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三百首百度百科140句精选

2023年09月10日|来源:青春励志语录网|阅读:59

元曲三百首赏析

1、元曲三百首在线阅读

(1)、秋风飒飒撼苍梧,秋雨潇潇响翠竹,秋云黯黯迷烟树。

(2)、这首《寄友》虽写朋友分别却风格豪放,在同类作品中独具一格。开篇点题,写自己伫立江边,望穿秋水,目送友人远去。接下来一反往昔送别作品抒写离愁别恨的套路,回想友人丰姿,设想他日与友相聚将会“笑听江声,如此风涛”。末两句尤显作者旷达豪放的胸怀。

(3)、这首曲子写风与雪斗争,又写诗人与风雪斗争,充满了一种动感,拟人化手法的运用,又使得整个画面饱含着生命的律动,此作风格豪迈,正是作者自身胸怀之昭示。

(4)、此曲为关汉卿写离愁别绪之作,语言质朴,感情激越,毫无遮拦。这也是关汉卿自身性格的真实写照,正所谓“文如其人”。语词平易,读之摧人泪下。

(5)、《怀古》是一支咏史之曲,抒发了连年战争造成“生民涂炭”的悲剧情感。张可久在此作中对于项羽、孔明、周瑜和曹操,以及立了安定西域功勋的班超,一概加以否定。因为历史上的战争,归根结底是“英雄”们争夺天下或建功立业的手段,而战火给人民带来的只有灾难,表达了对人民的深厚同情,这在民族战争频仍的元朝社会,还是有它具体的针对性和一定积极意义的,也反映了作者的民本思想。

(6)、这是一支咏史小曲。开篇“南高峰,北高峰,惨淡烟霞洞”句用托物起兴的手法,说明在杭州的南宋小朝廷已经日薄西山。下句“宋高宗,一场空”说明其偏安于杭州建朝的美梦最终破灭。曲子讥讽了偏安江南的南宋政权,锋茫毕现直指南宋皇帝宋高宗;同时也抒发了对历史兴亡的无限感叹。

(7)、夜深绣户犹未拴,待他还,一半儿微开一半儿关。

(8)、平沙细草斑斑,曲溪流水潺潺,塞上清秋早寒。

(9)、弹破庄周梦,两翅驾东风。三百座名园、一采一个空。谁道风流种,唬杀寻芳的蜜蜂。轻轻飞动,把卖花人搧过桥东。

(10)、这是一首吟咏春天的曲子。写得明快简洁,气象、形影连成一片,组成了一幅无比和谐,诗意盎然的春景图。

(11)、蝴蝶千姿百态,色彩斑斓,或流连于花丛之中,或起舞在草木之间,这样美丽的小生灵,令诗人陶醉、画家着迷。蝴蝶,一个屡见不鲜的意象,和文学也早结下了古老而神秘的不解之缘。这首曲子所描绘的就是蝴蝶这个意象,是一篇非常独特的作品。

(12)、在作者的“懒云窝”中,他醒时饮酒作侍。酒醉之时就击节高歌,不弄丝竹不理书。主人公这样极端懒散、放纵任性,事实上是一种蔑视功名利禄、追求人性自由精神的表现。这是相当一部分知识分子以疏懒放达与元朝统治者消极对抗的反映。

(13)、这是一支抒写爱情的小令。抒情主人公也许是一位思念远人的闺中少妇,也许是一位怀想情人的窈窕淑女,但不管是何身份,有两点是可以肯定的:一是芳龄堪羡,粉面羞花;二是意笃神迷,用情专一。桃红柳绿的无边春色搅动起她纷扰的情思,不由对镜自伤,当此之时,也许有一缕淡淡愁绪萦绕芳胸;然而,她绝无对意中人的嗔怪与怒恨,而是贞静自守,悄然地向远方的“他”寄送着款款心曲:“从别后,虽瘦也风流”。正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境界。那纯净的柔情、坚执的蜜意,同那充满信心的期盼,写出了这位幽人的静谧、纯美而又丰厚、瑰丽的精神世界!

(14)、此曲写渔父樵夫的生活乐趣。他们的性情狂放不羁,在谈笑声中“评今论古”,是着布衣的隐逸士大夫。这样,即赞美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又肯定了他们的认知能力,从而显示出作者素朴的平民意识。

(15)、作者在《雁儿落兼得胜令》中描述了为官时与退隐后两种不同的生活情况。全曲用对比的笔法,形成强烈反差:在朝时必须卑躬屈膝,秉笏立丹墀,处处仰承权贵意志,如对朝政有所论谏,则可能被判刑。辞官后的生活却悠然轻松,自在飘逸,人如在世外桃源中。这种比较完全是来自作者本人的亲身体验,因而对当时社会现实黑暗的批判格外有力,态度也极为鲜明。

(16)、透过窗子看到的是天空中一轮孤独的明月,听到的是檐马作响,这无限凄清引起未眠人深沉的思念。把灯挑亮,打算将心事书写,忽然长叹,又将灯吹灭。小令委婉含蓄地描写了抒情主人公心事的凄凉、沉重。将灯挑亮而又吹灭,更提示出他在凄楚的夜晚,欲说还休却又无法打发悲哀的复杂心情。

(17)、本书依河北电视台同名栏目的文字脚本整理润色而成。该书以大力弘扬中国传统诗词文化为宗旨,在编撰体例上突破了现有传统典籍普及类图书的一般编撰方式,集知识性和娱乐性于一体,运用闯关、益智等多种表现手段,通过寓教于乐的轻松形式,打造出一种广大读者看得懂、进得去的文化经典普及类图书,十分适合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在轻松愉快的气氛里,熟悉或重温我国传统的经典诗词文化。

(18)、此曲描写西湖春景之美。作者善于抓住最富特征的景物精心描绘,几乎全用名词排列的形式便把西湖的美塑造了出来。西子湖畔的峰峦、桃花、杨柳、塔、寺等均成为画面的有机部分,游人与娇娃更是与之和谐统一。

(19)、此曲为作者祝妻寿之曲,情调明快,韵律自然。全曲洋溢着作者一切顺应自然、热爱生活、以平常心对待一切的心绪。既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又有着日常生活中的哲学情趣。

