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的诗300首古诗图片88句精选
王昌龄的诗300首
1、王昌龄的诗300首短诗
(1)、 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岑参等诸多唐朝伟大的诗人都有交际,王昌龄善于七言诗,能以极短的文字概括极丰富的内容,尤其是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很受大家推崇。被后人誉为“诗家夫子王江宁”、“七绝圣手”,彰显了其在唐诗殿堂里的尊崇地位。
(2)、自己虽然还想为国出力,但无奈已年老体衰,希望能好好休养。
(3)、第一首诗刻画了边疆戍卒怀乡思亲的情景;第二首诗描写征戍者在军中听乐观舞所引起的边愁;第三首诗描写古战场的荒凉景象,写将军上表请求归葬战死将士骸骨,表现将帅对士卒的爱护之情;第四首诗表现战士们为保卫祖国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
(4)、扶风主人说他从十五岁就去边境当兵,曾经多次参加了讨伐异族的战争。
(5)、(唐诗三百首53)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
(6)、遇赦北返之后,王昌龄被重新改任,才任江宁县丞。可是经历了贬谪岭南与痛失人生知己之后,王昌龄此时又值知天命之年,而江宁县丞也不过只是一个八品小吏。韩愈后来有一篇著名的《蓝田县丞厅壁记》,就是写县丞在他们官场上的尴尬处境。出于对官场黑暗的认识,对仕途无望的感知,王昌龄对远赴江宁任县丞一职,其实大概是不甚欢喜的。所以他从长安到南京,这一路走得非常慢,甚至在洛阳耽搁了大半年之久。在那里他也结识了很多诗友,结识了很多好朋友。而辛渐也是他的好朋友,此次离开吴楚之地,正是要返回洛阳。所以他才会说:“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7)、一开头就巧妙地把采莲少女和周围的自然环境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说女子的罗裙绿得像荷叶一样,不过是个普通的比喻;而这里写的是采莲少女,置身莲池,说荷叶与罗裙一色,那便是“本地风光”,是“赋”而不是“比”了,显得生动喜人,兼有素朴和美艳的风致。次句的芙蓉即荷花。说少女的脸庞红润艳丽如同出水的荷花,这样的比喻也不算新鲜。但“芙蓉向脸两边开”却又不单是比喻,而是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图景:采莲少女的脸庞正掩映在盛开的荷花中间,看上去好象鲜艳的荷花正朝着少女的脸庞开放。把这两句联成一体,读者仿佛看到,在那一片绿荷红莲丛中,采莲少女的绿罗裙已经融入田田荷叶之中,几乎分不清孰为荷叶,孰为罗裙;而少女的脸庞则与鲜艳的荷花相互照映,人花难辨。让人感到,这些采莲女子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或者说竟是荷花的精灵。这描写既具有真切的生活实感。
(8)、唐诗三百首|岑参:《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
(9)、译文:我住在长江源头,君住在长江之尾。天天想念你却总是见不到你,却共同饮着长江之水。这条江水何时不再这般流动?这份离恨什么时候才能停息?只是希望你你的心如同我的心,我一定不会辜负你的相思意。
(10)、(唐诗三百首25)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11)、白马金鞍从武皇,旌旗十万宿长杨。楼头小妇鸣筝坐,遥见飞尘入建章。驰道杨花满御沟,红妆漫绾上青楼。金章...
