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老师的建议【文案125句】
给老师的建议
1、
(1)、所谓“卓越”,除了丰富的知识结构,超强的儿童研究能力,还是一名公共知识分子。对身处的这个时代,有担当精神,并且启迪学生,引领他们朝正确的方向发展。
(2)、朋友多了路好走,同事支持事好办,众人拾柴火焰高,单打独斗吃苦头。一位教师如果人缘好、口碑好,往往会创造出更大的成绩,收获更多的荣誉。
(3)、建议老师不要按成绩来排座位,给予后进生更多的机会。
(4)、以上都是知识具备精神的和智力的两方面的特质。我们建构、运用知识,就是由思抵达诗的过程,即从智力抵达精神,这才是知识“活”起来的真正含义。
(5)、我以前读初中的时候,我是一个典型的机械教育的产物,我也不灵活,人家说我太骄傲了,我那时候就是吹毛求疵,情商也比较低然后,我就打开初中的政治书,就查“谦虚”的定义,我用定义和我比对,我说不是这样的呀?现在回想起来,哪有这么傻?当年就是这样,原因是啥?书呆子嘛!
(6)、装作什么都懂都会的老师,学生是不欢迎的。老师敢于承认也有不懂不会的,这是一种美德,我们应该在平凡的教学实践中对学生产生人格的熏陶和感染。
(7)、课堂教学是要深入研究的。教师绝不能做教书匠,不能只是灌输知识。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要发展智力,熏陶情感,要全方位育人。课堂教学要多功能、立体化。要以学科智育为核心,融合态度、情感、价值观的教育,特别要关注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教学是立体的,育人和求知应该互相渗透。各学科教学不仅有实用功能,还有教育功能、发展功能、审美功能。因此,所有课程都要能够立体化施教、全方位育人,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真正走向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8)、为什么《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在讲“交集点”的时候,要首先讲“注意力”?
(9)、自我理解:文本中的交集点是苏氏提到的。这就要求教师对文本的解读能力是需要大大提升的。很多时候,教师问的问题都是学生不动脑子就能答出来的“弱智”问题,而且课堂上问题过碎,不干净,没有大问题笼罩。这个我也只是在理论上明白。但是,当看到魏老师和干老师的课堂实录时,确实被他们提出的问题大大吸引了。这些问题需要深度思考才能够解决,而不是随口一答就行了。这样的问题很有意思,很好玩儿,能够大大调动我的智力兴奋,让我聚焦,让我开心,有一种探索的激情。
(10)、备课、上课要目中有人。我们所有的学科都是为了育人,这是教育的本质。教育就是为了促进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把学生蕴藏的潜能通过教师的开发把它变成现实。因此一定要深入了解,目中有人,不仅要走进学生的知识世界,而且要走进他们的生活世界、心灵世界、精神世界。备课需要做好全方位准备,需要科学设计教学流程,需要研究学生的起点与最近发展区,需要十分熟练掌握教案。如果把花费大量时间备好的教案不带进课堂,能根据察言观色,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观察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关注每一个鲜活的生命个体,让课堂灵活呈现,让课堂展现生命活力,让教学目标充分达成,这样的课堂就是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
(11)、比如对我来讲,现在我跟一些学校合作,我也不是一开始就很成熟,合作也是不断经历挫败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就必须要去理解,为什么很多时候我觉得我讲得非常对,很多问题都讲到了,但是没有带来改变呢?这样的东西,就给我一种启发。
(12)、在孩子两岁的时候,思维和语言合一了。语言变成了思维的工具,智力获得了解放,插上了翅膀,提升了效率。这就是为万物命名的时代,是万物有灵的时代。所以在学前,苏氏特别强调思维课是构筑智力背景的主要手段。
(13)、老师授课的方式非常适合我们,他根据本课程知内识结构的特点,重容点突出,层次分明。理论和实际相结合,通过例题使知识更条理化。但授课速度有点快,来不及记录。
(14)、应该让有些实习内容更具体,更实在。目前学校的有些实习课程只是为了让学生拿到实习学分,实际的内容名不副实,过程也过于简单,结果根本没有达到实习该有的效果。在我看来实习比有些课程更重要,因为亲身经历印象会更深刻,学到的东西会更多。
(15)、所以,老师每一年的寒暑假,是自我选择的结果。此时,老师们的心态应该由“我选择,我承受”变成“我选择,我享受”。
(16)、我认为通过我这一年的学习和与老师的接触,九年级所有的授课老师都是那么的有责任感和耐心,尤其是九年级的班主任,她们更是为了自己的学生每天不辞辛苦着,但还是给班主任一点建议吧,对待有些学生,尤其是男同学,我认为有时就应该该出手时就出手,不能留情,但有些则是要耐心归劝,但是对待女学生,我认为应该好言相劝,因为她们经过老师一番归劝后肯定会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也会积极改正,最重要的一点是班主任要和同学们打成一片,和他们交朋友,而不是用师长的身份压制他们,这样彼此之间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关系,沟通起来比较容易。
(17)、教学的内容也应该更偏向于思考性的内容,而不是照本宣科,只顾课本内容。对于一些文科课程更应该注意这一点,像我们学习管理的目标是学会处理一些实际问题,而不是仅仅局限于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上课多提出一些思考性的问题,可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知识点,培养我们的思考意识,也可以让我们在课堂上更专注;
(18)、这就是浪漫-精确-综合认知的循环。我寄希望于和以往的概念打通。虽然是在不同领域,一个讲的是道德人格,一个讲的是学科学习,本质是一样的,都是经验的更新,你也可以理解为,我们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去迎接更好的挑战。
(19)、老师应该多和学生交流。在课间时间可以与学生交流,询问在关于课业的问题,也可以让我们做一些反馈,这样可以让您更有效率地上课,而且可以让学生和您的关系更亲近;
(20)、漫长的时间,我都在思考这个问题,为什么别人告诉你的道理,有时候有用?有时候没用?
