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关于博学和精学的126句精选

2023年09月06日|来源:青春励志语录网|阅读:59

孔子论语经典语录博学

1、论语博学而笃志翻译

(1)、(如果名分不正理论上便讲不通,理论上讲不通,事情便办不成;……因此,君子给某种事物起名字时,就一定要在理论上讲得通,在实践上就一定能行得通。)

(2)、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日: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见《论语雍也》)。

(3)、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4)、(注释)学了,然后按时复习,不也是很高兴的吗?

(5)、君子食无求饱,……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7)、(我每天都多次对自己进行反省:为别人办事是否尽心尽力?与朋友交往是否以诚相待?对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已经温习?)

(8)、译文:温习已知的旧知识,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9)、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摘《论语》

(1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承认不知道,这才是求知的正确态度。)——摘孔子《论语》

(1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见到贤人便应考虑怎样才能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便应在内心反省,看自己有没有同样的缺点。)——摘孔子《论语》

(12)、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3)、(君子给人的印象有三种变化:远看庄重威严,接触则温和可亲,听讲话则严肃不苟。)

(14)、(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立足于社会,四十掌握了知识而不致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听到别人说话就能明辨是非真假,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出规矩。)

(15)、孔子语录: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论语》

(16)、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摘《论语》

(17)、(人以安居于仁德之地为好。如果择身所居而不选仁德之地,怎能算作明智呢?)

(18)、(注释)广泛学习钻研,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出问题并且联系实际去思考,仁德就在其中了。

(19)、(尊崇贤人,不重女色;孝敬父母能够尽心尽力;侍奉君主能够舍生忘死;与朋友交往能够做到说话讲信用。这样的人,虽然说没有学习过做人的道理,但我却认为他学过了。)

(20)、(注释)人如果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2、孔子关于博学和精学的

(1)、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摘《论语》

(2)、子说:男人不能不坚强,因为他们责任重大,奋斗的路途遥远。把仁爱作为自己的责任,责任不是很重吗?奋斗到至死方休,道路不是很远吗?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摘孔子《论语》(只知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势必惘然而无所获,但只知思考而不肯读书,也是很危险的。)

(4)、(过去了的再也不能挽救,未来的还来得及改正。)

(5)、(一个人固守道德而不能发扬光大,信仰道又不能坚定不移,这种人有他不能算有,没有他不能算无。)

(6)、引申为:要向所有的人学习,因为人都有可取之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选自于:《论语.里仁》解读:看到那些品德高尚的人,就要向他们看齐,努力做到和他们一样好,看到品德不好的人,应当检查自己的言行有没有和他相同的地方,警惕自己再不要犯同样的过错。

(7)、(默记所学的东西,坚持学习而不厌烦,教诲别人不知疲倦。)

(8)、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学而》)

(9)、(死和生听凭命运的安排,富与贵在于上天的决定。君子只要尽心尽力而没有过失,对人恭敬而合乎礼法,那么四海之内的人都如兄弟一般了。)

(10)、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11)、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摘《论语》

(12)、(君子对说大话做小事或者说空话不做事的行为感到羞耻。)

(13)、(战斗中,三军的统帅可以被俘虏,但一个普通人的意志却不能被-迫改变的。)

(14)、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摘《论语》

(15)、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6)、·唯上知与下愚不移。(出处)《论语·阳货篇第十七》(译文)只有上等的智者与下等的愚者最难改变。

(17)、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18)、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子谓于产。

(19)、·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出处)《中庸》(译文)喜欢研究学问的,就接近有智慧了;能够努力行善的,就接近仁了;知道什么是羞耻,就接近勇了。

(20)、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摘《论语》

3、论语中博学的句子

(1)、·朝闻道,夕死可矣。(出处)《论语·里仁篇第四》(译文)如果早上悟得真理,即使当晚死去也没有什么遗憾的了!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3)、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摘孔子《中庸》(人的喜怒哀乐的感情没有表现出来,叫做中;表现出来合乎法度,叫做和。达到中和,天地就各居自己的位置,万物也就生长了。)

