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民俗谚语147句精选

2023年09月15日|来源:青春励志语录网|阅读:59

民谚是什么意思

1、民间谚语是什么意思

(1)、故此,从腊月初一开始,民间就开始忙于与过年有关的各种年俗活动;比如在有些地方存在腊月初一咬棒豆的说法,据说腊月初一吃了棒豆,一年不生病,能起到辟邪消灾的作用;也有一些地方存在腊月初一蒸大包子的说法,相传腊月初一蒸大包子,有蒸蒸日上的美好寓意;而在局部地区,还有腊月初一摆供孝天的习俗,用意是向天帝和先祖报告,人间四季平安,人寿年丰,安居乐业;并答谢天帝和先祖一年来对后世家人的保佑和恩赐,继续祈求天帝和先祖恩泽来年风调雨顺,谷粮满仓,六畜兴旺,合家康宁。

(2)、在白露时节,夏季热风逐步被秋季的凉风所代替,所以气温会明显下降,不适宜农作物生长,而寒露这个节气的气温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对一些晚熟的庄稼来说,危害很大,常常会降低结实率,导致减产。

(3)、   小编的奶奶就是这句话的忠实捍卫者,小时候为这句话挨过不少训斥,摇腿晃胳膊的时候,这句话就传到耳朵里;摇头耸肩膀的时候,这句话也响起来了;吃饭胡乱扒拉的时候,也少不了这句话。那么这句话到底什么意思呢?

(4)、十五代表收玉米(玉米面熬粥在农村称粘粥)。

(5)、十三这天天气好,预示着当年的豆科植物都会大丰收。

(6)、世界杯冠军神预测:阿根廷将战胜法国,梅西称王

(7)、作者这两段解读,提醒人们,一是搞好邻里团结,一是亲戚间多走动,多帮忙。这个我就有很深的体会。本来很亲的亲戚,常年不走动,再见面就成了路人,无话可谈。而对门的邻居,每天见面,互相帮忙,久之就成了亲人。

(8)、(农历四月初八为佛祖释迦牟尼的生日,远近游客、善男信女至圣水寺朝拜。 )

(9)、以前,有一些卖芝麻糖的小贩,胸前挂着方形篮框,专门在戏院里走来走去向观众兜售芝麻糖。而有些看戏的根本就不懂戏,上戏院纯粹是附庸风雅。他们不看台上演戏,却一直盯着卖芝麻糖的小贩。所以,“看卖芝麻糖”只是本句民谚的简略说法,完整的应为:“看戏勿看,看卖芝麻糖”。

(10)、    所以,“穷要读书,富要看猪”这句大别山民谚应当引人深思,现实生活中,读书和“养猪”,何止是应当成为我们一生不能放弃的功课,必须认真对待呢,而且,也应当在我们的孩子身上好好地传承下去的啊!

(11)、(另一版本:方脑壳,哈戳戳,火车来了跑不脱!)

(12)、在川沙本地话中,阿姨若读成(āyí)意为母亲的妹妹,跟词典正解一致,但若声调作一变化,读成(àyí)则意为妻子的妹妹,也称阿姨妹妹。本句俗语通常用来表示姐夫与妻妹之间一般都关系良好。姐夫像对自己的姊妹一样关心妻妹,而妻妹对姐夫会像对自己的阿哥一样亲热。

(13)、(还有,农村还流传着:豆子开花,墒沟里摸虾,也就是说,大豆类的作物开花时,逢大雨行时时,是最好的,豆子能高产)。

(14)、本句民谚通常指谪那些看上去面容姣好、俊秀、灵巧,但在实际学习工作中却显得拙笨、愚钝和遇事总转不过弯的人,尤指女性者为多。有时,其也含有天生丽质的女人、天智往往不够聪慧的意思。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考进大学的女生比例较低且大多并不漂亮,也许是为佐证。

(15)、有话说:不干不净,吃了没病。而本句民谚则更进一步,可以做菩萨。其无意去让吃不干净的食物,而只是告诉人们不要对食物的干净与否过于讲究、苛求,这跟水至清则无鱼是同样的道理。有时,当人处恶劣饮食环境而又别无选择时,其也作为一种聊以自我安慰的说法。

(16)、当然,民间在腊月初一摆供孝天的同时,也不忘通过观天占卜来年的旱涝和收成;因为旧时的气象预测水平不如现在发达,不像现在人工干预,可以达到呼风唤雨的高度;旧时预测气象水平是极其落后的,民间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旱涝和农作物收成,只能通过观测天象,然后根据经验累积和概率总结,用农谚俗语的形式指导当时的农业生产;比如腊月初一就是古时民间预测来年旱涝和收成的一个重要观测日;旧时民间根据腊月初一的天象,总结出“不怕腊月初一晴,就怕腊月初一雪”的观点;那么,旧时民间为何怕腊月初一下雪呢?腊月初一下雪对来年旱涝和农作物说成究竟能造成哪些影响呢?下面,我们通过两句民谚来解释这些问题。

