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伦式英雄名词解释143句精选

2023年09月13日|来源:青春励志语录网|阅读:59

拜伦式英雄名词解释

1、拜伦式英雄名词解释英文翻译

(1)、是18世纪全欧性的思想运动,是文艺复兴反封建、反教会斗争的继续和发展,并带有明确的政治革命的性质。启蒙知识分子崇尚理性,认为要用建立在理性之上的科学文化知识去启迪人们摆脱愚昧。他们将理性作为一切现存事物的裁判者,批判封建制度,批判宗教迷信,批判封建社会的全部上层建筑,同时提出“天赋人权”“契约论”等一整套启蒙理论,描绘出一个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性社会。因此启蒙运动实质上是法国大革命前新兴资产阶级走上政治舞台的一次舆论大准备,为资产阶级进一步夺取政权奠定了思想基础。代表人物有伏尔泰、卢梭、狄德罗等。

(2)、 拜伦式英雄:在拜伦的《东方叙事诗》中,出现了一批侠骨柔肠的硬汉,他们有海盗、异教徒、被放逐者,这些大都是高傲、孤独、倔强的叛逆者,他们与罪恶社会势不两立,孤军奋战与命运抗争,追求自由,最后总是以失败告终。拜伦通过他们的斗争表现出对社会不妥协的反抗精神,同时反映出自己的忧郁、孤独和彷徨的苦闷。由于这些形象具有作者本人的思想性格特征,因此被称作“拜伦式英雄”。

(3)、多余人:“多余人”是19世纪俄国文学中所描绘的贵族知识分子的一种典型。他们的特点是出身贵族,生活在优裕的环境中,受过良好的文化教育。他们虽有高尚的理想,却远离人民;虽不满现实,却缺少行动,他们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只能在愤世嫉俗中白白地浪费自己的才华。多余人的形象包括普希金笔下的叶普盖尼·奥涅金、莱蒙托夫笔下的毕巧林、屠格涅夫笔下的罗亭、赫尔岑笔下的别尔托夫、冈察洛夫笔下的奥勃洛摩夫等。(相关阅读:多余人,详见文末链接)

(4)、长篇小说,阿根廷当代作家胡利奥•科塔萨尔的代表作,拉美“文学爆炸”经典作品,被誉为“拉丁美洲的《尤利西斯》”。小说叙述的是一位任性不羁的拉美知识分子奥利维拉,为追求人生真谛来到西方文明天堂巴黎,却发现自己与其格格不入,失望之余,他返回“人间”-布宜诺斯艾利斯,然而同样找不到自己形而上的追求,无论是巴黎还是阿根廷,都让他一次次跌入失望的绝境。《跳房子》是一部充满阅读挑战的巨著,为拉美新叙事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5)、意识流小说:20世纪二三十年代流行于英法美等国的一种现代主义文学流派,不重视描摹客观世界,着力于表现人的内心真实,特别是人的意识流程,用心里逻辑去组织故事,大量运用内心独白、自由联想和象征暗示的手法。

(6)、长篇小说,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最后的作品。作品围绕农奴制改革后一个“偶然组合的家庭”的命运展开多条线索,描写了卡拉马佐夫一家父子兄弟间尖锐的矛盾冲突,使一个亲子弑父的故事演化成一部重要的哲理小说,展示了了一个错综复杂的悲剧主题。它是农奴制改革后的一个俄国社会缩影,反映了不合理的社会生活和人与人间的畸形关系。作家深切同情人民的苦难,鞭挞了自私贪婪、暴虐的“卡拉马佐夫气质”,体现了试图从苦难中求得新生,追求爱与宽恕的空想。人物性格复杂,具有二重性。众多事件、人物相互交叉,平行发展,形成多声部、复调性的特点。

(7)、狂飙突进运动:十八世纪七十年代发生在德国的文学革命运动,由一批青年作家发起,因克林格尔的戏剧《狂飙与突进》而得名。目的是摆脱封建束缚,要求独立自由,个性解放。精神特点是倡导返归自然,强调民族意识,推崇天才和个性解放,用人道主义反对封建暴政与特权。带有狂热,放荡自我中心的反抗倾向。主要代表人物赫尔德、歌德、席勒等。

(8)、 意识流小说:于20世纪初兴起于四方影响及世界的一个文学流派。它一般着重表现人物的意识流动,展示恍惚迷离的心灵世界,以象征暗示、内心独白、自由联想为主要特征。代表作家有乔伊斯、伍尔芙、普鲁斯特、福克纳等。40年代后,纯粹的意识流小说已不复存在,但其写作技巧已渗透进后来的各种创作中。  

(9)、小说对共和d人英勇斗争精神的热情歌颂也是雨果人道主义的表现。雨果饱含激情地讴歌了1832年的人民起义,礼赞了街垒上英勇战斗、视死如归的共和主义战士。在他的笔下,疲惫不堪、衣衫褴褛、遍体创伤、为正义事业而斗争的人们,是一个伟大的整体和象征,人民的象征。

(10)、长篇小说,美国浪漫主义作家麦尔维尔的代表作。小说描写了亚哈船长被白鲸咬掉了一条腿,为了追逐并杀死白鲸莫比·迪克,最终与白鲸同归于尽的故事。故事营造了一种让人置身海上航行、随时遭遇各种危险甚至是死亡的氛围,作者赋予莫比-迪克的白色象征天真无邪和恐怖,以白鲸象征善和恶的混合,这也是人世的基本状况。小说以充实的思想内容、史诗的规模和成熟的文笔,成为传世佳作。

(11)、长篇小说,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狄更斯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以功利主义者、地区国会议员葛雷梗和资本家庞德贝的所作所为为线索,描写了尖锐的劳资矛盾,全面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作品通过两个功利主义者的丑行,揭露了资产阶级功利主义哲学和经济思想的荒谬性、欺骗性,嘲讽了利欲熏心的资产者,谴责了资产阶级畸形的家庭关系,抗议资产阶级对人民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作品以现实主义的方法描写了工人阶级的悲惨生活及其反抗斗争,用对比的方式突出劳资双方代表人物不同的生活道路,主题十分明显。

(12)、现代派文学:现代派文学,又称现代主义文学是对19世纪80年代出现的、20世纪20年代至70年代在欧美繁荣的、遍及全球的众多文艺流派的总成。分类:

(13)、长篇小说,法国作家左拉的代表作。小说真实地描绘了煤矿工人的悲惨生活和艰苦劳动,深刻反映了劳资矛盾和斗争,开创性地把无产阶级表现为强大的新兴社会力量,书名的象征意义就在此。小说生动地塑造了先进工人马赫、马赫嫂以及罢工领导人艾蒂安的形象,描绘出宏大斗争场面,气势雄浑,笔调豪放,对生活的反映真实细致,带有文献式的准确性,显示出较高现实主义成就。

(14)、在《悲惨世界》中,雨果塑造了他人道主义的理想人物。米里哀主教是他描绘的“悲惨世界”中让人感到温暖的一丝微弱的烛光,他是人类良知未泯的一片余辉。他有着优厚的待遇,却简衣陋食,把钱施舍给穷人和最需要的人,自己和妹妹、女佣仅靠着一点钱辛苦度日。

(15)、 硬汉形象:海明威作品中出现的一系列人物形象。这些人物有拳击师、斗牛士、猎人、渔人等,他们都具有一种百折不挠、坚强不屈的性格,面对暴力和死亡,面对不可改变的命运,都表现出一种从容、镇定的意志力,保持了人的尊严和勇气。桑提亚哥的名言“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即是这种“硬汉”形象的精神境界。 

(16)、是16世纪后期在英国出现的一批人文主义剧作家。他们大都在牛津或剑桥受过教育,具有人文主义思想,学识渊博,在戏剧创作上颇有创新,将戏剧艺术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代表作家有:李利、格林、基德和马洛等,其中年纪最小贡献最大的是马洛,代表作品是《帖木儿》、《马耳他岛的犹太人》和《浮士德博士的悲剧》。伊丽莎白时期的戏剧经过“大学才子派”们的创作实践,题材不断扩大,技巧也更趋成熟,至莎士比亚而集大成。

(17)、意译为“乌有之乡”、“极乐岛”“仙乡”、“乐土”,指不存在的地方或虚构的国家。16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的创始人托马斯·莫尔在他的名著《乌托邦》中,虚构了一个航海家航行到一个奇乡异国“乌托邦”的旅行见闻。在那里,财产是公有的,人民是平等的,实行着按需分配的原则,大家穿统一的工作服,在公共餐厅就餐。他认为,私有制是万恶之源,必须消灭它。后来,人们就用乌托邦来称呼那些没有现实基础的理想社会制度的空想学说。

