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加缪本身也是优秀的作家64句精选

2024年03月03日|来源:青春励志语录网|阅读:59

存在主义哲学

1、哲学倾向测试

(1)、他又讲: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他讲,人存在,首先遇到自己。人之初,是空白的。后来露面,要造就自己。人不是上帝造就的。人是自我感觉到,然后存在。总之,存在先于本质。

(2)、这部电影与《当尼采在哭泣》有些相似的地方,尼采即便是一位著名的哲学家,他的内心里面还是有一些伤痛。但是在欧文·亚隆的身上产生的是他看到所有其他人的状态之后的那种平静。尼采是存在主义哲学重要的先驱,尼采的整个状态有一个很重要的部分是倡导自由意志。欧文·亚隆也倡导自由,但是他臣服于他所有内心的真相。而尼采并不臣服,当他试图思索存在的一切答案时,一定会遇到死胡同,他无法穿越这个死胡同,最后自杀了。人探索到最后一定要臣服,一定要谦卑。欧文·亚隆一直跟踪着被他治疗的个案和团体,一直不断的也在进行自我疗愈,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对人类阴暗面的了解就越深,他的活力、创造力、健康状态也随之越来越好,所有那些顽固的惯性模式都开始慢慢松动了,人最怕的就是越老越敏顽不化。

(3)、齐克果1813年5月生于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他是哲学家和神学家。他在大学时期主攻科目是神学,但他一生中并未充任过牧师。他从1841年以“讽刺的概念”为题完成了硕士论文以后,就以全副精力从事著述。1855年齐克果病死。

(4)、《存在与自由的重负—解读萨特〈存在与虚无〉》,杜小真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出版,第209页。

(5)、让-保罗•萨特,出生在巴黎,于1924—1929在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学习哲学。萨特获得奖学金在柏林的法国文化中心学习现象学和存在主义哲学。直到1944年,他在法国成为一名大学教师,而随后他全然作为一名自由撰稿人养活自己。1945年,萨特成为《现代》杂志的共同创立者。

(6)、兰克,奥托(1884–1939),奥地利哲学家和精神分析学家

(7)、从内心讲,你可以批判、对抗,没人可以控制你的头脑,但碰上“文革”,你能选择吗?能决定吗?不过萨特不是指这些环境决定。他指的是他通过自己判断来决定选择,然后他要对自己的选择和决定负责。

(8)、在同一本书中,他还多次提到“个人”的单一性、孤独性。齐克果还要求别人在他的墓碑上写上:“那一位个人”,以强调他这个“个人”的特点。

(9)、现在不太有人提存在主义了。当时,可不得了。

(10)、Condrau,Gion(1919–2006)

(11)、在黑格尔、胡塞尔等哲学家的影响下,梅洛-庞蒂努力结合现象学、存在主义哲学和辩证法。他的思想特征是介于即时性和交互语境两者之间的张力,前者是敏感性和人类的身体性,后者是历史性和语言的语境。他的著作包括:《知觉的现象学》(1945)《可见的和不可见的》(1964)《感觉和无感觉》(1968)。

(12)、在“无思”状态像流行病一样传播之前,人们积极地选择不去思考,他们主动假装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事情。一旦无意识开始蔓延,人们就不再相信自己曾经有选择。这种平庸,而非不真实,掩盖了足以对抗人类生活的不确定性的主动选择。

(13)、综上所述,齐克果的著作中,已为现代存在主义提供了最基本的概念(如恐惧、超越等)和定下了基调——否定理性和人世间的一切。后来的存在主义大师——海德格尔、萨特、雅斯贝尔斯等,都从齐克果的著作中得到了启发。

(14)、齐克果的著作多而杂。其中,与存在主义哲学的产生有关的哲学著作,包括有:《恐惧的概念》(TheConceptofDread,1844),《哲学论文片段》(PhilosophicalFragments,1844),《结论性的非学术性跋文》(ConcludingUnscientificPostscript)、《现代》(ThePresentAge)、《日记》(TheJournals)、《旋转的方法》(TheRotationMethod)、《恐惧与战栗》(FearandTrembling)、《致死的病》(TheSicknessUntoDeath,1849)、《基督教的修炼》(TraininginChristianity)、《对基督教的抨击》(AttackuponChristendom,1854—1855)。

(15)、她特别想知道,存在主义者是否有力地暴露了这种只会把他们推回到“旧的安全状态”的不确定性的来源。为了说明这一点,她选择了两组对比的人物:在她的第一篇文章,她对比了海德格尔和雅斯贝尔斯,在第二篇文章中,则对比了萨特和加缪。