(12)、当年长城曾经一次鏖战,都说戍边战士的意气高。
(13)、(唐诗三百首43)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
(14)、当宝宝即将长出乳牙,父母就应该用干净的纱布蘸温水帮助擦拭牙龈,让宝宝尽快习惯刷牙这一行为。
(15)、知了在枯秃的桑林鸣叫,八月的萧关道气爽秋高。出塞后再入塞气候变冷,关内关外尽是黄黄芦草。自古来河北山西的豪杰,都与尘土黄沙伴随到老。莫学那自恃勇武游侠儿,自鸣不凡地把骏马夸耀。
(16)、把马的缰绳系住,我依靠在白杨树上,有谁知道我的怀抱所向呢。
(17)、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独上 一作:独坐)
(18)、于是第三个问题就来了,“冰心玉壶”,于是第三个问题就来了,那么“冰心玉壶”是不是王昌龄的首创?他所说的“一片冰心在玉壶”,是在向洛阳亲友传递怎样的信息呢?事实上“冰心玉壶”,虽然现在人们一说起来就会想到王昌龄,想到他的《芙蓉楼送辛渐》,但它确非是王昌龄的独创。“玉壶冰”其实是盛唐流行的用语,开元年间,宰相姚崇就写了一篇小赋,题目就叫《冰壶诫》。
(19)、《了凡四训》第一篇 至 第四篇 合集(全书完)
(20)、秋风夜渡河,吹却雁门桑。遥见胡地猎,鞲马宿严霜。五道分兵去,孤军百战场。功多翻下狱,士卒但心伤。
2、王昌龄的诗300首古诗图片
(1)、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2)、2-5(好文分享)你的音量,暴露了你的修养
(3)、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4)、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5)、2-11(好文分享)放下别人的错,解脱自己的心
(6)、与苏卢二员外期游丈八寺而苏不至因有此作
(7)、春江愁送君,蕙草生氤氲。醉后不能语,乡山雨纷纷。
(8)、289(唐诗三百首)李商隐:贾生290(唐诗三百首)温庭筠:瑶瑟怨
(9)、全待叙事严整有序,笔力雄健奔放,格调悲壮沉雄,诗人以高度凝练的语言记录了一位将领的丧葬场面,并由此而折射出军队之中由于有功难赏,致使英雄流涕的不公平现像,从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封建社会中深刻的内部矛盾,对有功将士的遭遇寄予了深切的同情。“更遣”二字值得玩味,愈显朝廷对有功将士的不公,扼腕叹息。
(10)、282(唐诗三百首)杜牧:金谷园283(唐诗三百首)李商隐:夜雨寄北
(11)、所谓玉、壶、冰这三个字,其用意都非同小可。在中国文化里,“玉”有五德,或者说“玉有九美”,自古君子比德喻玉,儒家更是赋予了玉“仁义智勇洁”的品德。所以“君子佩玉”,以玉喻德,以玉节行,德玉相彰。而玉壶是玉石制成,在喻德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虚怀若谷,胸襟宽广”。所以唐人以为,只有晶莹剔透的冰块才配贮存在澄澈无瑕的玉壶里,所以“玉壶冰”其实寄予了唐人至纯至真的人格象征。
(12)、与君远相知,不道云海深。《寄欢州》得罪由己招,本性易然诺。《见谴至伊水》黄叶乱秋雨,空斋愁暮心。《客...
(13)、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唐·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14)、2-4(好文分享)有本事的人,身上有四个特征
(15)、临洮一带是历代经常征战的战场。据新旧《唐书·王晙列传》和《吐蕃传》等书载:公元714年(开元二年)旧历十月,吐蕃以精兵十万寇临洮,朔方军总管王晙与摄右羽林将军薛讷等合兵拒之,先后在大来谷口、武阶、长子等处大败吐蕃,前后杀获数万,获马羊二十万,吐蕃死者枕藉,洮水为之不流。诗中所说的“长城战”,指的就是这次战争。“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这是众人的说法。对此,诗人不是直接从正面进行辩驳或加以评论,而是以这里的景物和战争遗迹来作回答:“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足”是充满的意思。“白骨”是战死者的尸骨。“今古”贯通两句,上下句都包括在内;不仅指从古到今,还包括一年四季,每月每天。意思是说,临洮这一带沙漠地区,一年四季,黄尘弥漫,战死者的白骨,杂乱地弃在蓬蒿间,从古到今,都是如此。这里的“白骨”,包含开元二年这次“长城战”战死的战士,及这以前战死的战士。这里没有一个议论字眼,却将战争的残酷极其深刻地揭示出来。这里是议论,是说理,但这种议论、说理,却完全是以生动的形象来表现,因而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手法极其高妙。
(16)、除了在《全唐诗》当中,王昌龄最擅长的七绝被人们称赞之外,在殷璠的《河岳英灵集》当中,更是将王昌龄所写下的诸多七绝边塞诗成为王昌龄的风骨的代表。所以,王昌龄写下的.七绝诗,有很多都受到了人们的追捧。
(17)、边境战事频繁,一年之中兵甲常备,有时作战紧张,一连几天都吃不上一顿饭。
(18)、洛阳尉刘晏与府掾诸公茶集天宫寺岸道上人房
(19)、当今皇上任用贤能,励精图治,正是才智之士奋飞得志的好时机。
(20)、荷畚至洛阳,杖策游北门。天下尽兵甲,豺狼满中原。明夷方遘患,顾我徒崩奔。自惭菲薄才,误蒙国士恩。位重...
