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名句经典语录147句精选
论语名句图片
1、论语名句图片及解释
(1)、赵普去世后,家人打开他的箱子,发现只有《论语》二十篇。后世以“半部《论语》治天下”来评价他。
(2)、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3)、(讲解)人格高尚的人不可用小事情考验他,却可以委以重任;人格低下的人不可委以重任,却可用小事情考验他。
(4)、(讲解):古代读书人学习的目的,在于修养自己的学问道德(然后去为国家、人民服务),现在读书人学习的目的,在于给别人看(希望得到别人的赞美和任用)。
(5)、(讲解)君子不因为别人的话说得好就提拔他,也不因为别人的品德不好就废弃他的正确意见。
(6)、0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7)、君子做人行事光明磊落,大公无私,不会私底下与人勾结,谋取私利;小人则相反,臭味相投,喜欢互相勾结,只顾个人利益,却不会顾及道德大义。
(8)、(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译文孔子说季氏:“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宗庙里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
(9)、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0)、我们每个人不仅在学习上,都应该是以实事求是,科学求知的态度。在对待任何事物都应该谦虚诚退,知道就是知道,不能不懂装懂,自欺欺人。
(11)、(讲解):(教学生)不到他苦思冥想怎么也弄不明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告诉他(四方形)的一个角,他不能由此推出另外三个角,就不再往下教他(新知识)了。
(12)、(注释)君子要成全别人的好事,不助长别人的坏事;小人与此相反。
(13)、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
(14)、(讲解):懂得它不如爱好它,爱好它不如以它为乐。
(15)、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6)、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7)、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8)、《论语》在古代有3个版本,包括《古论》《鲁论》和《齐论》。现在通行的《论语》是由《鲁论》和《古论》整理形成的版本。
(19)、语出春秋·鲁·孔子《论语·泰伯》。劳:辛劳,劳苦。葸:拘谨,畏惧的样子。绞:说话尖刻,出口伤人。恭敬而不符合礼仪规范,就会烦扰不安;谨慎而不符合礼仪规范,就会拘谨;勇猛而不符合礼仪规范,就会生乱;率直二不符合礼仪规范,就会尖刻伤人。
(20)、(讲解)温习已知的旧知识,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2、论语名句经典语录
(1)、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2)、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要想领导好别人,首先要以身作则,身先士卒,这样才能服众,如果自己都做不到,却要求别人做到,别人就不会服气了。
(3)、(讲解):君子懂得的是义,小人懂得的是利。
(4)、(注释)遇到可实践仁道的机会,对老师也不必谦让。
(5)、作为儒家经典的《论语》,其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论语》的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伦理道德范畴——仁,社会政治范畴——礼,认识方法论范畴——中庸。仁,首先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真实的状态,折中真的极致必然是善的,这种真和善的全体状态就是“仁”。孔子确立的仁的范畴,进而将礼阐述为适应于仁、表达仁的一种合理的社会关系与待人接物的规范,进而明确“中庸”的系统方法论原则。“仁”是《论语》的思想核心。
(6)、(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论语·卫灵公》(杀身成仁))
(7)、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卫灵公》
(8)、君子有九件要反思的事:思考眼睛是否看明白,思考耳朵是否听懂,待人是否温和,举止是否恭敬,谈吐是否真心,处事是否谨慎,有疑问是否得到解答,发怒是否有严重后果,得到东西思考是否理所应得。
(9)、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
(10)、(讲解):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才真叫过错呢。
(11)、释义:这句话出自《论语·雍也篇》。志存高远,乐在其中,即便身居陋巷,衣食简朴,又有何妨?“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格局决定了人生的高度。
(12)、(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论语》)
(13)、(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
(14)、花言巧语会败坏道德,小事不忍耐,就会坏了大事情。
(15)、见到贤人,就应该想到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要反省自己。
(16)、白话文释义: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1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8)、(注释)当他没有得到的时候,总是忧虑不能得到。得到以后,又会担心失去。如果担心失去什么,那就会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19)、君子安详舒泰,却不骄傲凌人;小人骄傲凌人,却不安详舒泰。
(20)、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有所建树,四十岁遇事不困惑,五十懂得了自然规律,六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随心所欲,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3、论语名句图片大全
(1)、(讲解)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成全人家恶事。
(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3)、君子不会根据言论推举选拔人才,也不会因为某人有缺点错误而废弃他的言论。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讲解):自己不想要或者不想做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5)、文字、图片素材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6)、孔子告诉我们,我们观察一个人,不能光听他嘴里说什么,还要看他具体做什么,是不是言行一致。
(7)、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论语·宪问》
(8)、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9)、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译文:自己不愿承受的事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你要求别人做什么时,首先自己本身也愿意这样做,或你本身也做到如别人这样了,那么你的要求才会心安理得;通俗理解就是,自己做不到,便不能要求别人去做到。
(10)、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礼的作用,在于使人的关系和谐为可贵。)
(11)、释义:这句话出自《论语·述而篇》。别人身上总有自己学习地方,对于他人好的地方,不妨加以学习和利用,而对于不好的地方则想办法改进。不盲目排斥他人,随时随地的学习,不成功也难。
