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 名句143句精选

2023年12月14日|来源:青春励志语录网|阅读:59

诸葛亮经典名句

1、诸葛亮经典十句话

(1)、高节可以厉俗,孝弟可以扬名,信义可以交友,沈虑可以容众,力行可以建功,此将之五强也。

(2)、士之相知,温不增华,寒不改叶,能四时而不衰,历夷险而益固。——诸葛亮

(3)、有制之兵,无能之将,不可败也;无制之兵,有能之将,不可胜也。

(4)、诸葛亮(181年9月17日—234年农历8月28日),字孔明,中国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发明家。自古不争的忠臣楷模兼智慧的化身,世称“智圣”。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人。诸葛亮青年时耕读于荆州襄阳城郊,地方上称其卧龙,卧龙先生。受刘备三顾茅庐邀请出仕,随刘备转战四方,建立蜀汉政权,官封丞相。223年刘备死后,刘禅继位为蜀汉皇帝,诸葛亮受封爵位武乡侯,成为蜀汉政治、军事上最重要的实际领导者。辞世后追谥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5)、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静无成学。

(6)、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诸葛亮

(7)、出自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译文)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

(8)、我也是一个布衣之士,胸怀报国忧民之情。在晚年遇到了您二位像崔州平和崔瑗这样的朋友,华发之际同衰共荣。

(9)、将不可骄,骄则失礼,失礼则人离,人离则众叛。

(10)、喜不应喜无喜之事,怒不应怒无怒之物。(三国)诸葛亮

(11)、诸葛亮遗言命令部下将自己葬在汉中定军山,依山势修建坟墓,墓穴仅能容纳下棺材。诸葛亮曾经上表指出自己没有多余财产,只有800株桑树和15顷土地,而自己穿的都是朝廷赐封,就算儿子都是自给自足,自己没有一点多余的财产。果然,诸葛亮直至死时也是如此,甚至在临死前,也吩咐了他下葬时只需要挖洞一个,棺木能够放进去便足够,自己则穿着平常的服装即可,不须要其他配葬物。武侯墓在定军山勉县。

(12)、诸葛亮作为蜀汉丞相,妻子都没有多余的衣服,能做到这一点,怎么不令人敬佩呢?反观我们现代的人,有钱有地位,都做不到如此,那恨不得衣服天天换,甚至很多有钱人都做到了衣服天天换。

(13)、善将者,必有博闻多智者为腹心,由沈审谨密者为耳目,勇悍善敌者为爪牙。——诸葛亮

(14)、恩惠和荣宠并用,上下的关系和秩序就捋顺了这句话是诸葛亮对自己进入益州后为什么要坚决厉行法制的解释,指出这是针对刘璋统治益州时豪强横行、靠加官晋爵来笼络下属的弊政的。

(15)、荣者自安安,辱者定碌碌----《三顾茅庐》

(16)、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7)、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18)、他日杂耕渭上,忽一星飞堕,万事成空。使一曹三马,云雨动蛟龙。看璀璨、出师一表,照乾坤、牛斗气常冲。千年后,锦城相吊,遇草堂翁。

(19)、贵而不骄,胜而不悖,贤而能下,刚而能忍。——诸葛亮

(20)、示之以进退,故人知禁;诱之以仁义,故人知礼;重之以是非,故人知劝;决之以赏罚,故人知信。

2、诸葛亮 名句

(1)、汉道昔云季,群雄方战争。霸图各未立,割据资豪英。

(2)、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3)、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4)、一个巧皮匠,没有好鞋样;两个笨皮匠,彼此有商量;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佚名

(5)、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6)、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7)、吾受赐八十万斛,今蓄财无余,妾无副服。一一诸葛亮

(8)、士之相知,温不增华,寒不改叶,能四时而不衰,历夷险而益固。诸葛亮

(9)、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诸葛亮

(10)、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诸葛亮《三国演义》

(11)、贵而不骄,胜而不悖,贤而能下,刚而能忍。——诸葛亮

(12)、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 ——诸葛亮 《三国志通俗演义之大梦谁先觉》

(13)、怠慢则不能不开精,险躁则不能理性。——诸葛亮

(14)、夫学须志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15)、制之以财,用之以礼,丰年不奢,凶年不俭,素有蓄积,以储其后,此治人之道,不亦合於四时之气乎?

