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古诗带拼音朗读62句精选

2023年09月23日|来源:青春励志语录网|阅读:59

菊花古诗拼音版朗读

1、《菊花》古诗带拼音

(1)、《古代汉语》(郭锡良、唐作藩、何九盈、蒋绍愚、田瑞娟编,王力、林焘校订,北京出版社出版)第1040—1041页,有这样两段文字:我们通过实践已经体会到不掌握古代汉语的词汇,不了解古代语法结构的特点,就很难读懂先秦古书。但在语音方面,似乎不存在什么障碍。因为汉字不是拼音文字,今天我们读古书,一般可以用“目治”(眼睛看),如果要读出声来,也完全可以用自己习惯的现代汉语语音。由于语音的发展变化,古代用韵的地方,今天用现代语音读起来不押韵、不和谐了。距离我们时代越古的,不和谐的地方也越多。这是很自然的。

(2)、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3)、能正确认读“径”等10个生字新词,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正确认读多音字“挑”在本课的读音,能据音组词或据词定音。

(4)、qiū cóng rào shè sì táo jiā , biàn rào lí biān rì jiàn xiá 。

(5)、朗读。(此时是在充分理解诗的意思的基础上,让生朗读,可以强化对诗的印象,也能逐步体会大自然的美景。)

(6)、所以含有斜的诗句,最好按照现代汉语来读,“xié”。例如:

(7)、一年好景君须记:一年之中最好的景色您可要记住啊。

(8)、这首七言绝句诗,虽然写的是咏菊这个寻常的题材,但用笔巧妙,别具一格,诗人独特的爱菊花理由新颖自然,不落俗套,并且发人思考。诗人没有正面写菊花,却通过爱菊,侧面烘托它的优秀品格,美妙灵动,意趣盎然。该诗取陶诗的意境,且也以淡雅朴素的语言吟咏,便不似陶公全用意象,蕴藉之至;而是在描绘具象之后,以自述的方式道出爱菊之由而又不一语说尽,留下了想象空间去回味咀嚼,这就增强了它的艺术感染力。

(9)、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古诗的注释,因此,让他们了解什么叫注释及作用,为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古诗有着打基础的意义,因此教学上要做好安排。

(10)、翻译:你在秋天盛开,从不与百花为丛。独立在稀疏的篱笆旁边,你的情操意趣并未衰穷。宁可在枝头上怀抱着清香而死,绝不会吹落于凛冽北风之中!

(11)、评议标准:通顺流畅,节奏准确;表现出诗人情感。

(12)、课文朗读|苏教版·四年级·上·第05课《天安门广场》

(13)、学习古诗,我们可以通过有感情朗读,结合注释,借助字典,以及请教别人,先弄清每行诗句的意思,再根据实际补充合适的词语,把诗句意思连起来,就可以了解故事的内容,体会感悟到诗人的情感了。

(14)、例:“刘”,左部件是“文”,捺变长点。“橙”,“登”字上部的笔画笔顺是横撇、点、撇、撇、捺。

(15)、课文朗读·四年级·上·第18课《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16)、第二句“遍绕篱边日渐斜”表现了诗人专注地看花的情形。第二句中的“绕”字写赏菊兴致之浓,不是到东篱便驻足,而是“遍绕篱边”,直至不知日之将夕,表现了诗人赏菊时悠闲的情态。诗人被菊花深深吸引住了,其爱菊之情,似较五柳先生有过之而无不及。“遍绕”“日渐斜”,把诗人赏菊入迷,流连忘返的情态和诗人对菊花的由衷喜爱真切地表现了出来,字里行间充满了喜悦的心情。前两句短短的十四个字,有景、有情、有联想,活脱脱地勾勒出一幅诗人在秋日傍晚漫步菊丛赏花吟诗而乐不思返的画面。

(17)、小结:诗歌前两行诗句,描绘了秋夜的所见所闻,而诗人客居他乡未能归家,触动了思乡之念。后两行诗句述写儿童挑促织,看似“动客情”无关,实际上也是诗人回忆自己儿童的无忧无虑快乐,映衬自己的孤独和愁思。诗歌表达了诗人深秋思念家乡的情感。

(18)、远上寒山石径斜:石头铺成的小路弯弯曲曲伸向山上的远处。

(19)、课文朗读|苏教版·四年级·上·第20课《珍珠鸟》

(20)、不 是 花 中 偏 爱 菊,

2、菊花古诗带拼音朗读

(1)、课文朗读|苏教版·三年级·上·第09课《三袋麦子》

(2)、(朗诵)友谊好声音谢友谊读唐诗300首171-180集

(3)、江上秋风动客情:江面上吹来的秋风,让出门在外的我触动起思念起家乡的情怀。

(4)、qiū cóng yào shè sì táo jiā

(5)、gù yuán sān jìng tǔ yōu cóng , yī yè xuán shuāng zhuì bì kōng 。

(6)、出示任务:轻声朗读课文,结合插图想一想,还有哪些词语是不懂的、不理解的,在词语的下面写个问号,查字典或提出来请同学老师帮忙解决。

(7)、课文朗读|苏教版·四年级·上·第22课《雾凇》

(8)、很显然,“斜”字读“xiá”是古音,是为了押韵而形成的一个古时的“多音字”,而当“斜”字不作韵脚时仍然读“xié”。如: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而1985年12月修订《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中“斜”字根本就没有“xiá”的音。《现代汉语词典》2005年修订本中“斜”字也只有“xié”一个注音。 

