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梨推枣是广为传颂的谦让美德的表现110句精选

2023年10月13日|来源:青春励志语录网|阅读:59

让梨推枣

1、让梨推枣的故事原文

(1)、当他人到了中年,身为朝廷官员,公务十分繁忙,每天忙完公事回来,第一件事仍是去探望已经年迈的母亲,端茶递水,精心照料并陪伴,每天晚上依然为母亲刷洗便桶,从不让他人代劳。

(2)、后来,人们便把这两个故事合在一起便有了“让枣推梨”这个成语。形容对待兄弟姊妹礼让友爱的好品德。

(3)、累迁为廷尉,司徒左长史。出为明威将军、新安太守,在郡和理得民心。征为宁远将军,安右长史,俄迁侍中。寻为太子庶子、领步兵校尉,复为侍中。仍迁仁威长史、南兰陵太守,行南康王府、州、国事。王迁职,复为北中郎长史、行豫章王府、州、国事,太守如故。

(4)、祸枣灾梨,旧时印书,多用枣木梨木刻板。比喻滥刻无用的书。

(5)、作定语、宾语;指兄弟友爱。注意:不用于其他关系。

(6)、(出处):《南史·王泰传》:“年数岁时,祖母集诸孙侄,散枣栗于床。群儿竞之,泰独        不取。”《后汉书·孔融传》注引《融家传》:“年四岁时,每与诸兄共食梨,        融辄引小者。”

(7)、南朝梁王泰幼时,祖母集诸孙侄,散枣栗于床,群儿皆竞取,泰独不取。问之,答道:“不取,自当得赐。”

(8)、白话释义:年仅四岁时,每次与兄弟一起吃梨,苻融就选小的。

(9)、出处:王泰让枣的故事出自《梁书·王泰传》,孔融让梨的故事出自《后汉书·孔融传》,小儿推让食物的典故。形容对待兄弟姊妹礼让友爱的好品德。

(10)、   西方的规则是直线的,明显的;而东方的规则是隐藏的、含蓄的。西方人重理性,咱们中国人重感性。

(11)、天监二年(503)以后,由任昉任秘书监、殷均任秘书丞,均参加了秘阁四部图书的校订工作,他们编撰有《文德殿目录》,此目录将术数之书,专列为一部,因此梁有五部目录。不久,他转任中书侍郎,掌吏部,转黄门侍郎、吏部尚书,改除散骑常侍,左骁骑将军,未拜卒。谥夷。

(12)、祸枣灾梨 旧时印书,多用枣木梨木刻板。比喻滥刻无用的书。

(13)、让梨的孔融,看不惯曹操的所作所为,且忍不住要说。曹操“攻屠邺城,袁氏妇子多见侵略,而操子丕私纳袁熙妻甄氏。融乃与操书,称“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操不悟,后问出何经典。对曰:“以今度之,想当然耳。”后操讨乌桓,又嘲之曰:“大将军远征,萧条海外。昔肃慎不贡楛矢,丁零盗苏武牛羊,可并案也。”

(14)、这两个故事告诉人们,凡事应该懂得遵守公序良俗。这些都是年幼时就应该知道的道德常识。古人对道德常识非常重视。道德常识是启蒙教育的基本内容,融于日常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

(15)、(出处)《南史·王泰传》:“年数岁时,祖母集诸孙侄,散枣栗于床。群儿竞之,泰独不取。”《后汉书·孔融传》注引《融家传》:“年四岁时,每与诸兄共食梨,融辄引小者。”

(16)、解题过程:水果盘中有枣和梨,摇头不要就是推让,所以谜底是让枣推梨。

(17)、十来岁的孔融拜访河南尹李膺,这个李膺,不是当代名人或者世代有交情的人都不让门卫传报,孔融以”李君通家子弟“得以进门。当李膺问起“高明祖父曾经和我有交情”时,他则以祖先孔子和您家祖先老子同德同义,又有师友关系,所以我和您为“累世通家”——世世代代的交情。孔融得到满座惊叹。