(16)、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17)、去哪里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碧草照映台阶自当显露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三顾茅庐频繁的商论天下大计,辅佐两代君主的老臣忠心耿耿。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常使历代英雄感慨泪湿衣襟!

(18)、贵而不骄,胜而不悖,贤而能下,刚而能忍。——诸葛亮

(19)、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20)、贵而不骄,胜而不悖,贤而能下,刚而能忍。——诸葛亮

3、诸葛亮经典名句及翻译

(1)、据《汉晋春秋》记载,同年五月,诸葛亮使魏延、高翔、吴班赴拒,大破司马懿,汉军获甲首三千级,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于是司马懿退还保营。该史料后被《资治通鉴》引用。《晋书》则记魏军卸甲轻装,日夜兼程,在汉阳与诸葛亮相遇,司马懿派将军牛金率轻骑做饵,诸葛亮退兵至祁山,屯兵卤城,据南北二山,堵水筑围墙。魏军攻破,大破蜀军,俘获斩首数万。而陈寿所著《三国志》里,两种说法均无记载。

(2)、(善将者,必有博闻多智者为腹心,由沈审谨密者为耳目,勇悍善敌者为爪牙。诸葛亮)

(3)、善将者,必有博闻多智者为腹心,沉审谨密者为耳目,勇悍善敌者为爪牙。

(4)、建安十六年(211年),益州牧刘璋派法正、孟达请刘备助攻张鲁。诸葛亮便与关羽、张飞、赵云等镇守荆州。至次年十二月,刘备与刘璋决裂,还攻成都。诸葛亮便与张飞、赵云等入蜀助阵,留关羽负责荆州防务,分兵平定各郡县,与刘备一起围成都。至建安十九年(214年),刘璋投降,刘备入主益州。

(5)、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违众,勿恃功能而失信。——诸葛亮

(6)、—— 诸葛亮 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诸葛亮 12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7)、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约己爱民,达孝道於先君,布仁心於寰宇,提拔隐逸,以进贤良,屏黜奸谗,以厚风俗。

(8)、争王图霸之业未立,各自割据称雄。刘备像汉光武一样一挽汉朝之颓运,得到了孔明这条“卧龙”的辅佐。

(9)、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10)、投宿渔梁溪绕屋,五更听雨拥篝炉。少时谈舌坐生风,管葛奇才自许同……酒醒顿觉狂堪笑,睡起方知梦本空。它日故人能忆我,葛仙矶畔觅渔翁。

(11)、一个伟大的国家必然是充满爱心的国家,一个不关心弱势群体的人不可能成为伟人,而一个不关心贫困人群的国家也不可能成为伟大的国家。

(12)、当年在渭地屯兵的诸葛,忽然一颗彗星降落,他的一切的谋划都成了空谈。曹氏大权被司马氏家掌握,司马氏集团如蛟龙之逢云雨,顺顺当当地发展壮大。欣赏出师表这样光彩照人,牛气冲天的作品。等过了数千年之后,我在草庐旁凭吊,看到堂前有一老翁。

(13)、治理国家,无论圆通还是方正都不能失去规矩,主要的要抓住、次要的也不能放失,为政不能脱离理法道统,如此则万事可成,功业也可长久保持。诸葛亮主张用律法和规矩来规范官员和民众的行为,维持社会秩序,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政权的正常运转和社会的安定有序。

(14)、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5)、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 劝农业,无夺其时。

(16)、我有一个梦,有朝一日,我的四个孩子将生活在一个不以肤色而是以品行来评判一个人优劣的国度里。我今天就有这样一个梦想。

(17)、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18)、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9)、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20)、君子威而不猛,忿而不怒,忧而不惧,悦而不喜。

4、诸葛亮经典语录名言警句

(1)、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2)、到达柴桑后,诸葛亮面见孙权,先用二分法给孙权两个选择,“如果能以吴、越的军力与中原之国抗衡,不如早和曹操断交”;另一个选择则是激将法,“如果认为不能抵挡,为何不停止军事行动,向北方称臣呢!”孙权却反问诸葛亮,刘备又为何不投降。诸葛亮便提高刘备身价,说刘备有气节,绝不投降,以向孙权显示刘备的决心。孙权大怒,誓言不会向曹操投降,但却有所担心,刘备还有多少兵力战斗。诸葛亮最后才分析两军的情况,先说出自军散兵归还和关羽水军有万人,加上刘琦凡江夏士兵亦不下万人,再说出曹军远来疲弊,追刘备时,又用轻骑一日一夜行了三百多里,正是“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而且北方人不习水战,荆州百姓又是被逼服从曹操,不是心服;最后肯定地说曹操必定可打败。孙权十分高兴,后又受到鲁肃、周瑜的游说,决定联刘抗曹,派周瑜、程普、鲁肃等率三万水军,与曹操开战。

