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简介及他的成就人生的意义77句精选

2024年01月18日|来源:青春励志语录网|阅读:59

胡适简介及他的成就

1、胡适一生中的七个女人

(1)、其中国传统文化。尽管胡适1921年6月16日在《吴虞文录·序》中首提“打孔家店”,但孔孟之道早已烙印在他的血脉中,无从消除。被胡适称为“民主哲学家”的孟子,定义“大丈夫”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胡适在《自由主义》文章中认为这是“中国经典里自由主义的理想人物”。

(2)、1944年10月,胡适在哈佛讲学,每天,或午饭或晚饭,总在赵家吃。让赵家主妇为难的是:胡适老是想大块的肉,一吃总要两三块。打仗期间(太平洋战争)肉最难买,须要配给票才能买。

(3)、1962年1月,胡适从泰达医院出院。2月24日,胡适在中央研究院的招待会上死于台湾省台北市南岗区心脏病发作。

(4)、1920年,离开《新青年》,在南京大学暑期学校讲学。

(5)、1961年2月,胡适出席了台湾大学校长钱思亮主持的宴会。当他到达时,他感到不舒服。他被送到医院,脉搏跳了135下,痰里有血。医生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医院住院2个月,然后回家自理,但身体已逐渐虚弱。11月病情恶化,到台湾大学医学院休养。

(6)、胡适(1891-1962)是辛亥革命以来中国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学者和社会改革家。2021年是胡适诞生130周年,又恰逢他开创“新红学”100周年。100年前的3月,胡适完成了他的《红楼梦考证》,并于5月刊载在亚东本《红楼梦》的初排版上。这是“新红学”的奠基之作。自此,“新红学”不断向纵深发展,长盛不衰地红了100年,火了100年,自然而然地也就成了现代红学史上影响最大的流派,胡适也成了红学史上影响最大的一个人。

(7)、胡适在政治强势面前不卑不亢、不屈不挠、不离不弃,不失独立思考,不失批判立场,不失浩然气节。支撑他内心世界的精神力量来源有二:

(8)、看“庚辰本”的残缺状况,——已写到八十回了,而尚缺六十回与六十七回;十九三回显然是后来补写的(此三回也是甲戌本没有的),故没有分开,也没有回目;二十二回未写完(此回也是甲戌本没有的),“此回未成而芹逝矣”。此皆可证甲戌年成稿止有此十六回。(本修订本底本,台北胡适纪念馆藏档,档号:HS-NK01-051-00)

(9)、在“新红学”100周年之际,重新梳理胡适论《红楼梦》的文字,是十分必要也是极为有意义的事。但胡适的论红文献,散见于各种报章、日记和信函中,想全面了解胡适的红学,殊为不易。

(10)、他就像天空中最亮的一颗星,照亮了她的未来。

(11)、胡适在高校执教,学生中有名的包括牟宗罗尔纲、顾颉刚、俞平伯、傅斯年等。此外,胡适还注意帮助同侪、提携后进。林语堂在其留学期间,清政府取消对留学生资助,林语堂靠着胡适的资助继续在国外读书。

(12)、胡适不提倡东方的圣人那种无为。人生在于奋斗,即使在潦倒的窘境,也要对前途有起码的乐观和自信。一步一步都可以踌躇满志,把每种进步都看成是巨大的希望,这正是胡适对于人生的乐观。

(13)、这是一个涉及敌产的敏感话题,特别是用庚款在日本建立的文化机关,胡适提出“似宜鼓励日本继续维持”,最遭时忌。

(14)、我们当日介绍易卜生(Ibsen)的著作,也正是因为易卜生的思想最可以代表那种健全的个人主义。这种思想有两个中心见解:第一是充分发展个人的才能,就是易卜生说的:‘你要想有益于社会,最好的法子莫如把你自己这块材料铸造成器。’

(15)、胡适是上个世纪中国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和学者之一。他的影响,虽然也有消极的负面的成分,但其主要方面是积极的、进步的。这是因为他毕生着力提倡的是民主、自由思想和理性主义。正是这样的思想帮助许多青年树立自主自由的人格,形成独立思考、尊重事实的思维方式,成为具有民主和科学素养的人。可以说,对于“五四”后中国民主力量的成长,胡适功不可没。

