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简介10字左右104句精选

2024年05月27日|来源:青春励志语录网|阅读:59

刘禹锡简介10字

1、刘禹锡简介10字急用

(1)、刘禹锡(772-842),字梦得 ,晚年自号庐山人,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是匈奴人的后裔。唐代中晚期诗人、哲学家。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2)、✦南阳诸葛庐:诸葛亮未出山前曾隐居南阳郡草庐中。 ✦西蜀子云亭:扬雄字子云,成都人,故称“西蜀子云”,他在成都少城西南筑有扬雄宅,亦称草玄堂。✦何陋之有:《论语·子罕》:“子欲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3)、这是一位英年早逝的天才神童少年,他“未冠而仕”,十六岁时,应幽素科试及第,授职朝散郎,他的生命停止在27岁那一年,但他的名字却连同“初唐四杰”一同被世人铭记。

(4)、公元800年,二十八岁的刘禹锡被淮南节度使兼任徐泗濠节度使杜佑聘为掌书记(秘书)。两年后,调任京兆府渭南县主簿,不久又升为监察御史,至此可谓是仕途畅顺,人生好不快哉呀。

(5)、拳毛:卷曲的毛。战马思念着边塞的草,连身上的毛也不住地抖动;大雕渴望着广阔的天空,困倦的双眼也顿时睁开了。诗句写出了作者在垂暮之年仍想有所作为的奋发精神。

(6)、刘禹锡籍贯争议有三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江苏徐州,第二种说法是河南洛阳,第三种说法是浙江嘉兴。

(7)、刘禹锡有《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宾客集》,存诗800多首。

(8)、(郦波教授最美唐诗十二讲)友谊:李十二:别了,杜二甫?

(9)、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籍贯河南洛阳,生于河南郑州荥阳,自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其先祖为中山靖王刘胜(一说是匈奴后裔)。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10)、“诗佛”王维的诗作,它不比李白的潇洒浪漫,不比杜甫的沉郁深刻,但是王维的诗空灵超然,是禅宗意境的完美表述。

(11)、长庆元年(821年)冬,刘禹锡被任为夔州(今四川奉节县)刺史。

(12)、这千古名篇《陋室铭》就是在和州任上所写。说来还是有故事可讲的啦。

(13)、刘禹锡的《秋词》,一反常调,另辟蹊径,它以其最大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更为难得可贵的是,《秋词》还是诗人被贬朗州后的作品,让人佩服刘禹锡的待人处世。原诗两首,这是其第一首。

(14)、②日本平安福井氏崇兰馆所藏宋刻本,题为《刘梦得文集》,属蜀大字本,今有董康影印本、商务印书馆缩印本。

(15)、元和九年(814年)十二月,他才与柳宗元等人奉诏还京。但不久又被贬谪到更远的播州去当刺史,幸有裴度、柳宗元诸人帮助,改为连州刺史。刘禹锡在连州近五年。

(16)、此时的刘禹锡政治热情可谓是极其高涨呀,和他的一生好基友柳宗元一道成为革新集团的核心人物。

(17)、刘禹锡的山水诗,改变了大历、贞元诗人襟幅狭小、气象萧瑟的风格,而常常是写一种超出空间实距的、半虚半实的开阔景象,如“水底远山云似雪,桥边平岸草如烟”(《和牛相公游南庄醉后寓言戏赠乐天兼见示》),“野草芳菲红锦地,游丝缭乱碧罗天”(《春日书怀寄东洛白二十二杨八二庶子》)。再如《望洞庭》;在这静谧空灵的山光水色中融入了诗人的主观情感,构成了一种恬静平和的氛围。不过,虽然刘禹锡说过“能离欲则方寸地虚”,但是他积极参与永贞革新,其实还是要在社会中实现人生理想;他的性格也比较倔强,受道家影响,诗中倒是常常表现出高扬开朗的精神。如《秋词》二首之《同乐天登栖灵寺塔》,都有一种高扬的力量。由于有了含蓄深沉的内涵、开阔疏朗的境界和高扬向上的情感,刘禹锡的诗歌便显得既清峻又明朗。刘禹锡又多次贬官南方,这也是民歌盛行的地方,所以刘禹锡常常收集民间歌谣,学习它的格调进行诗歌创作,如《白鹭儿》诗以隐喻方式写自己孤高的情怀,但用的是轻快的民歌体。还有一些完全仿照民歌的作品,如《竹枝词》、《杨柳枝词》、《堤上行》、《蹋歌词》、《浪淘沙词》、《西塞山怀古》等,都很朴素自然、清新可爱,散发着民歌那样浓郁的生活气息,以下两首尤为传神:《堤上行》三首之《竹枝词》二首之一。(14) 

