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名人对爱情的看法和建议70句精选

2023年10月21日|来源:青春励志语录网|阅读:59

哲学名人对爱情的看法

1、哲学名人对爱情的看法有哪些

(1)、爱的实质是不断提出新想法,经常感到感情的“饥饿”和永无止境的对美的追求。

(2)、这个世界的问题在于聪明人充满疑惑,而傻子们坚信不疑。

(3)、WEAREEVERYTHINGANDWEARENOTHING

(4)、讲故事对人们有什么作用?它让他们做梦,也使他们遭受痛苦。但我们能停止讲故事吗?我不这么认为。人们是靠它生活的。他们喜欢它。他们喜欢听一个幻想。小女孩梦想着白马王子,他们仍然这样做。然后,他们最终还是和一个该死的酒鬼或只是一个普通人在一起,他们一生都很悲惨,认为他们没有得到好男人。但现实是非常简单的。这是好得不能再好的事情。生活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通常在生活中没有什么特别之处。99%的人过着非常普通的生活。这就是事实。也许《爱在午夜降临前》是最接近于生活的东西。第一和第二段感情完全是浪漫的幻想,对吗?连接和重新连接。第三部,我最喜欢这部的部分原因,是关于在一起的困难。它并不那么美好。有些人会说:“哦,该死的,你为什么要打破浪漫?”但事实是:你如何维持十年的完美浪漫关系?它变成了另一件事,你知道吗?

(5)、一个月后他又写道:“当我们首次重逢时,当你穿着你最美丽的裙子向我走来时,那一刻我觉得你仿佛穿越了过去的25个年头。汉娜,你知道沐浴在晚霞中的新耕的褐色土地吗?历尽了磨难,成熟了。但愿你那褐色的裙子成为我们重逢时刻的象征,但愿这象征变得更有意义。”海德格尔反复强调25年,是因为在他心目中,阿伦特的形象定格在25年前他们初次会晤的时候,后来发生的一切都不重要,只有他们的“开始”才值得永久怀念。他在自己写的《陌生地飞来的女孩》一诗的结尾强调“开始”,也是这个意思。

(6)、成为激情的主人还是最终沦为奴隶?本书的两位作者对此有着不一样的理解,她们欣赏这个论题,却又按捺不住地重新审视了这一古老的争论。学识渊博的她们巧妙地从各位名人大家身上,为那些仍然想要爱与被爱,还不愿落得一场空的人搜寻了一些良方。这部作品辛辣,且带有一定的悲剧色彩。对于刚踏进感情公海里的懵懂青年来说,值得一看。

(7)、只要我能拥抱世界,那拥抱得笨拙又有什么关系。

(8)、黑格尔(1770—1831)德国最伟大哲学家之一。是德国哲学中由康德启始的德国古典哲学运动巅峰,德国古典哲学集大成者,虽然他对康德时常有所批评,假使原来没有康德的学说体系,决不会产生他的体系。黑格尔的影响固然现在渐渐衰退了,但以往一向是很大的,而且不仅限于德国。其思想体系是马克思唯物主义辩证法的主要源流。十九世纪末年,在美国和英国,一流的学院哲学家大多都是黑格尔派。

(9)、人们往往把任性也叫做自由,但是任性只是非理性的自由,人性的选择和自决都不是出于意志的理性,而是出于偶然的动机以及这种动机对感性外在世界的依赖。

(10)、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

(11)、游戏式:把恋爱看成是一场游戏,不太会专只是希望赢得“爱情游戏”;

(12)、另外,爱情也会使一个人高度敏感,特别是对对方的行为产生情绪化反应。这不仅带来不安全感,但也伴随着满足感。通过以上特征可以判定爱情的质量。爱情使一个人对另一个人产生了情感以及肉体上的依赖。而失去爱人的时候往往伴随着胸闷、无食欲、失眠、愤怒、沮丧、怀旧、空虚、寂寞、绝望、郁闷、疲劳、反胃、哭泣以及失去信心。

(13)、从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作出不同的回答。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14)、谬误有多种多样,而正确却只有一种,这就是为什么失败容易成功难脱靶容易中靶难缘故。

(15)、很显然,这个说法听起来是那么回事。但实际上,从现在的角度来看,是柏拉图在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用一种想象的不可证实的方式论述了人们之间的恋情,显然是不合理的。柏拉图只是受那个时代的影响和制约而已。