(17)、字面意思,吃饭的时候手不扶碗的话,那么会到霉三代。老人们认为,吃饭的时候手不扶碗,一来是不符合“吃有吃相”的要求,二来是饭粒容易丢失。吃饭老丢饭粒,这么不节俭,怎能不受穷,一旦受穷子孙后代也要跟着倒霉。

(18)、秋分作为二十四节气之昼夜平分,秋高气爽,尤其是在华北地区,秋分正播种冬小的麦好时节。

(19)、作者这两段解读,和我们今天所说的“要逼自己一把”很相似。人都是有惰性的,只有逼自己一把,才能使人内在的才智得到发挥,急中生智,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解读,使人更认识到,在任何时间,任何条件下,都不要被困难吓到,要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

(20)、    “富要看猪”,实际上具有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体现着山里人对财富的清醒认识。为富不仁、富而忘本,“败家犹如水推沙”,“富不过三代”都是对富人们的警醒。因此,大别山人在获得财富后,依然要选择养猪这个传统,因为他们记得,富并不是永远的,绝不能高枕无忧。其实,这是为了提醒自己时刻不能忘本,要永远勤劳,有所作为。

2、什么是民俗谚语

(1)、在本句民谚中,“看卖芝麻糖”其实毫无本身的含义,而是指人在某种场合下表现出心不在焉、心猿意马、无所用心、身心分离的行为和神态,多含批评之意。

(2)、就是说小麦在秋分前十天种植不算早,而秋分后十天播种也不算晚。当然了,最好是在秋分前后几天种植最好。因为“勿过急,勿过迟,秋分种麦正适宜。”、“适时种麦年年收,种得晚了碰年头”。

(3)、但是,民谚“腊月初一晴,来年烤火到清明”也特意指出,在腊月初一晴的年份里,来年春季也要提防倒春寒气候现象的发生;因为腊月初一晴的年份里,预示来年春季气温相对较低,有时也会因降水多,或降温频繁影响春耕春播生产进度,或者对在田农作物安全生长形成威胁;所以,在腊月初一晴的年份,来年需要提防倒春寒,防止阴冷气候影响春播生产和农作物收成。

(4)、汉安堂,很内江,关注内江最有影响力的本土社区!

(5)、我国的历法就是结合太阳和月亮运行的周期制定的。阳历是按照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规律制定的,一年大约365天;阴历是按月亮盈亏变化的规律制定的,一年大约354天。这样在阴历和阳历之间就出现了大约11天的偏差,于是在阴历中出现了“闰月”,来解决阴阳历中出现的时间差问题。

(6)、如果出现倒春寒现象,农作物容易发生冻害。如果发生秋旱,就好比今年发生的秋旱,现在有浇灌抗旱条件,促丰收。但是,在农业生产力低下的时代,农业纯粹靠天收的时候,旱浇涝排手段有限,无论是发生倒春寒现象,或者是发生秋旱,都是非常严重的问题。

(7)、现在,在川沙一带平时多用本句民谚的下半句,即“苍蝇头浪剥猪油”,用以讽刺、嘲笑那些极为小气、吝啬、抠门、锱铢必较、斤斤计较和过于强求蝇头小利的行为和做法。

(8)、专指这么一类人:表面看起来淡漠、冷酷、刻板、不苟言笑,整日里拉着一张像柴爿一样的面孔,但内心充满热情、善良和慈柔,有着一副像菩萨一般的心肠。其与那些满脸堆笑、满口仁慈,但时时背后下黑刀、施冷箭、口蜜腹剑的人恰好相反。

(9)、本人郑重申明:本人只是按实际的川沙民间的说法和实际意思编发本条民谚,无意也不敢冒犯美女。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本人所认识的美女都非常聪明、优秀、能干。

(10)、本地话“污”即屎。本句直意为:一粪坑屎,却有半粪坑是放的屁。其多用来讽刺一些人做事、讲话、待人不真诚、不实在,虚头巴脑、言过其实、冒功邀赏、说得多而干得少、口气比力气大的现象。有时,其还用来贬斥那些以次充好、滥竽充数的商业欺诈行为。

(11)、蟛蜞,学名相手蟹,是一种淡水产小型蟹类,又称磨蜞、螃蜞,在川沙海滩湿地和小沟小河中多有分布。在川沙很少有人食用蟛蜞,偶有人家自制“醉蟛蜞”,据说味道鲜美。

(12)、      “穷要读书,富要看猪”(“看”胜利方言,同“养”意)。这是我小时候时常听父母唠叨的一句话。那时候,是不明白这句民谚是什么意思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理解了它的深刻含义。 

(13)、    其实,如果你喜欢民间传统文化,那么,在我们家乡罗田县胜利镇大别山中,这里不仅有山青水秀的美丽风光,还有许许多多充满着哲理的民间文化哩!

