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金刚经的作用77句精选

2023年08月29日|来源:青春励志语录网|阅读:59

佛经金刚经全文完整版

1、佛教金刚经原文

(1)、这册《金刚经》绘本有两页插图。其中一页是佛陀说法图,佛陀位于画面中间偏右一点的地方,两侧有多位菩萨合掌恭闻佛法。

(2)、相传是释迦牟尼佛在祗树给孤独园为须菩提尊者而宣说的经典,南北朝时代的开善智藏大师持诵金刚经多有灵验感应,唐朝以后的僧人,将本经视为阐扬佛性密意的经典,更因为禅宗各祖师的提倡,地位甚高。

(3)、(回复68)地藏经、心经可以晚上读吗?抄写的经书如何安置?如何为先人超度?

(4)、时,长老须菩提①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②,右膝着地,合掌恭敬③而白佛言④:“希有世尊⑤,如来善护念诸菩萨⑥,善付嘱诸菩萨。

(5)、《十地经》云,众生身中有金刚佛性,犹如日轮,体明圆满,广大无边。Ta的意思是说,在你之内,有金刚一般的佛性,就像那东方大日安住于浩瀚无垠的宇宙之中一般,无牵无挂,无量无边,安宁寂静,却又充满活力。

(6)、“为什么要这样呢?因为,如果菩萨不住相布施,他的福德就不可思议,无法称量。须菩提,你怎么想呢?东方虚空的大小是可以想象或者度量的吗?”

(7)、“须菩提!若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何以故?须菩提!以诸菩萨不受福德故。”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不受福德?”“须菩提!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著,是故说不受福德。” 

(8)、记得佛陀在讲这部经的时候,是在印度的西北方,国名叫舍卫国,舍卫国皇宫附近有一花园名叫“祇树给孤独园”,为什么会取这个名称呢?因为花园里的树是由祇陀太子捐献的,因此就称为“祇树”。

(9)、佛陀停了一下又说:“须菩提!假使现在有一个人,他的身体就像须弥山王(须弥山高度有三百三十六万里,周围有六万座大大小小之山环绕,是众山之王,所以称为须弥山王。)那么大,你的意思怎样,他的身体大不大?”

(10)、何以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则为著我人众生寿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11)、这时,长老须菩提领悟如来不时在乞食、穿衣、洗足等平常生活中所示现的佛法。在大众中就从座位上站起来,偏袒右肩,右膝跪地,合掌恭敬地对佛说:稀有,世尊!如来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显现在平常生活中,正是如来护念一切菩萨,要付嘱一切菩萨的佛法。

(12)、①长老须菩提:须菩提是梵语音译,意译为善现、善吉、空生等,他是佛的十大弟子之婆罗门种姓,能深入理解佛法的空义,被称为“解空第一”。

(13)、须菩提尊者恭敬地向佛陀问道:“世尊,难道真有一些众生,听到您这样的言语开示,能够生起真实的信心吗?”

(14)、“因此,须菩提,诸位大菩萨应当这样生起清净心:既不应当住着万物色相而生起自心,也不应当住着声音、气味、口味、触觉和观念想法等而生起自心。应当无所住着地自然显现本心。”

(15)、《金刚经》是大乘佛教经典,是宣说般若空义的代表作之一。

(16)、须菩提尊者回应道:“是的,世尊。我们大家非常高兴并期待您的说法。”

(17)、按照佛教的说法,凡世间的众生之所以烦恼,根本原因就在于人的贪嗔痴无止无尽。在各种欲望的驱使之下,使得人有内心的痛苦、有外来的痛苦,有追求目标的痛苦、有达到目标乐极生悲的痛苦,有得到的痛苦、有得不到的痛苦,有生老病死苦,有爱别离苦、怨憎会苦、五取蕴苦。佛教认为人就好像漂浮在无边的苦海之中,时而头抬出海面,那是欲望得到暂时满足;时而头又被海水淹没,那是被苦海所迷惑;被欲望所羁绊,在六道轮回中流转往复,在生死苦海中起起伏伏,却总是离不开这个苦海。“苦海无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18)、“还有,须菩提,在修行布施方面,菩萨们对于任何事物,都应当以无所住着的心(所谓不住我相、人相、众生相和寿命相),而进行随缘自在地布施。

