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必背论语十二则 人而不仁134句精选

2023年09月13日|来源:青春励志语录网|阅读:59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高二年级人而不仁

1、论语十二章朗读人而不仁

(1)、(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2)、 (翻译)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3)、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4)、传统解释:孔子说:“做人如果没有仁德,他会怎么对待礼仪制度呢?做人如果没有仁德,他会怎么对待乐呢?”

(5)、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7)、 (翻译)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贤德啊,颜回!”

(8)、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9)、试译:孔子说:“遵照礼制尽心辅佐君王,人们却以为是拍马屁。”

(10)、(翻译)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

(11)、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12)、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

(13)、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16个常考题+答题模板!收藏!

(14)、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15)、4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nìng)俭;丧(sāng),与其易也,宁(nìng)戚。”

(16)、试译:孔子说:“我和颜回说一整天,他从不反驳,好像笨笨的。后来我观察他自个的心思言谈举止,也是很能发挥的,颜回并不傻啊。”

(17)、大意:本章讲学习态度:向一切人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毛病。

(18)、译文孔子说:“军队的可以改变主帅,但哪怕一个普通人,也不可以改变志气。”

(19)、(译文)聪明人不4102会迷惑,有仁德的人1653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20)、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2、高考必背论语十二则 人而不仁

(1)、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2)、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担当的责任重而且路程遥远。把在天下实现仁作为自己必须承担的责任,不是很重大吗?奋斗终生,到死才停止,道路不是很遥远吗?”

(3)、颜回请教问孔子如何才能达到仁的境界,孔子回答说:“努力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如果能够真正做到这一点,就可以达到理想的境界了,这是要靠自己去努力的。”颜回又问:“那么具体应当如何去做呢?”

(4)、  “有”通"又”,意思是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

(5)、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6)、试译:有人问孔子说:“先生为什么不从政啊?”孔子说:“《尚书》上讲:‘孝悌啊孝悌,只要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了,国政也会由此理顺的。’”这也是从政嘛,何必非要当官才算从政呢?”

(7)、在国家政治上,如果没有礼制约束,就会发生职责不清、政出多门、执行不力、推诿扯皮等种种现象,严重阻碍政治秩序正常运行,使政府和社会陷入混乱。而且,上级的越礼行为,很容易被下级模仿,这会使秩序更加混乱,乃至崩溃。

(8)、译文: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9)、曾子日:“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10)、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11)、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2)、(翻译)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

(13)、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的时候立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够独立做事,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为外物所迷惑;五十岁的时候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时能听得进不同意见;七十岁时能随心所欲,却不会逾越法度规矩。”

(14)、②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译文:                 

(15)、中考记叙文阅读知识点梳理汇总+思维导图(66例)

(16)、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7)、孔子说:“质朴多于文采就难免显得粗野,文采超过了质朴又难免流于虚浮,文采和质朴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才能成为君子。”

(18)、译文: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就像这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呀!

(19)、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20)、  士:有抱负的人。弘毅:胸怀宽广,意志坚强。毅:刚强,勇毅。仁:这里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已:结束。

3、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高二年级

(1)、子曰:“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2)、孔子说:“我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古代的东西,勤奋敏捷地去求得知识的人。”

(3)、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4)、试译:孔子说:“禘祭大礼,从开头献酒完毕后再往下,我就不想看下去了。”

(5)、 (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6)、③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卫灵公》)

(7)、(答案)(1)坚定  (2)接近(走近,靠近)

(8)、 (翻译)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9)、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海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10)、   譬如:比如。篑:盛土的筐子:中止,停止。往:前进。

(11)、下列选项各有两组词语,每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12)、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13)、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

(14)、在儒家传统道德中,智、仁、勇是重要的三个范畴。《礼记·中庸》说:“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孔子在这是教自己的学生一种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15)、 (翻译)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的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16)、所选的十二章语录是孔子及其弟子关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以及个人修养等方面的经典论述,都是蕴含着精深哲理的名言警句。

(17)、字词解释:川:河、河流,逝:流逝,斯:这,舍:舍弃。

(18)、礼与乐都是制度文明,而仁则是人们内心的道德规范,是人文的基础。所以,乐必须反映人们的仁德。乐是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的一种形式,在古代,它也是礼的一部分。礼与乐都是外在的表现。这里,孔子指出礼、乐的核心与根本是仁,没有仁德的人,根本谈不上什么礼、乐的问题。仁是孔子学说的中心,它来自固有的道德,是礼乐所由之本。礼讲谦让敬人,乐须八音和谐,无相夺伦。一个人没有仁的本质,则无谦让敬人、和谐无夺等美德,即便行礼奏乐,也不具有实质意义。所以,人而不仁,礼对他有什么用?人而不仁,乐对他有什么用?这里即是说不仁之人,是用不了礼乐的。

(19)、解释:富有显贵,这是人人都想得到的;如果不能用正确的方法获得它,君子是不会接受。

(20)、孔子说:“(许多人)对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求,听到义不能去做,有了不善的事不能改正,这些都是我所忧虑的事情。”

4、论语十二章注音版人而不仁的版本

(1)、孔子病情严重,子路向鬼神祈祷。孔子说:“有这回事吗?”子路说:“有的。《诔》文上说:‘为你向天地神灵祈祷。’”孔子说:“我很久以来就在祈祷了。”

(2)、译文: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就像这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呀!