(14)、一碗咸菜汤,酸香扑鼻,咸鲜入味,很是下饭。但咸菜的酸显然不可能改善因体力过多的付出而造成的脚的酸痛。所以本句民谚只是一种玩笑,或者说表示川沙人对咸菜的一种嗜好,再或说是川沙人在那贫穷的年代,因吃不起肉而只能吃碗咸菜汤时的一种自嘲和找乐。

(15)、民谚“腊月初一雪,来年旱三月”的意思是,如果在腊月初一这一天发生降雪现象,预示来年春季有旱情发生,旱情会持续到来年三月才会得以缓解;这句民谚所指的初一和三月,都是指农历的日期和月份;腊月初一很好理解,就是农历的十二月初一;旱三月是指农历的三月,如果按照阳历算法,农历的三月正好处于阳历的四月份,也会是清明至谷雨时节前后;而清明或谷雨之前,都属于春耕生产的关键阶段;如果在春耕生产的关键阶段土壤干旱,会造成土地无法翻耕或无法下种播种,不仅会影响春耕生产的进度,还会因干旱影响春播生产的质量;由此可见,造成来年旱三月的腊月初一雪,并不是民间待见的天气。

(16)、活人不能叫尿憋死:除非有病,正常人谁也不会让尿把自己憋死。况且若真的憋到了极限,即使想憋也憋不住。因此,生活中一旦遇到苦难,也大可不必悲观失望,只要勇于面对,积极突破,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

(17)、污坑即粪坑。新排设的粪坑因所存尿屎较少,故或许还能闻到搭建茅厕所用材料如木头、茅草等的香味,但时间一长,便被臭味覆盖了。由此一般用以形容:对刚接触的事物表现出很高的热情,但这种热情来得快去得也快,不久便衰退乃至消失殆尽。

(18)、喜欢的话,可以点击右上角分享或转发哦~~~

(19)、初二好天,就代表犬类动物一年之中不会有恙,并且会繁殖很快。

(20)、    “穷要读书”,就是告诫我们,再穷也不能放弃读书。读书,在大别山人看来,绝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为了“明事理”。所以,胜利人读书,其实是为了做人,做一个无论男女老幼、贫富贵贱都喜欢接受的人——自尊、自爱,这样,才能自强。这句话,对于穷人来说尤其重要,有着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意思吧!

3、民谚有哪些?

(1)、三年不走近,是亲也不亲:就像地上的路,长年没人走,自然长满荒草一样,亲戚之间如果长年不走动,久而久之,那份亲情也就淡了。

(2)、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当一个人突生疾病、痛苦不堪时,却遇到了一位慢条斯理、蜗行牛步的郎中,让人干着急,也很无奈。其通常用来形容那些哪怕遇到再大、再急的事都永远也不急或急不起来的人,侧重强调急性子人和慢性子人之间的矛盾和对立。

(3)、三天后就到腊月初一了,民间有“不怕腊月初一晴,就怕腊月初一雪”的说法;因为腊月初一晴,往往预示来年阴雨天气多,降雨比较频繁,土壤含水量丰富,对春耕和春播生产比较有利,所以民间不怕腊月初一晴;而民间之所以怕腊月初一雪,主要是因为腊月初一下雪,往往预示来年春季比较干旱,因为有“腊月初一雪,来年旱三月”的说法;春季是春耕和春播生产的关键阶段,如果土壤干旱,会耽搁春耕进度,会降低春播质量,会影响农作物生长,故此,民间害怕腊月初一下雪。

(4)、我和二位老师原籍相近,舞钢市以前就属南阳府管辖,在中州偏南的地方,地方风俗十分相近。我和程道杰老师同岁,共同经历了改革开放前的农村岁月,耳濡目染,听了不少民谚俗语。这些民谚俗语,很多仍在社会上使用,有着鲜活的生命力。有的当时不理解,今天回味起来才恍然大悟,茅塞顿开。二位老师不仅用心收集,而且根据几十年的人生经验,进行感悟解读,非有心人不能做到,非洞明人生者不能做到。虽然是农谚俗语,但对于每一个青年人,都有启示作用。

(5)、说到这句民谚很容易让人联想起“文革”中极为流传的一首歌,其中的一段歌词是“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其虽与本句民谚的意思有所接近,但当时的“唯成份论”和“唯遗传论”显然是错误的。

(6)、上课时,小明不认真听课,眼神游离,老师发现后批评他说:“小明,侬拉做啥?侬拉看卖芝麻糖是伐?”