3、王昌龄最著名的20首诗
(1)、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来时浦口花迎入,采罢江头月送归。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
(2)、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清辉澹水木,演漾在窗户。荏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千里...
(3)、1《平凡的世界》第一部第1-54章合集(全书完)
(4)、277(唐诗三百首)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5)、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城头铁鼓声犹振,匣里金刀血未干。
(6)、人生如诗:韩予才|新解《唐诗三百首》之张九龄《感遇》
(7)、面对此情此景,禁不住拉着松枝,仰天恸哭,悲痛之情撕心裂肺,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
(8)、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9)、译文: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10)、如果把这首诗看作一幅《采莲图》,画面的中心自然是采莲少女们。但作者却自始至终不让她们在这画面上出现,而是让她们夹杂在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丛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使采莲少女与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使全诗别具一种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这样的艺术构思,是独具匠心的。
(11)、王昌龄在远贬岭南的路上,曾专门赴襄阳拜访孟浩然。后来在他49岁的时候,好不容易逢玄宗大赦返回长安,归途曾遇李白,过襄阳时又去探访孟浩然。孟浩然为王昌龄的命运感慨,也为他遇赦而返而感到兴奋,遂与王昌龄开怀畅饮!但孟浩然当时身染痈疽,也就是背上有大毒疮。在今天治疗起来不是什么特别困难的,但是在古时候,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病。身有痈疽之时,应该忌食物,也就是不能吃江鲜、海鲜、不能吃发物。而孟浩然个人特别喜欢吃一种江鲜叫查头鳊。查头鳊是鳊鱼的一种,产于汉江,口味极其鲜美。比如别说还有团头鳊,又叫团头鲂。团头鳊就是著名的武昌鱼,所谓“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孟浩然最爱吃查头鳊,所以他以查头鳊盛情款待王昌龄,但是王昌龄并不知道孟浩然身负痈疽。孟浩然为了招待朋友、招待知己,虽是田园诗人,也一样豪侠任气、不管不顾。结果就是因为这顿饭,孟浩然“食鲜疾动”,事后疽发而逝。王昌龄痛失人生知己,事后为之伤感不已。
(12)、读完王昌龄的这首诗,崔国辅轻轻地丢下了这一页毛边纸。他不想和王昌龄交往,他早早地就发现了王昌龄不拘小节,说话不知轻重,经常在朝廷得罪官员。崔国辅已经预料到了王昌龄的官途暗淡。
(13)、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14)、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15)、奉和卢明府九日岘山宴马二使君崔员外张郎中
(16)、王昌龄(698—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而立之年,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17)、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18)、王昌龄军中生涯较长,养出了不拘小节的性格,这种性格很难在勾心斗角的官场得势。所以王昌龄曾经因为这种“不拘小节”被直降2级,从八品县丞降级为九品县尉。相当于现在的县长直接降级为县城管大队长,因为这个事情,李白特意给王昌龄写了一首举世闻名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王昌龄的这种不善做官的特征被《新唐书》记作“不护细行”,即不拘小节的意思。