(3)、孔子说:“君子食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安逸;对工作勤奋敏捷,说话却谨慎;接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并向他学习,纠正自己的缺点,就可以称得上是好学了。”

(4)、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5)、   知:聪明;智慧。 忧:忧愁。 惧:害怕,恐惧。

(6)、①南面:古时尊者的位置是坐北朝南,天子、诸侯时皆面南而坐。此以“南面'代指卿大夫之位。

(7)、孔子关于利、命、仁的其他论述及其思想的现实意义

(8)、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9)、孔子说:“做人如果没有仁德,怎么对待礼仪制度呢?做人如果没有仁德,怎么对待音乐呢?”

(10)、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1)、11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mò),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12)、(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13)、曾子说:“我每天多次进行自我反省:替人谋划事情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信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呢?(《学而》)

(14)、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15)、孔子说:“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我所有的努力都废弃了;譬如填平洼地,虽然只倒下一筐,这时虽然只有一筐,但我也在前进。”

(16)、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7)、(翻译)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18)、(表示一切外部条件、环境和机遇也都是靠自己去创造、形成和抓住的,一切都要通过自己本身而起作用。)

(19)、解释:祭祀祖先就像祖先真在面前,祭神就像神真在面前。孔子说:“我如果不亲自参加祭祀,那就和没有举行祭祀一样。”

(20)、孔子说:“做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对礼节能怎么样呢?做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对音乐又能怎么样呢?”

5、《论语》十二章人而不仁

(1)、1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翻译语段中三处画线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

(3)、(恕,汉语拼音为shù。这个恕字,虽然经过孔子用这两句话来解释,但他的含义很广泛,一切事情,凡是自己不愿的事情,都不能够推给他人。这里包括言语行为都在其中的。)

(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5)、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6)、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7)、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8)、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9)、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10)、择善而从:采纳正确的建议或选择好的方法或好的制度加以实行。

(11)、试译:曾子说:“慎重料理父母丧事,诚心追祭历代祖宗,人心就复归忠厚了。”

(12)、20子曰:“《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13)、孔子说:“有这样一种人,可能他什么都不懂却在那里凭空创造,我却没有这样做过。多听,选择其中好的来学习;多看,然后记在心里,这是次一等的智慧。”

(14)、不过,在生活中也有一些人是不幸的。在他们的身边,很少有人追求上进,更是缺少远见卓识的人。也许他们的资质很不错,但是长期在这种平庸的环境下,身上的那点儿“灵气”早晚都会消磨殆尽,丧失前进的动力,进而变成俗不可耐之人。有句话说得好:你是谁并不重要,关键是你和谁在一起。

(15)、字词解释: 故:旧的知识,知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可以凭借。 以:凭借为:做,成为。

(16)、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17)、子曰: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18)、七年级上册期末语文总复习阅读理解解题策略梳理

(19)、   颜渊请教什么是仁。孔子说“约束自己返归于周礼就是仁,一旦所有的人都约束自己返归于周礼,全天下就尽归于仁了。对仁的追求完全取决于自己,难道还靠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具体的做法。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不要看,不合于礼的不要听,不合于礼的不要说,不合于礼的不要做。”颜渊说:“我虽然

(20)、试译:子夏说:“尊敬贤人,连自己平时待人接物的态度也变好了;服侍父母,能竭尽全力;辅佐君长,能不惜身命;与朋友结交,说话算数。做到了这几点,即使说没读过书,我却敢断定他有学问。”

(1)、子贡问孔子问道:“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的呢?”孔子回答说:“那就是恕吧!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2)、①曾子:诚信待人;元方:守时;诸葛亮:令出必行

(3)、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自己还不精通熟练呢?”

(4)、试译:孔子说:“君子心量广大,不跟人攀比;小人跟人攀比,心量狭窄。”

(5)、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6)、21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7)、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温习它,不也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8)、子日:“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9)、《论语》十二章子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10)、“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11)、字词解释:时:按时说:通“悦”,愉快朋:志同道合的人愠:生气,发怒君子: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12)、见贤思齐,是寻找一个进德修身的人生榜样;而见不贤内自省,则是找一个反面典型。以正面形象作指引,以反面教材作镜鉴,不失为自我修养的捷径。其实,一个人起点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积极进取的精神;人有缺点或者过失也不可怕,可怕的是满身错误而不知。面对我们自己的种种不足或过失,如果能够正视它、改正它,就没有什么可担忧的了。正如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所说的那样:“追悔可耻的行为就是对生命的拯救。”什么叫追悔,说白了就是正视自己的错误、进行自我反省。

(13)、部编初中语文七至九年级单元写作指导与优秀习作汇总

(14)、今天我们不谈仁义道德,我们从职业操守的角度去编这段故事。

(15)、(翻译)孔子说:“早晨能够得知真理,即使当晚死去,也没有遗憾。”(解读)

(16)、15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17)、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18)、孔子说:“看见有才能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有要改正。”

(19)、大意:本章讲人的道德修养,提倡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精神品质。

(20)、(1)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2)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3)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4)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5)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6)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13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2)、孔子说:“圣人我是不可能看到了,能看到君子,这就可以了。”孔子又说:“善人我不可能看到了,能见到始终如一(保持好的品德的)人,这也就可以了。没有却装作有,空虚却装作充实,穷困却装作富足,这样的人是难于有恒心(保持好的品德)的。”

(3)、6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汝弗能救与欤?”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4)、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5)、(翻译)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6)、初中语文重点文体知识梳理(含中考语文高频考点分析与总结)

(7)、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8)、日,古义:每天;今义:一日。古义:泛指多数,今义:数词,三

(9)、②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0)、9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11)、译文: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   

(12)、16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13)、殷朝时代,陕西邠2113州有一小国,因5261受异族狄人侵犯,国君古公亶4102父迁居陕西1653凤翔岐山之下,改国号为周。后来周武王伐纣而有天下,追尊古公为太王。    

(14)、⑦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