(18)、特别提醒:坚持每天签到打卡,连续打卡15天,就可以轻松获得礼品哦~连续打卡的时间越长,获得的礼品越丰厚哦~

(19)、南朝梁图书馆官员、藏书家。字仲通。小字养。琅邪临沂(今属东人山。祖父王昙首,幼有雅嗜,家有藏书甚多。兄弟分财,昙首唯取图书而已。叔父王俭,是南朝齐著名目录学家。王泰自幼敏悟好学,亲自抄写图书2000余卷。梁天监元年(502)任秘书丞。

(20)、出处:《梁书王泰传》:年数岁时,祖母集诸孙侄,散枣栗于床上。群儿皆竞之,泰独不取。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孔融传》李贤注引《孔融家传》:年四岁时,每与诸兄共食梨,融辄引小者。

2、让梨推枣是广为传颂的谦让美德的表现

(1)、推梨让枣 汉末孔融兄弟七人,融居第四岁时,与诸兄共食梨,融取小者,大人问其故,答道:“我小儿,法当取小者。”见《后汉书·孔融传》李贤注。又南朝梁王泰幼时,祖母集诸孙侄,散枣栗于床,群儿皆竞取,泰独不取。问之,答道:“不取,自当得赐。”见《梁书·王泰传》。后因以

(2)、解析:图片和文字组合,两个人各自端着枣和梨互相推让,得出答案推枣让梨。

(3)、让枣。《南史•王泰传》载:王泰,字仲通,南朝宋代人。据说他从小就很聪敏,才几岁的时候,有一次,祖母把枣子、栗子等干果,撒在床上,叫孙子、侄孙们随意拿来吃。孩子们一见有吃的,便一窝蜂奔去抢取,只有王泰站在旁边不动。问他为何不拿来吃。他说:“我不拿,我等大人分给我。”大家听了,都认为这孩子幼而知礼,不同一般。

(4)、让梨推枣:小儿推让食物的典故。比喻兄弟友爱。同让枣推梨。扩展资料人物生平

(5)、主张谦让、忍耐、为他人着想的孔融,肯定不容于“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的曹操。加上他不但多次言语触犯曹操,而且上书皇帝,主张“遵照旧时京师的体制,千里以内,不封建诸侯”。使得有政治野心的曹操内心积满了嫉妒与怨恨,自然要弄死他了。于是让丞相军谋祭酒路粹用一些生活上的小事,诸如“不带帽子乔装出行”“唐突宫掖”“和平民祢衡无所检点”乱说一气等等,冤枉上状奏孔融“大逆不道”。

(6)、(成语释义)原指少年儿童一起吃东西时互相推让的美德,现在用来形容兄弟间的友爱和礼让。

(7)、汉末的一位官员名叫张俭,此人因为正直,得罪了当时的十常侍之一的侯览。侯览于是下命令给下面的州县官员,逮捕张俭。张俭和孔融的哥哥孔褒关系亲密,于是逃亡到孔家,希望孔褒能够收留自己。可是,当时孔褒出门去了。张俭因为孔融“年二六”,才十二岁,就不告诉他,想继续逃亡。可是孔融却看出张俭一脸窘迫,告诉他说:“我哥哥虽然在外地,可是我就不能招待您吗?”就把张俭收留在自己家。由此带来牢狱之灾,也引出了一家人争着去坐牢的情形:

(8)、推梨。晋朝张隐编撰的《文士传》载《东汉人孔融,字文举,小时候据说也很聪敏。他兄弟七人,排行第六。四岁那年,有一次和兄弟们一同吃梨,孔融挑小的吃。问他为何不挑大的。他说:“我年纪小,应当吃小梨。”孔氏全族父老由是都很称赞他。“孔融让梨”的故事,至今还被人们传颂。

(9)、灾梨祸枣 从前印书用梨木或枣木刻板。形容滥刻无用不好的书。

(10)、典故:《梁书·王泰传》:“年数岁时,祖母集诸孙侄,散枣栗于床上。群儿皆竞之,泰独不取。”《后汉书·孔融传》李贤注引《孔融家传》:“年四岁时,每与诸兄共食梨,融辄引小者。”这是说,南北朝时期,王泰幼年时,祖母给他们分枣子和栗子,他都不去参与争抢,而是等他们拿完后自己再吃剩下的。汉朝时期,4岁的孔融与兄弟吃梨时,他从不挑大梨吃,而是把大梨让给兄长们吃,家人都夸他很懂事。

