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徐志摩的资料和简介74句精选
关于徐志摩的资料
1、有关于徐志摩的资料
(1)、能对亲生独子如此冷酷决绝,相信徐父心头自有不足为外人道的懊恼:我可以原谅你抛弃那么好的媳妇张幼仪,还可以掏钱给你在北京办新月俱乐部,帮你搭平台攒人脉为事业铺路,可你呢,却把新月俱乐部当成了泡妞的平台!泡妞也行,你要能把林长民的女儿追到手,也算你有本事,结果,人家林徽因跟梁思成去了美国,你居然给我领回来个姓陆的。人说她是名媛,我看她分明是个交际花!
(2)、跌倒了,在伤痛中爬起并给自己一个宽容的微笑
(3)、徐志摩出身于实业家,其父徐申如是民国初期的大实业家,所以徐年幼时便在私塾就读,也为其诗歌的创作打下了基础。在北京上学期间,徐志摩通过关系拜梁启超为师。在1918年徐开始留学历程,先后在克拉克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和康桥大学读书。在读书期间发奋图强,取得优异成绩。期间,徐结识林长民和林徽因,后经著名作家狄更生推荐进入康桥大学学习,徐志摩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
(4)、(4)(苏)契尔卡斯基:《论徐志摩》,理然译,邵华强编《徐志摩研究资料》,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年版,第389页。
(5)、而对于祖父何以在去世87年后,仍然是一个迷人的人物,在徐善曾看来,忠于自身信仰和激情的徐志摩,活出了一个有意义和勇敢的人生,他的抉择虽然偶有失误,但仍具有进步意义,也在一定程度上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社会,“他是一位热情洋溢、性格多面、思想矛盾的诗人。一言以蔽之,他和那个时代一样复杂。”
(6)、之所以选徐志摩,是因为徐志摩是现代诗坛著名流派新月派的代表性人物,徐志摩的诗,如单从诗歌艺术角度来看,已站在现代诗坛的最高峰。我认为其代表作应为《再别康桥》,
(7)、诗人在《猛虎集·序文》中曾经自陈道:在24岁以前,他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的兴味。正是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心灵,唤醒了久蛰在他心中的诗人的天命。因此他后来曾满怀深情地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吸烟与文化》)
(8)、1915年,由政界风云人物张君励为自己的妹妹张幼仪提亲,徐志摩把从未谋面的新娘娶进了门。张幼仪端庄善良,具有中国传统的妇女美德,尊重丈夫,孝敬公婆,贤淑稳重,善操持家务。婚后生了两个儿子,能相夫教子。后于1922年3月在柏林离婚。
(9)、值得一提的是,令闻一多不爽的“新月”之名,来自印度诗人泰戈尔的《新月集》,这是确定无疑的。凭徐志摩与泰戈尔的亲密关系,一般人会以为这是徐志摩的手笔。事实上,还真不是。当初徐志摩与胡适、梁实秋等在北京筹组文学社,苦于没有好名字,是南开大学教授张彭春给出了“新月”二字,获得全体同仁一致赞同。
(10)、在我多年的研究中,我发现了许多徐志摩作为作家和社会先锋的天赋,也见到了更多震惊与失望——关于他的性格与选择,关于他如何对待最亲密的人……总的来说,我在努力细致地描绘一名以自己的方式改变中国文学和社会进程的人,他的激进有时甚至影响到了祖国,他的作品完全展现出了他的激情、多面的人格和矛盾的视角。如果要我用简单一句话来概括爷爷的一生,我会说:他同他所处的时代一样复杂。
(11)、内地演员,代表作品有《九州·海上牧云记》《裸婚时代》《兰陵王妃》等,在18年即将播出的《爱上你,治愈我》中饰演技术高超、性格欢脱的整容医生陈一凡。