(20)、乍看该曲是礼赞隐逸生活,实则是抒发怀才不遇的愤懑。说自己是个不识字渔夫实为对社会的愤激之语。以下所描绘的自由自在的渔父生活,也可作如是观。“算从前错怨天公”的“算”字,是习用的勉强承认的词。“错怨天公”何事作者没有明讲,我们可推知其所怨乃是天公没有给他安排一个能够发挥才能的地位。“甚也有安排我处”也并非从心里表示满意。此处“甚”字,也是带有勉强承认的语气,实质是对天公的安排,极大不满,暗含着怀才不遇的怨愤。这种情绪,在元代一般汉族文人中普遍存在。当时,在民族歧视政策下,汉族文士多不能为国所用。白贲自然亦然,只是作些地方小官,且为时短暂。这支曲道出了当时一般文士共有的心声。

2、元曲三百首百度百科

(1)、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

(2)、你的图书馆福利8月底即将到期,请速来办理,过期不候!

(3)、作者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清朗明丽的秋景图:稻谷和高粱长势喜人,丰收在望,芦苇也已秀穗。院墙篱笆,已逐渐被收获庄稼的黄色所装饰;江中小洲,也淡去了绿色。树叶飘零,植被稀薄,山容显瘦,沙鸥在水面翻飞,似乎在报知潮涨潮落,烟雾迷蒙,秋色更显深沉。一声过路的雁鸣,打破了秋野的寂静,夕阳西下,四周的几栋楼阁,在渐次浓重的暮色衬托下,却显得更加高耸。

(4)、这首小令主要谴责秦桧的罪恶。前四句是对秦桧罪行的总体评价。第一句指出秦桧的地位;后边三句是说他欺瞒皇帝,使国土沦丧,弃人民于不顾,接下来三句进一步揭露他的具体罪行:嫉妒陷害功臣,杀害岳飞父子;私通金国,诳骗君王;枉立于朝堂之上,不施行仁义。最后三句抒发作者内心愤慨。最后两句又回过来写秦桧误国,使得当时中国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

(5)、此曲为贯云石晚年隐居杭州时所作。他对风光秀丽的杭州怀有深厚感情。该曲极尽西湖秋色之美。其所描绘的乃是一个略显善意的清爽、沉静的境界。其深层则是其淡泊名利、飘然出世的思想。在作者笔下,我们看到:西湖亭亭玉立的芙蓉,静静地觅食的白鹭。菊花怒放,满目秋光,金风习习,桂香送爽。登高远望又见钱塘波涌,一派长江大河气象。湖水清澈,江潮滚动,天边已挂斜月,两三行新雁掠过天空。此曲所择取的景物和意象,都极富秋之神韵,作者又能将自己的情感融于其中,使得情景合加大了情的深度与景的厚度。

(6)、元曲原本来自所谓的“蕃曲”、“胡乐”,首先在民间流传,被称为“街市小令”或“村坊小调”。随着元灭宋入主中原,它先后在大都(今北京)和临安(今杭州)为中心的南北广袤地区流传开来。元曲有严密的格律定式,每一曲牌的句式、字数、平仄等都有固定的格式要求。虽有定格,但并不死板,允许在定格中加衬字,部分曲牌还可增句,押韵上允许平仄通押,与律诗绝句和宋词相比,有较大的灵活性。所以读者可发现,同一首“曲牌”的两首有时字数不一样,就是这个缘故(同一曲牌中,字数最少的一首为标准定格)。

(7)、这是一首充满隐逸乐趣的自叙曲。作者看透了虚伪的世情,将功名利禄世俗欲念统统抛在了脑后,扑进了大自然的怀抱。在他看来,生活物质条件的简陋贫困不要紧,关键在于是要身心的绝对自由,而这才是真正的高尚无价的。正是从这出发,作者选择了与茶酒山水为伴的避世生活方式,并把这作为自己的理想境界加以热情地讴歌。这在今天看来当然显得太消极甚至平庸,特别是末三句显示的对社会现实不关心乃至冷漠,皆是我们今天阅读和欣赏时所应注意辨析的。但如把它放到元代黑暗的社会情势中去考察,作者的这种生活态度就不无某种挑战意味。作品读来流利清新,极富感染力。

(8)、这支曲子表现了诗人对江山社稷的担忧。“名”如“缰”、“利”如“锁”,在名利的怪圈中,人们勾心斗角,争风吃醋,这是诗人切身的感受,也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真实描绘。“乱石湍”,“连云栈”,回顾到创业时的艰难环境。“五更寒”,“夜渡关”,赞叹开国元老们励精图治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抚今追昔,诗人发出了“守业难”的感慨。针对黑暗的现实,诗人不禁问到“那个是周公旦”,谁又是真正为国为民的呢?最后把希望寄托在山野遗贤身上,决心寻访像谢安那样的人才,让他们为国出力。

(9)、晚春时节的“一阵风,一阵雨”,就要把春天带走,而不是“风雨送春归”。风卷起满城飞絮,雨摧落花满城。这形象地点化出暮春时节的景物特点。突然听到纱窗外杜宇声声啼叫,“不如归去”,希望杜宇把春叫回去,春欲归去,又是暮春时节,时间的流逝特别快,更带惜春之情。

(10)、《金华道中》表现出作者厌恶官场,向往归隐逸游的情绪。作者厌恶纷扰繁乱的红尘,“拂断归山袖”便写出了归隐山林的急切心情。想学范蠡泛舟游湖,想学张良随赤松子游,去追寻自由自在、清净安逸的归隐生活。此曲清丽爽逸,善用典故,颇具风神。

(11)、作者假借歌者之口,运用白描手法,画出了王公贵族的丑恶行迹,抒发了内心对于渔肉人民的统治者的愤恨,表现了一代文人与统治者泾渭分明的立场与态度。

(12)、这是一首描写南方秋景的抒情小曲,以秋领起,一意贯通。枫叶之红,如血;秋月之升,如风,如霜。作者笔调凝重,为读者勾画了一幅色彩艳丽的南国秋景图。运用白描手法,却意态浓郁,虽未直言悲秋,但其惆怅情绪已透纸背,令人伤怀。特别是末句言“明日落红”已不再重现,更加深了作品所渲染的凄清意境。