(11)、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12)、这两个故事告诉人们,凡事应该懂得遵守公序良俗。这些都是年幼时就应该知道的道德常识。古人对道德常识非常重视。道德常识是启蒙教育的基本内容,融于日常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

(13)、(释义)  指傍晚日落时的景象。也比喻迟暮之年或事物走向衰落。

(14)、出处:《清史稿·沈桂芬翁同龢等传论》:“然以政见异同,门户之争,牵及朝局,至数十年而未已。”

(15)、   这一个成语,按照探究法、合作学习法、生成法、体验法,没有一个星期是完不成的。

(16)、另外一个故事记载,在东汉时期,有一个叫做孔融的人,字文举,山东曲阜人,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高祖父孔尚当过钜鹿太守,父亲是泰山都尉孔宙 。孔融别传记载:在孔融四岁的时候,一天,父亲的朋友带了一盘梨子,给孔融兄弟们吃。父亲叫孔融分梨,孔融挑了个最小的梨子,其余按照长幼顺序分给兄弟。孔融说:“我年纪小,应该吃小的梨,大梨该给哥哥们。”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又问:“那弟弟也比你小啊?”孔融说:“因为弟弟比我小,所以我也应该让着他。”“由于孔融这么聪明早慧,很小就懂得这样的道理,宗族亲戚们认为他是个奇才。”

(17)、于兄弟,分形共气,兄肥弟瘦,无复相代之期;让枣推梨,长罢欢愉之日。

(18)、尽管他们家条件不好家徒四壁,但是他与弟弟十分友爱也很懂事,两人让枣推梨的,其乐融融。

(19)、奶奶知道王泰最喜欢吃枣子了,见他站在一旁不动,就叫王泰过来,问道:“你不是很爱吃枣子吗?怎么不过来拿呢?”王泰用手指着小兄弟们,回答悦:“奶奶,您让他们先拿吧!剩下的给我吃就行了。”奶奶听了,高兴地说:“我的宝贝孙子真懂事!”亲戚们都很赞赏他有礼貌和礼让他人的品德,认为他长大后必定有出息,是个奇特的人材。

(20)、 在唐朝时期,李延寿在《南史.王泰传》中有记载:南朝后梁时期,有一个叫做王泰的人,从小就是个聪明有悟性、懂礼貌的孩子。有一次,王泰和伯伯叔叔的孩子们在一起玩。大家年龄都差不多,天天都在一块儿做游戏,玩得非常开心。他们的奶奶非常疼爱这些可爱的孙子们,每当她看到孙子们在一起玩得高兴,她就会快乐得咧开设牙的嘴巴呵呵地笑。奶奶那儿还总是留着许多好吃的东西,她自己从来都舍不得吃,总是拿来分给孙子们。

3、让梨推枣

(1)、基本释义:小儿推让食物的典故。 比喻兄弟友爱。

(2)、我们每个人都要有让枣推梨的意识品质,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3)、成语出处:《梁书王泰传》:“年数岁时,祖母集诸孙侄,散枣栗于床上。群儿皆竞之,泰独不取。”南朝宋范晔《后汉书 孔融传》李贤注引《孔融家传》:“年四岁时,每与诸兄共食梨,融辄引小者。”

(4)、曹操攻打邺城并屠城,袁绍家的妇女和小孩很多被掳掠,曹丕还私自娶了袁熙的妻子甄氏。孔融写信给曹操说“武王伐纣,把妲己赏赐给周公”,曹操竟然不知道信里的典故而要问他;曹操讨伐乌桓,孔融嘲讽为“大将军远征,萧条海外,从前肃慎不进贡木苦矢,丁零偷盗苏武的牛羊,可以一并讨伐”。

(5)、出处:《诗经·陈风·衡门》:“衡门之下,可以栖迟。”

(6)、当时就有人不服气,“太中大夫陈炜后至,坐中以告炜。炜曰:“夫人小而聪了,大未必奇。”融应声曰:“观君所言,将不早惠乎?”膺大笑曰:“高明必为伟器。”

