,相互扩充各自势力范围,这就促使唐朝政府大力在边地修筑城堡,以增强边地的防御能力。因为边防的战事,一座座城堡拔地而起,一方面是军事守卫的需要,另一方面,地方的行政核心区逐渐发展为城市,城市的经济文化辐射力又影响和促进了整个边防线上的生产发展和商贸往来。这些,在边塞诗的歌吟中,是不可回避的。然而,随着战争的发生,城堡遭遇了强大的破坏力,民不聊生,生灵涂炭,格调高远的边塞也开始黯然神伤。
(6)、身临沙场争战之处,常为胡虏的反复侵扰而忧伤。
(7)、“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诗人在开篇描绘了一幅壮阔苍凉的边塞风景,概括了西北边陲的状貌。这两句话的意思是:青海湖上的天空,长云遮蔽,湖北面绵延着的雪山隐约可见,翻过雪山,就是河西走廊荒漠中的孤城,再往西,就可以看到玉门关。在唐代,西边有吐蕃,北边有突厥,当时的青海是唐军和吐蕃多次交战的地方,而玉门关外就是突厥的势力范围,所以这两座城池是唐重要的边防城。看着青海和玉门关,就使战士想到曾经在这两个地方发生过的战斗场面,不由心潮澎湃。可见这两句写景中包含丰富的感情,有戍守边疆将士们对边防的关注,有他们对自己能担负保家卫国责任的自豪,也有边疆环境恶劣,将领戍边生活艰苦的孤寂心情,种种感情都融进了这苍凉辽阔、迷茫昏暗的景象中。
(8)、二庭②归望断,万里客心愁。山路犹南属,河源自北流。
(9)、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10)、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11)、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塞下曲》唐·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12)、____陈琳《饮马长城窟行》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____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
(13)、辞别皇宫,将军手执兵符而去;围敌攻城,精锐骑兵勇猛异常。
(14)、今天的居延和新疆的广大地区,人们沿着边塞诗人的足迹,诗情画意中仍依稀可见古代边塞诗人的豪情:在那千回百转的旅途中,凄凉的陇头水,引发的是“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岑参《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的壮志;迎面而来的飞沙走石,激起的是“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岑参《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的豪情;边城的荒凉和遥远,酿出的是“一生大笑能几回”“醉争酒盏相喧呼”(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玉门关盖将军歌》)的人生美酒。一路上,并不是生命中灰暗的部分,也有西部自然风光的瑰丽和人文古迹的壮美。从“重开千佛刹,旁出四天宫”(佚名《莫高窟咏》)的敦煌莫高窟,到“势疑天鼓动,殷似地雷鸣”(佚名《白龙堆咏》)的鸣沙山月牙泉奇观,以及“万顷平田四畔沙”“水沙依旧种桑麻”(佚名《敦煌》)的绿洲胜迹,这些景致,今天仍然激动着我们,但在那个年代,它给予诗人的,应该是心灵的慰藉。这些诗,对于中国诗歌来说,也充满了磅礴之气。
(15)、居延城外胡人正在狩猎,白草连天大火漫天燃烧。
(16)、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唐)《别董大》
(17)、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戌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18)、而后两句直接抒情:“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言战斗之激烈、战场之惨烈,此情此景,将士们报国壮志慷慨激昂,发出了坚定悲壮的呐喊:“不破楼兰终不还”!如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誓言,感染着士兵们的赳赳战气。坚定决绝,振奋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