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敬父母的例子50字70句精选

2023年11月30日|来源:青春励志语录网|阅读:59

孝敬父母的例子

1、孝敬父母的例子

(1)、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

(2)、几年后,父母相继辞世,包公这才重新踏入仕途。这也是在乡亲们的苦苦劝说下才去的。在封建社会,如果父母只有一个儿子,那么这个儿子不能扔下父母不管,只顾自己去外地做官。这是违背封建法律规定的。一般情况下,父母为了儿子的前程,都会跟随去的。或者儿子和本家族的其他人规劝。父母不愿意随儿子去做官的地方养老,这在封建时代是很少见的,因为这意味着儿子要遵守封建礼教的约束--辞去官职照料自己。历史书上并没有说明具体原因,可能是父母有病,无法承受路上的颠簸,包公这才辞去了官职。

(3)、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北)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4)、江革,东汉时齐国临淄人,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后来,他迁居江苏下邳,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明帝时被推举为孝廉,章帝时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将。

(5)、姜诗,东汉四川广汉人,娶庞氏为妻。夫妻孝顺,其家距长江六七里之遥,庞氏常到江边取婆婆喜喝的长江水。婆婆爱吃鱼,夫妻就常做鱼给她吃,婆婆不愿意独自吃,他们又请来邻居老婆婆一起吃。一次因风大,庞氏取水晚归,姜诗怀疑她怠慢母亲,将她逐出家门。庞氏寄居在邻居家中,昼夜辛勤纺纱织布,将积蓄所得托邻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其后,婆婆知道了庞氏被逐之事,令姜诗将其请回。庞氏回家这天,院中忽然喷涌出泉水,口味与长江水相同,每天还有两条鲤鱼跃出。从此,庞氏便用这些供奉婆婆,不必远走江边了。

(6)、孟宗,三国时江夏人,少年时父亡,母亲年老病重,医生嘱用鲜竹笋做汤。适值严冬,没有鲜笋,孟宗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顷,他忽然听到地裂声,只见地上长出数茎嫩笋。孟宗大喜,采回做汤,母亲喝了后果然病愈。后来他官至司空。

(7)、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8)、天雨宝华丸太厉害了,太殊胜了,我收到宝瓶时,就感应到一股殊胜的能量释放出来,我接的水自动被宝瓶上的佛力能量加持净化,水里出现了很多气泡,以下是我服用后的好转现象,分享给有缘之人参考,这只是我个人反应和体验反馈,因为每个人的体质情况和敏感度也不一样,仅供参考,增强服用者信心,雨宝丸服用后不但可以帮助人提神,补充元气,养颜养容,还可以调理身体缺失的能量,帮助睡眠提高质量,调理身体受损的器官,补血益气之功效,我自身有轻度贫血,吃了一瓶的三分之脸上出现了红润现象,感觉皮肤也比以前好多了,这段时间我的嘴里很甘甜,这是我吃完第一瓶的效果反应,而且我的先生是和我一起服用的,以前他的肝不好,脸色偏黄,服用这段期间,他的脸色有所好转,脸上出现了红润现象,皮肤也变得光滑红润了,而且我发现他的睡眠质量似乎比以前提高了,以前他经常加班,半夜就去加班,现在他一觉睡到天亮还不想起,宝华丸不但帮助他调理补充脾胃,还帮助他以前加班对他身体造成元气能量缺失损耗的身体进行了修复,他是中途在我的劝说下才服用的,他吃了过多的肉就会拉肚子排毒,这个现象太明显了,我又请了一瓶,愿我和我先生的身体越来越好,越来越健康,元气得到快速提升,缺失能量得到快速修复,帮助我达成心里一切善愿善行善念功德,帮助我修经精进,早证菩提佛果,利益一切有情及无情众生,一切皆得吉祥圆满,谢谢感谢感恩一切缘起,感恩诸佛菩萨佛力加持,感恩制作雨宝丸的师兄们,随喜赞叹功德无量,让更多痛苦众生获得身心健康

