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雨抒情的诗66句精选

2023年11月16日|来源:青春励志语录网|阅读:59

抒雨情的古诗名句并赏析

1、关于抒雨情的诗句

(1)、表达的情感:将“西湖即是美”这一人们共有的感受用诗的语言表述出来。同时,这两句也反映出诗人开阔的胸襟与达观自适的性情。

(2)、尾联为抒发个人的情感。此诗还有一个艺术特点是每一句都流露出对这场及时雨的喜悦之情,但却通篇不用一个“喜”字。

(3)、多好的春雨!首联既言春雨的“发生”,又含蓄地传达出作者热切盼望春雨降临的焦急心绪。颔联显然是诗人的听觉感受。

(4)、翻译:梅子黄时,家家都被笼罩在雨中,长满青草的池塘边上,传来阵阵蛙声。

(5)、表达的情感:以冷落凄凉的秋景作为衬托来表达和情人难以割舍的离情。

(6)、《夜雨寄北》,选自《李义山诗集》,是李商隐脍炙人口的抒情短章,是诗人写给远在北方的妻子的。当时诗人被秋雨阻隔,滞留荆巴一带,妻子从家中寄来书信,询问归期。但秋雨连绵,交通中断,无法确定,所以回答说:君问归期未有期。这一句有问有答,跌宕有致,流露出诗人留滞异乡、归期未卜的羁旅之愁。

(7)、黄昏独倚朱阑。西南新月眉弯。砌下落花风起,罗衣特地春寒。

(8)、赏析:诗人从自然界的风雨又想到国家的风雨飘摇,由国家的风雨飘摇自然又会联想到战争的风云、壮年的军旅生活,而“入梦来”反映了政治现实的可悲,诗人有心报国却遭排斥而无法杀敌,一腔御敌之情只能形诸梦境。

(9)、这八个词把雨写活了,就好像是施雨龙王、推云童子、布风婆婆等天神在天上操控的那样。万事万物在唐太宗的笔下都是活的,都是有生命的。

(10)、(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仃洋》)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1)、风追着残雪消融,水破了封冻坚冰,无疑地,已是春风,已是春水,顽童指问云中鸟,也是翩然春雁。童子问大雁,山花何日开?何等急切的盼春之心,恍然已见烂漫花景。

(12)、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唐.杜甫.《春夜喜雨》)

(13)、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14)、童话说雨后会有一道彩虹,却不曾说过它会转瞬成空。

(15)、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16)、而今,人已暮年,两鬓已是白发苍苍,独自一人在僧庐下,听细雨点点。人生的悲欢离合的经历是无情的,还是让台阶前一滴滴的小雨下到天亮吧。

(17)、夜雨做成秋,恰上心头。教他珍重护风流。端的为谁添病也,更为谁羞。密意未曾休,密愿难酬。珠帘四卷月当楼。暗忆欢期真似梦,梦也须留。

(18)、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19)、雨晴烟晚。绿水新池满。双燕飞来垂柳院,小阁画帘高卷。

(20)、“守著”句依张惠言《词选》断句,以“独自”连上文。秦观(一作无名氏)《鹧鸪天》下片:“无一语,对芳樽,安排肠断到黄昏。

2、写雨抒情的诗

(1)、赏析:写山中溪流:荆溪蜿蜒穿流,溪水清浅,因溪水冲刷而泛白的石头星星点点地露出水面。

(2)、赏析:此句是对自然景物的临摹,也是对唐王朝日薄西山,危机四伏的没落局势的形象化勾画,常用来比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气氛。

(3)、赏析:夜里这一阵风雨不是疾风暴雨,而当是轻风细雨,它把诗人送入香甜的梦乡,它又摇落春花,带走春光,因此又隐含着诗人对春光流逝的淡淡哀怨以及无限遐想。

(4)、雨滴空阶,孤馆梦回,情绪萧索。一片闲愁,想丹青难貌。秋渐老、蛩声正苦,夜将阑、灯花旋落。最无端处,总把良宵,只恁孤眠却。佳人应怪我,别后寡信轻诺。记得当初,翦香云为约。甚时向、幽闺深处,按新词、流霞共酌。再同欢笑,肯把金玉珠珍博。