(16)、天下之事,其得之不难,则其失之必易;其积之不久,则其发之必不宏。

(17)、关于爱情研究,传记研究的合理性通常不会受到太多质疑,一场前所未有的或灾难性的邂逅,甚至一场从未上演过的邂逅,往往都会对一位思想家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从蒙田(Montaigne)到克尔凯郭尔,以及位于二者之间的卢梭,所有人都曾以隐蔽的方式将感情的创伤或胜利掺杂在哲学思考之中,以完全自愿的方式创作出了某种形式的自传。尼采写道,“我一直都是全身心地用我的身体和生活来写作,我并不知道‘纯粹的精神’问题是什么”。一直以来,哲学家们都在用自己的生命书写爱情,掺杂进他们每个人的感情变故、经历的苦恼或者与那些背后的女人的故事,而这些故事往往更具有分量和意义。1914年5月17日,弗洛伊德给挚友欧内斯特·琼斯写道,“无论是谁,但凡可以向人类承诺将其从性爱的折磨中解放出来的人,都将被奉为英雄——即使他的承诺狂妄无知”。关于爱情,哲学家们有时更喜欢说一些无知诳语,而这个事实我们也不予争辩。最后,我们将决定权留给读者,让他们自己来决定是否要感谢这些哲学家,如果他们真的通晓减轻爱情痛苦的方法。

(18)、3)结婚前睁大眼睛。结婚后要闭一只眼睛。——福拉

(19)、仅仅具备出色的智力是不够的,主要的问题是如何出色地使用它。

(20)、在某种程度上,你在你最近的电影《洛洛》中确实将此作为主题,对吗?

2、哲学名人对爱情的看法和建议

(1)、要记住,人之所以走入迷途,并不是由于他的无知,而是由于他自以为知。

(2)、柏拉图所处的时代,女子地位相对低下,受教育相对较少,要找到思想境界高的女性知己,几乎不可能。因此,同性相爱被法律赋予了最大限度的保护和支持,甚至被认为是对无节制生育的一种控制方法而加以提倡,同性恋是当时的雅典的骄傲之一。

(3)、人生的快乐和幸福不在金钱,不在爱情,而在真理。即使你想得到的是一种动物式的幸福,生活反正不会任你一边酗酒,一边幸福的,它会时时刻刻猝不及防地给你打击。——契诃夫

(4)、如果一个人没有能力帮助他所爱的人,最好不要随便谈什么爱与不爱。当然,帮助不等于爱情,但爱情不能不包括帮助。——鲁迅

(5)、苏格拉底:你去麦田捡麦穗,记住只能捡一次,不能回头。

(6)、爱情会给恋爱的双方带来心理的变化。首先是理想化,热恋中的两人会忽略对方的缺点,而夸大对方的优点。理想化可以促使双方相信自己是做了最正确的选择。其次是忍受痛苦。即使被喜欢的人拒绝,这个人也会通过忍受痛苦的方式来使毫无回报的行为正当化。第三是幻想。恋爱中的人会对未来抱有某种幻想,甚至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7)、爱情是种宗教,信奉这个宗教比信奉旁的宗教代价高得多;并且很快就会消失,信仰过去的时候像一个顽皮的孩子,还得到处闯些祸。——巴尔扎克

(8)、人性一个最特别的弱点就是:在意别人如何看待自己。

(9)、春天没有花,人生没有爱,那还成个什么世界。──郭沫若

(10)、如果爱是有目的的,那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心理学,到目前为止都还没有完整的理论知识能够解释清楚爱的目的到底为是了什么。但哲学家们在过去近三千年的时间里始终没有放弃过追问“爱情”的意义,心理学家们也从六十年前开始逐渐将“爱情”作为一个严肃的科学课题进行解析。

(11)、每天反复做的事情造就了我们,然后你会发现,优秀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习惯。

(12)、於是柏拉图去做了。许久之后,他带了一棵并不算最高大粗壮却也不算赖的树回来了。

(13)、世间最珍贵的不是“得不到”和“已失去”,而是现在能把握的幸福。

(14)、中国学者陈河伊在《柏拉图爱的思想探析》中也指出,真正的柏拉图式爱情观是一种以获得"美"和"善"观念为目标的男性之间有节制的生活的爱情观。

(15)、当我听某个人说话听烦了,想要摆脱他时,就装出欣然同意的样子。

(16)、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

(17)、如果一听到一种与你相左的意见就发怒,这表明,你已经下意识地感觉到你那种看法没有充分理由。如果某个人硬要说二加二等于你只会感到怜悯而不是愤怒。

(18)、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

(19)、爱情是一个平台,上面聚集着形形色色的人。——吉尔伯特

(20)、在法国,人们也在试图破坏这一点这是最悲惨的事情之一。他们正试图抹去哲学,而我认为这正是法国人的弱点。当我去法国的时候,我觉得我是在和一群为自己思考的人们在一起。这真的是因为大多数人不管是否喜欢,都得学习一年的哲学。

