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团结合作的词语,成语,谚语150句精选

2023年10月28日|来源:青春励志语录网|阅读:59

关于团结合作的词语

1、关于团结合作的词语四字词语

(1)、(解释):群:大家,集体;策:谋划,主意。指发挥集体的作用,大家一起来想办法,贡献力量。

(2)、团结语词在成文宪法上直接成为规范经济关系的指导原则。“团结”作为经济社会领域内的治理理念进一步被欧洲各国广泛接受。这个大背景也造就了波兰1997年宪法第20条:“社会市场经济的特征要素,与经济行为的自由、私有制以及社会参与方的团结、对话与合作,构成市场经济的基础。”这一表述不仅包容了团结原则,还强烈体现出社会主义历史留下的精神遗产。德国基本法中的团结原则体现在第104a条当中,其中涉及联邦制下国家与各州的财税分配,关涉的组织法亦名为“团结法案”(Solidarpakt)。同时,德国基本法也通过宪法修正案,新修正的基本法第1095条固定了承担欧盟预算义务在联邦政府与各州之间的分配比例。

(3)、众喣飘山:众人吹气,可以移山。比喻人多力量大。同“众喣漂山”。

(4)、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

(5)、团结主义经济思想关注制度进程、社会规范和行为、经济决策的历史和演变背景、对经济假设的经验支持,以及承认伦理问题是经济理论的组成部分。在教会理念的加持下,团结主义原则从第三共和国时期起为法国的社会改革立法、国际劳工运动以及二战后德国的经济重建提供了重要的理念基础。

(6)、(出自):《尚书·皋陶谟》:“同寅协恭和衷哉。”《国语·鲁语下》“夫苦匏不材于人,共济而已。"

(7)、众志成城hòngzhìchéngchéng

(8)、(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9)、言行抱一:犹言言行一致。说的和做的.完全一个样。

(10)、患难与共草木接兵同甘共苦父子连手,齐力断金

(11)、解衣推食奔走之友不分彼此布衣之交同心协力另外还有一些谚语,如下:

(12)、团结就有力量和智慧,没有诚意实行平等或平等不充分,就不可能有持久而真诚的团结。——欧文

(13)、读音:zhòng zhì chéng chéng

(14)、同心叶力: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同“同心协力”。

(15)、出处:《汤誓》曰:“聿求元圣,与之戮力同心,以治天下。”《墨子·尚贤》

(16)、同德同心:谓思想行动完全一致。同“同心同德”。

(17)、①懂团结是真聪明,会团结是真本领。团结出凝聚力,出战斗力,出新的生产力,也出干部。

(18)、第狄骥学说发展和成熟的大部分时间处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期,而第三共和国自身不稳定的宪制结构促使法国知识界继续反思大革命的精神与制度遗产。知识界对于民主制度的检讨,尤其是对民主多数决的抵触情绪,参与推动了法国行政法的现代转向,使得第三共和国时期法学家们创造出了“法治国”(Étatdedroit)的本土学说。狄骥的社会团结公法理论通过处理社会机理和政治权威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回答了一个贯穿第三共和国政治生活的根本命题:当雅各宾派的所作所为使得卢梭理论自19世纪在知识分子之间逐渐失宠后,如何在民主的前提下安置权威。

(19)、在当下中国写作本文有如下意义:首先,“团结”语词是19世纪欧陆社会思潮在政治话语与公法理论中留下的深刻烙印。在比较的视野里,19世纪社会思潮早已通过政治行动造就了具有明确价值导向的社会经济制度。作为本文线索的“团结”语词不仅是政治与公法之间复杂互动的线索,而且启发研究者通过经验素材打量社会中经济与公法的历史面貌,以欧陆经验回应“经济宪法”的历史生成与现实肌理。其次,如果将比较法比作一面镜子,挖掘欧陆公法上典型的“团结”语词也将有助于我们重新审视我国现行宪法,以在未来研究中进一步探究:真正决定宪法解释的那些价值为何依然沉默地栖身在这部社会主义宪法之中。最后,后疫情时代各国各方对于“团结”原则的呼吁,意味着“每个人/每个国家的行为对于他人/他国都负有责任”,揭示了即使在逆全球化的态势中,不同国家之间休戚与共依然是国际社会坚实的政治共识与伦理基石;如是前提下,各国宪法作为观察、理解国别语境下团结价值最重要的法律文本,也为寻求国际共识提供了宪法文化层面的基础。