(16)、但作为影响,存在主义对将来还会不断有影响。

(17)、二次大战,起因、结束,十年光景。战后幸存的一代知识分子,知识很有限,因此很苦恼,这就是常说的“迷茫的一代”(TheLostGeneration)——什么是人的存在?人在世界上占何种地位?人应该如何看待这个世界?萨特的可贵,是拿存在主义理论去回答这些问题。存在主义确实适应了战后的精神需要,使精神苦闷又不甘沉沦的青年找到支撑。

(18)、萨特正确地看到,以《鼠疫》中的塔鲁为代表的这种流亡观念表达了一种矛盾,即暴力既是不可避免的,又是不合理的。萨特坚称,加缪对这种悖论的回应是“没有任何根据的论调”,就像他的西西弗斯一样,仍然遭受着谴责,但无法改变现实。

(19)、尼采的唯意志论——存在主义的反理性倾向的楷模

(20)、Kierkegaard,Søren(1813–1855)

2、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加缪本身也是优秀的作家

(1)、这种“神圣化”的历史在1943年就已经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当时萨特选择用瘟疫的比喻来批评德国的占领。加缪在四年后出版的小说《鼠疫》中做了相同的比喻。与加缪以瘟疫爆发作为标志,对压迫进行批判不同,萨特没有将《苍蝇》同化为某种无缘无故而来的天然病毒。

(2)、尼采对存在主义心理学具有直接的影响。他的关于主观(subject)、展开(unfolding)、责任和选择等角色的概念,构成了许多人开始从事和发展存在主义主题的背景。

(3)、笛卡尔的哲学从怀疑一切出发,最后归结为这样一个结论:一切都是可疑的,唯有“我思”才是可靠的;“我思”,故“我在”。“我思”是“我在”的本质,也是万物的本质。笛卡尔的这个结论显然是推崇理性的。海德格尔采用了笛卡尔的“我在”,剔除了其理性的本质,并批判笛卡尔将思想与存在、思想与世界的分割的二元论,变成“我在”故“我思”。“我在”先于其本质——“我思”。

(4)、所谓“现象论的还原”(Phenomeno-logicalreduction)。

(5)、每个人的父母都受到特定类型父母的影响代代相传下来,为了打破这种循环,不再重复自己父亲的被动和母亲的强势,欧文·亚隆选择了一位并不太强势的妻子,他们有着共同的爱好,他们尊重彼此的期望,他们认为爱是一种存在的方式,是给予,不是迷恋。爱情中的两个人,随着时间的变化都会产生改变,只不过像跳舞一样,时而你快两步,时而我快两步。爱情并不只是两个人之间彼此来电,坠入爱河。在生活中永远要尽力的为彼此带来更多。才能维持长久的爱情。

(6)、存在主义很少面对这些类型的问题,但如果把目光从这些问题身上移开,就有可能使存在主义所批评的“无思”成为永存的现实。 未来的存在主义对话将需要认真对待这些制度上和实践上的观察,以建立一个忠于自由和存在主义不确定性,并对此有着强烈呼吁的社会。

(7)、德意珍,艾•美凡(1951–),荷兰-英国心理学家和心理治疗师

(8)、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尼采的超人哲学,是一种高贵的欣赏品,一种美味的滋补品,但存在主义是实用的救济品。

(9)、 存在主义哲学思潮的集大成者让˙保罗˙萨特曾将自己对于爱情的理解建立在自由之上。根据他的观点,爱情的谋划实际上是“我”自由地以“我”的对象性努力去把握他人的自由,并且设法去控制他人的自由。萨特绝对化认为,每一个个体都有选择的自由,因此,所谓的爱情的谋划是注定会失败的。

(10)、梅洛-庞蒂为存在主义心理学家理解现象学和身体现象起到了重要作用。

(11)、宾斯旺格,路德维格(1881–1966),瑞士精神病学家

(12)、基恩•康道发展了鲍斯的存在分析的工作,在鲍斯去世后,他成为这个领域在欧洲大陆的领导人物。

(13)、所以不要宣传悲观主义,可以宣传存在主义。不要忘记存在主义产生的年代:二次大战先后牵涉六十多个国家,世界人口五分之四卷入战火,数以千万计的死者伤者,精神文化的遗产被摧毁。而在存在主义同期,中国知识分子如何?抗战刚结束,大家忙于重建家园,我所看到的,没有人思考根本的彻底性的问题。有种的,去延安,没种的,参加国民d所谓“戡乱”救国,既不去延安,也不去“戡乱”的,就在时代边缘跑革命的龙套,跑得很起劲。我当时就是这样。

(14)、维克多•E.弗兰克尔已经令人信服地证明,对人来说,对意义的寻求是最根本的,应该被放在心理治疗的中心位置。他的著作受到了热烈的欢迎。这样,他为心理治疗设立了一个存在主义的议题。

