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人节俭71句精选
古人节俭的名言
1、古人节俭的诗词
(1)、丈夫体谅妻子的辛劳,妻子明白丈夫的压力。家长理解孩子,孩子尊敬长辈,这才是真正的和谐。
(2)、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出处)司马光《训俭示康》。
(3)、点评:知道的事情越少,烦恼就越少;认识的人越少,人我是非也就越少。
(4)、见晋·陈寿《三国志·魏书·明帝纪》裴松之注引《魏略》。厚葬:指丧葬时奢侈铺张。本句大意是:大肆挥霍钱财操办丧事,对死者没有好处。
(5)、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出处)《左传·宣公十二年》。
(6)、民奢示之以俭,民俭示之以礼。-----桓宽:《盐铁论·救匮》
(7)、点评:收获的粮食再多,一天也只是吃三顿饭而已;家里的房子再多,晚上也只能睡八尺见方的地方。
(8)、欧阳修在撰写《伶官传》时,有感于这段历史,阐发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中国文化有着很强的忧患意识,特别是在国家动荡、民不聊生时更是如此。
(9)、奢侈的必然后果风化的解体反过来又引起趣味的腐化(英国)
(10)、大意:有计划地索取,有节制地消费,就会常保富足。
(11)、赵朴初《宽心谣》:少荤多素日三餐,粗也香甜,细也香甜;新旧衣服不挑选,好敢御寒,坏也御寒
(12)、注释:⑴悯:怜悯。这里有同情的意思。诗一作《古风二首》。这两首诗的排序各版本有所不同。⑵粟:泛指谷类。⑶秋收:一作“秋成”。子:指粮食颗粒。⑷四海:指全国。闲田:没有耕种的田。⑸犹:仍然。关于美德的古诗诗句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报恩)
(13)、大意:老百姓的生计在于辛勤劳作,只有勤于劳作,财物才不会匮乏。
(14)、(大意)老百姓的生计在于辛勤劳作,只有勤于劳作,财物才不会匮乏。(提示)这是一句古老的格言。
(15)、如果不节约用水,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的眼泪!
(16)、尧特别关心群众,认为别人挨饿受冻,是自己的工作没有做到家,是自己的过错。古代圣贤的生活却十分节俭,经常穿着粗布衣裳,吃粗米饭,喝野菜汤。
(17)、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18)、它强调要自觉保持俭朴,防止奢侈,含有自勉、警世之意。人都想过好日子,这本无可厚非。
(19)、翻译: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
(20)、●奢侈会破坏人们的心灵纯质,因为不幸的是,你获得愈多,就愈贪婪,而且确实总感到不能满足自己(安格尔)
2、古代名人节俭
(1)、四川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路,富和尚不能到达,可是穷和尚到达了.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
(2)、(大意)节俭就会昌盛,淫佚享乐就会败亡。(提示)在先秦诸子之中,墨子以乐于过类似苦行僧的生活而闻名。
(3)、再愚笨的人,在责备别人时总是明白的;再聪明的人,在看自身问题的时候也是糊涂的。
(4)、节用于内,而树德于外。——先秦《左传·昭公十九年》
(5)、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无父何怙,无母何恃?——《诗经》
(6)、在吵架过程中,彼此控制不住情绪恶语相向,这都会给感情带来裂痕。
(7)、为人父母不能只看到眼前,更要为孩子的长远打算。不要因为溺爱孩子,反而让孩子丧失了独自面对未来的能力。
(8)、大意:天地之间的财物,要看它的来处,又要看它的去处。来的地方要丰厚要培养,去的地方要约束要节俭。
(9)、这是清代学者钱泳在《履园丛话·治家》中的一句话。
(10)、(出处)《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四。(大意)有计划地索取,有节制地消费,就会常保富足。
(11)、囚其国家,去其无用之费,足以倍之。——先秦
(12)、由于尧、舜、禹在事业和生活上克勤克俭,所以赢得了百姓的拥戴。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13)、近来士大夫家庭,酒(如果)不是(照)宫内酿酒的方法(酿造的),水果、下酒菜(如果)不是远方的珍贵奇异之品,食物(如果)不是(很)多品种,食具(如果)不是(摆)满桌子,(就)不敢约会招待客人朋友。(为了约会招待)往往(先要用)几个月(的时间)准备,然后(才)敢发请柬。
(14)、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15)、贫贱而不可无者,节也贞也;富贵而不可有者,意气之盈也。