(12)、《卞昆冈》(与陆小曼合作)、日记《爱眉小札》
(13)、你跟,或者不跟我,我的手就在你手里,不舍不弃
(14)、什么是妈宝男?“等一下我去问我妈”|青年研究所
(15)、由于从小就去了美国,徐善曾只会“你好”“谢谢”这样简单的几句中文,这也成为他最大的遗憾,不过他并不认为语言是阻碍,会影响他对祖父诗歌的欣赏,“因为美是没有语言界限的。”
(16)、徐志摩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
(17)、作为一位来自上海的移民家庭的孩子,我在纽约皇后区的一座不大的房子里长大。房子的餐厅里挂着一幅爷爷1920年代装裱好了的照片,我曾经无数次从它面前走过。照片上他穿着普通的丝质立领夹克,戴着圆眼镜,这与我每天穿T恤和牛仔裤不同。作为一名诗人、知识分子,他与我的工程师父亲以及少年时期毕业后送过报纸的我截然不同。有时,我会在照片前驻足,想象镜框里的人和我聊天。
(18)、当时志摩正处于失恋的痛苦中,急需要爱情的滋养。小曼的才华吸引了志摩,他在小曼身上找到了慰籍。小曼与王赓没有一丝感情,也需要爱情。这样,这一对苦命鸳鸯一碰在一起便擦出了感情。
(19)、(12)徐志摩:《〈猛虎集〉序》,顾永棣编《徐志摩全集》(诗歌卷),浙江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196页。
(20)、徐志摩逝世后,新月派为梁实秋、胡适等人所左右,到了1933年6月1日,《新月》出至四卷七期而停刊。在《新月》出版期间不仅刊出新月派成员的著作,其中也有郁达夫、巴金、丁玲、胡也频等思想倾向进步的作家作品。
2、关于徐志摩的资料和简介
(1)、之后徐志摩离开英国,他写下了《再别康桥》,其中既包括对离开英国的不舍之情,也是包含着他将要把在英国和林徽因的点滴留在了记忆之中。
(2)、最近,我和一个她第二段婚姻中的继女有过交谈。她说,张幼仪在去东京的火车上,看到车厢里一个日本女子在哭泣,她就径直走上去安慰她。这件事让我们看出两点。首先,是她对别人的同情心。其次,她可以用日文与别人交谈。尤其在1952年,能在陌生的国家用他们的语言安慰一个完全陌生的人,这让人非常佩服。这件事在香港广为人知。另外,她商业上的成功也非常出名。她曾是上海女子商业银行的副行长,并开办过一家服装公司,是非常出色的投资人。她也热心于慈善,她捐助了一些学校,在香港时,还资助了一些孩子。
(3)、梁启超的这番「证婚词」字字千钧,掷地有声,击中了两位新人的“软胁”,同时也表明了梁启超这位近代大儒对婚姻生活的态度。
(4)、第二个是在日本,他第一次看到了有祖父家人眼中的徐志摩的录像片段,之前他从未见到过动态的徐志摩,虽然视频很短,徐志摩只是从人群中穿过,但带给他的感觉非常特别。
(5)、徐志摩(1897—1931),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英国时改名志摩。新月派代表诗人,主张浪漫主义诗风。代表作有《再别康桥》《沙扬娜拉》《翡冷翠的一夜》等。
(6)、放眼当代诗坛,尽管也曾繁华一片,热闹非凡,但能选出郭沫若、徐志摩这样天才般诗杰创作出天才般诗篇的诗人,却真的还没有。能与徐志摩比肩,如不是早逝,有可能超越徐志摩的那就是诗人海子了。
(7)、创办杂志,徐志摩自有一番雄心,但很明显,他高估了自己处理生活与事业之间关系的能力,其中,尤其低估了陆小曼身上暗黑能量的强度。
(8)、- - 作者的父母,徐积锴和张粹文,1940年拍摄于美国
(9)、作为那个时代的名人,徐志摩做到了一个普通知识分子能做的一切,他在追求自身幸福生活的同时,也对民族命运有过深刻的思考。
(10)、习惯,失眠,习惯寂静的夜,躺在床上望着天花板,想你淡蓝的衣衫。
(11)、就在徐志摩为濒于绝境的爱情孤独地悲叹时,突然出现了喜剧性的转折。陆小曼奇迹般在上海与丈夫离了婚,急不可待地跑回北京,见面的第一句话就是:我和王赓离婚了!