(20)、解释:衷:内心;济:渡。大家一条心,共同渡过江河。比喻同心协力,克服困难。

2、关于团结合作的词语,成语,谚语

(1)、(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2)、重点识记:众志成城、和衷共济、肝胆相照、齐心协力、同心同德

(3)、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4)、意思:指万众一心,一起面对困难。意思是大家齐心协力,就像城墙一样的牢固。比喻大家团结一致,就能克服困难。

(5)、单个的人是软弱无力的,就像漂流的鲁滨逊一样,只有同别人在一起,他才能完成许多事业。——叔本华

(6)、团结语词在公法上获得“规范性”,或者说具有公法意义,是通过莱翁·狄骥(LeonDuguit)的国家学说实现的。现有研究在规范立场上对狄骥的公法学说已经提供了较为全面的介绍。然而,在思想体系内部进行自洽的、内含应然判断的教义分析无法真正理解某一思想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出现的原因。正如前述,由于长久处于“社会连带法学”这一术语的遮蔽之下,本应成为理解狄骥公法思想关键概念的“团结”迄今为止并没有获得足够的关注,从而未能很好地与同时代思想境况进行对接。比起国家的本质应当是提供公共服务这样后世公法学人耳熟能详的定论,为什么应当将狄骥的公法思想置于具体历史背景下,将其理解成欧陆团结主义理论脉络的一部分,是本部分要完成的分析目标。

(7)、同舟共济(解释)舟:船;济:渡,过洒。坐一条船,共同渡河。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战胜困难。也比喻利害相同。

(8)、同力协契:犹言同心协力。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9)、(出自):《国语·周语下》:“众心成城,众口铄金。"

(10)、(出自):《尚书·泰誓中》:“予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

(11)、梦想成真的新战场,奋进者能打仗、敢闯关。中天绿色精品钢项目作为推动江苏产业转型的示范项目,躬身实干、团结一心的“中天铁军”,使命在肩、刻不容缓。我们将以“五化五一流”(装备一流、环保一流、品牌一流、管理一流、效益一流)的标准、建成一座“最洁净、最智慧、最高效、最安全、最优质”的标杆示范型现代化绿色钢城,奋力跑出新时代钢铁工业发展的“中天加速度”,打造“贯彻国家战略的示范、传统产业升级的示范、促进苏南苏中苏北协调发展的示范”,努力成为世界钢铁行业领跑者。

(12)、抱成一团:保持一致,行动起来像一个人。形容关系极为亲密。

(13)、水清无鱼水太清,鱼就存不住身,对人要求太苛刻,就没有人能当他的伙伴。比喻过分计较人的小缺点,就不能团结人。

(14)、单个的人是软弱无力的,就像漂流的鲁滨逊一样,只有同别人在一起,他才能完成许多事业。——德.叔本华

(15)、协力同心:心:思想;协:合。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形容团结协作的成语篇同舟共济tóngzhōugòngjì

(16)、反间之计:间:离间。原意为利用敌人的间谍把假情况告知敌人使之失误的计策。后来指离间敌人内部,使之不团结的计策。

(17)、(示例):~,同声呼吁,力抗汉奸,唤醒政府。◎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一0八回

(18)、释义:在大风雨里同坐一条船。比喻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互相帮助,齐心协力,战胜困难。

(19)、(出自):元·乔梦符《两世姻缘》第一折:“做了一程夫妻,彼此赤心相待,白首相期。”形容团结协作的成语篇3风雨同舟:(fēngyǔtóngzhōu)

(20)、(语法):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指彼此关系密切,利害一致

3、关于团结合作的词语和成语

(1)、(万万千千) 他们预备散到各地去,把~的心团结成一颗心呀。

(2)、7七支八搭qīzhībādā 8万万千千wànwànqiānqiān  9万人一心wànrényīxīn

(3)、众志成城,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众志成城万众一心,象坚固的城墙一样不可摧毁。比喻团结一致,力量无比强大。

(4)、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5)、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谚语人心齐,泰山移。——谚语团结就是力量。——谚语

(6)、成语出处:《尚书·皋陶谟》:“同寅协恭和衷哉。”

(7)、出处:《尚书·皋陶谟》:“同寅协恭和衷哉。”《国语·鲁语下》“夫苦匏不材于人,共济而已。”

(8)、众喣山动:众人吹气,可以移山。比喻人多力量大。同“众喣漂山”。

(9)、出处:《庄子·渔父》:“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茅盾选集·杂感二题之二》:“唯有盟国的精诚团结,才能赢得和平。”