(7)、天机泄露!一位算命瞎子酒后透出的盲派十神口诀

(8)、毛主席说过:“有比较才有鉴别。”民间也有类似的话说: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也许我们不识“货”,但这没有关系,只要我们把二种“货”放到一起比一比、晒一晒,那么孰优孰劣、孰好孰坏往往就一目了然了。“货”是如此,其实人也一样。本句民谚所要表达的就是这么一个理。

(9)、2023年闰二月,且农历上有两个立春,在年首和年尾各有一个立春,分别是在农历正月十四和农历十二月廿五。民间把一年有两个立春的年份叫做双春年,又叫两头春。2023年是双春闰二月,民谚:“双春闰二月,春寒逢秋旱”,从这句民间谚语的字面意思来看,说的是在闰二月两头春的年份,容易发生倒春寒和秋旱的现象。为什么民间流传有这种说法呢?具体来看:

(10)、在浦西(上海)滩语中,“猫”念成(mao),与普通话基本接近,而与其仅一江之隔的原川沙县,大部分本土乡人都说(màn)。真可谓隔江不同音。以猫头上抓抓、狗头上抓抓来贬讽那种说话、做事不分主次、不辨重点、胡拉乱扯的行为。

(11)、人受憋堵武艺高:鸡急了上房,狗急了跳墙。作为万物之灵长的人类,岂会在“憋堵”面前束手待毙?所谓急中生智,就是人受憋堵的一种应激反应。可见,“憋堵”本身就是一种倒逼,也是一种机遇。只要勇于化危为机,走过去就是一片新天地。

(12)、在川沙本地,与本句民谚意思相近的还有另一种说法是“有种像种”,只是其缺少了些许风趣。

(13)、谚语类似成语,但口语性强,通俗易懂,而且一般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形式上差不多都是一两个短句。

(14)、    再穷也不能不读书,再富也还要养猪。这是其表面的意思,但往深处想,往细处想,我们自然明白,读书能获得受益无穷的知识,而知识能够改变命运的;过上了富裕的生活,也必须勤劳,即使已经富甲一方,仍然还要勤奋劳动,只有这样才能保持长久地富裕。 

(15)、所以,受传统影响,至今还有不少的农民在遵循着这一农谚去决定当年种啥作物为主。

(16)、气象谚语是人类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起来的宝贵经验,在古代,不论是农民,商人,还是从事其他职业的人,能否预知明日的天气已经是成败的关键,收集任何有关天气的预测数据极为困难。

(17)、榕树是广东农村的村头树属于风水树,相当于北方的槐树。传统讲法就是曾经有某村的人为村种植榕树总是不成活,而树成活了人就意外身亡。引申出“容树不容人”的讲法,之后没人敢种怕出意外,这样如果要种榕树一般请老人家种并要付高额报酬。但这个说法经实线也不成立,绿化工每天都在种各种树木,其中榕树也不少而且也成活,也未见他们忌讳拒种榕树。

(18)、而且,出现闰二月的年份,通常是春节、龙头节最早,上巳节最晚。2023年春节来得早,二月二龙抬头来得早,上巳节也就是农历三月三来得最晚。说明第一个立春节气过后,春天还是会比较冷,倒春寒发生的可能性比较大。

(19)、     “穷要读书,富要看猪”,这句民谚把“读书”和“看猪”的重要性与人的穷和富联系起来,给我们一个触目惊心的比对。现实中,我们经常可以亲身体会到,贫富差距带来的落差是如何在灼痛我们的心,所以,只要提到“穷”、“富”二字时,总是会让人的神经敏感起来。这句民谚,好就好在不谈形而上的东西,它直面人生,贴近生活,自然会让人分外关注。

(20)、每一个人由于成长、生活阅历、经历和环境不同,会养成各自不同的爱好、偏好、嗜好,这就像有人喜欢吃青菜、有人喜欢吃萝卜一样难以强求。由此,当对某事或某物出现不同的爱好和意见、甚至遭遇对立时,人们常用此民谚来表达各有各爱、不必苛求一致的意思。