(19)、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须菩提!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则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 

(20)、然后左腿半蹲,右膝跪在地上,双手当胸合掌,非常恭敬地向佛说道:“世尊!您的功德真是太稀有了!因为您能够善巧地帮助菩萨们安心,保护大家的正念;并且善巧地把佛法宝藏和利益众生的事业,交付嘱托给诸位菩萨们,代代相传。”

2、佛经金刚经的作用

(1)、若是将自己视作一个空杯,便可体会初心的奥义。初心,甚至于无法用任何的语言去表达或是形诸,因为初心是无相的。初心,是如来藏,无所从来,亦无所去,如如不动,不动如如。

(2)、“复次,须菩提!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如佛塔庙,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须菩提!当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即为有佛,若尊重弟子。”

(3)、经:经字当径字解,比喻修行的一条路径。常道也,贯摄也,贯穿所应说义,摄持所化众生。

(4)、罗汉又称阿罗汉,在早期佛教裡,原是一位独善其身的修行者,后来受到大乘佛教的影响,罗汉也具备了护持正法,渡化众生等兼善天下的菩萨特质。由于经典并无罗汉图像特徵的记载,因此中国的艺术家得以发挥丰富的想像力。在他们的笔下,罗汉时而化作汉地高僧,温文儒雅;时而又胡貌梵像,造型夸张。元代以来,随著西藏密教的传入,中土地区又出现了藏式的罗汉像,人物造型与中原的传统大异其趣。这些形貌各异的罗汉画作,使得中国佛释绘画更加多彩多姿。

(5)、“须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王,如是等七宝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罗蜜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于前福德百分不及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6)、⑧住:停住,守护,即后文所谓的“降伏其心”。

(7)、整部《金刚经》有两件事情,反复讲,一件是无相,一件是无住,到了最后,无相都是不可住著的。八万四千法门,一切法皆是佛法,一切皆是你的心,心生,则种种法生,到最后,一切心之不可得,心法双亡。我们的心就是那头疯牛,那个驯牛的小孩就是法,就是用法来驯那个心,最后心法双亡。《牧牛图》第八幅,就是个圆圈,牛也没有了,小孩也没有了。

(8)、《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大乘佛教的重要经典。全称《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vajracchedikāprajñāpāramitā梵文释义:以能断金刚的智慧到彼岸),简称《金刚经》。后秦鸠摩罗什翻译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法本是最早也流传最广的译本。

(9)、时隔20年,历尽人生沧桑的刀郎,再次推出了他的新专辑——《如是我闻》。与以往的流行歌曲不同,这张专辑将《金刚经》经文,一字不差地谱入11首曲目中,加入最新的流行元素,将千年佛经重新演绎,令人震撼耳目、刷新视听!

(10)、文殊师利菩萨言,善用其心,即充分了知,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也即是说,你要知道,万物皆无常,寂静为归宿。当你真正寂静之时,无有过去、现在与未来,无有心安与不安的问题,无有知行无法合一的问题,你充分地活在每一个当下,并且运用它,此即,善用其心。

(11)、佛陀听完之后,又对须菩提说:“须菩提!你不必怀疑,虽然我说的佛法非常深妙,但是仍然会有人深信不疑的,就是等到我圆寂后,经过正法时期一千年,像法时期一千年,及最后的末法时期五百年,总共是两千五百年,(很接近我们现在的年代,因佛陀圆寂于西元前三八零年至五四四年这是各家推测的年代,今年西元为一九九一年,因此佛陀已圆寂二三七一年至二五三五年,所以我们何其幸运,能生长在这个年代。注:末法时期共有一万年。)

(12)、佛陀又说:“须菩提,你的意思怎样?菩萨有没有在庄严清净的佛土呢?”