(10)、一致百虑:一致:趋向相同;百虑:各种考虑。趋向虽然相同,却有各种考虑。儒家指虑虽种种,理归于一。

(11)、(语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12)、出处:春秋左丘明《国语·鲁语下》:“夫若匏不材于人;共济而已。”

(13)、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俗语人心齐,泰山移。——谚语

(14)、解释:群:大家,集体;策:谋划,主意。指发挥集体的作用,大家一起来想办法,贡献力量。

(15)、万众一心(解释)千万人一条心。形容团结一致。

(16)、同舟共济: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战胜困难。

(17)、(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比喻同心协力,克服困难

(18)、(示例):诸公热诚毅力,十倍仲恺,当有善法,济此艰难。庶几~,危亡共拯。◎廖仲恺《辞财政部长职通电》

(19)、(一心一力) 犹同心协力。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20)、比喻真心诚意、以真心相见、互相坦诚交往共事。

4、关于团结合作的词语名称有哪些

(1)、7七支八搭qīzhībādā 8万万千千wànwànqiānqiān  9万人一心wànrényīxīn

(2)、20世纪初期,弥漫欧陆的公法理论倾向还是在规范性意义上对理想政体进行探索,而狄骥强烈反对这一理论进路里的国家法学说。狄骥本人就以一战做过类比,描述当时德法两国公法学家的观念之争:“德国全体的公法学家和法学家所肯定的权力国家观念,同以法国为先驱的合作国家观念发生了冲突,而前一种观念已在马恩河畔和凡尔登山峡中战败了。”

(3)、战后法国重建伴随着社会团结作为制度工程的实现。从20世纪四十年代中期至20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法国经历了战后经济恢复的“辉煌三十年”(TrentesGlorieuses),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福利国家制度。及至20世纪八十年代密特朗政府上台推行社会主义政策,甚至直接设置了国家团结部(MinistryofNationalSolidarity)来实施各种社会福利计划,并且把对象扩大到移民。1945年法国设立国民团结税(NationalSolidarityTax)以协助国家度过危机,暂时的税种来源有两个:一般的累进财产税和战争期间财产增长税。一年后,1946年第四共和国宪法序言第12段宣示:法国国民将平等、团结地承担战争中的国家损失。1958年,法国设立社会行动基金(SocialActionFund)以提供教育(尤其是语言教育)和住房援助。最初这一计划是面向具有法国公民身份的阿尔及利亚移民,资金来源包括国家财政分配、私人公司、志愿机构、类公共组织以及移民自身。20世纪七十年代中叶石油危机终结了战后法国的“辉煌三十年”,20世纪八十年代初密特朗(FrançoisMitterrand)总统上台,现代法国迎来了自己首位主张社会主义的总统。在密特朗的两届任期内,政府两度设置国民团结财产税(NationalSolidarityTaxonWealth),直接向财产超过一定金额的自然人征税,此后这一税种保留至今。2017年,这一税种的起征点为80万欧元。

(4)、释义:为同一目的而努力。指思想统信念一致。

(5)、众志成城,意思是大家齐心协力,就像城墙一样的牢固,比喻大家团结一致,就能克服困难;

(6)、本文希望证明:“团结”语词在19世纪欧洲思潮中出现,是对现代国家本质提出的竞争性理解方案。这个语词包含了经济社会中的救助理念,直接刺激了二战后欧洲福利国家兴起。在规范的领域,“团结”语词表现为关注经济生活的社会团结(socialsolidarity)。欧盟法上的“团结原则”(solidarityprinciple)继承了这一术语的法国起源,同样强调社会团结,其中经济意涵更为凸显,已经成为欧盟法上的根本原则之一。

(7)、为渊驱鱼:原比喻残暴的`统治迫使自己一方的百姓投向敌方。现多比喻不会团结人,把一些本来可以团结过来的人赶到敌对方面去。

(8)、风雨同舟和衷共济精诚团结齐心协力群策群力同心协力一心同归和衷共济同心协力同舟共济万众一心患难与共众志成城齐心合力志同道合一个巴掌拍不响,一个好汉三个桩众人拾柴火焰高