2、
(1)、什么叫“英雄的旅程”?无非就是讲一个人经验的更新。原来他在一个平凡世界里,突然遭遇了一个危机,敌军入侵了,变成了一个事故、事件,生活提出了一道难题,这和知识学习的逻辑本质是一样的。他不得不去解决的时候,尽全力去解决,可是没有解决这个难题。怎么办?在他特别想要解决而没有解决的时候,帮助者就出现了。如果帮助者没有出现,他就只能回到原来的世界了。到了最后,在帮助者的帮助下,这个问题解决了,他的新的经验被建构起来了。
(2)、比如这次听电影课程,我自以为自己理解得很深了,因为话语系统毕竟和魏老师他们差不多,但是当严老师讲解的时候,我才发现自己远远达不到那么高的认知。
(3)、们在咖啡馆,必须完成一轮概念、理论、工具的一种更新。这个工具的更新,我相信一定会对教育教学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产生不了革命性的、颠覆性的、根本性的影响。要想产生这样的影响,必须通过教研来完成,不是你听,是你做,我给你提供反馈,这个才有效。其实我们这两年,穿越了一批经典后,后面可能转为案例课,就是直接用教材,大家来上课,从备课、上课来反馈,那就到高级阶段了。我们打个比方,不见得我真做,因为那个对我要求很高。假如我们从三年级开始一直做到六年级,每个单元重点解决一课。你可能上了一年,仍然是错的,但是从第二年起就开始慢慢变化,刻意练习到了一定数量之后就会变化。绝不会我研个三五课你变了,这个逻辑是不是这样的?但是如果你一直跟课,有这个练习,大家都去尝试,每一次抽几个老师来分享,我们再来对话,这样练习,三年时间,你是翻天覆地的,因为你老按照一种新的模型,失败一次,再调整,找出问题再调整,找出问题,再调整……可能偶尔会成功一次,成功一次就不得了。成功的体验会让很多细节扎根你的无意识。这就不一样了。这就是我们讲的核心,高品质的教研应该是这样的,可是学校没人能把教研做到这个高度,所以,一个团队有一个高手就够了。南明教育有一个干老师就够了,其他人都成长起来了。大家就能理解到,咖啡馆不可能提供刻意练习,提供自由交流一个广场,提供案例,帮大家打开思路,希望能够给你启发,真正的刻意练习,对我的要求也很高,对大家的要求也很高。
(4)、学会欣赏,多元激励。寒假的时候,让我吃惊的是,那个在学校里做事慢吞吞没表情让人常常要抓狂的女孩子,却能够沉静一个下午,画出精美的图画;那个学习上很是懒惰的男孩子却能从和面到擀面到切面条一气呵成……学生中藏龙卧虎,只是因为我们在校的时候更多地和他们的学习打交道,以至于我们对他们的评价趋于单一化。陶行知说:“人人都说孩子小,谁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还要小。”善于鼓舞学生,通过各种平台,让孩子展现自己的本领,是教育中最宝贵的经验。特别是青年教师比孩子的年龄大不了多少,千万不要为了师道尊严而戴上面具让自己老气横秋。不要让自己的眼睛只盯着学生的缺点,应当容忍学生的弱点。记得2022年元旦文娱活动的时候,我吃惊地看到一个平时上课读书和发言时声音轻得像蚊子的女孩子,竟然活泼自信大方地一人分饰两个角色,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她的眼角眉梢灵气飞扬,和学习时的她判若两人。孩子们告诉我,其实她是个非常能逗的人,就是因为学习成绩一直不出色,搞得发言时胆小怯懦。
(5)、我们换一种说法,我们回到“最近发展区”或是“英雄的旅程”。这两张图放在一起的时候,大家有没有发现,其实是同一张图。
(6)、苏氏说,“在小学里,从教学一开始,词就成为儿童知识最重要的因素,更确切地说,这就是通过‘词’来表达和反应出的周围的现实世界。”
(7)、教师要尊重每一个鲜活的生命个体。教师面对是不一样的孩子,是鲜活的生命个体。每一个生命个体都成为祖国的未来,成为家庭的希望。教师一定要尊重每一个鲜活的生命个体,助力每一个孩子的幸福成长。
(8)、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的理解,则伴随着我童年的创伤。我屡次书写童年被嫌弃、被忽略的感受,唤醒了我深刻的自卑,让我理解了自己的自卑情结,从而理解了自己用不健康的方式追求优越感的原因,然后改弦易辙,转而用正确的方式追求优越感。
(9)、②学会找学生谈心在自己作为学生的时候,老师总能察觉自己在课堂上的漫不经心,课后会叫去谈心。这是老师的常态,但是老师谈心实际上是格外重要的,当老师发现学生的状态不佳。及时找学生来交谈,帮他分析他的问题,给学生一些建议,能够让学生从低沉的状态转变过来。这是学生需要做的一件事情,实际上也能够为学生着想,这也就是为什么师范生大多都需要学习教育心理学,这也是对老师帮学生排忧解难提供了理论基础。小结:“我希望你是我的靠山,是我的避风港,是我的精神支柱,是最坏情绪的疏导者,是站在我身边听我说,是替我撑腰的人.”