(16)、按照常理,江冬秀高攀了胡适,必然会低眉顺眼,保持对丈夫仰视的姿态。但她从不,她始终真实、不委屈自己地生活着。

(17)、陈独秀和钱玄同等人的言论既然这么激烈,直接怀疑到中国文字和文化的本质,照理说白话文运动是不会得到舆论支持的。但这种言论在当时却得到学生的支持。这批学生,大多数是《新青年》、《新潮》的读者,心中充满爱国热诚,常常希望在这两个刊物的文章里得到自己行动的启示。对他们来说,采用白话文不但是进步的开始,而且也是建设国家的保证。在这些人中,有部分人可能跟钱玄同这等激烈分子一样,对计划中的语文改良运动表示不满,但他们并没有反对使用白话文。反之,他们利用了白话文比较自由的形式,尽情发挥己见。

(18)、从此,胡适与傅斯年,就建立起亦师亦友的特殊关系,直至终生。

(19)、首先,胡适对中国近三百年来的学术研究作了总结。他把整理国故或国学研究纳入了他的“中国文艺复兴”的范畴之内,并发表了《说儒》,这不但是胡适治学的巅峰之作,也是1930年代中国近代文化史上成就的代表作。胡适将禅宗史研究的问题点,由西天二十八祖的传承问题,转为禅宗革命家本身的问题。他的论断承载了日后的许多成果与成就。

(20)、她深知丈夫的价值,了解他的兴趣爱好,并予以支持来体现对他的爱。

2、胡适简介及他的成就人生的意义

(1)、这个时期,对胡适的批判比较有代表性的,一是毛泽东在中共中央贺淮海战役胜利电文中说:“现在南京城内尚有头等战犯……及其他罪大恶极的帮凶们,例如胡适、郑介民、叶秀峰等人,企图继续作恶。”二是稍后由“两个小人物”引发,以周扬、郭沫若为首的文化界手持上方宝剑,借批判红楼梦研究,在学术领域大张旗鼓清算“胡适派资产阶级唯心论的思想”,出版批胡文章8本,达三百万字之巨。三是1950年及其后再版的《新名词词典》等工具书,将胡适定性为“头等战犯之伪自由主义的无耻文人”,以及“美国走狗,蒋匪奴才”,彻底地进行妖魔化。1956年2月,毛泽东在接见政协的知识分子代表时说过一段话,算是对胡适批判的盖棺定论:“胡适这个人也真顽固,我们托人带信给他,劝他回来,也不知他到底贪恋什么?批判嘛,总没有什么好话。说实话,新文化运动他是有功劳的,不能一笔抹杀,应当实事求是。到了二十一世纪,那时候,替他恢复名誉吧。”

(2)、政权更迭之际,胡适成为国共两d倾力争夺的重要目标。毛泽东圈定挽留重要统战对象的名单,胡适名列其中;蒋介石手谕制定“抢救大陆学人计划”,胡适也名列其中。胡适的选择是既不愿留在大陆,也不愿前往台湾,而是跑到美国做了几年“寓公”,拒绝成为双方利用的“政治符号”,维持着一个独立知识分子的矜持和尊严。

(3)、本书为作者在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5年出版的《胡适红学研究资料全编》基础上所做的修订版,增补这十多年新发现的资料数十篇,且对原有的资料也进行了细致的纠误勘正,改正原书错误数百处,堪称全面精当的红学资料。

(4)、第二是要造成自由独立的人格,像易卜生的《国民公敌》戏剧里的斯铎曼医生那样‘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

(5)、表妹见到一表人才、风度翩翩的胡适,情不自禁地爱慕上了表哥,而胡适也有意冲破婚姻的围城。两人很快陷入热恋,每日下棋、读书、散步,真乃神仙眷侣也。

(6)、1947年秋,燕京大学学生周汝昌在本校图书馆意外索到曹雪芹的好友敦敏的《懋斋诗钞》一书,其中有六首诗涉及曹雪芹,对考证曹雪芹的身世具有重大价值;这是胡适久觅不到的珍本。周汝昌撰文发表后,引起学术界的关注,胡适更是兴奋,立即致信周汝昌大加赞赏。