(9)、铜城铁壁:原比喻防御十分坚固,不可摧毁。也比喻团结一致。同“铜墙铁壁”。

(10)、(sticktogether;uniteasone;hangtogether)保持一致;行动起来像一个人;站在一起并且互相支持

(11)、聪明人与朋友同行,步调总是齐一的.——法国谚语

(12)、五人团结一只虎,十人团结一条龙,百人团结像泰山。——邓中夏

(13)、众志成城(解释)万众一心,象坚固的城墙一样不可摧毁。比喻团结一致,力量无比强大。

(14)、摘 要:在欧陆,“团结”语词指向时至今日依然鲜活的制度运行。在历史与经验的视角中,“团结”语词在欧陆的出现有着特定的思想背景。而后这一语词进入公法理论,成为具有规范性的概念。“团结”的要求来自社会自身的结构,个人与他人构成的根本社会关联之现实直接关涉经济与国家的本质。通过欧陆典型国家的政治实践,“团结”语词的制度成果包括战后宪法普遍所言的团结价值以及各主要国家社会团结的经济制度与现行立法。在公法上,阐明“团结”语词要求国家发现社会、保护社会,同时也包含社会中的人们对彼此承担社会义务。自其诞生起,“团结”语词就以对人的关怀为核心,以提高社会福祉为目标,以期实现对资本主义及其生产方式的约束与改造。

(15)、感谢有你的20科研创新、矢志超越,我们十五年如一日的静心发展、自我迭代,终于在2020年一举拿下了国家工业领域最高奖项——“中国工业大奖”,荣誉“霸屏”、实至名归……我们更要感谢许许多多默默无闻、无怨无悔的无名英雄,以普通人的平凡,书写着中天不平凡的20

(16)、涂尔干对“团结”的讨论起点具有浓厚的道德基础:他将社会学视为道德科学,而社会学的任务正是探索现实存在的具体团结形式。涂尔干在《社会分工论》中提出机械团结与有机团结的区分。机械团结建立在社会个体的同质性之上,以社会中人类群体对组织化压制手段的情感与心理反应为典型,“这种一致性最终使人们互相融合起来,形成了一种结合体(amalgam)”,从而产生团结的集体意识。然而“共同意识所结成的关系并不完全是通过压制力量来保护”,各种互相依赖的社会关系在分化形式上结成了新功能,这便是有机团结。涂尔干认为,现代经济社会实现团结的方式基于社会内部的协作,随着社会不断进化,机械团结会不断松弛。人类社会的历史起于机械团结,而随着历史的发展,前者式微,有机团结随着劳动分工的发展则有着递增的优势。

(17)、五人团结一只虎,十人团结一条龙,百人团结像泰山。

(18)、若是关心团结语词如何塑造了二战后的宪法观念,成文宪法自身即是最好的观察对象。宪法通过文本即可表达自身,无论是宪法序言还是正文条款。对于理解我们社会中政治话语的本质,宪法提供了一套绝对重要的公共词汇。在教义解释之外,宪法文本的文义本身就为特定概念提供了语境,并且与特定概念一起交织成为宪法表达(constitutionalexpression)。从而在比较研究的视野里,各国宪法中团结语词本身就暗示了本国宪法所拥抱的独特价值及其栖身的制度结构。欧洲各国现行宪法中的团结语词主要体现在两个意义上:一是强调国民之间的团结,即一国之内公民之间的公法关系,构成宪法义务;二是国内经济关系上,强调各次级治理单元之间经济均衡,往往明示国家在此维护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义务。

(19)、欧盟法上的“团结原则”意涵继承了这一术语的法国起源。欧陆历史上的“欧洲团结”语词最早出现在1815年神圣同盟在欧洲大陆寻求政治秩序的过程当中,然而因为历史局限,这一语词在当时意在维护宗教秩序与君主制,具备极端保守的价值取向。直至战后“欧盟之父”法国人罗伯特·舒曼(RobertSchuman)将团结原则写入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序言当中,欧洲团结原则才正式在欧洲语境下获得了现代含义。作为欧洲一体化的支撑价值,团结语词同样强调社会团结,同时其经济意味更为凸显:欧洲一体化政治目标的基础是经济一体化;同时欧洲的自由竞争必须由欧洲的团结一致来平衡。目前在欧盟内部最成功的实践是由欧洲委员会管理的结构基金鼓励和补充欧盟国家和地方当局降低不同地区经济不平衡的努力。

(20)、视为知己手足之情同窗之情爱人以德助人为乐煮粥焚须忠信乐易亲去骨肉亲如手足情同手足情深潭水雪中送炭解衣推食奔走之友不分彼此布衣之交同心协力称兄道弟赤心相待打成一片打得火热道义之交分甘共苦甘苦与共肝胆相照