(18)、 101 | 103 | 104 | 144 | 145 | 146 | 147 

(19)、释义: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而飞起,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

(20)、此处有依依杨柳,平生知己,一花向晚惜红衣。

2、刘禹锡简介10字左右

(1)、为“四十通”,又删取四分之一为“集略”。这是最早的刘禹锡集和选本,今都不传。载《刘禹锡集》40卷。宋初亡佚10卷,仅剩余30卷。而后宋敏求搜集遗佚,辑为《外集》100卷,但仍有遗漏。《刘禹锡集》三十卷,《外集》十卷,集中卷二十七收乐府两卷。

(2)、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3)、清樽洗落落尘埃,何日归乡,双燕啼春争细雨;

(4)、刘禹锡死后,被葬在了河南荥阳(今郑州荥阳)。

(5)、刘禹锡的一生,在政治上,是斗争的一生,是反抗的一生,是在被打击中不断反击的一生。在诗歌创作上,他自立门户,不断创新,写出大量雄浑苍劲的诗歌。同时,他又以诗歌作为武器,无情地嘲讽和打击着他的对手。他虽然不断地被排挤,被打击,被流放,但从没低头认输,反而是愈挫愈勇,豪情万千。...详情

(6)、沉船的旁边正有千艘船驶过,病树的前头却也是万木争春。

(7)、  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留下《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著有《刘梦得文集》《刘宾客集》。

(8)、“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自宋玉于《九辩》中留下“悲哉,秋之为气也”的名句后,悲,就成了秋的一种色调,一种情绪;愁,也就成了心上的秋了。然而,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我言”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这种自信,尽管染上的,是一种不幸的色彩,然而,诗人阔大的胸襟却非凡地溶解了这种不幸。“胜春朝”就是诗人对于秋景最为充分的认可。这种认可,绝非仅仅是一时的感性冲动,而是融入了诗人对秋天的更高层次的理性思考。

(9)、中国传统诗歌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其中一部分以理趣见长,我们称之为哲理诗。优秀的哲理诗往往寓理趣于形象中,或借山水游赏而兴发社会历史之思,或借咏物咏史来寄寓宇宙人生之感,内容浑厚深沉、含蓄隽永,至今读来,依然发人深省。接下来,我将带来哲理寓言篇,与大家一起欣赏这些睿智精警的诗句,感受古人智慧,思考今日人生。

(10)、“瞿塘嘈嘈十二滩,人言道路古来难”,描绘出瞿塘峡的险阻形势。“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由江峡之险联想到人世艰辛:瞿塘峡之所以险,是因为水中有道道险滩,而人间世道“等闲平地”也会起波澜,令人防不胜防,真比江峡还要凶险。刘禹锡参加永贞改革失败后,屡受小人诬陷,权贵打击,两次被贬谪,达二十三年之久。痛苦的遭遇,使他深感世路维艰,故有此愤世嫉俗之言。诗歌以瞿塘江水比喻世态人情,设喻巧妙,命意精警,使抽象的道理具体化,给人以深刻的哲理启迪。

(11)、读这样的诗,洋溢在我们心头的,绝非什么悲凉的气息,我们随着诗人的“诗情”,借助诗人想象的翅膀,天马行空般驰骋于碧空之上。于是,鹤飞之冲霄,诗情之旷远,“实”和“虚”便融合在了一起,所获得的全然是一种励志冶情的美的感受。

(12)、开元三年(715年),李白开始社交活动,18岁开始在四川省境内游历。

(13)、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4) ,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有《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宾客集》。(5) 

(14)、人们自古以来一逢秋天就悲伤秋日的萧条冷落,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日。

(15)、全诗气势雄浑,意境壮丽,融情、景、理于一炉,不仅仅表现出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精神和开阔胸襟,唱出的那曲非同凡响的秋歌,留下的是一份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

(16)、刘禹锡不愧是大才子,当年他写下“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皇帝认为他是讽刺刚提拔的新贵,一不高兴就把他贬到外地。十几年后又想起来老刘蛮有才,就又把他折腾回来,刘郎又写下“种花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皇帝心想,怎么又在发牢骚,还得把他打发走。