(16)、(大意)在国家事业上要勤劳,在家庭生活上要节俭。(提示)克勤克俭,是我国人民的传统美德。
(17)、节俭是天然的财富,奢侈是人为的贫困。——希腊
(18)、明主必谨养其和,节其流,开其源,而时斟酌焉。——荀子
(19)、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20)、●奢侈好像酒,既使人兴奋,又使人衰弱(卡尔)
3、古人节俭的名言有哪些
(1)、译文: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劳苦农民,仍然要饿死。
(2)、找了好久,给分吧!!!!关于勤俭节约美德的小故事,名言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3)、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以伐根而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魏徵
(4)、大意:对金钱谷粟等财富,要按照时令和礼法,合理地、有节制地使用和消费。
(5)、大意:节俭,是善行中的大德;奢侈,是邪恶中的大恶。
(6)、夫纤啬筋力,治生之正道也,而富者必用奇胜。
(7)、节约用水、造福人类,利在当代、功在千秋。水是生命的源泉、工业的血液、城市的命脉。
(8)、传说中的古代圣贤都是这样做的,他们对于国家大事尽心尽力。大禹勤劳于治水大业,数过家门而不入。
(9)、良好的家风就是学会做人。父母是孩子的镜子,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
(10)、谁在平日节衣缩食,在穷困时就容易度过难关;谁在富足时豪华奢侈,在穷困时就会死于饥寒。--萨迪
(11)、做人要有真材实料,家庭生活无需作秀,也用不着在家人面前吹牛,真正的感情是从内向外自然流露出的。
(12)、可见,古人是从礼的规范和德的大小的高度来看待节俭,而把奢侈浪费看做一种恶行。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戒奢以俭,不靡费财物,仍是值得我们崇尚的美德。
(13)、奢则妄取苟且,志气卑辱;一从俭约,则于人无求,于己无愧,是可以养气也。——罗大经
(14)、大意:农夫在中午的炎炎烈日下锄禾,滴滴汗珠掉在生长禾苗的土中。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一粒都是这样辛苦得来。
(15)、(出处)《新五代史·伶官传序》。(大意)忧虑操劳国事可以使国家兴盛发达,追求安逸享乐可以招致自己的灭亡。
(16)、(大意)在国家事业上要勤劳,在家庭生活上要节俭。(提示)克勤克俭,是我国人民的传统美德。
(17)、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出自三国诸葛亮的《诫子书》
(18)、当时士大夫人家都这样,人家(并)不讥笑非议。(那时)聚会次数多而礼意殷勤,食物少而感情深厚。
(19)、当时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也。会数而礼勤,物薄而情厚。
(20)、这句话出自汉·刘向《说苑·说丛》。指勤劳能战胜贫困,谨慎、警戒就能战胜祸害和灾难。
4、古人节俭的名言名句
(1)、古人明白,只要老百姓辛勤劳动,社会安定,百姓和国家都会随之富足起来。我们现在仍应保持以勤为本的美德,在各自的岗位上辛勤劳动,这样,国家才会更加富强,人民生活才会更加富裕。
(2)、古人把节俭看作美德,当今的人却因节俭而相讥议,菜肴只限于干肉、肉酱、菜汤!
(3)、●奢侈和***只是一种社会腐化的现像,决不是原因(鲁迅)
(4)、点评:池塘里存有积水,可以防旱;只要辛勤耕种,就可以养家。
(5)、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然以功业大,人莫之非,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其余以俭立名,以侈自败者多矣,不可遍数,聊举数人以训汝。
(6)、传家两字,曰读与耕。兴家两字,曰俭与勤。安家两字,曰让与忍。
(7)、大意:在国家事业上要勤劳,在家庭生活上要节俭。
(8)、如果有人不这样做,人们(都)争着非议他,认为(他)没有见过世面、舍不得花钱。因此不跟着习俗顺风倒的(人),(就)少了。
(9)、这是几千年的历史所昭示的真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10)、所以,坚持节俭要有自律的能力。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
(11)、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韩非子《韩非子显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