(3)、17)善将者,必有博闻多智者为腹心,由沈审谨密者为耳目,勇悍善敌者为爪牙。

(4)、欲思其利,必虑其害,欲思其成,必虑其败。——诸葛亮

(5)、出自诸葛亮《将诫》傲:倚仗;骄:骄傲。不倚仗自己的才华,而在别人面前表现出骄傲的神情,不以被宠爱而扬威。

(6)、诸葛亮很经典的十大名言,每一句都警醒世人,很值得后世人学习! 

(7)、贵之而不骄,委之而不专,扶之而不隐,免之而不惧,故良将之功也,犹璧之不污。

(8)、末句照应开头,三句照应二句。在内容上,既是怀古,又是抒怀,情中有情,言外有意,在绝句中别树一格。

(9)、天作时不作而人作,是谓逆时;时作天不作而人作,是谓逆天;天作时作而人不作,是谓逆人。

(10)、欲思其利,必虑其害,欲思其成,必虑其败——诸葛亮

(11)、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

(12)、将不可骄,骄则失礼,失礼则人离,人离则众叛。

(13)、一个真正的领导者并不是追求所有人的支持和认同,而是努力去促成各方达成一致。

(14)、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展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

(15)、不爱尺璧而爱寸阴者,时难遇而易失也。——三国·诸葛亮《兵要》。

(16)、译文:先帝开创大业未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为三国,我们蜀汉国力薄弱,处境艰难,这实在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刻啊。

(17)、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违众,勿持功能而失信。--诸葛亮

(18)、成功了,很多时候,只要不注意,就是离失败不远的时候。因为这个世间万物都有这样的发展规律,物极必反,盛极必衰,月盈则亏,水满则溢。事业也好,爱情也好,都是如此。

(19)、—— 诸葛亮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诸葛亮 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20)、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

5、诸葛亮的经典语录

(1)、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违众,勿持功能而失信。诸葛亮

(2)、刘禅派遣尚书仆射李福前来问候,同时询问国家的大事。李福来到,诸葛亮谈话完毕,辞别而去,几天之后又回来。诸葛亮说:“我知道您返回来的意图,近来虽然整天谈话,有些事还没有交待,又来听取决定了。你所要问的事蒋琬适合。”李福道歉说:“日前确实不曾询问,如您面年这后,谁可以担负重任,所以就又返回。再请问蒋琬之后,谁可承担重任?”诸葛亮说:“费可以继任。“又问费祎之后怎么样?诸葛亮没有回答。

(3)、这句,就是教导大家,做人要真诚,不能虚伪。一件事不好笑,就不要觉得好笑,不能因为身份地位而去拍马屁也说好笑。发怒也一样,不能因为自己的上司对某人发怒,你也添油加醋,也发怒。

(4)、勿以身贵而***,勿以独见而违众,勿恃功能而失信。——诸葛亮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6)、——诸葛亮—— (三国.蜀汉)诸葛亮 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 诸葛亮 图以于易,为大于细。

(7)、善将者,必有博闻多智者为腹心,由沈审谨密者为耳目,勇悍善敌者为爪牙——三国·诸葛亮

(8)、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诸葛亮

(9)、计疑无定事,事疑无成功。摘自《便宜十六策·察疑》

(10)、行兵之要,务揽英雄之心,严赏罚之科,总文武之道,操刚柔之术,说礼乐而敦诗书,先仁义而后智勇。

(11)、怒不可以复悦,喜不可以复怒,故以文为先,以武为后。先胜则必后负,先怒则必后悔,一朝之忿,而亡其身。

(12)、怠慢则不能不开精,险躁则不能理性。--诸葛亮

(13)、喜不应喜无事之事,怒不应怒无怒之物。诸葛亮

(14)、翻译刘备出兵伐吴就驻扎在三峡,无奈战败归来去世在永安宫。昔日翠旗飘扬空山浩浩荡荡,永安宫湮灭在这荒郊野庙中。

(15)、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16)、释义:有道德修养的人,是这样进行修养锻炼的,他们以内心平静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

