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语录翻译及注释74句精选

2023年09月11日|来源:青春励志语录网|阅读:59

荀子语录翻译

1、《荀子》翻译与原文

(1)、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荀子

(2)、从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规律性出发,荀子进一步发展了“天人有分”的传统观点,提出“天人相分”说。认为只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严格遵循客观规律,就能制天命而用,改造自然,利用自然,为人类造福。

(3)、出自《荀子·礼论》。(译文)没有本性,那么礼法文理就没有地方施加,没有人为,人本始的天性就不能自己变得美起来。

(4)、形相虽恶,而心术善,无害为君子也。--荀子

(5)、丧礼者,以生者饰死者也,大象其生以送其死也。故如死如生,如亡如存,终始一也。《荀子•礼论篇》

(6)、1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荀子

(7)、荀子将“天”、“天命”、“天道”自然化、客观化与规律化,见于他的《天论》一文。在荀子看来,天为自然,没有理性、意志、善恶好恶之心。天是自然天,而不是人格神。他把阴阳风雨等潜移默化的机能叫做神,把由此机能所组成的自然界叫做天。宇宙的生成不是神造,而是万物自身运动的结果。

(8)、凡事行,有益于理者立之,无益于理者废之。--荀子

(9)、战国时期,奴隶制度进一步崩溃,封建制度逐步形成,历史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许多思想家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出发,对当时的社会变革发表各自的主张,并逐渐形成墨家、儒家、道家和法家等不同的派别,历史上称之为“诸子百家”。

(10)、为之无益於成也,求之无益於得也,忧戚之无益於几也,则广焉能弃之矣。不以自妨也,不少顷干之胸中。《荀子•解蔽篇》

(11)、译文:人不可能没有快乐,有快乐就不能不有所表现,有所表现而不去引导,就会流于乱。先王憎恶这种乱,所以制作了雅、颂的音乐以引导它。

(12)、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时人尊而号为“卿”,西汉时为避汉宣帝刘询讳,又称孙卿,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战国末期赵国猗氏(今山西安泽县)人,先秦儒家后期的代表人物。

(13)、1君子无爵而贵,无禄而富,不言而信,不怒而威,穷处而荣,独居而乐。--荀子

(14)、1天能生物,不能辨物也。地能载人,不能治人也。宇中万物,生人之属,待圣人然后分也。--荀子

(15)、是呀,在古籍《荀子》中,共存三十二篇,除少数篇章外,大部分是他自己所写。

(16)、这个“物”字就从“舟楫”“舆马”之类,变成了学习的内容,文字也就逐渐深化了。这里举的两个例子,都是首尾相互照应的,也有一些段落,只在段首揭示该段中心,或者只在段末予以适当概括。总之,目的相同而方式却并不死板。

(17)、故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故君子隆师而亲友,以致恶其贼;好善无厌,受谏而能诫,虽欲无进,得乎哉?

(18)、译文:仁者推行道,并不刻意去做;圣人推行道,不必勉强去做。仁者在思虑道时,是恭敬的,圣人在思虑道时,是乐在其中的。这就是治心的根本方法。

(19)、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荀子·儒效》

(20)、(译文)肉腐了就会生蛆,鱼枯死了就会生虫,懈怠疏忽忘记了做人准则就会招来灾祸。

2、荀子语录翻译及注释

(1)、看到善良的行为,感到美好就一定想把它保存在自己身上;看到不好的行为,感到忧惧就一定拿它来反省自己,善良的品行在自己身上,一定坚定不移地爱好自己,不良的品行在自己身上,一定像有灾祸一样似地厌恶自己。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智明而行无过矣。--荀子

(3)、译文:礼的制定,上取法于天,下取法于地,中间取法于人,人们共同居住、和谐统一的道理全在这里了。

(4)、所以优秀的农夫不因为遭到水灾旱灾就不耕种,优秀的商人不因为亏损而不做买卖,有志操和学问的人不因为贫穷困厄而怠慢道义。

(5)、乐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荀子•乐论篇》

(6)、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荀子·劝学》

(7)、选自《荀子·修身》。迩:近。(译文)道路虽近,不走就不能到达目的地;事情虽小,不做就不能取得成功。

(8)、(译文)飞蓬生长在麻秆中,不用扶自然就会长直;白沙混杂在黑泥中,不用专门去染也会变黑。

(9)、选自《荀子·儒效》。(译文)没有听到不如听到,听到的不如看到的,看到的不如知道的,知道的不如实行的。学习到了实行这一步便算达到极点了。

(10)、志忍私,然后能公;行忍性情,然后能修。--荀子

(11)、荀况是新兴地主阶级的思想家。他的学问渊博,在继承前期儒家学说的基础上,又吸收了各家的长处加以综合、改造,建立起自己的思想体系,发展了古代唯物主义传统。现存的《荀子》三十二篇,大部分是荀子自己的著作,涉及到哲学、逻辑、政治、道德许多方面的内容。

(12)、然而,瘸了腿的甲鱼能够到达,六匹骏马却不能到达,这没有其他的缘故啊,有的去做、有的不去做罢了!路程即使很近,但不走就不能到达;事情即使很小,但不做就不能成功。那些活在世上而闲荡的时间很多的人,他们即使能超出别人,也决不会很远的。

(13)、出自《荀子·劝学》。(译文)刻几下就停下来了,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不停地刻下去,金石也能雕刻成功。意即要持之以恒而不能半途而废,要目标专一而不能三心二意。