3、哲学对于爱情的思考

(1)、我们可以判断,这一次相遇后,他们之间的亲密关系终止了。接着,1929年9月26日,阿伦特与她的同学、也是海德格尔的学生君特·斯泰因结婚,她在致海德格尔的信中写道:“亲爱的马丁,你可能已经听说了关于我的消息。我希望你不要忘记我,不要忘记我们的爱情怎样深深地影响了你我的生活。这一点我确信不移,即使在今天,作为摆脱我的不安的一种方式,我找到了一个家,一种与人分享的归属感。”

(2)、爱情,这不是一颗心去敲打另一颗心,而是两颗心共同撞击的火花。──伊萨可夫斯基

(3)、读书不是为了雄辩和驳斥,也不是为了轻信和盲从,而是为了思考和权衡。

(4)、(2)TheInternetClassicsArchive|SymposiumbyPlato.

(5)、阿伦特给海德格尔寄去一篇自我剖析的文章,名为《阴影》,题目出自柏拉图的洞穴比喻。阿伦特把自己在感情上的艰难处境以第三人称“她”来叙述,借助“她”来澄清自己。我们从这篇文章中可以体味一个年轻女子首次体验爱情的兴奋与激情时惊慌失措、无以依凭、无处栖身、忍受着内心分裂的极大痛苦和从日常轨道里被抛出的恐惧。文章也透露出阿伦特作为有独立意识的女人,具有远大的抱负和不寻常的敏感和睿智。她把自己内心的恐惧、焦虑、困惑、无助毫无遮拦地完全坦露在情人面前,渴望精神的指引、心灵的抚慰,希望得到鼓励、认可和安全感:

(6)、9)长相知,才能不相疑;不相疑,才能长相知。——曹禺

(7)、“人类本来长着四条腿、四只胳膊和一个有着两张脸的头颅,但宇宙之神宙斯害怕人类的力量,因此把人分成了两半,迫使人类穷尽生命去寻找自己的另一半。所以在一生中,为了使得自己达到完满,人的其中一半总是在寻觅另一半,也就是在寻找“灵魂伴侣”。”

(8)、“婚姻本来就是维持种族的特别安排,只要达成生殖的目的,造化便不再惦念婴儿的双亲是否“永浴爱河”,或只有一日之欢了。”

(9)、既然是爱情,必然要包含精神,也需要包含肉欲,否则,就不能称之为爱情,叫知音知已更合适。如果存在这样爱情,双方都愿意,则没有问题,否则,只能是虐恋!

(10)、柏拉图思想里一个重要的体系就是“二元分离”体系,即灵魂和肉体是分开的,其中灵魂是不朽的,肉体是可以腐朽的。爱情里不能缺少精神交流,却可以没有肉欲。

(11)、爱情埋在心灵深处,并不是住在双唇之间。——丁尼生

(12)、柏拉图式恋爱本义是指双方平等、完美的爱情观。柏拉图认为,相爱的双方是自愿、平等、绝不勉强的,在这世上有且仅有一个人, 对你而言, 他是完美的, 而且仅对你而言是完美的。

(13)、罗素(1872年-1970年),英国哲学家、数学家和逻辑学家,同时也是活跃的合理主义与自由思想活动家,并致力于哲学的大众化、普及化,很多人将罗素视为这个时代的先知,而与此同时罗素的许多政治思想却又是十分有争议性的。1950年,罗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其“西欧思想,言论自由最勇敢的斗士,卓越的活力,勇气,智慧与感受性,代表了诺贝尔奖的原意和精神”。

(14)、AimerdeSocratàSimonedeBeauvoir

(15)、尼采(1844年-1900年),德国哲学家,他的著作对于宗教、道德、现代文化、哲学、以及科学等领域提出了广泛的批判和讨论。尼采对于后代哲学的发展影响极大,尤其是在存在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上,都以各自的形式回应尼采的哲学思想。尼采哲学在当时曾经被当作一种“行动哲学”,一种声称要使个人的要求和欲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的哲学。他的哲学具有傲视一切,批判一切的气势。这正是他的哲学被后现代主义欣赏的重要原因。

(16)、马克思主义认为爱情是指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男女双方基于共同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彼此相互爱慕,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生活伴侣的一种高尚的情感。这种情感属意识范畴,它是主观的,是物质生活在人脑中的反映。