(12)、名分不正,说起话来就不顺当合理,说话不顺当合理,事情就办不成。
(1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译文孔子说:“知道它的人不如喜欢它的人,喜欢它的人不如以它为快乐的人。”)
(14)、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15)、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16)、(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论语)
(17)、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
(18)、聪明而又爱好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辱。
(19)、(讲解)君子如果不自重,就没有威严,(别人也不会尊重你),学习的知识就不会扎实。做人重要的是讲求忠诚,守信用。不要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如果犯了错误,就不要害怕改正。
(20)、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4、论语名句60条及翻译
(1)、(古之学者为己(所谓为己之学),今之学者为人。——《论语·宪问》)
(2)、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3)、(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译文孔子说:“明智的人喜欢水,仁慈的人喜欢山;明智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明智的人快乐,仁慈的人长寿。”)
(4)、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5)、060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6)、(讲解)有了过错,别人都能看到;改了,人们都会敬仰他。
(7)、(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论语》)
(8)、古之学者为己(所谓为己之学),今之学者为人。《论语·宪问》
(9)、凡是油嘴滑舌,见风使舵,善于讨好取悦别人的人,一般都不是厚道之人,应该小心提防。
(10)、(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论语)
(11)、(注释)犯了错误却不改正,那就是最大的过错呀。
(12)、听到传闻不加考证随意传播,就是抛弃了道德。
(13)、065 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14)、(讲解):君子懂得的是义,小人懂得的是利。
(15)、(讲解):早上懂得了真理,晚上就死去,也是可以的(爱真理胜于爱生命)。
(16)、(讲解):看见贤人就应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则应在内心自我反省有无类似缺点。
(17)、(讲解):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认真学习,就会弄得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18)、(注释)聪明人喜欢流动的水,仁者喜欢稳重的山;聪明人性好动,仁者性好静;聪明人快乐,仁者长寿。
(19)、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0)、(讲解):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认真学习,就会弄得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5、论语经典名句100句图片
(1)、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译文:自己不愿承受的事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你要求别人做什么时,首先自己本身也愿意这样做,或你本身也做到如别人这样了,那么你的要求才会心安理得;通俗理解就是,自己做不到,便不能要求别人去做到。
(2)、(讲解)早上懂得了真理,晚上就死去,也是可以的(爱真理胜于爱生命)。
(3)、(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译文孔子在齐国听《韶乐》,好长时间吃肉不觉滋味。他说:“没想到音乐的创造竟能达到如此高的境界。”)
(4)、一个人内在的质朴胜过外在的文采就会显得粗野,外在的文采胜过内在的质朴就未免浮夸虚伪。只有文采和质朴配合恰当,然后才能成为君子。
(5)、(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译文孔子说:“《关雎》这篇诗,主题快乐却不过分,忧愁却不悲伤。”)
(6)、(注释)人如果失去了信用或不讲信用,不知道他还可以做什么。就像大车没有车辕与轭相连接的木销子,小车没有车杠与横木相衔接的销钉,它靠什么行走呢?”
(7)、语出春秋·鲁·孔子《论语·雍也》。不要迁怒于别人,也不要犯同一种过失。犯了错误的人,应该冷静分析自己为什么犯错误,总能在错误中汲取教训,不让自己再犯同样的错误。
(8)、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胡?
(9)、(讲解)不在那个职位上,就不要过问那方面的政事。
(10)、人没有对将来的考虑,就必定会有近在眼前的忧愁。
(11)、(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孔子《论语》)
(12)、逝去的时光就像这流水一样,白天和黑夜都不会停止。
(13)、(讲解):人格高尚的人不可用小事情考验他,却可以委以重任;人格低下的人不可委以重任,却可用小事情考验他。
(14)、(讲解):君子不要像器具一样(只有一种固定的用途,要在任何环境都能发挥君子的作用)
(15)、听起来,可能有些夸张,但是,《论语》里包含的修身、齐家、治国的观点,时至今日,依然很有用。
(16)、译文:士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任,路途遥远。
(17)、(讲解)花言巧语,装出和善的面孔。这种人,心里不会有多少“仁德”(这种人不会有真正的爱人之心)。
(18)、孝弟(tì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
(19)、(注释)可以一起学习的人,未必都能学到道;能够学到道的人,未必能够坚守道;能够坚守道的人,未必能够随机应变。”
(20)、(讲解)不求速成,不要图小利。想求速成,反而达不到目的,贪图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1)、(讲解):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知啊。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故知新)(讲解):温习已知的旧知识,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
(3)、古人学习的人是为了提高自己,现在学习的人是为了炫耀给别人看。
(4)、君子不能像器具那样,作用仅仅限于某一方面。君子应当博学多识,具有多方面才干。这样,他可以通观全局、领导全局,成为合格的领导者。
(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篇》
(6)、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7)、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语·季氏》。
(8)、君子待人和顺友善,但不会盲目附和,人云亦云。小人虽常和他人保持一致,却是毫无原则、不辨是非曲直的“苟同”。
(9)、(讲解):(教学生)不到他苦思冥想怎么也弄不明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告诉他(四方形)的一个角,他不能由此推出另外三个角,就不再往下教他(新知识)了。
(10)、(注释)生下来就知道学习的人,是上等;经过学习才知道的人,是次一等;感到困惑才学习的人,又次一等;感到困惑仍不学习,这样的人就是下等的愚民了。
(11)、(注释)孔子从四个方面来教育学生:历史文献、生活实践、待人忠诚、讲究信用。
(12)、当仁不让于师。(讲解):在实行仁德之事的时候对自己的老师也不要谦让。
(13)、(讲解)一个人如果不守信用,不知他怎么可以做人!