5、关于团结合作的词语和谚语

(1)、(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2)、吴越同舟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战胜困难。

(3)、晋军将领先不听统帅荀林父的命令擅自进攻楚军。

(4)、出处:《孙子·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5)、语法: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指彼此关系密切,利害一致

(6)、②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责任。

(7)、③众心成城,众口铄金。——《国语·周语下》

(8)、五湖四海:指全国各地,有时也指世界各地。现有时也比喻广泛的团结。

(9)、同心协力心:思想;协:合。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10)、一致是强有力的,而纷争易于被征服.——伊索

(11)、本文的核心关切是:“团结”语词在欧陆公法上的理论表现与现实意义。因此本文回答的研究问题是:“团结”语词在欧陆思潮中出现时的样貌如何?随着时间演进,这一价值落成了什么规范制度?随后这一规范表达又如何延伸进战后宪法与欧洲一体化的公法表达?为了回答以上问题,本文采取的主要研究进路是将法律概念本身视为语词,由此成为连接思想史和法律文本的分析线索,具体研究方法包括思想史方法和法律的情境分析方法(lawincontext)。本文中所言欧陆主要指西欧地区,以法国为主要代表国家。至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启迪法律制度的“团结”思想来源,本文出于时代限定选择经典社会理论与天主教社会教育,其中“团结”语词的核心表达为“社会团结”。虽然历史归因不是本文论证的核心目的,但需要说明的是:本文论及的具体公法制度通常被认为是社会民主主义劳工运动与天主教共同影响的产物。同时,为了保持研究视野的完整,本文在比较二战后各国关于“团结”的宪法表达部分时涉及了更多的欧陆国家。

(12)、不谋而同:谋:商量;同:相同。事先没有商量过,意见或行动却完全一致。

(13)、共同的事业,共同的斗争,可以使人们产生忍受一切的力量。——奥斯特洛夫斯基五人团结一只虎,十人团结一条龙,百人团结像泰山。——邓中夏

(14)、(解释):甘:甜。共同享受幸福,共同担当艰苦。

(15)、(一虎难敌众犬)一只凶猛的老虎也战胜不了众多只狗。比喻弱者只要团结起来就能战胜强者。

(16)、苏联解体后,在恢复完整主权、寻求国民认同的现实需求面前,前社会主义阵营的部分欧洲国家同样也诉诸了“团结”。波兰1997年宪法序言明确表述了与他人的团结义务:“我们呼吁所有为了第三共和国而适用本《宪法》的人如此行事:尊重个人固有的尊严、自由的权利、与他人团结的义务以及尊重这些原则,它们是波兰共和国不可动摇的基础。”罗马尼亚1991年宪法第41条也体现了政治上的人民与宪法上的公民的双重团结:“国家建立在罗马尼亚人民的团结和公民的团结基础上。”除东欧国家外,同样把所有公民之间的团结视为宪法义务的还有希腊1975年宪法第254条:“国家有权要求所有公民履行社会和国民团结的义务。”

(17)、思想不会凭空成为制度,理想塑造现实需要行动。在风起云涌的欧陆社会主义运动背景下,团结思想在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期成功影响了激进派,从而直接影响了官方社会政策的制定,其中的关键人物是第三共和国的杰出政治家莱昂·布儒昂(LéonBourgeois)。布儒昂从社会团结思想中发展出“社会债务”理念,认为社会中的个人对其他社会成员欠有“社会债务”,尤其是对老人和儿童这样的弱势群体。布儒昂历任第三共和国内务部长、司法部长、总理、外交部长以及国民参议院议长,在这样的职业生涯中,他积极促进社会责任立法,包括对富人课重税以支持穷人,还以团结的理念参与欧陆大国外交,发展并实践了国际团结。在第三共和国时期的法国,团结思想促进国家干预的理念得到了进一步的接受,并且推动社会组织(voluntaryassociation)成为社会生活参与主体,成功通过一系列循序渐进的改革建立了“福利国家”的制度,通过劳工与天主教两大运动对欧洲各国产生了广泛影响。

(18)、成城断金(解释)成城,团结得像城堡一样坚固;断金,力量大得能折断金属。指万众一心,力量无比强大。

(19)、(示例):段祺瑞既得国务员同情,便以为~,正可一战。◎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八十八回