(4)、·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出处)《论语·阳货篇第十七》(译文)人的本性是相近的,但是个人的习性却相距很远。

(5)、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6)、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摘《论语》

(7)、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8)、孔子说:质朴超过了文采,就显得粗鄙;文采超过了质朴,就显得虚夸。只有文采与质朴和谐地配合在一起,这才成为君子。

(9)、孔子说:“到了一年中最寒冷的冬天,这样以后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10)、引申为:大丈夫无论何时何地豪情壮志不可夺。“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选自于《论语.泰伯》解读;一个读书人不可以不志向高,意志坚,因为责任很重,而奋斗的路很长。

(11)、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见《论语述而》)。

(12)、·有教无类。(出处)《论语·卫灵公第十五》(译文)人人都可以受教育,不分族类。

(13)、孔子语录: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论语》

(14)、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15)、(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1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出处)《论语·子罕第九》(译文)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但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17)、孔子语录:《关罘,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

(18)、孔子说:学过了,每隔一段时间就去复习它,不也高兴吗?有相识相知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却不生气,不也是道德高尚的人吗?

(19)、◆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0)、(注释)人要是不讲信用,不知道他还可以做什么。(就像)大车没有车辕与轭相连接的木销子,小车没有车杠与横木相衔接的销钉,它靠什么行走呢?

4、孔子博学的句子

(1)、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摘《论语》

(2)、(翻译)孔子说:“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不用船只而趟水过大河,这种死了都不后悔的人,我不同他共事。同沃共使的一定要是遇事谨慎小心,喜欢动脑子想点子来完成任务的人。”

(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摘孔子《论语》(我每天都多次对自己进行反省:为别人办事是否尽心尽力?与朋友交往是否以诚相待?对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已经温习?)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5)、(注释)聪明人喜欢流动的水,仁者喜欢稳重的山;聪明人性好动,仁者性好静;聪明人快乐,仁者长寿。

(6)、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日: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见《论语-雍也》)。

(7)、(翻译)孔子说:“古时候的人言论不肯轻易出口,是因为他们认为单单说得出而自身做不到是可耻的。”

(8)、孔子语录: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

(9)、(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10)、孔子说:仲由,教给你的理解了吗?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这也是聪明啊。

(11)、·近者悦,远者来。(出处)《论语·子路第十三》(译文)让附近的人高兴,远方的人自然就来投奔。

(12)、(君子有九种事情需要考虑到:看,要考虑是否清楚;听,要考虑是否明确;自己的脸色,要考虑是否温和;容貌,要考虑是否恭敬;言语,要考虑是否忠诚;做事,要考虑是否认真;遇到疑惑,要考虑是否向别人求教;愤怒,要考虑是否有后患;利益当前,要考虑是否该伸手。)

(13)、孔子说:温习已学过的知识,进而能有新的体味,就可以做老师了。

(14)、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15)、第六则是学习态度,端正学习态度、提高思想修养。强调随时都该反省自己。

(16)、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摘孔子《论语》

(17)、翻译:品德高尚的人不会孤独,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和他做伴。

(18)、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19)、·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出处)《论语·述而篇第七》(译文)即使吃粗粮、喝冷水,弯过手臂当枕头,也乐在其中啊。

(20)、孔子语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论语》

5、孔子的博学而笃志说的是什么

(1)、(大学的目的,在于显明高尚的品德,在于使人们革除旧习,在于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2)、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年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摘《论语》

(3)、水中映着彩霞,水面游着花鸭。霞是五彩霞,鸭是麻花鸭。麻花鸭游进五彩霞,五彩霞网住麻花鸭。乐坏了鸭,拍碎了霞,分不清是鸭还是霞。

(4)、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5)、·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出处)《论语·子路第十三》(译文)君子与人和谐,但不一定要求观点相同;小人追求观点相同,但不一定和谐。

(6)、(孔子从四个方面教育学生:知识、品行、忠义、信用。)

