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境美到极致的诗句67句精选

2023年09月27日|来源:青春励志语录网|阅读:59

描写生态环境美的诗句

1、环境优美的古诗词

(1)、让我们感谢绿色,感谢绿色生态系统,感谢绿色生态文明。

(2)、这又是两幅画,一是农家房前屋后的小路上开满多种鲜花,花团锦簇,惹得彩蝶飞舞,娇莺呤唱,引人心旷神怡,留连忘返;另一幅是秋冬时节红叶开得正艳,忍不住停车驻足观赏这一独特的风景:枫叶流丹,层林尽染,满山云绵,如烁彩霞,绚丽夺目生机勃勃的景象.

(3)、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4)、()风清水绿天蓝,我们美丽的家。()让天更蓝,让水更清,让我们从小事做起。

(5)、()动物是我们朋友,保护动物就是保护我们自己。()让水更清,让天更蓝,让花更艳,让我们的地球更美丽。

(6)、37:洛阳东风几时来,川波岸柳春全回唐韩愈《感春五首》

(7)、清远生态诗歌的兴盛是现实发展的呼唤与内在需要。尤其是d的十八大以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清远广大作家们在文学创作中表现出了强烈的生态意识。而社会对自然生态的关注和投入也超过以往任何历史时期,大大助推了清远生态诗歌的蓬勃发展。

(8)、碧山锦树明秋霁。路转陡,疑无地。忽有人家临曲水,竹篱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

(9)、春光明媚,晴空万里,游丝袅袅,柳絮翻飞,这已是暮春景象了,正当杏花盛开,娇艳无比之际,却下起了一阵小雨。在如此深重的幽情之中,她不由沉沉睡去,正在睡酣梦甜之际,却被窗外清脆的莺啼声惊起,而美梦也再也无寻处了。

(10)、翠绿山色若有若无就像淡扫的眉黛。而今虽在西山却喜爱归隐东山。流水连天夕阳横照于水里,酒尽高楼眺望那通往家乡的西河道风光。

(11)、夜晚,满月升起来了,一片安静跟着银雾般的月光洒在大地上。

(12)、《忆江南》中的名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展现的是:晨光映照岸边的红花,比熊熊的火焰还要红;青风吹拂着满江绿水,就象青青的蓝草一样绿.江南的春色,色彩绚丽耀眼,令人难以忘怀,时时萦绕在心中.

(13)、枫叶流丹,层林尽染,满山云绵,如烁彩霞,这是多么令人动容的景色啊!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却很少见到过这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的画面,更多的是人类对自然肆无忌惮地破坏。所以在我的作品里用“眼睛”表现人对自然的“看”其实不仅表达了观赏,也表达出部分人的贪婪,以及破坏之后对之前种种行为的审视。画面中的火焰正是代表了诗中的火红的枫叶,也暗示了倘若人们不保护自然,终会被自然所反噬。

(14)、湘西凤凰古城则是多元文化融合共生的代表。作为明清时期中央王朝管理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驻地之凤凰古城完美地糅合了汉族、苗族、土家族及侗族等多民族文化的特点,有似生态学上的杂交优势,展示出独特的景观美和文化生态之美。

(15)、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16)、地球只有一个,失去它,我们到哪里去寻找家园。绿化做得好,染污就减少。

(17)、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我们克服环境的污染与不利创造了有利条件。科技发展为我们实现节能减排、克服环境污染、解决交通通讯、建造绿色低碳栖居之所提供了条件,许多绿色建筑、低碳建筑、环保建筑应运而生,为人类实现回归自然的理想带来了新的契机。

(18)、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19)、我昔少年日,种松满东岗;初移一寸根,琐细如插秧。——苏轼