(18)、又称僧侣文学,是为了适应封建统治阶级和基督教会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文学。其题材主要取自《圣经》;内容是宣传基督教义,宣扬禁欲主义和宿命论,以维持其封建统治;体裁有:圣经故事、圣徒传、圣者言行录、祈祷文、颂歌、梦幻故事和宗教剧等;一般采用梦幻、象征的手法,具有公式化、概念化、缺乏真实性的缺点。教会文学在中世纪欧洲文学中占有统治地位。

(19)、魔幻现实主义:形成于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作家以“印第安人的灵魂”自命,同时又受到欧洲现代主义文学、超现实主义文学的影响。魔幻现实主义作家一般都很关心祖国和人民的命运,作品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基本题材来自于现实生活,作家又引入了大量的超自然力量,从而创造出一种扑朔迷离的新现实。

(20)、是德国文学史上第一次全国性的文学运动,是德国启蒙运动的继续和发展。这一运动的名称来源于克林格尔的剧本《狂飙突进》,运动中心在斯特拉斯堡,1770年,歌德与赫尔德在斯特拉斯堡相见标志着狂飙突进运动的开始。其主要特点是:第强调文学的民族性,要求发扬文学的民族风格;第反对封建束缚,强调“天才”,要求个性解放;第接受卢梭的“返回自然”的影响,歌颂理想化的大自然和淳朴的人民。狂飙突进运动带有自发性,没有明确的政治纲领,因此这一运动没有进一步引向政治斗争,没能持久。赫尔德是这一运动的理论家和领导者,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和席勒的《阴谋与爱情》是这一运动的代表作品。

2、拜伦式英雄名词解释

(1)、●百科名词解释|出镜率超高的中国古代文学史著作

(2)、于连以虚伪为武器,开始了个人奋斗式的道路。在神学院,为了出人头地,他忍气吞声,成为院长得宠儿。在侯爵府,为了实现自己的野心,他甘心为侯爵效劳,勾引侯爵的女儿,得到了地产和军阶,与贵族阶级同流合污。

(3)、TheHorla(1887年)莫泊桑著(FulltextatWikisource)

(4)、18世纪启蒙运动时期以启蒙思想为内容的文学,启蒙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启蒙文学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和批判性。启蒙思想家把文学作为宣传启蒙思想、批判封建制度的有力工具,他们特别强调文学的教育作用,在作品中着重反映人民的日常生活,描写普通人的英雄行为和崇高感情。启蒙文学最典型的文学形式是哲理小说和启蒙戏剧。代表作家有:菲尔丁、伏尔泰、卢梭、狄德罗、歌德等。

(5)、奥涅金是普希金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的主人公,是一个对生活厌倦,对现实不满的贵族青年,一个徒有叛逆的愿望而最终未能成为叛逆者的聪明的废物。他们由于一无所能而一事无成,在生活中找不到位置而被称为“多余人”。在十二月d人之后,贵族阶级再也不可能出现英雄人物,普希金通过奥涅金的形象预言了贵族阶级的历史命运。

(6)、是马克思、恩格斯针对戏剧创作中存在的“把个人变成时代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的缺点而提出的创作原则。所谓“莎士比亚化”,就是要求作家像莎士比亚那样,善于从生活真实出发,展示广阔的社会背景,给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提供富有时代特点的典型环境;作品的情节应该生动、丰富,人物应该有鲜明的个性,同时具有典型意义;作品中现实主义刻画和浪漫主义氛围要巧妙结合;语言要丰富,且富有表现力;作家的倾向要在情节和人物的描述中隐蔽而自然地流露出来。

(7)、荷马史诗:古希腊流传最早的叙事文学作品,由盲诗人荷马在民间流传故事的基础上加工整理而成,包括《伊利昂纪》、《奥德修纪》两部。前者写特洛伊战争,后者写海上历险故事。描绘由氏族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的社会生活,表现“英雄时代”的英雄主义的理想。         

(8)、是具有代表性的俄国现代主义诗歌流派之起源于20世纪初,它是从象征派内部分离出来的纯诗歌流派,以《阿波罗》杂志为理论阵地。一方面称象征主义为“当之无愧的父亲”,继承它的艺术成就;另一方面又明确反对后期象征主义的神学、玄学倾向,主张文学返回尘世,描述人的内心世界、肉体感受和对生与死的认识,并且赋予其准确可感的形式。即所谓用压实的语言追求诗歌的男性力度和强烈的画感。其诗文过于雕琢而有浓厚的唯美主义倾向。代表人物:阿赫玛托娃、库兹明等。

(9)、狂飙突进:德国的文学史上第一次全国性的文学运动,它因克林格尔的剧本《狂飙突进》而得名。这一运动的作家们强调文学的民族性,要求发扬文学的民族风格,反对封建束缚,强调“天才”,强烈要求个性解放,歌颂理想化的大自然和淳朴的民风。狂飙突进运动作家的反抗带有个人主义的自发性质,不知道如何去改变现实,没有明确的政治纲领。因此,这一运动没有进一步引向政治斗争,更没能持久。80年代中期已衰落,主要作家有赫尔德、歌德、瓦格纳等。1770年歌德与赫尔德在斯特拉斯堡相见标志着狂飙突进运动的开始。

(10)、歌德:德国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著名的戏剧家、诗人、自然科学家、文艺理论家和政治人物,是魏玛古典主义最著名的代表,也是德国和欧洲最重要的作家之一。歌德在诗歌、戏剧、散文、自然科学、博物学等方面具有较高的成就,他的作品充满了狂飙突进运动的反叛精神。其主要作品有剧本《葛兹·冯·伯里欣根》,中篇小说《少年维特的烦恼》,未完成的诗剧《普罗米修斯》和诗剧《浮士德》。

(11)、批判现实主义:19世纪中期以后,随着自然科学实证哲学的发展,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进一步确立,欧洲逐渐形成一种比较冷静务实的社会心理。文学上,浪漫主义逐渐衰退,客观真实地描绘现实生活,用人道主义批判社会弊病和人性缺陷,追求细节真实性,塑造典型性格,逐渐成为作家们的主要倾向。20年代,斯丹达尔率先提出现实主义的文学纲领,就、猴精巴尔扎克、俄国的别林斯基的进一步发展,形成理论支柱。创作上各国出现一系列大作家,大作品,在19世纪成为主要的文学潮流。(相关阅读:批判现实主义的特征、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作品)

(12)、拜伦式英雄是拜伦的《东方叙事诗》中出现的一系列形象,他们既 不满现实,又找不到出路。

(13)、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14——16世纪欧洲许多国家先后发生的文化思想上的深刻变革。复兴并非指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简单复兴,而是人们从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中得到启发,重新发现了人的崇高价值,认识到人有无限的潜力和追求个人幸福的权利。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这个运动有着明显的思想解放的性质。其“解放”的意义,在于它开始否定和反对中世纪的“以上帝为中心”的神学政治文化和宗教政治制度。在文艺复兴运动中,人民力图从古代文化中寻找反对教会专制和腐败的思想武器,而开始强调,人作为个人应该具有自己独立的“世俗生活”的自由。表现在对待宗教的问题上,就是人们把宗教问题和对教会的服从问题加以区分。(反对神性,提倡人性。)(相关阅读:文艺复兴三杰及其代表作简介,详见文末)

(14)、长篇小说,法国浪漫主义作家雨果的代表作。描写了一个街头卖艺的吉普赛女郎惨遭封建势力和教会迫害致死的悲剧。小说通过爱斯美拉尔达的悲惨遭遇,揭露了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残害平民的罪行,表现了反封建反教会的主题,对下层人民寄予深切同情。作者根据美丑对照原则,在夸张中完成了真善美与假恶丑的对照,表现出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

(15)、Dracula(1897年)布拉姆·斯托克著(FulltextatWikisource)

(16)、 《死海古卷》:是希伯来人留下的最后一批经典,于1947年在死海西北岸的山洞里被发现。内容除《以斯贴记》外,包括了全部的《旧约》和《次经》《伪经》的部分篇章的古朴本,还有犹太教社团的法规、讲道材料和各种文抄等。大约编写于前2世纪中叶到公元1世纪。  

(17)、是20世纪60年代流行于美国的后现代主义文学流派。在思想上,黑色幽默作家深受存在主义哲学影响,关注现实,对现实的荒诞有一种痛苦而恼怒的深层体验。在艺术上,以轻松调侃、玩世不恭,实则无可奈何的语调叙述阴郁可怕的故事,获得一种悲喜剧因素混杂的审美效果,故此而被视为阴郁的幽默、绞刑架下的幽默。其主人公常常是性格乖僻的“反英雄”,情节具有非逻辑性,整体上具有寓言性。代表作家作品: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和品钦《万有引力之虹》等。