(7)、1923年,胡适到杭州疗养,江冬秀写信给表妹曹诚英,让其照顾这位表哥。而曹诚英与胡适可谓是一个佳人,一个才子,是世人眼中的绝配,而曹诚英也果然成了江冬秀的头号情敌。

(8)、    文革时胡适在美国,有人买了了周汝昌写的《红楼梦新证》给胡适看并说:“你的学生在骂你。”胡适看了认为这本书写的很有功力,专门买了五本送人,并说周汝昌是他的好学生,至于骂他的话,他并不在意,他是主张思想和言论自由的,他也知道些个中原因,说真话惹祸,他微笑着写了评价。周汝昌晚年得知此事,很是感动,当年胡适肯借绝版孤本书给他,对他多么信任鼓励他把《红楼梦》研究下去,当时他请教红学大师俞平伯,俞平伯用尖酸的语言给他泼了冷水。自己在文革时迫于形势的压力,写了违心的话,是为了不立于危墙下。胡适没有丝毫不悦与责备,反而称赞他的扎实功底,人世间能遇上几个这样的人呢?胡适离开大陆把那本绝版孤本带在身边,可见对此书的珍爱。他对胡适感恩不尽写下七言诗:

(9)、因此,首先起来给新文化运动下严正批评的,不是国粹派的人,而是一批教育背景与胡适相差不多的人,如梅光迪、胡先骕和吴宓等。他们都是留美的学者,在南京教书,在1922年合办了《学衡》,以抗衡这个运动中他们认为的坏影响。梅光迪是哈佛大学欧文·白璧德的学生,在求学时就是胡适朋友间不赞同文学革命的一位。到了1922年他办《学衡》时,他所反对的,已不是白话文的本身,而是胡适进化论式的观念,因为胡适认为白话文终将取文言之地位而代之。总之,《学衡》所特别关心的问题,是那批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人物,在介绍外国思想界和文学界人物到中国时,所表现的态度:热心有余,读书不多,不知道单凭一时喜爱地去介绍外国名人是有危险一面的。马克思、杜威和罗素(杜威和罗素两人先后在1919年、1920年应邀到过中国讲学)三人当时在中国被奉为神明,西方与日本的现代文学流行的风尚,被盲目地模仿,而西方古典作品反而被忽略了。在这种情况之下,梅光迪等人责备那些新文化运动的领袖的话是有道理的,因为他们对西方文学与哲学的深厚传统缺乏了解;他们只知贪新好奇,求转变,对国家在文化方面的实在需要,反而置之不顾。而他们也因此可以说是没有尽读书人的责任,这实在是很可惜的事。梅光迪把这种新文化倡导者评为“:彼等非思想家乃诡辩家也“”、彼等非创造家乃模仿家也”、“彼等非学问家乃功名之士也”、“彼等非教育家乃政客也”。梅光迪这话,未尽公允,因为在这些他指责的新文化倡导者中,也有好些态度极为严肃的作家。另外还有一些搞思想工作的,虽然自己不一定有什么创见,但由于他们运用了西方的方法来研究中国学问,开辟了新的蹊径,所以贡献不少。而这些人的动机、努力、热忱都被梅光迪不分青红皂白地诬蔑了。可是,若放长眼光来看,梅光迪的话也说对了,因为在这些新文化倡导人中的激烈急进分子(他们在1922年时势力已相当庞大),后来就凭着他们的个人喜好来改造中国。

(10)、老蒋怀恨在心,此后日记多次谩骂胡适,宣泄腹诽心谤,但毕竟没有为难他。究其原因有三:

(11)、胡适的贡献是“创造了近代中国的舆论”,他对舆论空间的探索也是他政治理想的实践。他充分倡导言论自由、思想自由和新闻自由,以赢得人民批评执政d和政府的合法权利。