(9)、头发是肾的花,肾脏老化,精气神不足头发就会白的,这也是我和几个师兄要做天雨宝华丸的原因!父母他们把一切都给了我们,现在老了,对他们的孝养不能等了!天雨宝华丸的罐子就放在他们吃饭的饭桌旁边······

(10)、娘怀儿一个月不知不觉,娘怀儿两个月才知其情,娘怀儿三个月饮食无味,娘怀儿四个月四肢无力,娘怀儿五个月头晕目眩,娘怀儿六个月身重如山,娘怀儿七个月提心吊胆,娘怀儿八个月不敢笑谈,娘怀儿九个月寸步艰难,娘怀儿十个月才到世间。

(11)、      除了他的福报之外,他是乐观的人,天天都很开心,重要的是他的孝顺,当年他的母亲心脏病在医院抢救,他和哥哥抱着一个大树放声大哭,后来母亲抢救过来,有会看因果的人说他们那天抱树痛苦,被路过的天神看到了出手救了母亲,无论怎么样,孝顺的力量是强大的!

(12)、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

(13)、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内(今河南黄河北)人,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面见,从不懈担久之,其妻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

(14)、祈愿:三途休息、国泰民安、邪见众生回归正道发菩提心

(15)、这么多年学佛,没有什么成就和结果。是因为持经念咒都是为自己求,所做佛事布施供养都是为自己修的。回向是嘴上说的,没有真心。自私自利。顽劣秉性根入地,表里不一人自欺。求福求智贪无厌,散心修法总偏离。很多人也没像我们这样念经咒,做佛事,一样获得可观的福报,人家是真孝顺啊!原来我们是逃避现实,不敢面对,以为我只要靠着修念经咒就可以,而却又念不出啥结果来,因为没有福报修经咒也很难坚持下去啊!即便是能修下去,修到了一定程度还是要面对我们逃避的问题的!

(16)、庾黔娄,南齐高士,任孱陵县令。赴任不满十天,忽觉心惊流汗,预感家中有事,当即辞官返乡。回到家中,知父亲已病重两日。医生嘱咐说:“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尝一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味苦就好。”黔娄于是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发现味甜,内心十分忧虑,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几天后父亲死去,黔娄安葬了父亲,并守制三年。

(17)、冯玉祥不仅是一位著名的爱国将领,还是一个有名的大孝子。冯玉祥将军一生对母亲非常孝顺,母亲病故之后,他痛苦伤心地大病了一场。从此以后,每逢自己过生日便闭门谢客,不吃饭,有时实在饿得头昏心慌也只在晚上吃上一顿饭,以此来纪念母亲的生养之恩。1945年,他写了一首《十月怀胎》的悼母诗:

(18)、半夜,父子俩用一箩筐抬着老人到了溪边,正准备往下抛时,儿子说:“爸爸,我们只要把人掷掉就可以了,何必把这箩筐也丢了呢?”

(19)、20世纪60年代初,陈毅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日理万机,公务繁忙。

(20)、诵念《地藏菩萨本愿功德经》或《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2、孝敬父母的例子50字

(1)、目前使用的明显效果是精力充沛,疲劳感消失。

(2)、毛泽东对母亲文七妹感情很深。1918年夏,他从长沙赴北京前夕,十分挂念在外婆家养病的母亲,特地请人开了一个药方寄给舅父。次年春返回长沙,便把母亲接来就医。10月5日,文七妹患瘰疬(俗称疝子颈)病逝,终年五十二岁。毛泽东日夜兼程从长沙赶回韶山守灵,并和泪写下一篇情义深长的《祭母文》。

(3)、据记载,“反哺”是乌鸦的习性。乌鸦的雏鸟长大,必衔食饲其母。《本草纲目》中称乌鸦为慈鸟:“此鸟出生,母哺60日,长者反哺60日,可谓慈孝矣。”后来人们便将反哺比做子女孝敬父母。

(4)、以前早上快10:00起床也要睡午觉,服用天雨宝华丸以后中午没睡午觉了!