(18)、又称清新体诗派,13世纪后半叶出现于意大利佛罗伦萨的一个抒情诗派。它在法国骑士抒情诗的影响下产生,多以爱情为主题,把爱情写成一种来自高贵心灵的能使人道德高尚的感情,一种能给人带来强烈激情的力量。以但丁的《新生》成就最高,彼得拉克发展了这一派传统,使形式更加完美,清新体诗派表达了反封建和反宗教禁欲主义的思想。

(19)、约翰·济慈,19世纪初期英国诗人,浪漫派的主要成员。1815年就读于伦敦国王大学,1817年开始写作。1818年到1820年,先后完成《伊莎贝拉》《圣艾格尼丝之夜》《海壁朗》《夜莺颂》《希腊古瓮颂》《秋颂》等作品。1821年2月23日,因肺结核病逝于意大利罗马,享年25岁。济慈与雪莱、拜伦齐名,被推崇为欧洲浪漫主义运动的代表。

(20)、相传阿基琉斯的父母举行婚礼时,没有邀请不和女神厄里斯,于是她对此实施报复,在婚礼上扔下一个金苹果,上面写着“赠给最美的女子”。神后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和爱神阿佛洛狄忒都想拥有这个苹果。宙斯让特洛伊王子帕里斯判定,赫拉许他成为最伟大的君主,雅典娜许他成为最勇敢的战士,阿佛洛狄忒许他娶得最漂亮的女子。最后帕里斯将苹果判给了阿佛洛狄忒,得到了斯巴达王后海伦,为此挑起了长达十年的特洛伊战争。此后,“不和的金苹果”意指不和的种子与祸根。

3、拜伦式英雄名词解释现代汉语

(1)、    堂吉诃德是西班牙文学黄金时代的代表作家塞万提斯的作品《堂吉诃德》中的主人公。堂吉诃德是西方文学史上第一个成功的正面喜剧形象。堂吉诃德读骑士小说入了迷,外出游侠,干了一系列发疯胡闹的蠢事,但在不接触骑士道的时候,他是一个心胸高尚的人文主义学者。在他身上存在主观和客观相分裂、理论与实际相脱离的矛盾,由此形成了他的独特的带有悲剧意味的喜剧性格。堂吉诃德具有坚持正义、反对邪恶、救世济人、忘我斗争的优秀品德。然而他脱离实际,主观主义,一心想模仿过时的骑士道,单枪匹马救天下,在游侠中给别人造成危害,使自己成为笑柄。堂吉诃德的典型意义在于,概括了各个时代强调主观动机,忽视客观效果,脱离现实的人们的特征,启迪教育人们,凡事要从实际出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反对脱离实际的主观唯心主义,做到动机与效果,主观与客观相统才能把事情办好,达到预期的目的。堂吉诃德最重要的优秀品质是理想主义,为了理想坚持斗争。即使在今天,它也是值得发扬光大的。

(2)、他在不少小说中,都把全篇的重心安排在结尾部分,小说故事极其平常,主人公也很普通,给我们的感觉是作者文笔简洁,语言幽默,娓娓说来,充满风趣。当看到小说结尾时,作者笔锋一转,让主人公的命运来个180度的大转弯,出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结局,使读者在惊愕之后,豁然开朗,人物的性格特征显得更加深刻。故事耐人寻味,在承认事件合情合理和赞叹作者构思巧妙的同时,感到作品揭示的社会意义很深刻。因此“欧·亨利手法”可以说是以结尾取胜的手法,是画龙点睛的艺术手法。

(3)、长篇小说,英国现实主义作家哈代的代表作,副标题“一个纯洁的女人”。作品描述了一个贫穷的农家少女苔丝悲惨的一生,被恶少奸污,又被心爱之人抛弃,最后杀死恶少被判绞刑。苔丝的不幸既是社会悲剧,也是性格悲剧和命运悲剧。小说控诉了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法律、宗教对善良人民的迫害,有一定的悲观主义宿命论色彩。小说结构严谨,全部情节紧紧围绕女主人公的命运展开,并以自然景物烘托人物性格特征,语言质朴。

(4)、19世纪中期以后,随着自然科学实证哲学的发展,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进一步确立,欧洲逐渐形成一种比较冷静务实的社会心理。文学上,浪漫主义逐渐衰退,客观真实地描绘现实生活,用人道主义批判社会弊病和人性缺陷,追求细节真实性,塑造典型性格,逐渐成为作家们的主要倾向。20年代,斯丹达尔率先提出现实主义的文学纲领,后经巴尔扎克、俄国的别林斯基的进一步发展,形成理论支柱。创作上各国出现一系列大作家,大作品,在19世纪成为主要的文学潮流。

(5)、揭发黑幕运动:20世纪初,英国出现了一种专门揭露社会黑暗,尤其是揭发名人丑事的新闻报道和小说的文学运动,称为揭发黑幕者。他们对国家政府、地方机构以及大工业集团存在的私营舞弊现象进行了揭露,并且通过宣传的影响力,迫使有关部门对存在的弊端加以改进。代表作品为辛克莱的《屠场》。

(6)、1825年,俄国进步贵族青年军官举行起义,试图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史称“十二月d人起义”。这个革命者将文学作为宣传政治思想的武器,被称为“十二月d诗人”。在文学观念上,他们反对古典主义和感伤主义,主张文学表现诗人的主观世界,即爱国主义的革命情感,并且重视民族文学,追求文学的人民性、民族性和浪漫精神的结合。他们的创作充满对专制政体和农奴制的憎恨,表达了对人民的热爱,传播了民主主义思想,对19世纪俄国文学产生重要影响。代表作家作品雷列耶夫《沉思》。

(7)、特指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中出现的一种人物形象,他们处在社会的底层,生活困苦,地位卑微,但又逆来顺受,安分守己,性格懦弱,胆小怕事,成为那些大人物统治的牺牲品,是被剥削、被欺凌的典型形象。作家对他们寄予同情怜悯,并通过这类形象批判沙皇专制制度。普希金的《驿站长》开创了俄国文学中描写“小人物”的先河,果戈理的《狂人日记》、《外套》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穷人》进一步深化发展了小人物形象。

(8)、反映了资产阶级取代贵族阶级的罪恶发家史。反映了贵族阶级的没落衰亡史。描写了一幕幕惨剧,围绕着争夺金钱而展开。此外,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经济状况,其价值堪比职业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提供的材料。

(9)、是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从法国兴起并流行于欧美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由达达主义发展而来。超现实主义强调表现超理性、超现实的无意识世界和梦幻世界;主张用纯精神的自动反应进行文学创作,描绘“超现实”;追求艰深晦涩、神秘离奇的艺术效果。由于政治和世界观的分歧,这一流派在30年代分裂,但其文学创作观念和创新意识对后来的荒诞派、黑色幽默和魔幻现实主义产生了重大影响。布勒东是创始人和理论家,阿拉贡、艾吕雅和苏波是代表作家。

(10)、是德国后期浪漫主义文学的一个流派,它以创办于海德堡的刊物《隐士报》为阵地,“海德堡派”由是得名。他们重视民间文学,收集大量民歌和民间故事,在文学影响和创作实绩上都超越了早期浪漫派,但在思想风格上仍表现出与早期浪漫派的承接关系。代表作家作品是由布伦塔诺和阿尔尼姆合编的民歌集《儿童的奇异的号角》和格林兄弟的《儿童与家庭童话集》。

(11)、中篇小说,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代表作。描写了老渔民桑提亚哥只身与厄运搏斗的故事。小说情节简单,但寓意深刻,它告诉人们,厄运和失败是现实生活的一种客观存在,但人不应该屈服于命运,要从精神上战胜失败,勇敢面对失败。作家精心塑造了桑提亚哥这个孤军奋战的“硬汉形象”,歌颂了人类坚不可摧的精神力量,象征手法的运用使作品富有哲理意义,语言简洁,富有表现力。

(12)、新感觉派:该派深受西方现代主义影响,属于日本的现代派文学。他们怀疑和否定传统文学,力图在表现形式上标新立异。他们主要依靠直观、直觉把握客观事物,在创作中大量使用感性的表达方式,新奇的文体和辞藻,刺激人们的感官。大多作品中渗透一种神秘主义和悲观主义的思想。代表作家川端康成、横光利一等。(相关阅读: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14)

(13)、17世纪流行于欧洲尤其是法国君主专制时期的一种文学思潮,代表人物在创作实践和创作理论上把古希腊罗马时代的艺术视为必须效仿的崇高典范,从中吸取题材、情节、形象和创作经验,并且赋予它们新的创作内容,古典主义因此得名。这一潮流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主要成就体现在戏剧上,代表作家有高乃依、拉辛、莫里哀,以及古典主义理论家布瓦洛等剧作家。特点是在政治上拥护王权,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思想上崇尚理性,以笛卡尔的唯理主义为哲学基础;艺术形式上讲究三一律等。