(9)、导语:对了。课文多了一个解释词语的板块,叫“注释”。我们可以借助它,读懂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歌的内容。那么,这篇课文的三首古诗描绘了什么时候,什么样的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我们学习了这课的生字新词,把古诗读准确通顺了,了解了诗句的意思和诗歌的内容,就能够知道了。

(10)、一丛一丛的秋菊环绕着房屋,看起来好似诗人陶渊明的家。绕着篱笆观赏菊花,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快落山了。不是因为百花中偏爱菊花,只是因为菊花开过之后便不能够看到更好的花了。

(11)、课文朗读|苏教版·二年级·上·第21课《水乡歌》

(12)、一个深秋的夜晚,我孤独地住在一间旅馆里。窗外,秋风瑟瑟,梧叶飘飞,寒声阵阵,我久久地不能入睡,我不由得想念起了自己的家乡,家乡多好呀,家乡多美呀,家乡多么温暖呀!如今我一个人客游在外,多么的孤独呀!突然,我看到远处篱笆下有一盏小小的灯笼在晃动,料想一定是孩子们在那里快乐地捉蟋蟀吧。

(13)、(朗诵)友谊好声音谢友谊读唐诗300首131-140集

(14)、霜叶红于二月花: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鲜花还要红艳。

(15)、第一句“秋丛绕舍似陶家”的“绕”字写屋外所种菊花之多,给人以环境幽雅,如陶渊明家之感。诗人将种菊的地方比作陶家,可见秋菊之多,花开之盛。这么多美丽的菊花,让人心情愉悦。

(16)、课文朗读|苏教版·三年级·上·第18课《小稻秧脱险记》

(17)、课文朗读·六年级·上·第03课《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18)、朗诵者:田蓉、吴静秋、刘睿、王铭、朱宇、何慧宇

(19)、 《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这三首诗描绘的都是秋天的景色。

(20)、(5)指名朗读,一人一首,从“读准”的角度评议;其余学生继续思考预习任务

3、古诗菊花带拼音版

(1)、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解释为“因为”。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4)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2)、课文朗读|苏教版·三年级·上·第02课《学会查“无字词典”》

(3)、学生:每人一套“径”等10个会认读字字卡(不注音);新华字典。

(4)、反馈指导。(采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的策略,形成答案;指导朗读相关的诗句,重点指导朗读体现诗人的情感。重点指导说好后两行诗句。)

(5)、课文朗读|苏教版·一年级·上·第12课《小河与青草》

(6)、有人赞叹坚忍不拔的青松,有人欣赏波澜壮阔的大海,有人称赞振翅高翔的鸿雁,而我却喜欢秋天的菊花。

(7)、 不 是 花 中 偏 爱 菊,

(8)、课文朗读|苏教版·四年级·上·第23课《春联》

(9)、导语:通过课文的注释,我们了解了古诗歌里一些词语的意思,但是由于古诗是古时候写的,有些词语的意思与现在的意思不太一样,同学们可能读不懂。有不懂的不要紧,把它找出来,我们一起解决,好吗?

(10)、读到这里,你知道这三首古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你是从哪些地方发现的?

(11)、这三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你是从哪些地方发现的?

(12)、出示任务:(PPT出示《山行》插图)有感情朗读《山行》,借助插图,结合注释和质疑用自己的话说说每行诗句的意思,然后把后两行诗句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13)、c、橙黄橘绿的时节就是秋季,秋季是丰收的季节,诗人苏轼想借这句诗告诉刘景文要对生活充满希望,借此理解“君”指的就是刘景文。

(14)、课文朗读|苏教版·一年级·上·第06课《看菊花》

(15)、回复口令  小古文  ,拥有带拼音《小学生必读小古文100篇》图文打印版

(16)、(朗诵)友谊好声音谢友谊读唐诗300首1-10集

(17)、秋姑娘早就悄悄地来到了我们身边,不知不觉已经到了金秋时节。同学们,你们发现秋天的景物有什么特点吗?

(18)、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9)、⑺、霜叶:经霜打过的枫叶。枫林晚:傍晚时候的枫树林。

(20)、会认“径、斜”等11个字,会写“寒、径”等13个字,正确认读多音字“挑”。

4、菊花古诗拼音版朗诵

(1)、观察并说说字的各部件相互位置,笔画的变形、退让、延伸等。

(2)、元稹(779-831),字微之,河南(河南府,今河南洛阳)人,出生于长安靖安坊祖宅,唐朝著名诗人。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世孙,父元宽,母郑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