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谚谚语大全包含的物候知识96句精选

2023年09月06日|来源:青春励志语录网|阅读:59

农谚谚语大全24节气物候知识

1、农时节气谚语

(1)、就是初伏的前一天,这天如果下雨,伏尾就必旱无疑。

(2)、大雪:《月令七十二集解》:“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矣。”此时的天气较前更冷,降雪的次数和量也将增多。

(3)、冬至:每年的12月22日或23日,此时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则形成了日南至、日短至、日影长至,成为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冬至以后北半球白昼渐长,气温持续下降,并进入年气温最低的“三九”。

(4)、释义:小麦就要准备结籽粒了,所以水分要跟上,到了立夏就会长胡须也就是麦芒。

(5)、大暑:这时正值“中伏”,是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一年中最炎热时期。

(6)、小满:每年的5月21日或22日,麦类等夏熟作物此时颗粒开始饱满,但未成熟。

(7)、立秋:每年的8月7日或8日,草木开始结果,到了收获季节。

(8)、夏至:这一天北半球白昼最长,夜最短,又叫日北至日,即太阳运行到最北的一天。天文学上规定夏至为北半球夏季的开始。

(9)、晚看西北黑,半暝仔起风雨。(傍晚,西北天上有乌云,半夜有风雨。)

(10)、立秋:我国习惯上作为秋季的开始,预示着天气转凉,植物结实,秋收季节即将来临。但立秋后暑气并未散尽,还有气温较热的“秋老虎”在后头。

(11)、小满: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

(12)、节是开始、也是终结点。气是本月节里的旺盛气之所在。

(13)、早落早好天,慢落遘半暝。(晨下雨,午後阴转晴。午後下雨,就会到半夜。)

(14)、乌云飞上山,棕蓑提来披。(满山乌云,定有雨,出门带雨具。)

(15)、田蠳若结堆,戴笠穿棕蓑。(田蠳群聚群飞乃雨兆。)

(16)、红云日出生,劝君莫出行。(日出时,有红云是台风兆。)

(17)、谷雨:谷雨时气温、地温都已稳定升高,雨水增多,有利于五谷生长,故有“雨生百谷”之说。

(18)、八月大,蔬菜免出外。(八月大〔三十日〕,气候不顺,蔬菜收成不好。)

(19)、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计十二个节十二个气,即一个月之内有一节一气。每两节气相距平均约三十天又十分之而阴历每月之日数则为二十九天半,所以大约每三十四个月必遇有两月仅有节而无有气、或有气而无有节。

(20)、谷雨:每年的4月20日或21日,雨水增多,利于谷类生长。

2、农谚谚语大全包含的物候知识

(1)、清明:清明时节天气渐暖,黄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上升到10度以上,长江流域气温更高。北方草木发芽返青,南方大地已披上绿装。我国农谚说:“种树造林,莫过清明”、“清明前后,种瓜种豆”。这个节气开始的一天是清明节,有踏青扫墓的习俗。

(2)、白露,气温开始降低、夜间露水已有凝结呈现白露。

(3)、雨水:每年的2月19日或20日,此时冬去春来,气温开始回升,空气湿度不断增大,但冷空气活动仍十分频繁。

(4)、释义:谷雨的时候是种植红薯最好的时候,种一棵能收一大筐红薯。

(5)、秋分:秋分与春分这一天一样,太阳又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等长。秋分这天处于整个秋天的中间,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秋天。

(6)、二月三日若天清,着爱忌清明。(须防清明时节会下绵绵雨)

(7)、惊蛰:蛰,藏的意思。动物入土冬眠叫入蛰,至第二年春雨后爬出,古时认为是被雷声震动,故叫惊蛰。这时天气转暖,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华中农谚说:“过了惊蛰节,春耕不停歇”。

(8)、秋分:每年的9月23日或24日,日光直射点又回到赤道,形成昼夜等长。

(9)、霜降:《月令七十二集解》:“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表示广大中原地区开始有霜。

(10)、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9个节气,更是干支历午月的起始。它的字面意思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在农村,芒种前后是一段农事活动非常忙碌的时间,既涉及收获,也涉及播种。

(11)、立冬前犁金,立冬后犁银,立春后犁铁(指应早翻土)。

(12)、雷打蛰,雨天阴天四九日。(惊蛰日鸣雷,雨或阴的天气会有四九日之久)