(14)、骑士文学:骑士文学盛行于11——12世纪的西欧。反映了骑士阶层的生活理想。在骑士精神中,爱情占主要地位,表现为对贵妇人的爱慕和崇拜,为她们服务,为爱情冒险,以此作为骑士的最高荣誉。不少骑士表现出锄强扶弱的一面,有时也为宗教信仰去冒险。但他们往往不顾基督教的禁欲主义,要求文化和生活享受。法国是骑士文学最兴盛的地方。主要体裁是抒情诗和叙事诗(诗体传奇)。作者主要是封建主和骑士,也有少数社会下层出身的人,骑士文学也表现出一定的烦封建精神。

(15)、    启蒙运动是18世纪产生的具有全欧性质的一场资产阶级政治思想文化运动。这场运动是文艺复兴运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续和发展,实质是法国大革命前新兴资产阶级向封建阶级夺权之前的一次舆论大准备。所谓启蒙就是要启迪蒙昧,开发蒙昧,给予知识和光明。当时先进的思想家把启蒙教化作为改造社会的基本方法,这样一个思想、社会思潮的形成,就叫做启蒙运动。

(16)、诗体小说,俄国作家普希金的代表作。作品以彼得堡贵族青年奥涅金与达吉亚娜的爱情纠葛为中心情节,提出了贵族青年的生活道路问题,曲折反映了封建农奴制的危机和一代人的觉醒。塑造了俄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个“多余人”典型奥涅金,通过他的悲剧命运,揭示了封建农奴制阻碍人的个性发展,扼杀人的聪明才智的罪恶。别林斯基称之为“俄罗斯生活的百科全书”。

(17)、文学创作的冰山原则最早是海明威在一部关于斗牛的专著《午后之死》中提出的,以后又不断阐发。他说:“冰山运动之所以雄伟壮观,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意即他把自己的写作比作海上漂浮的冰山,用文字写出来的东西只是海面上的八分之剩下的都在海面以下,是作家省略掉、需要读者自己去感受的部分。所谓冰山原则,就是用简洁的文字去塑造鲜明的形象,并把作者自己的感受和思想最大限度地藏在形象之中,使之情感充沛却含而不露,思想深刻却隐而不晦,从而将文学的可感性与可思性巧妙地结合起来,让读者通过对鲜明形象的感受去发掘作品的思想意义。冰山原则的两大特点是:简约的艺术和经验的省略;四大要素是:简洁的文字、鲜明的形象、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这些也构成了海明威的基本创作风格。

(18)、小人物:小人物特指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中出现的一种小人物形象,他们在社会中处于底层,生活困苦,地位卑微,但又逆来顺受,安分守己,性格懦弱,胆小怕事,成那那些大人物统治的牺牲则,是被剥削、被欺凌的典型形象。作者对他们寄予深刻的同情与怜悯,并通过这些形象批判沙皇俄国的制度。

(19)、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作家霍桑的代表作。讲述了一名女性的爱情和生活故事:女主人公白兰因为贫穷嫁给一个医生,他们没有爱情,孤独中白兰爱上了牧师,并生下女儿。白兰被当众惩罚,带上标志通奸的红字A示众,然而白兰坚贞不屈,拒不说出孩子的父亲。小说反映了殖民地社会的冷酷,教会的虚伪和不公,赞扬了勇敢面对自身过错的行为。采用象征手法,结构巧妙,在心理描写方面取得突出成就。

(20)、  “巴洛克”一词来自葡萄牙语barocco,原指一种形状不规则的珍珠,后来被用来形容一种建筑风格和文学风格,它与严整、匀称、和谐相对立。巴洛克文学起源于16世纪的意大利、西班牙,在17世纪的法国达到高峰,同时流行于西欧,因风格与巴洛克式艺术相像而得此名。它是一种贵族形式主义文学,主张文学为少数有文化修养的人创作。这类作品追求形式,内容空虚,语言雕琢浮夸。意大利的马利诺、西班牙的贡哥拉主义、法国的伏瓦蒂尔等等,都是巴洛克文学的代表。

4、拜伦式英雄名词解释外国文学

(1)、TheVampyre(1819年)byJohnWilliamPolidori

(2)、古希腊悲剧家欧里庇得斯的代表作。取材于古希腊神话中伊阿宋窃取金羊毛的英雄传说。作品批判了不合理的婚姻制度和男子的不道德行为,对美狄亚的遭遇寄予深切同情。作品以细腻的心理描写著称,成功塑造了富有反抗精神的女性美狄亚的形象,详尽刻画了她的爱与恨、被弃与复仇的心理变化,特别是杀子前感情与理智的冲突。结构完整,情节和人物性格发展合乎逻辑,富有强烈感情色彩。

(3)、是19世纪30年代首先在英法等地出现的文学思潮,随后波及欧美各国,成为19世纪欧美文学的主流。现实主义文学主张客观真实地描绘现实生活,用人道主义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追求细节真实,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由于这一时期现实主义文学具有强烈的批判性,高尔基称其为“批判现实主义”。现实主义文学以叙事文学为主,小说创作尤其是长篇小说创作走向成熟与繁荣。代表作家斯丹达尔、巴尔扎克、狄更斯和易卜生等。

(4)、CalebWilliams(1794年)威廉·戈德温著

(5)、奥勃洛摩夫是俄国作家冈察洛夫代表作《奥勃洛摩夫》中的主人公,是俄国文学中最后一个“多余人”的典型。他受过良好教育,禀赋聪慧,也有上进的要求,但贵族子弟那种长期的寄生生活方式,已使他丧失了实际生活的能力,朋友的鼓励和美好的爱情都没能唤醒他的活力,他逐渐精神萎靡、思想麻木,整日睡在床上,成了一具活尸。冈察洛夫指出,奥勃洛摩夫性格的产生,源于不劳而获的贵族生活和贵族教育,是腐朽、寄生的农奴制的必然产物。它宣告了贵族阶级进步性已丧失殆尽,预示着新的时代、新的人物的到来。

(6)、又称悲喜剧、启蒙戏剧、严肃剧,是启蒙时期创立的一种戏剧形式。它强调戏剧的教育作用,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着重反映市民尤其是新兴资产阶级的日常生活。在思想上,它赞扬新兴资产阶级的价值观,批判封建贵族阶级和专制制度;在形式上,采用日常语言,打破了古典主义悲喜剧的严格界限,将悲剧因素和喜剧因素融为一体,生动活泼。法国的狄德罗和莱辛对此进行了理论阐述和大力提倡,法国戏剧家博马舍是这一戏剧理论的成功实践者,著有《塞维勒的理发师》和《费加罗的婚姻》等。

(7)、基本特征:强调突破事物的外在表象,表现内在世界,用“表现”取代“再现”。

(8)、富兰克林:美国著名的政治家、物理学家,杰出的外交家及发明家,美国独立战争时期重要的领导人之参与了多项重要文件的草拟。富兰克林曾经进行多项关于电的实验,并发明了避雷针,此外,他还发明了双焦点眼镜、蛙鞋等。著有《富兰克林自传》和《穷查理年鉴》等。

(9)、是托尔斯泰晚年提出的所谓拯救俄国和人类社会的政治和道德主张。其基本内容是:“勿以暴力抗恶”、“道德自我完善”、“宽恕”、和“博爱”。“托尔斯泰主义”是作家精神探索的结果,有其合理的部分。但是,其基本面是空想的、荒谬的,它是俄国宗法制农民政治上不成熟、消极软弱的表现。在19世纪后期俄国民主主义革命日益高涨、人民日益觉醒的时代,托尔斯泰主义所起的是麻痹人民的作用。

(10)、一方面,他们热爱自由,追求自由,倡导人类的公平和平等,同情人民的独立革命斗争,蔑视专制,与社会恶势力誓不两立,立志复仇,因此,他们是罪恶社会的反抗者和复仇者,是自由、平等的追求者和倡导者。另一方面,他们又傲世独立,行踪诡秘,好走极端,他们的思想基础是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在斗争中单枪匹马,远离群众,而且也没有明确的目标,因而最后以失败而告终。

(11)、17世纪初在英国形成的诗歌流派,英国巴洛克文学的代表,因这派诗人“喜用玄学”(德莱顿语)而得名。德莱顿指出这一派诗人太学究气,他们用哲学辩论和说理的方式写抒情诗,用词怪僻晦涩,韵律不流畅。玄学派的创作反映了17世纪初斯图亚特王朝日趋反动和旧教重新抬头的情况下人文主义传统中肯定生活、歌颂爱情、个性解放的思想遇到的危机。代表作家是约翰•多恩。