(19)、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闺怨(王昌龄)春宫曲(王昌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凉州词(王翰)后宫词(白居易)宫中词(朱庆馀)近试上张水部(朱庆馀)逢入京使(岑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早发白帝城(李白)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贾生(李商隐)隋宫(李商隐)瑶池(李商隐)嫦娥(李商隐)夜雨寄北(李商隐)寄令狐郎中(李商隐)为有(李商隐)江南逢李龟年(杜甫)赠别·其一(杜牧)赠别·其二(杜牧)金谷园(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杜牧)遣怀(杜牧)秋夕(杜牧)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杜牧)赤壁(杜牧)泊秦淮(杜牧)征人怨(柳中庸)金陵图(韦庄)滁州西涧(韦应物)桃花溪(张旭)寄人(张泌)题金陵渡(张祜)赠内人(张祜)集灵台·其一(张祜)集灵台·其二(张祜)枫桥夜泊(张继)陇西行(陈陶)杂诗(佚名)回乡偶书·其一(贺知章)瑶瑟怨(温庭筠)月夜(刘方平)春怨(刘方平)乌衣巷(刘禹锡)春词(刘禹锡)马嵬坡(郑畋)寒食(韩翃)已凉(韩偓)宫词(顾况)五言律诗
(20)、译文:弯弯的月儿爬上了凉州城头,城头的月儿升空照着全凉州。凉州方圆七里住着十万人家,这里的胡人半数懂得弹琵琶。
4、王昌龄诗词最佳十首
(1)、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2)、2-1(好文分享)人生最高级的活法:算了吧,没关系,会过去
(3)、空旷的原野被凄凉的风声充斥,原野上长满了枯黄的蒿草。
(4)、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5)、王昌龄(698—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6)、而且王昌龄和孟浩然的人生开始追求之路也非常相似。在讲究氏族、名门望族、贵族的唐代,孟浩然与王昌龄都出身贫寒,他们都是平民出身,没有什么望族背景。但他们早年求学、治学的时候,对人生都特别有清晰的规划。在充分的求学、治学之后,20岁的孟浩然选择隐居鹿门山,而不是急于求仕。王昌龄也是这样,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隐居长安灞上,和孟浩然一样修身养性,每日薄暮垂钓,平明去耕,而亲身从事农作生活。他一直到29岁,始漫游天下,先是自关中漫游中原,然后到燕赵大地,出幽燕塞上,又南下定州,最后再返长安。三十四五岁的时候,回长安应举却不幸落第。之后他选择了向西而行,出关中、入陇右,入甘肃、至兰州,再至临洮、古梯道,再至凉州、至甘州、至宿州,出玉门,最远甚至到了碎叶,而他的边塞诗作,也主要得益于这段远行与积累。就是在这段远行和积累之后,王昌龄诗名大盛。返回长安之后,他隐居蓝田石门谷。应该是在这段时间前后,他结交了王维,李白呀、崔国辅、常建、王之涣、高适等人。
(7)、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8)、从王昌龄的边塞诗中可以看出融在诗中的爱国主义,从诗中可以看出英雄主义精神,饱含深情。王昌龄的边塞诗将诗人的视野和胸怀体现的淋漓尽致,而且在写作上,王昌龄最擅长情景交融,借景抒情,以景喻情,这是王昌龄的诗的常用结构。不得不说王昌龄在写作手法上很厉害,他将最简练的技巧运用的炉火纯青,然后在框定的情景中展现另外一个开阔的视野,在最朴实无华的主题中衍生出更深一层的情感,这就是王昌龄的诗的精髓。
(9)、(唐诗三百首16)李隆基《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
(10)、山阴县尉崔国辅接到了王昌龄的诗,他在如豆的油灯下一字一句地阅读了一遍。
(11)、青海湖上蒸腾而起的漫漫云雾,遮暗了整个祁连山,远远地可以望见玉门关那座孤城。黄沙万里,频繁的战斗磨穿了战士们身上的铠甲,不将敌人打败绝不回还。
(12)、扶风主人走过来和我一起举杯共饮,闲聊之中流露出颇多感慨。
(13)、 (国学经典) 《论语》《朱子家训》《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大学》合辑
(14)、东京府县诸公与綦毋潜李颀相送至白马寺宿
(15)、如此凄惨的情景竟然时禽兽都不忍离去,路过此地的人哪还能忍心目睹这凄惨的一幕。
(16)、 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诗的首句最耐人寻味。说的是此地汉关,明月秦时,大有历史变换,征战未断的感叹。二句写征人未还,多少儿男战死沙场,留下多少悲剧。四句写出千百年来人民的共同意愿,冀望有“龙城飞将”
(17)、卢溪郡南夜泊舟,夜闻两岸羌戎讴。其时月黑猿啾啾,微雨沾衣令人愁。有一迁客登高楼,不言不寐弹箜篌。弹作...