(13)、挨着、靠着云窗同坐,偎着、抱着月枕双歌,听着、数着、愁着、怕着早四更过。

(14)、《普天乐》写的是清秋时候江边晚景。稻谷已经收割,水边的菰和蒲正是秀美之时。山光与暮色相凝相聚,江水倒影中蕴含着秋的神韵。江潮平静,显得秋水宽阔;秋空辽远空旷,反衬得孤帆更加瘦小。雁阵为秋寒所惊,穿过山边薄云,落在江边沙滩上。红日西沉,秋风吹拂着渡口,主人公凝目痴望,无尽的诗思与情愁在心中郁积。这篇写景之作,意境辽远,境界开阔,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漂泊异乡的无限忧思。锻字铸句尤有功力,如“孤帆瘦”的“瘦”字,既写帆小,又是诗人自身心理忧伤的投射。

(15)、此曲为咏桃花的佳作。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写过《游玄都观戏赠看花诸君子》诗:“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俱是刘郎去后栽。”其实质是借写桃花,对那些新得势的权贵进行讽刺,以抒发诗人对自身遭遇的愤懑。周文质的这首《咏桃》曲则是对刘诗的发挥,并赋予“桃花”不同凡俗的品质。此曲活用典故,即景抒情,不独精心绘制桃花吐红之景,而且寄寓着作者对正直之士的敬慕之情。

(16)、此曲写的是水乡月夜美好的情景。在月色迷茫中,画船上的人们倒影在碧湖之中,随着波光月影晃动,她们并没有伴月入梦,而是在船上彻夜采莲。夜露沾衣,月光如水,在这寂静的夜里,伴随她们的是有那华美的船和溢满全城的荷香。

(17)、宋高宗,一场空,吴山依旧酒旗风,两度江南梦。

(18)、君试看,萧萧双鬓斑;休嗟叹,只不如山水间。

(19)、冷无香柳絮扑将来,冻成片梨花拂不开,大灰泥漫了三千界。

(20)、这首曲子表现作者的历史观和政治观,将人们带入过去的历史之中,让人们从中吸取教训。咸阳为易守难攻之地。可是,为了功名二字,这里却战事频仍!楚汉相争,结果是项羽兵败,自刎于乌江边上。刘邦却凭借汉中和蜀地的人力物力,取代了秦朝。这些历史的纷争,其实有如“南柯一梦”。最后打败项羽的功臣也被杀被逼疯。功名权位没有什么值得留恋的,还是痛饮美酒,由他醉去吧!这个曲子借对历史事件的回顾与评说,表现了对功名利禄的厌恶。对现实政治表示了反感。全曲有浓厚的厌世情绪。

3、元曲三百首(精编本)

(1)、夕阳西下、百鸟入林,在外劳作的人也大多回家了。酒店里好像也显得宁静闲适,连酒幌子都不再飘荡。一切都慢慢地静下去,黑下去,只有几只船儿还未曾靠岸,可能是晚归的渔船,也可能是赶路的航船,但送来的只有橹声和灯影。渔人散落的居所沿水分布,空气里弥满着花香,连水好像也变得香了。当一切都归于无声时,小桥流水旁卖鱼人也溶于夜色之中,一切都浸入了止水般的恬静和宁谧。全曲仅用二十七个字便写出了江南渔村的闲适生活。元代西揭斯写有《远浦帆归》诗:“冥冥何处来,小楼江上开。长恨风帆色,日日误朗回。”该诗描绘的是一幅思妇候门的场景,表现闺怨的主题。马致远的这支小令,描绘的是一幅江村渔人晚归图,表现出向往宁静生活的主题。全曲境界清淡闲远,远浦,酒旗,断桥,茅舍,远景近景,相得益彰,显得清疏而又淡雅。

(2)、繁花凋谢,却被蜂儿酿成了蜜糖;细雨飘飘,燕子用它和泥筑成了自己的窝。绿窗春宵,甜梦忽醒,原来是窗外晓莺在呼唤,这是何等甜美、令人迷痴的春景啊!孟浩然“春眠不觉晓”、陆游“小楼一夜听春雨”的诗境,都在这里得到了化用。在细小的物像中显出大自然复苏后的生机。

(3)、这首小曲,也以情景交融的手法,写与友人的离愁之情,“愁随潮去”、“恨与山叠”,离愁别恨如海如山,完全囊括了主人公。用语通俗,意境却雅,不失为写愁的上乘之作。

(4)、作者以白描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采莲人怀念故乡之情思。前段写他乡之美,但“终非吾土”,点出归意。景色写得愈美,愈能反衬思乡之烈,归心之切。

(5)、宋词,宋朝时期流行的文学体裁,分豪放派和婉约派。

(6)、裹一顶半新不旧乌纱帽,穿一领半长不短黄麻罩,系一条半联不断皂环绦,做一个穷风月训导。

(7)、《寨儿令》以贺知章、陆游都曾在鉴湖之畔居住来自比。自栽梅、自寻梅、自赏梅、自己沽酒载诗,何等惬意!作者就是用这种方式来排斥污浊社会的侵染,全曲充满诗情画意,令你神往,使你忘却各种烦恼与忧愁。

(8)、此曲写送别友人的离愁别绪。开头两句通过“烟柳”与“寒波”写江边苍茫的景色,衬托与友人难离难舍的悲怆。后两句是写送行人唱曲的心境。送人远行本来就心情凄哀,若是再反复高唱“西出阳关无故人”就会更增加友人的哀愁,出于关心友人的体贴及《渭城曲》的特点,所以送行人只能“阳关旧曲低低唱”,以免行人闻声肠断。小曲写得情景交融,含蓄而有韵味,构思精巧。

(9)、《天净沙》一曲,篇幅虽短,却为极多人所知晓,不失为千古绝唱。短短二十八字,刻划出一幅非常真实生动的秋郊夕照图。起首三句为鼎足对,一连推出九幅画面: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以景托景,景中生情,在苍凉的背景上勾勒出行旅之人飘泊不定而又忧愁的情怀。这里,作者创造性地将孤立的自然物精巧地组合在一起,使整个画面富有流动感、生命感。同时,有意识地突出画面的昏暗阴冷,以便充分表现“断肠人”浪迹天涯的浓烈的羁旅愁怀。