(15)、明天,在我死后,有些人可能又打算建立法西斯,而别的人可能变得很懦弱,随随便便,听凭他们为所欲为。那样,法西斯主义又成为人类的真理了。

(16)、由事物还原到“自我”以后,一切事物的存在实际是“自我”发出的“意向”的产物。在胡塞尔看来,“自我”有一种先天的本性,即“意向”(in-tention)。如前所述,“意向”概念乃取自布伦塔诺的哲学心理学。胡塞尔认为,一切观念都有意向性;一切观念都是指向物的,一切意识都是对某物的意识。因此,对“物”和对自身的“超越性”也就构成观念和意识的基本特征。

(17)、博尔诺夫努力建立一门哲学人类学,即一门关于作为人意味着什么的哲学。他受到马丁•海德格尔的启发,并建立了关于现象(如情绪、危机、人类相遇和个人成熟)的描述和理论。他的著作包括:《情绪的本质》(1941/1995)。《存在主义哲学和教育》(1959)和《危机和新的开始》(1966/1987)。

(18)、存在先于本质,对于门外汉来说是一句熟悉又陌生的口号,大多数人对其耳熟能详却知之甚少,原因在于我们对于这句口号所要反对的并不清楚。对于人类本质的探寻,源于柏拉图的理念论,并在笛卡尔那里将人类的主体性真正树立起来,至启蒙运动发展至顶峰,其表现为康德对于启蒙运动口号的归纳:“要用勇气运用你的理智”。概言之,一切人类均是抽象概念的具象化和特殊化,无一例外,不论这一抽象概念的基础是先验理性,还是上帝信仰。然而遗憾的是,这一普遍的信条在20世纪遭遇了幻灭的危机,这一危机被韦伯在他的《学术作为志业》的演讲中精辟地总结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宿命,便是一切终极而最崇高的价值,已自公共领域隐没。”当然,更为生动的总结是尼采那句“上帝死了。”由此,虚无主义的精神危机便如幽灵般飘荡在西方世界的上空,而存在主义所要做的就是要战胜精神的幽灵,廓清思想的迷雾。于是,存在先于本质的口号便呼之欲出了。

(19)、康德在其主要著作《纯粹理性批判》(KritikderreinenVernunft,即CritiqueofPureReason)一书中,指出,世界分为现象和本体(或物自体Dang-an-sich)。我们的感性和悟性只能认识现象。物自体是不可知的。

(20)、存在主义并不是与欧洲哲学史无关的“哲学怪物”。它的内容、形式和方法,继承和综合了齐克果、胡塞尔的现象论,尼采的唯意志论,康德和笛卡尔的二元论,和主观唯心主义以及中世纪的经院哲学(Scholasticism)的思想遗产。

3、加缪存在主义哲学

(1)、同空间相比,时间,作为先验的内感形式,更接近纯粹的自我意识。先验的内感形式,用中国人的传统语言来说,就是所谓“内省”。但康德要求“内省”按时间的框框进行。通过内省,纯粹的自我意识才有可能作为主体去统一感性和悟性的认识。

(2)、Frankl,ViktorE(1905–1997)

(3)、参加过多年的禅修后,我慢慢的发现自己的内在变得有些清安,会多一些喜欢宁静,但是会待在里面,粘着在里面,不愿意出来,慢慢的会把自己封闭起来,那时候感觉自己的能量是不太流动的,但是在跟随胡老师的四五年时间里,内在的情绪和情感开始慢慢的流动起来了。工作和生活中,遇到问题不再去躲闪,而是去直面它,不再去追求外在的和谐,而是内在去深化挖掘,过去几十年是一种麻木的、僵化的、表面的一种状态,没有关注内在和灵魂的需求。内在生命的探索让我的生命有了新的一页,我们的内在已经被深深的触动和启迪。我们已经走上了一条不能回头的路,有痛,有苦,让我们乐在其中。

(4)、这就是我的哲学。要是说得文绉绉,叫做“无真理论”。

(5)、以下文字译自于BoJacobsen的INVITATIONTOEXISTENTIALPSYCHOLOGY,人物照片搜索于Google图片,根据英文人名首字母排序。这份清单包含了许多开拓性的存在主义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以及最有影响的存在主义哲学家和存在主义思想家,这些人主要是20世纪的人物,本文聚焦于他们思想的存在主义-心理学方面。

(6)、在黑格尔、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等许多其他人的影响下,萨特力图发展现象学和存在主义主题。在他的第一部主要作品中,他断定人的存在是自由的,而且因为他激进的自由哲学,他成为法国存在主义的一位重要人物。在萨特的后期著作中,他对自由的理解变为感知社会和历史背景中的自由。他的著作包括:《情绪理论纲要》(1948)《辩证理性批判:实践整体的理论》(1976)《存在与虚无》(1977)和《存在主义与人类情感》(1990)

(7)、马丁•布伯,出生在维也纳,在维也纳大学、柏林大学、莱比锡大学和苏黎世大学学习哲学。1923—1933年,他担任法兰克福大学的哲学和犹太宗教学教授;1938—1951年,他担任耶路撒冷大学的社会哲学教授。

