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历史人物的歇后语,解释加造句139句精选

2024年01月13日|来源:青春励志语录网|阅读:59

关于历史人物的歇后语

1、关于历史人物的歇后语并解释它的意思

(1)、别怪孩子写错汉字笔顺,连语文老师都不一定全写对

(2)、刘备,三国时蜀主。赵云在长坂坡救了刘备的儿子阿斗,来见他时,他故意将阿斗摔在地上,说,为了救你,差点伤了我一员大将。事出《三国演义》。此语用来指那些虚假的笼络人心的行动。成语:虚情假意。

(3)、关公喝酒——不怕脸红。解释:关公本来皮肤就红,喝酒脸红了自然是看不出来的。

(4)、武大郎爬墙头——上不来,下不去;不上不下;上不上,下不下;上不去,下不来

(5)、看到这类歇后语,往往要转几个弯子才能恍然大悟,因而也更饶有兴味。

(6)、宋徽宗的鹰,赵子昂的马——都是好画儿(第46回鸳鸯)

(7)、这类歇后语是用客观的或想像的事情作比方。

(8)、话说生于公元一九○年,死于公元二二九年,马良之弟,蜀国将领。字幼常,襄阳宜城(今湖北省宜城)人。

(9)、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历史沧桑的沉淀、淬炼、凝聚成绝妙的语言艺术。其中歇后语以其独特的表现力。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千古流传。

(10)、小学课外语文知识积累,这个暑假,让孩子充实起来

(11)、投稿信箱:1097724254@qq.com

(12)、建安十五年,刘备陪妻回家省亲,到江东见孙权时,提出让东吴让出江陵,孙权当时未正面答复。刘备回荆州后,鉴于江陵为荆州咽喉,势在必得,便有武装夺取的打算。不久,周瑜病死,鲁肃为巩固联盟,建议将江陵“借”给刘备。孙权亲攻合肥虽已失败,但此时仍视曹操为主敌,仍需孙刘联盟,特别是鉴于若刘备从上游攻江陵,便不好防守这一事实,便将江陵借给了刘备,这就是“刘备借荆州”的历史事实。

(13)、周瑜打黄盖后来演变成一条歇后语: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用以比喻两方面都愿意的事情

(14)、林冲误入白虎堂——祸从天降;有口难辩;上当了;上当受骗

(15)、小学语文150个成语解释+造句,有助于提高语文成绩

(16)、孔明用空城计——迫不得已。解释:城里没有人适逢司马懿来战,诸葛亮不得已弹琴于城上,迷惑敌人,要不敌人就要攻城了,他想出这个点子,也是真没有办法了,因为实在是没有战士冲锋陷阵。

(17)、史上最全的小学至高中语文考试易错字词全在这里啦

(18)、小学词语(成语)汇总:AABC、ABCC、AABB、ABAB、ABAC、AAB、ABB七种形式

(19)、曹操为人——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

(20)、小学语文1-6年级192个比喻句和拟人句汇总!

2、关于历史人物的歇后语,解释加造句

(1)、见提着影戏人子上场——好歹别戳破这层纸(第65回尤三姐) 

(2)、武大郎伸手摘月亮——也不瞧瞧自己有多长的腰

(3)、飞飞:我讲的是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官渡之战,曹操获得胜利。刘备只得投靠刘表。曹操为得到刘备的谋士徐庶,就谎称徐庶的母亲病了,让徐庶立刻去许都。徐庶临走时告诉刘备,卧龙岗有个奇才叫诸葛亮,如果能得到他的帮助,就可以得到天下了。第二天,刘备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去南阳拜访诸葛亮。谁知诸葛亮刚好出游去了,书童也说不准他什么时候回来。刘备只好回去了。过了几天,刘备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雪又来到诸葛亮的家。刘备看见一个青年正在读书,急忙过去行礼。可那个青年是诸葛亮的弟弟。他告诉刘备,哥哥被朋友邀走了。刘备非常失望,只好留下一封信,说渴望得到诸葛亮的帮助,平定天下。转眼过了新年,刘备选了个好日子,又一次来到卧龙岗。这次,诸葛亮正好在睡觉。刘备让关羽、张飞在门外等候,自己在台阶下静静地站着。过了很长时间,诸葛亮才醒来,刘备向他请教平定天下的办法。诸葛亮给刘备分析了天下的形势,说:“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拿下西川成大业,和曹、孙成三足鼎立之势。”刘备一听,非常佩服,请求他相助。诸葛亮答应了。