(20)、(示例):夫耕于前,妻耘于后,~,相敬如宾。◎明·李昌祺《剪灯余话·鸾鸾传》

(1)、吴越同舟吴越:指吴国人和越国人。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战胜困难。

(2)、     修剪的树木,生长得又直又高;齐心的人们,团结得又牢又固。                                               

(3)、白话译文:万众一心,像坚固的城堡一样不可摧毁;众人的言论能够熔化金属。

(4)、梦想成真的新方向,奋进者高定位、稳布局。立足钢铁主业资源优势,我们将重点朝着教育、文旅板块,构建“以钢为基、多元融合”的特色产业体系。做中国一流学校、打响“中华名校”品牌,集团将践行饮水思源、反哺社会的企业承诺,在常州经开区投资15亿元建设一座书香浓郁、育人成材的特色基础教育小镇,积极为地方教育事业注入新动力。定位共建共享、共生共荣的“国家4A级文旅景区”,集团在“十四五”期间,将在本部南北厂区重新规划植被景观、灯光,围绕“沿运河观光带、优特钢智造基地和超低排放生态钢城”等亮点,一座工业旅游新基地,将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闪亮新名片。

(5)、(示例):通常在林海里人与人相遇,和在远洋航海中~一样,为什么他竟这样势不两立。◎曲波《林海雪原》二十七

(6)、众虎同心:许多虎一条心做事。比喻众多有本事的人团结一致,力量会更大。

(7)、众虎同心、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众人拾柴火焰高

(8)、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9)、释义:千人同一条心,就能发挥千人的力量;万人有不同的想法,就连一个人的力量都发挥不出来。关于团结的成语8个,名言2个,诗句2个成语:和衷共济精诚团结齐心协力群策群力同心协力同舟共济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10)、同力协契:犹言同心协力。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11)、“团结”语词在欧陆的现代来源可回溯到19世纪,在当时,“团结”语词有着和今日稍显分殊的样貌。1900年巴黎世博会的开幕式上,时任法国贸易部长的亚历山大·密朗德(Alexan-dreMillerand)在致辞中将19世纪以来的进步主义、现代启蒙以及科学成就概括为“团结”。20世纪之交,“团结”语词在欧陆正处于前所未有的流行期,并且成为无政府个人主义以及卢梭式公社主义之外有效的另一种选择。这一时代趋势最重要的动力是自19世纪中后期兴起的工团主义运动(syndicalism)。作为早期欧洲社会主义运动的一部分,工团主义主张通过劳工运动,将无产阶级团结起来组织成工会,这一运动发源自法兰西。19世纪见证了团结语词在社会学奠基理论中的留痕。在“团结”语词的发展脉络中,法国社会学传统的几位关键人物圣西门(Claude-HenrideRouvroy)、奥古斯都·孔德(IsidoreMarieAugusteFrançoisXavierComte)埃米尔·涂尔干(ÉmileDurkheim)都可以归到团结主义思潮的范畴当中。圣西门主张维护社会团结,孔德为团结的讨论提供了劳动分工的切入点和实证主义的方法论,这些理论基础被涂尔干的团结理论吸收。

(12)、解释:指有共同的意愿和目标,大家一起出力合作。

(13)、(拉帮结派)拉:拉拢;结:组织。组织帮派,搞小集团活动。

(14)、欧陆“团结”语词还借由团结经济思想影响过天主教会对于资本主义的立场。1891年,教皇利奥十三世(LeoXIII)颁布了他的《劳工》通谕(RerumNovarum),阐明教会如何看待工业革命带来的经济和社会秩序变化“新问题”。20世纪三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开始经历大萧条,这场萧条让数百万人的生计破灭,揭示了不受监管的资本市场在自我纠正能力方面存在的惊人缺陷。1931年恰逢《劳工》通谕颁行四十周年,庇护十一世(PiusXI)颁布了《重建社会秩序》通谕(QuadragesimoAnno),肯定资本主义是一种技术组织经济体系,并承认工资合同是一种道德上允许的资本与劳动合作形式。然而,《重建社会秩序》通谕明确拒绝了当前的剥削资本主义、权力集中在个体管理者手中、竞争的自我废除和国际金融资本的帝国主义。这两份通谕所提出的关于人的尊严、共同利益、团结和辅助性的原则已被后来的所有教宗重申,并构成了一个多世纪以来天主教经济和社会学说的基础。1931年《重建社会秩序》通谕体现了团结原则逐渐被天主教会所接受的现实结果,在教会关于财产和工作的个人和社会性质的认知中体现的最为明显。这份通谕设想了一个由世俗社会和天主教团结主义概念组成的统一体,有助于教会在经济政策和计划中有效倡导公正。

(15)、千帆朝望星辰迥,日出金纱正东峰。沐浴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浩荡东风,我们踏上了大有可为的“十四五”新征程。在新年的第一天,我代表集团董事局,并以我个人名义,向全体员工及家属,表示衷心的感谢!向长期关心和支持集团发展的各级领导、各界友人,致以诚挚的问候和美好的祝愿!