(7)、既长,通和温雅,人不见其喜愠之色。起家为著作郎,不拜,改除秘书郎,迁前将军、法曹行参军、司徒东阁祭酒、车骑主簿。主

(8)、听者有心说者无意,它会真的,就会开始逼迫自己依照父母的想法做,以求得到父母的肯定。在家里让梨推枣,出门时屈己待人接物。年纪轻轻懂得了压抑自己的本性,学会放下独占欲,只求达到父母在家里嫌麻烦,外出要面子的自私心。长久以往,你看到了一个省心的懂事的孩子乖孩子,你问过他快乐吗?横向比较,固步自封个人总会有融入团队,走入社会的一天,触碰的大都是同年龄人。成长过程中总有一两个人出现在父母的嘴中,他可能是隔壁的邻居,也可能是学校同学,也有可能是兴趣培训班组员等,所谓“懂事的孩子”,激励着我们向他们学习勤奋。

(9)、造句:每次家里有了好吃的,我们都是抢着吃,这时妈妈就给我们讲古人让枣推梨的故事

(10)、 “让梨”被不少人看成是《后汉书·孔融列传》中的记载。在卷七十《郑孔荀列传第六十》里,其实看不到“孔融四岁让梨”的记载。再细查,原来是唐朝太子李贤给这此卷做注时,引用《融家传》时说:“年四岁时,与诸兄共食梨,融辄引小者。”大人问其故,答曰:‘我小儿,法当取小者。’由是宗族奇之。"这两个典故一经查出,学生们很容易明白且记住“推枣让梨”的意思为“兄弟友爱”。 

(11)、老莱害怕父母担忧,想着法子让父母高兴。于是,他专门做了一套五彩斑斓的衣服,走路时也装着跳舞的样子,父母看了乐呵呵的。

(12)、推梨让枣t uī lí ràng zǎo

(13)、   所以,我只能直接把答案告诉学生了,而且他们听得聚精会神。重要的地方做了笔记。这个词语花了10分钟,他们就掌握了。

(14)、南北朝时期,王泰幼年时,祖母给他与其他孙辈小孩分枣子和栗子,他没有去参与争抢,而是等他们拿完后自己再吃剩下的。汉朝时期的孔融四岁时与兄弟吃梨,他从不挑大梨吃,而是把大梨让给兄长们吃,家人都夸他很懂事。

(15)、    难道学生一周只学一个成语?高考只考一门语文?

(16)、释义:指小儿推让食物的典故,比喻兄弟友爱。注意:不用于其他关系。

(17)、虞舜,瞽瞍之子。性至孝。父顽,母嚣,弟象傲。舜耕于历山,有象为之耕,鸟为之耘。其孝感如此。帝尧闻之,事以九男,妻以二女,遂以天下让焉。队队春耕象,纷纷耘草禽。嗣尧登宝位,孝感动天心。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18)、  后来人们便把这两个故事合在一起便有了“让枣推梨”这个成语。形容对待兄弟姊妹礼让友爱的好品德。

(19)、   如何能用西方的标准来衡量中国的文化?

(20)、自齐永元末年(501),后宫被火延烧秘阁,图书散乱,他上表给梁武帝,要求重新校订缮写。梁武帝欣而从之。由他对当时的官府藏书进行了初步整理。

4、让梨推枣造句

(1)、  在唐朝时期,李延寿在《南史.王泰传》中有记载:南朝后梁时期,有一个叫做王泰的人,从小就是个聪明有悟性、懂礼貌的孩子。有一次,王泰和伯伯叔叔的孩子们在一起玩。大家年龄都差不多,天天都在一块儿做游戏,玩得非常开心。他们的奶奶非常疼爱这些可爱的孙子们,每当她看到孙子们在一起玩得高兴,她就会快乐得咧开设牙的嘴巴呵呵地笑。奶奶那儿还总是留着许多好吃的东西,她自己从来都舍不得吃,总是拿来分给孙子们。

(2)、你跟我是推心置腹的好朋友,我们的关系就像亲兄弟之间一样,无需让枣推梨,如此客气。

(3)、《南史·王泰传》:“年数岁时,祖母集诸孙侄,散枣栗于床。群儿竞之,泰独不取。”《后汉书·孔融传》注引《融家传》:“年四岁时,每与诸兄共食梨,融辄引小者。”