(12)、六十年前,当毛泽东意气风发地站在天安门城楼上,郑重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时候,胡适这个没拿过枪也没参加过战争的人,已经被宣布为第55号战犯了。他的小儿子胡思杜在革命思想的洗礼下,在国内发表《对我父亲——胡适的批判》,决心跟他划清界限,投入新社会。胡适是那个时代的名士,儿子批判老子的文章很吸引眼球,香港《大公报》适时予以转载,尽管胡适读了小儿子的文章,不大以为然,只是把当天剪报粘贴在自己的日记里,但大陆对他的大规模批判已经箭在弦上。

(13)、胡适的风趣幽默,着实在自己的学生面前,尽现无遗。

(14)、江冬秀决定带着孩子与胡适鱼死网破,她从厨房中拿起一把菜刀,说:“你要娶她可以,离婚也可以,我先把两个孩子杀掉,再自杀。”

(15)、1929年4月20日,国民政府发布一道保障人权的命令。含标点符号才短短101字,胡适敏锐地发现其中三处“硬伤”,随即在《新月》杂志二卷二号上发表《人权与约法》,一一驳斥。嘲讽这是“一纸模糊命令”,抨击“今日我们最感觉痛苦的是种种政府机关或假借政府与d部的机关侵害人民的身体、自由及财产”,呼吁用约法“来规定政府的权限”。

(16)、胡适雄文,震惊朝野,引起轩然大波,立即引发大辩论,同道、读者纷纷声援,标志着人权运动的开始。蔡元培称赞胡适“振聋发聩,不胜佩服。”国民d的权贵老爷们却恼羞成怒。

(17)、我喜欢这样的爱情,有什么比在蜜月里狂热相爱的男女更幸运的呢?初婚时的甜蜜是一生中美好的回味。

(18)、江冬秀的信虽言语不多,还有很多错别字,但读起来却十分可爱,形象。

(19)、胡适对江冬秀,由嫌弃到惧怕,到接受,到佩服,到最后满满的爱意。这期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江冬秀的好,怕是令胡适越品越上瘾。

(20)、数年后,聂华苓撰文——政治在我眼中,一场又一场的戏。我关怀实际政治,而不喜参与。我感兴趣的是政治舞台上的人物。就凭胡适那个人物,就堪人回味。

3、胡适最经典的十句诗

(1)、一顿点心,一点幽默,一脸微笑,华苓连续用了三个“一”,实实在在地表达着自己的不满与悲哀。华苓的心,是痛的,苦的……

(2)、当时出版《胡适文存》等著述的上海亚东图书馆,因为版税及借款等事宜,弄得胡适很不愉快,而他又不善理财,更是手足无措。

(3)、是独立思想,不肯把别人的耳朵当耳朵,不肯把别人的眼睛当眼睛,不肯把别人的脑力当自己的脑力。

(4)、而“一个新社会、新国家,总是一些爱自由爱真理的人造成的,决不是一班奴才造成的”。所以,中国的出路在倡导个人主义,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把自己铸造成器,造成自由独立的人格,爱自由爱真理的人。

(5)、于是,精于经济的江冬秀便请人写信,连续去函催索,语气态度丝毫不客气,对图书馆老板实施釜底抽薪,最终夺回了利益,为胡适解了围。

(6)、1952年11月,胡适从美回台。胡适抵台那天,雷震要华苓去机场献花。华苓留下字条——儆寰(雷震,字儆寰)先生:您要我去向胡适先生献花。这是件美丽的差事,也是个热闹场面。我既不美丽,也不爱凑热闹,请您饶了我吧!

(7)、在两营对垒最激烈的时刻,胡适出于内心的理念,顽强地树立起一个标杆,使人感佩。

(8)、宋广波先生前后历时二十余年,精心搜集、整理、校勘、注释胡适论红文献,结集为《胡适论红楼梦》一书。其搜集资料之全,校勘之精,深为《红楼梦》研究学界所看重!