(16)、(解释):赤心:真诚的心。真心诚意对待别人。

(17)、1刚愎自用gāngbìzìyòng   2成群结dchéngqúnjiédǎng  3拉帮结派lābāngjiépài

(18)、(风雨同舟)在狂风暴雨中同乘一条船,一起与风雨搏斗。比喻共同经历患难。

(19)、(解释):在狂风暴雨中同乘一条船,一起与风雨搏斗。比喻共同经历患难。

(20)、晋军将领先不听统帅荀林父的命令擅自进攻楚军。

(1)、水南水北重重柳,山后山前处处梅。(王安石)

(2)、(示例):以为足下当~,匡翼汉室,而阴谋不轨,以身试祸,岂不痛哉。◎《三国志·魏志·袁术传》

(3)、欧洲一体化语境下的“团结”原则还延伸出制度意涵。《欧盟条约》第二条将“团结”作为欧盟的基本原则之同时可以理解成对各成员国行为有约束力的价值模式。这一原则包含两个方面的指引:一是成员国之间的关系,二是欧洲公民之间的关系。

(4)、(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5)、(示例):他见了启事便跑到书店里来,谈了些~的话。◎郭沫若《学生时代·创造十年》

(6)、(刚愎自用)春秋时期,晋楚因宋国发生战争,楚军打得宋国要投降了就撤军。

(7)、免责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谢谢!

(8)、众望所归:众望:众人的希望;归:归向。大家一致期望的。指得到群众的信任。

(9)、团结原则强调人的团结和联合。法国第五共和国1958年宪法中,“团结”原则的规范表达明确体现在宪法序言当中,“国家宣布所有法国人民团结一致,平等承担国家灾难造成的负担”。同时,宪法第87条还存在和法语国家关系宣示性表述:“共和国应参与发展各国和具有共同法语的各国人民之间的团结与合作。”类似对外交往中出现团结语词的还有瑞士1999年的宪法序言,其中有国家以团结和开放的精神面对世界的表述。西班牙1978年宪法对于团结原则的规定非常刚性,同时包容了族裔和地区之间的团结联合:“《宪法》的基础是西班牙民族不可分割的统西班牙是所有西班牙人共同和不可分割的家园;它承认并保障其组成民族和地区的自治权,以及所有这些民族和地区的团结。”

(10)、(解释):共同承担危险和困难。指彼此关系密切,利害一致。

(11)、投稿、合作请发送稿件至:bzrw@foxmail.com

(12)、(万人一心)一万人一条心。比喻众人团结一致。

(13)、在狄骥思想体系里,“团结”语词意味着社会团结的事实(defacto),要求国家成为通过自身制度和决策提供公共服务的源头。狄骥对人民主权理论的抛弃典型表现在方法论层面,因为他坚持认为通过“科学方法”才能认识到社会团结的事实,而在“科学方法”认识之外的任何事物都属于形而上学与不可知论的范畴,例如国家主权、社会契约甚至天赋的个人权利等经由法国大革命而普及的法政概念。狄骥不仅希望通过实证经验“发现社会”,而且希望在此基础上达成一种新的对国家本质的理解。换句话说,狄骥通过社会团结重新发现了国家。而这一客观事实不仅是解释“客观法”内容的依据,而且决定了国家是为社会提供服务的制度这一对国家本质的新理解。于是国家的本质也成为了同一社会集团的人们自然分化的产物:国家丧失了权威要素,成为功能性与管理性的角色,即“公共服务的联邦”,仅由统治者管理并控制。

(14)、语词是知识的线索,是在不同时空复现的话语符号,是穿梭在思想和制度之间绵长的针脚;对于法律解释而言,来自历史与现实的“前教义”含义还是固定特定语词解释边界的坐标。后疫情时代见证了“团结”语词在国内与国际层面的再度兴起。因COVID-19全球大流行背景下人类在大自然灾难前的渺小体会以及抗击疫情过程中展现的公权力弱点,国际学界已经出现了对宪法上团结原则的讨论。现下情境中的“团结”,意味着个体的行动要对他人负责,这一责任从而构成了个人自由的边界,暗含对新自由主义权利观念的检讨与修正。