(17)、刘禹锡生于官宦世家,从小受到良好教育,19岁从江南老家去长安游学,在京城已经有了一定的声望。

(18)、紧接着的“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与开篇两句一样,都是景象壮阔,气势磅礴。即在今夜的明月下,暑气开始退去,天空一片明净。迎接而来的是澄明的秋色,清丽的万物。“九霄”,是中国的一种传统说法,且天有九霄,神霄、青霄、碧霄、丹霄、景霄、玉霄、琅霄、紫霄、太霄,这里主要便是天空的意思。

(19)、✦丝竹:泛指音乐。丝,弦乐器。竹,管乐器。✦案牍:指官府文书。

(20)、刘禹锡的籍贯,他自己说的分明。七十一岁时,刘禹锡的《子刘子自传》,自称:"子刘子,名禹锡,字梦得。其先汉景帝夫人子胜封中山王,溢曰靖,子孙因封为中山人也。七代祖亮,事北朝为冀州刺史,散骑常待,遇迁都洛阳,为北部都昌里人。世为儒而仕,坟墓在洛阳北山,其后地隔不可依,乃葬阳之檀山原…父讳绪,亦以儒学,天宝未应进士,遂及大乱,举足东迁,以违患难。因为东诸侯所用,其后为淅西从事,本府就加盐副使,遂转殿中,主务于墑桥"。很清楚,他的远祖是汉代中山王刘胜之后,其后子孙为中山人,七代祖在北朝时,迁居洛阳,其后世世代代变为洛阳都昌里人。到刘禹锡之父刘绪才因避难东迁。这样看来,中山是刘禹锡郡望,洛阳是其籍贯,应没有问题。而且就在同一年,刘禹锡又在《汝州上后谢宰相状》中说:"忽蒙天恩,稍移迈郡,籍占洛阳,病逝江干,老见乡树。荣感之至,事倍常情。"这是他从苏州刺史调任汝州后写的。文中说,他家在河南,籍贯在洛阳,自不应有误,后来清代修《洛阳县志》,也说刘禹锡是"河南洛阳人"。

3、刘禹锡简介10字怎么写

(1)、刘禹锡深信道教,在很多年以后他还说,写诗的人应该“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驰可以役万景”(《董氏武陵集纪》),前句即指语言的简练与含蓄,后句即指主体的观照与冥想。所以他一方面重视通过锤炼与润饰使诗歌的语言既精巧又自然,而反对多用生僻字眼,提出“为诗用僻字,须有来处……后辈业诗,即须有据,不可率尔道也”(《刘宾客嘉话录》);另一方面,他又极重视主体的观照与冥想,在《秋日过鸿举法师寺院便送归江陵诗引》中他曾说:“能离欲则方寸地虚,虚而万景入;入必有所泄,乃形于词。因定而得境,故翛然以清;由慧而遣词,故粹然以丽。”

(2)、贾岛早年出家为僧,因为抱怨当时的一个规定“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写诗抱怨,诗作被韩愈发现,觉得贾岛文采斐然,于是还俗参加科考。

(3)、灯前冷去酒樽欢,思量永夜他乡,而今感慨人间瘦,从此消磨梦里难。

(4)、诗现存800余首。其学习民歌,反映民众生活和风土人情的诗,题材广阔,风格上汲取巴蜀民歌含蓄宛转、朴素优美的特色,清新自然,健康活泼,充满生活情趣。其讽刺诗往往以寓言托物手法,抨击镇压永贞革新的权贵,涉及较广的社会现象。晚年所作,风格渐趋含蓄,讽刺而不露痕迹。

(5)、刘禹锡在文学方面的成就主要是诗歌、辞赋、论说文,而他所有文章中论说文成就为最大。其论说文又分为专题性的论文和杂文。专题性论文如《天论》三篇;杂文的包括《因论》七篇等。

(6)、“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虽然,这鹤是孤独的,然而它所呈现出来的气势,却是非凡的。一个“排”字,所蕴涵的深意,尽在不言中了。也许,诗人是以“鹤”自喻,也许是诗人视“鹤”为不屈的化身。这里,有哲理的意蕴,也有艺术的魅力,发人深思,耐人吟咏。它给予读者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