(12)、是不是能给思念一份证书,证明曾经它曾存在过?
(13)、徐志摩的多情似乎是天生的,当初娶了张幼仪,谁看都是一桩美姻缘。张家是上海宝山县的名门大族,张幼仪的哥哥是有名的社会活动家。
(14)、陆小曼同样家世显赫,父亲是财政大臣,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小曼在1920年被北洋政府外交总长顾维钧聘用,兼职担任外交翻译,逐渐名闻北平社交界。她举措得体,风华绝代。胡适说:
(15)、1938年,他们结婚,婚后育有四个子女,徐善曾是最小的一个,也是唯一的儿子。
(16)、徐志摩的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亚于诗歌的成就,其中《自剖》、《想飞》、《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等都是传世的名篇。
(17)、徐志摩的一生虽然过得比较凄苦,但是那是他追求的,他希望的是精神境界的提高,他像初生的婴儿,像他的诗一样的真实。
(18)、蒋介石曾经找上海的记者训话,严厉指出:“你们采访新闻,为什么以我的私事为专电资料呢?说什么蒋夫人来南京,说什么蒋介石去看病,这都是我的个人家事而已,有什么新闻价值呢?以后不要这么做了!”随即,委任淞沪警察厅政治部主任专责新闻审查,“以取缔反动报刊,维护公正舆论”。
(19)、人前写诗、教书、办杂志的风流诗人徐志摩,背地里过的却是这样的生活,胡适能想到吗?梁实秋能相信吗?这种生活状态下的徐志摩,即使想把《新月》杂志视为创业的良机,恐怕也只能有心无力。
(20)、1925年,志摩赴欧旅游。他次趟欧游本想拜访著名文学家泰戈尔,却在途中收到小曼病危的消息。他立即返回中国。原来王赓决定迁移上海,他要求小曼随行。
3、关于徐志摩的资料50字
(1)、《死城》、《曼殊斐尔小说集》、《赣第德》等。
(2)、从文,不碍事,算是我们副刊转载的,也就罢了。有一位署名“小兵”的劝我下回没有相当稿子时,就不妨拿空白纸给读者们做别的用途,省得搀上烂东西叫人家看了眼疼心烦。我想另一个办法是复载值得读者们再读三读乃至四读五读的作品,我想这也应得比乱登的办法强些。下回再要没有好稿子,我想我要开始印《红楼梦》了!好在版权是不成问题的。
(3)、从成立新月社到逐步形成一个文学流派——新月派,历时约十年,徐志摩始终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他在我国新诗发展史上曾经产生过一定的影响,为新诗的发展进行过种种试验和探索。他的诗歌有着相当鲜明的独特风格,有一定的艺术技巧。
(4)、是多么美丽、多生动的一幅乡村画。作者的笔真像是梦里的一支小艇,在梦河里荡着,处处有着落,却又处处不留痕迹;这般作品不是写成的,是“想成”的。给这类的作者,批评是多余的,因为他自己的想像就是最不放松的不出声的批评者;奖励也是多余的:因为春草的发青,云雀的放歌,都是用不着人们的奖励的。
(5)、现在看来,这本书如果翻译成《弄潮儿》似乎更合适。书的封面有故事:这件徐志摩的肖像画作由徐志摩的家人珍藏,首次曝光。画作由闻名中国的古建筑园林艺术专家陈从周在1947年委托大画家胡亚光和张大千合作完成。胡亚光完成了徐志摩的脸部,张大千则负责画出他的衣着部分。胡亚光名文球,字亚光,号梦蝶楼主,又号安定居士。为胡雪岩曾孙,大书画家戴熙曾外孙。作为一个现代画家,能中西绘画,尤擅“写照”,早年曾为章太炎写像,后曾为周恩来、徐特立、宋庆龄、蒋介石、吴敬恒、张大千等人造像。