(8)、齐克果的著作多而杂。其中,与存在主义哲学的产生有关的哲学著作,包括有:《恐惧的概念》(TheConceptofDread,1844),《哲学论文片段》(PhilosophicalFragments,1844),《结论性的非学术性跋文》(ConcludingUnscientificPostscript)、《现代》(ThePresentAge)、《日记》(TheJournals)、《旋转的方法》(TheRotationMethod)、《恐惧与战栗》(FearandTrembling)、《致死的病》(TheSicknessUntoDeath,1849)、《基督教的修炼》(TraininginChristianity)、《对基督教的抨击》(AttackuponChristendom,1854—1855)。

(9)、哲学是什么?哲学家的遁词无非和科学家的结论一样:科学家说,宇宙是无限的,也是有限的。那么,哲学家的选择是自由的,又是不自由的——但哲学家不讲后面这句话。

(10)、黑格尔认为:“在日常生活中,真理就是一个对象同我们关于该对象的概念的一致性。……从哲学意义上说,真理,就其一般的抽象概念而言,则是某一个思想内容同它自身的一致性。”

(11)、它在结构上是非常细微的,因而可以穿越任何其它普通的物质,并且与实体物质很少发生相互作用,因而现有的仪器设备还无法探测到它的存在;

(12)、在这些著作中,齐克果对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的抵制、关于真理的主观性、恐惧概念和个人与上帝的对立等思想,对存在主义的形成有道接的影响。

(13)、雅斯培尔斯,卡尔(1883–1969),德国精神病学家和哲学家

(14)、但第三原则最真实——世界荒谬,人生痛苦——否定了第一第二原则。这是不能改变的。萨特蛮老实的,他知道“自由选择”可以使人选择为善,也可以使人选择作恶。他悲伤地说:

(15)、整部电影以存在主义的角度,用缓慢的节奏探索着死亡、生命、孤独和自由,让人总是有一种情绪在内心深处不断的涌动。关于爱情、婚姻、成长、父母、治疗师的共情。“没有一个成人,所有的人都比想象中的不快乐”很容易就触动到内心。片尾讲到死亡时所体现出的那种对死亡的臣服令人钦佩。正是因为懂得了这样的存在而更加理解生命。

(16)、齐克果认为,不能用个人的平凡思考力去理解和认识上帝,不能用人间的习俗去对待上帝。对于上帝必须绝对服从。在上帝面前,一切理性的、道德的规范都可能成为最荒谬的东西。例如,齐克果举例道,上帝命令亚伯拉罕杀死自己的独子当祭品。亚伯拉罕就必须做这种在常人看来是荒谬的事情。因为上帝的命令是必须绝对服从的。

(17)、Pexels上的TomSwinnen拍摄的图片  ▲

(18)、这一时期的古希腊思想的特点是,他们对外在世界并不感兴趣,他们也并不关心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也不再关心宇宙的本质等问题,而唯一关心的是人自身的感受,以及如何获得快乐和幸福等等话题。这种从关注外部世界,转而关注人自身的生存和感受的思想,其实就是早期存在主义哲学的雏形,只是他们并没有提出类似的思想体系。

(19)、存在主义者知道,一旦危机结束,誓言和承诺就很容易失去力量。但是,尽管存在主义提供了所有现象学上的丰富性和对例外生活的洞察,它却很少提及未知领域的真实轮廓,并对我们的脆弱如何在时间中显现出来,以及其如何塑造具体的制度、法律和仪式只字未提。哪些政治条件和文化习俗允许犯错?

(20)、莎拉·贝克威尔在《存在主义咖啡馆》中讲到,萨特反映了1938年的焦虑,并将他所在的时代与古希腊时期做了比较。那时,雅典人从亚里士多德科学式的冷静推理转向斯多葛学派和伊壁鸠鲁学派更具个人色彩和变革性的思想,“这些哲学家教会了他们如何生活。”

4、存在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

(1)、事实上,加缪对他的祖国阿尔及利亚不断升级的冲突感到绝望,这有效地招致了一场同时发生在两边的“瘟疫”,即为独立而战和引发了法国的镇压。最后,他主动选择了沉默。

(2)、在爱情中因为害怕孤独,而在对方身上投射了一个躯壳,害怕对方离开你,在内心深处产生恐惧,其实恐惧的是自己的死亡,是自己无法去面对离开对方之后的孤独,当你完全放下你自己,放下你想要的那个部分,你才会体验到那种感情的关系。

(3)、Boss,Medard(1903–1900)

(4)、近60年来欧美社会的上述状况是产生和发展存在主义的客观条件之一。但是,存在主义要成为一个完整的哲学体系,还必须借助以前欧美哲学思想的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