(10)、此曲的抒情主人公乃是一位年轻女子。开篇一连叠用八个“着”字,生动别致,真实地表达了恋人难得相会、春宵一刻值千金的急切心情。他们对不容易到来的相聚极为珍惜。所以才有诸多的热烈动作,而且又有听、数、愁、怕时间飞逝的心理状态。“四更过情未足,情未足夜如梭”,“情未足”的重复,更加重了恋人们的急切与恐惧。五更将至,这位女子竟然发出了:“天那,更闰一更儿妨甚么!”的呼喊,完全为痴情中人之语。如此歌赞男女欢爱,尤其是女性的热烈与大胆,在元曲中不是多见的。

(11)、这首小令用典贴切而灵活,“钟期”、“韩娥”,既切合宾主身份,又抒发了知音难得和依依惜别的情思。曲中妙用谐合手法,如“点点星多”,星与心谐音,表达了诗人的依依不舍之怀。“行云”是语意双关;诗人用来叙事写景,情景融为一体,浑然无迹。至于结尾拓开一步,融情入景,则有一唱三叹、余音绕梁之妙。

(12)、天上月圆,象征着人间团圆。因此我国历来就有拜月的民间风俗。此曲所写,即是闺中思妇拜月的情形。面对天上一轮十分圆满的明月,她深深下拜,默默祝愿。先是盼望月儿能经常圆,不带任何缺陷;接着由月及人,祈祷有情人都能如此,没有例外。这最后一句不仅道出了这位思妇的心愿,而且也表达了天下男女对真情的美好向往,真诚自然,热切感人。

(13)、《即事》系叠字小曲,二十八字全都用叠字,真可谓妙语天成,自然通俗,作者全用白描手法,写出久别重逢后喜悦的心情,也写出了心上人的娇柔可爱。前四句用春天的莺燕双双飞舞、花柳婆娑多姿来形容两情相悦和女子的美好。后三句赞美女子言谈举止事事都很有风度,富于韵致,又是那么娇美年轻,一切都恰到好处,端端正正。全曲音韵和谐,语带双关,言简意丰,极具特色。

(14)、作者凭借其深厚的法学与文学功底,结合法律和文学个案,立足社会现实,以其一贯犀利的笔锋为我们展示了法学、文学、法律与文学不一样的图景。

(15)、此曲是送友赠别之作。白居易诗云:“相逢何必曾相识,同是天涯沦落人。”两个萍水相逢的人,能倾盖如故,为的是同样的天涯沦落,同样的书生意气。这样的结交,反而能使两颗灵魂更加靠近,互相温暖。然而邂逅相遇,却匆匆又要分手,顾不上畅叙生平。谈不完的话题是动荡漂零,宛若山河都满含离愁。书信难达,也只好盼望后会有期。描述真实,情感真挚,感人肺腑。

(16)、此曲头两句以借酒浇愁切入,正当举杯欲饮之际,忽然念头一转,改为以酒浇地祈求神明,保佑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也包括自己在内。其构思与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有异曲同工之妙。

(17)、夺泥燕口,削铁针头,刮金佛面细搜求:无中觅有。

(18)、这首小令,既写“重阳”的美好,更写了游子的愁肠。此时正值秋高气爽,同时万物也开始萧疏。大雁南归,更易引发游子思乡。秋野丰美多姿,而秋景却最令游子泪下神伤,给人一种苍桑的感觉。

(19)、寻葫芦锯瓢,拾砖瓦攒窑,暖堂院翻做乞儿学,做一个莲花落训道。

(20)、晚春时节,杜鹃声里,满树红花也要飘落了,一切不禁引起了离人的思情。离人设身处地认为所思念之人和自己有着相同的相思之情。当夕阳西下、花影模糊的时候,离人更触发了思乡之愁。而萱草(古人认为有使人忘忧的作用)的茂盛显得分外无情。石榴花也好像饱含愁恨,使离人愁变得更浓。

4、元曲三百首译注评

(1)、闲来乘兴访渔樵,寻林泉故交。开怀畅饮两三瓢。只愿身安乐,笑了重还笑,沉醉倒。

(2)、红日晚,残霞在,秋水共长天一色,寒雁儿呀呀的天外,怎生不捎带个字儿来?

(3)、起首两句从时空的角度极写离别瞬间的悲哀,空灵洒脱,以虚带实,奠定全曲的情感基调。四句以对句的形式具体写女主人公的送别,充实二句的内涵。最后三句,在引出女主人公告别之语的同时,突出其复杂的心理变化,极其本色地表达出不能自持的痛苦情态。整个曲子在真切中恰如其分地把握了送别女子时而含蓄时而坦率的情感,刻画出一个声泪俱下,依依不舍的痴情女子形象。

(4)、绿叶繁茂一片浓阴,池塘中布满水阁,这里最凉快。石榴花刚开,妖娆艳丽散发扑鼻的香气。初生的小鸟发出稚嫩娇软的叫声,高高的柳枝上有蝉鸣相和。骤雨刹那间降临,像珍珠一般乱洒,打遍池塘里一片片新荷。

(5)、首先,曲子写出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此作特别鲜明地提出了“一犁两耙,自耕自种生涯”的思想,这却是难能可贵的。其次,它还提到了“当役当差县衙”。就是说,在躬耕田园的时候,还要听从当时政府的差遣,尽某些社会义务。以上两个方面,使得此作的思想内容矛盾而又统一。

(6)、(隔尾)子弟每是个茅草冈、沙土窝初生的兔羔儿乍向围场上走,我是个经笼罩、受索网苍翎毛老野鸡T踏的阵马儿熟。经了些窝弓冷箭U枪头,不曾落人后。恰不道“人到中年万事休”,我怎肯虚度了春秋。