(6)、徐志摩的孙辈在美国的生活与他全然不同。他们不像祖父那样家境富裕,可以尽情地追求艺术创作,无衣食之虞。父亲徐积锴身为工程师,挣得不多,为了经营一个六口之家,通常要打两份工。而母亲张粹文,为照顾孩子,从服装设计师变成了家庭主妇,但平时还要兼职做裁缝,补贴家用。
(7)、离婚之后的徐志摩像被放出笼中的鸟儿,更加肆意的去追寻自己想要的生活,他疯狂的喜欢林徽因,对其展开猛烈的攻势,但林徽因最终没有选择他,还是选择了梁思成。
(8)、大家都很关注这件作品的安排。“哦,之前我从未向外界透露过,但我希望高小华先生完成之后,会制作三或四份复制品,一份给剑桥大学国王学院,一份给海宁博物馆,一份给台北或香港,现在还不确定。原作由我自己保存。我对这件很满意,甚至超出了我的预期,人物表情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似乎原景再现,我知道这需要很丰富的想象力才能完成。大概三周前,剑桥大学国王学院院士艾伦·麦克法兰来洛杉矶访问,晚餐时,我提起希望捐赠给国王学院一份画作的复制品,并且谈到该画融合了中国视角,画作中的人物不只中国人,还有卢素等西方形象,麦克法兰当即表示欢迎,并表示每周剑桥都会迎来中国观众和学者的参观访问,届时会将该画作展览出来。”
(9)、《再别康桥》是现代诗人徐志摩脍炙人口的诗篇,是新月派诗歌的代表作品。全诗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
(10)、当一个人沉醉在一个幻想之中,他就会把这幻想成模糊的情味,当作真实的酒。
(11)、志摩先生突然的死亡,深一层体验到生命的脆弱倏忽,自然使我感到分外沉重。觉得相熟不过五六年的志摩先生,对我工作的鼓励和赞赏所产生的深刻作用,再无一个别的师友能够代替,因此当时显得格外沉默,始终不说一句话。后来也从不写过什么带感情的悼念文章。只希望把他对我的一切好意热忱,反映到今后工作中,成为一个永久牢靠的支柱,在任何困难情况下,都不灰心丧气。对人对事的态度,也能把志摩先生为人的热忱坦白和平等待人的稀有好处,加以转化扩大到各方面去,形成长远持久的影响。
(12)、这首诗写于1924年作者随印度诗人泰戈尔访日期间,这首送别诗也是徐志摩抒情诗的绝唱,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13)、徐志摩留学期间正是欧美国家战后发展的快速时期,在1918年11月第一次时间大战结束后,徐志摩的留学生涯也算刚开始。徐志摩的大量创作是从美国开始的,《月夜听琴》、《青年杂咏》、《清风吹断春朝梦》、《草上的露珠儿》、《偶然》,这些诗反映出徐志摩对爱情和理想的追求。在英国求学期间,徐志摩的一首《再别康桥》,是徐对康桥的离别伤感,始终隐约闪现着美妙的意境。
(14)、追求林徽因的失败并没有让徐志摩灰心,他盯上了他老师梁启超的学生王庚的媳妇——陆小曼。
(15)、(7)参见胡凌芝:《徐志摩新评》,学林出版社1989年版,第142页。
(16)、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 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1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
(17)、后世不少人就此严厉指责陆小曼盘剥大诗人徐志摩,其实这种批评也有欠公平。人家陆小曼出身富贵,打小就过惯了舒适生活,难道说跟了你徐志摩,就要为你栖身小阁楼洗衣煮饭当黄脸婆?当初在北京八大处的桃花下,在西山碧云寺的枫叶下,不是这么约定的呀。
(18)、0 论精神我主张贵族主义,谈物质我主张平民主义。
(19)、少年的时候,我疯狂的喜欢,带我走这三个字,现在,我再也不会任性地让任何人带我走,我学会了,自己走。