(5)、吴猛,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6)、吃天雨宝华丸26天,眼睛明亮湿润,头发没掉几根,头皮屑也没了,今早洗头时发现有一根白头发开始转黑,根是黑的,我还拍了图片,还有就是唾液特别多,多到有时忘记咽下去都呛到了。。。。。

(7)、曾子对父亲付出敬重。曾晢喜欢吃羊枣,因而曾子不忍吃羊枣。(《孟子·尽心下》)

(8)、买了些送家人和朋友,反馈口感超好。这几天虽然天很凉,但体内还有热源在不断的释放出来,这是平时没有的,还有肠胃感觉很舒服,阳气很足,夜里,早晨阳气更足,不思淫。

(9)、姜诗,东汉四川广汉人,娶庞氏为妻,古代孝敬父母的故事。夫妻孝顺,其家距长江六七里之遥,庞氏常到江边取婆婆喜喝的长江水。婆婆爱吃鱼,夫妻就常做鱼给她吃,婆婆不愿意独自吃,他们又请来邻居老婆婆一起吃。

(10)、孟宗, 三国时江夏人,少年时父亡,母亲年老病重,医生嘱用鲜竹笋做汤。适值严冬,没有至司空。 尝粪忧心

(11)、《琴操·卷下》还记载了曾子的另一首与父母有关的曲子《曾子归耕》说。曾子服侍孔子十多年,一天早晨醒来,思念之情油然而生,想到父母双亲年纪衰迈,而自己奉养不够周到,于是拿过琴来弹奏,抒发心声。歌词是:“逝去了不会再返回的,是岁月;一生中不可能再次侍奉的,是父母。嘘唏感叹啊,还是回去耕种吧,将来安耕垅亩在何处?历山曲折而又高耸!”

(12)、吃了几天的天雨宝华丸,睡眠很好,倒头就睡着了。

(13)、“我只不过做了每个女儿都会做的事。”不少好心人提出过帮助,都被孟佩杰婉拒了,她坚持自己照顾养母。孟佩杰的毕业愿望是当一名小学老师,安安稳稳,与养母简单快乐地生活。

(14)、不敢不做到这一点啊!这样才能充分吸收芝麻的营养和晒后阳光的能量,不这样营养出不来,基本不吸收,还会造成肠胃负担)。早上要在5点钟,太阳出来前就得把蒸好的黑芝麻铺上,下午1点左右就可以再蒸第二次;所以专业做这个,九次蒸晒其实不用九天时间。阳光充足的天气,要多蒸晒一些出来,以备阴雨天的时候还可以照常做出黑芝麻丸。

(15)、他做国际旅游签证的,他在大学的时候我们出去吃饭,有什么好吃的,他就打包给父母带回去,这个家伙就是孝顺,处处想着父母,孝顺父母的人身上有让人信赖喜欢的气蕴.有个房地产的财务总监,给他免费提供空房子让他卖,上海房地产热的时候,他卖了好多套,自己也按揭买了,每个月要还5000的贷款,有压力吧!有人借给他5万元``````而且房子还被日本的夫妻租住了,正常6000元租金,人家给他12000元的。日本人租住的很恭敬的,家具都离开墙面,走的时候干干净净的。

(16)、第二天上午,彭祖在耕地时果然那八仙又有说有笑的走过来了,彭祖急忙跪下来求救,说自己还有八旬老母要养不能死。八仙一听觉得这个小伙不但心地善良,而且还很孝顺母亲,所以决定救他。他们商议每个人都给他一百岁,随后汉钟离偷偷去阎王那里把生死簿上彭祖的那一页给划去了,临走之前每个人还都在彭祖的额头上点了一下。

(17)、父母子女这一场人世相逢,是用来相亲相爱,而不是相恨相杀的。

(18)、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亲包仪,曾任朝散大夫,死后追赠刑部侍郎。包公少年时便以孝而闻名,性直敦厚。在宋仁宗天圣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进士,当时28岁。先任大理寺评事,后来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县,因为父母年老不愿随他到他乡去,包公便马上辞去了官职,回家照顾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们的叫口称颂。