(12)、是美国19世纪思想家爱默生在《论美国学者》中首先提出的一种思想,是指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着一种精神上的相互关系,人的智慧通过自然领悟神灵。超验主义重视直觉或本能,认为直觉与本能比经验更重要,直觉存在于每个人,因此不要迷信权威,而要凭自己的智慧和理解力直接得到知识。超验主义发展了美国文化中对自然的重视,以及美国的民主、平等、个人主义、变革精神等方面,对于美国思想文化的最终形成起了很大作用。

(13)、荷马史诗中的诗句自然流畅、优美动人,其比喻生动形象,被后人赞誉为“荷马式的比喻”。其特点是从日常生活和自然现象中选取比喻,如狩猎、农事等。生活气息浓郁又充满想象力,既朴素简洁,又丰富多彩。这种比喻既增强了读者的现实感,又获得了形象生动的效果。(例如,把阿喀琉斯的急驰比喻为“灌水车向百花盛开的园中注下的急流”;把两军投石作战的场面比作“石头像雪片般秘密落下,仿佛像严冬一日。”)

(14)、长篇小说,法国启蒙主义作家伏尔泰的代表作。主人公老实人纯朴善良,头脑简单,寄居在男爵府上,信奉导师邦葛罗斯关于“世界尽善尽美”的哲学。老实人因和男爵的小姐居内贡自由恋爱,被男爵逐出家门,从此开始流浪生涯。 其主题是批判盲目乐观主义哲学,小说中老实人及其意中人和他的老师最初觉得世界是完美的,一切人和事物都尽善尽美,但他们在遭遇一系列无妄之灾后,终于认识到这个世界并不完善,唯有劳动可以使人们免除烦恼、纵欲和饥寒。文中还描写了一个政治清明、黄金遍地的黄金国,国中人人过着自由平等、快乐而富裕的生活,寄托了伏尔泰的政治理想。

(15)、浪漫主义:浪漫主义不是一个单一的思想运动,而是对18世纪中叶以来西方社会经历过并且继续在经历的某些状况的综合反映。浪漫主义运动的鼎盛时期是18世纪90年代到19世纪30年代,浪漫主义运动的理论基础是德国古典哲学,浪漫主义运动的特征有:主观性、对大自然的向往和对城市文明的诅咒、回到中世纪,对历史及民间文学的尊重、抒情性。法国大革命所倡导的“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推动了个性解放和情感抒发的要求,对个人独立和自由的强调,成为浪漫主义文学的核心思想。

(16)、短篇小说,奥地利作家卡夫卡的成名作。描写一个人变为甲虫的荒诞故事。主人公格里高尔一夜之间变为甲虫,引起家人的惊骇和厌弃,最后在孤独痛苦中悄然逝去。小说通过这个荒诞故事,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触目惊心的人变为非人的异化现象和人与人之间缺乏同情理解的现状,表达了小人物的压抑感和孤独感。作品构思奇特,以荒诞手法反映现实生活,思想深刻,是西方现代派文学的经典之作。

(17)、李约瑟:英国著名科学家、英国近代生物化学家和研究中国科技史的著名专家,同时也是中国科学院首批外籍院士。其所著的《中国的科学与文明》(即《中国科学技术史》)对现代中西方文化交流影响深远。他关于中国科技停滞的“李约瑟难题”也引起各界关注和讨论。被誉为“20世纪的伟大学者”、“百科全书式的人物”。

(18)、梅塘集团:十九世纪后期法国以左拉为首的自然主义文学集团,因短篇小说集《梅塘之夜》而得名。一八七九年夏,自然主义流派作家阿莱克西、赛拉尔、爱尼克、雨依斯曼和莫伯桑,某夜聚会于左拉的梅塘别墅,商定各写一篇以普法战争为背景的小说,汇总以后以《梅塘之夜》之名出版。次年四月,《梅塘之夜》问世。六人中当时最默默无闻的莫伯桑却因其《羊脂球》而受到一致称赞。此后左拉等六人即被称为“梅塘集团”。

(19)、即客厅文学,是17世纪流行于法国的一种文学流派,由兰蒲绮侯爵夫人发起。17世纪法国贵族将自己的客厅作为贵族文人名流的聚集地,为打发无聊时光而创作的贵族文学由此诞生。作品多为骑士小说和长篇历史故事,其文学语言矫揉造作、晦涩难懂,反映17世纪了贵族阶级庸俗无聊的趣味,曾受到莫里哀的辛辣嘲笑。

(20)、是19世纪中后期在法、英等国流行的一个文学流派。唯美主义作家愤世嫉俗,不愿与黑暗现实同流合污,但又采取逃避现实、玩世不恭的生活态度。他们反对“附庸美”,既反对艺术受制于金钱,也反对艺术为人生服务,提出“为艺术而艺术”的口号。他们认为艺术不应反映生活,无需顾及道德,艺术要追求的就只是感觉和印象,是绝对的和至高无上的美。然而在实际创作中,唯美主义作家还是创作了一些从独特的角度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唯美主义的作品讲究辞藻、韵律,重视静物的描绘,形式较为精致。代表作家主要有:英国的王尔德、法国的戈蒂耶等。

5、拜伦式英雄典型分析

(1)、巴洛克风格:17世纪出现的一个新现象。在18世纪,一些古典主义理论家用这个词来嘲弄具有奇特风格的艺术。巴洛克艺术具有以下特点:无论是建筑、雕塑、绘画、都强调运动感、空间感、豪华感、激情感,甚至神秘感。巴洛克建筑是最能显示出巴洛克艺术风格特点的一个艺术种类。运动是巴洛克艺术的生命,巴洛克风格表现在文学上主要就是夸张、繁艳、风雅,而且充满了宗教的狂热,人的情绪被夸大,形式则为混乱和破碎的。

(2)、浪漫主义文学惯用对比和夸张,重视丑的美学价值,大力提倡想象,浪漫派寻求强烈的艺术效果,描写异乎寻常的事件。

(3)、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1世纪是罗马文学史上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家是维吉尔、贺拉斯和奥维德三大诗人。维吉尔的代表作是史诗《埃涅阿斯纪》,这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史诗;贺拉斯的代表作是文艺理论著作《诗艺》,提出“寓教于乐”的主张;奥维德的代表作是诗体故事集《变形记》,这是希腊罗马神话传说的汇编。

(4)、相传为古希腊流浪艺人荷马所作,包括《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两部分,各24卷,均以特洛伊战争为背景。《伊利昂纪》描写战争本身,集中写阿基琉斯的两次愤怒和战争最后51天发生的事件;《奥德修纪》描写希腊英雄奥德修斯在战争结束后返回家乡的经历。荷马史诗的主题是歌颂希腊全民族的光荣业绩,赞美勇敢正义、无私勤劳等品德,同时也讴歌克服一切困难的奋斗精神,肯定了人与现实生活的价值。荷马史诗取得了巨大的艺术成就,塑造了一系列的英雄人物,结构巧妙,布局完整,比喻丰富。它不仅是欧洲文学史上最早的作品,也是研究希腊早期社会的重要文献。

(5)、是在中世纪民间文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内容主要反映本民族的重要历史事件和歌颂杰出的英雄人物事迹。中世纪欧洲的英雄史诗可分为两类:早期英雄史诗和晚期英雄史诗。早期英雄史诗反映的是封建制度确立以前各氏族社会末期的社会生活,着重歌颂部落英雄事迹,代表作是盎格鲁·撒克逊人的《贝欧沃尔夫》;晚期英雄史诗是封建制度形成和发展的产物,以歌颂英雄武功和爱国主义为主要内容,代表作法国的《罗兰之歌》、西班牙的《熙德之歌》、德国的《尼伯龙根之歌》和俄罗斯的《伊戈尔远征记》。

(6)、是16世纪产生于西班牙的一种新型小说,这种小说以流浪汉等下层人物为主人公,多采取自传体的形式写成。作品通过主人公的流浪生涯,揭露了西班牙社会的腐朽、黑暗、弱肉强食,充满了幽默辛辣的讽刺,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文主义思想,具有反封建反教会的意义。代表作是无名氏的《小癞子》(又名《托梅斯河上的小拉撒路》)。流浪汉小说在刻画人物、反映现实和构造艺术上对欧洲近代小说颇有影响。

(7)、人文主义:人文主义这个词来源于拉丁文humanitas,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也是这一时期资产阶级进步的中心思想。它的斗争锋芒是针对中世纪封建主义世界观,特别是天主教会的宗教世界观。教会以神为宇宙的中心,而人文主义则提出人是宇宙的中心来对抗它。这一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第用人性反对神性;第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第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第用户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

(8)、长篇小说,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代表作《人间喜剧》中的一部。作品主要写资产阶级暴发户葛朗台在法国大革命历史变动中的发家史及其吝啬的性格,他考投机成为巨富,然而却吝啬无比,眼看兄弟破产自杀而不救,逼走穷侄儿,断送女儿幸福。贪婪吝啬、爱情如命、狡诈冷酷是他的本性。小说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塑造了典型的人物形象。

