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慌害怕的词语70句精选

2024年03月29日|来源:青春励志语录网|阅读:59

惊慌害怕的成语是什么

1、形容惊慌害怕

(1)、张皇失措:张皇:慌张;失措:举止失去常态。惊慌得不知怎么办才好。  

(2)、如果说用“朝思暮想”、“魂牵梦萦”来表达思念都太直白与肤浅,那么“春树暮云”则告诉我们,思念不只存在于时间上,还存在于空间的物体上。“渭北”、“江东”则体现了地理位置的遥远,天各一方。“春天树”、“日暮云”清新淡雅,所见之景不同,触景生情。在杜甫的笔下,仿佛春树和暮云也染上了浓浓的离别之绪。一语而出,勾起数多往日同游之感,倾慕怀念,情意绵绵。如十里春风般,读起来也觉口齿噙香。

(3)、手足无措:措:安放。手脚不知放到哪儿好。形容举动慌张,或无法应付。

(4)、(解释):惊恐:害怕;万状:各种样子,表示程度极深。形容害怕到了极点。

(5)、他就像那样失魂落魄地写着,跟周围的世界离奇地脱了节。

(6)、六神无主:六神:道家认为人的心、肺、肝、肾、脾、胆各有神灵主宰,称为六神。形容惊慌着急,没了主意,不知如何才好。

(7)、霹雳虽然只击倒一人,但更多的人被吓得失魂落魄。奥维德

(8)、都有不能改变之意。异:“不刊之论”强调不可磨灭,不可更改(刊:削除,删改);“不易之论”强调论断正确,不可改变。

(9)、(心殒胆破)形容十分惊恐。同“心殒胆落”。

(10)、都表示荒唐、不可信之意。异:不经,不正确,不近情理;无稽,无法考查;绝伦,超出同类,没有可以相比的。“荒谬绝伦”语意最重(荒谬:极端错误,非常不合情理)。

(11)、(解释)形容很有滋味或很有趣味。津津:有滋味,有趣味。

(12)、惶恐:惊慌,害怕。惊慌害怕,十分不安。也作“惶惶不安”。

(13)、(出处)《明史·范济传》:“毋以穷兵黩武为快,毋以犂庭扫穴为功。”

(14)、发指眦裂:发指:头发直竖;眦裂:眼眶裂开。头发向上竖,眼睑全张开。形容非常愤怒。

(15)、1春风得意:得意:扬扬自得的样子。旧时形容考中进士后的兴奋心情。后形容职位升迁顺利。

(16)、兢兢业业:兢兢:小心谨慎的样子;业业:担心害怕的样子。形容小心谨慎,认真踏实。

(17)、(解释)惊恐:害怕;万状:各种样子,表示程度极深。形容害怕到了极点。

(18)、风声鹤唳:唳:鹤叫声。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忧。

(19)、出自: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名实》:“后人书之,留传万代,可谓骨寒毛竖也。”

(20)、都表示事前做好准备。异:“防患未然”重在预防,“未雨绸缪”重在准备(绸缪:用绳索紧密缠捆,引申为修补)。

2、惊慌害怕的词语

(1)、都有遵循一定程序的意思。异:“按部就班”强调按一定步骤和规矩(部、班:门类,次序。就:遵照);“循序渐进”强调逐渐深入或提高。

(2)、(出处):《论语·子路》:“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3)、(魂不附体)附:依附。灵魂离开了身体。形容极端惊恐或在某种事物诱惑下失去常态。

(4)、(解释)形容来势凶猛,不可阻挡。锐:锐利;当:抵挡。

(5)、都含有全部除去的意思。异:勾销,全部取消,不再计较;抹杀,涂抹掉,表示全盘否定。

(6)、(解释)指敌对的事物不能同时存在。势:状况,情势;立:存在,生活。

(7)、出自:《汉书·王莽传下》:“人民正营,无所措手足。”唐·颜师古注:“正营,惶恐不安之意也。”

(8)、(出处): 汉·杜诗《乞退郡疏》:“奉职无效,久窃禄位,令功臣怀愠,诚惶诚恐。

(9)、出自:《古今杂剧·楚昭王疏者下船》:“怕的是城荒国破,常子是胆战心寒。”

(10)、(拼音):jīng kǒng wàn zhuàng

(11)、(释义):失措:失去常态。由于惊慌,一下子不知怎么办才好。

(12)、都有最后拼一下以求胜利的意思。异:“孤注一掷”偏重在尽所有力量作最后的一次冒险(注:赌注,赌博时押上的钱),多含贬义;“破釜沉舟”偏重在下决心决一胜负,多含褒义。