4、民谚怎么读音

(1)、本句民谚开始时专指那些年轻貌美和轻浮虚荣的女人,假借谈恋爱的名义,即不以嫁人为目的的谈朋友,骗吃、骗喝、骗玩,收受男方礼物,待差不多榨干了男人的油水后,扬长而去,然后,另换一个,再来……

(2)、作者在“童趣篇”“育儿篇”“婚恋篇”“家和篇”“交际篇”“求智篇”“节气篇”中,对民谚俗语,都有很深刻的解读,近千条的民谚俗语,实在是一部民间处事大全。如果静心读,细细品,会对我们提高很大。

(3)、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这句民谚的意思就是说,当立春到来的时候就迎来了春季,所以天上很有可能会打雷,而惊蛰到来的时候,已经完全进入了春季,天上会连绵不断的下起小雨。

(4)、初三好天,就预示着猫类动物(农村过去把家兔叫猫)会有好运。

(5)、又一个规律出现,它似乎能预测出世界杯决赛阿根廷VS法国的比分

(6)、在本地话中,神志糊子即指糊里糊涂的意思。一个人糊涂到将自己的眉毛当作胡子,借以形容和贬谪那些魂不守舍、颠三倒精神恍惚、神志不清、浑浑噩噩的人及其行为。通常用于长辈对小辈、上级对下级混淆事端真伪、工作主次不分、执迷不悟、思路混乱、精力不集中、死钻牛角尖时的一种批评和训斥。

(7)、初九好天会在当年收长果(农村过去把花生叫做长长果,因此,很多地方把花生看作长寿的吉祥物)之类的作物。

(8)、旧时,庙内的器具、供品等相对昂贵,一个人进庙若一旦发生庙里物品缺失往往会讲不清楚;二个人看井若有一个掉落井内,免不了会引起是另一个人推入的猜疑。其与成语“瓜田李下”(经瓜田不蹑履,过李园不正冠)相近,即意在劝解人们要主动远离一些有争议的人和事,避免引起不必要的嫌疑。

(9)、川沙话中的老婆鸡即为老母鸡。“眼睛一眨,老婆鸡变鸭”,最初形成于“古彩戏法”中鸡变鸭的魔术表演,后来得以延伸,一般用以形容时间荏苒、光阴似箭,眼睛一眨间,沧海桑田,白云苍狗,万千巨变。有时也用来贬指那些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待人世态炎凉、前倨后恭或前恭后倨的人及其处事态度和行为。偶尔,其还可用于对一些手脚特别麻利、敏捷的人的赞赏、夸奖,乃至啧啧称奇。

(10)、为了使农历与阳历在季节上能够合拍,时令也能一致,我们的祖先就用“增设闰月”的办法来“调整余缺”,于是2023年出现了双春年闰二月。

(11)、不过,如今的气候干预水平不能与旧时同日而语;因为现在的气候干预手段繁多,比如人工增雨,人工增雪等技术应用,即使出现腊月初一雪所预示的来年旱三月的现象,也不会对现今的农业生产造成多大影响;所以,旧时的气候农谚俗语对现今的农业生产指导意义不大,我们只需将这些民谚作为一种农耕文化传承下去即可。

(12)、80岁资深风水大师笔记整理:非常实用、全面的500篇风水大全,终生受益(建议收藏)

(13)、闰二月,即农历一年中出现两个二月,则第二个二月为闰二月。由于这闰二月的存在,还是“两头春”两个立春,正值春天比较冷的时候,农历一年中出现两个二月,说明早春比较冷。

(14)、人,肯定会受遗传基因的影响,包括长相、性格、秉性等。但同时,一个生长在盗窃犯家里的小孩,从小耳闻目染,往往很容易受到大人的影响而走上“贼骨头”的歧路。当然,所谓的龙子凤女,由于受后天不良外界环境的影响也有可能变成曲蟮、草鸡。

(15)、鳗鲡即鳗鱼,是一种江河性洄游鱼类,形似蛇,但全身无鳞,在川沙的江河湖海中多有分布。本句民谚直意就是在收网或拉杆时因网破或脱钩而逃掉的鳗鲡像臂膊那么粗。喻含有即将得到而又失去的东西往往是人们想象中特别弥足珍贵的美好。

(16)、铁搭,又称钉耙,俗称拉拉耙,有四至六个略向里弯的铁齿,主要用于刨土。本地话中,“七搭八搭”一般用于形容讲话不着边际,将毫无关联的事纠缠在一起,或胡乱地主动与他人搭讪。借“锄头铁搭”两种普通的农具来强化“七搭八搭”,突显了川沙人特有的幽默,令人顿感妙趣横生。