(20)、并由于林长民介绍,认识了英国作家高斯华绥·狄更生。1921年由于狄更生的介绍和推荐,徐志摩以特别生的资格进了康桥大学(现剑桥大学)皇家学院。
4、关于徐志摩的资料袋
(1)、--当年徐志摩的护照签证,1918年8月9日
(2)、1931年11月19日因飞机失事罹难。代表作品有《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液》。
(3)、后来已婚的徐志摩又爱 上了才女林微因,更加急切地想要 与张幼仪结束这段婚姻, 全然不顾两人的孩子,还写了一些冠冕堂皇的作品来表示自己与张幼仪并无感情,在一起都是痛苦,不得不说这个男人可真是太清了,和人家在起好几年两个孩子都出生了,你又觉得痛苦了。
(4)、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原名章垿,字槱森,后改字志摩,生于清光绪二十二年十二月十三酉时,浙江海宁人,中国著名新月派现代诗人,散文家。
(5)、1931年,志摩在一次飞行中逝世,小曼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她决定改过自新,戒掉鸦片。她开始写文章,翻译外国名著。1965年4月,小曼病逝。
(6)、(38)徐悲鸿:《惑》,《美展》,1929年4月第5期。
(7)、1928年6月,《新月》出刊三个月,正是需要检讨读者定位、全力布局市场的关键时刻,徐志摩突然要去欧洲旅行。问他需要多少时间,他也说不准,多则半年,少则数月。
(8)、于是林为民给徐志摩写了一封信,大致意思志摩你对徽因的感情太过强烈,让她感觉到有些惶恐,所以为了不要让别人误会、嘲笑,也为了你们两个人的今后的生活,希望志摩你能够控制自己的感情,不要在徽因身上放置太多的感情。
(9)、回国后,他仍忘不了这个清新脱俗的“林家女孩”。但林徽因回国后经过权衡,已与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订有婚约。泰戈尔来华期间,徐志摩得以和林徽因再次接触,重燃旧情。但林徽因此时心意已决,不久便和“准丈夫”梁思成共赴美国求学。徐志摩因此灰心到了极点。就是在这样一个时候,徐志摩遇到了同样忍泪度日的陆小曼。他们的相遇,使他们的忍泪和灰心渐渐化成了愉悦和希望,这段万众瞩目的惊天爱情就此拉开了序幕。
(10)、1922年,陆小曼19岁。当时,来陆家说媒的人多得踏破门槛,但陆家不肯轻易把女儿许给别人。直至遇见王赓,认准了这无上的姻缘。
(11)、第一:徐志摩浪漫主义的情怀,让他自己自私无比。徐志摩这个人看似才华横溢,实际上是一个品质不佳的人,心里只有自己,甚至家庭、朋友、父母、孩子都可以抛弃的人。浪漫这个玩意与品行相比,有时就是人渣的一个代名词。
(12)、据他后来回忆,这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在风景秀丽的康河两岸,他仰卧在有星星黄花点缀的葱绿草坪上,或看书,或看天上的行云。有时到碧波荡漾的康河里划船。他完全陶醉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临到他要离开伦敦的前夕,在一个美丽的黄昏,他在康桥上漫步,流连忘返,写下了这首诗。
(13)、传说1929年的某一天,学生张兆和来找胡适,表情严肃地说沈从文的来信让她不堪其扰,还特别指出信中“我不但想得到你的灵魂,还想得到你的身体”一句。
(14)、善解人意的徐志摩,显然不愿意沈从文为此事感到压力,特予以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