(7)、该曲前四句对比着来描绘汉君王和小单于的不同心情。汉君王思念昭君而北望,表现出无限的痛苦与懊悔;小单于则面对昭君举杯畅饮得意欢唱。作者此种描写,对前者表现出极大的同情,对后者则带有民族意识的憎恶。曲的最后三句是写昭君身处异域时对家乡的思念。正如杜甫《咏怀古迹》所写的那样:“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元帝只能在画图中约略地看识昭君青春的面容,魂灵只有在月夜才能归来。)这支曲也可以说是和作者的杂剧《汉宫秋》有着同样的主题。

(8)、著名的戏剧大师关汉卿(祁州今河北安国人同时也是著名的散曲作家。关汉卿的散曲现存套数小令其中散套(南吕一枝花)《不伏老》是其代表作。以生动活泼的比喻,写书会才人的品行才华,具有民间曲词那种辛辣恣肆和诙谐滑稽的风格。“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偏、炸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于我这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这正是关汉卿坚韧、顽强性格的自画像。正是这样的性格,使他能够终身不渝地从事杂剧创作,写出一篇篇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作品。白朴的词和曲,则是另一种风格。他一般注意意境,能和谐地借景描物来衬托人物心理。虽然不少作品也是表现闺怨哀愁,但很少当时散曲中轻佻庸俗的通病,文字清丽,颇有诗意。

(9)、(尾)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我也会围棋、会蹴V、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天那,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

(10)、《荆溪即事》以写荆溪岸边荒芜的景象来抨击元代社会黑暗,从古到今住在荆溪的人们就有种梅的习惯,可是当作者来到此地时却看不到一片梅花。他询问荆溪的人家,为何“不种梅花?”作者视野所及,到处是破败不堪,荒凉贫穷的景象:枯树支撑着院门,野草环绕着溪岸,生计无法解决,何谈去种梅花。这支曲子托物寄志,把描写荆溪两岸的荒凉同揭露当时的黑暗吏治交织在一起,“官无事乌鼠当衙”即是有力的一笔,表现了作者对统治者的强烈愤慨和对贫苦百姓的深切同情。

(11)、《叹世》流露了对现实的不满之意。在元代,许多文人胸怀大志,但结果只是“白首蹉跎,失志困衡窝”,纵使才高如萧何,声名如廉颇,也得不到赏识重用,还不如赶快去往海滨山里,做一个快活渔樵,又何苦在这险恶的世道上,无端惹风波。作者愤世嫉俗,以辛辣之笔,抨击统治者不能任用人才,反而使他们非逃即隐的黑暗现实。此作言词简短,愤懑之情溢于言表,风格苍劲奔放。

(12)、人生百年有几,念良辰美景,休放虚过。且酩酊,任他两轮日月,来往如梭。——元好问(双调·骤雨打新荷)

(13)、(梁州)我是个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愿朱颜不改常依旧,花中消遣,酒内忘忧。分茶.竹,打马藏阄;通五音六律滑熟,甚闲愁到我心头!伴的是银筝女银台前理银筝笑倚银屏,伴的是玉天仙携玉手并玉肩同登玉楼,伴的是金钗客歌《金缕》捧金樽满泛金瓯。你道我老也,暂休。占排场风月功名首,更玲珑又剔透。我是个锦阵花营都帅头,曾玩府游州。

(14)、著者: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著

(15)、在官时只说闲,得闲也又思官,直到教人做样看。

(16)、这首小曲描写西湖春天晚景,写得优美隽永,极富情味。最后一句,对仗工整自然,十分畅达。潜词造句,匠心独运,故广为传诵。

(17)、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18)、元曲又称夹心,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杂剧,宋代以滑稽搞笑为特点的一种表演形式。元代发展成戏曲形式,每本以四折为主,在开头或折间另加楔子。每折用同宫调同韵的北曲套曲和宾白组成。如关汉卿的《窦娥冤》等。流行于大都(今北京)一带。明清两代也有杂剧,但每本不限四折。散曲,盛行于元、明、清三代的没有宾白的曲子形式。内容以抒情为主,有小令和散套两种。

(19)、这是一幅微雨中春耕图。用梅香与风雨来夸写春意盎然,抓取了富于典型特征的春天的景物予以描写,因而言简意赅,形象鲜明生动。

(20)、这是一首状写游子离愁别恨的小令。游子离家,往往心绪不佳;客舍中适逢阴雨,就更多别恨离愁。雨声扰人,使人彻夜难眠。小令起句就写得非常入境。正因为主人公一夜未眠,才得知雨声一夜未停!不是夜雨不停地下到天明,主人公哪会一夜不能梦回故乡!夜雨不停与主人公失眠相互因果,相辅相承,相互引发,相互加浓,从而构成了这“客中无雨”的独特意境。

5、元曲三百首精选

(1)、对着这落花村,流水堤,柴门闭,柳外山横翠。

(2)、夕阳山外山,春水渡傍渡,不知那答儿是春住处。

(3)、本书笔法细致地呈现了一部跨度两千多年的西方审判史。作者把一个又一个非同寻常的审判拉进寻常人的视野,从两千年前苏格拉底被审判,到持续发酵多时的萨勒姆女巫案,从法国大革命中断头台上的冤魂、莫斯科审判中无以计数的冤案,再到今日扑朔迷离的辛普森案……通过对历史深处的案情的回溯,传达出对司法公正的呼呼。

(4)、作者借宋代盛传的“王魁负桂英”的故事,对得官后抛弃情人与恩人的忘恩负义之辈。进行了辛辣的讽刺与鞭挞。

(5)、《沽美酒兼太平令》是一首表明作者厌恶官场,决心归隐的曲子。此曲开头两句,作者就真实地写出了辞官前的心理矛盾:想“无官一身轻”,过隐居生活;待到真过上闲适生活时,想到自己寒窗十载,却壮志未酬,实不甘心,故而进退维谷。从前为官者都遭灾受害的事实使他还是选择了归隐之路。下片开头四句,则将前面所说,进一步具体化,所举四例,是极有作为的四个人,均对国家有大功,但最终结局惨不忍睹,令人寒心。于是,他决心以史为鉴,隐居五柳庄,还自己以逍遥自在。本曲由两支小令组成,但浑然一体,一韵到底,流水行云,畅达自然。又将抒情与议论结合,别有风姿。