(17)、本句谚语重在告诉人们刚则易折、柔则长存的道理。强势的人未必是强者。一个真正聪明的人,是懂得如何让自己委屈求全的人。人们应该学会完善自己的个性,控制自己的情绪,莫过度任性而为。虽然这有点痛苦,但如果想要成功,就要记住:成熟的人做该做的事,而非只做喜欢的事。

(18)、“赤籽烂污”意为拉了烂屎。而在军阀混战、世道颠沛的旧时,一个人出去当了兵,往往再也找不到他了,即便找到也不敢对他咋地。本句俗语广泛流传于江(镇)施(湾)六(团)一带,意在贬谪那些做了坏事不敢不愿负责、一走了之的人及其事。

(19)、这句民谚的意思比较简单,也是古代劳动人民经验的总结。其意思是说种植稻谷宜晚不宜早,而种植小麦宜早不宜迟,不然十年有九年收成不好。类似的俗语还有“麦子早下种,十年九收成”、“早黍晚麦不归家,种麦早字要狠抓”等,都说明了种植小麦早一点总比晚一点强。

(20)、字面意思是,一个男人经常抖腿晃胳膊的话,那么就容易受穷。老人们认为,男人是一家的主心骨,所以要踏实稳重,男人“抖”会被认为不肯吃苦,钱财也会在抖的过程中流失。放在大户人家那是游手好闲的公子爷,平民小户家那就是不务正业的败家子。

5、民谚俗语

(1)、臭豆腐,虽是一道深受大众喜欢的名点,但确实臭不可闻,而跑了味的臭豆腐,那味实在不可想象,以此来形容人们极其“呕僽”(ouzhou)、“齁势”(housi)、“囫塞”的郁悒心情,或因事情不利而导致雪上加霜、四面楚歌的局面和后果。

(2)、这是一句农村气候谚语,意思是早晨起来如果看到天边有朝霞的话,今天的天气可能会不好,有可能下雨,要引起注意,尽量不要出门,假如傍晚看到天边的晚霞,第二天可能就是一个大晴天,不会影响人们的出行。

(3)、回忆童年时代的童谣,满满的都是开心快乐。这里为大家搜集整理了一些内江的经典童谣民谚,让这些熟悉的旋律带我们一起重温儿时的珍贵记忆吧!

(4)、    “穷要读书,富要看猪”,它还充满了哲学的、辩证法的思想,通过读书,获得知识,穷有可能变富;而忘记根本,得过且过,富有可能不长久。“穷要读书”,不仅告诉我们穷的根源是因为缺少知识,而且还告诉我们富并不是永远的,不能忘记了根本。

(5)、初七日天好,人们在一年当中会有好运,百病不侵,无疾无殃人气旺。

(6)、后来,本句民谚的意思得以扩展和延伸,对那些应以某种指向为目的而又以违背这种指向的实际过程来坑害、欺骗、捉弄别人的行为,人们都以这句的民谚来予以指谪。比如,当麻将挺“嵌档”牌时,该捉冲却不捉反被人“杠开”、吃“辣子”,陪冲的另外两家就可对“嵌档”牌友说:“嫁人不嫁,害人!”

(7)、这是一句民间农谚,讲得是种小麦的最佳时节。白露、寒露、秋分都是节气,白露 9月7-9日交节,秋分9月22-24日交节,寒露 10月8-9日交节,白露和寒露是在秋分前后的两个节气。

(8)、川沙人对咸菜有着特别的偏好。那时候,每当青菜价便宜时,城内几乎家家户户都会自己动手腌制咸菜。备好一口大缸,置入一层青菜撒上一层盐,然后大人小孩站入缸里用脚踩,以此往复。在川沙民间有传,脚越臭的人甚至有脚癣的人,踩出的咸菜越香。

(9)、川沙俚语“饭瓜”即为南瓜,因过去生活艰难,在青黄不接时川沙人常以南瓜充当主食而得其俗名。长在甏里的饭瓜最多只能长到像甏一样大小,由此借以喻指一个人处处事事时时受到外部条件的掣制和束缚、难以施展自己才能的境况和窘迫。

(10)、初四好天,鼠会在一年中泛滥成灾,提醒人们提前做好防鼠患的准备,且防鼠患的措施之一就是:初四这一天晚上一定要早睡觉,据说这一天老鼠娶亲,谁家要是不早睡,打搅了老鼠的婚事,这一家一年内会遭到老鼠们的强烈报复。

(11)、总以为,世界上最可怕的是鬼,但鬼的模样只出现在恐怖电影中,其到底是什么样的谁都没有真正见识过。鬼吓人恐怕更多地只是人们臆想、虚幻中的产物。本句民谚告诉人们,无论有意还是无意,都不要尝试去吓唬他人,因为,人吓人才真会吓死人。