(13)、红柿若出头,罗汉脚仔目屎流。(红柿出,已是秋天,天气转凉。)

(14)、刚进入头伏(初伏),山里人就开始忙着种胡萝卜、水萝卜、红心萝卜等蔬菜了。中伏(二伏)则适宜播种荞麦。末伏(三伏)是播种大白菜的最佳时节,一到末伏,家家户户都在自家的小菜园里忙着种白菜。

(15)、立春之日雨淋淋,阴阴湿湿到清明。——《民间谚语》

(16)、秋靠露,冬靠雨。白露勿搅土。(白露这天,不可扰动土壤,以免损害农作物。)

(17)、其次是“敬授农时”。二十四节气是以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物候和农事来制订的,其他地区只能作为参照,这就要求各地制定当地的“农事历”,以便百姓依历耕种,确保农业丰收。

(18)、小寒:每年的1月5日或6日,此时气候开始寒冷。

(19)、意思是说,牛年马年里风调雨顺,庄稼都会有好收成,不愁不丰收,而鸡年和猴年的收成一般都不好,或旱或涝,往往歉收闹饥荒。

(20)、二十四节气确立后,成为我国最早的结合天文、气象、物候知识指导农事活动的历法。据公元前2世纪的《逸周书·时训解》记载,一年二十四节气,共七十二候。

3、农谚语有哪些包含的物候知识

(1)、八月八落雨,八个月无焦土。(八月八日下雨,占长雨。)

(2)、释义:立春的那天若是天气好,整个春季天气都不错,阳光很灿烂。但若立春就阴雨绵绵的,那到清明前后,可能都是没完没了的阴雨天气。

(3)、小雪:每年的11月22日或23日,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强,气温迅速下降,降水出现雪花,但此时为初雪阶段,雪量小,次数不多,黄河流域多在“小雪”节气后降雪。

(4)、大暑:每年的7月22日或23日,正值中伏前后。这一时期是我国广大地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但也有反常年份,“大暑不热”,雨水偏多。

(5)、晚雾即时收,天晴有可求。(夕暮添雾易散,翌日天晴有望。)

(6)、白露:天气转为凉爽,日夜温差加大,地面上的水汽晚上容易在草木上结成白色露珠,故得名白露。

(7)、立夏:表示春去夏来,行将进入火势的夏天。此时万物生长愈加旺盛,欣欣向荣。田间管理日益繁忙。农谚曰:“立夏三朝遍地锄”。

(8)、冬至:与夏至相反,北半球冬至时白昼最短,日照物影最长,黑夜最长。过了冬至白昼就一天天地增长了。北方民间有“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的说法。

(9)、春分雨不歇,清明前后有好天。——《民间谚语》

(10)、清明:每年的4月4日或5日,气温回升,天气逐渐转暖。

(11)、寒露:每年的10月8日或9日。此时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南移动,北半球气温继续下降,天气更冷,露水有森森寒意,故名为“寒露风”。

(12)、小暑热得透,大暑凉飕飕。小暑热得透,大暑凉悠悠。

(13)、小暑:这时正值“三伏”的“初伏”,气候炎热、蒸闷。在农业生产上,多忙于夏秋作物的田间管理。

(14)、小暑热得透,大暑凉飕飕。小暑热得透,大暑凉悠悠。

(15)、正月雷,二月雪,三月无水过田岸。(三月水少不够灌溉)

(16)、立夏:每年的5月5日或6日,万物生长,欣欣向荣。

(17)、冬节月中央,无雪也无霜。(冬节在月中,当年冬天很少有霜雪。)

(18)、六月绵被拣人甲。(六月身体虚弱,尚须盖绵被。)

(19)、霜降:每年的10月23日或24日,黄河流域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与“霜降”节令相吻合,霜对生长中的农作物危害很大。

(20)、雷打惊蛰前,四十九天不见天。——《民间谚语》

4、农事节气谚语

(1)、二月踏草青,二八三九乱穿衣。(二三月冷暖不定,八九月时寒时热。)

(2)、小雪:《月令七十二集解》:“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气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这时黄河流域一般开始下雪。

(3)、大雪:每年的12月7日或8日。此时太阳直射点快接近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

(4)、冬节在月头,卜寒在年兜。(冬节在月初,年底很寒冷。)