(20)、▼长江学者,山东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博导程相占

2、意境美到极致的诗句

(1)、水,水,水,有了你,我们的世界才会有美丽的颜色。水是无法替代的宝贝,我们要珍惜它!绿色1龚锦伊我们喜欢绿色的树木,树木有了绿色就会更美丽。

(2)、紫府仙人,花围羽帔星冠《遥天奉翠华引》年代: 宋 作者: 侯置

(3)、唐代诗仙李白曾登上巴丘山,远眺洞庭湖大观,写下《秋登巴陵望洞庭》。浓浓诗意之中,但见洞庭湖倒映着天光,湖水清澈明净,映现秋色,碧绿没有清冷的烟气。水色明丽,山色青翠;帆船轻漂,小鸟远去。北边小洲随波荡漾,湖水向东潺潺而流。

(4)、歌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细细听来,一种深沉却飘然出世的感觉会理科占据认得心头,仿佛一切尘嚣都已远去,只有这天籁之音.

(5)、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6)、6: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日长雄鸟雀,春远独柴荆。唐杜甫《春运》

(7)、夜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8)、月光如水水如天曾经沧海难为水海神东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浙江八月何如此,涛如连山喷雪来。描写河流美丽的句子只是轻轻地一瞥,河面下的游鱼和细石竟可以看到它们的每一个细节:鱼儿的鳞片闪闪发亮,而石子的纹理精致而秀气。河面有若流动的玻璃,毫无瑕疵,干净而透澈,让人的心情也清澈了起来。

(9)、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10)、()我们梦想一个没有污染的环境。()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11)、而那美丽的天堂鸟更是惹人喜爱。兰色的“身体”、白色的“头部”、还有那橘红色的“翅膀”,就犹如仙鹤在翘首祈盼。

(12)、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13)、译文: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没有回旋。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14)、中国传统城市与中国传统村落一样,都是以追求诗意的栖居之境为目标,从而表现出鲜明的诗意主题。

(15)、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16)、二是追求环境格局上的完美吉祥。中国古代所有的聚落和建筑都讲究环境格局的完美无瑕,这种吉祥完美的环境格局是与中国传统的风水思想密切相关的。中国风水影响了中国传统建筑几千年,但是透过风水的表象从环境观的角度来看,风水一直是一门关于环境选择和环境设计的学问,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传统城市和建筑的规划和布局,也因此而塑造了大批经典的城市景观。明清北京城被认为是经典的中国传统都市景观的代表,它北倚景山(镇山),南有两道“金城环带之水”(内外金水河),外围建有护城河,玉带水从西北水口缓缓流入,在从东南水口蜿蜒流出,完全顺应了中国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的自然之势,各项设施和景观均以中轴线为对称轴,东西两侧依次布局,从而造就了独具魅力的东方城市景观。

(17)、比如生态诗歌作家尚处于缺乏专门化“客串”状态,在生态文学的创作领域当中,生态戏剧、生态诗歌是相对薄弱的环节,专门长期从事这个领域写作的还不太多。

(18)、把绿色带到世界每一个角落,让绿色流入人们心中。废气,stop!废水,stop!染污,goaway!绿树成荫,花香扑鼻——理想家园靠大家。

(19)、国土资源乱开发,森林只顾砍了赚。野生动物难逃难,滥扑滥杀没心肝。

(20)、这是两首诗,也是两幅素描画。一是应邀到农民朋友家作客的赴宴图,诗中勾勒出青山,绿树,村舍,场圃,桑麻,菊花,构成一幅具有浓郁村野气息的画,自然景色与友人热情融为一体,表达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美;另一幅画是农家妇女洗衣图,描绘了明月青松,山泉清流,浣女喧闹,渔舟晚归的情景。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倾慕和对恬静生活的追求,诗人刻画的宁静自然环境和闲适生活氛围的确令人神往,也同样反映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的美。

3、描写生态环境美的诗句化用

(1)、“晋人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著名美学家宗白华指出,魏晋人士发现了自然美,并把自己的一往深情投入其中,建构了人格美,表现出一种追求人与自然品汇融通、亲近合一的生态审美意趣。海健颇承魏晋名士之风,在他的四部承德诗影写真集中,始终贯穿着这一审美旨趣,发现了承德的自然之美,又挥洒了自己的人文之爱,为一方热土蕴藉情深。