(5)、白话文释义:好雨似乎会挑选时辰,降临在万物萌生之春。伴随和风,悄悄进入夜幕。细细密密,滋润大地万物。

(6)、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7)、表达的情感:以冷落凄凉的秋景作为衬托来表达和情人难以割舍的离情。

(8)、颈联写春夜雨景:“夜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诗人希望好雨能下个够,他开门出来看,只见天上乌云密布,地上也是黑沉沉的,连小路也看不清,只有江中船上的渔火露出一点亮光。

(9)、赏析:此句语言清新隽永,描绘了一幅明艳生动的春光图,写得形象而有深致。

(10)、这样的雨尽管下在春天,但不是典型的春雨,只会损物而不会“润物”,自然不会使人“喜”,也不可能得到“好”评。所以,光有首联的“知时节”,还不足以完全表现雨的“好”。

(11)、赏析:昨夜我在朦胧中曾听到一阵风雨声,现在庭院里盛开的花儿到底被摇落了多少呢?

(12)、解释:昨天夜里风声雨声一直不断,那娇美的春花不知被吹落了多少?

(13)、这两诗除了尾联外,其余的联句都采用对仗的方式来写,不仅对仗工整,且音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在描写景物方面,把大自然的神韵通过诗句体现出来。

(14)、又何苦、凄凉客里。负草堂春绿,竹溪空翠。落叶西风,吹老几番尘世。从前谙尽江湖味。听商歌、归兴千里。露侵宿酒,疏帘淡月,照人无寐。

(15)、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6)、梧桐雨细。渐滴作秋声,被风惊碎。润逼衣篝,线袅蕙炉沈水。悠悠岁月天涯醉。一分秋、一分憔悴。紫箫吟断,素笺恨切,夜寒鸿起。

(17)、柳丝在雨气中一片迷濛(或说迷濛的雨气使柳丝密密麻麻的分不出个来了),连绵的大雨如帘,风吹雨丝在空中织起了一片片罗幕。

(18)、远处的山峦笼罩着一片乌云,大雨倾盆而下,河水上涨。乌云低飞使半山腰一片昏暗,风吹雨斜撒满了山的曲折处。一串串雨滴如珍珠般滴下,又如珍珠般结在树叶上;大雨在如镜的湖面上泛起了一阵阵涟漪。柳丝在雨气中一片迷濛(或说迷濛的雨气使柳丝密密麻麻的分不出个来了),连绵的大雨如帘,风吹雨丝在空中织起了一片片罗幕。

(19)、这是一首闺情词词中表露的是女主人公那种淡淡的哀怨与怅恨,于微婉的格调中流动着丝丝思情。此类写女子独居伤怀、望夫归来的题材,在《花间集》词作中常见。作者大多善于摄取微细的生活镜头,融入特定的自然景象,来表现女主人公的感受。这首词也体现了花间派的这种创作特色。

(20)、这是描绘春夜雨景,表现喜悦心情的名作。一开头就用一个“好”字赞美“雨”。

3、描写雨的抒情诗

(1)、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2)、从诗中所表现出热烈的思念和缠绵的情感来看,似乎寄给妻子更为贴切。开首点题,“君问归期未有期”,让人感到这是一首以诗代信的诗。

(3)、译文:好雨知道下雨的节气,正是在春天植物萌发生长的时候。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落下,无声地滋润着春天万物。雨夜中田间小路黑茫茫一片,只有江船上的灯火独自闪烁。天刚亮时看着那雨水润湿的花丛,娇美红艳,整个锦官城变成了繁花盛开的世界。

(4)、全诗环绕着秋字,通过一系列秋天景物的淋漓渲染,展示了陷于恶劣环境的孤弱少女的满怀愁绪和无边伤感,从而预示她难以逃脱的悲剧前途。

(5)、白话文释义:京城大道上空丝雨纷纷,它像酥油般细密而滋润,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这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远胜过绿柳满城的春末。