(13)、惊恐:害怕;万状:各种样子,表示程度极深。形容害怕到了极点。

(14)、释义:比喻经过惊吓的人碰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同“惊弓之鸟”。

(15)、哀毁骨立:哀:悲哀;毁:损坏身体;骨立:形容极瘦,只剩下骨架。旧时形容在父母丧中因过度悲伤而瘦得只剩一把骨头。

(16)、(释义)贯:穿钱的绳子;盈:满。罪恶之多,犹如穿线一般已穿满一根绳子。形容罪大恶极,到受惩罚的时候了。

(17)、(释义)越:过;岭:山岭。爬过高山,越过峻岭。形容野外工作或旅途的辛苦。

(18)、(相顾失色)顾:看;失色:因惊恐而变了脸色。你看我,我看你,吓得脸色都变了。

(19)、都含有听到一点儿风声就害怕的意思。异:“而逃”偏重在吓得连忙逃跑;“丧胆”偏重在吓破了胆,丧失了勇气。

(20)、都表示经常变卦。异:“出尔反尔”偏重于语言上的前后矛盾,“反复无常”偏重于表现上的变化无常。

3、惊慌害怕的成语是什么呢

(1)、都表示按道理应该如此的意思。异:“理所当然”偏重在应当如此,适用范围要比“天经地义”宽得多;“天经地义”偏重在合乎道理,语气重,色彩庄重,还可指非常正确的、不能改变的道理。

(2)、都有彼此一样、不分上下之意。异:“半斤八两”强调水平相当,“势均力敌”偏重力量相当。

(3)、终天之恨:终天:终身。到死的时候都清除不了的悔恨或不称心的事情。

(4)、(举例造句): 金玦厖凉含隐痛,杯弓蛇影负奇冤。 ★清·黄遵宪《感事》诗�

(5)、(释义)(动物)到处蹿跳,到处蹿蹦比喻人上下奔走,四处活动(含贬义)

(6)、都有巴结奉承之意。异:阿谀,用好听的话讨好人;趋炎,迎合权势(炎:势,比喻权势)。

(7)、倾盖相逢,引满哦奇语。山围处。兕觥频举。不醉君无去。

(8)、(提示)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的成语

(9)、(解释)看见不同的事物就改变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异:不同的;迁:改变。

(10)、出自: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七回:“众僧闻得此言,一个个提心吊胆,告天许愿。”

(11)、(提示)比喻经常改变主张和办法,一会儿一个样的成语

(12)、(出处)明代罗贯中所著章回小说《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诸葛亮舌战群儒鲁子敬力排众议。

(13)、丧魂失魄:失去了魂魄。形容非常惊慌或心神不宁的样子。  

(14)、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茇。蔽芾甘棠,勿剪勿败,召伯所憩。蔽芾甘棠,勿剪勿拜,召伯所说。

(15)、惊惶,汉语词汇。拼音:jīng huáng。

(16)、如愿以偿:偿:实现、满足。按所希望的那样得到满足。指愿望实现。

(17)、出自:清朝翟灏《通俗编·兽畜》:“为帝迫困于斯,见之汗湿衣襟,若小鹿之触吾心头。”

(18)、(释义)龙凤呈祥指吉利喜庆的事。在中国传统观念中,龙和凤代表着吉祥如意,龙凤一起使用多表示喜庆之事。

(19)、(释义)形容一个人走红,受重视到了过分的程度,有讽刺意

(20)、出自:《说唐》第二一回:“惊得王小二目定口呆,眼巴巴看他把三十枝毛竹拖去了。”

4、惊慌害怕的词语老王

(1)、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急。

(2)、释义:噤:闭口不作声。象深秋的蝉那样一声不吭。比喻因害怕有所顾虑而不敢说话。

(3)、都表示不做事情,没有成绩的意思。异:“无所事事”侧重表示闲着,没做任何事情,跟“紧张工作”相对,有时含有游手好闲、饱食终日的意思,可指较长时间的表现,也可指较短时间的表现,能受表时间的词语(如:终日、整天、这半天等)的修饰,一般只形容个人,不形容团体和组织;“无所作为”侧重表示不做大的或有意义的事情,也表示没有做出成绩来,跟“有所作为”相对,有安于现状、不努力、少作为的意思,一般都指较长时间的表现,能受“终生”“一辈子”等词语的修饰,除用于个人外,还可用于集团或组织。

(4)、(释义)长江的水往东奔流而去。后借用为词牌名。多表示陈迹消逝,历史向前发展。

(5)、(解释)形容诗文,表演等感有感染力,使人心情激动。心弦:受感动而起共鸣的心。

(6)、都有向别人讨好的意思,有时可以通用。异:“卑躬屈膝”“奴颜婢膝”偏重在奴气,“奴颜媚骨”偏重在奴性。

(7)、出自:《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任你铜筋铁骨的好汉,到此也胆丧魂惊,不知断送了多少忠臣义士!”

(8)、(释义)恩:恩德。比喻恩情极大,像使自己再生一样

(9)、战:怕;栗:发抖。两腿发抖,不停地哆嗦。形容恐惧异常。

(10)、(解释)心神奔向所向往的事物,形容一心向往。驰:(心神)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