(4)、“偏旁”和“部首”原来不是一回事?你再不知道就Out了

(5)、一鼓作气(曹刿)出自《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释义: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一字千金(吕不韦)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释义:增损一字,赏予千金。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一字之师(郑谷)出自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郑谷改僧齐己《早梅》诗:‘数枝开’作‘一枝开’。齐己下拜,人以谷为一字师。”释义:改正一个字的老师。有些好诗文,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人为“一字师”或“一字之师”。一饭千金(韩信)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释义: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6)、NO曹操为人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

(7)、描写秋天的比喻句和排比句:小学生写作文开头秘籍!

(8)、关云长说《三国》——光说过五关斩六将,不说走麦城

(9)、小学常用560个汉字笔画笔顺表,小学六年慢慢练

(10)、千里搭长棚——没有个不散的宴席(第26回红玉)

(11)、九国贩骆驼的——到处兜揽生意(第46回鸳鸯)

(12)、小学语文标点符号顺口溜+常见错误+专项练习及答案

(13)、歇后语是日常应用最多的语文类知识,也是孩子们很喜欢的一类知识,这类知识的特点就是应用广、不枯燥、易识记,而且歇后语一般都是历史传承下来的,所以包含范围很广,但只要平时多留心、多积累,相信孩子一定能够积累更多的歇后语。被疫情“禁足”在家,不要整天无事可做,一起记忆歇后语,让这个特殊的假期充实起来吧!

(14)、今天立夏,和孩子一起图说二十四节气(附童真绘本)

(15)、猪八戒摆手——不侍猴;不侍候;不伺候;不伺猴

(16)、大海里翻了豆腐船——汤里来,水里去(第81回猪八戒) 

(17)、孔夫子的背包——准是书(输)(比喻注定要失败。)

(18)、孔夫子背书箱——里面大有文章;尽是输;尽是书

(19)、一佛出世,二佛涅磐——死去活来(第39回作者) 

(20)、★回复 中考须知 获取上海中考政策完全解读

3、关于历史人物的歇后语有哪些

(1)、关云长失荆州——大意;吃亏全在大意;骄兵必败

(2)、小学语文100个常用俗语,有解释,有例句。

(3)、关云长说三国——光说过五关斩六将,不说败走麦城

(4)、今日立春!看看太原南郊地区关于立春的说法!

(5)、张飞抓耪子——大眼瞪小眼历史人物的歇后语4关云长做木匠——大力阔斧;大刀阔斧

(6)、蛇头上苍蝇——自来的衣食(第28回妖怪) 

(7)、孔夫子写信——不起草稿;不打草稿历史人物的歇后语2刘备杀人——心慈手软

(8)、清水下杂面——你吃我看见(第65回尤三姐) 

(9)、这21个汉字笔顺,十个学生九个错,不信你试试

(10)、1600多年过去了,我们今天的人,不可能为丢了一双鞋而闹到公堂之上,一个地方大员,也不会为了百姓的一双鞋而亲自断案了。

(11)、司马懿派兵来夺街亭,马谡因为纸上谈兵,自以为是,导致街亭失守。之前马谡曾立下军令状,诸葛亮虽不忍心,但为顾全大局,也只能处斩马谡。带有历史典故的歇后语八卦阵里骑马闯不出路子

(12)、项羽打呵欠——霸气历史人物的歇后语8鲁班的手艺——巧夺天工

(13)、很多歇后语中都包含了历史人物,其中也有一定的历史故事。下面让我给大家列举出来。

(14)、小学生答题卡该怎么填涂,看了就不会丢冤枉分

(15)、带有历史人物的歇后语精选100句相关文章:

(16)、这200个常用词,很多人一写就错,你能写对几个

(17)、NO1申公豹的嘴搬弄是非歇后语典故历史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

(18)、李莲英打太监——同类相残历史人物的歇后语6刘关张桃园结义情——同生共死

(19)、我们说|立秋有雨万物收,可是会不会凉快呢~

(20)、神仙放屁--不同凡响。与神仙有关的歇后语

4、关于历史人物的歇后语100条

(1)、驽马恋栈豆——必不能用也(第107回蒋济) 

(2)、观音菩萨进澡堂——左右为难!(男身女像去哪边好?)