(18)、这首边塞诗突出表现戍边将士坚决破敌的雄心。前两句概括地写出西北边关的莽苍景色,借以衬托戍边将士的辛劳艰苦。后两句直写将士英勇战斗破敌的豪情。全诗但见报国壮志,并无戍旅怨愁。这样的情调,是和盛唐雄风完全一致的。诵读时应有铿锵的气韵。
(19)、天亮就拿起扫帚打扫金殿尘埃,百无聊赖时手执团扇且共徘徊。美丽的容颜还不如乌鸦的姿色,它还能带着昭阳殿的日影飞来。
(20)、到了洛阳,如果有亲友向您打听我的情况,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未受功名利禄等世情的玷污。
5、王昌龄的诗大全100首
(1)、王昌龄的诗可以分为三个题材,一个是一边塞为主,一个是闺情宫怨,一个是送别题材。其中以边塞诗最富盛名,而且以七言绝句最为突出,七绝圣手这个美誉就是这么来。
(2)、闺中少妇未曾有过相思离别之愁,在明媚的春日,她精心妆饰,登上高楼。忽然看到路边的杨柳春色,惆怅之情涌上心头。她后悔当初不该让丈夫从军边塞,建功封侯。
(3)、(唐诗三百首43)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
(4)、白马金鞍从武皇,旌旗十万宿长杨。楼头小妇鸣筝坐,遥见飞尘入建章。 驰道杨花满御沟,红妆缦绾上青楼。...
(5)、旷野饶悲风,飕飕黄蒿草。系马停白杨,谁知我怀抱。 所是同袍者,相逢尽衰老。况登汉家陵,南望长安...
(6)、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高殿秋砧响夜阑,霜深犹忆御衣寒。银灯...
(7)、(唐诗三百首21)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8)、凉州词(王之涣)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塞上曲·蝉鸣空桑林(王昌龄)塞下曲·饮马渡秋水(王昌龄)长信怨(王昌龄)渭城曲(王维)秋夜曲(王维)洛阳女儿行(王维)老将行(王维)桃源行(王维)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李白)清平调·一枝红艳露凝香(李白)清平调·名花倾国两相欢(李白)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李白)行路难·大道如青天(李白)行路难·有耳莫洗颍川水(李白)将进酒(李白)玉阶怨(李白)长相思·其一(李白)长相思·其二(李白)长干行·君家何处住(李白)蜀道难(李白)子夜吴歌·春歌(李白)子夜吴歌·夏歌(李白)子夜吴歌·秋歌(李白)子夜吴歌·冬歌(李白)关山月(李白)江南曲(李益)古从军行(李颀)哀王孙(杜甫)兵车行(杜甫)丽人行(杜甫)哀江头(杜甫)金缕衣(佚名)独不见(沈佺期)烈女操(孟郊)游子吟(孟郊)燕歌行(高适)长干行·君家何处住(崔颢)长干行·家临九江水(崔颢)塞下曲·鹫翎金仆姑(卢纶)塞下曲·林暗草惊风(卢纶)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卢纶)塞下曲·野幕敞琼筵(卢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