(2)、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远,归思难收。

(3)、34: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4)、                                 

(5)、53: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

(6)、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7)、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诗画是同源的,经常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肖驰在《中国诗歌美学》中写道:“古代山水诗人与山水画家一样,是俯仰上下地去观照宇宙万象的。”不同之处在于,中国诗学是“以小景传大景之情”,即“以小观大”;中国画学则是“以大观小”。但总体上讲,诗与画所追求的目标是完全一致的。正如宋代欧阳修在《盘车图诗》中所提到的:“古人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见诗如见画”。明代画论专家李贽在《诗画》中也有这样的评价:“画不徒写形,正要形神在;诗不在画外,正写画中态。”

(8)、地球能满足人类的需要、但满足不了人类的贪婪

(9)、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10)、4:持钱买花木,城东坡上栽。但购有花者,不限桃杏梅。——白居易

(11)、紫云如木犀,内秘天家香。鹤林如甘菊,端可寿而臧。

(12)、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术的、行政管理的,也有法律的、经济的、宣传教育的等。保护环境是人类有意识地保护自然资源并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防止自然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对受到污染和破坏的环境做好综合的治理,以创造出适合于人类生活、工作的环境,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让人们做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概念。

(13)、壬寅抗疫专辑衢州开化:春雷滚滚彻天地 虎虎生威战百忧

(14)、▼中国作家协会现代文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北塔

(15)、清晨启程,映入诗人眼帘的是迷人晨景:雾霭笼罩山顶,仿佛山峰戴了顶白丝头巾;朝阳冉冉升起,如树梢挂着一面圆亮铜钲。桃花、竹篱、垂柳、小溪、在田地里春耕的农民,构成画面生动、色调和谐的农家春景图。诗人的愉悦心情使景物都带上主观色彩,景致的描写是作者当时欢乐心情的反映,也表现了他热爱自然的情趣。

(16)、()爱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我们的地球需要每个人的保护。

(17)、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8)、9: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19)、植树造林,功在千秋。爱祖国,护绿化,保清洁,爱家园。

(20)、以往的面对都市的写作,我只看到极少部分的作家,如周晓枫在生态散文中对都市偶尔肯定性的描写,但是大多数作家只有在面对自然山水的时候才会敞开自己的心灵感官。█

4、意境很美的古诗词

(1)、在绿阴丛中,一座别致、幽静的小楼悄然独立,曲曲折折的栏杆紧紧依偎着碧树,两者相映成趣。春风和煦轻柔,鹅黄嫩绿、如丝如缕的杨柳在风中款款摆动腰肢,摇曳多姿。

(2)、宋代著名画家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卷》,描绘了大大小小几百个村落形态,多为可居可游之境,充分表达出理想居住之境的引人入胜和优美宜人。

(3)、3: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南朝梁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4)、济慈将写诗及对诗歌的崇高追求提到了至高的程度,“济慈学诗的终极目标,不是朝向艺术本身或诗人自己,而是朝向他人,朝向解除人间痛苦和提高人的思想境界”(傅修延,2014:16)。苦难的生活往往是孕育文学心灵的最佳土壤。济慈历经磨难,最终因肺部染病而早逝。相比诊室凄惨和痛苦的景象,他更向往大自然的自由与欢乐,夜莺、花草、田园、古诗。济慈的诗歌表现的是一种内蕴丰富、激荡人心的“真”与“美”,将苦难写进崇高是济慈人生的最高追求。

(5)、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牧童》(宋)黄庭坚江浦雷声喧昨夜,春城而色动微寒。

(6)、仅以唐代大家都熟悉的著名诗人的诗为例,来感受他们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去领略他们对大自然的审美情趣和理想追求。

(7)、   作为当代生态诗词的创作者,首先应该从现实出发,必须关注生态问题、环境危机等,理解构建和谐生态的意义,并不断提升自我的生态审美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