(13)、《金刚经》主要内容以“空““慧"为主,主要围绕探究“一切法无我。"篇幅适中,不过于浩瀚,不失简略,因此历来弘传甚广,特别受禅宗重视。

(14)、须菩提!所以诸位大菩萨只要依照我的教法,不要着相布施就是了!

(15)、“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不?”须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佛言:“须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者,转轮圣王则是如来。”

(16)、而所有的这些都不可止于解证,而要亲证和体证,因为解证仍然停留在思维的层次,非常脆弱,没有力量,没有定力,是一种漂浮,并未触及大地。也即是说,你需要证到,打坐,诵经,磕头,都是为了证到。别人无法灌给你。大手印之手,即是意指直接亲证。

(17)、佛法概论  (拼多多、淘宝有售搜书名关键字即可)

(18)、世尊!如果我有心念,认为自己已得阿罗汉果位,而念念在心,您就不会说我是一位喜欢寂静的修行人;就因为我心无所得,亦无所失,不执著一切相,行而无所行,做而无所做,无欲无求,所以才叫做寂静的修行人,倘若我执著果位在心,就不是寂静的修行人了。”

(19)、《金刚经》提出降伏其心,就是要降伏我们内心中的不安定的烦恼因素。如何降伏烦恼呢?学习《金刚经》,我们就可以得到降伏烦恼的方法。

(20)、“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不?”“不也,世尊!”“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3、

(1)、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2)、须菩提说:“不会的,世尊。为什么呢?因为阿那含虽然是不来的意思,也就是命终升到天上,于天界证得阿罗汉果,不再回到人间。而实际上,他的心犹如虚空,根本就没有不来之相,所以叫做三果阿那含。”

(3)、但广义来说,证得阿罗汉果位只是小乘果位而已,只修慧未修福,只度自己未度别人,不如大乘的菩萨乘,福慧双修,度己更度众生,两全其美)圣者,在声闻乘的修学方面,早已无法可学,无法可修,所以才称为阿罗汉;世尊!假使证得阿罗汉果位的圣者,会有我已得到阿罗汉果的想法,那么他已执著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这怎么有资格叫做阿罗汉呢?

(4)、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5)、“世尊,您称赞我得到了远离分别的无诤三昧,在所有的人当中是最了不起的,是第一离欲大阿罗汉。

(6)、“须菩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须菩提!所言法相者,如来说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7)、1954年,人们对佛像进行保护性维修的时候,在其腹内发现了四幅北宋时期的版画,其中一幅就是这张《金刚经》插图。卷末有北宋雍熙二年(985)发愿文,从中我们可以知道,这是一位叫做吴守真的善信开版印施,并将助印经书的功德回向给父母。

(8)、须菩提很快地回答说:“当然很多呀!世尊!”

(9)、《金刚经》言,若有人听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是人甚为稀有。为什么甚为稀有,因为这部经,它是在摧毁你,不是摧毁你的身体,而是摧毁你所有的概念,所有的执念,所有的见地,你,不惊不怖不畏吗?

(10)、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

(11)、“须菩提,如果另外有一个人,能够在这部经当中,信受持诵哪怕其中的一个四句偈语等内容,随缘为别人讲解。

(12)、“须菩提!于意云何?若有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缘,得福甚多。”“须菩提!若福德有实,如来不说得福德多;以福德无故,如来说得福德多。” 

(13)、金刚经是佛教经典,全称《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又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简称《金刚经》。现今流传的《金刚经》的版本是鸠罗摩什的译本,佛经金刚经全文完整版共5180个字。

(14)、“须菩提!于意云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沙等恒河,是诸恒河所有沙数佛世界,如是宁为多不?”“甚多,世尊!”佛告须菩提:“尔所国土中,所有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何以故?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所以者何?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15)、“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来有所说法耶?”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16)、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阿罗汉。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为著我人众生寿者。世尊!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是第一离欲阿罗汉。

(17)、酒非荤腥之食本身又无罪恶,为何佛教禁止喝酒?