(6)、这首曲子写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红日晚,残霞在,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幅绝妙的秋景图:红日照着西天的彩霞,灿烂了半边天,远处水天相接,构成一片动人的绚丽。一行寒雁从空中掠过,呀呀的叫着向遥远的南方飞去。为什么它一个字的消息也不给我捎来呢?这最后一句更加浓了整篇作品的凄苦悲凉。夕阳、残霞、秋水、寒雁,这些冷色调的意象与作者凄凉的心情相呼应,虽也化用前人诗句却也了无痕迹。

(7)、本书选收唐代诗歌三百首,请国内有关研究名家撰写精美赏析文章,解释历史背景,以先进文艺理念讲解艺术特色,评论文学成就,帮助读者理解领略唐代诗歌的精华,是一本选目精审、赏析精到具有辞典功能的古典文学读本。

(8)、《农历与民俗文化》中华民族的民俗文化传统是个非常庞大的文化体系,展示着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而其中涉及岁时节令的文化习俗则在所有习俗中处于最突出的地位。这是我们的先祖靠仰观天象、俯察地情,以及结合常年生产和生活的经验积累而凝成的结晶。

(9)、这首小令旨在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开头“西风黄叶”点秋。“南楼”曾是情人游赏之地,但此时已人去楼空,“北雁飞”暗指亲人远去。三四句描绘了一个思妇的形象;在深秋的夜晚,坐在灯前为郎君缝衣,腮边还挂着相思泪。作者选取这一生活细节,把人物的心理活动形象地表达出来,结尾一句,“人未归”将这种相思之苦推向高潮。本来是存着相会的希望,可此时希望破灭,从而突现了人物那种无法摆脱的痛苦心情。

(10)、《秋望》主体是谁?似是一位闺中少妇。她在盼望进京求取功名的丈夫早日归乡。“柳依依花可可,云淡淡月弯弯”恐是女性视角。此曲写景措词造句工整而自然,妙语天成。意境深远,独具一种魅力。

(11)、以我的水平免免强强地读完了《元曲三百首》,这本元曲,本应细品慢嚼,限于时间,不求颇解,只求了解。所以这读后感也只能硬拼强凑而成。

(12)、(南吕一枝花)攀出墙朵朵花,折临路枝枝柳。花攀红蕊嫩,柳折翠条柔,浪子风流。凭着我折柳攀花手,直煞得花残柳败休。半生来折柳攀花,一世里眠花卧柳。

(13)、这支曲子写傍晚小山村雨过天晴的秀美景色。仰望天空,天空明净如洗,晚霞又照得满天光华绚艳,景色极为迷人。山村小镇四周的山峦,笼罩在夕阳的光辉里,给人一种柔和而明丽的感觉。本来就很美的像是小镇屏风的山峦,经过雨水的洗濯,又在夕阳的映照之下,还飘散着薄纱似的水汽,显得格外青翠,像是在原来的绿色上添上一层绿色。天上的晚霞和四周的山色,给这个山村小市增添了静谧气氛和美丽景色。

(14)、挂云和八尺琴,卧苔石将云根枕,折梅蕊把云梢沁。

(15)、昨日玉堂臣,今日遭残祸,争如我避风波走在安乐窝。

(16)、此曲为《临川八景》之描写元宵节闹花灯的盛况。万家灯火,华丽明亮。有的如凤凰飞舞,有的似鸾鸟飞翔,真是美妙绝仑。江岸水上,交相辉映。可喜可爱的元宵之夜啊,灯船在水上闪现、巡游,使人如入蓬莱仙境。香烟缭绕弥溢,笙歌喧闹震天,整个城市屋宇如在祥云之中。真是如幻如梦的世界。

(17)、黄尘万古长安路,折碑三尺邙山墓,西风一叶乌江渡,夕阳十里邯郸树。

(18)、这是一首愤世嫉俗之作。作者追求隐姓埋名,山林隐居的生活,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抨击元朝末期统治的黑暗。

(19)、起着三句写风、写雨、写长夜不眠,由景入情,直入怀抱。“飘飘”、“潇潇”双声叠韵,音响悠长,倍增空寂之情。五句写女主人公愁苦情状。在准确地捕捉这一典型细节以后留下空间,让读者想像补充,其闺房幽情在充实中越发空灵。最后二句继续写景,景语皆情语,蝉噪蛩鸣,雨打芭蕉,进一步凸现女主人公愁苦的心境。如果说在《春》、《夏》两支小令里,尚局限于由于忧思而形容憔悴、瘦骨嶙峋的话,那么在《秋》这支小令里,她的忧思就势如潮涌,终于冲决感情的堤坝,伤心的泪水滚滚而下了。不言而喻,“扑簌簌泪点抛”,就是对这位女主人公的悲凉心境的具体展现。小令以大自然的秋声写人物心灵的感受,声情并茂,直率中见委婉,委婉中情更真。

(20)、雪纷纷,掩重门,不由人不断魂,瘦损江梅韵。

(1)、狐兔悲,草木秋;秦宫隋苑徒遗臭,唐阙汉陵何处有?

(2)、今天,看到您的问题,就想到了几天前刚刚读到的汤式的《听筝》。且不论此曲的艺术成就有多高,光去联想它的意境就觉的特别的美。现分享给大家。

(3)、《咏雪》是一首咏物诗章,极力渲染大雪纷飞的景象。大雪如冰冷无香的柳絮扑向大地,又如冻成片的梨花。接着用“大灰泥漫了三千界”,进一层烘托飞雪之大。从扑面飞来的柳絮,到“漫了三千界”的“大灰”泥“,由远及近,凡高到低,尽情描摹,面对如此大雪和酷寒天气,那些喜欢踏雪赏梅的文人也怯寒止步。此曲多用俗语,生动形象,把用典与俗语巧妙地融合于一起,别具艺术魅力。

(4)、楚大夫行吟泽畔,伍将军血污衣冠,乌江岸消磨了好汉,咸阳市干休了丞相。

(5)、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三座高峰,我曾读过唐诗、宋词,这次看到这本新版的《元曲三百首》就借了。