(10)、一学期的课程就那么过去了,感觉这学期过得不是很充实,由于之前找工作,然后找着工作有稍微有点放松,所以对课程的学习有点怠慢,不过姚老师的课我基本上还是节节都去的,姚老师可讲的非常认真,也给我们举了很多实际生产中的例子。上了一学期,老师让提提意见,我也就说一下自己。
(11)、在上课的过程中,老师最好能声情并茂,可以适当的做些有意义的活动。
(12)、最后,对老师两个月来对孩子的付出表示感谢。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老师和我齐抓共管,让孩子不断进步。
(13)、期待每一位教育同仁,为了每一个孩子的终身发展与幸福成长,通过我们的艰苦奋斗、激情创造,能不断创造教书育人的新业绩,努力把每一个孩子培养成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让这个理想变成光辉的现实,这是教师教育价值所在,更是教师生命意义的展现!
(14)、其实对老师的要求自古以来就有很多论述,至少应该做到几个方面:
(15)、苏氏要求,我们在课堂上能够看到每一个孩子的思维。我们在前面,很多老师觉得不可能,因为班级学生人数太多,其实人数多可能会有影响,但是人数多不是问题的关键。我们觉得人数少你才能看到,人数少你也看不到,你辅导你的孩子你也看不到。它不是人数多少的问题,并不是人多了就看得少了,人少了就能够看得多了。是一个老师对知识的透彻理解以及和对学生心理活的把握,这种把握是经验性的。
(16)、有的教师会因为工作中一些不如意就怨天尤人,抱怨自己。但是可知没有苦中苦,哪来甜上甜?
(17)、事实上,当我们把生活中所有认为有价值、有意义的东西收集起来后,才发现它们彼此都是可以分开的,但唯独心灵除外。假如可以放弃其中一样或两样的话,诸如财富、权力、名誉以及幸福、聪明和心灵,哪一样是不可以放弃的呢?我看只有心灵是不可以放弃的。因为放弃心灵,似乎其他的东西便没有多大价值了。所以,心灵是这个世界上分配得最好的东西了,每个人都可以认为自己很好地占有了它,不像其他的东西,总是很难满足一个人。于是,心灵便无处不在。
(18)、自我理解:心理学讲记忆的时候,经常提到情绪记忆。凡是关联情绪的时候,记忆都会格外深刻。这就是为什么孩子小时候如果和妈妈有冲突,引发了愤怒、怨恨,就会很难忘记。有时候快乐也会让人记忆深刻,比如,家人一起出游,或者当上了少先队员……这就是情绪的力量。知识如果是冷冰冰的,那必然是机械的,没有生命的,必然记忆不会留下深刻的印象。
(19)、你会发现,英雄的旅程也好,最近发展区也好,都在讲一个关于建构的故事,关于知识怎么生成的故事。在这个过程中,大家要有一个理解。
(20)、自我理解:建构就是最近发展区、英雄的旅程、浪漫精确综合;运用就是在解决问题中验证、思辨,不断让知识成为称手的工具。
3、
(1)、采取多样形式和学生互动(提问,分组讨论等),这样能督促学生积极学习,相信效果比较好。
(2)、教育的时机:如果用浪漫-精确-综合的认知模式来理解,就是在浪漫阶段,你积累了大量的事实、现象,但是思考某些因果关系和联系的时候,却求而不得,这时候,是学习动机最强烈的时候,因为你需要解决疑问。惊异是思维的起点,也是这个意思。
(3)、但是说智商高的人情商也高当然也对,那么,情商是什么?情商不是也是运算能力吗?我要判断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一定是高智商。所以,高智商的人往往高情商,那为啥他说话那么难听呢?可能人家的情商不是用在你是身上的。干老师情商高吗?我不觉得低。因为他的智商很高,所以他知道我的情商要节约着用,不能见谁都个弥勒佛一样,我要保持适当的冷漠,保持和人的距离,来保存我的精力。
(4)、第二种人,对职业的热爱。所有从事基础教育的工作者都过着一种特别辛劳和清贫的生活,当老师的生活压力太大,就更容易引起职业倦怠。所以,家庭经济基础尚可,同时热爱这个职业就特别重要。
(5)、有条不紊,善始善终。教师的工作不仅要投入大量的体能,而且需要不断地闪现智能,实现在教育中思考,在思考中研究、在研究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为每个孩子优质成长提供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只有富有爱心、拥有激情、善于研究、注重创新、勇于奉献的人,才能担当起教师的重任。常有老师感慨,从早到晚,时间飞快,都不知道自己忙了些什么,一天就没了。青年教师更是如此,常有焦头烂额、手足无措的时候。所以有一些本来计划的事情,很可能因为时间统筹失去平衡而半途而废。想好的认真阅读某本专著,还没有读几页就搁置了;计划好的干部小型论坛找不到合适的时间召开;班级任课教师交流只进行了一次就无疾而终了……甚至抓孩子订正,都觉得实在没有时间。写教案做课件都要熬夜才能完成,参加一次比赛更是耗尽了洪荒之力。静下心来思考的时候,总觉得很是遗憾。自己做事虎头蛇尾,如何实现为人师表,率先示范。教师要学会管理自己,做好计划,我们每一个月重点完成一个计划。比如这个月就是尽量抽时间和孩子谈谈话。利用课间的时间,上下午各找一个孩子。下个月就抽空开一至二次小型家长会。再下个月就给几个问题孩子写封信等等。这样,让计划变成行动,因为一个月完成一个计划,而不是十指张开弹钢琴,让工作按部就班,有条不紊,不至于虎头蛇尾,工作盲从。