(14)、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内省而外物轻矣。

(15)、译文:思想分散就不能获得对事物的了解,心思不专一认识就不精深,三心二意就会疑惑。专一于道,并用来帮助考察万物,那么万物都可以被认识了。一个人只要明白其中的道理,并尽力去做了,就能做到身美,凡万事万物的道理,都不能执两端而得,所以明智之人选择一端而专心以赴。

(16)、圣人知心术之患,见蔽塞之祸,故无欲无恶,无始无终,无近无远,无博无浅,无古无今。《荀子·解蔽篇》

(17)、我曾经一天到晚地冥思苦想,(却)比不上片刻学到的知识(收获大);我曾经踮起脚向远处望,(却)不如登到高处见得广。登到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可是远处的人却能看见;顺着风喊,声音并没有加大,可是听的人却能听得很清楚。

(18)、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9)、夫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故先王谨为之文。乐中平则民和而不流,乐肃庄则民齐而不乱。《荀子•乐论篇》

(20)、一会儿前进一会儿后退,一会儿向左一会儿向右,就是六匹骏马拉车也不能到达目的地。各人的资质悬殊,哪会像瘸了腿的甲鱼和六匹骏马之间那样大呢?

3、荀子 译文

(1)、因此,不登上高山,就不知天多么高;不面临深涧,就不知道地多么厚;不懂得先代帝王的遗教,就不知道学问的博大。干越夷貉之人,刚生下来啼哭的声音是一样的,而长大后风俗习性却不相同,这是教育使之如此。

(2)、译文:天地和谐,万物才能生长,阴阳相接,世界才能变化,人的天性和后天的礼义结合,天下才能能到治理。天能产生万物,却不能治理它;地能养育人,却不能治理人;世界上的万物和人类,必须依靠圣人制定礼法,然后才能各得其位。

(3)、1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而辍广,君子不为小人匈匈也辍行。--荀子

(4)、匹夫不可以不慎取友。友者,所以相有也。--荀子

(5)、那骏马一天能跑千里,劣马走十天也就能达到了。

(6)、译文:人有气、有生命、有知觉,而且讲究义气,所以人在天下万物中最为尊贵。人的力气不如牛大,奔跑不如马快,但牛、马却被人役使,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人能结成社会群体,而它们不能。

(7)、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不善在身,菑然必以自恶也。

(8)、君子崇人之德,扬人之美,非谄谀也。荀子经典语录--荀子

(9)、譬如靛青这种染料是从蓝草里提取的,然而却比蓝草的颜色更青;冰块是冷水凝结而成的,然而却比水更寒冷。

(10)、想必正在阅读这篇文章的诸君大多早已为人父母,在教育子女上,同样应做到“无功不赏,无罪不罚。”

(11)、荀子以为,天不是神秘莫测、变幻不定,而是有自己不变的规律。这一规律不是神秘的天道,而是自然的必然性,它不依赖于人间的好恶而发生变化。人不可违背这一规律,而只能严格地遵守它。

(12)、选自《荀子·荣辱》。(译文)把合乎正义的行为放在利益的前面是光荣的,把私利放在正义的前面是可耻的。

(13)、译文:虚心、专安静,才能达到认识上的极其透彻、没有遮蔽的境界。进入这种境界,世界万物没有不显现出来的,显现出来的都能加以归类、排列次序,能排列次序的都会让其各得其位。

(14)、“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是很多人常常挂在嘴边的话,但真正能够做到的却少之又少。

(15)、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荀子

(16)、1百王之无变,足以为道贯。一废一起,应之以贯。理贯,不乱;不知贯,不知应变。--荀子

(17)、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荀子

(18)、(译文)路途再近,你不走,也不会到达。事情再小,不去做也不可能完成。

(19)、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荀子

(20)、田野荒而仓廪实,百姓虚而府库满,夫是之谓国蹶。--荀子

4、荀子语录翻译

(1)、然而,瘸了腿的甲鱼能够到达,六匹骏马却不能到达,这没有其他的缘故啊,有的去做、有的不去做罢了!路程即使很近,但不走就不能到达。

(2)、1凡流言、流说、流事、流谋、流誉、流诉,不官而衡至者,君子慎之。--荀子

(3)、出自《荀子·解蔽篇》。(译文)精通于某种具体事物的人,可以让他来治理这一类事物,精通于道的人,却可以治理各种事物,所以君子专一于道,能够用道帮助考察万物。

(4)、志向美好就能傲视富贵,把道义看得重就能藐视王公。内心醒明,那么身外之物就微不足道了。古书上说:“君子役使外物,小人被外物所役使。

(5)、这就表明,“积”与“不积”所产生的效果是截然相反的。在荀子哲学思想中,“积”字是一个重要观点。荀子认为,要学有所成,必须坚持不懈地进行积累。

(6)、他的文章擅长说理,组织严密,分析透辟,善于取譬,常用排比句增强议论的气势,语言富赡警炼,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7)、(译文)不经过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无法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不经过艰难的考验,无法知道一个人是不是真正的君子。

(8)、而在段的结尾部分则归结道:“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这就明确而有力地照应首句,收束了上文,并且清楚地点明了该段的中心思想。

(9)、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荀子

(10)、人生而有知,知而有志。志也者,臧也,然而有所谓虚,不以所已臧害所将受谓之虚。《荀子·解蔽篇》

(11)、但事实上,弱者才会抱怨,强者只会吸取教训奋起直追。诚然,人各有命,但这并不是消极颓唐就此“认命”的理由。

(12)、夫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故先王谨为之文。乐中平则民和而不流,乐肃庄则民齐而不乱。《荀子·乐论篇》

(13)、10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荀子

(14)、(教师教学用书)部编版小学语文(1-6年级)上册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