(6)、此曲写女子伤春。作者以问句开端:主宰春天的神你到远方何处去了?这里只剩下西下的落日和啼叫的杜鹃,以及漂流桃花的溪水。远山淡淡,芳草茂密,残霞隐约。这些都是描绘春天的景物,但它在一个满腹哀怨的女子眼中却失去了明媚,染上了伤愁。接着,主人公进一步发问:柳絮被风吹到哪里去了呢?空中的游丝挂到谁家呢?她的思绪也如同柳絮一样被风吹走,连琵琶也懒得弹拨,喜欢荡的秋千也荡不起来了。不知不觉间,月亮已照在窗纱上了。这首小令文雅、含蓄、沉静,写尽了一位思春的青年女子的哀愁。

(7)、这首小令状写离情。前三句写景,后二句写情。头两句,夕阳西下,春雨丰足。“风吹皱一池寒玉”初看是外在世界的描写,其实亦是主人公的内心感受,不妨视为过渡句,第四句“画楼中有人情正苦”才开始正面点题。尾句“杜鹃声莫啼归去”,表达了主人公企盼离人早归的殷切之意,用语含蓄,但却使相思的凄苦表达得更为深沉。

(8)、(庆宣和) 投至狐踪兴兔穴,多少豪杰。鼎足三分半腰折,知他是魏耶?知他是晋耶?

(9)、整做了三个十年梦。被黄花数丛,白云几峰,惊觉周公梦。

(10)、这首小令赋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事,有怀才不遇、借酒浇愁之意,作者在自己和欧阳修之间发现了身世经历的相似之处。作者和欧阳修作为文人兼官吏,本身就存在着理想的浪漫与现实的冷酷之间的矛盾。特别是在元代更为黑暗的社会现实中,这种矛盾更为突出,作者心中更有一种被撕裂的痛苦。全曲在沉醉山水的背后潜伏着一缕失落的愁绪。纵情山水只求一醉,只有用酒来麻木自己痛苦的心灵。全曲词意虽脱胎于古文,但作者把它压缩成一首小令后却又能保持精粹、不失原意,显示出很高的艺术才能。

(11)、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张可久(人月圆)《山中书事》

(12)、孟子云:“无恒产者有恒心,唯士为能。”文人是社会的良心所在。境况艰厄而又心存高远,自命清高而又摆不脱恶风浊气的困扰,于是便铸就了愤世嫉俗、郁勃不平的文化心态。封建时代的进步文化人概莫能外,而尤以元人的双重煎熬(民族的和社会的)为甚。这支小令,写的是一介书生(或小有功名的儒士)对人事纷纭、世道艰危的焦虑与悲患,平静中见激越,是那一代文化人的心态凝缩。

(13)、此曲是作者又一借景抒怀的上乘之作。上阙写景,作者用明丽的笔调比兴的手法,写出盛夏季节绝美的自然妙趣,“老燕携雏弄语,有高柳鸣蝉相和”句,写得绝妙逼真,堪称名句。下阙抒情,“人生有几”,“浅酌低歌”,吟唱出自然永存人生苦短的意绪,但由于景之极美,亦不令人感到游兴大减。美景弱化了消极情绪。

(14)、《西番经》抒发了作者不慕荣达、热爱山水的隐逸之情。征召文书“多次”下达,而作者却是进退两难,“岂是”一句设问,承上启下,引出对其原因的推究。作者先以“萧萧双鬓斑”回答,年老体衰,难以赴召,确是个理由;然而作者接着以“休嗟叹”一语,说明其真正原因是“只不如山水间”。小小短篇波澜起伏,一气盘旋,令人兴味盎然。

(15)、不读书最高,不识字最好,不晓事倒有人奈俏。老天不肯辨清浊,好和歹没条道。善的人欺,贫的人笑,读书人都累倒。立身则小学,修身则大学,智和能都不及鸭青钞。

(16)、正当乍暖还寒的早春季节,一场春雨刚刚摧得落花满地。西风中,一位少妇登楼远望长安,见不到心上人的身影,心中悲楚而流泪。多少次登楼远眺,带来的总是辛酸!然而还要继续:情人始终未还!接下来几句更强化了对女主人公痴迷心态的表现力。作者让这位女主人公遥望的,乃是历朝首都长安。这表明,她的丈夫或恋人是为了猎取功名,而把她抛弃的。这就使得这首小令的思想蕴含上升了。

(17)、隔重关,困尘寰,几番肩锁空长叹,百事不成羞又赧。

(18)、(风入松) 眼前红日又西斜,疾似下坡车。不争镜里添白雪,上床与鞋履相别。莫笑巢鸠计拙,葫芦提一向装呆。

(19)、此曲描写田园牧歌式生活的一个截面,牧童的形象写得极为活泼可爱。他们少年不识愁滋味、凭着童心来看待一切,整个画面显得单纯活泼。作品也显示出作者与普通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

(20)、此曲从杭州名胜景色引起联想,抚今追昔讽刺昏庸的统治者宋高宗赵构、吴越国王钱镠之流妄图于一隅苟延残喘,结果只是一场幻梦,抒发了作者对兴亡之叹。特别是“吴山依旧酒旗风”一句令人不由得想起“六朝旧事如流水”、“今人犁田古人墓”等感叹历史兴亡的诗词名句。这种人生如梦的虚无感也与他曾出家为僧的经历有关系,因此使人读来沉重、悲凉,发人深思。

(1)、相思有如少债的,每日相催逼。常挑着一担愁,准不了三分利。这本钱见他时才算得。——徐再思(清江引)《相思》

(2)、ISBN:978-7-101-11724-0

(3)、从《诗经》中的《硕鼠》篇开始即有了对统治阶级剥削者的讽刺。该曲也有着《诗经》直面现实的传统,写富贵人家靠剥削他人,吃穿考究,犹不满足,终究会遭天公报应的结果。虽然有一定因果报应的迷信思想,但这是站在穷苦百姓立场发出的愤懑之声,同时也表达了农民的无助之状。