(6)、②充分利用教具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注意力分配集中在课前的10-20分钟左右,所以后期会进入低沉状态。因此,对于老师来说,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堂,注意力集中,调动积极性十分关键。在“设计”2021年11期论文中提到了,儿童教学需要在教具和教学融入互动性和趣味性的元素。那么作为一个老师,就一定要掌握如何制作教具,以及如果充分发挥教具的作用,从而让教学变得有趣,让学生能够寓教于乐,感受到课堂的乐趣的同时提高学习的效率。给教师关于处理学生问题的建议作为一名老师,教学能力是最关键的,但是同样重要的就是如何处理学生的问题,每个老师在课堂上都会遇到“麻烦的学生”,以及学生之间的问题,还有就是班级整体的问题。因此,这方面是格外重要的。①学会观察和记录我高中英语老师有一个小秘诀,拿一本本子,每一面写上这个同学的姓名和他的性格自己特点。这是老师基于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观察,以及课后对学生的交谈中了解的信息,老师写下这些有利于了解学生,同时在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够从学生的性格中入手,这样的方法值得每个老师借鉴和学习。
(7)、其次学习环境很主要,班级要有一个好的学习气氛。这样才能保质保量的完成教学内容。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惯也很重要。在学校知道注意听讲,回到家知道按时完成作业,在每天写完作业后,把当天没有掌握的知识重新学习一下,做到当天的知识当天掌握,不留到明天,明天何其多。星期星期天要把一星期的课程复习一下,做到温故而知新。这样孩子就会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老师可以把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经验介绍给孩子。虽然每个人会有她自己的学习方法,但对孩子来说,可以借鉴,这在学习上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8)、自我理解:交集点可以有两种方式呈现,一个是挖坑,一个是质疑作者的理解。前者是让读者反思自己为什么掉进坑里,从而理解本质;后者是用一个伟大的真理去对应一个伟大的真理,也许二者截然不同,就是在这样的思辨中,你会发现,两者都对。两种悖论都被你接受,你的思维在这样的淬炼中越来越复杂。
(9)、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来源。第一个源泉在于老师对上课时要讲的教材和要分析的事实所抱的态度。教师要努力找到事实与知识之间的结合点,让学生注意到未知领域的新奇感和奥秘感,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第二个源泉在于把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体验到一种理智高于事实和现象的“权力感”。教师在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之后,还要指导学生将知识运用到实践,让学生感受到“知识就是力量”。这会让学生感受到思考的快乐!
(10)、提高信心,理性淡定工作。教育工作是极其复杂的工作,面对众多的生命个体,会遇到各式各样的教育难题,对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能力、育人智慧提出了新的挑战。假如你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如狼似虎,那么就请你不要谈虎色变。一定管控好自身情绪,做到先稳定好自己,保持理性淡定,再处理事情。
(11)、学生这个年龄就是容易犯错的年龄,和全世界为敌也在所不惜。老师一定不要动辄上升到道德品质层面。前些年和毕业近30年的学生聚会,那个全班最捣乱的男生现在是青年才俊,谈起曾经的自己大家都哈哈一乐。由此可见,学生的可塑性极大,外力的牵引加上自我的觉醒,才可能真正发生质的变化。
(12)、老师讲课十分认真投入,内容纲举目分,条理性很强,而且特别善于举例。
(13)、我家孩子平常的缺点等。(批评孩子,但是要说事实)
(14)、自我理解:想走捷径,这种渴望一直存在我的潜意识,现在越来越明显意识到。我不去读经典,只想从魏老师这里吸收,毕竟,这样的办法更简洁。另外一方面可以看到,知识是一个转化的过程,需要你的智力不断发展,才能吸纳,或者说在吸纳的过程中,不断提升智力水平。这不是一堆死知识,塞进你的脑袋里就行了,更不是复制粘贴,而是一种创造。这就是“活”知识。这种知识径由你的遭遇、穿越,才是你的,它成为了你的智力工具,你是它的主人。你能够驾驭它,主宰它,利用它解决问题。
(15)、有些学生,尤其是后进生,对自己和他人的学习、成绩都抱以冷漠的态度。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教师本人在工作中缺乏热情。这种热情不是表面的活泼开朗,而是教师是否针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和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如果教师能个性化地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产生“成功的预感”,那么就能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激励学生克服学习困难。