(5)、小暑:每年的7月7日或8日,入暑,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

(6)、春分:春分正是太阳光直射在赤道上,昼夜各半的一天。这一天全国各地的昼夜几乎都是一样长。天文学上规定春分为北半球春季的开始,我国大部地区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7)、立春正月节、惊蛰二月节、清明三月节、立夏四月节、芒种五月节、小暑六月节、立秋七月节、白露八月节、寒露九月节、立冬十月节、大雪十一月节、小寒十二月节。谓十二节。

(8)、雨水正月气、春分二月气、谷雨三月气、小满四月气、夏至五月气、大暑六月气、处暑七月气、秋分八月气霜降九月气、小雪十月气、冬至十一月气、大寒十二月气。

(9)、正月寒死猪,二月寒死牛。三月寒着播田夫。(一二三月的天气都很冷。)

(10)、第三是“测天占候”。古人在节气物候的实践中发现,物候异常可以用于预报某种灾害。例如:“水淋春牛头,农夫百日愁”,这是指立春举行“打春牛”民俗仪式时下雨,则这年会发生春旱。

(11)、寒露:气温继续下降,天气明显转凉,早晨和夜间地冷露凝。我国的大部分地区开始进行秋收秋种。

(12)、春分: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阳光直照赤道,昼夜几乎等长。我国广大地区越冬作物将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13)、春茫曝死鬼,夏茫做大水。(春天雾浓必大旱,夏则大雨。)

(14)、白露:每年的9月7日或8日,由于太阳直射点明显南移,各地气温下降很快,天气凉爽,晚上贴近地面的水气在草木上结成白色露珠,由此得名“白露”。

(15)、这条农谚和“正歪树”息息相关,树长歪了,优秀的木匠可以把它修正过来,变废为用,而不能简单地弃之不用或跟着歪树把自己也带歪。

(16)、雨水: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先后冰消雪化,气温回升,湿度增大,雨水渐多。

(17)、二十四节气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18)、“立夏雷唱歌,早稻害虫多”,表示立夏这天有雷雨,这年的早稻田虫害就比较严重。总之,通过节气物候的预警,可以使人们提前做好相应的防范,达到减灾防灾的目的。

(19)、六一雷压九台。(六月一日鸣雷,该年台风少。)

(20)、芒种:每年的6月5日或6日,此时太阳移至黄经75度。麦类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可以收藏种子。

5、农谚谚语大全24节气和意思

(1)、霜降,出无齐,牵牛犁。(霜降时,稻穗长不齐,收获不好。要重新拖牛耕地。)二十四节气农谚语拓展立春:是春季开始的节气,表示严冬已经过去,气温开始回升。

(2)、立冬:为冬季开始的节气,这时黄河中下游地区即将结冰。

(3)、惊蛰:每年的3月5日或6日,指的是冬天蛰伏土中的冬眠生物开始活动。惊蛰前后乍寒乍暖,气温和风的变化都较大。

(4)、立冬前犁金,立冬后犁银,立春后犁铁(指应早翻土)。

(5)、处暑:每年的8月23日或24日,“处”为结束的意思,至暑气即将结束,天气将变得凉爽了。由于正值秋收之际,降水十分宝贵。

(6)、九月起风降,臭头扒佮掐。(九月秋天风乾燥,臭头会痒,喜抓痒。)

(7)、雷打秋,晚冬一半收。(立秋日如有雷,晚冬(二期稻作)收成不好。)

(8)、谷雨栽上红薯秧,一棵能收一大筐。——《民间谚语》

(9)、十月日,生翅,贫弹查某领袂直。(十月白天短,太阳下山快。懒女人工作不完。)

(10)、有节无气之月也就是阴历的闰月,而无节有气之月不为闰月。

(11)、七徛八倒九斜十落。(金牛宫顶的小七星,天亮时,每月在天上的位置。)

(12)、立春:每年的2月4日或5日,谓春季开始之节气。

(13)、至于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按照中国古代天文学上划分季节的方法是把四立作为四季的开始。

(14)、处暑:《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此后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

(15)、首先是“劝农籍田”。我国古时以“春为岁首”,立春是开年元日。这一天,举国上下都要举行隆重的“祭春”活动。在京城,皇帝和皇后要携领文武百官到先农坛举行“皇帝亲耕、皇后亲蚕”的仪式,以示重农爱民,国泰民安。各地州郡也要举办各种春祭庙会活动,传达朝廷旨喻,传播农桑新法。

(16)、二十四节气即: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