(4)、肝肠百炼炉间铁,富贵三更枕上蝶,功名两字酒中蛇。

(5)、作者化用唐杜牧《七夕》,绘制成一幅静夜(望天河)图,并赋予新的内容、新的意境。七夕之夜,月明风清,人们焚起香来庆贺节日。渴望着心灵手巧的女子也拿出了针钱在梧桐树影下乞巧,看牛朗织女相会。因此此曲具有一定的民俗学价值。

(6)、这是一首感叹人生的怀古曲。开头四句为连璧对,先后列出“长安路”、“邙山墓”、“乌江渡”、“邯郸树”四种意象,分别冠以“黄尘”、“折碑”、“西风”、“夕阳”等修饰短语,使这四种意象蒙上了一层萧条、冷落的色彩。往日那些奔波功名的士子、不可一世的权贵以及叱咤风云的英雄,如今都化为烟尘,空留下令人感伤的遗迹!有限的生命与无限的时空之间的矛盾,是任何人都无法改变的事实。由此引出作者深沉的慨叹:“英雄尽是伤心处!”辞气豪逸,感慨万千,发人深省。

(7)、这是一首怀古之作。这首小令,开篇即已忧思满腹、感慨万千。从勾践卧薪尝胆,夫差昏庸亡国,直至赵宗王朝偏安一隅最后分崩离析;以及当朝(元朝)的由盛而衰;往事不堪回首,却又无法回避。“鹧鸪啼处,东风草绿,残照花开”,所有这些外在景物,都染上浓重的凄凉,“怅然孤啸”,他的心情是否就此平静下来了呢?此作由此向前推进了一步:此时为夜色昏黄之后,作者的愤懑似乎有所开释,但心情不能平静。

(8)、当初意儿别,今日相抛撇,要相逢似水底捞明月。

(9)、《春思》实际上写的是相思之情。开头三句创造一种氛围,写主人公情思慵懒,对什么事都打不起精神来。不知什么原因。第四句就明确回答:主人公患了严重的相思病,整天神思恍惚,游海角天涯,寻觅情人。接下去就要提到她的情人了。情人骑着骏马离开,害相思病的女子不知情人去踪,因此也就不知他何日归来。看到梁上双双紫燕归来,人却孤独无依,更加伤心,不禁泪流满面。“人似雨中花”,这一比喻既写出了女子相思之苦,也刻画出女子之美。两者相融,也就成为一种凄美。此美最能惹人同情,使人感伤,别具一种摄人的艺术魅力。

(10)、千里黄云蔽天日色暗昏昏,北风吹着归雁大雪纷纷。

(11)、这首《风入松》写闺怨,先写怨恨的心情:春风吹不到纱窗意指思妇心中的悲凉。情人远离,使我良宵虚度,“枉辜负荏苒韵华”。思念情人,整日以泪洗面,湿透罗帕。凭栏望远,对夕阳,不禁伤心落泪。杜鹃的鸣叫,使闺中怨妇更加愁苦;乌鸦归巢,更使思妇怨恨那不归的离人。

(12)、作者用“白鹭”、“玉龙”、“琼瑶”、“柳絮”、“梅梢”等,一系列独具神韵的意象的词语来形容雪的世界。白鹭交飞,风吹柳絮,形容雪花飞落之情态;月点梅梢,比喻雪花飘坠之风姿;玉龙横卧,孤山鹤睡,喻雪满大地,静寂无声;“满乾坤无处不琼瑶”更见其降雪之广大。使得这一世界诗意化、情感化,赋予了无限的生机与灵气,真是琳琅满目,妙笔生花。

(13)、杏花村里旧生涯,瘦竹疏梅处士家,深耕浅种收成罢。

(14)、曲子揭露官场险恶,鄙视功名富贵,赞颂山川风景,主张归隐林泉,是元代散曲中一个重要主题。乔吉的这首小令,对这一主题进行了新的形象化的阐释,给人以深刻的思想启迪和令人痴迷的美感享受。他设想了一个理想国:溪山青青,苍松郁郁,绿苔布满的小路伸向绿荫深处,环房柳树发出萧萧的喧响;秋菊烂熳,如黄金撒地。整个环境与书斋主人幽雅旷达的高洁品格是统一的,“先生拂袖归去来,将军战马今何在”明白告诫人们迅速跳出功名仕途,去作一个自由自在的“烟霞逸客”;接着以“翠竹斋,薜荔阶,强似五侯宅”和“这一条青穗绦,傲煞你黄金带”这样两个强烈对比,表示了对于统治阶级的极度蔑视。最后,“险也啊拜将台”这样一个充满血腥的历史典故为全篇作结,有如黄钟大吕,警世之音久久不绝。

(15)、雨痕著物润如酥,草色和烟近似无,岚光罩日浓如雾。

(16)、本篇描写田园放牧生活的情趣。画面简洁,写景如绘。一个“闲”字总领全篇,无论是描绘旷野风景,抑或是刻画牧人形象,作者着力突出的正是闲适二字,表达出诗人摆脱名缰利锁,归返自然后的不尽乐趣。但“乐中忘忧”并非无“忧”,西风暮雨中独披蓑笠的形象,秋色黄昏里横吹长笛的场景,虽有沉浸于江山秀色的欣悦和无拘无束的逍遥,也悄悄渗透出一种孤寂落寞的情绪。曲中既有明言直语的表白,也有含蓄蕴藉的点染。本色和文采相融相映,读来韵致别出。

(17)、《长安怀古》为咏史之作。“骊山横岫,渭河环秀,山河百二还如旧”,作者居高临下地鸟瞰了长安的险要形势和壮丽风光。紧接着,又用激昂的带议论性的语言揭示出:秦始皇、隋炀帝这些暴君役使人民修建起来的离宫、上林苑,早已不复存在,只是留下一个骂名;汉陵唐宫阙又在哪里?留下的岂不就是衰败的草木和哀哀狐兔吗?最后以“山,空自愁;河,空自流”八字作结。整曲写得含蓄朦胧。

(18)、可怜秋,一帘疏雨暗西楼,黄花零落重阳后,减尽风流。

(19)、嗈嗈落雁平沙,依依孤鹜残霞,隔水疏林几家。

(20)、弹破庄周梦,两翅驾东风,三百座名园一采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