(3)、成对同音词辨析,太全了!替孩子存着,选词填空不会错

(4)、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比喻人不同,性格也不相同) 

(5)、硬笔书法28种基本笔画的书写方法,快收藏起来

(6)、猪八戒吃胰子——内锈;内秀;锈气在内;秀气在内;有点内秀;有点内锈

(7)、吕布戏貂婵——上了别人的当;英雄难过美人关

(8)、羊群里跑出骆驼来了——就只你大(第88回贾母) 

(9)、解释:借的时候说的好好的,可是荆州到手后再想要回来,刘备是一推三六再没有提还的事,现多用来说人没有信用。

(10)、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

(11)、孔夫子的背包——准是书(输)(比喻注定要失败。)

(12)、了解了设比物的性质,也就能领悟它的意思。

(13)、小葱拌豆腐——清的清白的白(第74回王夫人) 

(14)、哮天犬过了独木桥就不会叫了——过目(木)不忘(汪)

(15)、孩子,你现在偷的懒,将来都会变成打脸的巴掌!

(16)、含着骨头露着肉——吞吞吐吐(第88回王熙凤) 

(17)、这些成语在平时或许是我们常用的,但是关于成语中讲的人物和故事你还真不一定全知道,所以今天大家一起来学一学,涨一涨知识。

(18)、近反义词巧编“对子歌”(附小学阶段常用近义词、反义词)

(19)、《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经提到过所谓“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

(20)、糟鼻子不吃酒——枉担其名(第39回猪八戒) 

5、关于历史人物有关的歇后语

(1)、铁刷帚刷铜锅——家家挺硬(第77回作者) 

(2)、现在学校的语文学习,成语是必学知识之一。成语,不仅要知道,还要会用。懂得在日常交流中用,懂得语文考试试题中运用,写作文时会用,只要需要用的地方就应该要把成语正确灵活的运用。

(3)、周瑜打黄盖——打在黄盖的`身上,痛在周瑜的心上

(4)、关羽长说三国——光说过五关斩六将,不说败走麦城

(5)、东山再起(谢安)出自《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释义: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图穷匕见(荆轲)出自《战国策·燕策三》:“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释义: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纸上谈兵(赵括)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释义: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负荆请罪(廉颇)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释义: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卧薪尝胆(勾践)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路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释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接竿而起(陈胜)出自汉·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释义:砍了树干当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进行反抗。指人民起义。

(6)、唐伯虎叫船————到哪里是哪里;叫到哪里算哪里;叫到哪里就哪里;摇到哪里是哪里

(7)、解释:因为鸡肋一事,曹操杀了杨修,实际上之前杨修表现出来的一些聪明才智已经引起了曹操的不快,鸡肋只是一根导火索罢了。

(8)、风云变幻的南北朝时期,以晋阳作为霸府权倾朝野的东魏丞相高欢死后,他的长子高澄被人刺杀,次子高洋即其位。后来,高洋见时机成熟,逼迫东魏皇帝元善见退位,自己登基作了皇帝,改国号为齐,史称北齐。哥哥作了皇帝,弟弟们当然也都要有所封赐,在这种情况下,北齐天保元年(550年),他的十弟高湝就被封为任城王,负责镇守高氏的老巢晋阳,他的名下还有“总理并州事务、检校司徒、太尉公、并州录尚书事”等等头衔,其中的“总理并州事务、并州录尚书事”,对北齐的皇族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职务。因为并州的政治中心晋阳,是高氏家庭的发祥之地,自己的大后方,当然得派亲弟兄来镇守了。

(9)、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集诙谐幽默于一体,集中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才智。歇后语最大的特点是谐音、比喻和会意。疫情“宅家”期间,学习是对自己最好的负责,四大名著中的歇后语,句句经典,赶快来记忆吧,运用到作文中,让自己的作文绽放光彩吧!