(12)、阴阳先生看阳宅必背口诀:阳宅风水口诀(实用篇)

(13)、本地话“狗眼乌珠”即为狗眼珠子。民间传说,狗看东西时,都是把大的看小、把高的看矮。所以,狗才什么也不怕。比如骡马牛之类的动物,狗都敢咬敢追。以此形成了这么一句俗语,引申为“瞧不起人、歧视人”的意思。而根据生物学家的研究表明,狗看物体的高度确实要比物体的实际高度低矮。

(14)、因老寿星高额头的形象而使民间普遍认为一个人的额头高意味着这个人有福气、运道好。额头高到可以碰着天花板,那更喻含吉星高照的意思,故此谚语常用来形容某个人突降喜事、突发横财,或屌丝逆袭、咸鱼翻身、绝处逢生的经历。

(15)、从这两句民谚给出的信息可以看出,腊月初一晴的年份里,是有利于来年春耕生产和农作物生长的;俗话说:“春雨贵如油”,因为春天多风,不利于积雨云层的形成和累积;即使有积雨云层形成,春季多风也常将刚刚形成的积雨云吹散;所以,春季干旱少雨的天气居多,民谚也有“旱天雨难下”的说法;而腊月初一晴的年份里,往往预示来年春季雨水多,降雨比较频繁;春季雨水多降雨频繁,也就说明土壤含水量丰富,利于春耕春播生产,也有利于田间农作物安全生长和形成高产;由此可见,“腊月初一晴,来年阴湿到清明”是民间乐见的气候现象。

(16)、因为气流形成与积雨云层活动一般具有周期性规律,当腊月初一出现雨雪,说明腊月初一前后冷空气比较活跃,云层活动比较频繁,预示腊月初一之后的降雪也比较频繁;故此民间也有“腊月初一雪,飘飘洒洒到年边”的说法;如果整个腊月期间降雪不断,也就是说在腊月期间已经完成了一次降雪降水频繁的云层活动过程;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如果再酝酿一次降雪或降雨过程,需要很长的酝酿时间;也就意味着在频繁降雪降雨之后,会有一个相当长的少雨干旱过程;由此可见,从气象学的角度来看,民谚“腊月初一雪,来年旱三月”是有一定的气象科学道理的。

(17)、     应该说,“穷要读书,富要看猪”是胜利人乃至大别山人的文化认识和生活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细细品味,这两句话不仅浓缩了胜利地方文化,甚至也有中国传统文化的要义。

(18)、字面意思,一个女人经常抖腿晃胳膊的话,那么就很下贱。老人们认为,女人是一家的后盾,所以要矜持端庄,言行谨慎。女人“抖”会被认为不够端庄,会被怀疑有不守妇道的可能。

(19)、在《地母经》中记述:“太岁癸卯年,高低半忧喜。春夏雨雹多,秋来缺雨水”。意思是说,癸卯年,喜忧参半,春夏雨雹多,春天雨雹多,说明春寒;秋来缺雨水说明秋旱。

(20)、小一辈的人总觉着与老辈有代沟,嫌老人的想法、劝告早已过时,而其实,老少之间与其说有代沟,还不如说更多的是生活在不同年代的重复。本句民谚旨在告诫小辈要注意倾听和借鉴老人的诤言,以避免重走老人曾经走过的弯路和曲折,否则,吃亏、吃苦的情况也许很快就会发生。

(1)、在本句民谚中,“髈”读(bǎng),古同“膀”意为脚膀,“夹忙头里”意忙碌,“牵筋”即为抽筋、肌肉痉挛之意。民谚所要表达的意思或渴望描绘的场景是:某人正忙忙碌碌之时,突然大腿抽筋。由此借以形容和比喻不期而遇、意想不到的忙中添乱、生变的情况。

(2)、释曰:正月初一这一天,如果天气晴,就代表着这一年鸡类动物会好养,如果这一年谁家多养鸡,就一定会大发财。

(3)、民谚“腊月初一晴,来年阴湿到清明”的意思是,如果腊月初一这天是个大晴天,预示立春以后阴雨天气较多,降雨频繁,阴雨绵绵的现象直到清明前后才会得以缓解;民间也有“腊月初一晴,来年烤火到清明”的说法,意思是腊月初一晴天,预示春后升温缓慢,常有阴雨或降温过程,气候偏冷。

(4)、“双春年”又叫两头春,并不是说一年两头有两个春天,而是在春节前后,年头和年尾各有一个立春节气。出现这样的年份,是我国纪年历法中出现的独特现象,其实是阳历和阴历之间的“阴差阳错”造成的。