(16)、比如,第一次从书上学到了“黄昏”,会写了(或者是,大人说了,知道了这个词);第二次,到现实生活中去看什么是“黄昏”——建立词与物之间的关系,词变成画面刻在你的脑海了,你动用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去感受什么是“黄昏;”第三步,你用“黄昏”这个词来说话。之后,不断遭遇、理解、运用,深化对这个词的建构。
(17)、教师似乎成为了生活中随处可见却又极其神圣的人,我的女朋友就选择了师范专业,将来也极大可能性会从事教师行业,在这个岗位发光发热。给教师的关于教学的建议很多人其实容易忽略这一点,认为教师的作为教书的人,所以懂得很多教学的道理,实际上老师也是需要不断学习才能更新自己的知识以及教学能力。①重视教案 课程的质量高低与否往往与老师的教案有直接的联系,一份好的教案能够让老师教的轻松,学生学得轻松。老师的教案主要需要包括:课题、课时、课前准备、教学目标、教学难点、教学重点、课前导入、授课环节、作业布置、课后小结。这里就是发挥教案的作用,教案让老师清晰今天的授课内容,重点,让老师充分利用时间,合理安排课本内容的讲解,同时,学生也能够听的清晰,能够有课前导入调动气氛,其次能够把握重点。这样的教案才是让老师能够在课堂上得心应手的必备神器。
(18)、采访后,记者又新整理出11条,可视为补充和完善。还有一份张文质给教师开出的阅读书单,挑选了三部分,也一并放入文中,为人师者和父母都值得借鉴。
(19)、在开始一门课的教学时应该首先向学生介绍这门课学习的主要内容在以后工作或生活中的应用以及是否会为以后的一些课程提供知识准备等这样可以让学生学习得更有方向和动力。
(20)、我三年前学习哲学的时候,会提出很多问题,老师解答,和老师有很多碰撞和交流,收获颇多,现在学苏氏,全盘接受,不敢质疑,所以,预习时很少提出问题;在心理学的课堂上,我的问题很多,当老师解释的时候,会有一种豁然开朗之感。
4、
(1)、教师要努力攀登自己生命的高峰。教师要努力攀登,追求理想境界,不断实现自我超越。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作为教师,一定要树立教育是崇高而伟大的事业,绝不可干成小买卖。一定要追求理想的教育境界,不断地练就本领,努力攀登登上自己生命的高峰。
(2)、我关注的是,我们作为一个老师,怎样让咖啡馆里学到的知识活起来呢?
(3)、这本《给教师的建议》自面世以来,成为教学经典之作。其中的许多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至今穿透时光,仍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给教师、家长带来源源不断的启发。
(4)、(本文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5)、真心实意爱每一个孩子。教师一定不要偏爱学生,要一视同仁;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决不能伤害孩子的尊严;教师一定要真心实意去爱孩子,去欣赏孩子,去帮助孩子;教师只有用崇高的精神去滋养孩子的心灵,才能在孩子的精神世界里种下真善美的种子。
(6)、维果茨基说,智力是用语言表达,语言是社会化工具,是人类文明的沉淀,思维与语言的交汇处就是词义。智力的核心是词义、意义、概念。词义是一种概括,苏氏说“在小学里,从教学一开始,词成为儿童知识的最重要的因素。更确切地说,这就是通过思维和词而表达和反映出来的周围的现实世界。这个世界不断地以其越来越多的、在儿童入学前不了解的新方面展现在他的面前。儿童借助观察、借助生动的直观、借助词而在认识的道路上迈出最初的、也许是最宽大的步伐。如果你不愿意使知识变成僵死的、不能活动的重物,以免它阻碍儿童在认识的阶梯上继续前进,那么你就要使词成为儿童创作的工具之一。”。
(7)、 自我理解:这是输出,当你不断运用的时候,这个词就真正理解了。不断运用,会让词不断焕发新的生机。比如,我以前没有用过“链接”这个词,只是在做PPT的时候,用过“超链接”,可是现在,这个词已经成了我经常用在师生之间、夫妻之间、朋友之间、亲子之间了,这就是对词义的拓展,是在运用中开拓了边界,这远远没有尽头。这个词的拓展,显然是受了魏老师们的影响,他们经常这样使用。这就是一种学习。是对词永无尽头的探索。
(8)、除了专业素养,教师要找到第二种能力。我遇见过几个老师,非常优秀。有擅长研究宋代文化,有对民国文化和课本很有发言权的,有专长阅读的,还有坚持运动健身的……这第二种能力,对教师职业生涯很有帮助。
(9)、教师做的是很琐碎的工作,几十年持之以恒,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把工作当成一项研究,从来不忘记学习,保持着活力和激情,就算在最糟糕的情况下,依然表现积极乐观。
(10)、老师上课时尽量花点时间,带着我们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
(11)、多开展一些有益于学生的文体活动,注意学生的全面发展。
(12)、育人先育己。做教师要走与孩子、与同事共成长的路,在教育学生的同时首先教育自己,教育自己成为一个堂堂正正、表里如言行一致的有教育情怀、有天下担当、有中国灵魂、有世界眼光的中国教师,成为一个能和学生知心交心的新时代好教师。
(13)、老师方面,我想说所有任课老师一定要狠,又一定要亲,狠是学习方面要狠,亲是课下要与学生和谐相处,我还想对英语老师说,所有的单词都一定要让学生们会背,张口就来,只有这样,你才能继续深造学句子,语法,一个小孩还不会爬就学走路,你说结果会怎样?我就是在这方面吃的亏,希望下一届学生不要再犯。