(10)、投稿邮箱:954869287@qq.com

(11)、通过这个短短的故事,我们一是又认识了一个与晋源有关的历史人物,知道了高湝是一个遇事亲历亲为并有智慧的干练的官员。二是知道了我们的母亲河汾河在当水量充沛,水流清澈,人们可以在河边儿上浣洗衣服,且当时的汾河河道离晋阳城不远,要不然,妇人也不可能徒步到汾河边儿上洗衣服。三是通过这个小故事,我们可以知道,南北朝时,中国的妇女还没有緾足(緾足是宋代以后形成的恶习),女人都是天足,所以女人的鞋男人也可以穿;还有就是那时男人的鞋和女人的鞋在样式上是没有区别的,要不然,那个后生也不可能穿上那个洗衣妇的新鞋到丈人家招摇。

(12)、180句民间谚语精华,饱含智慧,留着讲给孩子

(13)、小学语文最全歇后语汇总!孩子最爱的知识之一

(14)、(诸葛亮)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释义: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

(15)、苍蝇包网儿——好大面皮(第87回葛仙翁) 

(16)、武大郎卖切糕——人不济货粘手;人不济,货粘手

(17)、小学语文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借代、夸张

(18)、不过,据史载,这个高湝,虽然是凭着自己是高欢的儿子,高洋的弟弟才得此高位的,但其人倒不是一个庸庸碌碌的纨绔子弟,还是有些才能和智慧的。最后在短命的北齐王朝灭亡的时候,也表现出了一定的胆略和气节。今天的这篇小文,不说那些高风亮节和军国大事,只说他的一件小事情。

(19)、曹操为人——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

(20)、史上最全的歇后语分类,太完整啦!(建议收藏)

(1)、秦琼的黄骠马————来头儿不小;有来头;来头不小

(2)、意思就是说,丢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

(3)、孔明弹琴退仲达〔司马懿〕——好沉着/临危不乱

(4)、诸葛亮斩马谡——执法如山;不念旧情;忘了旧情;违心办事;含泪决定的

(5)、耗子尾巴上长疮——多少脓血儿(第68回王熙凤) 

(6)、孔夫子打呵欠——书生气;一口书生气;满嘴文气

(7)、这25个成语经常用,想不到第一个就用错了...

(8)、晋源方言|后生把人家对象“扤(wa)蹭”了

(9)、关公战秦琼——乱了朝代;挨不上;七错八搭;胡扯八诌

(10)、晋源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献名邦,历朝历代在这里发生过许多惊天动地影响历史进程的大事件,出现过许多功业卓著可歌可泣的大名人。我这里要讲的这个故事,与那些影响历史进程的大事件相比,实在太细小,细小的微不足道;我这里介绍的这个人物,与那些功业卓著的大人物相比,也相形见绌,其名字在历史名人的丛林中犹如一株小草而鲜为人知。但这个故事虽然微不足道,却颇有情趣;它犹如历史长河中的一滴水一样,映射了那个历史时期的一段真实场景,让我们可以从中了解那个时代的许多生活细节;这个人物虽然知名度不高,但也不是平头百姓,他是南北朝时东魏丞相高欢的第十个儿子,北齐皇帝高洋的弟弟。他的名字叫高湝。

(11)、小学1-6年级名言名句、成语、谚语、歇后语大汇总

(12)、猪八戒上城墙——倒拉一耙;倒拉一把;倒打一耙

(13)、如果对设比事情的特点、情状有所了解,也自然能领悟后半段的“谜底”。

(14)、四大名著里对初中生最有用的60句话!直指人心,道尽智慧!

(15)、曹操杀杨修——嫉妒之心。解释:因为鸡肋一事,曹操杀了杨修,实际上之前杨修表现出来的一些聪明才智已经引起了曹操的不快,鸡肋只是一根导火索罢了。

(16)、南郊地区“歇话”大全!晋源小店人都应该收藏!

(17)、仓老鼠和老鸹去借粮——守着的没有,飞着的有(第61回柳氏) 

(18)、曹操为人——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

(19)、小学语文扩句与缩句专题讲解,快为孩子收藏吧

(20)、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第30回金钏)

(1)、于是整理了与历史人物相关的成语汇总,这对孩子的积累和学习是有非常大的帮助的,也能增加孩子对成语的理解,那么快来收藏吧!