(9)、江冬秀有其泼辣、彪悍的一面,亦有着温柔体贴的一面,她对胡适的照顾可谓细致入微,在生活中,胡适越来越离不开江冬秀。

(10)、对于别人对他们频繁交往的飞长流短,她欲辨还休:“但另一方面却又怕您以为我误会您的意思,使您感到不安,其实以我对您崇敬爱戴之深,决没有误解您的可能,请绝对放心好了。”

(11)、“二十世纪影响力最大也最长久的学者和思想家”,是余英时对他的评价。

(12)、1922年5月14日,《努力》周报第2期刊发胡适起草的《我们的政治主张》,蔡元培、陶行知、李大钊等16人签名,这是胡适及其朋友们的政治纲领。文章认为,“中国所以败坏到这步田地,‘好人自命清高’确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主张将“好政府”作为“改革中国政治的最低限度的要求”,提出界定“好政府”的标准是“三要求、三充分”,即:基本要求是“宪政的政府”、“公开的政府”和“有计划的政治”,能够“充分运用政治的机关为社会全体谋充分的福利;充分容纳个人的自由,爱护个性的发展。”

(13)、“自由主义”的种子通过胡适的引进,嫁接到中国的土壤中,浇水催肥、生根发芽、茁壮成长。1920年8月1日,《晨报》发表胡适起草、蒋梦麟等7位知识分子联署的《争自由的宣言》,篇首即说,“没有肯为自由而战的人民,绝不会有真正的自由出现。这几年军阀政d胆敢这样横行,便是国民缺乏自由思想自由评判的真精神的表现。”诚哉斯言!只知迁就屈从、只知空谈无自由的顺民,难免会为自己的麻木、软弱寻找借口。

(14)、然则,这段师生情谊最终止步于爱情门前,并没有留下更多的花絮,但师生之间的交往却贯穿了吴健雄和胡适的一生,直到1962年他在台北的院士会上轰然倒在她的面前,一切才戛然而止。(小文 注:吴健雄当时亲眼目睹胡适心脏病发作倒地,“悲痛万分,泣不成声”。翌日,吴健雄到殡仪馆瞻仰胡适遗容“全身发抖,悲伤尤甚”。)

(15)、英雄很容易惺惺相惜,优秀的人与优秀的人相遇,不论是同性还是异性之间,只要他们的眼神一对接,就会撞出火花,这火花可以是爱情,也可以是友情,还可以介于这二者之间。

(16)、其几经犹豫观察,胡适还是回台湾,间接承认老蒋“正统”之尊,给力、给面子;

(17)、——“大派”,道尽了胡适的气象,也道尽了胡适的学术胸怀。

(18)、1958年,胡适应蒋介石的邀请,从美国回台湾任“中央研究院”院长,在任职典礼上,蒋介石要求“中研院”担负起反共抗俄等政治任务。胡适直言不讳地说:“总统错了”。“我们的工作,还是在学术上。”气得蒋介石当场发作,被陈诚拉住;当天晚上服了安眠药也未能入睡,抑郁的情绪持续了一周难以消解。——胡适不可动摇的理念是:“只有d派的立场,决没有客观的判断。”

(19)、某种意义上,《共产d宣言》是共产d、共产d员的“圣经”。但马克思、恩格斯从不认为其完美无缺,在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就指出:“某些地方本来可以作一些修改”,“第二章末尾提出的那些革命措施根本没有特别的意义”,“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

(20)、此信不特说明了胡适的厚道和率直,也表现了他“学术救国”的情怀。——正如1926年他在讲演中所说:“救国不是摇旗呐喊能够行的,是要多少多少的人投身于学术事业,苦心孤诣、实事求是的去努力才行。……日本很小一个国家,现在是世界四大强国之一。这不是偶然来的,是他们一般人都尽量的吸收西洋的科学学术才成功的。你们知道,无论我们要做甚么,离掉学术是不行的。”

4、胡适的名言名句

(1)、周围的人都很看好这对金童玉女,胡适也觉得自己幸福无比。胡适甚至写文说,那是他一生中最快乐的一段日子。他甚至打算回去就和江冬秀离婚,做一个随大流的文化人。

(2)、从官方层面上来看,对胡适的评价有所提高,但绝对没有将其提升到和鲁迅等人同一地位。官方目前对于胡适的评价是褒贬皆有,以贬为主。既承认他在学术和教学领域的贡献,同时又对他的一些社会活动和思想理念进行批判。