(14)、在学校教育之外,家庭教育也很重要。父母对子女的爱可以成为孩子的学习动力。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诱使儿童自觉的、刻苦的从事脑力劳动的一种最强有力的刺激物,就是赋予他的脑力劳动以人情味儿,使他感到愿意给自己的亲人(妈妈、爸爸)带来喜悦是一种高尚的情操。”他“家庭教学论”的做法,促进儿童与家长之间的精神交流,让家长意识到每个儿童都有不同的能力上限,让家长学会科学的鼓励孩子学习而非一味逼迫。
(15)、每个人都有成为天鹅的可能性,但是你没有努力,到了最后,仍然是一只平庸的鸭子,
(16)、这门课我感觉应该安排点实验环节,让我们具体看看或者操作下一些实际的机电一体化产品。
(17)、思维课是让学生建立词与物之间的联系,词与物之间的关系=概念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人通过对物的不断操作,不断建构词的内在意义。认识一个词是起点,知道音形义是开端,对词的认识是没有终结的,在文本中无数次与之遭遇,才能更灵活、牢靠、丰富。这点看似粗浅的知识很容易被忽略。小学阶段学习字、词,就是用抄写默写的方法。我小时候学习是这样,现在的孩子仍然是用这种方法。我们都认为,概念是一次性完成的,其实,认识是一个过程。所以,苏氏说,“就是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占居首位的,不应当是背诵,而是借助词来进行思考,进行生动的创作,认识客体、事物、现象和周围世界,并且认识其极细微的差别,深入思考这些细微差别。”
(18)、时代在发展,知识也在不断更新,要努力做到“学高”“身正”,必须不断勤奋钻研,刻苦学习,加强自身修养,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19)、这样说对,那样说也对,是指从不同角度来解释。比如,发烧好,也不好。好是肌体免疫系统开始工作,用这种方法赶走病毒;烧高了也不好,会造成惊厥,影响大脑。所以,你看,同样是发烧,看你从哪个角度来讲。
(20)、希望老师上课能够多关注一下我们很多老师上课,其实都是自顾自的上课,然后把教学内容完成之后,他就走了,其实我觉得这样的话,其实学生根本学不到抬头东西,所以还是跟同学之间要有个互动,有个互动的过程,这样会更加有激情一些的。
5、
(1)、在以上过程中,还会觉察词语之间微妙的差异,为什么有时候不用“黄昏”,要用“傍晚”?有时候要用“日暮”,有时候,却用“晚饭前”?这就是语感,需要在阅读中、表达中不断培养。
(2)、回到教育这个话题,专家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的工具很多,且运用自如。比如,《走出大漠的女孩》中的蔓蔓,当她不断出现问题的时候,陈美丽老师不断用各种工具来解决,智力的、道德的、生命的,最终让这个女儿走出了大漠。这个大漠,不仅是实体中的沙漠,而且是智力的沙漠,是精神的沙漠,从此,蔓蔓有了一个不一样的人生。这既是高手对工具的“化”,与工具的合也是高手对人的“化”,教化、文化,潜移默化,春风化雨。
(3)、以上建议仅仅是我个人拙见,当然也是对自己上课经验和同学们反馈的一些信息的总结,真心地希望上面的建议有能帮助到老师。如有什么不合理之处,望老师谅解。
(4)、这个概念迁移到家庭教育指导领域,一个家长提出孩子的问题,一个专家,马上就将这个问题纳入自己的结构,专家的结构太丰富了,就像一个大超市,每一个分区、每一个通道、每一个货架,构成了他的经验背景。家长提出的问题,他马上判断出属于哪一类,如何对症下药。
(5)、合适的讲课速度。由于大学的一些课程在理解上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有的老师讲课的速度稍微快了点,知识点难以理解,自己看课本又比老师讲的少了一些知识点,所以希望老师能在课上征求学生的意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讲课速度,毕竟讲课的目的是让我们听懂,而不是为了上课而上课;
(6)、这就是教育时机的问题。理解了这一点后,我给家长讲、家长给孩子讲、老师给学生讲,时机很重要。
(7)、有些孩子会因为考试或作业得高分而高兴,因为得低分而沮丧。因此,评分是一项极其精细的工作。教师应该着力思考如何让分数成为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动力。这种作用的前提是师生之间互相信任、友好。如果学生本来就不信服教师,那么学生就不会认真对待分数反映的问题。苏霍姆林斯基提到了几种不打分的情况,第一是不只凭学生在单一提问时的表现,第二是学生因各种原因没有能力掌握知识,第三是学生的知识比较模糊,第四是背诵。他特别强调要让学生保持快乐的心情,因此教师要避免打不及格的分数。他认为:“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
(8)、那么,与知识关联的情绪记忆,有时候伴随着美好的情感体验:比如,我在看《河西走廊》这部记录片的时候,我时常为大漠的景色所震撼,“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落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诗句不时冒出来,让我感受惊叹沙漠地域辽阔的壮观景象;有时则伴随着忧伤的情绪体验,比如,想起逝去的父亲,苏氏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经常会涌上心头,这种深切的怀念,会加深我对诗句的理解。
(9)、我认为孩子的学习首先要有一个认真,负责的老师。很多孩子都是不听父母的话,但是听老师的话,所以老师在孩子心中是很神圣的。