(17)、人类从历史学到的唯一的教训,就是人类没有从历史中吸取任何教训。

(18)、谬误有多种多样,而正确却只有一种,这就是为什么失败容易成功难脱靶容易中靶难缘故。

(19)、或许人们就是这样开始信奉“性欲”至上的。这是一项愉悦活动,它“充满乐趣”,并且不掺杂任何实际的利益要害。自从亚当与夏娃偷吃禁果之后,恐惧早已约定俗成地压迫在性爱上,这种新的思想真的能将人们从放纵肉欲的惶恐中解放出来?答案恐怕是不确定的,因为当道德看似转变为了一种享乐的命令时,自由也成了另一种形式的压迫。在情色场所遍地、人人享乐的时代,爱情甚至常常是双倍残忍的,每一副身体都活在随时被另外一副身体取代的焦虑之中,“为了生活”而存在的婚姻制度,尽管经历了基督教的打磨,却再也无法保证每个人不沦为替代品。性爱在现代社会的思想体系中无处不在,可它却失去了曾经人人为之激动的神秘感。若想要让大众习惯于揭露每个动作、每一句话背后的性动机,精神分析法或许还要做很多努力。但反过来,我们也可以这么认为,其实是性欲掩饰了其他的动机?这也正是尼采在某篇遗作中极力维护的观点。他肯定道,“对于一对情侣来说,性欲的满足,从严格并且完整的角度来讲,根本不是最主要的事,它只是一个符号”。

(20)、早在1818年《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一书中,叔本华就对此表示惊愕不已。“我们或许应该很惊讶,在人类生活中扮演着如此不一般角色的事物,可以说时至今日都未曾被哲学家正视,于现在的我们而言,它几乎还是一块从未加工过的原材料。”当然,这样的说法有些夸张。当这位性情暴躁的德国哲学家将柏拉图的理念直接贬低为一桩希腊同性恋风波时,上述说法甚至有些自我讽刺。但这的确也指出了一个真实存在的谜团。真正的矛盾之处则是,在希腊诞生于爱情问题的哲学,就像波提切利画中诞生于贝壳的裸体维纳斯女神,似乎都否认了自己的出身。爱情的倡导者,苏格拉底,曾在《会饮》中表示,自己对“性爱话题”以外之事一无所知,而如此振奋人心的宣言却几乎没有任何后续影响。直到克尔凯郭尔的出现,爱情才被再次视为一种理解存在的方式。

4、哲学家对于爱情的看法

(1)、王守仁(1472年—1529年),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其学术思想传至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立德、立言于一身,成就冠绝有明一代。谥文成,故后人又称王文成公。

(2)、真正的悲剧不是产生在善恶之间,而是出自两难之间,是两种合理性的碰撞。

(3)、爱情是兴致勃勃的外来客,是外来的自我。--爱献生

(4)、巴塔耶以几种有趣的方式将爱、性和死亡联系起来。正如他曾经说过的,情欲是对生命的认同,直到死亡。这个想法——一个人必须完全承认死亡,以便最充分地活出自己的生命——不正是《爱在黎明破晓前》的关键主题之一吗?

(5)、我不想把任何事都做成浪漫的。因为我把我所有的浪漫放在爱在三部曲中。在《两日情》中,我更想写一个女人的旅程,她无法找到爱的方式,无法找到平静,也无法被一种爱所定义。在爱在三部曲中,一个女人和一个男人,他们被这一份爱所限定。我们看到他们在20岁时相爱,30岁时重新联系,40岁时可能断开联系(或者至少,他们的关系受到挑战)。在《两日情》中,它更多地是关于一个人的旅程。它更怪异、更有趣、更愚蠢,而且有家人和朋友参与。我不想把它变成关于同样的两个人的电影。而且我并没有从爱在三部曲中得到真正的灵感,因为它们非常、非常不同。

(6)、其实人跟树是一样的,越是向往高处的阳光,它的根就越要伸向黑暗的地底。

(7)、成熟的爱情,敬意、忠心并不轻易表现出来,它的声音是低的,它是谦逊的、退让的、潜伏的,等待了又等待。——(英)狄更斯

(8)、知道自己知道什么,也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这就是真正的知识。

(9)、我们要深信:今日的失败,都由于过去的不努力。我们要深信:今日的努力,必定有将来的大收成

(10)、我不记得具体原因,但我想我当时正在读它,我真的很喜欢它。对我来说真正有趣的是,这是一本在英语中翻译得不好的书。因为法语中的性俚语可以很有诗意,而在英语中却没有特别诗意。就像在法语中,有一些非常可爱的脏话。你可以在英语中拥有美丽的诗歌,以及一切。但在性的领域,像兰波和波德莱尔这样的诗人创造了一种美,只是在英语中没有翻译出来。法语有一种肮脏的语言,非常有诗意。它来自阴沟,来自巴黎的街道。