(7)、(唐诗十二讲)感人:写最“撩”的诗做最“渣”的人——元稹《离思》

(8)、刘禹锡故居自宋代以来,明代、清代都对陋室进行过扩建和重建。1986年,陋室由安徽省、和县拨款修葺。同年,陋室经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占地5多亩。2008年,安徽和县斥资千万元改造刘禹锡陋室铭故居。

(9)、老刘这一贬前后加一起竟是二十三年,直到826年才调回洛阳,官封东都尚书省。年后再调回京任主客郎中。按常理,被贬外放了这么多年,该老实了吧,对老刘来讲那是不可能的啦,这不刚回又写诗抒怀,还加上序引,那还怎能不惹事呢,请看:

(10)、(郦波教授最美唐诗十二讲)爱情:唐朝男生如何高级撩妹

(1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2)、元和九年十二月(815年2月),刘禹锡与柳宗元等人一起奉召回京。

(13)、先欣赏第一首,诗人在诗中写道:曲折的黄河,万里航程万里黄沙,狂风卷着波涛,泥沙好似从天边流来。如今我要沿着黄河之滨直上银河,与它一起去拜访牵牛织女的家。

(14)、“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15)、月亮与古典诗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千百年来,文人们对月亮倾注了太多的情感。或是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怀人之思;或是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乡土之思;或是张若虚“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哲学之思。不同的文人,不同的心境,月亮表现出的意蕴也就不同。

(16)、刘禹锡(772-842年,中唐-晚唐:唐代宗、唐德宗、唐顺宗、唐宪宗、唐穆宗、唐敬宗、唐文宗、唐武宗)

(17)、除诗歌与论说文外刘禹锡的辞赋创作在唐代辞赋史中,乃至整个辞赋史中也是重要的不可忽视的环节,其存赋十一篇,与唐代各家所存辞赋数目相较,也不算少了。马积高在其著作《赋史》中评价中唐时期的辞赋家,列柳宗元为首位,韩愈、刘禹锡并列其次,又将柳宗元之辞赋同屈原相提并论,即可见一斑。

(18)、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心境。此诗让诗人豪迈乐观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19)、✦南阳诸葛庐:诸葛亮未出山前曾隐居南阳郡草庐中。 ✦西蜀子云亭:扬雄字子云,成都人,故称“西蜀子云”,他在成都少城西南筑有扬雄宅,亦称草玄堂。✦何陋之有:《论语·子罕》:“子欲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20)、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语出唐·刘禹锡《乌衣巷》。

4、刘禹锡简介10字资料

(1)、纵览三首诗,作者虽然都是用的同一个曲名,写的却不是一个情景。第一首黄河的壮观以及源远流长,强调的是一个“自天涯”。第二首描写的是淘金的千难万苦,突出的是一个“辛苦”。最后一首状写黄河两岸的风光之美,烘托出一个“渡却”。

(2)、人世沧桑,岁月如流。势利小人早已化作黄土一抔,而刘禹锡的《陋室铭》,却光照历史,留传千古。元九年进士,登博学鸿词科,授监察御史,因参加王叔文变法,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后因宰相裴度力荐,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与柳宗元交好,人称“刘柳”,又与白居易常相唱和,又并称“刘白”,诗风格清新,宛转含蓄,善于吸收民歌的精华,并多反映社会生活。 刘禹锡(772-842),唐代汉族人,字梦得 。刘禹锡出生在嘉兴,祖坟原在洛阳北邙,后因地峡不可依,所以后来改葬葬于荥阳。刘家世居洛阳,中原战乱,他父亲徙家江南,刘生于江南,其父死后,他扶棺返里,同时他母亲也从江南返回洛阳,此后可能在荥阳住了一段时间。集异记中有刘禹锡“贞元中寓居荥泽”之说。刘一生坎坷,四处漂泊,直到晚年,才居于洛阳,后逝于洛阳。刘说自己是“客居江南”,称自己是“雒客”,称“洛阳旧有衡茅在”,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可见,他在嘉兴、荥阳、洛阳都安过家。若联系到他祖籍洛阳,还是认为称他为洛阳人比较合理。也有一说是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因为刘邦是彭城人,彭城乃刘氏郡望所在而已,如韩愈之于昌黎。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具体是什么身世,我们目前还没有得到考证。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哲学家、文学家,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3)、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4)、经常怨恨人心不如江水,平平常常地在平地就会掀起波浪。