(2)、小学语文修改病句符号、方法及练习题100题

(3)、泰山北斗(韩愈)出自《新唐书·韩愈传赞》:“自愈没,其言大行,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释义:比喻道德高、名望重或有卓越成就为众人所敬仰的人。破釜沉舟(项羽)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释义: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东窗事发(秦桧)出自元·孔文卿《东窗事犯》第二折:“吾乃地藏神,化为呆行者,在灵隐寺中,泄漏秦太师东窗事犯。”释义:比喻阴谋已败露。程门立雪(程颐、杨时)出自《宋史·杨时传》:“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云。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释义:学生恭敬受教。比喻尊师。司空见惯(刘禹锡)出自唐·孟棨《本事诗·情感》载刘禹锡诗:“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释义: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梦笔生花(李白)出自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梦笔头生花》:“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释义:比喻写作能力大有进步。也形容文章写得很出色。力透纸背(颜真卿)出自唐·颜真卿《张长史十二意笔法意记》:“当其用锋,常欲使其透过纸背,此成功之极也。”释义:形容书法刚劲有力,笔锋简直要透到纸张背面。也形容诗文立意深刻,词语精练。成竹在胸(文与可)出自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在胸中。”释义:画竹前竹的全貌已在胸中。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赤膊上阵(许褚)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九回:“许褚性起,飞回阵中,卸下盔甲,浑身筋突,赤体提刀,翻身上马,来与马超决战。”释义:光着膀子上阵。比喻亲身上场,不加掩饰地进行活动。马革裹尸(马援)出自《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释义: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指英勇牺牲在战场。

(4)、孔子搬家——净输;净书;尽是书;尽是输;全是书;全输书;全是输

(5)、关云长面前舞刀——献丑历史人物的歇后语5周仓摆手——老爷不玩了

(6)、状元痘儿灌的浆儿——又满是喜事(第46回鸳鸯) 

(7)、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现象,却远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

(8)、锯了嘴子的葫芦——没口齿(第68回王熙凤) 

(9)、南郊一带的方言笑话:白天里天天吃豆腐,黑夜挤的一怪炕上睡……

(10)、马蹄刀木勺里切菜——水泄不露(第24回郓哥) 

(11)、NO周瑜打黄盖打在黄盖的身上,痛在周瑜的心上

(12)、指鹿为马(赵高)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释义: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画龙点睛(张僧繇)出自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张僧繇》:“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点睛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眼者见在。”释义: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入木三分(王羲之)出自唐·张怀瓘《书断·王羲之》:“王羲之书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释义:相传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木工刻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三分深。形容书法极有笔力。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讳疾忌医(蔡桓公)出自宋·周敦颐《周子通书·过》:“今人有过,不喜人规,如护疾而忌医,宁灭其身而无悟也。”释义:隐瞒疾病,不愿医治。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的缺点和错误。鞠躬尽瘁

(13)、小学语文100个常用俗语,附解释,值得收藏!

(14)、这类歇后语是利用同音字或近音字相谐,由原来的意义引申出所需要的另一种意义。

(15)、三顾茅庐(刘备)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释义: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孺子可教(张良)出自《史记·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复返,曰:‘孺子可教矣。’”释义:指年轻人可培养。四面楚歌(项羽)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释义: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老当益壮(马援)出自《后汉书·马援传》:“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释义:年纪虽老而志气更旺盛,干劲更足。投笔从戎(班超)出自《后汉书·班超传》:“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释义:扔掉笔去参军。指文人从军。暴殄天物(商王)出自《尚书·武成》:“今商王受无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释义:原指残害灭绝天生万物。后指任意糟蹋东西,不知爱惜。暗渡陈仓(韩信)出自元·无名氏《暗度陈仓》第二折:“着樊哙明修栈道,俺可暗度陈仓古道。这楚兵不知是智,必然排兵在栈道守把。俺往陈仓古道抄截,杀他个措手不及也。”释义:比喻用一种假象迷惑对方,实际上却另有打算。嗟来之食(黔敖)出自《礼记·檀弓下》:“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释义: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怒发冲冠(蔺相如)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释义: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形容极端愤怒。手不释卷(吕蒙)出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释义: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韦编三绝(孔子)出自《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释义: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墨守成规(墨子)出自明·黄宗羲《钱退山诗文序》:“如钟嵘之《诗品》,辨体明宗,固未尝墨守一家以为准的也。”释义: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病入膏肓(蔡桓公)出自《左传·成公十年》:“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释义:形容病情十分严重,无法医治。比喻事情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16)、黄柏木作磐槌子——外头体面里头苦(第53回贾珍) 

(17)、学写作文12法则+考场作文18要诀,建议收藏

(18)、诸葛亮斩马谡——顾全大局;执法如山;不念旧情;忘了旧情;违心办事;含泪决定的

(19)、武大郎卖棉花——人熊货也囊;人穷货也囊;人熊货不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