(19)、图文来于网络,仅做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0)、朱寿昌,宋代天长人,七岁时,生母刘氏被嫡母(父亲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神宗时,朱寿昌在朝做官,曾经刺血去书写《金刚经》,行四方寻找生母,得到线索后,决心弃官到陕西寻找生母,发誓不见母亲永不返回。终于在陕州遇到生母和两个弟弟,母子欢聚,一起返回,这时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

3、古代孝敬父母的例子

(1)、彩衣养亲。唐朝有个姓杨的人,家贫如洗,但十分孝道,靠讨饭养其父母。故人们叫他杨乞。他所讨食物,都带回家中奉献双亲。父母没有尝过,他虽然饥饿也不敢先尝。如有酒时,就跪下捧给父母,等父母接过杯子即起来唱歌跳舞就像小孩子一样,使父母快乐。有人怜悯他穷困,劝他给人家打工,用所得收入养亲。杨乞答道:“父母年迈,若为人家打工,离家太远,就不能及时奉侍他们。”听的人感到他真是个孝子。后来父母去世了,他又乞讨棺木安葬。每逢初就拿着食物去墓前哭祭。有诗赞曰,乞酒奉亲尽礼仪,高歌跳舞学娇姿;娱亲精彩引欢笑,满室春风不断吹。

(2)、如果做不到,根本不可能改命,因为积福没有损福快。

(3)、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着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4)、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鲁国人,孔子的得意门生,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随从车马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

(5)、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

(6)、    适宜身体虚弱、贫血、高血压病、高脂血症、肺结核,老年哮喘、以及糖尿病、痔疮患者服用。

(7)、刚又给师父拿了一罐咱们的天雨宝华丸,师父说你们的产品太好了,身体不累了也精神多了,除外期间也要带着头发还长出来了!

(8)、杨香,晋朝人。十四岁时随父亲到田间割稻,忽然跑来一只猛虎,把父亲扑倒叼走,杨香手无寸铁,为救父亲,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尽全身气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终于放下父亲跑掉了。

(9)、“这样啊……”于是绅士牵着小女孩的手走进花店,先订了要送给母亲的花束,然后给小女孩买了一朵玫瑰花。走出花店时绅士向小女孩提议,要开车送她回家。

(10)、羔羊尚知跪乳,乌鸦亦求反哺。一个人如果对赋予自己生命和辛勤哺育自己长大的恩重如山的父母都不知孝敬,那就丧失了作为人该有的良心,丧失了最基本的道德品质。试想一下,一个连生他养他的父母都不爱,教养出来的孩子能孝顺他?

(11)、   当初来上海的时候租房子住,都准备最坏的打算了,捡破烂、收冰箱啥的,十年后我见到他的时候,已经买了两套房子,在上海制造局对面,卢湾区,在上海是上上角,就是非常好的地段。当时是5万一平米,买个了车,开了一家小公司。

(12)、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北)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

(13)、母亲去世后,毛泽东把父亲毛顺生接到长沙住了一阵。父亲后来不再干涉他的选择,继续供他上学。毛泽东是很感激的。毛顺生于1920年1月23日患急性伤寒去世,时年五十岁。

(14)、 孝的代表就是李密,体现在他给晋武帝的《陈情表》。辞语恳切,委婉动人。《陈情表》以侍亲孝顺之心感人肺腑,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广为传诵,影响深远。文中的一些词句如“急于星火”、“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等,直至今天人们还经常引用。

(15)、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

(16)、他做国际旅游签证的,他在大学的时候我们出去吃饭,有什么好吃的,他就打包给父母带回去,这个家伙就是孝顺,处处想着父母,孝顺父母的人身上有让人信赖喜欢的气蕴。有个房地产的财务总监,给他免费提供空房子让他卖,上海房地产热的时候,他卖了好多套,自己也按揭买了,每个月要还5000的贷款,有压力吧!有人借给他5万元……而且房子还被日本的夫妻租住了,正常6000元租金,人家给他12000元的。日本人租住的很恭敬的,家具都离开墙面,走的时候干干净净的。