(1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温故知新)
(15)、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讲解):名分正当,说话才能合乎情理,事情才能成功。指做事、说话必须理由正当而充足。
(16)、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讲解):读书的人不可不抱负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重任在身而路程遥远。
(17)、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
(18)、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杀身成仁)(讲解):有志之士和仁人,不会贪生怕死而损害仁,只会勇于牺牲来成全仁。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讲解):做不应该做的事从而做官发财,对我来说,好比是天空浮来浮去的过眼烟云。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讲解):聪明的人不会疑惑,实行仁德的人会忧愁,真正勇敢的人,不会畏惧。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讲解):聪明智慧的人爱水,有仁德的人爱山。聪明智慧的人爱活跃,有仁德的人爱沉静。聪明智慧的人快乐,有仁德的人长寿。当仁不让于师。(讲解):在实行仁德之事的时候对自己的老师也不要谦让。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9)、(注释)君子认为口里说的超过实际是可耻的。
(20)、(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3)、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4)、(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语·季氏》)
(5)、0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卫灵公》译文:走着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谋划。志趣不同的人就无法共事。《论语》中最初指的是君子和小人之别。
(6)、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7)、古之学者为己(所谓为己之学),今之学者为人。
(8)、不在那个位置上,就不要考虑那个位置上的事。
(9)、(讲解):我每天都要从多个方面检查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办事情,是否忠实呢?与朋与交往,是否有不真诚的地方呢?老师传给我的学业,是否复习了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0)、孔子进八太庙,每遇到一件事情都细细地询问。有人说:谁说鄹邑大夫的儿子懂得礼仪呀?他进到太庙里,每件事都要向人询问。孔子听到这话后,说:这正是礼麻。
(11)、(讲解)有道德有学问的人不贪图饮食的满足、居室的舒适(不把精力放在吃住上),而求做事勤快、说话谨慎,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请教,这样做,就可以说是一个好学的人了。
(12)、(注释)不担心自己没有职位,担心自己没有可以立身的本领。不担心没有人了解自己,担心自己不具备让人知晓的本领。
(13)、(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论语·子路》)
(14)、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论语·里仁》
(15)、不凭空臆测,不绝对肯定,不固执己见,不自以为是。
(16)、0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论语·子罕》译文:三军中最重要的统帅是可以换人的,但是,一个普通人的志向却不可以改变。孔子说这话的目的是告诉学生,一个人应该坚定信念,矢志不渝。
(17)、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举一反三)
(18)、如果早上能够悟道,即使晚上就死去,也是非常值得的。
(19)、士人不可以不弘大刚毅,因为他肩负的任务重大而路程遥远。
(20)、语出春秋·鲁·孔子《论语·里仁》。君子在言语上可以表现得木讷、迟钝,但是在行动上一定要敏捷、勤快。孔子最讨厌那种巧言令色的人,他欣赏的是沉默寡言的实干家。说的越多,必然失误越多,因此,孔子提倡慎言,就是希望有修养的人要少说话,不说无用的话。多干实事,才能积累经验,使自己变得更加完善,同时也能够赢得人们的赞赏和信赖。这就是告诫人们要少说废话、多做实事,这样才能逐渐成为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1)、(注释)忠心地劝告他,好好地劝导他,不听就作罢,不要自讨羞辱。
(2)、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5)、格物是修身治学的第一个科目,如果一个人立志读书修道,还因为自己穿得不好、吃的不好为耻,那就等于还没有入门,就不必和他谈论学问了。
(6)、与谄媚逢迎的人交朋友,与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交朋友,与善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
(7)、(讲解)古代读书人学习的目的,在于修养自己的学问道德(然后去为国家、人民服务),现在读书人学习的目的,在于给别人看(希望得到别人的赞美和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