(5)、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人生在世,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意外。急需他人照应的时候,邻居尤其是对门,自然是最为便捷的。因此,建立和谐的邻里关系,应该是人际关系中分外重要的一个课题。

(6)、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每到春上,大量鳗鲡秧(苗)从海上洄游长江内河,许多人驾着大船小舟在南接川沙的长江口的洋面上大肆捕捞鳗苗,并发了大财。但其因阻塞航道、影响安全和生态而被逐步取缔。

(7)、能做过天事儿,不说过天话儿:人们形容事情特别重大,往往使用“天大”二字。“超过天的事儿”,又该是多么大的事啊!然而,人生天地间,即使有能力做成比天还大的事,也不能自以为傲,更不能未做先说、妄夸海口。可见,谦虚谨言的分量有多重!

(8)、做人要实在、实诚,但如此说并不排斥在一定场合通过豁“玲子”作暗示以避免尴尬。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确有些人老实得听不懂别人的隐示,将客套话当真。此谚语通常含有对那些拎不清、老实得发戆、迂腐腾腾之人的嘲讽。有时,其也用于表示“假客气”之人所遭遇的难堪和囧境。

(9)、三两包子四两肉(ru), 还有一条叉叉裤。

(10)、在农历历法规定:凡是只有节气而没有中气的月份,一律不能独立成为一个月,它只能作为一个月的附属月——闰月的存在。2023年出现闰二月,就是因为农历二月之后的那个月只有节气“清明”,“清明”之后的中气“谷雨”落到下一个月去了,这样,二月之后便出现了一个没有中气的月份。因此便把二月之后的这个没有中气的月份,沿用二月的名称,定为“闰二月”。这样做是为了防止农历年月与回归年(即四季)脱节。

(11)、作者这三段解读,第一段说明人活着必须有尊严,不然就成了行尸走肉,毫无价值。第二段告诉人们必须脚踏实地做事,不要夸夸其谈,妄夸海口最容易招人嫉恨。第三段要人们做事时要前思后想,不可莽撞,红得像头牛,冲冠一怒,会带来不可收拾的后果。通过解读,要人们学会克制自己,时刻警钟长鸣。

(12)、其实,民谚“腊月初一雪,来年旱三月”是有出处的;比如在古籍《占十二月节侯丰稔歌》中就有“腊月初一若逢大雪旱年来”的记载;那个时候民间即有了观天象占卜来年旱涝和收成的本领;民间之所以存在“腊月初一雪,来年旱三月”的观点,除了与占卜的因素有关之外,还与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中积累的经验与事实概率有关。

(13)、辣子红了值钱,人红了不值钱:豫西人称那些脾气暴躁、性情冲动、出手鲁莽的性格为“红”,常形容某某人“红得像红头牛”。并打心眼里不认可这种性格,故有“人红不值钱”之说。至于其中蕴含的劝诫意味,语重心长。

(14)、本句民谚侧重于强调大人以及家庭因素对下一代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5)、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一棵树,如果把皮全剥了,树还能活吗?一个人,如果把脸面全剥了,还能面对世人吗?有时候,尊严就是生命,甚至比生命更可贵!

(16)、蟛蜞全身披壳,若用其作馅料,显然会把娇嫩的馄饨皮戳破。由此,借以形容、嘲讽那些在日常生活工作并不少见的“窝里斗”、胳膊肘往外拐、吃里扒外的现象,很形象,很贴切,也很生动。

(17)、十五元宵节灯会,要三天时间,所以,十四日这天灯会叫头灯,也就是在这一天掌灯之后,如果天气晴好,并且也没有风的话(因为过去农村是点油灯的,风大会吹灭灯的),就预示着这一年收芝麻;十六日亦如此。

(18)、榕树不容人是有科学依据的,不是迷信!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榕树树冠大,气根发达,所以榕树的呼吸是非常强大的。榕树白天受阳光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呼出氧气,这时榕树对人类是起有益的作用。但是,到了夜晚,榕树的呼吸就反过来了,它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特别是大榕树,覆盖范围大,所吸的氧和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量也相当大。如果人一整晚都处在榕树的呼吸范围内,则人会因为长时间吸不到新鲜的氧气而出现肺部和脑部的毛病。家宅近大榕树的人家,一家人都会闹长咳不休的病症,长久以往,还会出现死人的情况。所以,农村自古有榕树不容人的说法,确实是有一定道理的。为了你和他人的健康,请晚上远离大榕树!

(19)、

(2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

(2)、

(3)、

(4)、

(5)、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