(5)、天宝二年(743年),唐玄宗“赐金还乡”。

(6)、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出自唐代刘禹锡诗《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入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7)、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有《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宾客集》。

(8)、二十三年: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至宝历二年(826)冬应召,约22年。因贬地离京遥远,实际上到第二年才能回到京城,所以说23年。

(9)、唐宪宗元和十一年(816年),妻子亡故、家国不幸、藩镇割据,仕途不顺,再加上李贺自己身体不好,回到昌谷故居修养,整理诗作,不多久便病故了,终年27岁。

(10)、亲情友情篇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7 

(11)、刘禹锡的山水诗,改变了大历、贞元诗人襟幅狭小、气象萧瑟的风格,而常常是写一种超出空间实距的、半虚半实的开阔景象。

(12)、诗现存800余首。其学习民歌,反映民众生活和风土人情的诗,题材广阔,风格上汲取巴蜀民歌含蓄宛转、朴素优美的特色,清新自然,健康活泼,充满生活情趣。其讽刺诗往往以寓言托物手法,抨击镇压永贞革新的权贵,涉及较广的社会现象。晚年所作,风格渐趋含蓄,讽刺而不露痕迹。

(13)、刘禹锡纪念馆坐落在连州中学燕喜山,飞檐斗拱,采用朱红色的支柱,无不透露出中国古典式宫廷建筑风格,显得古色古香。古朴雄伟的纪念馆经精心布展后显得魅力四射:灯光、壁画、诗词、铜像等场景的搭配,烘托出一种丰富多彩的历史厚重感。

(14)、各位看到此处可能要说了,这个老刘是不是情商有问题呀,贬了这么多年就没个数吗。各位,还真不能就这么简单的下结论,从此诗中我们恰恰可以读出刘禹锡的那种虽屡遭打击却始终不向恶势力屈服的坚强意志。

(15)、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16)、《新唐书》:禹锡恃才而废,褊心不能无怨望,年益晏,偃蹇寡所合,乃以文章自适。素善诗,晚节尤精,与白居易酬复颇多。居易以诗自名者,尝推为“诗豪”,又言:“其诗在处,应有神物护持。叔文实工言治道,能以口辩移人,既得用,所施为人不以为当。太上久疾,宰臣及用事者不得对,宫掖事秘,建桓立顺,功归贵臣,由是及贬。”(20) 

(17)、长(zhǎng)精神:振作精神。长:增长,振作。

(18)、无论是“九霄”,还是“万景”,它都说明了刘禹锡所描绘的景象之辽阔。而中秋月能使如此辽阔的景象“净”、“清”,便也就说明了其气势的磅礴。接下来的“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亦是如此,即明月的光彩让满天繁星都甘心相让,更是让金风玉露都透发出耀人的光芒。“金风玉露”,泛指秋天的景物,可见这里是具体描写了中秋月的皓洁明丽。

(19)、《三唐诗品》:五言体杂不一。有如“深春风日净”、“昔听东武吟”等篇,宛转徘徊,取涂乐府;“秋江早望”、“谪居悼往”,则结休允晖。若“水禽残月”,模休文之韵思;“楚望苍然”,结韩卿之茂体。余或放言理,失于音调,未求刻意,累在才多也。《女儿》作楚挽之哀词,《泰娘》谱新声之凄奏,七言此其选矣。《聚蚊》、《百舌》托意深微,亦得乐府遗意。律体独多,莹瑕间采。(21) 

(20)、唐代宗大历五年(770年),去世于长沙到岳阳的一艘船上,享年59岁。

5、刘禹锡简介10字最佳答案

(1)、刘禹锡及其诗风颇具独特性。他性格刚毅,饶有豪猛之气,在忧患相仍的谪居年月里,感到了沉重的心理苦闷,吟出了一曲曲孤臣的哀唱。但他始终不曾绝望,有着一个斗士的灵魂;写下《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重游玄都观绝句》以及《百舌吟》、《聚蚊谣》、《飞鸢操》、《华佗论》等诗文,屡屡讽刺、抨击政敌,由此导致一次次的政治压抑和打击,但这压抑打击却激起他更为强烈的愤懑和反抗,并从不同方面强化着他的诗人气质。他说:“我本山东人,平生多感慨”(《谒柱山会禅师》)。