(9)、   18世纪法国的启蒙学派。因围绕《百科全书》的编纂,许多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和作家结合成了一个松散的文化学派,其代表人物是狄德罗、伏尔泰、卢梭等。他们用新的世界观审视人类文化的各个领域,集近代知识之大成,使唯物主义“成了法国一切有教养的青年的信条”。百科全书派利用包括文学在内的各种形式宣传启蒙主张,在西方思想史上作出了巨

(10)、长篇小说,法国作家普鲁斯特的代表作,被誉为意识流小说的里程碑。小说中除了第一部中斯万之恋故事中采用第三人称叙述,其余都是第一人称叙述。小说开卷,“我”从床上醒来,由一杯茶和一块点心的触发,引出了他的家庭身世和个人经历的回忆,还引出了盖尔芒和斯万两大家族,引出了形形色色的人物事件,不仅再现了客观世界,也展现了叙述者的主观世界,记录了叙述者对客观世界的内心感受。《追忆似水年华》改变了小说的传统观念,革新了小说的题材和写作技巧,关注人物的潜意识活动,对后来西方文学影响很大,普鲁斯特被尊称为现代小说大师。

(11)、TheMysteriesofUdolpho(1794年)byAnnRadcliffe

(12)、TheMummy&#xsFoot(1863年)byThéophileGautier(FulltextatWikisource)

(13)、小人物:特指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在社会中处于底层,生活困苦,地位卑微,但又逆来顺受,安分守已,性格懦弱,胆小怕事,成为那些大人物统治的牺牲者,是被剥削、被欺凌的典型形象。作家对他们寄予同情与怜悯,并通过这类形象批判沙皇专制制度。普希金《驿站长》开了俄国文学描写“小人物”的先河。果戈理的中篇小说《彼得堡故事》深化了普希金描写小人物的主题,代表作是《外套》《狂人日记》。陀思妥耶夫斯基《穷人》则使这一主题又有新发展。

(14)、语言干净、朴素、简练、直白、没有任何深奥的词汇,都是日常中最常用的词语,作家却赋予他们极强的表现力。在描写捕鱼的过程中,海明威只用动词推动情节,不用形容词、副词修饰,叙述显得干净利落并且有力度,每一个动作都显示老人高超的技艺。

(15)、哥白尼:文艺复兴时期的波兰天文学家、“日心说”的创立者、近代天文学奠基人。他以毕生的精力写成《天体运行论》一书,建立起新的宇宙体系。哥白尼的学说不仅改变了那个时代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而且动摇了欧洲中世纪宗教神学的理论基础。由于他的贡献而导致的天文学革命,在人类文明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16)、是19世纪美国废奴运动的产物。废奴文学站在反对蓄奴制度的进步立场上,从人道主义出发,描写黑奴的非人生活,揭露南方奴隶主的残酷暴行,批评蓄奴制的野蛮性和反动性,为黑奴解放运动大声疾呼,进而批判北方资产阶级的妥协、虚伪和背叛行为。废奴文学表达了强烈的民主倾向,推动了废奴运动的开展,在文学史上则为现实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代表作家作品有希尔德烈斯的《白奴》和斯托夫人的《汤姆叔叔的小屋》。

(17)、古典主义:指17世纪流行于西欧特别是法国的一种文学思潮,由于它在理论和实践上皆效法古代希腊罗马而得名。其特征是政治上拥护中央集权,主张国家统宣扬公民义务,歌颂贤明君主。思想崇理性,强调人的行为应受理智和意志的支配,表现荣誉、责任观念战胜感情的过程。艺术上提倡模仿古代,重视规则,遵守三一律。(相关阅读:浪漫主义文学与古典主义文学的区别、三一律,详见文末链接)

(18)、19世纪俄国文学的一个派别,该派别领袖是果戈理。这一派的作家极力忠实自然即现实,,抨击腐朽的农奴制度,同情小人物的悲惨生活,关注妇女的命运。在题材上多以小官员、职员、农奴等小人物为主人公。体裁以小说为主。

(19)、 黑色幽默:20世纪60年代流行美国的一个文学流派。所谓“黑色幽默”,实际上就是用喜剧的形式表现悲剧的内容,“黑色”指可怕而又滑稽的客观现实世界,幽默指的是有目的有意志的个性对这种现实所采取的嘲讽态度。黑色在英语中常常有阴暗、神秘、死亡的色彩,在幽默上加进黑色,就成为一种展现绝望的幽默。黑色幽默小说中出现的是反英雄的人物、反小说的叙事方式,整体上具有寓言性。代表作家有海勒、冯尼格特、品钦等人。    

(20)、《红与黑》是法国作家斯丹达尔根据真人真事经过艺术加工而写成的小说,塑造了于连这个法国复辟王朝时期个人奋斗者的典型形象。

(1)、迷惘的一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一个流派。属于这个流派的作家有海明威、福克纳和肯明斯等,他们曾怀着民主的理想奔赴欧洲战场,目睹人类空前的大屠杀,经历种种苦难,深受“民主”“光荣”“牺牲”口号的欺骗,对社会、人生大感失望。这一流拍也包括没有参加过战争但是对前途感到迷惘和迟疑的20年代作家,如艾略特、沃尔夫等。

(2)、他既有反抗精神,又很容易妥协;既憎恨贵族的卑劣,又不惮玷污自己的双手;既看中别人的正直善良,又信奉虚伪的道德观;既崇拜拿破仑,又能随意改变自己的奋斗方向,走一条截然相反的道路,既热衷于向上爬,又奋然选择死亡,不肯向卑劣的现实让步。

(3)、长篇小说,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代表作。主要描写玛丝洛娃的冤狱及聂赫留朵夫在为其奔走伸冤过程中的精神复活,成为最著名的“忏悔的贵族”形象。作品围绕玛丝洛娃的冤狱全面暴露了沙皇专制制度下的社会黑暗,批判了法律、监狱、资本主义的罪恶。小说提出俄国革命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表达了俄国农民的反抗情绪和愿望,成为一部“最清醒的现实主义”作品。小说情节线索单人物心理刻画细致,讽刺辛辣,也不乏大量道德说教,反映出作家的思想矛盾。

(4)、追求纯客观的叙述效果,不带任何主观色彩。小说开头部分和结尾部分主要通过老人与小孩曼诺林的对话来交代老人的生活背景及老少之间的真挚友谊,采用的是直接引语,而且对话前不带任何导入性词语或阐释性词语,不通过叙述者转述,没有叙述中介,这是外部聚焦,它使文本与读者的叙述距离缩短为零,读者可以真切感受人物情绪。

(5)、菲尔丁进行的一种新文学形式的尝试,他自己将这种文体叫做“散文滑稽史诗”。它既有史诗的特点---有情节有人物,又是没有韵律的含有幽默滑稽成分的散文体。用散文写史诗,用“滑稽”而不用“严肃”笔法。代表作品有《汤姆•琼斯》和《约瑟夫•安德鲁传》

(6)、盛行于公元前7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大多用来歌唱。它起源于民歌,因伴奏乐器不同而分为琴歌、笛歌(一名哀歌)和讽刺诗等。诗的内容主要是歌颂神和英雄、赞美爱情等。最著名的是女诗人萨福,她的诗篇大多抒发恋爱的欢乐和痛苦,友谊和母爱的可贵,风格细腻,感情真挚。其他著名诗人还有品达罗斯和阿那克里翁。

(7)、三一律:法国古典主义文学的创作规则,它规定戏剧的情节、时间、地点必须保持一致,即在一时间内一个地点发生的一件事,是谓三个整一。(相关阅读:三一律,详见文末链接)

(8)、达尔文:英国博物学家、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他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1859年,他出版了震动当时学术界的《物种起源》,书中用大量资料证明了形形色色的生物都是在遗传、变异、生存斗争和自然选择中,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不断发展变化的,从而摧毁了各种唯心的“神造论”和“物种不变论”。

(9)、19世纪初期,在大革命浪潮的冲击下,欧洲有不少资产阶级进步知识分子既厌倦上流社会虚伪腐败的习俗和冷酷的资本主义文明,又脱离人民,看不清前途,在现实生活里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于是产生了悲观绝望的精神状态,陷入忧郁、孤独和悲观失望之中,成为英国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后流行的一种典型的时代精神和社会心态。法国早期浪漫主义作家夏多布里昂的中篇小说《勒内》中的同名主人公勒内是文学史上第一个“世纪病”形象。

(10)、雨果在《悲惨世界》中,淋漓尽致地勾勒出了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悲惨世界”,暴露了社会存在的种种不公,对黑暗现实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强烈的控诉。在作品中“男人12岁就落入感化院,18岁去坐牢,40岁被送上断头台”。