(17)、《孟子·离娄章句上》说:曾子奉养他的父母曾晳,每餐必有酒肉。将要撤席的时候,必定请示剩下的给谁。如果问:“有剩余吗?”一定回答:“有。”曾晳死后,曾元奉养曾子,也必定有酒肉。将要撤席的时候,便不问剩下的给谁了。如果问:“有剩余吗?”便说:“没有了。”准备以后再进用。这叫做供养饮食穿戴。像曾子那样,就可称得上顺从父母意志的奉养了。侍奉父母如果能做到像曾子那样,就可以了。曾子这样做,一是不让父母担心食物少,让父母吃得心安理得;二是顺从父母的意志,让父母过得心情舒畅。

(18)、郭巨,晋代隆虑(今河南林县)人,一说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19)、具体从哪里开始做呢?除了在物质上满足老人的需求。更要照顾好老人的身体,父母的健康是我们子女的福气。到了一定年龄大部分老人身体都会出问题,先让父母身体健康起来。我曾为给母亲施面粥百日,乳粥21天。妈妈吃饭每次胃口都很好!而我身心财运各方面的境况也都好了起来!

(20)、《战国策•燕策》说:曾子孝顺父母,特别是在父母年迈时,“一夜也不离开父母住在外地”。

4、孝敬父母的例子四字

(1)、崔山南,名,唐代博陵(今属河北)人,官至山南西道节度使,人称“山南”。当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长孙夫人,年事已高,牙齿脱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顺,每天盥洗后,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婆婆,如此数年,长孙夫人不再吃其他饭食,身体依然健康。长孙夫人病重时,将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说:“我无以报答新妇之恩,但愿新妇的子孙媳妇也像她孝敬我一样孝敬她。”后来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然像长孙夫人所嘱,孝敬祖母唐夫人。

(2)、1904年,六岁的周恩来随同父亲、生母、嗣母和弟弟,一起搬到清河县清江浦(今江苏省清江市)居住,并到外祖父家的家塾里读书。外祖父家里人很多。家族间发生了纠纷,常邀请他生母去调解。

(3)、吃了天雨宝华丸,这几天晚饭不吃也不觉得饿。有精神。

(4)、后补:后来他把楼下的茶楼兑下来改成了个小咖啡厅,兼并出来一个小办公室,我问他问啥开咖啡店,他说父母年龄大了,他工作的地方离的远,不放心,就在楼下好有个照看。其实他原来的办公室走路也就十分钟而已。拳拳孝心,随喜赞叹!

(5)、杨香,晋朝人。十四岁时随父亲到田间割稻,忽然跑来一只猛虎,把父亲扑倒叼走,杨香手无寸铁,为救父亲,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

(6)、还有一个帝王就是汉文帝刘恒,他是汉高祖的第三个儿子,在他的母亲生病躺在床上不能起来的时候,他经常是担忧自己的母亲,在夜里常常睡不着觉,睡觉的时候害怕出现一些情况,经常连衣服也不脱,他母亲所吃的汤药,他都要亲自尝过,放心之后才会让母亲服用,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孝顺的帝王了,而且他在位的时候注重德行方面的教育,注意发展农业,所以使得西汉当时景象非常的繁荣。

(7)、昨天丸子吃了一颗,30分钟内,胃里马上发热,督脉升起一股强劲的阳气,上头,最近有点受凉,阳气在头上化了,头上毛孔打开,感觉有点微汗出来了,妈呀,这丸子真是太好了。——这是一个上海女师兄第一次吃完的体会。

(8)、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

(9)、我记得印象最深的就是芦衣顺母的故事,主人公是子骞,是孔子的弟子之当时他的父亲为他取了一个继母,那时候的继母还带着两个儿子,所以经常虐待子骞,在冬天做衣服的时候,给他的两个儿子都是用棉花做的冬衣,但是给子骞却是用的芦花。

(10)、东汉时的黄香,是历史上公认的“孝亲”的典范。黄香小时候,家境困难,10岁失去母亲,父亲多病。闷热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赶打蚊子,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以便让父亲早一点入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钻进冰冷的被窝,用自己的身体暖热被窝后才让父亲睡下;冬天,他穿不起棉袄,为了不让父亲伤心,他从不叫冷,表现出欢呼雀跃的样子,努力在家中造成一种欢乐的气氛,好让父亲宽心,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