(2)、刘禹锡与柳宗元交谊很深,人称“刘柳”。他又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

(3)、148 | 149 | 150 | 151 | 152 | 153

(4)、唐宪宗元和九年(814年),孟郊任元军参谋,试大理评事,同年突发暴病,病故,享年64岁。

(5)、这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可以称得上是千古流传的经典名句。

(6)、793年,刘禹锡进士及第,为监察御史。贞元末,加入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后历任连州刺史、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842年卒,追赠户部尚书。代表作有《陋室铭》《竹枝词》《天论》等。

(7)、经过环境的烘托、气氛的渲染之后,按说,似乎该转入正面描写乌衣巷的变化,抒发作者的感慨了。但作者没有采用过于浅露的写法,他出人意料地忽然把笔触转向了乌衣巷上空正在就巢的飞燕,让人们沿着燕子飞行的去向去辨认,如今的乌衣巷里已经居住着普通的百姓人家了。

(8)、搞啥西,还不低头,看你能悠闲自乐到几时,再搬家,这次我让你住县城中部,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三十平毛坯商住两用公寓(蜗居去吧)。看你还有何话可说。时间不到半年,被迫搬家三次,面积还一次比一次小,这次仅只是斗室。

(9)、(郦波教授最美唐诗十二讲)趣远:名扬日本的“中国诗仙”—储光羲《咏山泉》

(10)、但历史早就告诉我们了,任何的改革都会触动原来的既得利益者,肯定会受到反抗和阻挠的,最终成功与否就看哪方的实力坚强和长久了。

(11)、一篇《滕王阁序》被誉为千古名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唐高宗也连连称赞。

(1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显示自己对世事变迁和仕宦升沉的豁达襟怀,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同时又暗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13)、此诗一看便知,诗人一反过去文人失志悲秋的论调,表明了诗人昂扬的励志心性。

(14)、白居易在筵席上写了一首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相赠:“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在诗中,白居易对刘禹锡被贬谪的遭遇,表示了同情和不平。于是刘禹锡写了这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回赠白居易。

(15)、话说,在刘禹锡被连贬至和州通判到任后,按中央规定,通判的住房标准应该是三室二厅一厨二卫(豪华装修一百四十平的大三房)。但这位和州知县大人知道刘禹锡在京里是没根基且政敌颇多的,所以就狗眼看人低的有意和老刘过不去了。

(16)、在一起谈笑的是学问渊博的学者,来来往往的人中没有平民。

(17)、唐诗是一部唐代历史的形象再现,透过这些诗人的笔墨,我们也可以体会到不同时期的社会、政治风貌。

(18)、杜甫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死后名垂千古,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可以说得上是贫苦的。杜甫在如今名气很大,不多赘述。

(19)、贞元二十一年(805年)正月,唐德宗卒,顺宗即位。原太子侍读王叔文、王伾素有改革弊政之志,这时受到顺宗信任进入中枢。刘禹锡与王叔文相善,其才华志向尤受叔文器重,遂被任为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参与对国家财政的管理。这段时间刘禹锡政治热情极为高涨,和柳宗元一道成为革新集团的核心人物。“二王刘柳”集团在短短的执政期间采取了不少具有进步意义的措施,但由于改革触犯了藩镇、宦官和大官僚们的利益,在保守势力的联合反扑下,很快宣告失败。顺宗被迫让位于太子李纯,王叔文赐死,王丕被贬后病亡,刘禹锡与柳宗元等八人先被贬为远州刺史,随即加贬为远州司马。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八司马事件”。行至江陵,再贬连州(今广东连州市)刺史。同时贬为远州司马的共八人,史称“八司马”。

(20)、但学以至用才是真呀,怎么用,入仕啦。公元793年,年仅二十一岁的刘禹锡进士及第(同榜的还有后来一生的好基友,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同年登博学鸿词科。两年后二十三岁再登吏部取士科,释褐为太子校书(后因老爸去世,在家守孝,)。

(1)、可是艳羡完精神世界的富足后,那么现实苦逼的生活环境,每天还是都要面对的啦,那么一代诗豪至此的原因是什么呢?且慢,让我给各位慢慢道来也。

(2)、开元四年(716年),写出“独在异乡身是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成为名噪京城的少年才子。

(3)、在诗才上的声明远播,随后受到当时著名的诗僧皎然和灵澈的熏陶指点(对小小年纪的刘禹锡可以说是荣耀倍至啦)。

(4)、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