(11)、萨姆金是高尔基史诗性巨著《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中的主人公。他自私自利、自命不凡,灵魂空虚,卑鄙虚伪,海派和仇视革命,是个极端主义者的典型。“萨姆金精神”即市侩习气和极端个人主义的代名词。

(12)、 《次经》:共15卷,收进了许多希伯来人亡国后的小说、哲理诗集和宗教诗文,这些作品从未由入正典《旧约》。    

(13)、长篇小说,美国作家德莱塞的代表作。小说以真实事件为基础,描写了一个普通美国青年走向堕落,被判处死刑的故事。作品通过主人公克莱德堕落犯罪的故事,控诉了以金钱为中心的资本主义社会对人的腐蚀和毒害,揭露了美国民主政治和司法制度的反动虚伪,说明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是造成一切悲剧的根源。小说结构严谨,对比鲜明,心理描写细腻,以悲剧形式提出重大社会问题,从而反映社会本质,为美国现实主义文学发展开辟了道路。

(14)、 解冻文学—一爱伦堡的中篇小说《解冻》为标题,在苏联的50年代,出现一批真实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家作品。在真之前,斯大林时代的文坛大都是歌颂文学,宣扬“无冲突论”,造成了公式化、概念化、粉饰生活、回避矛盾的状况,并且粗暴批判一些触及现实的作家作品。斯大林逝世后,苏联第二次作代会召开,彻底纠正“左”的偏向,作家们开始大但地表现生活矛盾和冲突以及黑暗面。《解冻》一书结尾有“你看,到解冻的时节了”的句子,因此西方评论界认为解冻影射斯大林个人崇拜时代已经结束,将这股新的文学潮流称作“解冻文学”。 

(15)、在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前后约20年间,革命者创作了大量关于公社革命活动的诗歌、小说、戏剧、杂文、回忆录和历史著作等,文学史上称之为“巴黎公社文学”,其中以诗歌数量与成就最多最大。它采用通俗活泼的形式和群众语言,反映了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斗争生活,表现了无产者的革命理想和革命热情。代表作家是鲍狄埃,他的《国际歌》形象而精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学说,表达了革命者的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巴黎公社文学为20世纪无产阶级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6)、是人们对20世纪现代主义作家卡夫卡作品风格的概括。它如同“莎士比亚化”和“席勒式”,已成为一个美学概念。在内容和主题上,“卡夫卡式”指作品大多描写人的内心状态,揭示现代西方人个性丧失、人性异化的主题,展现物化状态下人们的精神痛苦和孤独无依。在艺术上,“卡夫卡式”追求荒诞框架下的细节真实,具有象征、悖谬、怪诞、神秘性和多义性的特点。

(17)、拜伦式英雄:在拜伦的作品,特别是《东方叙事诗》中塑造的一系列个人主义反叛者的形象,既表现了诗人的反抗精神,也反映了诗人高傲的性格和忧郁苦闷的情绪,因而叫“拜伦式英雄”。这些反叛者才能出众,出于个人的原因起来反抗国家的强权,社会秩序和宗教道德,他们既不满现实,又找不到出路。他们个个热情勇敢、追求个人自由、意志坚强、骄傲孤独、心怀人间悲哀而不惜同命运抗争,最终一般以失败、死亡告终。代表人物:《海盗》中的康德拉。

(18)、威廉·布莱克:英国诗人、画家、雕版师,浪漫主义文学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尤其是诗歌,生前大多籍籍无名,多年以后才得到广泛传诵。他在1789年自创了一套印刷技术,尝试把诗歌与绘画融合,并完成多篇杰作,包括《天堂与地狱的婚姻》《耶路撒冷》和《天真与经验之歌》等。

(19)、书信体小说,法国启蒙主义作家卢梭的代表作。描写了18世纪法国一对青年男女圣普乐和尤丽的爱情悲剧。作品中的男女主人公均是封建婚姻的牺牲品,他们的爱情悲剧表现出以真挚爱情为基础的“自然道德”与蒙上等级偏见的“社会道德”间的尖锐冲突,控诉了封建传统观念压抑人的感情、扼杀人的幸福的罪恶,表达了作者主张感情自由、思想解放的人生理想,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意义。小说以往返书信的形式透露人物复杂微妙的内心世界,将人物情感衬托于自然景物的描绘之中,具有强烈抒情色彩。

(20)、浪漫派对各种艺术形式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对民间文学的重视以及诗体长篇小说的创造。

(1)、在情节结构上,《哈姆莱特》突出表现出莎士比亚戏剧情节的生动性与丰富性的特色。莎士比亚戏剧情节一般都是多层次多线索的,情节线索平行发展或交错推进,产生强烈的戏剧效果。

(2)、冰山原则:海明威在他的纪实性作品《午后之死》中,把文学创作比做漂浮在大洋上的冰山。所谓“冰山原则”,就是用简洁的文字塑造出鲜明的形象,把自身的感受和思想情绪最大限度的埋藏在形象之中,使之情感充沛却含而不露、思想深沉而隐而不晦,从而将文学的可感性与可思性巧妙的结合起来,让读者对鲜明形象的感受去发掘作品的思想意义。简洁的文字、鲜明的形象、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是构成”冰山原则”的四个基本要素。

(3)、易卜生创作的揭露社会问题的戏剧被称为社会问题剧。通过人物的论争,这些戏剧提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政治、婚姻、道德、法律、妇女、教育等一些列社会问题,批判了资产阶级虚伪的道德法律、丑恶本性和婚姻的不合理现象。虽然剧作家没有在结尾提供恰当的解决方法,但因为所设计问题的重大,剧中人物思想的尖锐对立,这些戏剧呈现出浓厚的探索精神和犀利的批判色彩。通过社会问题剧,易卜生将戏剧舞台用作讨论社会问题的讲坛,把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和方法扩展到戏剧领域,冲击了当时西方舞台上流行的虚幻庸俗的戏剧,指明了戏剧发展方向,推进了现代戏剧改革。代表作品:《玩偶之家》、《社会支柱》、《人民公敌》和《群鬼》等。

(4)、拜伦在东方叙事诗中,以浓郁的抒情基调、强烈的主观性、主人公的非凡品质、感情的夸张、异国情调、驰骋的想象力等特征获得了自己的独特的创作风格。他的诗叙事并不遵循情节的自然顺序,而是选择最鲜明的情节,从命运的关键处切入,以爆炸性的方式展开;形象塑造上也一再赋予主人公以自己的特性,让主人公在走入极端的情感和意图中显示孤傲叛逆的性格。

(5)、长篇小说,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代表作。小说以音乐家贝多芬为原型,描写了一个平民出身的德国音乐家约翰•克里斯朵夫一生的奋斗历程。约翰•克里斯朵夫是一个以个人奋斗反抗社会的英雄,他的曲折经历反映了十月革命前具有民主思想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反抗、彷徨、追求和幻灭的历程,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和文化艺术的腐败,是一部史诗性的社会小说。从作品结构、人物形象到艺术风格都渗透着交响乐式的音乐构想,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象征手法的运用加强了作品的哲理性。因为这部作品,罗曼•罗兰获得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

(6)、   “谣曲”是一种故事性的诗歌。它是从民间口头文学发展而来的,15世纪在英国出现了民谣繁荣时期,曾有一千多首被记录下来。“谣曲”的题材比较宽泛,有的咏唱历史事件和神话传说,有的传唱文学作品和现实生活中的故事,大多表现的是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其中,最有影响的是一组歌唱侠盗罗宾汉的谣曲——“罗宾汉谣曲”。作品塑造了不满封建主压迫,聚众起义,成为绿林好汉的英雄罗宾汉和他的伙伴们的形象,表现了他们劫富济贫、仗义疏财的侠义行为,赞美了他们的反抗斗争。这组谣曲曾在民间广为流传,罗宾汉的名字在英国家喻户晓。

(7)、    普罗旺斯抒情诗即中世纪骑士抒情诗,因其主要流行于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一带,故有此名。它主要抒写骑士与贵妇人之间在黎明时缠绵悱恻、依依惜别的恋情,讴歌骑士对贵妇人的爱慕和崇拜,以及他们为了爱情而去冒险征战、建功立业的骑士道德。在艺术上,骑士抒情诗注意心理描写,感情细腻,对早期文艺复兴时期的抒情诗产生过影响。

(8)、(1)前期象征主义;唯美主义;印象主义;后期印象主义。

(9)、TheFalloftheHouseofUsher(1839年)爱伦·坡著(FulltextatWikisource)