(3)、所以胡适并非狭隘的民族主义,他思索的是中国在世界的地位,中国应该拥抱世界。

(4)、再看知识分子小团体舆论。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之后,和左派知识分子的关系一直很紧张,因此曾经发表过不少对于国共两d的政治见解。这些政治见解虽然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但是有些内容迎合了目前部分知识分子内心的主张,所以他们将其视为自己在思想文化领域上的先行者。在这样类型的知识分子小团体当中,胡适的地位自然也非常高。

(5)、胡适天资聪颖,又专心于学业,接受新思想的熏陶,逐渐成为一位学识过人的进步青年。江冬秀虽然出生于大家,但并没有读过书,她在家乡,整日学习女工、刺绣,大字不识几个,更别说像其他才女一样,和胡适吟诗作对,谈古论今。

(6)、胡适是学哲学的,1917年留美回国后,撰写了轰动学术界的《中国哲学史大纲》。他积累的大量材料往往与教育史相关。所以他劝杨振声写《中国教育学说史》及《中国教育制度史》,这些材料可以全部送给他。

(7)、胡适曾在周汝昌给他的第一封信上批道:“许他一切可能的帮助。”——胡适践诺了自己的“心誓”。

(8)、1928年,创办《新月》月刊,并任中国公学校长。

(9)、充和有一个笔记本称作《曲人鸿爪》,是曲人的留痕,上有留言文字和书画小品。胡适翻到这个小本,也要提笔留言,充和笑他——哎,慢着,你也不会曲,这可叫曲人鸿爪哪!

(10)、对于别人的意见和观点不要轻易去否定或肯定,也不要以为自己的观点是绝对的正确。胡适要告诫的容忍异己的声音,自由的前提是容忍,这样社会才会真正的自由。

(11)、面对一位学识渊博,爱慕者众多的丈夫,江冬秀是如何做到与其白首一生的呢?

(12)、“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 胡适在五十年代至七十年的“极左”时期的中国大陆是个受到官方批判的人物,尤其是“极左”的斯大林主义学者的攻击对象,其时的中国大陆的教材曾一度否定他的政治思想;50年代初,曾对胡适展开大规模的批判运动。“文革”结束后,近几十年来的研究都倾向于肯定他应有的历史地位;并且,胡适的《我的母亲》一文也被选入大陆全日制语文教育初中课本;在大陆的报刊杂志中,亦屡见有追念胡适先生精神的文章。

(13)、余英时的《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胡适》称:“对于这样一个启蒙式的人物,我们既不能用中国传统‘经师’的标准去衡量他,也不能用西方近代专业哲学家的水平去测度他。”《〈中国哲学史大纲〉与史学革命》也说:“他没有深入西学固是事实,但也正因如此,他才没有灭顶在西学的大海之中。”在《从〈日记〉看胡适的一生》又称:“他在西方哲学和哲学史两方面都具有基本训练则是不可否认的。这一点训练终于使他在中国哲学史领域中成为开一代风气的人……我们也不能过分低估他的哲学知识,他在美国最后三四年所受到的哲学训练已达到了当时的一般水平,足够他研究中国哲学史之用了。”

(14)、胡适曾执教高校,高徒中包括牟宗罗尔纲、顾颉刚、俞平伯、傅斯年等。 其中顾颉刚还表示他的整套治学方法是看胡适《水浒传考证》一文看来的。

(15)、民主只是形式,自由才是目的。20世纪四十年代,国民d大肆鼓吹“一个d、一个领袖、一个主义”的“三一式”统治,实质就是专制独裁。当政者开动宣传机器,不断引诱、肯定、推行个人和其他团体对蒋介石愚忠,服从d国利益,为d国牺牲“小我”,最好“忘我”、“无我”。而在哈耶克眼中,这种“致命的自负”恰恰是“通往奴役之路”。如果民众多接触胡适等人的启蒙思想,多想、多问几个为什么,那些蛊惑人心的口号、政策,就难以畅行。

(16)、胡适的开心,诉诸笔端,直言不讳,真是喜悦溢于胸外。

(17)、在“辉煌六十年”不绝于耳的时候,我忽然想起一个人,想起半个多世纪以来对他不断变化的评价。这个人不是别人,他就是“我的朋友胡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