(10)、还有一些容易忽视却极为重要的细节,比如教师必须能准确叫出所有学生的姓名。也许你不会想象到,大庭广众之下,想叫出某位同学的名字时却叫不出时,孩子会有多尴尬,他心里不自觉就想到了“这个老师不重视我”“我在老师心里没有地位”——对于教育来说,这是不该出现的现象。
(11)、我上初中时,由于英语老师短缺,代我们班英语课的是一位生物老师。第一次上课时,老师是这样作开场白的:“我不是教英语的,由于英语老师不足,决定由我兼代英语。我一边学,一边教,教到哪里,你们学到哪里。没有教的你们不要问,因为我还没有学。”课后,同学们都议论。有的说英语老师好,没有架子;有的说从来没有老师还有不会的,英语老师真实在。几句纯朴的话,英语老师一开始就贴近了学生,同学们都感到他很亲切,很实在。
(12)、管控情绪,有效解决问题。我们应该把教学中遇到的一些疑难杂症都一一写在纸上,罗列出来后,看着问题,深呼吸,不断激励自己:看,这么多困难,也没有把我打倒,我还是好好的,对待每一堂课,都可看作一个新的开始,保持自信,充满力量,用自身教育的激情去点燃孩子成长的力量,用对每一个孩子的真心呵护促孩子的全面成长。下班时把纸条带回家,对问题进行反思,写成长感悟,以及如何带着问题与同事研讨,向同事请教等,然后将纸条揉成一团,扔进垃圾桶,所有不良情绪清零,回到初心,一切重新开始,不断去创造新的未来。
(13)、人生就是这样不断升级打怪的过程,你走过了一个有一个英雄的旅程,你走过了一个又一个最近发展区,你就不断成长、成长。
(14)、我们再回到苏氏,大家看起来就比较清楚,比如涉及到一个很重要的概念——交集点,就是知识的建构,他说,“备课的时候,正是要从这个观点对教材进行一番思考,要找出那些乍看起来,不易觉察的交集点及各种因果联系、时间联系、机能联系交叉集结的地方,因为疑问正是从这些联系中产生的,而疑问本身就是一种激发求知愿望的刺激物。”
(15)、这样的老师很了不起,就达到了一种境界。我们不能把这种境界作为评价教师的准则,这是教师的自我要求。他自己意识到,在教育生涯中有一个标杆,并且为之努力。
(16)、“化”这个词简直太神奇了。“深化”“文化”“同化”“内化”……都是“化”,是一种隐性的渗透,是润物无声。所以,高手的高处就在于“化”,他的工具太灵活了,一个棍子,在他那里也变成了武器。我们眼中的破布,在美术老师那里,也成为创作的材料;我们耳朵中瓶瓶罐罐的噪音,在音乐家那里,就成了美妙的音符。
(17)、这样的知识就是真正活起来了,它带给我如此深刻的情绪体验,让我重新认识自己,认识生命。
(18)、一个又一个小目标串起来,一个又一个小计划加起来,就变成了人一生的大目标。
(19)、另外,家庭阅读氛围好,教师的阅读力就会很强,就能形成持续、系统、深度思考的能力,也会更专注倾听,和富有逻辑的表达。
(20)、这个过程,首先老师应该明确“教什么”,然后才是“怎么教”。当老师提炼到了核心大问题,不断用问题追问学生,学生不断调动旧有的知识经验,去思考老师的问题。这个过程应该是令人兴奋的。
(1)、自我理解:去年暑假,写了《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的过关作业,其实对几个大概念还是不太理解,只对“自尊心”“良性循环”有一定的理解。后来,以为自己理解了交集点、思维课、直观性等,现在发现,根本没理解。就这个“桥梁”作用,我就不是太理解。
(2)、自我理解:这位老师的这样理解,在老师们中间是非常普遍的,也是我曾经的问题。我感觉问题就出在老师不专业。以内科医生为例,他是胃肠道门诊的,那么,对胃肠道疾病,他几乎穷尽了所有类型(疑难杂症除外),这样,病人来了,一描述病情,他立马给出诊断,开出药方;一个厨师、理发师,有了深厚的功底,隔一段时间还要出去学习、培训,培训对他们来说,就是进行微调,或者新的菜品、发型,需要调整原来的结构。这就是专业。
(3)、公共场所要传递正能量,不要让自己一时的负面情绪影响他人心情,尤其是班级孩子的状态。
(4)、大家理解起来已经没有困难了,就像你读一篇文章,一定有重点,我们在小学讲关键语句。“交集点”不是大概念,“交集点”这个概念本身是个大概念,教材中的交集点不是大概念,是制造认知冲突的问题。那个地方为提出大问题创造了机会,好像一个人,你的血管布置的比较密集的地方。我们在语文教学里,叫“含义丰富的句子”,一定是教学的重点,这也是一种交集点。
(5)、在上课的过程中,老师最好能声情并茂,至少要有笑容,让课堂气氛变得活跃。有一些课程,尤其是工科课程,是比较枯燥的,如果老师还死气沉沉的,学生很难在课堂上专心听讲;
(6)、老师要有积极心态, 做学生幸福生活的发掘者。
(7)、这是我思考了很久的一个问题,当然我这里已经有了初步的答案,我们接下来的努力,就是在教学中慢慢复现。这当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这是一个正确的方向。
(8)、“学高为师”指的是教师必须知识面广,有高超的教育教学能力;“身正为范”指的是教师是高尚人格的化身,教师的言行就是学生可供参照的道德标准。
(9)、很多老师想不到,或者想到了也不敢提,因为自己驾驭不了。当我们这样理解,这个问题的提出立马让课堂变精彩了。大家才开始意识到,原来天鹅蛋其实只是一个象征。就像孙悟空出生一样,是一种象征,象征的是高贵的心,象征进取、不甘平庸的、用生命来追求的心。而这个心,我们本来就是有的。这个东西,在哲学上可以解释的很清。你到底是一个天鹅蛋,还是一个鸭蛋,是由你后面决定的,因为你的未来决定着你的过去。
(10)、要克服职业倦怠,除了热爱,最关键,要成为一名研究者,研究儿童,始终关注儿童,就会发现,生命是多么奇妙,孩子的脑袋瓜里怎么就想出这样的问题呢?为什么在一个孩子身上行之有效的方法到了另一孩子就不行了呢?