(6)、颔联刻画春雨的特征:“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它伴随着和煦的春风,趁着夜色悄悄地飘洒大地,绵绵密密,无声无息地滋润着万物,不求人知,无意讨好。春雨具有这样高尚的品格,诗人格外喜欢。

(7)、其实呢,深入通观这一个幼年丧父、命途多舛的悲苦诗人,因与权臣不合、触忤权贵而仕路坎坷,中年后又亲历丧国之痛而所写诗词常怀国难深重的忧悒。再问:“这山里春花几时开呀?”是诗人在问:自然之春已到,山花烂漫总有时日,而什么时候人心中真有焕发生机的暖春?在他以“丙子送春”象征亡国的凄哀词中,就写下这样的飘零之叹:“送春去,春去人间无路”“春去,尚来否?……叹神游故国,花记前度。人生流落,顾孺子,共夜语。”

(8)、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清。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

(9)、(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10)、这里既写出了自己无心摘花的郁闷,又透露了惜花将谢的情怀,笔意比唐人杜秋娘所唱的“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要深远多了。从“守著窗儿”以下,写独坐无聊,内心苦闷之状,比“寻寻觅觅”三句又进一层。

(11)、8首关于雨的诗以及赏析(要广为流传的)急用

(12)、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绝句》

(13)、红,花。花重:花因沾着雨水,显得饱满沉重的样子,垂下来。

(14)、风卷江湖雨暗村,四山声作海涛翻。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

(15)、(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郎》)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16)、开头四句,先写秋夜景物,再写秋风秋雨,造成一种“秋风秋雨愁煞人”的氛围,为主体部分的抒写作了环境铺垫。

(17)、白话文释义: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18)、这首诗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幅雨后池塘图,从诗中写到的东风、垂杨、荷花等物象来看,背景是春季,因此,再确切些说是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给读者以清美的艺术享受。雨后池上景物之美,诗人既写其静态,又写其动态,不仅显得丰富多姿,而且构成对比,收到以静显动,以动衬静,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首句平直叙起,次句从容承之,而以第三句为主,尽宛转变化工夫,再以第四句发之,本是约句的一般造法(见《唐音癸签》卷三引杨仲弘语)。诗人用这一方法巧妙安排,使语言结构形式与内容和谐统成因势置景、笔随景迁之妙。

(19)、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东楼/咸阳城西楼晚眺/西门》)

(20)、那时诗人返回故乡,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窃窃私语,情深意长,彻夜不眠,以致蜡烛结出了蕊花。他们剪去蕊花,仍有叙不完的离情,言不尽重逢后的喜悦。

4、描写雨景,抒雨情的古诗名句

(1)、清明节,传统有与亲友结伴踏青、祭祖扫墓的习俗。可是诗中的“行人”却独自在他乡的旅途上,心中的感受是很孤独、凄凉的,再加上春雨绵绵不绝,更增添了“行人”莫名的烦乱和惆怅,情绪低落到似乎不可支持。然而“行人”不甘沉湎在孤苦忧愁之中,赶快打听哪儿有喝酒的地方,让自己能置身于人和酒的热流之中。于是,春雨中的牧童便指点出那远处的一片杏花林。诗歌的结句使人感到悠远而诗意又显得非常清新、明快。这首诗描写清明时节的天气特征,抒发了孤身行路之人的情绪和希望。

(2)、这里“满地黄花堆积”是指菊花盛开,而非残英满地。“憔悴损”是指自己因忧伤而憔悴瘦损,也不是指菊花枯萎凋谢。

(3)、于是下片由秋日高空转入自家庭院。园中开满了菊花,秋意正浓。

(4)、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5)、表达的情感:这首词的佳处不只在于词句之清圆流转,其于自然明畅的吟哦中所表现的空间阻隔灼痛着痴恋女子的幽婉心态更是动人。唐寅轻捷地抒述了一种被时空折磨的痛苦,上下片交叉互补、回环往复,将一个泪痕难拭的痴心女形象灵动地显现于笔端。

(6)、诗前省去一大段内容,可以猜测,此前诗人已收到妻子的来信,信中盼望丈夫早日回归故里。诗人自然也希望能早日回家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