(18)、“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佛说是经已,长老须菩提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19)、谢谢我的稻米们,你们宽容的放我回归沉寂。让我得以从容不迫。

(20)、《金刚经》通篇讲述的是空的智慧,但全文却没出现一个“空"字。从众生“空"讲述到法“空",说白了主旨就是要“降伏其心。"如何“降服其心"呢?“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无相则空,则降服其心。《金刚经》的经名“金刚般若波罗密经"此经的经名和主旨有两种不同的解释。一是玄奘等所解释的,认为烦恼至成佛方能断净,烦恼深细难断,如金刚一样难于破坏。二是鸠摩罗什为主,把金刚比喻为般若(智慧),般若能破一切戏论妄执,不为妄执所坏,用金刚来喻般若(智慧)能断众生种种妄执疑惑。因佛法弘布四方,佛法入华是中国人的文化选择,中国人与佛教大乘空宗特别有缘,也许是大乘佛教的空宗的“空”“色"概念与中国道教主张的“无"“有"概念有特别相近之处,而大乘佛教空宗对"空""色”(无,有)”阐述在某些方面更能使中国人容易理解“空(无)""色(有)"的根本(《心经》色即空,空即是色)。因《金刚经》以"无我"则空为主旨,也就受到中国人千年之久的青睐和欢迎。

4、

(1)、“须菩提!于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何以故?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何以故?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诸相具足。”

(2)、须菩提!你的意思怎么样?东方的虚空,你想得到或测量出有多大吗?”

(3)、值得一提的是,这张专辑刀郎以自己的真名“罗林”发行。很显然,不是以商业利益为目的,创作过程也是百转千回,数度中断,近日刀郎终于完成了20年的“心愿”之作《如是我闻》(金刚经)耀世发布!

(4)、wojīnjiànwéndéshòuchí

(5)、《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注音版(附音频+视频)

(6)、须菩提听了回答说:“不可以的,世尊!为什么呢?因为证得须陀洹果位的修行人,虽然已进入圣者之流,名为“入流”,但这只是假藉的名称而已,反而在证得须陀洹果位时,心是无所入的,为什么会无所入呢?因为证得须陀洹果位的圣者,已不执著艳丽的美色、悦耳的声音、香浓的味道、可口的食物、细滑的摸触,他不执著一切的形相,所以须陀洹只是假名而已。”

(7)、大家仔细看图中的地砖,上面刻满了花纹,想必,它们来自给孤独长者的布施,而佛陀头上的树叶,大概就是祇陀太子供养的树木了。

(8)、尔时,慧命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于未来世,闻说是法,生信心不?”佛言:“须菩提!彼非众生,非不众生。何以故?须菩提!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 

(9)、唐玄奘译《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即《大般若经》的第九会);

(10)、(回复48)禅修静坐正确姿势——双盘莲花坐的完全详细图解

(11)、“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12)、(回复57)怎样才能活的像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那样美!

(13)、以上九种众生,诸位大菩萨都要有这种想法:我要一一慈悲去救度他们,使他们业障消除,脱离生死轮回,永远达到清净解脱之境界,虽然众生有无限量之大,无法数之多,无边际之广,我都以慈悲心去解救他们,虽然有那么多众生受到我的解救,但我决不执著度化众生的功德,所以在诸位大菩萨的心中应该认为,实在没有一位众生受到我的救度。

(14)、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15)、《金刚经》主要是以菩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为宗,展开探讨,以种种譬喻、因缘、本生等故事为证据,说明“离相伏心”、“无住生心”的般若妙用,如“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等。

(16)、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我等云何奉持?”佛告须菩提:“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以是名字,汝当奉持。所以者何?须菩提!佛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是名般若波罗蜜。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所说法不?”

(17)、证到什么?证到心的本性,是空性。此也即为何《金刚经》言,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