(10)、浪漫主义文学:是出现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的医古文学思潮。英国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一方面刺激了人的精神个性觉醒,另一方面又使人们对现实产生失望,在这个大起大落的激情时代,思想界出现傅立业等人的空想社会主义,德国哲学家康德、费希特等对自我的关注。在这个大背景上,粗线一大批作家、诗人,他们打破了传统古典主义的束缚,着重抒发个人感受和经验,歌颂大自然,喜欢异国风情,在诗歌、小说、戏剧各个领域均创造了辉煌的成就。代表作家有雨果、拜伦、普希金等。(相关阅读:浪漫主义文学与古典主义文学的区别)

(11)、“巴洛克”一词来自葡萄牙语barocco,原指一种形状不规则的珍珠,后来被用来形容一种建筑风格和文学风格,它与严整、匀称、和谐相对立。巴洛克文学起源于16世纪的意大利、西班牙,在17世纪的法国达到高峰,同时流行于西欧,因风格与巴洛克式艺术相像而得此名。它是一种贵族形式主义文学,主张文学为少数有文化修养的人创作。这类作品追求形式,内容空虚,语言雕琢浮夸。代表是意大利的马里诺派和西班牙的贡哥拉派。

(12)、法庭陈词是于连对贵族阶级的谴责和对社会的抗议,也是他反抗精神的爆发和悲剧命运的总结。

(13)、爱尔兰荒诞派戏剧家贝克特的代表作。共两幕,中心人物是戈戈和狄狄,他们在荒野路边的一棵枯树下等待戈多,用无聊的动作和语言消磨时光。黄昏时分,信使小男孩说戈多明晚来,第二幕基本重复了第一幕,戈多同样没来。该剧揭示了人类处在一个荒谬的宇宙中的尴尬境地,具有悲观主义倾向。艺术上集大成,怪诞的舞台形象、支离破碎的情节、逻辑混乱的语言,构成了荒诞派戏剧的重要艺术特征。

(14)、是“俄罗斯无产阶级作家联合会”的简称,成立于1923年,领导人物是阿维尔巴赫、法捷耶夫等人。它在理论和实践上有很多建树,对苏联无产阶级文学的发展起到过促进作用,但是后来推行“左”的宗派主义文艺路线,排斥非d派作家,严重阻碍了苏联文学的健康发展。1932年,苏共中央解散了它,成立了代替性的苏联作家协会。

(15)、表现主义:20世纪初产生于德国,尔后蔓延到欧美各国,是一个有广泛影响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表现主义文学善于透过事物的表象,展现内在的本质,从人的外部行动揭示内在的灵魂;善于直接表现人物的心灵体验,展现内在的心灵冲动。表现主义的流行是对注重外在客观事实描写的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的反叛,对其他现在主义流派产生了影响。其戏剧和诗歌的成就最为突出,代表作家有卡夫卡、奥尼尔、斯特林堡。

(16)、出现在法国浪漫主义文学中的一种典型形象。他们或者在拿破仑时代长大,仰慕父辈的战绩与辉煌,但王权和神气权的恢复使他们失去信仰,无所追求,在厌倦和无聊中打发日子;或者生性孤僻,内向,忧郁,与现实环境格格不入,在孤独的漂泊中消磨生命。他们都是些富有才华的人,但悲观望,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找不到生命的意义,他们代表了一代青年人的精神状态。有名的有版复多布里昂笔下的勒内,缪塞笔下的阿克达夫等。

(17)、频繁转换叙事情境。小说主题部分,老人与鱼搏斗出现了两种叙事情境,一是作者叙事情境,二是人物叙事情境。关于老人每一个捕鱼动作细节的描写都是采用作者叙事情境,叙述者仍然以第三人称的眼光来观察;关于老人的心理活动,作品则采用人物叙事情境,用人物内心独白的方式,让老人自我倾诉,用一些评论家的话说就是意识流描写,叙述者经常潜入人物的潜意识中,通过内心独白揭示一个老渔夫的内心世界。老人时而自言自语,时而回忆往事,时而对着天空小鸟鲨鱼说话,主体部分始终在两种叙事情境之间切换,前者便于全方位描述,后者便于潜入人物内心世界。

(18)、出现在俄国文学中的一种艺术形象。沙皇专制下的农奴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都很落后,优秀的知识分子受西欧启蒙思想的影响,试图有所作为,但又找不到出路,于是苦闷、彷徨、忧郁、痛苦。他们大都富有才华,不满现状,愤世嫉俗,同时又性格脆弱,对人生采取消极态度。他们有时寻找刺激,在伤害别人的同时也伤害自己,有时沉溺无奈的伤感情绪中不可自拔,成为社会的多余人.著名的形象有奥涅金、毕巧林等。

(19)、19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文学流派,产生于法国,后波及到欧美各国。主张用生物学的观点写人,提倡描写的烦琐性,鼓吹无思想性。代表作家左拉、龚古尔兄弟和莫泊桑等。与现实主义相同,自然主义也强调客观地反映现实,但自然主义描摹自然的主张实际上是随便观察到的庸俗的自然、多属偶然现象,反对现实主义通过典型概括的手法反映现实。它要求文学家成为科学家,应按照严格的方法进行研究和创作。自然主义者认为,既然作家完成的是科学家的职能,他就应该做到绝对的冷静和客观,而不应该流露个人感情和给予评价。

(20)、得名于短篇小说集《梅塘之夜》。左拉周围聚集了一些年轻作家,其中就包括莫泊桑和于斯曼,他们经常在左拉的家中聚会,决定以普法战争为背景写作小说,结集起来以左拉别墅所在地梅塘的名字命名为《梅塘之夜》出版,其中就收录了莫泊桑的代表作《羊脂球》。该小说集的出版让莫泊桑一举成名,而“梅塘集团”的称呼也传播开去。梅塘集团的成员标榜自然主义,反对浪漫主义,其创作都不同程度地具有自然主义文学的特征。

(1)、长篇小说,19世纪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作品描写贫苦孤女简爱追求自由独立生活的故事。小说成功塑造了一个在压制和欺凌中得到磨练,坚强自尊、敢于反抗、敢于维护人格尊严、敢于争取平等地位和真诚爱情的平民女子形象,揭露了当时英国慈善机构的虚伪面目,抨击了以金钱门第为基础的婚姻爱情观念,赞扬了简爱的反抗精神,表达了小资产阶级妇女要求民主解放的思想。采用第一人称自述展开情节,心理描写细腻,感情丰富,读来亲切感人。

(2)、浪漫主义是18世纪末兴起于德国,并在19世纪初期盛行于欧美各国的一种文学思潮。浪漫主义作家偏重于表现主观理想,他们的作品想像丰富,具有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对丑恶的的社会现实的厌恶使他们往往寄情山水,讴歌自然;浪漫主义作家批判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重视中世纪的民间文学,提出“回到中世纪”的口号;作品追求离奇的情节和强烈的艺术效果,主人公常常活动于奇异的自然环境或富有异国情调的遥远的部落。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成就是诗歌,其次是戏剧和小说。代表作家有:拜伦、雨果、普希金、惠特曼等。

(3)、 狂飙突进运动:18世纪70年代有德国一批青年作家发起的文学运动,由可林格尔的剧本《狂飙突进》而得名。它是德国启蒙运动的继续和发张。运动充分肯定个人的地位和个性的自由发展,崇尚感情,肯定“自然”,推崇“天才”,带有狂热的个人主义倾向的反叛精神。它在反封建和强调文学的民族性方面产生强烈影响。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这场运动只局限在文学领域,到80年代中期便开始衰退。青年时期的歌德和席勒是这一运动的主要代表。 感伤主义  :亦称“主情主义”、“前浪漫主义”,因斯特恩的小说《感伤旅行》而得名。它产生于英国工业革命之后,反映了中、小资产阶级的感伤情绪。这一派作家用感情和仁爱代替理性作为批判工具,着意刻画人的内心活动和描写人的不幸遭遇,以唤起读者的同情和共鸣。不少作品常常流露出悲观绝望的情调。感伤主义影响了狄德罗、卢梭等作家,对浪漫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有较大的影响。 湖畔派: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期,英国第一代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赛等,因憎恶资本主义而隐居在昆布兰湖区,同时创作了大量歌颂大自然、缅怀中古,讴歌宗法制农村生活和诅咒城市文明的诗篇。这些人被称为“湖畔派”。他们的诗歌理论和创作实践在推动英国诗歌的改革和浪漫主义运动的发展方面曾经起过积极的作用。 拜伦式英雄:“拜伦式英雄”指拜伦作品中经常出现的一类艺术典型。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对当时社会的反感、蔑视、性格阴郁孤傲、追求自由,具有个人主义、无政府主义的反叛精神,伤感情调很重。他们有时候挺身而出保护被压迫者,反抗强暴者,但基本上没有明确的斗争目的。《盗贼》中的康拉德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拜伦的大本分作品都有这类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