(15)、比喻只要两个人一条心,就能发挥很大的力量。泛指团结合作。

(16)、(出自):《战国策·燕策一》:“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其甘苦。"

(17)、(一心一力) 犹同心协力。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18)、现有研究虽各有所长,但尚未就“团结”语词提供完整的知识拼图,尤其是这一传统在现实中落成的制度成就。从公法的学科关切出发,在已有的“团结”相关概念研究和欧洲法上团结原则之间横亘的研究空白是:“团结”语词在19世纪至20世纪初置身的时代思想与风貌以及它造就的制度成果。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因近代法政知识移植依靠日文选词导致将“团结”译为“连带”,实质上割裂了相关重要学派——所谓“社会连带主义法学”——和它同时代“团结”思潮的联系,导致对这一学派的理论检讨至今未充分展开,如此译名也容易误导学界,造成理解困难和混淆。本文认为,将“solidarity”译为“连带”不仅是一个翻译选词的失误,而且遮蔽了原词背后交错复杂的概念史背景。所以,对于社会连带主义法学的探讨也应考虑到当时社会团结思潮的历史。

(19)、释义:像坚固的城墙一样不可摧毁。比喻团结一致,力量无比强大。

(20)、(出自):汉·贾谊《过秦论》:“且天下尝同心并力攻秦矣,然困于险阻而不能进者,岂勇力智慧不足哉?”《周书·崔谦传》:“然后与宇文行台,同心协力,电讨不庭,则桓文之勋,复兴于兹日矣。"

(1)、同舟共济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战胜困难。

(2)、(万人一心)一万人一条心。比喻众人团结一致。

(3)、(拉帮结派)拉:拉拢;结:组织。组织帮派,搞小集团活动。

(4)、社会团结经济作为规范意义上的经济领域,构成了“社会”经济活动的总和。从价值取向上说,旨在优先考虑社会盈利能力而非纯粹利润收益的经济活动,也因此形成了社会团结经济实体,有别于传统的公私两分经济主体。社会团结经济尤其强调“社会团结”原则指导下社会法对中小企业的支持以及对于弱势个体的救助。也正因为如此,社会团结经济被认为是经济决策过程中强调参与性和民主性治理的领域,这是区分团结经济实体与私营和公营企业的一个关键特征,在实践中社会团结经济政策以鼓励中小企业为核心,提倡可持续发展。在这一经济模式之下,参与决策程序的所有人之积极参与,有助于增强他们作为积极政治主体的能力。这一经济分类在近代的相关实践包括1844年英国的罗奇代尔宫公平先锋协会(RochdaleSocietyofEquitablePioneers)、1864年德国人弗莱德里希·威尔海姆·拉斐颂(FridrichWilhelmRaiffeisen)创办的第一个农村信用合作社。同时期在法国,社会团结经济自第三共和国时期起成为了一波时代运动,包括成立合作企业、互助保险组织以及基金会,来帮助普通民众乃至社会弱势者,其中很多社会政策落成具体立法,如在1893年立法实现免费医疗援助、1898年立法强制工伤赔偿、1901年立法认可权以及1905年通过立法启动对残障人士与年老居民的援助项目。贯穿整个20世纪,社会团结经济理念和制度在全球的扩散还有一个重要动因,即国际组织的推广。自1919年建立起,国际劳工组织就以推进社会团结经济的发展为己任,尤其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这一原则不仅出现在国际劳工组织的章程中,而且催生了一份建议书(2002)和国际劳工组织的两份官方声明(2002019)。2015年联合国大会为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设立的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为社会团结经济在全世界范围内进一步扩大创造了重要契机。目前全世界有三十多个国家已经采取了社会团结经济立法,欧洲典型国家包括法国、匈牙利、西班牙、卢森堡与希腊。

(5)、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山东济南大明湖)

(6)、出自:西周的周文王姬昌所作的《易经·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7)、精诚团结:(jīngchéngtuánjié)

(8)、楚国大夫伍参对楚庄王说晋军将领先刚愎自用,内部不团结,可以消灭晋军而出兵。结果,楚国大获全胜.

(9)、唐宋时地方民兵丁壮组织。亦指该类组织的士兵

(10)、     一箭易断,十箭难折       一人难挑千斤担,众人能移万座山      一根线容易断,万根能拉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