(4)、《梁书·王泰传》:“年数岁时,祖母集诸孙侄,散枣栗于床上。群儿皆竞之,泰独不取。”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孔融传》李贤注引《孔融家传》:“年四岁时,每与诸兄共食梨,融辄引小者。”

(5)、造句:走出去五六里后,前边一个土山上郁郁葱葱似有树木,走近了,却是交梨火枣林。

(6)、拔葵啖枣 拔人家的菜蔬,偷吃人家的枣子。比喻小偷小摸。

(7)、  奶奶知道王泰最喜欢吃枣子了,见他站在一旁不动,就叫王泰过来,问道:“你不是很爱吃枣子吗?怎么不过来拿呢?”王泰用手指着小兄弟们,回答悦:“奶奶,您让他们先拿吧!剩下的给我吃就行了。”奶奶听了,高兴地说:“我的宝贝孙子真懂事!”亲戚们都很赞赏他有礼貌和礼让他人的品德,认为他长大后必定有出息,是个奇特的人材。

(8)、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

(9)、释义:王泰几岁的时候,祖母就召集所有的孙子孙侄来到床边,将一把红枣和栗子铺在床上。所有人都争抢着去拿,只有王泰不去争抢。孔融只有四岁的时候,每次几兄弟一起吃梨,每次孔融都拿最小的梨。

(10)、形容幼年兄弟互亲互爱、和睦相处,旧时人们常常用到“让枣推梨”这句成语。它的来历,是如下的两则故事。

(11)、释义: 汉末孔融兄弟七人,融居第四岁时,与诸兄共食梨,融取小者,大人问其故,答道:“我小儿,法当取小者。”

(12)、(释义)  犹:尚且;怜:爱。我见了她尚且觉得可爱。形容女子容貌美丽动人。

(13)、《南史·王泰传》:“年数岁时,祖母集诸孙侄,散枣栗于床。群儿竞之,泰独不取。”

(14)、  王泰、孔融,一个公平公正,一个守规则。怎么到现代,到了西方人的眼里,就成了破坏规则的人呢?

(15)、原指唐玄宗时梨园宫廷歌舞艺人的统称。后泛指戏曲演员。

(16)、解释:指退官闲居或过隐居生活。衡门,简陋的门户。

(17)、     孔融只有四岁的时候,每次几兄弟一起吃梨,每次孔融都拿最小的梨。

(18)、一天,他为父母取浆上堂,不小心跌了一跤。他害怕父母伤心,故意装者婴儿啼哭的声音,并在地上打滚。父母还真的以为老莱是故意跌倒打滚的,见他老也爬不起来,笑着说:“莱子真好玩啊,快起来吧。”

(19)、“后事泄,国相以下,密就掩捕,俭得脱走,遂并收褒、融送狱。二人未知所坐。融曰:“保纳舍藏者,融也,当坐之。”褒曰:“彼来求我,非弟之过,请甘其罪。”吏问其母,母曰:“家事任长,妾当其辜。”一门争死,郡县疑不能决,乃上谳之。诏书竟坐褒焉。融由是显名,与平原陶丘洪、陈留边让齐声称。州郡礼命,皆不就。”

(20)、释义:王泰几岁的时候,祖母就召集所有的孙子孙侄来到床边,将一把红枣和栗子铺在床上。所有人都争抢着去拿,只有王泰不去争抢。

5、让梨推枣是成语吗

(1)、(解释)原指少年儿童一起吃东西时互相推让的美德,现在用来形容兄弟间的友爱和礼让。

(2)、我见犹怜  (wǒjiànyóulián) 

(3)、释义:指刻版刊印书籍。梨枣:旧时刻书多用梨木枣木,古代称书版。

(4)、这天,奶奶看着孙子们玩了一阵,就把孩子们叫到身边,端出一盘枣子来分给他们吃。小伙伴们一见又有好东西吃,都赶紧围着奶奶。伸着小手向奶奶要。只有王泰仍站在一边,一点也不着急。

(5)、老莱子其实也不小了,也年过一次,父母看着儿子的花白头发,叹气说:“连儿子都这么老了,我们在世的日子也不长了。”