(17)、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违众,勿持功能而失信。——诸葛亮

(18)、三国演义有个秘密,刘关张,罗贯中,都是lgz打头,神奇吧,你再把诸葛亮念一念

(19)、臣身在外,无别调度,随时衣食,悉仰於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来增加些微财产。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

(20)、同年冬,诸葛亮趁魏兵东下,关中虚弱,趁机北伐,出兵散关(今陕西省宝鸡市西南)围陈仓(今陕西省宝鸡市东),为魏将郝昭所拒,诸葛亮劝降不成,而又粮草不继,不得已退还汉中。魏将王双来追,被斩。

(1)、诸葛亮受金五百斤,银千斤,钱五千万,锦千匹,并受任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每当刘备出兵征伐,诸葛亮便负责镇守成都,为刘备足食足兵,如汉中之战就替刘备提供资援。

(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3)、(不爱尺壁而重爱寸阴,时难遭而易失也。诸葛亮)

(4)、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5)、将不可骄,骄则失礼,失礼则人离,人离则众叛。诸葛亮

(6)、贵而不骄,胜而不悖,贤而能下,刚而能忍。——诸葛亮

(7)、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8)、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三国)诸葛亮

(9)、勿以身贵而***,勿以独见而违众,勿持功能而失信。——诸葛亮

(10)、贵而不骄,胜而不悖,贤而能下,刚而能忍。——诸葛亮

(11)、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劝农业,无夺其时。——诸葛亮

(12)、君臣上下,以礼为本;父子上下,以恩为亲;夫妇上下,以合为安。上不可以不正,下不可以不端。上枉下曲,上乱下逆。

(1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14)、10)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15)、心狗肺之辈汹汹当朝,奴颜婢膝之徒纷纷秉政,以致社稷变为丘墟,苍生饱受涂炭之苦!

(16)、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诫子书》

(17)、欲思其利,必虑其害,欲思其成,必虑其败。  

(18)、士之相知,温不增华,寒不改叶,能四时而不衰,历夷险而益固。

(19)、不爱尺壁而重爱寸阴,时难遭而易失也。--诸葛亮

(20)、善将者,必有博闻多智者为腹心,由沈审谨密者为耳目,勇悍善敌者为爪牙。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2)、士之相知,温不增华,寒不改叶,能四时而不衰,历夷险而益固。  

(3)、善将者,必有博闻多智者为腹心,由沈审谨密者为耳目,勇悍善敌者为爪牙。——诸葛亮

(4)、喜不应喜无喜之事,怒不应怒无怒之物。——(三国)诸葛亮

(5)、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6)、心疑,则难主下多于。----《地道主国杀》

(7)、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平庸,不免于下流矣。——诸葛亮

(8)、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9)、士之不能皆锐,马之不能皆良,器械不能皆坚固也,处之而已也。

(10)、怒不可以复悦,喜不可以复怒,故以文为先,以武为后。先胜则必后负,先怒则必后悔,一朝之忿,而亡其身。

(11)、古之善将者,养人如养己子,有难则以身先之,有功则以身后之;伤者,泣而抚之;死者,哀而葬之;饥者,舍食而食之;寒者,解衣而衣之;智者,礼而禄之;勇者,赏而劝之。将能如此,所向必捷矣。

(12)、“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诸葛亮;

(13)、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14)、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5)、最终,我们记得的不是我们敌人的话语,而是我们朋友的沉默。

(16)、故国以军为辅,君以臣为佐;辅强则国安,辅弱则国危,在於所任之将也。

(17)、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8)、高节可以厉俗,孝弟可以扬名,信义可以交友,沈虑可以容众,力行可以建功,此将之五强也。

(19)、毋令管与鲍,千载独知名。翻译东汉末年,群雄纷起,龙争虎斗。

(20)、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诸葛亮《戒子书》

(1)、善将者,必有博闻多智者为腹心,由沈审谨密者为耳目,勇悍善敌者为爪牙——三国

(2)、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违众,勿持功能而失信。——诸葛亮

(3)、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平庸,不免于下流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