(7)、(出处)《论语·宪问篇第十四》(译文)看见利益要能想到是否合乎道义,见到危难要敢于献身。

(8)、(注释)不在那个职位上,就不去考虑那个职位上的事,指不过问别人的事情。

(9)、·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出处)《论语·泰伯篇第八》(译文)天下有道就出来做事;天下无道就隐居不出。

(10)、(大学的目的,在于显明高尚的品德,在于使人们革除旧习,在于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11)、(孔子名言名句)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2)、孔子语录: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

(13)、(译文)孔子说:君子帮助人取得成绩,不促使人陷入失败。小人相反。

(14)、·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出处)《论语·述而篇第七》(译文)用不仁义获得的富有和尊贵,对于我来说,就像天边的浮云一样。

(15)、引申为:做人一定要有美好的德行,其实这正是自古以来的做人之本。

(16)、“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而改之”选自于:《论语.述而》解读:要选择好的并向其学习,是不好的就要对照,反省并改掉它。引申为:生活中人要学会知过改过,以后也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品德篇“温、良、恭、俭、让”选自于:《论语.学而》解读:人要学会温和、善良、恭谨、简朴、谦让。

(17)、不耻下问:不以向学问比本身差的或者官位比本身低的人请教为可耻。《论语·公治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8)、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疑惑。

(19)、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年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20)、(君子的心胸坦荡开朗,小人的心胸则狭隘忧愁。)

(1)、巧言令色,鲜矣仁!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d。

(3)、(译文)孔子说:明智的人不会迷惑,仁爱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5)、·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出处)《论语·雍也篇第六》(译文)有一个叫颜回的学生非常好学,他从不迁怒于别人,也从不重犯同样的过错。

(6)、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卫灵公》)

(7)、只是孔子到了七十岁时随心所欲便能不违仁义,而一般的博学君子则还需要“约之以礼”即通过礼的约束才能做到不违仁义。

(8)、子说:男人不能不坚强,因为他们责任重大,奋斗的路途遥远。把仁爱作为自己的责任,责任不是很重吗?奋斗到至死方休,道路不是很远吗?

(9)、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摘《论语》

(10)、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摘《论语》

(11)、(君子想的是怎样推行仁德,小人想的则是怎样得到一个安逸之处;君子想的是怎样才能不触犯刑法,小人想的则是怎样才能对自己有利。)

(12)、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能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摘孔子《论语》(君子容易事奉,但要想讨得他的喜欢则很难。以不正当的方式讨他喜欢,他是不会喜欢的;但他在用人上,却能做到量才使用。小人难以事奉,但要想博得他的欢心则很容易。如果以不正当的手段讨他喜欢,他是会喜欢的;但当他用人时,则会求全责备。)

(13)、(孔子说:“端木赐啊!你以为我是一个博学强记的人吗?”子贡答道:“是的,不是这样吗?”孔子说:“不是的,我是用一个基本道理把它们贯穿起来的。”)

(14)、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摘《论语》

(15)、(任何事情,有准备就能成功,没准备就会失败。)

(16)、《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17)、(一个人若没有长远的考虑,便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18)、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19)、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任鲁国司寇,后携弟子周游列国,最终返鲁,专心执教。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并且被后世尊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20)、之二:“改过”。能够切实纠正自身过错乃好学之重要表现。对改过之重要性,孔子曾反复言之。他讲:“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犹也。”此句大抵说,好学者乃勇于改过之人。其高足颜渊,乃“改过”之典范,最为他人所难企及者乃其能做到“不贰过”。

(1)、孔子说:学过了,每隔一段时间就去复习它,不也高兴吗?有相识相知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却不生气,不也是道德高尚的人吗?

(2)、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3)、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4)、欢迎关注亲子教育最温暖,最贴心的平台(青松育心)为千万妈妈寻找最好的教育方法。让千万家庭在读书声中走向和谐! 

(5)、第三则是学习方法,强调复习对知识的必要性。

(6)、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为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