(6)、释义:小儿推让食物的典故。比喻兄弟友爱。

(7)、基本释义:小儿推让食物的典故。比喻兄弟友爱。

(8)、   这些足以证明孔融是一个看重兄弟情君臣义的人。是一个特别守规则的人。

(9)、造句:在现代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很多人都将自己的作品付之梨枣。

(10)、白话释义:木门简陋的住所,可以当作安身处。

(11)、成语解释:小儿推让食物的典故。比喻兄弟友爱。

(12)、白话释义:寂寞忧愁颜面上,泪水纵横四处洒,活象春天新雨后,一枝带雨的梨花。

(13)、造句:面上却有一丝异样的苍白,柔心弱骨的样子更添我见犹怜。

(14)、推枣的王泰,“不为贵贱请属易意,天下称平”;“为礼部尚书,衣冠属望”;“卒,谥夷”。从这三个句子中,可以看出王泰是一个特别公平的人,一个特别公正的官。

(15)、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孔融传》李贤注引《孔融家传》:“年四岁时,每与诸兄共食梨,融辄引小者。”

(16)、到了晚上,黄庭坚又来了。这次他是有备而来,他带了把刷子,来给母亲刷便桶。母亲爱干净,可便桶往往不能及时清洁,好脾气的母亲不愿为难婢女,他决定不劳烦别人,亲自做好这件事情。

(17)、语出《梁书·王泰传》:“年数岁时,祖母集诸孙侄,散枣栗于床上。群儿皆竞之,泰独不取。”以及《孔融家传》:“年四岁时,每与诸兄共食梨,融辄引小者。” 

(18)、(成语出处)《南史·王泰传》:“年数岁时,祖母集诸孙侄,散枣栗于床。群儿竞之,泰独不取。”《后汉书·孔融传》注引《融家传》:“年四岁时,每与诸兄共食梨,融辄引小者。”

(19)、示例:推枣让梨,长罢欢愉之日。《南史·梁武陵王传》拓展资料:故事

(20)、童年时期的孔融,把大梨让给了哥哥。青年时期的孔融把哥哥的朋友当成家庭的朋友,关键时刻把活的希望让给了兄长。此时,不但哥哥和他争着让,连母亲都出来争着让了。最后皇帝下诏令让哥哥孔褒获罪,孔融因此更加出名了。

(1)、出处:[南朝]姚察、姚恩廉《梁书·王泰传》;[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孔融传》

(2)、春秋时,楚国有位隐士,名叫老莱子。这个老莱子非常孝顺父母,对父母体贴入微,千方百计讨父母的欢心。

(3)、友于兄弟,分形共气,兄肥弟瘦,无复相代之期;让枣推梨,长罢欢愉之日。

(4)、先到网上查出处,可以布置为“预习作业”,时间至少是一节课。

(5)、根据图中的各种提示,来猜测所对应的成语,达到巩固知识,又能学习新的成语。米老师今天已经玩到239关啦!快来试试能超越米老师吗?

(6)、典故:南北朝时期,王泰幼年时,祖母给他们分枣子和栗子,他不去参与争抢而是等他们拿完后自己再吃剩下的。

(7)、王泰,南北朝人,字仲通,志长兄慈之子也。慈,齐时历侍中、吴郡,知名在志右。泰幼敏悟,年数岁时,祖母集诸孙侄,散枣栗于床上,群儿皆竞之,泰独不取。问其故,对曰:“不取,自当得赐。”由是中表异之。

(8)、黄庭坚,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他二十三岁就中了进士,苏轼是这样赞他的:“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说他文章瑰玮超然,当世无可比拟;而他孝顺父母友爱兄弟之美德,又可媲美古人。涤亲溺器,也就是说他亲自为母亲刷便桶,这在一般老百姓看来似乎也没有什么,但是一个人身居高位,刷一次便桶容易,难的是刷一辈子便桶。这还要从他小的时候说起。

(9)、Tips:今天的成语小故事课堂就到这里啦。

(10)、你跟我是推心置腹的好朋友,我们的关系就像亲兄弟之间一样,无需让枣推梨,如此客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