(11)、然而,为了让学生保持学习热情,教师和家长是否要特意消除学习难度,给学生容易的学习任务呢?苏霍姆林斯基并不这样认为。他指出:“意志的培养,就是从自己向自己提出目标、集中智慧的努力、思考和理解以及进行自我监督进行的。”如果学生的学习任务很容易,那么他完成后就会无所事事,进而滋生懒惰。为了避免儿童长时间处于脑力紧张状态,教师一方面要注意课堂任务的形式切换,例如从阅读切换到看图讲故事,用绘画来表达数学问题等,另一方面是在下半天不再安排过多作业,而是让学生去观察自然、从事体育锻炼、试着运用知识等。
(12)、希望老师可以允许学生不经过导员请假,有时候学生会有一些急事不能及时上课,真心希望老师在这方面可以放宽一点。
(13)、概括一下,知识活起来就是两个关键,一个是建构,一个是运用。
(14)、但是,现实教学中,以语文为例,工具书代替了学生的思考,老师出的预习作业,往往工具书就有确切的答案,学生照抄即可,不需要再思考。练习册、考试都会出这一的问题,久而久之,学生背会就可以全对,就可以得高分,思维变得懒惰;还有就是老师的问题过于简单,学生不需要深度思考,就能回答,学生智力无法兴奋起来,逐渐变得麻木,对知识是冷漠的。
(15)、这就是苏氏讲的,“只有当知识变成精神生活的因素,吸引人的思想,激发人的兴趣和热情的时候,才能称之为真正的知识。”刚才如果有老师问我,把这一节哪一句话定为交集点?我会把这句话定为交集点,当然不止这一句话。
(16)、我写的文章就是思考的结果。比如,《“在场”与“不在场”》,为什么咖啡馆能帮到一些家长,又不能帮到一些家长呢?这个思考得出来一句话,就和鸡汤一样,“人只能自己解决问题”,别人不可能帮你解决问题,但是在这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别人是帮助者,别人的帮助什么时候能起作用,取决于你在现场做了多少。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看到的童话里面,不是一开始就出场的,或者说不是一开始就发挥作用的?帮助者只有在恰当的时期,才能发挥作用,早了他没有准备好,晚了人已经死了,他已经被打败了,你怎么帮助他?帮助者帮助的时机,其实就是教学的契机,就是我们的教学设计,我们把这些逻辑一旦打通,你会发现很有意思,你会发现,所有的人讲的都是一句话,一个道理。坎贝尔讲的和干老师、孔子讲的一样。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在讲啥呢?朱熹有一个解释,“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也;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也。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一个是帮你把理解打通,一个是帮你把表达打通。孔子讲的四句话,前两句讲知识的建构,后两句讲知识的运用,他讲的就是最近发展区,就是英雄的旅程。
(17)、我讲一个人智商和情商成反比的时候,是从一个人的注意力分配的角度。因为你智商也要练习,情商也要练习,你和人沟通也要学习,你认识客观世界也要去学习……你把精力放在推销上,你做科研就差了,你把精力放在科研上,你做推销就差了,所以一定是冲突,成反比的。
(18)、然而,苏氏说的仅仅是“客观存在的交集点,只是高品质教学的前提,并不一定导向高品质的教学”,也就是说,苏氏强调寻找教材中的交集点,魏老师又进行了更深的追问,谁跟谁交集?从学习者的角度来说,“更准确地表达,应该是新的有待解释的现象(或问题,即原来的‘交集点’)与学生原有认知经验的交集(冲突)。这种交集或冲突,是诞生或掌握新的观念(指新知识)的开始,或者说开拓了建构新观念的可能空间。”
(19)、同时,我们也知道,语言本身有它的局限,语言一旦有局限,不要滞留于语言,就显得特别重要,这就叫道可道非常道,任何死知识,都是“可道”,你让他真正活起来,就是“活道”,可道之前的那个道,就是原初之道,就是活,就是升级,就是太极,就是借助词、超越词的那种东西。不然你就很困惑,我们经常讲,和一个真理相对的,是另一个更深刻的真理。你听这句话,把它看作真理,那和它相反的,也是真理。
(20)、老师与学生之间能加强交流,最好老师能尽量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并很好地给予教导。
(1)、所以,最快乐的老师往往都是研究者。这样的老师,交流起来,会有无数个学生案例,因为他一直怀着研究的姿态,观察着,慢慢地,就像一本百科全书,他自然不会厌倦,反而投入其中,快乐不已。
(2)、不怕工作失误,不怕做事出错,就怕一蹶不振,跌倒了不愿爬起。成为一个好老师是一个艰辛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
(3)、真心地希望上面的建议有能帮助到老师。如有什么不合理之处,望老师谅解。
(4)、教书育人是老师的职责使命,也是对老师的底线要求,做一名老师就应该把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主业,做好做细做实在。
(5)、我们让词语活起来非常重要。怎么让词语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